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增一法之一
[6]佛婆伽婆住舍婆提。長老優波離問佛:「若男子作女人威儀、女人相、女人服、作女人形制已,如男子法受戒,得戒不?」佛言:「得戒,眾僧得罪。」
又問:「若女人作男子威儀,男子相、男子服、作男子形制已如女人法受戒,得戒不?」佛言:「得戒,眾僧得罪。」
又問:「若未度出家,便與受[7]具戒,得戒不?」佛言:「得戒,眾僧得罪。」
爾時六群比丘,誘他弟子與法與食,諸上座呵責言:「云何得教化弟子如法,六群比丘便誘將去,與法、與食?」諸比丘不知云何?[8]以是事白佛,佛言:「從今不得誘他弟子與法與食。若誘者,得突吉羅。」
又問:「若比丘不欲反戒,便語他言:『汝與我作[9]和上為?受和上[10]即反戒耶?』」佛言:「不也,是戲語[11]耳。」佛知故問阿難:「小兒能食上驅烏不?」答言:「能。」世尊佛言:「從今聽沙彌能驅烏乃至七歲得作沙彌。」
爾時瓶沙王,以六歲一閏,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事白佛,佛言:「應隨王法。」
時王瓶沙,一歲作六月小,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事白佛,佛言:「應隨王法。春初月大、二月小,三月大、四月小;夏初月大、二月小,三月大、四月小;冬初月大、二月小,三月大、四月小。」又問:「若非比丘住處說戒,是說戒不?」佛言:「若比丘尼說戒者,是說戒。」
又問:「得戒沙彌說戒,是說戒不?」佛言:「不名說戒,得聽說戒受歲,不得足數說戒受歲及餘羯磨。」
「頗有比丘在地與空中清淨不?」佛言:「不得。」「在空中與地清淨不?」佛言:「不得。」「二俱在空中得與清淨不?」佛言:「不得。」「界內得與界外清淨不?」佛言:「不得。」「界外得與界內清淨不?」佛言:「不得。合界者,得。共界內者,得。」
又問:「在地[12]者得與空中清淨說戒不?」佛言:「不得。」「空中得與地清淨說戒不?」佛言:「不得。」又問:「二俱在空中得與清淨[13]說戒不?」佛言:「不得。」「界內得與界外清淨說戒不?」佛言:「不得。」「界外得與界內清淨說戒不?」佛言:「不得。若合界者,得。共在界內者,得。」
又問:「在地得與空中欲不?」佛言:「不得。」「空中得與地欲不?」佛言:「不得。」「二俱在空中得與欲不?」佛言:「不得。」「界內得與界外欲不?」佛言:「不得。」「界外得與界內欲不?」佛言:「不得。合界者,得。共在界內者,得。」
又問:「在地得與空中欲羯磨不?」佛言:「不得。」「空中得與[14]在地欲羯磨不?」佛言:「不得。」「二俱在空中,得與欲羯磨不?」佛言:「不得。」「界內得與界外欲羯磨不?」佛言:「不得。」「界外得與界內欲羯磨不?」佛言:「不得。合界者,得共在界內者,得。」
又問:「在地得與空中欲不?」佛言:「不得。」「在空中得與地欲不?」佛言:「不得。」「二俱在空中,得與欲不?」佛言:「不得。」「界內得與界外欲不?」佛言:「不得。」「界外得與界內欲不?」佛言:「不得。合界者,得。共在界內者,得。」
又問:「在地得與空中欲結界不?」佛言:「不得。」「空中得與地欲結界不?」佛言:「不得。」「二俱在空中,得與欲結界不?」佛言:「不得。」「界內[15]得與界外欲結界不?」佛言:「不得。」「界外得與界內欲結界不?」佛言:「不得。合界者,得。共在界內者,得。」
又問:「若不捨先界,得廣界狹界不?」佛言:「不得。」又問:「得並結界不?」佛言:「周匝說內相外相者,得。」[16]又問:「頗有結界不隨羯磨捨耶?」佛言:「有,若牆塹內。」又問:「比丘在樹上得結界不?」佛言:「若羯磨時眾數滿者,得。」又問:「若僧破,得[17]結界不?」佛言:「如法者結界得。」
又問:「過去佛法幾時住世?」佛言:「隨清淨比丘不壞法說戒時,名法住世。」又問:「未來佛法幾時住世?」佛言:「隨清淨比丘不壞法說戒時,名法住世。」又問:「今世尊法幾時住世?」佛言:「隨清淨比丘不壞法說戒時,名法住世。」
又問:「若比丘聚落中初[18]作僧坊,齊幾許作界?」佛言:「隨聚落,隨聚落界,齊行來處。」又問:「若比丘,阿練若[19]住處初作僧坊,齊幾許作界?」佛言:「[20]面各一拘盧舍。一拘盧舍此內諸比丘,皆共一處布薩作羯磨。不得別眾說戒[21]作羯磨。別作者,得罪。」又問:「法滅時結界,名結界不?」佛言:「不名結界。法滅時一切[22]結界、一切受戒、一切戒、一切羯磨皆滅。」
