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長部經典

一 梵網經[1]

第一 誦品

[P.1]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2]與五百大比丘僧伽由王舍城往那爛陀村同行於大道一遊行者須卑亦與其弟子梵施童子由王舍城往那爛陀村同行於大道途中遊行者須卑以種種方法誹謗佛陀誹謗佛法誹謗僧伽反之其弟子梵施童子以種種方法稱讚佛陀稱讚佛法稱讚僧伽如是其所說正相反之師徒二人緊隨世尊與比丘僧伽之後而行

世尊於菴婆羅樹園內國王〔所建〕之休息堂與比丘僧伽同宿一夜遊行者須卑亦於菴婆羅樹園內國王之休息堂與弟子梵施童子同宿一夜於此遊行[P.2]者須卑又以種種方法誹謗佛陀誹謗佛法誹謗僧伽反之其弟子梵施童子又以種種方法稱讚佛陀稱讚佛法稱讚僧伽如是其所說正相反之師徒二人隨世尊及比丘僧伽之後而住[3]

其夜方曉眾多之比丘起而集坐於講堂生起如次之話題「友希有哉未曾有哉已知已見之阿羅漢等正覺者世尊徹見眾生〔心〕之種種趣向遊行者須卑以種種方法誹謗佛陀誹謗佛法誹謗僧伽反之其弟子梵施童子卻以種種方法稱讚佛陀稱讚佛法稱讚僧伽如是其所說正相反之師徒二人緊隨世尊及比丘僧伽之後而行

世尊知此等比丘之如是話題乃行往彼講堂至而坐於所設之座坐已世尊言諸比丘曰「諸比丘為如何之談話汝等今坐此處耶而又為何中斷汝等之言談耶」如是言時彼諸比丘白世尊言「尊師今夜之方曉吾等諸弟子起而集坐於講堂生起如次之話題『希有哉乃至而行』諸弟子中斷如是話題其時乃世尊之來

[P.3]

「諸比丘若人誹謗我誹謗佛法誹謗僧伽諸比丘於此不傷心不憂恨心不憤怒諸比丘若人誹謗我誹謗佛法誹謗僧伽諸比丘若忿怒若不歡喜即為諸比丘之障礙諸比丘若人誹謗我誹謗佛法誹謗僧伽諸比丘若忿怒若不歡喜然則諸比丘能否判斷其人是善說謬說耶

〔諸比丘曰〕「尊師不然

〔世尊曰〕「諸比丘若人誹謗我誹謗佛法誹謗僧伽諸比丘對此不能辨別不實為不實『如是之故彼為不事實如是之故彼不得真相我等之間無為此事又所為事不存在

諸比丘若人稱讚我稱讚佛法稱讚僧伽諸比丘不應歡喜此不應欣悅此於心不應愉適諸比丘若人稱讚我稱讚佛法稱讚僧伽諸比丘對此若歡喜欣悅愉適此即成為諸比丘之障礙諸比丘若人稱讚我稱讚佛法稱讚僧伽諸比丘對此不能確認事實為事實『如是之故彼是事實如是之故彼得真相我等之中有為是事所為事是存在

諸比丘其實凡夫之讚歎如來[4]唯就瑣細唯就卑近唯就於戒之關係而已諸比丘然而凡夫之讚歎如來如何唯就瑣細唯就卑近唯就於戒之關係而已耶

小 戒

[P.4][5]

「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沙門瞿曇是捨殺生離殺生不用刀有慚恥心而多懷慈悲利益一切有情哀愍而住

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沙門瞿曇是捨不與取離不與取取所與期待所與無任何之盜心自己清淨而住

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沙門瞿曇是捨非梵行修梵行修遠離之行離淫欲不淨之法

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沙門瞿曇是捨妄語離妄語語真實從真實以正直心不欺世間

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沙門瞿曇是捨兩舌離兩舌不此處聞彼處告以離間此處之諸人又不彼處聞此處告以離間彼處之諸人如是為令離間者和睦之人為令親密者更益親密之人為愛和合好和合喜和合持和合語言之人

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沙門瞿曇是捨惡口離惡口凡所言說無過失悅耳怡心感銘優雅為諸人所喜歡

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沙門瞿曇是捨綺語離綺語語適時語語真[P.5]語有義之語語合法語凡所說為俱律義明確有段落適義感銘於心

一〇

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沙門瞿曇是離採伐諸種植之種子諸種植之樹木於〔日中〕一食而夜不食離非時食離觀聽演劇歌謠舞樂之娛樂離持粉裝飾華鬘香料塗香離〔用〕高牀大牀離受蓄金銀沙門瞿曇是離受生穀類離受生肉離受婦人少女離受男女之奴隸離受牝牡之山羊離受雞豚離受象牝牡之馬離受耕田荒地離差使傳言之事離賣買離欺秤欺升[6]欺尺離賄賂譎詐虛偽之邪行離傷害殺戮拘束剽奪竊盜強奪』」

中 戒

一一

「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或有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專心住於採伐諸種植樹木例如從根生從幹生從節生從芽生第五為從種子生者沙門瞿曇遠離如是種子植物之損傷

[P.6]一二

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或有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專心住於享樂積蓄物例如食物之積蓄飲物之積蓄衣服之積蓄乘具之積蓄臥具之積蓄香類之積蓄財物之積蓄等沙門瞿曇遠離受用如是等之任何積蓄物

一三

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或有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專心住於觀〔聽〕娛樂例如演劇歌謠舞樂表演古譚手鈴鳴鉢銅鑼魔術奇境賤人之竹棒戲水牛牡牛山羊牡羊雞鶉之鬥技棒擊拳鬥角力摸擬戰列兵配兵閱兵等之娛樂沙門瞿曇遠離觀〔聽〕如是等之娛樂物

一四

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或有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專心耽住於賭博之放逸處例如八目碁十目碁無盤碁踢石擲骰棒打占手痕[P.7]拋球葉笛鋤戲倒立風車戲升戲車戲弓戲字戲測意戲摸擬殘傷戲等沙門瞿曇遠離如是等之任何賭博放逸處

一五

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或有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專心住於享用高牀大牀等例如過大之牀座獸形之脚臺覆以長羊毛之織物有文彩之白氈繡花圖繪之牀墊於兩邊有重緣單側有垂緣鏤綴寶石絹布之被蓋大毛氈象覆馬褂車衣羚羊皮迦達利鹿皮之殊勝敷物寶蓋上下之紅枕等沙門瞿曇遠離使用此等任何之高牀大牀

一六

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或有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專心耽住於裝飾之放逸處例如塗身按摩沐浴眼塗〔色〕料華鬘塗香臉粉面油手環髮飾手杖藥袋刀劍傘蓋彩履頭巾寶珠拂塵白衣長袖等沙門瞿曇遠離如是等任何裝飾之放逸處

一七

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或有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專心住於無益徒勞[7]之論例如王論盜賊論大臣論軍兵論恐怖論戰爭論[P.8]物論飲料論衣服論臥具論華鬘論香料論親族論乘具論村里論鄉鎮論都市論國土論婦女論英雄論路邊論井邊風傳論祖先論種性論世界起源論海洋起源論如是有無之論沙門瞿曇遠離如是等任何無益徒勞之論

