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點佛法的要義
今日得與大家相聚一堂,真是一種難遇的因緣,不可把光陰空過了,因提出幾點佛法的要義來供大家參考。
第一、佛法雖然是法門無量,廣大如海,而主要的厥為業報。故學佛法以徹明業報,確信業報為最要緊!佛所說的一切經教皆不離業報,信仰佛法即是信仰業報,不管是說一切皆空也好,諸法唯識也好,密宗也好,淨土也好,總越不出業報,換句話說,業報就是因果報應。要想得好的果報,即先行好的業因,若撥無因果,便非佛法。這是佛法中最普遍而又最重要的一個原則。
第二、佛教的學理,比其他任何宗教學說來得寬廣而深圓。佛法依三界(或云法界)眾生而設,三界中有人類——我們生在人中,佛亦降生在人中,在人言人,側重人間而談佛法固無不可;但要知道宇宙間的一切眾生皆在佛化之中。若以人間自封,除現見外不論其他,否認餘趣存在,即等於自掘其根自塞其源,未免把佛法弄得太狹小了,那就大大不可。
第三、就歷史上看,中國佛法在隋唐最為興盛,而其特殊之精采即是禪宗——唐以後的佛教都以禪宗為中心。宗門與教門工夫的差別可以明言者:即教門在深解「現前身心世界」是無常、是無我、是空、是唯識,而起觀察,而得通達。宗門在深疑「現前身心世界」是從何而來?從何而去?是誰?是什麼?而起參究、而得徹了。二者都是依「現前身心世界」為下手處;到了既「通達」、既「徹了」之後,所證所得亦無若何不同,所謂「方便多門,歸元無二」。其不同者、即其工夫一由解而起觀行,一由疑而起參究耳。
由教門修行者,若住於由解而觀的觀智上,固是滯於加行而未能入根本智;然由宗門修行者,若凝於由疑而起參的參情上,尤落癡禪而不能豁開妙悟。故宗門須以由大疑而大悟為則!所謂「黑漆疑團忽打通,一多長短亦含容,踏翻宇宙浮漚上,逼塞虛空剎那中」;可以微露此中消息。這是修這兩種行者所當注意的。
第四、說到近來中國佛教的情形,因為受到日本新的研究方法的影響起了很多變化,尢其是西藏佛教近亦影響內地很大。平常都以為西藏只是密宗的佛法,而不知道他們還是很注重教理研究的。他們的研究法注重辯論,而辯論不是隨便衝口而出,是有因明比量為格架的。因此有的人主張必要由比量的理智,乃能觀察起修加行智而入根本智。然此因亦不定:譬如宗門下的初根人因疑而參,與宿根人的纔聞即悟或一聞千悟,皆不須經因明比量智的理解;即教門中的隨信行人,亦可由深信諸聖上師的教示持戒習定,生現量慧,以得預入聖流。故必須經因明比量乃起加行智者,只是教門中的隨法行人耳。歷觀古今中外之佛教三乘聖者,不惟不皆曾先習因明比量,且多不先由博通教理而得聖果,可為明證。但西藏依因明比量的辯論方式與復興現今的中國佛教很有補益,因為中國佛法之衰病在儱侗,以此為勸學因明研究教理之一方便,固亦甚善。所以本人近年在重慶辦一漢藏教理院,以漢文藏文而研究此兩種文字的佛法,使互為溝通以相補充。
其次、西藏相傳只許四宗:小乘只許一切有部宗與經量部宗,大乘只許龍樹菩薩的空宗與無著菩薩的唯識宗,其餘只可稱派不得名宗。在中國有部當俱舍宗,經量當成實宗,大乘即空有二宗。如此說來則中國的天台、華嚴、淨土、密宗、律宗、禪宗都不能名宗了。為他們所說是依因明比量智解以為宗的。這雖可如是說,但如玄奘法師所傳來的「小乘二十派為六宗」已不盡然了;何況中國的台、賢、禪等宗,皆直依根本智或佛智為宗,宗在離言不思議法界!自更非上說所能限了。
中國的楞伽經上有宗通說通之說,中國向來視同世親所謂證法與教法的差別:以聖智自內證為宗通的證法,以因機施設教化為說通的教法。而西藏則以聞持言說之教為教法,因喻證成之宗為證法;亦見其宗在比量智解,與中國的宗在出離隨念計度分別之現量不思議智境者不同。蓋西藏能謹守印度論師之所傳,而中國古德則每能豪邁不羈,直探諸佛諸聖諸祖的內證心源,故異其趣。
大乘唯識宗側重在「印所取空」的忍位加行智上,大乘皆空宗側重在「印二取空」的世第一位加行智上,此亦誠為比量加行智之極則,專以比量智境為宗者,確不能越出此範圍。然中國的台、賢、禪宗則皆宗在無得不思議的出世間智上,即以聖位根本智、後得智或直以佛的一切種智為宗。即中國三論、唯識宗都有此種趨勢。故余並法性空慧宗,法相唯識宗,而鼎立法界圓覺宗也。蓋非開立法界圓覺宗,不惟無以位置中日之台賢禪密諸宗,且亦不能看明全部的中國佛法趨勢。此為余研究佛法以來,並縱觀西藏、日本的佛教而得此結論,甚望高明者共商討之!
【經文資訊】《太虛大師全書》第 X01 冊 No. TX01n0001 第一編 佛法總學(第1卷-第26卷)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1-12-09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太虛大師全書》所編輯
【原始資料】印順文教基金會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