又問:「若作羯磨比丘死,餘比丘不知界相,得捨界不?」佛言:「得捨。」又問:「比丘山上作僧坊,山下十拘盧舍得安居不?」佛言:「得。」又問:「何處與安居物?」佛言:「安居處應與。」又問:「比丘山下作僧坊山上十拘盧舍得安居不?」佛言「得。」「何處應與安居物?」佛言:「隨安居處與。」
又問:「僧破作二分,[1]若一分中有比丘出界,至地了時,是名破[2]安居。失衣得自違言罪不?」佛言:「不破安居不失衣,但得自違言罪。」
又問:「何處受七日法?」佛言:「界內受。」「從誰受?」佛言:「從五眾受: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又問:「心念得受七日法不?」佛言:「不得。除五種人:所謂[3]阿練兒、獨住人、遠行人、長病人、飢餓時親里邊住人。」
又問:「有外道親里,遣使喚比丘:『大德來,今祠摩醯首羅天、[4]揵陀天、摩尼跋陀天。』得破安居去不?」佛言:「得去,為彼清淨故。」
又問:「若比丘誦《阿含》不通利,欲更誦利、欲問、欲更從他受,得破安居去不?」佛言:「得。」又問:「若[5]未得者求得、未解者求解、未證者求證故,得破安居去不?」佛言:「得[6]去。」
比丘白佛:「用何皮作革屣?」如先說。又問:「云何名坐皮上?」佛言:「身著者,名為坐。」又問:「云何名[7]為臥皮上?」佛言:「脇著者,名為臥。」「云何名著?」佛言:「從足至[8]臍,是名為著。」
又問:「師子皮肉血筋,得[9]食不?」佛言:「一切不得噉[10]食。」又問:「黑鹿皮肉血筋。得食不?」佛言:「除皮,餘者得食。」又問:「佛先說不得食生肉血,若病餘藥不能治者,得食不?」佛言:「得食。若餘藥能治[11]差者,不得食。食者,[12]得偷蘭遮。」
有比丘病痔,往語耆域言:「治我此病。」耆域言:「應刀割。」比丘言:「佛不聽刀割。」是事白佛,佛言:「以指[13]爪掐。」掐時不能斷,佛言:「用𥯤竹[14]籤竹割。」割又不能斷,是事白佛,佛言:「應屏處刀割。」
瓶沙王[15]死時,諸比丘互相謂言:「瓶沙王死,我等將[16]不內宿耶?」佛言:「比丘!汝謂瓶沙王死故內宿耶?阿闍世王代處故,不名內宿。」
有比丘為沙彌淨人擔食共道行,食時淨人持食與比丘,比丘不食:「將非[17]殘宿食耶?」諸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言:「為他擔者無犯。」
又問:「不割[18]截衣得受[19]持不?」佛言:「得受。」又問:「得著入聚落不?」佛言:「不得。」「云何應割截?」佛言:「長五肘廣三肘。」有衣不滿五肘,佛言:「聽畜[20]三種衣:上、中、下。上者長五肘廣三肘,下者長四肘廣二肘半,此二中間名為中。」
以繩繫泥洹僧故破,佛言:「應作[21]俱修羅著。」有軟體比丘揩[22]膊傷破,是事白佛,佛言:「下開五寸許。」又問:「比丘應受俱修羅不?」佛言:「不應受;得壞所受衣作俱修羅。」
憍薩羅國有人施僧衣,諸比丘不知云何分?是事白佛,佛言:「分作四分。三分與比丘、一分與沙彌。」
憍薩羅國有一比丘死,不知云何分衣鉢?是事白佛,佛言:「分作四分。三分與比丘、一分與沙彌。」
新作祇[23]桓竟,多有比丘集,千二百五十人。諸居士見大眾集,施比丘僧衣,諸比丘不受:「佛未聽我等受僧施衣。」是事白佛,佛言:「得受施僧衣。」有人施比丘尼僧衣,諸比丘尼不受:「佛未聽我等受比丘尼僧施衣。」是事白佛,佛言:「聽受比丘尼僧施衣。」有人施二部僧衣,是二部僧不受:「佛未聽我等受二部僧衣。」是事白佛,佛言:「聽受二部僧衣。」不知云何分?是事白佛,佛言:「作四分。三分與比丘、比丘尼,一分與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
有居士見大眾集,施比丘僧衣。居士心念:「一比丘與我等唱說者善。」諸比丘以是事白佛,佛言:「聽唱。」唱者在地不得遠聞,佛言:「聽在埵上。」埵上亦不[24]得遠聞,佛言:「應在高處,令遠處得見亦聞。」
有諸居士,見大眾集施衣,作是念:「聽我安衣架上入僧者善。」[25]以是事白佛,佛言:「聽。」
