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第一編 佛法總學

佛法僧義廣論

  • 一 敘 意
  • 二 佛 觀
  • 三 法 觀
  • 四 僧 觀
  • 五 總 結

一 敘意

佛法僧為學佛者之根本認識也是佛法究竟圓滿的說明所有一切清淨法都攝在其中

阿底峽尊者由印度入西藏弘法其地位等於中國之達摩他在西藏數十年常說佛法僧三寶有人問他為甚麼老是說三寶此義雖殊勝甚深但我們已聽多了請另說勝義他答說我在印度所學所行的不出三寶我來藏也無別法可說請問除此三寶外還有甚麼佛法在此簡單問答之中實含有很重要的意義現在所講的佛法僧義是信仰佛教研究佛學修行佛法的基本所以凡是信仰佛教研究佛學修行佛法的人是必須明白初步學者能明此義才不是迷信才可修學佛法以至於究竟所謂佛者是能究竟覺證諸法圓滿福慧的人所謂法者是佛自覺及覺他之法所謂僧者是能依佛法修行的人此三者謂之三寶實為佛法之根本今講此三寶分三

二 佛觀

觀者觀念佛觀者即對於「佛陀所有清楚正確之觀念」佛是梵音略稱具云佛陀漢文音譯不一如「浮圖」也是佛的異音我國古文家所謂「浮屠氏」就是佛氏之意經咒上又譯作佛陀耶現在英譯梵音為「布達」(Buddha)

佛之譯義為覺者——就是覺悟的人譬如有學問的人謂之學者與中國所說的聖人差不多但云覺者不云覺人此表示佛在天上人間以及超三界外的他受用報身決不能以人間的人來限定他的範圍覺者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之簡稱自覺者有無師智自然智一切智覺他者以方便智慧無礙辯才教人覺悟即先覺覺後覺二種覺行圓滿福慧兩足謂之佛陀此為有此功德者之通稱通於三世遍於十方世界諸佛無量因此佛常說大地眾生皆可成佛也可說一切眾生都是未來的佛但是遍十方通三世之佛都要三覺圓滿福慧兩足有此功德表現事實證明纔是佛陀不是假說的理想的

依釋迦牟尼佛建立佛之根本觀

現在此世界有實德表現可當佛之尊稱者是釋迦牟尼以有釋迦佛吾人纔知道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以依釋迦世尊建立佛之根本觀念大佛殿中央供奉的就是釋迦牟尼佛釋迦是姓意譯曰能或能仁以其祖先能仁民愛物而得姓——其祖先初為太子以能行仁道得民愛戴另建一國其父知之曰「我子能仁」故即以為族姓其古姓為瞿曇亦譯喬達摩憍曇彌釋迦乃從其分出之支裔牟尼意譯「寂默」因佛常在寂定中所謂「佛心常在定無有不定時」佛所說法皆依定慧利益人天故尊稱寂默原名悉達多意譯「一切義成」當時人直稱其姓名即為瞿曇悉達多尊稱則為釋迦牟尼牟尼又譯「文」如經云「釋迦文」佛是

印度歷史上佛應世為距今二千六百年以前降生在中印度迦毗羅國(即今尼泊爾附近)父名淨飯王成佛地在摩竭陀國菩提場初轉法輪於波羅奈國鹿野苑後於各處說法四十九年由此歷史上考查起來實有此建功立德慧福圓滿的佛陀是以吾人依此建立佛之根本觀

信釋迦牟尼佛確得無上正遍覺最高無上

我們信佛不但如常人信仰有學問道德功業的古人原是信仰佛確已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譯無上三藐為遍三菩提即正覺覺是不迷揀別凡夫不覺正覺揀別一般外道邪覺遍正覺者揀別二乘所正覺的法未能普遍初地以上法身菩薩可以謂之遍正覺然尚未究竟而為有上唯佛妙覺究竟圓滿纔是無上我們信釋迦牟尼佛確是最高無上覺悟諸法事理性相無所不覺無所不知再沒有能超過佛的了世人不明佛義以為另有「神」能超過於佛其實神尚在六道之中較之佛陀不知差得好多遠呢

