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第一編 佛法總學

佛教的教史教法和今後的建設

  • 一 全部教史的綱要
    • 甲 佛法流變的原則
    • 乙 印度佛教的三期
    • 丙 世界佛教的三系
  • 二 全部教法的綱要
    • 甲 四藏
    • 乙 三法
      • 1 五乘共法
      • 2 三乘共法
      • 3 大乘不共法
  • 三 今後佛學的建立
    • 甲 研教
      • 1 法物
      • 2 經書
    • 乙 究理
    • 丙 修行
      • 1 律儀行
      • 2 禪觀行
      • 3 真言行
      • 4 淨土行
    • 丁 證果
      • 1 信果
      • 2 戒果
      • 3 定果
      • 4 慧果
  • 四 今後僧教育的建立
    • 甲 律儀院
    • 乙 普通教理院
    • 丙 高等教理院
    • 丁 參學處
  • 五 今後教制的施設

一 全部教史的綱要

甲 佛法流變的原則

這是從佛教最初的發源至後來千派萬流的流傳上提出一個綱要來觀察全部的佛教佛教的發源是由降生於印度的釋迦牟尼世尊所以在這里我們第一要認清全部的佛法都是出於釋尊一代中所應化施設的教法雖然由後世的學者將牠發揮光大而進展而推其根尋其源則皆基於釋尊一代中所開示不同普通一般研究歷史者或以為後世學者所新創的觀念我們真正信佛法的人須首先在這點上認清楚才曉得後世所流傳的佛法皆是以釋尊一代所示的教法為根源有了這根源後世學者依著時代潮流的特殊機緣就能把牠這部分那部分的傳播四方而發揮光大而其根源總不外釋尊現身說法的施教這樣知道佛法的流傳都是從佛陀親證的法界性相中流露出來的佛法才能握得佛的「心印」

說到流傳首先就想及佛滅度後阿難迦葉尊者等結集法藏的關係但不必完全由於他們先時同時或後時更有其他的弟子們共同結集或各成記錄不過在佛滅後首先盛傳的以阿難迦葉為重要的領袖而已在佛成佛後五六年間即有律條的制定至十二年間已有完成的戒律為當時各處的僧團所共遵行在廣律上說到佛在世時已有比丘或長者國王夫人等讀誦佛說的經典可見佛法不特佛滅後流傳即佛世時亦已有記錄流傳這樣我們對於後世佛法各派流傳的思想可知其皆出於佛在世或佛滅後的各種集錄的傳流因為除了阿難迦葉的結集外尚有其他許多的弟子們結集記錄流傳於後世而各別的逐漸發揚光大所以溯其根源全在佛陀一代的設施

佛教各部分所以各別在後世發揚光大原因一半是由當時主持佛教的人物一半是由順著時代的潮流適應處所的機會所以將某一部份成為特殊的發展而在適得其反的時地這一部份的佛法必趨於衰落的現象而由當時其他主持佛教中堅人物的努力所以又能使佛法之另一部分發揚廣大認清這一原則便可想知世界上從古至今的佛教情形了

乙 印度佛教的三期

釋尊降生於印度故佛法首先傳於印度現在把印度佛教的歷史分成三個時期說

1 小乘興盛時期

傳持佛教的正統而主持佛教的中堅人物就是阿難迦葉優波離他們因此流傳的佛教亦以他們結集的法藏為中心大概在佛滅度第一百年到第六百年間為印度佛教史上的第一個時期所以這時期中所傳的教法是以聲聞乘為中心的三乘共法然所傳的三乘共法雖以聲聞乘為中心而大乘的佛法亦不能說全然烏有不過因這時期中聲聞教法特別光大發展大乘佛法伏於其中隱沒而不彰罷了因為當時都以聲聞人的眼光去觀察大乘佛法所以大乘佛法自然隱蔽而難以顯彰是為印度佛教史上第一個弘盛小乘佛法的時期