有居士見大眾集施僧衣,作是念:「聽一人讚歎僧者善。」以是事白佛,佛言:「聽讚歎。」讚歎[26]僧者作是言:「僧持戒具足、念具足、三昧具足、智慧具足、解脫具足、度知見具足、學無學、俱解脫、向果得果。」是中有未得道者,疑不受分:「我非學無學、非俱解脫、非向果得果故,不應受分。」以是事白佛佛言:「應受。若持戒與僧和合,求解脫離生死,向泥洹不求後生,行三業:坐禪、誦經、佐助眾事。如是行者,得清淨受分。」
爾時世尊與五百阿羅漢入首波城,到長者蛆毘[27]揵挐舍受食已,[28]至阿耨[29]達池上食。鹿子母聞,今日世尊與五百阿羅漢入首波城,詣長者蛆毘揵挐舍受食已,到阿耨達池上食。聞已生信淨心往到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已,白佛言:「世尊!今日與五百阿羅漢入首波城,詣[30]長者蛆毘揵挐舍受食已,至阿耨達池上食。世尊!我今[31]請佛及別請五百阿羅漢明日食。」佛默然受。知佛默然受已,頭面作禮右遶而去,到舍竟夜辦種種多美飲食,晨朝敷坐處,阿難與佛迎食分。時鹿子母,先喚阿難入舍已閉門,往[1]白:「時到,飲食已辦,佛自知時。」時五百阿羅漢各以神力,從窓孔入者,或從空中下[2]者,或從地出者,有座上[3]出者。鹿子母見僧坐已開門,自手行食。時阿難先自食已送佛食分,往到佛所行水授食。佛食已行澡水攝鉢攝鉢已,阿難白佛言:「世尊!今日鹿子母,別請五百阿羅漢食。」佛知故問阿難:「僧中請一比丘不?」答言:「無。」佛言:「是鹿子母[4]無知不善,不僧中請一人。」佛語阿難:「鹿子母若僧中請一人者,因是後身得大功德、得大果報、得大利益。」一切遠近遍聞佛語:「僧中請一人得大福,勝別請五百阿羅漢。」
有信婆羅門居士,與僧作小食中食怛鉢那,作是念:「佛聽請一人讚歎僧者善。」是事白佛,佛言:「聽讚歎。」讚歎者作是言:「持戒具足、念具足、三昧具足、智慧具足、解脫具足、度知見具足、學無學具足、俱解脫、向果得果。」是中有未得道者,心疑不受:「我非學[5]非無學、非俱解脫、非向果得果故不食。」是事白佛,佛言:「聽食。若持戒與僧和合,求解脫離生死,向泥洹不求後生,行三業:坐禪、誦經、佐助眾事。如是行者,得清淨受食。」
又問:「若僧受迦絺那衣時,有比丘在中,不名受耶?」佛言:「有。」如雜誦中說。「頗有比丘,受迦絺那衣時不在中,得名受耶?」佛言:「有。」如雜誦中說。「頗有比丘,捨迦絺那衣時在中,不名捨耶?」佛言:「有。」如雜誦中說。「頗有比丘,不捨迦絺那衣,得名捨耶?」佛言:「有。」如雜誦中說。
又問:「得戒沙彌得遮他不?」佛言:「不得。」又問:「得受囑[6]受遮他不?」佛言:「不得。」又問:「得遮羯磨不?」佛言:「不得。」又問:「白衣得遮不?」佛言:「不得。」又問:「沙彌得遮不?」佛言:「不得。」又問:「非比丘外道、不見擯、不作擯、惡邪不除擯、不共住、種種不共住、自言犯重罪、本白衣污比丘尼、不能男、[7]越濟人、殺父母、殺阿羅漢、破僧、惡心出佛身血,如是等人得遮不?」佛言:「不得。」
又問:「若在地空中、空中在地、二俱在空中、[8]界內[9]界外、界外界內、不到僧中、不白眾僧、破戒人,心念欲遮,得遮不?」佛言:「不得。」又問:「得戒沙彌,得說羯磨不?」佛言:「不得。」
「如先說,先犯重罪人、賊詐作比丘、本白衣時破戒人、若先言我破戒,後作羯磨,得名羯磨不?」佛言:「不得。」「若先作羯磨,後言我破戒,得名羯磨不?」佛言:「得。」
又問:「頗有受戒時作羯磨,受戒已捨羯磨耶?」佛言:「有。」「捨何羯磨?」答言:「大戒羯磨[10]是。」「頗有受戒人作羯磨,[11]未受大戒人捨耶?」佛言:「有。」「云何有?」答言:「我是白衣,即捨一切羯磨。」「頗有擯[12]比丘心悔下意,界外與捨擯,得捨不?」佛言:「得捨,諸比丘得罪。」
又問:「犯何罪與苦切羯磨?」佛言:「鬪諍。」又問:「犯何罪作依止羯磨?」佛言:「數數犯戒。」又問:「犯何罪作驅出羯磨?」佛言:「污他家。」又問:「犯何罪作下意羯磨?」佛言:「罵白衣。」又問:「若比丘罵比丘,得作下意羯磨不?」佛言:「得作。」「若罵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得作下意羯磨不?」佛言:「得作。」「若比丘尼罵比丘尼,得作下意羯磨不?」佛言:「得作。」「若罵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比丘,得作下意羯磨不?」佛言:「得作。」「若式叉摩尼罵式叉摩尼,得作下意羯磨不?」佛言:「得作。」「若罵沙彌、沙彌尼、比丘、比丘尼,得作下意羯磨不?」佛言:「得作。」「若沙彌罵沙彌,得作下意羯磨不?」佛言:「得作。」「若罵沙彌、沙彌尼、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得作下意羯磨不?」佛言:「得作。」「若沙彌尼罵沙彌尼,得作下意羯磨不?」佛言:「得作。」「若罵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得作下意羯磨不?」佛言:「得作。」