毗盧遮那或大日或盧舍或金剛持皆為釋迦牟尼大功德聚之別名不得視為牟尼以外之他佛

「毗盧遮那」是釋迦的報身近人常以五方五佛表五智其實佛是五智都具足的平常又以此為佛的法身而不知法性身遍一切處無相無名如華嚴經上的毗盧遮那原是為十地菩薩現身說法之他受用身——報身最近從西藏譯出的著述則說「毗盧遮那是化身佛」毗盧遮那意譯光明遍照故譯「摩訶毗盧遮那」為大日古或譯為「盧舍那」或「吠盧遮那」本為一音異譯有謂「毗盧」是清淨法身「舍那」是圓滿報身皆訛

學藏密者崇「多傑羌佛」——譯為金剛持現持金剛杵以降伏一切魔怨是依佛大雄大力具足無量方便功德而言一切如來都有金剛身依釋迦牟尼佛表示報身之廣大功德聚故有此多名所以不得視為牟尼以外的他佛而世人每別為多佛並執此為報佛說經彼為化佛說經殊不知一佛有三身三身原是一佛也

他世界之阿彌陀佛藥師佛或往劫之燃燈佛等皆由信釋迦牟尼佛之說而知之者皆與釋尊平等

現在學佛者都知道從此西去十萬億佛土有極樂世界其中有佛名「阿彌陀」意為無量——即有無量光無量壽無量相好無量不退菩薩等許多的無量義「藥師佛」在東方淨琉璃世界世人念藥師佛咒能延生益壽此二佛為他世界之現在佛雖小乘不承認他世界的佛而大乘則是常說的現在科學證明有無量世界當然現在他世界可有他佛其在此世界往劫以前有「燃燈佛」「毗婆尸佛」「尸棄佛」等似此往劫及他世界諸佛都是由信仰釋迦牟尼所說經典而後知道的因為釋迦佛成就無上遍正覺所以從如來大覺心中說出來的一切諸佛亦皆實有不虛彼諸佛無不三覺已具萬行已圓皆與釋迦佛平等平等

佛為積無數劫大行所圓之極果不得與流俗所稱為活佛等混同

這是要我們知道佛不是輕易成的依經上看起來人要先發菩提心漸積福德智慧資糧經十住十行十迴向為初阿僧祇劫的菩薩由十迴向經煖世第一位入初地而至七地謂之第二阿僧祇劫由七地菩薩以至成佛謂之第三阿僧祇劫三阿僧祇劫即是三無數劫經過這三大劫的長時間的修行菩薩道方能斷盡一切執障圓成一切功德而證成無上的大覺成佛豈是容易的事大行者修菩薩所行到佛果之萬行也如普賢菩薩等所謂成佛者即由菩薩行修學圓滿之極果此世所見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之釋迦佛也是由此而成

如今世人見修行者稍有世俗福德禪定神通的人常稱之為「活佛」如遜清時代稱皇帝為「佛爺」太后為「老佛爺」又如西藏達賴等亦稱「佛爺」這不過表示尊敬他們想像他們為諸佛應世而已以法性而言一切諸法本皆是佛一切有情都有成佛的可能性故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學佛者能明教理正觀定慧有相當功德表現也可說是相似佛平常所稱「活佛」大概由此而來若嚴格的從實際上說必須是經三大無數劫圓滿大行究竟極果方可以稱之曰「佛」故佛不得與流俗所稱的「活佛」等視齊觀