一八

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或有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專心住於諍論例如「汝不知此法我知此法汝如何知此法律耶」「汝是邪行者我是正行者」「我言〔前後〕相應汝言不相應」「汝應言於前者而言於後應言於後者而言於前」「汝無細慮而〔自〕返復」「汝之立論墮於負處」「為解汝〔負〕說而尋思若能者即自解」沙門瞿曇遠離如是等任何諍論

一九

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或有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專心住於差使者傳信之行作例如國王大臣剎帝利婆羅門居士童子〔令〕「汝來此處往彼處〔汝〕來持此持此往彼」沙門瞿曇遠離如是等任何使者傳信之行為

二〇

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或有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然而行於欺瞞饒諛騙詐占相以利求利之貪求沙門瞿曇遠離如是等欺瞞饒諛詐騙』」

大 戒

[P.9]二一

「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或有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彼等〕依無益徒勞之橫明(畜生)而過邪命生活例如占卜手足之相占前兆〔吉凶〕占夢占體〔全身〕相占鼠所咬火護摩杓子護摩穀皮護摩糠護摩米護摩熟酥護摩油護摩口護摩血護摩肢節明宅地明剎帝利明濕婆明鬼神明地明蛇明毒藥明蝎明鼠明鳥明鴉明命數豫言防箭咒解獸聲法等沙門瞿曇遠離如是等任何無益徒勞之橫明

二二

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或有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彼等〕依無益徒勞之橫明而過邪命生活例如占珠相杖相衣服相劍相矢相弓相武器相婦人相丈夫相童子相童女相男僕相婢女相象相馬相水牛相牡牛相山羊相羊相雞相鶉相蜥蜴相耳環相占龜甲相獸相等沙門瞿曇遠離如是等任何無益徒勞之橫明

二三

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或有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彼等〕以此無益徒勞之橫明而過生活例如以占「王應進軍王不應進軍」「內部諸王當[P.10]逼進外部諸王將退卻」「外部諸王當逼進內部諸王將退卻」「內部諸王當勝利外部諸王將敗退」「外部諸王當勝利內部諸王將敗退」「此人當勝利此人將敗退」沙門瞿曇遠離如是等任何無益徒勞之橫明

二四

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或有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彼等〕以無益徒勞之橫明過邪命生活例如占「應有月蝕應有日蝕應有星蝕日月應[P.11]行正道日月應行非道諸星宿應行正道諸星宿應行非道流星應隕落應有天火應有地震天鼓將嗚應有日月星宿之昇沈明暗」沙門瞿曇遠離如是等任何無益徒勞之橫明

二五

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或有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彼等〕以無益徒勞之橫明過邪命生活例如占「應有多雨應無雨應有豐收應無收穫應來太平應有恐怖應有疫病應有健康」記號計算吉凶數作詩順世論等沙門瞿曇遠離如是等任何無益徒勞之橫明

二六

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或有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彼等〕以無益徒勞之橫明過邪命生活例如〔占〕嫁娶和睦分裂貸入貸出〔以咒術令〕開運遇禍墮胎啞口不能言舉手〔不下〕耳聾問鏡問童女問天神拜太陽奉祭大〔梵天〕口吐火奉請吉祥天等沙門瞿曇遠離如是等任何無益徒勞之橫明

[P.12]二七

諸比丘凡夫如是讚歎如來『或有沙門婆羅門受食信施而生活〔彼等〕以無益徒勞之橫明過邪命生活例如許願還願對地基作咒得精力〔有子〕失精力〔無子〕相宅地對宅地撒〔祭物〕漱口沐浴供犧牲吐藥下劑上吐下瀉頭痛藥點耳洗眼灌鼻眼藥藥油眼科醫外科醫小兒科醫與根本藥草藥瀉藥等沙門瞿曇遠離如是等任何無益徒勞之橫明

諸比丘凡夫即以此唯瑣細卑近有關〔俗〕戒等語讚歎如來而已

二八

「諸比丘〔此外〕有甚深難見難覺而且寂靜微妙超越尋思境界之至微唯智者所知之諸法如來自證知現證已而開示〔於世〕諸人唯如實以此讚歎如來者始為真正之〔讚歎

諸比丘如何是甚深難見難覺而且寂靜微妙超越尋思境界之至微唯智者所知之諸法如來自證知現證已而開示〔於世〕諸人唯如實以此讚歎如來者始為為真正之〔讚歎〕耶

[P.13]二九

或有沙門婆羅門為前際論[8]者而持前際見彼等對於過去以十八種根據主張種種之浮說[9]彼等沙門婆羅門為前際論者而持前際見依何根據何對於過去以十八種根據主張種種之浮說耶

三〇

諸比丘或有沙門婆羅門持常住之見以四種根據說我及世界是常住彼等沙門婆羅門之尊者依何依據何為常住論由四種根據說我及世界是常耶

三一

諸比丘今有一類之沙門婆羅門從苦行精進專修不放逸正憶念心得三昧心得三昧已能想起過去種種宿住例如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多百生多千生多百千生『生彼處我如是名如是姓[10]如是階級食如是食感受如是苦樂如是壽量我從其處歿生於他處其生亦有如是名如是姓如是階級食如是食感受如是苦樂如是壽量我從其處歿而生此處』如是同其事情[P.14]境遇而想起種種過去之存在而彼如次言『我及世界是常住如無所生產之〔石女〕如常住山頂如直立不動之石柱而諸有情之流轉輪迴歿去生來〔我及世界〕之恒存常住所以者何因我從苦行精進專修不放逸正憶念心得三昧心得三昧已能想起過去種種宿住例如一生乃至多百千生等「於彼之生有如是名乃至生來此生」如是同其事情境遇而想起過去種種之生存由此而知我如何及世界是常住無所生如常住山頂如直立不動之石柱而諸有情之流轉輪迴歿去生來〔我及世界〕是永恒常住

諸比丘此即其第一主張依據此某常住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說『我及世界是常住

三二

又第二〔主張〕常住論者之沙門婆羅門依何根據何而說我及世界是常住耶

[P.15]諸比丘今有某沙門婆羅門從苦行精進專修不放逸正憶念心得三昧心得三昧已想起種種過去之存在例如一成壞〔劫〕二成壞三成壞四成壞五成壞十成壞等『知生於彼處我有如是名〔乃至〕〔我及世界〕是永恒常住

諸比丘此為其第二主張依此根據此常住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說我及世界是常往

三三

又第三主張常住論者之沙門婆羅門依何根據何而說我及世界是常住耶

諸比丘今有某沙門婆羅門從苦行精進專修不放逸正憶念心得三昧心得三昧已想起過去種種之存在例如十成壞二十成壞三十成壞[P.16]十成壞等『知生於彼處我有如是名〔乃至〕〔我及世界〕是永恒常住

諸比丘此為其第三主張依此根據此某常住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說我及世界是常住

三四

又第四主張常住論者之沙門婆羅門依何根據何而說我及世界是常住耶

諸比丘今有某沙門婆羅門是推論家審察家彼以自己推論錘練而得並以審實尋思之理解而如是云『我及世界是常住如無所生如常住山頂直立不動之石柱而諸有情之流轉輪迴歿去生來〔我及世界〕是恒常存在