又問:「沙彌自言作婬,與滅擯不?」佛言:「與滅擯。」
又問:「頗有比丘減五歲盡形不依止他,不得罪耶?」佛言:「有。若比丘未滿五歲便死、若盡形[13]和上邊住。」
又問:「頗有比丘犯僧伽婆尸沙不相似罪,犯故出精一夜覆藏,犯故觸女身二夜覆藏,犯惡口三夜覆藏,犯讚[14]歎以身供養四夜覆藏,犯媒嫁五夜覆藏;五夜別住,六夜摩那埵,得與出罪羯磨不?」佛言:「得。」又問:「如佛所說犯相似罪、不相似罪。云何名相似?」佛言:「波羅夷、波羅夷相似,僧伽婆尸沙、僧伽婆尸沙相似,波夜提、波夜提相似,波羅提提舍尼、波羅提提舍尼相似,突吉羅、突吉羅相似,是名犯相似。」「云何不相似?」「波羅夷與僧伽婆尸沙、波夜提、波羅提提舍尼、突吉羅不相似,僧伽婆尸沙與波夜提、波羅提提舍尼、突吉羅、波羅夷不相似。波夜提與波羅提提舍尼、突吉羅、波羅夷、僧伽婆尸沙不相似。波羅提提舍尼與突吉羅、波羅夷、僧伽婆尸沙、[15]波夜提不相似,突吉羅與波羅夷、僧伽婆尸沙、波夜提、波羅提提舍尼不相似。」
又問:「[1]如佛說有犯可量、犯不可量。云何可量犯?」佛言:「可得說數。」「云何不可量犯?」佛言:「不可說數。」
又問:「如佛說犯覆藏、犯不覆藏。云何犯覆藏?」佛言:「須臾頃不發露。」「云何名不覆藏?」「須臾頃不覆藏。」
佛語優波離:「有一種犯性各各異,波羅夷性各各異、僧伽婆尸沙性各各異、波夜提性各各異、波羅提提舍尼性各各異、突吉羅性各各異。」
諸比丘與他別住已,遣使掃餘房舍,處處出入多[2]有人見。佛言:「與他別住已,應使掃住處房內,不得遣使掃餘房舍。」時在屏處住,客比丘來不見。佛言:「不應在屏處住,客比丘來時應見。」爾時自喚客比丘,喚已擾亂。佛言:「不得喚他,但語令知。」有客比丘去便走逐,佛言:「如常行法不應走逐。」時逐出界,佛言:「不應出界。若前人出界自齊界住。從今語汝等別住法,應掃灑佛塔塗地,布薩處亦應掃灑塗地,食處亦應掃灑塗地。次第敷床座,應辦洗脚水、淨水瓶、常用水瓶盛滿水。應語客比丘[3]令知,應拭富羅拭脚,一切別住法應作,[A1]不應屏處住,不應現處住。」
又問:「得別住已,得與他作別住、摩那埵、本日治、出罪不?」佛言:「不得。」又問:「得戒沙彌得與他作別住、摩那埵、本日治、出罪不?」佛言:「不得。」又問:「得就別住人邊行別住不?」佛言:「不得。」又問:「得就得戒沙彌行別住、摩那埵不?」佛言:「不得。」又問:「得與別住人欲、清淨、受歲、出罪不?」佛言:「不得。」又問:「得與得戒沙彌清淨、欲、受歲、出罪不?」佛言:「不得。」又問:「得受別住人清淨、欲、受歲、出罪不?」佛言:「[4]不得。」又問:「得受得戒沙彌清淨、欲、受歲、出罪不?」佛言:「是大比丘故得受。」
又問:「用何物作戶[5]紐?」佛言:「以銅、鐵、木、羊毛、芻摩、劫貝、龍鬚麻、[6]婆婆草皮等作。」又問:「用何物作絡?」佛言:「以羊毛、芻[A2]摩、劫貝、龍鬚麻、婆婆草皮等作。」又問:「用何物作禪帶?」佛言:「用羊毛、芻摩、劫貝、龍鬚麻、婆婆草[7]皮等作。」又問:「用何物作雀目。」佛言:「用木竹作。」
爾時瓶沙王,請佛及僧百歲供養,所供給人少信,作食不如法,諸比丘求食時惱亂多人見。是王信心清淨問:「諸比丘惱亂耶?」答言:「惱亂。」王言:「我亦知大德惱亂,我當供給田宅具足隨意。」諸比丘言:「佛[8]未聽我等受田宅。」是事白佛,佛言:「聽受。」
又居士[9]祇洹中作房舍已,供養衣食臥具醫藥。是房[10]舍主比丘,後日往到居士舍索所須。到已就坐問訊時,居士婦[11]頭面禮足在前坐,即為種種說法,善軟說法辯才說法。以如是說妙法,居士婦聞法已信心清淨,白言:「大德!此衣為大德故,施僧[12]房[13]中僧,是男女兒婦等,亦施僧[A3]房內僧。」是比丘作是念:「我正須一衣,今此衣多,不知云何?」以是事[14]向佛廣說,佛言:「若居士作僧房,若為一比丘施僧房內僧者,房內僧應共分。」