佛為出世三乘聖眾中之大聖人天猶為凡世不得與凡世人倫聖哲混同

佛法所謂六凡三界天神人仙都是世間凡界之流佛法三乘聖眾乃為出世之聖佛又為出世聖中之大聖(三界內之六道謂之六凡三界外之三乘及佛謂之四聖)佛為超過出世三乘之聖人在佛教內的出世三乘聖人中稱大聖則其餘流行的各教主皆不過是人道或天道之聖人猶在三界六道之內學者慎勿以佛與其他之世間聖賢混同視之我們所以要如此認識審察的因為佛陀是以清淨無漏的大功德聚為本質的

佛為法界諸法(宇宙萬有)之遍正覺者亦為教化一切有情令遍正覺者不得與一神教的創造主宰及多神教的禍福於人等迷信之神混同

佛典上之法界諸法即宇宙萬有佛於宇宙萬有諸法自覺究竟故稱遍正覺者亦為教化一切有情令得遍正覺者宇宙本無創造萬物與自在主宰的天神如一神教之所說也不可如多神教所說以佛為宇宙許多神中的一個神平常人心理上迷信一神或多神和佛菩薩一樣那實在是大錯特錯不論無神就是有神他也不過是天道中的眾生而已我們要信佛對於佛的觀念先要弄清楚纔是

三 法觀

第二講「法觀」學佛的人於佛法要有正確明瞭的觀念尤其是對於「法」要有正當明瞭確切的認識古代中印度音的「達摩」現在依英語翻為「達爾摩」(Dharma)這是法的譯音此中法觀的「法」範圍很廣所有宇宙萬有事事物物形形色色一切的一切皆名為「法」牠的定義是「任持自性軌生他解」無論何物以能保持牠自己獨立的體性才成為此物譬如這個白色在白的本身上牠能保持其白的自性且能令一切有情都了解牠是白色使他人了了分明不會錯認為是其他的顏色因白就是任持自性軌生他解的法所以白色便令人絲亳不差的覺了其為白色一法如是其他一切諸法乃至虛空亦各各皆保持自性而能軌生他解小至一花一草一微塵大至法界亦皆如此

萬法差別各各不同的自性都是由因緣所成在相對的關係上成立此物之成立必依托其他(彼彼)眾緣相合而成一物如是物物如是一切宇宙萬法各各皆有互相為緣的關係各各皆有彼此的差別而不能混同並且各各皆由任持自性而使他人生起確定的認識也就是宇宙萬法各各皆有任持自性軌生他解的意義而且法界諸法無處不遍無所不包再沒有那一樣能出乎法範圍以外一般人常說佛法無邊就是顯佛法的「法」字範圍是最寬最廣無有邊際的但就屬於佛的法講起來大別有二

證法佛先從自覺的根本智親證二空所顯的真如妙性而無能所的差別依此並起後得智證知一切理事因果的差別起大悲心普度一切眾生一切智智在每一剎那間無不普遍了知一切諸法真實性相這就是佛智所證知的證法

教法成佛後所說的法為教法佛居純淨土由平等性智示現微妙功德他受用身為住十地的諸大菩薩現大神通轉正法輪決眾疑網普令受用大乘法樂以至為二乘六道有情示現化身說法(對人現人身對天現天身對畜生現畜生身一切總是隨類應化普度群機)對九法界的一切眾生皆教化令向佛道所說諸法皆無所不遍又無所不包然佛以王子身降生人間說法的主要點亦在人類故留遺的教法在人間集成現在的大藏經典——三藏十二分的聖典——為法寶此證法教法亦可以分做「教果」的四種差別「教法」的教典中即包含理法從理起行乃可以「證」到諸法實相所以「證法」亦包含行法果法三乘聖人所證的雖同是證法但沒有佛證得的圓滿究竟而已從證教二法分析成教果四法教法就是依佛說教化眾生的法因有教化的原故所以眾生能了解佛所教的理再依理來實行實修可以得證所期望的果大概就佛依自證而施教曰證法和教法依有情聞教解理修行證果曰教此兩類皆可普遍包括一切諸法「法」的意義歸納概括起來就是這樣的