諸比丘此為其第四主張依此根據此其常住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說我及世界是常住

三五

諸比丘此即彼等常住論者之沙門婆羅門以此四種之根據說我及世界是常住諸比丘任何常住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說我及世界是常住皆根據此四種依此等任何之一此外即無〔依據〕

三六

諸比丘如來知此『如是執如是執取此等之見處[11]將有如是生趣[P.17]如是之來生』如來不僅知此知比此更殊勝者知而不取著不取著故得知內心寂靜諸比丘如來如實知受之集味著過患及出離無執取[12]而解脫

三七

諸比丘此即甚深難見難覺而且寂靜微妙超越尋思境界之至微唯智者所知之諸法如來自證知現證已而開示〔於世〕諸人唯如實以此讚歎如來者始為真正之〔讚歎〕」

第二 誦品

「諸比丘有沙門婆羅門持著一分常住一分非常住論彼等由四種根據說我及世界一分是常住一分非常住彼等一分是常住一分是非常住論者之沙門婆羅門依何根據何而依四種根據說我及世界一分是常住一分是非常住耶

諸比丘經長遠之時後有某時是世界之壞滅時期於世界[13]之壞滅時諸有情多已轉生光音天於其處彼等是意所成以喜為食自發光輝飛行空中住於純淨斯住於長遠時間

諸比丘經長遠之時後有某時是世界之生成時期於世界生成時梵宮現於空中此時一有情壽命盡或善福盡由光音天歿而生於虛空之梵宮於其處彼是意所成以喜為食自發光輝飛行空中住於純淨斯住於長遠時間

有情於彼處唯長夜獨住[14]而無喜樂而起〔如次〕之渴望『然實願其他[P.18]之有情來生此』時某有情等壽命終盡由光音天歿生於梵宮與彼共住彼等於其處亦是意所成以喜為食自發光輝飛行空中住於純淨斯住於長遠時間

諸比丘其中最初生之有情起如是之念『我是梵天大梵天全能者不敗者一切萬物之支配者世界之自在主一切之創造主化生主最上之能生者一切之主宰者是已生未生者之父凡住此之有情皆我之化作』所以者何前因我生此念『然實願其他之有情來生此』如是我所起意願此等之有情而生來其後生來之有情亦生如是念『此尊者實是梵天大梵天全能者不敗者一切萬物之支配者世界之自在主一切之創造主化生主最上之能生者一切之主宰者是已生未生者之父吾等是依此尊者梵天化生而來所以者何吾等見尊者最初生住此處吾等由其後而生

諸比丘於此最初生之有情較長壽較英俊較有權力反之其後而生諸有情較短命較醜陋較少有權力諸比丘其後生者之一有情由此天歿而生來此〔地上〕[15]生來此已彼捨家而出家捨家出家已彼從苦行精進專修不放逸正憶念心得三昧心得三昧已想起前生之生存更此以前憶念不起而彼如是言『彼尊者實是梵天大梵天全能者不敗者一切萬物之支配者世界之自在主一切之創造主化生主最上之能生者一切之主宰者[P.19]已生未生者之父由化生吾等此(尊者梵天)是常恒堅固常住無轉變性唯如是恒常而住反之吾等因由此梵天之化生故吾等是無常不堅固短命有死歿生此之性質

諸比丘此為第一主張依此根據此一分是常住一分是非常住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說我及世界一分是常住一分是非常住

又第二主張一分常住一分非常住論之沙門婆羅門依何根據何而說我及世界一分是常住一分是非常住耶

諸比丘有稱為戲忘之諸天彼等甚長久沈著於喜笑遊戲喜樂法而住彼等因甚長久沈著於喜笑遊戲喜樂法而住故消失其憶念彼等諸天消失其憶念即死歿其天身

諸比丘其中之有情由其天身歿而生來此〔地上〕生此彼即捨家而出家捨家而出家已彼從苦行精進專修不放逸由正憶念心得三昧心得三昧已而想起前生之生存更此以前憶念不起矣

彼如是言『凡不戲忘之諸天不長久沈著於喜笑遊戲喜樂法而住者[P.20]等不消失憶念不消失憶念之彼等諸天即無死滅而恒常堅固常住無轉變性如是常恒而住反之我等戲忘諸天甚長久沈著於喜笑遊戲喜樂法而住我等因甚長久沈著於喜笑遊戲喜樂法而住故消失憶念消失憶念已我等由其天身歿而無常不堅固短命有死去生此之性質

諸比丘此為第二主張一分常住一分非常住論者之沙門婆羅門依此根據此而說我及世界一分是常住一分是非常住

一〇

又第三主張一分是常一分是非常住論之沙門婆羅門依何根據何而說我及世界一分是常住一分是非常住耶

諸比丘此有稱為意憤諸天彼等甚長久相互嫉妒彼等因長久相互嫉妒相互嫉妒已而其心相互憤恚如是其心相互憤恚致身疲勞心疲勞而彼諸天即由其天身死歿

一一

諸比丘其中有一有情由其天身歿而生此〔地上〕生此彼即捨家而出家捨家而出家已從苦行精進專修不放逸正憶念心得三昧心得三昧已而想念前生之生存更此以前無能想念

一二

彼如是言『凡不意憤之諸天於長久不相互嫉妒彼等長久不相互嫉妒其心不相互憤恚彼等其心不相互憤恚不致身疲勞心疲勞彼等其天身不死歿[P.21]常恒堅固常住無轉變性唯如是常恒而住我等意憤諸天甚長久相互嫉妒我等因甚長久相互嫉妒其心相互憤恚其心相互憤恚致身疲勞心疲勞如是我等從其天身死歿生此〔地上〕是無常不堅固短命有死歿生此之性質

諸比丘此為第三主張一分是常住一分是非常住論者之沙門婆羅門是依此根據此而說我及世界一分是常住一分是非常住

一三

又有第四主張一分是常住一分是非常住論之沙門婆羅門依何根據何而說我及世界一分是常住一分是非常住耶

諸比丘今有某沙門婆羅門是推論家審察家彼以自己推論錘練而得並審實尋思之理解而如是言『稱此眼身之此我皆是不恒常不堅固非常住有轉變性反此稱此心識之此我皆是恒常堅固常住不轉變性唯如是常恒而住

諸比丘此其第四主張一分是常住一分是非常住論之沙門婆羅門依此根據此而說我及世界一分是常住一分是非常住

一四

諸比丘此即彼等一分是常住一分是非常住論之沙門婆羅門根據此四種而說我及世界一分是常住一分是非常住諸比丘任何一分是常住一分是非常住論之沙門婆羅門皆據此四種或依此等任何之一此外即無〔依據〕

[P.22]一五

諸比丘如來知此『如是執如是執取此等之見處將有如是生趣有如是之來生』如來不僅知此知比此更殊勝者知而不取著不取著故得知內心寂靜諸比丘如來如實知受之集味著過患及出離無執取而解脫