2 大乘興盛時期

在佛滅度後第六百年到千一百年間為第二時期的佛教在第一時期漸次因諸部的意見分歧經了許多的決裂致使整個正統傳持佛教的威權漸形失墜並以當時的佛法已漸漸地傳播擴大到印度之外了而眾人的思想亦漸進於複雜了恰有馬鳴菩薩等應運而生作佛本行讚等竭力提倡大乘佛法龍樹繼承而興起乃至提婆無著世親等接踵而出闡揚大乘教義遂使素來隱沒不彰的大乘佛法如雨後的春枝發揚茂盛而開出燦爛耀目的花朵了但在這時期中聲聞乘的教法並非就斷絕了流傳不過因大乘性相的教義特別發展弘盛發揮光大小乘教義附屬於其中流傳正和第一期佛法成了個反比例但在龍樹時代還是對破小乘而顯揚大乘至於無著時代便由大乘提攜小乘了這為印度佛教史上第二個大乘弘盛的時期

3 密咒興盛的時期

這從千二百年以後的時代當時大乘佛教的教理已成了精深而嚴密同時在通俗教化上已能普遍於民間而一般崇信的人們由崇信而要求實行佛法既然普遍民眾又重於實踐修持的要求於是就有一龍智菩薩出來弘揚真言陀羅尼的密法遂致密法流行發達極隆盛於一時了但在這時期中亦並非大小乘教法就斷絕了流傳不過以陀羅尼真言密法特別發達弘盛其餘大乘教法都依附其中流行而小乘教法幾於湮沒這時佛法雖普遍流行而不重於教理但偏於密咒的傳持濫同民俗的風習遂令婆羅門教乘之崛興而弘盛致佛法反漸趨於衰落乃至後來的印度佛教竟趨於頹敗而幾乎絕響為止是為印度佛教史上第三時期佛法的狀況

上面所說三個時期為印度佛教流傳的全部情形佛教所以能在某一時代弘盛傳播上面曾說靠著佛教中特殊的中堅分子遇著時代的特殊機緣所以得到特殊的發展可是現在印度的佛法已處於絕響的境地沒有純正的佛教可言了雖然佛教在印度三個時期中特殊發展的部分曾經分別流行於各處成為現存於世界的佛教

丙 世界佛教的三系

現在世界上流行的佛教可分為三大系統第一系是以錫蘭為中心由錫蘭而流於緬甸暹羅及以前的馬來半島等處第二系是以中國為中心由中國而流傳於高麗日本安南等處第三系是以西藏為中心——西藏亦屬於中國範圍現在所謂「五族共和」西藏是其一雖然其語言文字風尚習慣等等皆逈異於中國內地故另成為一系——由西藏流傳於蒙古與西北東北及尼泊爾等處

這現存世界上所流傳的三大系佛教與印度三時期的佛教是有很密切的關係錫蘭系所傳的佛教是印度第一期流傳的佛教以其在阿育王的時候已開始傳入且其保持僧眾團體的律儀等等儼如佛世或離佛不遠時代的僧眾律儀一樣而在教義方面則亦以三乘共法的阿含經等為範圍故由錫蘭為根據地而傳於緬甸暹羅等處的佛教我們可以確定牠是印度第一期流行的佛教

再來觀察中國所流行的佛法舊傳謂於佛滅後一千年間傳來現在依錫蘭西藏的佛史應把佛生年代減近在四五百年頃那麼中國所流傳的佛教即是佛滅六百年後印度第二期流行的佛教因為第二期所盛弘的是大乘教法雖然三乘共教亦附帶傳來而確以大乘佛教為主在唐開元後印度第三期的真言密法亦有傳來但未極具備故中國終以印度第二期佛教為主要所以現在世界上所傳流的純正大乘佛教還是在中國內地

現在西藏所流行的佛教是印度第三期所傳的佛教所以要觀察印度第三期佛教的真相可以考之現在西藏佛教的流傳等於觀察第一期佛教須研究錫蘭和第二期佛教須研究中國一樣西藏佛教是以陀羅尼密法為主要的於大乘性相教義雖亦重研究而終以真言密法為所趨故印度第三期特別發揮的佛教正在西藏即由中國傳日本的真言密法亦不及其完全