時阿羅毘僧房壞,佛見已知而故問阿難:「此房何以壞?」阿難答言:「六群比丘所護故,無人敢治。」佛言:「是六群比丘房舍壞不能治者,應與他治。」餘人得已少治便止,若著一團泥、一把草塗少地、少塞壁孔、少治土[15]埵。佛言:「少治者不應與,多治者與。」又盡形與,佛言:「不應盡形與,不應少時與。若壞房舍者六歲與,若新房舍十二歲與。」
阿羅毘巧匠比丘,日日從他索作具,諸居士言:「大德何不自作?」答言:「佛未聽畜。」是事白佛,佛言:「應畜作具。」阿羅毘新作僧房,時有半月客作人、或一月或一歲[16]作、若天雨時索食薪草燈。比丘與時,心疑畏罪不與。若不與便不作,諸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言:「若知早晚喚來便作者應與。」
有比丘著新染衣,天雨時露地洗脚,污衣失色,斑[A4]駮如白癩病。是事白佛,佛言:「應作舍。」作已不覆故,雨時漏,佛言:「應覆。」覆已脊上漏,佛言:「應厚覆脊上。」
王舍城大僧坊,常多有客比丘來,初夜、中夜、後夜來。時上座比丘,驅下座起擾亂。諸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言:「若打犍[17]搥唱時,然燈分[18]坐具敷臥具,見星宿出時,著禪鎮頭上,若上座來不應驅起。若驅起者,突吉羅。」
又下座在上座處坐,上座呵責:「云何下座[19]在上座處[20]坐?」是事白佛,佛言:「下座不得坐上座處。若坐者,突吉羅。下座比丘,應看坐處看臘數,應可坐處坐。」
阿羅毘上座,初夜坐禪、中夜還房,時弟子送上座去,後下坐比丘沙彌從地起、或從板上起,就床上臥。上座還來,次第驅去不肯,與起鬪諍。諸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言:「若中夜敷臥具竟,不得次第起他。若起他者,突吉羅。」
六群比丘,大小便處、取水處,隨上座次第驅起惱亂,有比丘得惱。諸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言:「從今大小便處、取水處,不得次第驅起。驅起者,突吉羅[1]罪。」
六群比丘洗脚處次第驅他起惱亂。諸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言:「從今洗脚處,他已著水,不得次第驅他起。」
僧拭脚物,有比丘先取浣捩展拭富羅,時六群比丘次第奪取,他不與鬪諍。諸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言:「前取者用,後來者應待用竟。」
眾僧煮粥釜杓[2]朼,有比丘已取洗,六群比丘次第奪取,他不與鬪諍。諸比丘不知云何?[3]以是事白佛,佛言:「先取者用,後來者應待[4]竟。」
僧有木[5]盔、木盂,有比丘取洗欲用,六群比丘次第奪取,他不與鬪諍。諸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言:「先取者用,後來者應待竟。」
僧有鉢[6]瓫子、[7]杅子、[8]鍵瓷,有比丘已取澡豆洗用,六群比丘次第奪取,他不與鬪諍。諸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言:「先取者用,後來者應待竟。」
僧有剃刀、鑷、截甲刀,有比丘先取磨用,六群比丘次第奪取,他不與鬪諍。諸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言:「先取者用,後來者應待竟。」
僧有衣床、[9]絣衣、繩、針、刀、木[10]灌、指[11]㧺,有比丘先取張衣、綴衣、縫衣。六群比丘次第奪取破裂壞衣,他不與鬪諍。諸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言:「不應與。[12]先用者用,後來者[13]待竟。從今如是種種事,不得次第奪他取。若奪取者,突吉羅。」
爾時長老畢陵伽婆蹉患眼痛,往到醫所,醫[14]言:「應灌鼻。」答言:「佛未聽灌鼻。」是事白佛,佛言:「聽[15]灌。」時或以指著、或以物著,流入眼更增痛。是事白佛,佛言:「應作灌鼻筒。」大不可用,又小作亦不可用,是事白佛,佛言:「莫大作、莫小作,可受一波羅半波羅許。」