諸比丘此即甚深難見難覺而且寂靜微妙超越尋思境界之至微唯智者所知之諸法如來自證知現證已而開示〔於世〕諸人唯如實以此讚歎如來者始為真正之讚語

一六

「諸比丘有沙門婆羅門持著邊無邊論彼等根據四種說世界是邊無邊依何根據何無邊論者之沙門婆羅門根據四種而說世界是邊無邊耶

一七

諸比丘有某沙門婆羅門從苦行精進專修不放逸正憶念心得三昧心得三昧已對此起世界有邊之想彼如是言『此世界是有邊[16]所以者何我從苦行乃至心得三昧心得三昧已對此世界起有邊想而住依此而知世界確實如何為有限有邊

諸比丘此即其第一主張〔世界〕有邊無邊論者之沙門婆羅門依此根據此而說世界邊無邊

一八

又有第二主張無邊論者之沙門婆羅門依何根據何而言世界是邊無邊耶

[P.23]諸比丘今有某沙門婆羅門從苦行精進專修不放逸正憶念心得三昧心得三昧已對此世界起無邊想而住而彼如是言『此世界確實無限無邊而〔某〕沙門婆羅門言世界為有限有邊唯是彼等之妄語此世界實是無限無邊所以者何我從苦行乃至心得三昧心得三昧已對此世界起無邊想而住依此而知世界確實如何為無限無邊

諸比丘此即其第二主張某邊無邊論者之沙門婆羅門依此根據此而說世界之邊無邊

一九

又有第三主張無邊論者之沙門婆羅門依何根據何而言世界是邊無邊耶

諸比丘今有某沙門婆羅門從苦行乃至心得三昧心得三昧已對此世界之上下起有邊想其橫緯起無邊想而住彼如是言『此世界是有邊亦無邊沙門婆羅門言世界為有邊此唯是彼等之妄語又沙門婆羅門言此世界確實為無限無邊亦唯是彼等之妄語而已此世界是有邊亦無邊所以者何我從苦行乃至心得三昧心得三昧已對此世界之上下起有邊想其橫緯起無邊想而住依此而知世界確實如何為有邊亦無邊

諸比丘此即其第三主張有邊亦無邊論者之沙門婆羅門依此根據此而言世界之有邊亦無邊

二〇

又有第四〔主張〕無邊論者之沙門婆羅門依何根據何而言世界為邊無邊耶

諸比丘今有某沙門婆羅門之推論家審察家彼以自己推論錘練而得並審實尋思之理解而如是言『此世界非有邊亦非無邊沙門婆羅門言此世界[P.24]為有邊唯是彼等之妄語而沙門婆羅門言此世界確實無限無邊此亦唯是彼等之妄語更有沙門婆羅門言此世界為有邊亦無邊亦唯是彼等之妄語而已〔於是〕此世界確實是非有邊亦非無邊

諸比丘此即其第四主張無邊論者之沙門婆羅門依此根據此說世界之邊無邊

二一

諸比丘此即彼等邊無邊論者之沙門婆羅門根據此四種而說世界之邊無邊諸比丘任何邊無邊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說世界之邊無邊皆根據此四種或依此等任何之一此外即無〔依據〕

二二

諸比丘如來知此『如是執如是執取此等之見處將有如是生趣有如是之來生』如來不僅知此知比此更殊勝者知而不執取不取著故得知內心寂靜諸比丘如來如實知受之集味著過患及出離無執取而解脫

諸比丘此即甚深難見難覺而且寂靜微妙超越尋思境界之至微唯智者所知之諸法如來自證知現證已而開示〔於世〕諸人唯如實以此讚歎如來者始為真正之讚語

二三

「諸比丘有某沙門婆羅門持著詭辯[17]彼等被詢問時以四種根據言偽亂無序之詭辯詭辯論者之彼等沙門婆羅門被詢問時依何根據何而以四種根據言偽亂無序之詭辯耶

二四

諸比丘今有某沙門婆羅門不如實知此是善不如實知此是不善彼思惟『我確實不如實知此是善又不如實知此是不善我實在不如實知此是善不如實知此是不善者如果我答此是善此是不善時我即有欲當我有欲恚時我即會說妄語當我說妄語時我即有壞當我有壞[P.25]惱時我即有障礙』如是思惟彼畏說妄語嫌惡妄語對此被詢問時即不答此是善亦不答此是不善而言其偽亂無序之詭辯論『我不以為然亦不以為不然無異想亦非無想亦非無無想

諸比丘此即其第一主張有某偽亂無序之詭辯論者沙門婆羅門對此被詢問時依此根據此言其偽亂無序之詭辯論

二五

又有第二〔主張〕偽亂無序之詭辯論者沙門婆羅門對此被詢問時依何根據何而言其偽亂無序之詭辯論耶

諸比丘今有某沙門婆羅門不如實知此是善不如實知此是不善彼思惟『我確實不如實知此是善不如實知此是不善我實在不如實知此是善不如實知此是不善者如果我答此是善答此是不善時我即有欲當我有欲恚時我即有取著當我有取著時我即有壞當我有壞[P.26]我即有障礙』彼畏取著嫌惡取著對此被詢問時即不答此是善亦不答此是不善而言其偽亂無序之詭辯論『我不以為然亦不以為不然無異想亦非無想亦非無無想

諸比丘此即其第二主張某偽亂無序之詭辯論者之沙門婆羅門對此被詢問時依此根據此言其偽亂無序之詭辯論

二六

又有第三〔主張〕偽亂無序詭辯論者之沙門婆羅門對此被詢問時依何根據何而言其偽亂無序之詭辯論耶

諸比丘今有某沙門婆羅門不如實知此是善不如實知此是不善彼思惟『我確實不如實知此是善不如實知此是不善我確實不如實知善不如實知不善者如果我答此是善我答此是不善時我即有欲當我有欲恚時我即有取著當我有取著時我即有壞當我有壞惱時我即有障礙』彼畏取著彼嫌惡取著對此被詢問時即不答此是善亦不答此是不善而言其偽亂無序之詭辯論『我不以為然亦不以為不然無異想亦非無想亦非無無想

諸比丘此即其第三主張偽亂無序詭辯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被詢問時[P.27]根據此言其偽亂無序之詭辯論

二七

又有第四主張詭辯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被詢問時依何根據何而言其偽亂無序之詭辯論耶

諸比丘今有某沙門婆羅門闇昧愚癡彼因闇昧愚癡對此被詢問時即言其偽亂無序之詭辯論『汝若詢問我他世存在否我若以為他世存在者我當答汝他世存在但我不以為然亦不以為不然無異想亦非無想亦非無無想汝若詢問我他世不存在耶乃至他世存在亦不存在耶他世非存在亦非不存在耶化生之有情存在耶化生之有情不存在耶化生之有情存在亦非存在耶化生之有情非存在亦非不存在耶善惡業之異熟果存在耶善惡業之異熟果不存在耶善惡業之異熟果存在亦不存在耶善惡業之異熟果非存在亦非不存在耶真人[18]其死後存在耶真人其死後不存在耶真人其死後存在亦非存在耶真人其死後非存在亦非不存在耶有此詢問若我以為真人其死後非存在亦非不存在者當答以真人其死後非存在亦非不存在但我不以為然不以為不然無異想亦非無想亦非無無想