此三系相互比較起來西藏比較中國亦有所缺關於印度第一期以三乘共法為中心的經中國不在少數而西藏則無阿含經等律藏亦不多而中國則較完備所以印度第一期佛教比較多的還是在中國雖然在中國亦有缺陷如中國在戒律的儀式上除了傳戒時曇花一現外便不可多見而錫蘭依然照律制實行所以印度第一期佛教在中國亦覺不全

現在因為全世界海陸交通的便利所以佛教也就漸漸的普遍到歐美各國錫蘭派則由英國先流傳到歐洲而美洲中國派則由日本先流傳到美洲而歐洲西藏派因近於印度則由英屬印度流傳到歐洲而美洲於是就使整個的佛法如遠山的雲煙重重綿延流布於全球了然其根源仍在於印度的三時期這樣去觀察世界上整個的佛教先歸納為錫蘭中國西藏三大系的佛教再溯到印度三時期的佛教更追溯到佛世時代的佛教那就可以得到全部教史整個的綱要研究的學者對於全部教史能作如是觀察就可得著一個系統的思想和觀念如網在綱有條不紊了

二 全部教法的綱要

甲 四藏

我們想了解全部佛教的教義而得其整個的思想和概念那須要從佛陀一代教法的流傳中尋找綱領來作分析的觀察古來分判佛法有半滿漸等等的不同全部教法的能詮典籍——經論等向來是分判為經論三藏來收攝的但亦有非三藏所能歸納者故在三藏外又加一雜藏又有於雜藏後加一禁咒藏的但我們若於全部教法深切地加以研究覺得除三藏外確須有加一雜藏的必要因為在三藏所不能包容的一切都可以攝入於雜藏中至於禁咒藏則是由於印度第三期真言密法特別發達時而分編我們若從全部佛教觀察此藏實無別編的必要比如中國的禪宗在唐後極為弘盛發達而禪宗雖說「教外別傳不立文字」但各祖的語錄極多且體裁特殊若禁咒另編一藏則禪宗亦應另編一語錄藏語錄藏既不另編故禁咒藏之另編亦無何等需要這樣來觀察全部教典應以編成經雜四藏為確當現在佛法的分編如頻伽藏等都另有秘密部的編輯但亦有依四藏的格式而編輯的這是很適宜而妥當的故今後仍應編為四藏

乙 三法

這不過依於典籍上的分判儻依內容教義上來分析則雖編四藏亦仍於義理不知其統緒在教義上依我個人的研究觀察古來種種的分判終是不大平允妥當周到我以為全部佛法在教義上應作三種分配五乘共法三乘共法大乘不共法這在我的佛學概論上早有舉要的說明現在再來提說——

1 五乘共法

由上觀察知道一切教法都為佛陀所說而佛陀是一個修大行得大果親證宇宙諸法的真相者故所有五乘三乘大乘一切的言教皆從其自證法界中流露出來皆是有不可思議的深意存在決非一般常人所能度量拘限的如佛所說五乘中的人天乘法依一般人的思想觀之總以為定是世間教法其實何嘗如此如佛在鹿苑以前所說的提渭經雖被判人天乘法而其經中亦有說及發阿耨菩提心者故雖是人天乘法而亦通於出世三乘或無上大乘法且依以展轉增上皆通達大乘所以佛所說的人天乘法是不能固定其是世間教法的只可稱牠為「五乘共法」因為這些教法皆是明眾緣所生法顯正因果而破邪因果可通於聖凡法界的這樣對於佛陀流傳下來的全部教法第一部分都可編入於「五乘共法」中而研究的學者們亦可依著順序的步驟以研究五乘共法為入手再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的進入便可得著全部教法的綱要

2 三乘共法

此為出世三乘——聲聞緣覺菩薩——共法即在超越三界的苦集而得出世的滅道上說名「三乘共法」所謂共法者因為三乘雖有區別而斷三界煩惱生死以證無生阿羅漢果則皆同即如佛十號中有所謂「多陀阿伽陀阿羅訶」的阿羅訶亦即阿羅漢也故凡了脫三界生死諸苦而達到出世無生果位者皆可名為三乘共法故亦不能說唯是小乘何況聲聞緣覺皆可進入於大乘呢故對於全部教法第二部分應判為「三乘共法」