僧有香爐、香奩、針筒,有比丘先取用,六群比丘次第奪取,他不與鬪諍。諸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言:「先取者用。後來者待竟。」
爾時六群比丘浴室中相謂言:「是揩某甲、是揩某甲。」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事白佛,佛言:「浴室中不得言揩某甲揩某甲。犯者,突吉羅。」
有比丘共白衣浴室中洗,有下座比丘、沙彌揩上座,是白衣共相謂言:「但揩是耶?更作如是如是事。」諸比丘聞已心不喜,以是事白佛。佛言:「從今不得共白衣[16]浴室中洗。犯者,[17]得突吉羅罪。」
有優婆塞病,欲入浴室中洗,佛言:「應白比丘已入洗。」時白比丘,比丘不聽,佛言:「諸比丘若知是優婆塞善好無口過者,聽入。」
有比丘浴室中揩白衣,佛言:「浴室中不得揩白衣。犯者,得突吉羅。」
阿羅毘國分臥具,多有客比丘暮來。臥具少,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事白佛,佛言:「隨上座次與,不得者與草葉。各敷敷具、各著襯身衣。」
六群比丘以浮石揩身毛落,佛言:「不得以浮石揩身。犯者,得突吉羅。」
維耶離菴羅樹[18]園,有好果黃色在地,佛見是[19]已,知而故問阿難:「諸比丘,何不噉此果?」阿難言:「世尊!佛先結戒,四種物僧不應分;三人、二人、一人亦[20]爾。不應分僧坊地、[21]僧坊舍、僧園林、僧臥具。」佛言:「果應分。」分時一人取,二人、三人分,有多得者有不得者,時共鬪諍。佛言:「果不應分,使淨人作五種淨已受噉。」
有比丘共比丘鬪,是比丘後更共餘比丘鬪,即捉是[22]人耳作證,失聲大喚。多有比丘來問:「何故大喚?」答言:「是比丘打我。」問言:「實打不?」答言:「我不打,但捉耳作證。是比丘先共我鬪,欲謗我故[23]大喚。」佛言:「從今不得捉他耳作證。犯者,突吉羅罪。若有如是事,應語[A5]傍人言:『是比丘罵我打我。』」
時六群比丘誘他弟子,諸上座呵責言:「我等云何得教化弟子如法,是六群比丘便誘將去?」佛言:「從[24]今不得誘他弟子。犯者,得突吉羅罪。」
有諸比丘捨僧坊去,作是言:「我不復還是處,是名捨界不?」佛言:「捨。」
又問:「用何物作錐?」佛言:「用銅鐵作。」又問:「用何物作刀?」佛言:「用銅鐵作。」又問:「用何物作熨斗?」佛言:「[25]用銅鐵泥作。」又問:「用何物作甕?」佛言:「用銅鐵泥木作。」又問:「用何物作釜?」佛言:「用銅鐵泥作。」又問:「用何物作澡豆?」如先說。
憍薩羅國父子共出家,父語子言:「何不與我衣食?」答言:「俱共出家,無物可[26]用與。」諸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言:「有者應與,無者不得強索。」
爾時六群比丘,有大沙彌,隱處毛生。小違逆師意,師即剝衣。裸身可羞,人所不喜,是事白佛。佛言:「不應以小事折伏沙彌。若折伏時應留一衣。」
諸比丘不能得簁藥物,佛言:「應作簁藥器。」
給孤獨居士施僧[27]褥,諸比丘言:「佛未聽我受。」是事白佛,佛言:「僧得受,一人亦[28]得受。」
又問:「佛先說床脚下安高八指[29]榰。云何床脚下著八指榰?」佛言:「若床脚減八指者應著木榰。」
有比丘先取價與他藥吐下,是人即死,有比丘謂言:「汝犯波羅夷。」「何以故?」答言:「先取價與他下藥。」是比丘心疑:「將不犯波羅夷耶?」是事白佛,佛知故問:「汝以何心與?」答言:「憐愍故與。」佛言:「無罪。」佛言:「從今不得先取價與他藥。犯者,得突吉羅。」
有比丘從憍薩羅共[1]估客向舍衛國。時賊來劫,估客[2]纔得活命,是[3]估客為賊所剝。纔得活命已,諸比丘[4]拾他衣取,心疑將不犯波羅夷耶?是事白佛,佛言:「無罪。」
憍薩羅國有天祠舍,有塚以[5]血污灑,有諸比丘從憍薩[6]羅遊行向舍衛[7]國,右遶此塚、左遶祠舍。時天祠主言:「大德!何以右繞塚、左遶[8]祠?」答言:「我謂是佛塔、聲聞塔。」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事白佛,佛言:「若塚、若天祠,不必右遶、亦不必左遶,但隨道行。」