一切經律皆源本佛所宣說之聲教由佛徒歷次結集而成者

在三藏中不能收攝的典籍可稱為雜藏西藏文於教典分經律論為「甘珠爾」「敦珠爾」這樣分析頗有意義因經律原為佛說論是由佛滅度後許多弟子依據經律所作而成的所以今亦先從一切經律來說經是由佛在世時說法教化一切眾生所施設的由弟子結集起來成為經原名「修多羅」此云契經上符諸佛理下應眾生機律是佛在世時依弟子應有的行為訂共守的戒條也是弟子依之作修行軌範的法規佛在世時弟子們在行為上大多是很正當的但因有些弟子發生了不正當的行為隨所犯的那一種過佛就隨時制之以為律從此以後再不許犯於是就制成共守的戒律經佛制定後弟子總要一致遵行不得稍有違犯這就是戒律嗣後如有同類事情發生就照律處理在每一條戒律敘述其許多層次的緣起變增所以除讀誦的戒本以外更有廣律成為龐大的律藏

佛在世說一切教法的時候是沒有文字的教導一切人天大眾都是以聲音為體——宣說出來這就是聲教今人看經律論藏時可以無聲的色法——文字——為體可是佛在世的時候是一切皆以聲教戒律也是依佛聲的教誡經是由佛親口說出以後再由弟子在佛滅度後會誦經大眾一致證明認為絲毫不錯就錄成為經經律有多數次的結集最初是由佛滅後不久經大迦葉等在七葉窟中結集而成其時在七葉窟外亦更有富樓那眾結集起來的至佛滅一百年後當時有少數弟子不遵律行有大多數的弟子出來否認遂有二次結集如是二次三次至第四次纔整理完成為大小乘各藏經律現今這許多經律並非一兩次結集成功的

佛教傳入中國後大藏經的編成歷代不同清各有目錄可考中國及西藏各處皆有大藏經的篡集

佛徒結集佛說初亦口誦相傳用文字寫成書本則時先後不一以佛徒時代不同故小乘與大乘之經律亦寫成先後有殊

佛在世的時候是由口誦相傳佛滅後弟子會誦結集彷彿與現在開會相同當時是以大迦葉為主席設高座為座推阿難陀尊者誦經優婆離尊者誦戒依佛所說的朗誦出來經五百聖弟子的大眾證明不錯認為刊定之說不必就用文字錄成經本或戒本或仍是流傳口誦而已

復次佛在世的時候已有文字的經律流傳如律載佛在世時某長者及甘爾夫人夜中燃燈誦經事又每逢十五三十日布薩誦律當時常有記錄成本的故早之則佛在世時就有錄成的經律遲之則佛後數百年或仍由口誦相傳因時代先後不同的關係所以錄成的文字亦不相同各時代主持教團宏揚佛教的人材不同所以各時代盛行出來的經法也就有異先是依迦葉阿難這一部分的人宏揚出來的所以就為小乘經律後從上座部分出大眾部來到五六百年間有馬鳴龍樹菩薩出來主持宏揚的是大乘佛法大乘法寶也就流布於世因時間先後的不同加以弟子根機又有大小的差別甚至小乘又有二十部的差別所以經律流傳有異但歸納起來要知皆出於佛之聲教

信超人天之聖人必有非常之勝事故經律所言不思議事皆應確信為實事不得以凡識疑議之

通常人都以佛教混雜在鬼神中和種種邪見外道等同類而論這全是盲從誤解不了佛學的人亂說尋常社會人士認為最高的哲學科學總是以人們眼所見到的耳所聞到的——以五官所感觸到的或意識依以思想及推論到的以及古時傳說下來的凡此都是以人的思想知識為標準現在科學進步雖知有日球月球與虛空中很多的星球但還全是以有漏五識與第六意識研究推測起來的而佛法那就大大不同相去很遠了一切經典全是佛由證智普遍覺悟證到的諸法實相為覺悟眾生親宣出來是從無漏聖智親證的境界流出聲聞但證生空無我法執猶在菩薩是雙證我法二空但仍未究竟直到究竟圓滿佛果位上的時候才能證到佛佛道同的圓滿真理在小乘聖人所證的偏空涅槃就已非人們的思想所能及到亦已有非常人所能為的一切勝事何況超過三乘聖眾究竟圓滿的佛果當然佛是更可有非常的勝事為常人意識不到的故於一切大乘經律中所言的超人天勝事及超三乘聖人的不思議事皆要確確切切信為實有的事理更不得以凡情來推測和疑惑這是吾人對於佛法第一要具有的正確觀念