3 大乘不共法

此為佛菩薩大乘不共教法凡一切乘的教法都可統歸於其中現分兩種來說

大乘性相

此為大乘不共法之境關於大乘性相的教義如般若等是多明大乘諸法法性的如楞伽深密等是多明大乘諸法法相的但這所明的大乘諸法性相頗不同五乘共法或三乘共法所明的教法因為大乘所明的性相即為佛陀所自證的境界決非聲聞等所能了解測度所謂「唯佛與佛乃能究竟」故獨名「大乘不共法」

大乘行果

此明大乘不共法的行果關於大乘所修證的行果如華嚴經所明重重菩薩行位多是明大乘所修的行門又如涅槃真言淨土等所明都是明大乘果的體用此亦決非聲聞等所能望其項背知其一二故名大乘不共法所以全部教法第三部分皆可編為大乘不共法

這樣觀察全部佛教教法把可別為經律論的歸納於三藏中不可區別的都歸納於雜藏中每藏又依教義為平允適宜妥當而周到的分配就是有若干部份編歸於第一「五乘共法」中有若干部份編歸於第二「三乘共法」中有若干部份編歸於第三「大乘不共法」中如此以此三法去貫攝四藏亦以四藏來分配三法那實在是很周妥的同時亦極適合於閱藏的程序

將來果能將全部教法如是編輯那是很好的事現在不過把我對於全部教法編判的意見提出來說說至於努力去做成功還是要望於你們的同時你們能把這兩重綱要深刻的認清楚便可得到一個整個佛教的基本思想從事研究全部佛教亦不至於迷惑而無歸宿了

三 今後佛學的建立

前面講的教史和教法兩種為全部佛法的綱要為研究佛學所根基者現在即以此來作今後建立全部佛學的根基今後佛學的建立在我的世界佛學苑簡章上曾有一表說及就是對於全部佛學可分「教」「理」「行」「果」四種來建立現在所說建立佛學亦不出此四種

甲 研教

要建立佛學須首先研教以研教為建立佛學所根基者但要研教而建立佛學非用一番苦工不為功故我對於所研的教分兩種

1 法物

就是從佛世時代直至現在時代凡關於有表現佛教中法物的性質東西如寺廟塔像衣缽雕刻塑畫等等皆可歸於法物法物中可分二種A.史料的對於某種法物研究出來能為佛教歷史之根據者如研究某一時代的碑文法器等類便可探知當時佛教的情形如現在中國的龍門石窟燉煌石室及印度的阿育王石柱祇園精舍原址佛陀伽耶塔等若去研究牠都為佛教中重要的史料B.美術的就是對於佛教的法物如雕刻等能表示崇高莊嚴而使見者一見即起尊重的敬心者皆含有美術性質這在佛教中固然極重要即在世界美術史上亦有極大的關係故我在世界佛學苑建立上第一部份即為研究法物的施設