有比丘飢餓時至親里家,四五日住已言:「我欲還去。」「何故去?」如先說。
六群比丘授無鉢人戒,是六群常與十七群共諍,六群次守僧坊。十七群次與迎食,往語六群弟子言:「取鉢來,與汝迎食。」答言:「無鉢。」語言:「汝無鉢受戒耶?」答言:「爾。」又言:「汝是大[9]力勢人無鉢受戒。」是比丘聞是事心不喜,是事白佛,佛言:「從今不得授無鉢人戒。犯者,得突吉羅。」
有二比丘共鬪,一比丘[10]書他鉢作字,著婬女門前。時有識字婆羅門居士入是舍,見鉢有字作是言:「比丘亦入是舍。」比丘聞是語心不喜,是事白佛,佛言:「從今不得鉢上作字。若鉢上作字者,突吉羅。如鉢,一切餘物亦爾。不犯者,作[11]幟。」
有外道信心欲出家,往到比丘所言:「大德!與我出家。」問言:「有鉢無。」答言:「無鉢。」「我等不得與無鉢人出家。」聞是語已還去,斷出家因緣。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事白佛,佛言:「不得先問鉢,度出家已求鉢。」
給孤獨居士施僧被,諸比丘不受:「佛未聽我受。」是事白佛,佛言:「僧得受,一人亦受。」
有居士兒出家,是居士得病,語諸親里:「我若死後財物與我兒。」語已命終。此兒後還家看,坐已共相問訊,諸親里言:「汝父臨死時作是言:『我死後財物與兒。』」比丘答言:「佛未聽我受死後布施。」是比丘[12]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言:「我先為比丘故說,不為白衣。應隨意取。」
有比丘二月遊行,與六群比丘知識,即以衣寄[13]六群。六群問言:「何去?」答言:「我欲二月遊行。」如先說。
爾時助調達比丘尼,語白衣言:「我共汝作婚姻。」諸居士言:「汝是出家人,云何共我作婚姻?」諸比丘尼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言:「從今比丘尼,不得語白衣共[14]作婚姻。若語者,突吉羅。」
有一比丘,先與居士衣價,是比丘後命終。諸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言:「應索物,取與僧分。」
有比丘先取他衣未與價,是比丘後命終,是居士到比丘所言:「大德,是比丘先取我衣,未與我價。」諸比丘答言:「是比丘生時何不來索?」諸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言:「若是衣故在者應還。若無者應賣衣鉢還。」
六群比丘,與白衣作[15]義仲取髮、取華。諸白衣呵責言:「汝等出家人,何用此義仲用取髮、取華為?」諸比丘聞是事白佛,佛言:「從今不得作義仲截髮、取華。犯者,突吉羅。」
六群比丘與一比丘作善知識,是比丘寄一比丘鉢與六群,是鉢中道破。是比丘見六群時,作是念:「我若不[16]疾語者,或多索價。」便言:「某甲比丘寄我鉢與汝,是鉢中道破。」六群言:「是汝鉢不破,破我鉢。汝償我來。」是比丘不知云何?是事白佛,佛言:「若好心捉破者,不應從[17]責償。」
有比丘用未[18]熏鉢食,放地剝落垢生。是事白佛,佛言:「應[19]熏。」時比丘取鉢放地,四邊著牛屎燒時破。是事白佛,佛言:「應作熏鉢爐。」作已放地燒,燒時融壞。是事白佛,佛言:「先下著灰。」著灰已污鉢。是事白佛,佛言:「應以石[20]支。」支時不周匝遮,爐風入故皺起。是事白佛,佛言:「應周匝好遮。」
[21]給孤獨居士往到佛所,頭面作禮一面坐已,白佛言:「世尊!若世尊遊行人間教化時,我恒渴仰欲見佛,願世尊與我少物使得供養。」佛即與髮爪甲:「汝供養是。」即白佛言:「世尊!聽我以髮爪起塔。」佛言:「聽起。」又言:「佛聽我以赤色、黑色、白色塗壁不?」佛言:「聽以赤色、黑色、白色塗壁。」又言:「佛聽我畫塔者善。」佛言:「除男女和合像,餘者聽畫。」有人作蓋供養,無安蓋處。佛言:「應釘[A6]橛安。」時塔戶無扇,牛鹿獼猴狗等入。以是事白佛,佛言:「應作戶扇。」「佛聽我戶前施欄楯者善。」以是事白佛,佛言:「聽作。」「佛聽我周匝施欄楯者善。」以是事白佛,佛言:「聽作。」是中無著華處,是事白佛,佛言:「聽作安華物。」著華已器滿,佛言:「應施曲[A7]橛。」施曲[A8]橛亦滿,佛言:「應周匝懸繩。」時居士作是念:「佛聽我作摩尼珠鬘、新華鬘者善。」以是事白佛,佛言:「聽作。」又作是言:「佛聽我作窟者善。」佛言:「聽作。」又言:「佛聽我窟中作塔者善。」佛言:「聽窟中起塔。」「佛聽我施窟門者善。」是事白佛,佛言:「聽作。」「佛聽我覆窟中塔者善。」佛言:「聽覆。」「佛聽我出舍栿頭者善。」佛言:「聽出。」「佛聽我安櫨拱者善。」佛言:「聽作。」「佛聽我施柱作塔者善。」佛言:「聽作。」「佛聽我以彩色赭土、白灰莊嚴塔柱者善。」佛言:「聽莊嚴柱。」「佛聽我畫柱塔上者善。」佛言:「除男女合像,餘者聽作。」