諸論及撰述語錄皆賢聖佛徒修證有得宗依佛說而闡揚詮釋者故今亦可憑佛說親證而研究抉擇之

經律二種是由佛親口所宣說出來的而論大都是由二乘或大乘賢聖位中的佛子修有心得而發表出來的論有二種宗論如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攝大乘論等就是依佛所說的經律大意編述闡揚釋論如十地經論大智度論等皆是關於佛教經典注釋的傑作顯真破似全靠宗論釋論來樹立教理顯明經義至中國歷代撰述或語錄亦皆依多聞熏習進而精進持戒降伏煩惱的人如十住十行十迴向的賢聖者以及三乘聖位中的聖者為悟他而著述故今之學者亦可依佛所說的經律或內心的修證去研究抉擇使人顯明而易解

大乘諸宗之各標其勝在集中其理解於一念而起觀行建宗趣行或殊真本覺果無二

佛滅後一兩百年間印度的小乘共分二十部之多學說紛紛不一現姑不論單就現在中國通行的大乘各宗而言在大乘諸宗各各皆分門別戶標樹一宗特殊的勝義唯識宗是將宇宙萬法總攝歸納為唯識所變天台宗歸納起來修一心三觀淨土宗是以念佛求生西方上中下根皆可往生就是造五逆十惡的人命終十念成就亦可往生眾生根機善惡差別而往生見佛聞法開悟時間亦有長短不同總之都可以蓮花化生入不退地無論那一宗都有最殊勝的宗致纔能成立一宗各宗所修的路途不同但所趣向目的無非是唯一佛果亦皆以真如實相為本這就是殊途同歸所以無論修學那一宗都有莫大的利益不得專讚此而謗斥彼宗應當不相障礙各宗各闡揚其特殊的勝義同時並了知真本覺果之無二無別倘使能悟平等性發大悲心而修證不管走那一條路總可證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都是沒有差別平等平等所以中國佛教有大乘八宗者亦是歷代菩薩祖師依佛開的方便法門而施設眾生喜歡那一宗法門就隨意擇取修行各各皆可起殊勝的觀行證無二的真理及成無上的佛果

菩薩藏法與聲聞藏法境行果皆別然聲聞境行果亦為菩薩所含攝

菩薩乘與聲聞乘是各有經典的唯獨覺乘無有經典附屬於聲聞乘大乘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普度一切眾生證人法二無我修行六度萬行以成佛為究竟目的

小乘單證人空成阿羅漢果為究竟位然小乘所修行的人無我智亦為菩薩乘中的一部分境行果雖是差別不同但修學菩薩大心的人應盡量容納不加誹謗

佛之教法發源於佛及聖眾之無漏智果故不得視同其餘出於有漏凡識之教學但於餘教學皆可或破或攝以助顯無上義

佛及大菩薩聖眾從無漏智中流出來的聖教量不得以我們有漏凡夫的淺知淺見來測度——如世間上認為最高的學識就是科學哲學而這些學說如去其封執亦可收攝為佛學中一部份的學理——我們以有漏的凡識不能證知無漏的妙理故不能就說沒有這種無上深奧的妙理但亦可以拿科學或哲學來證明助顯佛學的真理我們研究佛法稍微透徹的隨時隨地就要拿來修行學習以期悟證佛法真理獲得無上妙覺的佛果