1 經書

關於世界上佛教的經書即如前文所說編輯的經雜等亦猶有研究的必要如世界佛教的法物須經研究考定方成其為史料的與美術的欲使經書為世人共信共遵的教法亦應有加以研究的必要故有考校和編譯二種的工作A.考校的如現在所有的普通流行的經書須經考校方可辨其真偽是非如晉代道安法師所作的經錄以及至今尚流傳的唐代開元釋教錄等皆曾作過「考其真偽校其不同」的工夫如通俗所流行的佛經往往被人一經考校即知其偽我們對於佛教所有的經書如教理不合的歷史年代不配的源流不明的凡有可疑者必須考究或因版本不同的經一而譯異的互有出入則須校正所謂「有疑則考有異則校」再進一步世界所有的經書因各國的文字不同而經書亦因之而異如同一經因譯而異所以須經重重考究的工夫考到決定校到正確然後方可為建立佛學所根據的教法B.編輯的經過考校還要編譯編輯即如前次所說把四藏來分配三法以三法去貫攝四藏等依此為標準而編輯此為總編若分別而編如編藏要及古德大師的叢書或各宗派叢書等等在編輯外須更翻譯如現在歐美各國所無的經書或無佛法流行的地方則可將中國等處之佛學譯而流傳其土使其崇奉或向來已有佛法流行的地方而文字有異或華文系有而藏文系無或錫蘭文系有如小阿含經等而中國無等等故應互相翻譯互相傳遞使互缺而成其互滿則後來編輯大藏教典全部經書各國皆可得到平均但編譯時須先行考校決定然後才可認為佛教真正的經書典籍或法物所以法物和經書中須各經二種工作方為圓滿蓋此為佛學建立上的基礎基礎既穩固後來研究者依此而研究其立腳點乃站得穩固否則含帶有可疑的錯誤的或壞的在內即使後來研究成功亦成一根本不正確的東西思想容易發生動搖故今後建立佛學須從研教為入手法門

乙 究理

既研其教應究其理關於究明義理即以前文所說全部教史和教法的綱要為根據是由印度三時期的學理而流行為現在世界上的三大系佛教及三大系佛教與三層教法的密切關係如第一層為印度錫蘭系的三乘共法的學理第二層是中國以大乘不共法為主要而兼攝五乘共法與三乘共法的綜合學理——如日本等皆在其中——故可名印度中國系的綜合學派第三層是印度西藏系亦兼攝大小乘共不共法而為偏重於真言密法的學理繼承此三派學理的思想而起者則為現在歐美及日本各國之新研究派的學理所以若於中國各宗而分析研究尚不過是小部分若把範圍擴大起來而作普遍的研究即要依此四大部份而研究方能窮盡全部佛法的義理而建立世界性的佛學故第二步工作在繼研教之後而研理

丙 修行

理既遍通則應起行教海浩瀚行門無涯故知佛教修行的法門無量雖然現在約四種行門來說可以總攝一切行門

1 律儀行

律儀為學佛之行業規範最為重要但專依律儀為行門而修習亦可達到究竟果位如能先持解脫戒而後定共戒道共戒乃至菩薩的三聚淨戒次第而修即可達到究竟佛果所以律儀一方面為一切行門應共修共學的基礎而一方面則亦依此為專門而達到究竟如佛十大弟子中有優波離尊者持律第一亦是依律儀而達到究竟的好例

2 禪觀行

是為修禪定止觀行但其範圍亦同律儀一樣的廣闊在佛法中修定除了外道鬼神的邪定其從凡夫禪而小乘未入聖位禪已入聖位禪乃至菩薩佛的禪皆名修習禪定不過因修行者的程度致有淺深的差別又平常從入手方便則分五停心如因緣觀數息觀等漸進階層如九次第定等等又如大乘所明首楞嚴等種種的三昧皆是此禪觀行故禪觀行在佛法中極為普遍因聖智非散心所能發欲證聖果須由定力所以修行皆在修慧中必有定力與之相應如證小乘聖果最低限度亦要得到欲界定否則便無證聖資格故佛教中種種的修行皆可攝歸於禪觀行但第一律儀是在道德實踐上言而觀是從現證實驗上說大乘佛教談性相空有的理境便要如何地去實驗而得證到故禪觀為佛法中修行的第二部分

律儀與禪觀二種是佛法中修行最平正的通途但有特別的殊勝方便行便是真言和淨土

3 真言行

即修種種陀羅尼行門所謂三密相應身密結印口密誦咒意密觀字並有曼荼羅—壇—等的施設而修習亦極嚴敬而不違犯此依種種法配合而成行如以種種藥配合於一丸而去治病一樣同時所以修習密行須仗阿闍黎之傳受灌頂亦正似藥丸須由醫生為對病施用一樣故真言密行為佛法中修行的第三部分