諸比丘此即其第四主張有對此之詢問時詭辯論者之沙門婆羅門依此根據此而言偽亂無序之詭辯論

[P.28]二八

諸比丘此即詭辯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被詢問時即依據此四種言其偽亂無序之詭辯論諸比丘任何詭辯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被詢問時言其偽亂無序之詭辯論皆依據此四種或此等中任何之一其他即無〔根據〕

二九

諸比丘如來知此『如是執如是執取此等之見處將有如是生趣有如是之來生』如來不僅知此知比此更殊勝者知而不執取不執取故得知內心寂靜諸比丘如來如實知受之集味著過患及出離無執取而解脫

諸比丘此即甚深難見難覺寂靜微妙超越尋思境界之至微唯智者所知之諸法如來自證知現證已而開示〔於世〕諸人唯如實以此讚歎如來始為真正之讚語

三〇

「諸比丘有某沙門婆羅門持著無因論彼等依二種根據說我及世界是無因生無因論之沙門婆羅門依何根據何而說我及世界是無因生耶

三一

諸比丘有名為無想有情天彼等諸天若想生時即從彼天歿而某一有情從其天歿生來此〔地上〕生此已捨家而出家捨家而出家已彼從苦行[P.29]精進專修不放逸正憶念心得三昧心得三昧已生起想念更此以前不能想念彼如是言『我及世界是無因生所以者何因以前我不存在以前雖不存在今我轉變為有情

諸比丘此即其第一主張某無因論者之沙門婆羅門依此根據此而說我及世界是無因生

三二

又有第二主張無因論者之沙門婆羅門依何根據何而言我及世界是無因生耶

諸比丘今有某推論家審察家彼以自推論錘練而得並審實尋思之理解而如是言『我及世界是無因生

諸比丘此即其第二主張無因論者之沙門婆羅門依此根據此而說我與世界是無因生

三三

諸比丘此即無因論者之彼等沙門婆羅門根據此二種〔主張〕而說我與世界是無因生任何無因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說我與世界是無因生皆以此二種之根據或此中任何之一其他即無〔根據〕

三四

諸比丘如來知此『如是執如是執取此等之見處將有如是生趣有如是之來生』如來不僅知此知比此更殊勝者知而不執取不執取故得知內心寂靜諸比丘如來如實知受之集味著過患及出離無取而解脫

諸比丘此即甚深難見難覺寂靜微妙超越尋思境界之至微唯智者所知[P.30]之諸法如來自證知現證已而開示〔於世〕諸人唯如實以此讚歎如來始為真正之讚語

三五

諸比丘此等前際論者持此前際論之彼等沙門婆羅門對於過去以十八種根據主張種種之浮說諸比丘凡任何前際論者持前際論之沙門婆羅門對於過去主張種種之浮說皆根據此等十八種或此中任何之一其他即無〔根據〕

三六

諸比丘如來知此『如是執如是執取此等之見處將有如是生趣有如是之來生』如來不僅知此知比此更殊勝者知而不執取不執取故得知內心寂靜諸比丘如來如實知受之集味著過患及出離無執取而解脫

諸比丘此即甚深難見難覺寂靜微妙超越尋思境界之至微唯智者所知之諸法如來自證知現證已而開示〔於世〕諸人唯如實以此讚歎如來始為真正之讚語

三七

「諸比丘有此等後際論者持此後際論之沙門婆羅門彼等對於未來由四十四種根據主張種種之浮說彼等後際論者持後際論之沙門婆羅門依何根據何而對於未來依四十四種之根據主張種種之浮說耶

[P.31]三八

諸比丘有某死後有想論者之沙門婆羅門彼等以十六種之根據說我死後為有想彼等死後有想論者之沙門婆羅門依何根據何而對死後有想論依十六種根據主張死後我為有想耶

彼等對於我主張〔一〕『我死後無病有色有想』〔二〕『我死後無病[A1]無色有想』〔三〕『亦非有色亦無色』〔四〕『非有色亦非無色』〔五〕『我死後為有邊』〔六〕『為無邊』〔七〕『亦有邊亦無邊』〔八〕『亦非有邊亦非無邊』〔九〕『為一想者』〔一〇〕『為異想者』〔一一〕『為少想者』〔一二〕『為無量想者』〔一三〕『我死後為一向樂者』〔一四〕『為一向苦者』〔一五〕『亦苦亦樂者』〔一六〕『非苦非樂者』

三九

諸比丘此即死後有想論者之沙門婆羅門以十六種之根據說我死後為有想諸比丘任何死後有想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說我死後為有想皆由此等十六種之根據或由此等中任何之一其他即無〔根據〕

四〇

諸比丘如來知此『如是執如是執取此等之見處將有如是生趣有如是之來生』如來不僅知此知比此更殊勝者知而不執取不執取故得知內心寂靜諸比丘如來如實知受之集味著過患及出離無執取而解脫

諸比丘此即甚深難見難覺寂靜微妙超越尋思境界之至微唯智者所知[P.32]之諸法如來自證知現證已而開示〔於世〕諸人唯如實以此讚歎如來始為真正之讚語

第三 誦品

「諸比丘有某死後無想論者之沙門婆羅門彼等依八種之根據說我死後為無想者無想論者之沙門婆羅門依何根據何以八種之根據說我死後為無想者耶

彼對於我〔一〕『我死後為無病有色無想』〔二〕『無色無想』〔三〕『亦有色亦無色』〔四〕『亦非有色亦非無色』〔五〕『為有邊』〔六〕『為無邊』〔七〕『亦有邊亦無邊』〔八〕『亦非有邊亦非無邊』

諸比丘此即死後無想論者之沙門婆羅門由此八種之根據說我死後為無想者諸比丘任何以死後為無想論者之沙門婆羅門皆由此八種之根據說我死後為無想者或由此等中任何之一此外即無〔根據〕

諸比丘如來知此『如是執如是執取此等之見處將有如是生趣有如是之來生』如來不僅知此知比此更殊勝者知而不執取不執取故得知內心之寂靜諸比丘如來如實知受之集味著過患與出離無執取而解脫

[P.33]諸比丘此即甚深難見難覺寂靜微妙超越尋思境界之至微唯智者所知之諸法如來自證知現證已而開示〔於世〕諸人唯如實以此讚歎如來始為真正之讚語

「諸比丘有某死後為非有想非無想論者之沙門婆羅門彼等由八種之根據說我死後為亦非有想亦非無想彼等死後為非有想非無想論者之沙門婆羅門依何根據何而由八種之根據說我死後為非有想非無想耶

彼等說〔一〕『我死後無病非有想非無想而有色』〔二〕『而無色』〔三〕『亦有色亦無色』〔四〕『亦非有色亦非無色』〔五〕『為有邊』〔六〕『為無邊』〔七〕『亦有邊亦無邊』〔八〕『亦非有邊亦非無邊』

諸比丘此即彼等死後非有想非無想論者之沙門婆羅門由此八種之根據說我死後非有想非無想諸比丘任何死後非有想非無想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說我死後為非有想非無想皆由此等八種根據或由此等中任何之一此外即無〔根據〕