四 僧觀

前已講明佛法兩觀今講僧觀「僧」就是「眾」的意思音譯為僧伽亦譯桑伽耶簡稱曰僧中國以三人為眾而佛律須四人以上方可名僧中國常人的習慣上稱一個出家人為僧或者以僧為姓如稱僧某某不很確當但稱出家人為「僧人」也是可以的言其是僧眾之中的一個人如軍人是軍隊中的某人佛教出家徒眾成為有組織有規律有系統的團體乃可名僧實在就是佛教的教團的意思故此所云「眾」並非尋常所說的眾這「眾」是要具有事理和合之義的第一出家的僧眾於事行上須具六和合纔能共住集成僧眾的團體何謂事行上的六和合(一)身和共住——對諸佛菩薩要共同禮拜修行以身作則同作佛事(二)口和無諍——同信佛讚法及歌詠三寶與同住大眾共學佛法不相諍吵(三)意和同悅——同一信心追求佛法的真理發一共同生活的歡喜心(四)戒和同持——同修持一切戒法期達佛果(五)見和同解——對一切法寶共同解說使大眾都能盡知(六)利和同均——有財物等利須共同平均受用具此六和義方得成為依佛法修行的僧團這是在事行上的六種和合第二理和是同證生法二空擇滅無為的真理如是乃為事理清淨的和合眾對於僧先要有這些正確的觀念方可了知僧義

勝義僧寶雖在三乘聖眾或賢聖眾但此土之住持僧寶必在出家五眾尤在苾芻眾

僧寶之勝義僧非是通俗見聞所能及從最勝智所證的真實義名勝義勝義之僧即證聖地的諸大菩薩或證辟支佛果及小乘四果的阿羅漢聖眾於是聖眾中惟有清淨無上的佛果是獨一無二的聖中之聖勝義僧即三乘聖眾或賢眾有先自利趨向小乘消極方面而後再回小向大修菩薩行有大心菩薩初下手用功就先利人積極救世所謂「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菩薩僧或在從賢入聖位中修至煖頂忍世第一未登果地的菩薩雖未能證果登地但已有相當功行成就亦可稱為勝義僧寶

此土並非廣指娑婆世界就是在釋尊應化於此的閻浮提的地球上不論那一國凡是受化的人類能出家受戒修學佛法教化世人名為住持僧寶就是在此世界上持奉佛法依法修行的和合僧普遍播傳宣揚佛法為世人作良福田的皆是住持僧寶入三乘聖眾或賢聖位中者無論是在家出家只要能依佛法修證到皆可名為勝義僧寶此土必定要出家五眾方能為住持佛法的僧寶

初出家的沙彌先學習佛法經數年後對於經律都有相當的熟悉進至受戒為比丘能盡「宏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的天職能為真正佛子著如來衣食如來飯為如來事抱大雄大無畏的精神深入社會救濟民眾尤其是比丘最重大的責任以上是出家男眾女眾初出家亦為沙彌尼先學習佛法經數年後進為式叉摩那眾再進至比丘尼眾這樣出家男歸男眾女歸女眾各有各的規律和系統之組織沙彌沙彌尼有十戒比丘有二百五十條戒比丘尼有三百五十戒各各皆有修持限制不同式叉摩那有六戒是預習的比丘尼戒由此可進為比丘尼眾這樣的男女眾為捨俗出家的五眾弟子而真住持三寶的尢其是在比丘眾「比丘」有許多經譯為「苾芻」真正能住持三寶的大責任還是荷擔在苾芻眾的雙肩上因為沙彌沙彌尼眾們正是在學生的童年時代對於經律的知識尚很幼稚須比丘教授沙彌們修學比丘尼指導沙彌尼眾們修學但沙彌尼學成後也要再到比丘團體中受大戒所以真正能住持佛法的仍是在比丘眾的力量其餘不過是出家眾中的附庸出家佛子雖具五眾實在是要比丘能成為清淨的僧眾住持佛法