4 淨土行

汎常一般的人們都以為念彌陀生西方便是修淨土行其實依全部佛法來說則不然念彌陀生西方不過為淨土法門中的一種而已淨土是通於諸佛及聖位菩薩的淨土如佛言「十方淨土隨念往生」亦通於聖位攝受眾生的菩薩淨土所以淨土範圍是很廣闊而普遍如藥師經中有琉璃淨土上方有香積淨土彌勒如來有內院補處淨土等等皆是淨土可是淨土唯大乘教法中有聲聞中無所謂淨土攝受是由佛菩薩果上的功德妙用依大悲願力而方便攝受下位眾生使其至臨命終時往生而不退轉所以我們修行淨土好比欲去淨土中留學一樣但欲留學須先預備資格方可進入故修習淨土亦然須積福德資糧且修淨土現身亦可證得如修得三昧時便可現身得入淨土中非決定要臨命終時始有淨土可生十方淨土種種非一在西藏之三大寺中大概發願往生兜率淨土亦有發願往生十方淨土者如法華經所謂「臨命終時千佛授手」故知淨土法門是包攝無量數的淨土行不斤斤乎念彌陀生西方也

修真言行能使現世發生許多功用而修淨土行則必能使其心有一定的歸宿得到簡易的安心所以修真言能發用修淨土能安心

上來所說的四行律儀與禪觀是由自力而向上增進真言與淨土是由他力為加持至於其餘的觀行如一心三觀法界觀等等皆可收攝於禪觀中故佛法中所有行門皆此四行攝盡是四行為一切行門的大綱

丁 證果

既說修行應談證果但證果的階類亦無量現在以「信」「戒」「定」「慧」四級來包括

1 信果

對於佛教最初發起的信心即為第一果因無論其為七眾中何眾弟子必須具有信心方稱為佛弟子雖這信果是從研教究理而得而要使信果圓滿非到究竟佛果位不可所以信果是由研究教理所得之果同時亦是修律儀等行所得之果凡學佛者具足信心為必要的條件所謂「信為道源功德母」「佛法如大海信為能入」學佛者具有真正的信心方為真正的佛子

2 戒果

此從律儀上所得之果亦通禪觀上所得之果如修禪觀成定共戒修習真言成密戒修淨土成淨戒由修行證果而成道共戒戒極重要七眾弟子各有應持之戒尤其是出家比丘最為完具其所以與俗人不同者全在乎戒其所以能住持佛教者亦在乎斯所以僧眾特殊的性質皆建築在律儀之上儻能持戒即得戒果得了戒果才可為僧眾而住持佛教弘揚佛法為世福田故出家僧眾對於戒律應當特別注意須知教理通達而無信則不為佛子即有信而無戒亦不成住持僧寶

3 定果

此特別是禪觀所得之果但亦通於律儀真言等所共得的定果如由戒生定而得定等可是得具足戒能成僧眾而得定果便成賢眾僧眾和賢眾不同賢眾是因伏煩惱而得定如最低得初禪定亦能伏了欲界煩惱乃至得上界定更不消說了故佛法中所明得定和凡夫或外道不同凡夫外道或入邪定得邪通邪見而佛教中得定最低限度要伏欲界煩惱故修定得定為佛教中最重要的事如資糧加行等位中皆是與定相應佛法中有內凡位和外凡位凡修定得定皆入於內凡的賢位與定相應所以得定為賢眾僧俗皆同