諸比丘如來知此『如是執如是執取此等之見處將有如是生趣有如是之來生』如來不僅知此知比此更殊勝者知而不執取不執取故得知內心寂靜諸比丘如來如實知受之集味著過患及出離無取而解脫

諸比丘此即甚深難見難覺寂靜美妙超越尋思境界之至微唯智者所知之諸法如來自證知現證已而開示〔於世〕諸人唯如實以此讚歎如來始為真正之讚語

[P.34]

「諸比丘有某斷滅論者之沙門婆羅門彼等由七種之根據說〔現生〕有情斷滅消失無有彼等斷滅論者之沙門婆羅門依何根據何由七種之根據說現生有情斷滅消失無有耶

一〇

諸比丘今有某沙門婆羅門如是說如是見『卿此我為有色而由四大種所成父母所生身壞滅時即斷滅消失死後不存在故至此此我實在斷滅』如是說現在有情之斷滅消失無有

一一

對此有其他者如是說『卿汝說「我」確實不存在我不說此我確實不存在此我非實斷滅者猶其他天之有色屬欲食者之我汝不知此不見此我知此見此此我身之壞滅時斷滅消失死後非存在故汝之此我確實斷滅』如是另有者如是說現有情之斷滅消失無有

一二

對此更有他者說『卿汝說「我」確實不存在我不說此我確實不存在此我非實斷滅者猶其他天之有色為意所成而具大小一切之肢〔節〕非缺根之我汝不知此不見此我知此見此此我身之壞滅時斷滅消失死後不存在故汝之此我確實斷滅』如是某者說現生有情之斷滅消失無有

一三

對此更有其他者說『卿汝說「我」確實不存在我不說我確實不存在此我實非全斷滅猶有其他超越色想滅有對想不憶念種種想[P.35]到達有「虛空無邊」之空無邊處我汝不知此不見此我知此見此此我身壞滅時斷滅消失死後不存在故汝如此之我實在斷滅』如是其他者說現生有情之斷滅消失無有

一四

對此更有其他者說『汝說「我」確實不存在我不說我確實不存在此我實非全斷滅猶有其他超越空無邊處故到達有「識無邊」之識無邊處我汝不知此不見此我知此見此此我身壞滅之時斷滅消失死後不存在故如此之我完全斷滅』如是說現生有情之斷滅消失無有

一五

對此更有其他者說『卿汝說「我」確實不存在我不說我確實不存在此我尚未全斷滅猶有其他超越識無邊處以到達有「無所有」之無所有處我汝不知此不見此我知此見此此我身壞滅之時斷滅消失死後不存在故如此之我完全斷滅』如是說現生有情之斷滅消失無有

一六

對此更其他者說『汝汝說「我」確實不存在我不說我確實不存在此我尚未全斷滅猶有其他超越無所有處到達有「此寂靜此美妙」之非想非非想處我汝不知此不見此我知此見此此我身之壞滅時斷滅消失死後不存在故如此之我完全斷滅』如是說現生有情之斷滅消失無有

一七

諸比丘此即彼等斷滅論者之沙門婆羅門由七種根據說現生有情之斷[P.36]消失無有諸比丘任何斷滅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說現生有情之斷滅消失無有皆此等七種之根據或由此等中任何之一此外即無〔根據〕

一八

諸比丘如來知此『如是執如是執取此等之見處將有如是之生趣有如是之來生』如來不僅知此知比此更殊勝者知而不執取不執取故得知內心寂靜諸比丘如來如實知受之集味著過患及出離無取著而解脫

諸比丘此即甚深難見難覺寂靜微妙超越尋思境界之至微唯智者所知之諸法如來自證知現證已而開示〔於世〕諸人唯如實以此讚歎如來始為真正之讚語

一九

諸比丘有某〔最上〕現法涅槃論者之沙門婆羅門彼等由五種根據說現生有情之最上現法涅槃彼等最上現法涅槃論者之沙門婆羅門依何根據何而以五種之根據說現生有情之最上現法涅槃耶

二〇

諸比丘今某沙門婆羅門有如是說如是見『汝此我實於〔現在〕具足滿足五欲樂時此我則達最上現法涅槃』如是說現生有情之最上現法涅槃

二一

對此其他者說『汝說此我實是存在我不說此我不存在此我實未達最上現法涅槃所以者何〔五〕欲樂是無常變易性由其變易性而[P.37]變化即生起憂此我確實離諸欲離不善法有尋有伺由離生喜樂之初禪住時則此我到達最上現法涅槃』如是某人說現生有情之最上現法涅槃

二二

對此更有其他者說『汝言此我確實存在我不說此我不存在此我確實未到達最上現法涅槃所以者何於此有尋有伺故則謂粗淺之〔初禪〕此我實是滅尋內心安靜得心一境性無尋無伺由定生喜樂之第二禪住時此我則到達最上現法涅槃』如是某人說現生有情之最上現法涅槃

二三

對此更有其他者說『汝說此我確實存在我不說此我不存在此我實未達最上現法涅槃所以者何於此有喜心躁亂故則謂粗淺之〔第二禪〕此我捨喜住於捨正念正智由身受樂諸聖者宣示「捨念樂住」之第三禪住時此我則到達最上現法涅槃』如是某人說現生有情之最上現法涅槃

二四

對此更有其他者說『汝說此我確實存在我不說此我不存在此我實未達最上現法涅槃所以者何於此心有樂之向趣故則謂粗淺之〔第三[P.38]〕汝此我實捨離樂捨離苦又滅先前有喜悅及憂惱不苦不樂達捨念清淨之第四禪住時此我則實達最上現法涅槃』如是某人說現生有情之最上現法涅槃

二五

諸比丘此即彼等最上現法涅槃論者之沙門婆羅門由五種根據說現生有情最上現法涅槃諸比丘任何最上現法涅槃論者之沙門婆羅門說現生有情之最上現法涅槃皆由此等五種根據或依此等中任何之一此外即無〔根據〕

二六

諸比丘如來知此『如是執如是執取此等之見處將有如是之生趣如是之來生』如來不僅知此知比此更殊勝者知而不執取不執取故得知內心寂靜諸比丘如來如實知受之集味著過患及出離不執取而解脫

諸比丘此即甚深難見難覺寂靜微妙超越尋思境界之至微唯智者所知之諸法如來自證知現證已而開示〔於世〕諸人唯如實以此讚歎如來始為真正之讚語

二七

諸比丘此即彼等持後際論後際論見之沙門婆羅門以四十四種根據對於後際未來主張種種之浮說諸比丘任何持後際論見之沙門婆羅門對於後際主張種種之浮說皆由此等四十四種之根據或依此等中任何之一此外即無〔根據〕

二八

諸比丘如來知此『如是執如是執取此等之見處將有如是之生趣[P.39]是之來生』如來不僅知此知比此更殊勝者知而不執取不執取故得知內心寂靜諸比丘如來如實知受之集味著過患及出離無執取而解脫

諸比丘此即甚深難見難覺寂靜美妙超越尋思境界之至妙唯智所知之諸法如來自證知現證已而開示〔於世〕諸人唯如實以此讚歎如來始為真正之讚語

二九

諸比丘此即彼等持前際論後際論及前際後際論見之沙門婆羅門對於過去未來以六十二種之根據主張種種之浮說諸比丘任何持前際論後際論及前後際論見之沙門婆羅門對於過去未來主張種種之浮說皆由此等六十二種根據或由此中任何之一此外即無〔根據〕