他方淨土雖或純一菩薩僧無有在家出家之別但此濁土則須出家菩薩乃入僧寶

能發心修證佛法的大乘賢聖就是菩薩僧在他方清淨佛土中雖可沒有在家出家的分別以天然無有俗染家累祗要是能發心修行就都是菩薩僧眾然在此五濁世中在家優婆塞優婆夷二眾弟子是不能完全攝入出家僧眾中的因在家二眾有家俗事情纏身不能一心一意地修持弘揚佛法所以不能具足僧相僧德在此濁土的尋常一般人所過的生活不能成為依佛法修行者故雖菩薩亦惟有捨俗出家才能成為清淨僧寶如禪宗六祖慧能大師未出家的時候已在黃梅得傳佛法心印而仍隨俗多年不能說法普利人天後來出家受具足戒具菩薩比丘相時才能為人天師表說法普利大眾群機未出家的近事男女雖依菩薩戒律修持者亦不得為僧寶皆因未具僧相故在此五濁惡世中定要出家比丘菩薩僧眾才能為真正的僧寶

住世持教之佛徒團應依七眾律儀而建立在家二眾佛徒雖非全僧亦非全俗此為已進三寶之門者異於隔離三寶之凡俗故曰近事為介於僧與俗之間可稱為「居俗近僧眾」受三皈以上及日本之真宗僧西藏之紅教喇嘛等攝屬於此由此中修轉輪王十善行者攝化民眾建設新社會利樂人世

在家優婆塞優婆夷二眾名近事男近事女雖未能捨俗出家但行為上已能親近事奉三寶因他身是在家二眾未能具足出家僧眾的律儀而能為佛子行佛事所以說他非全僧亦非全俗居在兩者之間雖尚在俗已能皈依進入三寶之門故可稱為「居俗近僧眾」

日本的真宗僧就是有妻子兒女眷屬的在家眾然而他有修持佛法的行門做佛教部分的事業西藏喇嘛有黃教紅教的區別他們是以帽子有紅黃色分為兩類紅喇嘛的帽子是紅色黃喇嘛的帽子是黃色曾來內地的班禪喇嘛等是黃教紅教喇嘛是在俗的多但他也用功修行辦道作如來事與我國的近事男女差不多而日本的真宗僧和西藏的紅喇嘛可算是居俗近僧眾近於如來事業的男女眾在家發心的菩薩應完全以修美滿的十善行為事業世間人民若能修持轉輪王的十善行普令一切人民同行十善逆性的眾生亦勸化歸行十善如此全國的上上下下一齊攝化同行十善為良好國民優秀分子則可將五濁惡世的不良底現象全改成完美的新社會所以要建設良好的優勝國家不但出家眾是要修持佛法普化人民就是在家眾亦要盡力共同修行十善利樂人群才能建設新的社會國家

尊敬三乘聖賢僧彌勒菩薩等雖現天相亦同大乘聖僧尊敬

大乘菩薩是不與凡夫出家僧眾同的大乘聖眾是已經證入果位聖僧彌勒菩薩在兜率陀天內院中雖是現的天相不是比丘僧眾相但亦要同大乘菩薩僧寶同樣的尊敬不得認為天人在古時曾有這樣的傳說有一位證三明六通的阿羅漢要見彌勒菩薩問法於是就現神通往兜率內院因見彌勒菩薩是天相而不是普薩比丘相就生分別心不禮拜不接近遂不能進而問法未能親近彌勒菩薩倘認天相就是菩薩僧恭而且敬的請求佛法那就不妨礙悟得最上乘了所以雖然見彌勒菩薩是天相不是比丘相須知就是大乘聖僧相應同樣的尊敬如觀世音菩薩現女相或現面然大士鬼相要曉得是證聖位的大菩薩所以要同樣的尊敬纔是