4 慧果

此中所謂慧果乃上來信定果的果上之果所以非普通一般人所說的慧而是聖位上所得的慧果最低限度亦要入見道得三乘果證入聖眾——大乘聖果是在初地菩薩而小乘聖果則在須陀洹果

故佛法中研究重在修證而得果由信果則得七眾弟子之列由戒果則得入住持佛教的僧眾若無戒果即無僧眾由定果則有已伏煩惱的賢眾由慧果則有斷智德成的聖眾佛法究竟的目的在得慧果——誠為難能之事但若為佛教徒連最低的信果都未做到便失去了為僧眾的資格不應濫廁僧倫或自動退僧返俗否則須自勵自勉勇猛精進才可故為佛子最低限度須具有信果然後依此修習而得戒慧果所以欲今後的佛學建立起來須以這信慧果為目標四種都能做到固不易易而必須信果與戒果做到能師表人天為世人所信仰皈依定果或慧果雖難能完全做到而亦要有少數人做到得到方好因為在四果上都有人做到得到纔能建立今後的佛教否則佛教便無從建立那是何等悲痛的的事所以既為佛教徒應生慚愧發足大心勇猛精進毫無畏懼的振作精神向前去我們試觀現在中國一般的佛教徒非特慧戒果沒有做到即具足信果的亦如晨星碩果故現在的佛學在世界上在社會上須要重新建立才可現在再不從事建立則佛學將來在世界上恐怕就難以存在雖然若能得到四果而有真正的建立則佛學在將來的世界上不患無「放大光明」的一日同時亦能降伏一切魔障

四 今後僧教育的建立

要實施現在的僧教育須先行僧教育的改良第一層是要有中學畢業程度者方許出家因曾經在中學畢了業則對於各種常識如社會常識世界常識國民常識等已相當的具備所以一出了家只要對於佛學去專門學習便可自度度世且於佛理能稍了解乃能對佛法生起正確信心然後出家入僧才能對他實施僧教育施設僧教育的次第程序有四層

甲 律儀院

在律儀院約二年初半年先受沙彌戒學習沙彌律儀但須要實行工作如兵士天天操練一樣同時對於出家所應學的事情皆應修學次一年半則受比丘戒學習比丘律儀但亦要做實踐的工作一方面對於出家僧眾應備的常識亦兼學習律儀院等於現在大學的預科要學習為僧眾應備的知識與道德

乙 普通教理院

普通教理院約四年其性質是等於現在的大學其研究工作則對於現在世界的科學哲學等一切學說亦有相當學習但須以研究佛學為主體如第一年則學五乘共法第二年學三乘共法第三年學大乘不共法中的性相空有教義第四年學大乘的行果所以在普通教理院中應作如此之支配則對於全部佛教的教法就可得其普通的了解

丙 高等教理院

高等教理院約三年其性質等於大學以上研究院因經歷了普通教理院對於全部教法已得到相當的了解所以到高等教理院則縮小了範圍作專門研究某一部或某一派的工作精刻深造須經三年

丁 參學處

因經過了以上的學習所以第四只可名為參學處就是專門參訪年高德長的大德大善知識依之而修持但參學處本無一定時間現在亦不妨把牠定為三年所以由預科程度的律儀院直到參學處要經過十二年僧教育方可完成雖然學者亦不必定經十二年如經歷了初兩年便有普通僧眾的常識亦可以來在僧眾中作佛教事業或因學有餘力則可由此而普通而高等而參學處但亦可中途出來服務佛教事業根據中學以上程度來施設僧教育以前曾詳細說過現在不過略說說而已

五 今後教制的施設

如上文所說的四果賢和聖皆是出世果位的施設而世間則在信眾和僧眾的施設儻無信眾則佛教不容易普遍於世界無僧眾便沒有住持佛教的中堅但信眾可多如世界人盡為信眾更好而僧眾則不必多只要有少數中堅分子能住持佛教便夠了

如前所講的十二年在十二年中修學時代皆可名「學僧」在十二年後位於學僧之上則皆可名「職僧」以其能盡僧職去幹「利生為事業弘法是家務」的工作再位於職僧之上則可名「德僧」以其對於一切的學問經驗行持道德都有充分圓滿的修養為眾所欣敬故為德僧又若以年齡來支配在三十以內皆可為學僧的地位從三十以上乃至達到終點皆可為職僧和德僧的地位但以最後為德僧地位這是近於佛教中所謂「上下座」的性質佛弟子本有七眾但現在從大體講信眾和僧眾二種而在僧眾中又把他分為學僧職僧德僧的三級應當這樣去施設教制

對於我所講的施設僧教育的方法和住持佛教的責任等等你們現在求學時代須留心牢記將來果能去實行工作便可作為前途的指針但是上面所說的五層義理是很簡單而約略的若要充分的圓滿和徹透的明瞭還須你們自己去修習研究身體力行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