三〇

諸比丘如來知此『如是執如是執取此等之見處將有如是之生趣如是之來生』如來不僅知此知比此更殊勝者知而不執取不執取故得知內心之寂靜諸比丘如來如實知受之集味著過患及出離不執取而解脫

諸比丘此即甚深難見難覺寂靜微妙超越尋思境界之至微唯智者所知之諸法諸人唯以此讚歎如來始為真正之讚語

〔原本無三一〕

[P.40]三二

諸比丘於此彼等持常住論之沙門婆羅門由四種根據說我及世界是常住此是彼等〔持常住論〕之沙門婆羅門之不知不見與煩惱欲求之邪見

三三

諸比丘於此彼等持一分常住一分非常住論之沙門婆羅門由四種根據主張我及世界是一分常住一分非常住此是彼等〔持常住論〕之沙門婆羅門之不知不見與煩惱欲求之邪見

三四

諸比丘於此彼等持邊無邊論之沙門婆羅門由四種根據主張世界是邊無邊此是彼等〔持邊無邊論〕之沙門婆羅門之不知不見與煩惱欲求之邪見

三五

諸比丘於此彼等持詭辯論之沙門婆羅門被詢問時以此四種根據言偽亂無序之詭辯此是彼等持詭辯論之沙門婆羅門之不知不見與煩惱欲求之邪見

三六

諸比丘於此彼等持無因論之沙門婆羅門由二種根據說我及世界是無因生此是彼等持無因論之沙門婆羅門之不知不見與煩惱欲求之邪見

三七

諸比丘於此彼等前際論持前際見之沙門婆羅門以十八種根據對過去主張種種之浮說此是彼等前際論者持前際見之沙門婆羅門之不知不見與煩欲求之邪見

三八

諸比丘於此彼等持死後有想論之沙門婆羅門由十六種根據說死後我有想此是彼等持死後有想論之沙門婆羅門之不知不見與煩惱欲求之邪見

[P.41]三九

諸比丘於此彼等持死後無想論之沙門婆羅門由八種根據說死後我無想此是彼等持無想論之沙門婆羅門之不知不見與煩惱欲求之邪見

四〇

諸比丘於此彼等持死後非有想非無想論之沙門婆羅門由八種根據說死後我非有想非無想此是彼等持死後非有想非無想論之沙門婆羅門之不知不見與煩惱欲求之邪見

四一

諸比丘於此彼等持斷滅論之沙門婆羅門由七種根據說現生有情之斷滅消失無有此是彼等持斷滅論之沙門婆羅門之不知不見與煩惱欲求之邪見

四二

諸比丘於此彼等持最上現法涅槃論之沙門婆羅門由五種根據說現生有情之最上現法涅槃此是彼等持最上現法涅槃論之沙門婆羅門之不知不見與煩惱欲求之邪見

四三

諸比丘於此彼等持後際見後際論之沙門婆羅門以四十四種根據對於未來主張種種之浮說此是彼等持後際見後際論之沙門婆羅門之不知不見與煩惱欲求之邪見

四四

諸比丘於此彼等持前際後際前際後際見之沙門婆羅門由六十二種之根據對於過去未來主張種種之浮說此是彼等沙門婆羅門之不知不見與煩惱欲求之邪見

[P.42]四五

諸比丘於此彼等持常住論之沙門婆羅門由四種根據說我及世界是常住此乃緣觸故

四六

諸比丘於此一半常住一半非常住論之沙門婆羅門由四種根據說我及世界是一分常住一分非常住此乃緣觸故

四七

諸比丘於此彼等持邊無邊論之沙門婆羅門由四種根據說世界是邊無邊此乃緣觸故

四八

諸比丘於此彼等持詭辯論之沙門婆羅門被詢問時由四種根據說偽亂無序之詭辯論此乃緣觸故

四九

諸比丘於此彼等持無因論之沙門婆羅門由二種根據說我及世界是無因生此乃緣觸故

五〇

諸比丘於此彼等前際論持前際見之沙門婆羅門對於過去由十八種根據主張種種之浮說此乃緣觸故

五一

諸比丘於此彼等持死後有想論之沙門婆羅門由十六種根據說死後我是有想此乃緣觸故

五二

諸比丘於此彼等持無想論之沙門婆羅門由八種根據說死後我是無想此乃緣觸故

五三

諸比丘於此持死後非有想非無想論之沙門婆羅門由八種根據說死後我是非有想非無想此乃緣觸故

五四

諸比丘於此持斷滅論之沙門婆羅門由七種根據說現生有情之斷滅消失無有此乃緣觸故

五五

諸比丘於此持最上現法涅槃論之沙門婆羅門由五種根據說現生有情之最上現法涅槃此乃緣觸故

[P.43]五六

諸比丘於此持後際論後際見之沙門婆羅門由四十四種根據對未來主張種種之浮說此乃緣觸故

五七

諸比丘於此前際論後際論前際後際論持過去未來論之沙門婆羅門由六十二種根據對過去未來主張種種之浮說此乃緣觸故

五八

諸比丘於此彼等常住論之沙門婆羅門由四種根據說我及世界是常住彼等除感受觸別無〔立論〕之處

五九

諸比丘於此彼等一半常住一半非常住論之沙門婆羅門由四種根據說我及世界是一半住常一半非常住彼等除感受觸別無〔立論〕之處

六〇

諸比丘於此彼等邊無邊論之沙門婆羅門由四種根據說世界是邊無邊彼等除感受觸別無〔立論〕之處

六一

諸比丘於此彼等持詭辯論之沙門婆羅門被詢問時由四種根據言偽亂無序之詭辯彼等除感受觸別無〔立論〕之處

六二

諸比丘於此彼等持無因論之沙門婆羅門由二種根據說我及世界是無因生彼等除感受觸別無〔立論〕之處

六三

諸比丘於此彼等持前際見前際論之沙門婆羅門對於過去主張種種之浮說彼等除感受觸別無〔立論〕之處

[P.44]六四

諸比丘於此彼等持死後有想論之沙門婆羅門由十六種根據說死後我是有想彼等除感受觸別無〔立論〕之處

六五

諸比丘於此彼等持死後無想論之沙門婆羅門由十六種根據說死後我是無想彼等除感受觸別無〔立論〕之處

六六

諸比丘於此彼等持死後非有想非無想論之沙門婆羅門由八種根據說死後我是非有想非無想彼等除感受觸別無〔立論〕之處

六七

諸比丘於此彼等持斷滅論之沙門婆羅門由七種根據說現生有情之斷滅消失無有彼等除感受觸別無〔立論〕之處

六八

諸比丘於此彼等持最上現法涅槃論之沙門婆羅門由四種根據說現生有情之最上現法涅槃彼等除感受觸別無〔立論〕之處

六九

諸比丘於此彼等後際論持後際見之沙門婆羅門由四十四種根據對未來主張種種之浮說彼等除感受觸別無〔立論〕之處

七〇

諸比丘於此彼等對過去未來持後際前際前際後際見之沙門婆羅門由六十二種根據對過去未來主張種種之浮說彼等除感受觸別無〔立論〕之處

七一