敬崇出家住持僧眾但最低限度須明佛法大義信心充足能持比丘四根本戒者乃認為出家住持僧眾

尊敬出家住持佛法的僧眾在極低的限度要能明白佛法的大義尤要信心充足能受持比丘四根本戒方得認為出家的住持僧眾世間人之著僧衣隱入佛門中混生活者到處皆是如乞丐叫化子等類混入佛門於佛法當然絲亳不知持根本戒當然更非他們所能了所以被尊敬為住持佛法的僧眾們最低限度要能受持苾芻四根本戒尤要堅確的信心明白佛法的大義才能認為是出家住持佛法的僧眾

不知佛法亦無信心且不持戒者應驅出於僧眾之外不認其為出家僧眾

混雜佛門中而不知佛法不具信心且不持戒的僧眾們常縱五欲之心是佛法中外道那種下劣的人混在出家人中當然不能稱為和合僧眾應當如叢林制度的遣單將那許多不明不信敗壞佛法的一齊勒令還俗不許在佛門打混

在佛子的行為中有規律而具六和合的僧眾對於佛制的戒律要一致能遵守不得有所違犯方能承認是出家清淨的僧眾

由僧相僧德之僧眾建設佛教清淨幢相之新僧寶師表人天

混入佛門中吃飯穿衣求生活的人當然是不具僧德自不能承認他是僧寶此處所講具僧相僧德即持菩薩比丘清淨戒行的德相故必須在出家僧眾的律儀上建立住持佛法的新僧寶表現佛教的最高的清淨幢相為社會人士所敬仰宣揚佛法的教義表現佛教最偉大的真精神此新僧寶須具足一切清淨的德相犧牲個人深入民間宣揚佛法普及教義為整個的人類謀幸福一切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為人天的師表樹立佛法真正的教化

五 總結

佛法僧義大家都可以正正確確地認清楚了佛是我們的教主法是從金口所宣出來的出家和在家弟子的七眾是宣揚佛法的集團——攝化人民入正軌將整個的佛法播傳社會使一切人民皆得無上利益將佛的大悲水普遍輸入人民的腦海中使轉惡成善造成清淨的國土我們對三寶認清後信仰才有一定的標準和對象方不致盲從瞎信走入歧途

信佛教的初步就是皈依佛法僧三寶確定信心永不皈依邪魔外道以佛為唯一的大師非是人天所能及到對法尤須明白了解清楚真正能生信仰依僧之具足德相嚴淨律儀為指導修學佛法的模範師這樣是正信三寶能承受佛法僧的教義方不是迷信盲從世人對某一件事能認清才能決定方針和主意去做而信佛法亦是這樣對佛法能真正認清楚任他是何種美妙的誘惑決不迴意退心倘對佛法的真理不弄清那就決定不生信心這是不言可知的我們假使以佛法當學問拿來研究單對於法生信心而不知法是由無上大覺的佛證到親口宣說出來故對佛不生信仰則雖云信法而非真信以他對於法的本義仍未明白不知法是由無上大覺究竟證到的諸法真相說出來的真正微妙諦理倘不信由佛所證即對於法亦不能徹底瞭解如能信佛那是已經進一步認清了能證明諸法實相是由佛親證說出來的或者對佛對法皆能認清而對於僧尚不生敬仰心這就是信佛法而未信僧那麼佛法便遠離人間而不能切近人間實際應知僧是上至等覺菩薩次至十地十向十行十住的菩薩以及二乘賢聖及發心出家受戒的凡夫僧統名曰僧若能具足信佛法僧則能依出家僧以至二乘賢聖僧大乘菩薩僧而為由人修到佛果的階梯先由信僧進至信法再進至信佛信仰佛法僧三寶是不能離開的能具足信佛法僧便是從佛口生從法化生的真正佛子

對於佛法僧的正義已講完了還望大家個個能於此正解正信正行纔好

(附註)佛法僧義凡二十一條初見於十七年發表之告徒眾書中各處印為小冊本文即憑此而解釋之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