諸比丘於此彼等常住論之沙門婆羅門由四種根據說我及世界是常[P.45]又彼等一半常住一半非常住論之沙門婆羅門〔乃至〕又彼等邊無邊論之沙門婆羅門〔乃至〕又彼等詭辯論之沙門婆羅門〔乃至〕又彼等無因論之沙門婆羅門〔乃至〕又彼等前際論之沙門婆羅門〔乃至〕又彼等持死後有想論之沙門婆羅門〔乃至〕又彼等持死後無想論之沙門婆羅門〔乃至〕又彼等持死後非有想非無想論之沙門婆羅門〔乃至〕又彼等持斷滅論之沙門婆羅門〔乃至〕又彼等持〔最上〕現法涅槃論之沙門婆羅門〔乃至〕又彼等持前際論之沙門婆羅門〔乃至〕又彼等持後際論之沙門婆羅門〔乃至〕又彼等持前際後際論[19]之沙門婆羅門由此等六十二種根據對於過去未來主張種種之浮說彼等皆依六觸處感受種種觸由觸緣受而〔有〕愛緣愛而〔有〕取緣取而〔有〕有緣有而〔有〕生緣生而〔有〕老苦惱諸比丘是故比丘如實知六觸處之集味著過患及出離者彼則知比此等更殊勝

七二

諸比丘任何持前際後際見之前際論後際論前際後際論之沙門婆羅門對於過去未來凡依此六十二種根據主張種種之浮說皆被網羅囚困於其中而浮沈被網羅困住其中而浮沈

諸比丘恰如熟練之漁夫漁夫弟子以細目之網網覆於小池彼自得如是念『凡住此小池之任何粗大魚類皆被網羅於其中而串躍皆被網羅於其中而串[P.46]』比丘如是任何持前後際見之前際論後際論前後際論之沙門婆羅門對過去未來凡依此六十二種根據主張種種之浮說皆被網羅於其中而串躍被網羅於其中而串躍

七三

諸比丘如來之身切斷引導生之〔根〕而住凡如來此身住之間彼等人天則見此身壞命終已人天皆不能見之

諸比丘恰如一束之菴羅樹根被斫斷時任何枝莖茂盛之菴羅果亦隨其〔斷去〕諸比丘如是如來之身截斷引導生之〔根〕而住其身住之間天雖能見之身壞命終已人天當不能見

七四

如是說時尊者阿難白世尊言「尊師希有哉尊師未曾有哉尊師此法門當為何名耶

〔世尊曰〕「然者阿難今汝應以此法門名之為『義網』而奉持名之為『法網』而奉持名之為『梵網』而奉持名之為『見網』而奉持名之為『無上戰勝』而奉持之

世尊如是言已歡喜之諸比丘信受世尊之所說說此授記經時千世界震動


校注

[0001001] 梵網經(Brahmajālasutta)於漢譯北傳長阿含經有梵動經Jāla 是網之意義可為「梵網經」於異譯本有梵網六十二見經以言網義 [0001002] 世尊(Bhagavat)甚多音譯為薄伽梵今譯為世尊 [0001003] 同原本前節之最後「隨世尊及比丘僧伽之後而行」(Bhagavantaṁ piṭṭhito piṭṭhito anubaddhā honti bhikkhu-saṅghañ ca)如果此為不合理可取其他寫本之有「住」的(viharanti) [0003004] 如來(Tathāgata)在阿含經有佛陀自稱用此語和他者稱佛陀時用此語在此屬前者 [0003005] 第八節至第二十七節之各節凡以下長部經典第一卷之各經差不多有存在者於此適合省略之如次之沙門果可知的這些為所謂修行道之大綱架構的一部份修行道之大綱如後之戒慧之三學解脫之四法解脫解脫知見之五分又信慧之五根及五力被綱目化而成為根本的由第八節至第二十七節之各節於此等中相當戒的這一點於長部經典二之大般涅槃經既於三學四法被綱要化一見可以明瞭 [0005006] 升原語(kaṁsa)有銅意義亦有說貨幣於漢譯對秤尺而為斗秤又有斤寸尺就必有斗今參照此而譯為「升」或 kaṁsa 是梵語的 karṣa 亦說不定karsa是重又名為量 [0007007] 「無益徒勞之論」原語 tiracchāna-kathā 是「獸語」之意義如北傳漢譯有遮道無益之言於何等之道亦無有益故云無益之語 [0011008] 〔前際論者〕「想過去」(pubbanta-kappikā)的 pubbanta 譯為「前邊」〔或前際〕指過去kappika 是由 kappa 的派生於此 kappa 無通常之「劫」的意思當可譯為想〔參看水野先生之巴利語辭典八三頁〕四三頁「後際論者」「想未來」(aparantakappikā)亦同此 [0011009] 「浮說」原語 adhivutti-pada語之本身雖無浮虛之意但在此即用為「浮虛」之意如佛音之註釋 [0012010] 〔姓〕「名字」(gotta)是平常之姓其次之姓(vaṇṇa)是指婆羅門剎帝利毘舍首陀羅之四姓的姓 [0014011] 見處〔主張〕(diṭṭhiṭṭhāna)之「處」ṭhāna 上面譯為「立場」 [0015012] 「無執取」之原語 anupādā 亦可譯為「無餘」無後世之所謂無餘涅槃之古言詮 [0015013] 「世界之壞時」之原語 saṁvaṭṭamāno loko 當從於說是 saṁvaṭṭamāne 之誤 [0016014] 「住」之原語 nibbusitattā 幾乎於其他未曾看到的文字疑是辭典中之「不安」義今唯看為「住」之意相當於 nirvasitatva當然亦有離住之意 [0017015] 於原文有 ṭhānaṁ kho pan', etaṁ vijjati yaṁ 於 yaṁ 以下述「是此後者一有情」云云 ṭhāna 是「處」之義指 yaṁ 以下所謂有此處今雖唯譯為「處」沒有說不知「有耶」之意故必定是有所以唯譯為「來」亦可 [0021016]原語 parivaṭumo無註釋亦無解釋在漢譯亦相當此字於英譯譯為 apath could be traced round it於德譯譯為 rings abgezirkelt云有何補綴之誤若以次之無邊及有邊無邊之二語比較之可推定其意義是「關於『周圍』」 [0024017] 原語為 amarā-vikkhepika 的 amarā 是「鰻」vikkhepa 平常譯為散亂在此是鰻之蠕動對於質問指如鰻之蠕動的偽亂無序之回答「詭辯論」完全是義譯於漢譯北傳有異問異答亦相當共諍所言各異言教 [0027018] 真人(Tathāgata)同於如來之原語如來是佛陀之自稱為阿含經之通例在此詭辯論者之用語無指佛陀之理註釋者於此時以同有情之義說此經之時候外道或佛弟子之間沒有從佛陀之死後為問題之理故不譯為佛陀唯譯為真人 [0048019] 以前無此說怕是混進來的吧
[A1] 無色有想【CB】有色無想【南傳】(cf. 參考英譯本)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