爾時給孤獨居士信心清淨,往到佛所頭面作禮一面坐已,白佛言:「世尊!如佛身像不應作,願佛聽我作菩薩侍像者善。」佛言:「聽作。」又作是言:「佛本在家時,引幡在前。願佛聽我作引幡在前者善。」佛言:「聽作。」「佛聽我塔前作高垛安師子者善。」佛言:「聽作。」「佛聽師子四邊作欄楯者善。」佛言:「聽作。」「佛聽我以銅作師子者善。」是事白佛,佛言:「聽作。」「佛聽銅師子上繫幡者善。」是事白佛,佛言:「聽繫。」「佛聽我以香華燈伎樂供養者善。」是事白佛,佛言:「聽作。」「佛聽我以香華油塗塔地者善。」是事白佛,佛言:「聽香華油塗塔地。」「佛聽我作安華垛者善。」佛言:「聽作。」「佛聽我作安燈處者善。」佛言:「聽作。」「佛聽我作團堂者善。」佛言:「聽作。」「佛聽堂上安木懸幡者善。」佛言:「聽作。」
時給孤獨居士,親里相識舉物人,莊嚴男女,盤案上著華香瓔珞,遣至居士家。居士見已作是念:「此物在前行者善。」以是事白佛,佛言:「聽。」「佛聽我作香爐在前行者善。」佛言:「聽在前行。」有諸外道,[A9]生嫉妬心,見已呵責言:「如送死人。」是居士作是念:「佛聽我像前作伎樂者善。」以是事白佛,佛言:「聽作。」
爾時給孤獨居士信心清淨,作是念:「以何方便,得集大眾供給衣食?」往白佛言:「願佛聽我集大眾食者善。」佛言:「聽集大眾食。」作是言:「佛聽我供養塔時與大眾食者善。」是事白佛,佛言:「聽作。」「佛聽我作般闍于瑟會者善。」是事白佛,佛言:「聽作般闍于瑟會。」「佛聽我作六年會者善。」是事白佛,佛言:「聽作。」「佛聽我正月十六日乃至二月十五日作會者善。」是事白佛,佛言:「聽作。」「佛聽我寺中作會者善。」是事白佛,佛言:「聽作。」時諸比丘不次第入、不次第坐、不次第食、不次第起、不次第去;有前入者、有行食時入者、有食時入者、有食竟入者。佛言:「應唱時至。」唱時至聲不遠聞,是事白佛,佛言:「應打揵搥。」打揵搥已亦不遠聞,是事白佛,佛言:「應打鼓。」打鼓時在地打鼓亦不遠聞,是事白佛,佛言:「在垛上打。」垛上打時亦不遠聞,佛言:「應在高處打,使遠處得聞時。」見大眾集多人來看,與供養塔物、與四方僧物、與食物、與應分物。諸比丘不知何者是塔物?何者四方僧物?何者食物?何者應分物?是事白佛,佛言:「與物時使一比丘在彼立看知分別:是塔物、四方僧物、食物、應分物。」長老優波離問佛言:「世尊!是四種物:塔物、四方僧物、食物、應分物,得錯互用不?」佛言:「不得。」佛語優波離:「塔物者,不得與四方僧、不得作食、不得分。四方僧物者,不得作食、不得分、不得作塔。食物者,不得分、不得作塔、不得與四方僧。應分物者,隨僧用。」[1]
[2]一法初
說一語竟,名為捨戒。云何說一語,名為捨戒?謂言:「捨佛。」說是一語,名為捨戒。如是法、僧、和上、阿闍梨、同和上阿闍梨、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知:「我是白衣、我是沙彌、我非比丘、我是外道、非沙門、非釋子,我不受汝法。」說是一語,名為捨戒。
若比丘多知識、有力勢,所可說者人皆信用,眾所知識能供給僧,非法說法、法說非法、非毘尼說毘尼、毘尼說非毘尼、犯說不犯、不犯說犯、重說輕、輕說重、無殘說[3]殘、殘說無殘、非常所行事說是常所行事、[4]是常所行事說非常所行事、非說言說、說言非說,是人得大罪。若比丘多知識、有[5]力勢,所可說者人皆信用,眾所[6]知識能供給僧,非法說非法、法說法、非毘尼說非毘尼、毘尼說毘尼、犯說犯、非犯說非犯、重說重、輕說輕、無殘說無殘、殘說殘、非常所行事說非常所行事、是常所行事說是常所行事、非說言非說、說言是說,是人得大功德。若比丘多知識、有力勢,所可說者人皆信用,眾所知識能供給僧,非法說法、法說非法,乃至說言非說、非說言說,是人不能自利亦不利他、不能益多人、不能憐愍眾生、不能利益安樂天人。若比丘多知識、有力勢,所可說者人皆信用,眾所知識能供給僧,非法說非法、法說法,乃至非說言非說、說言是說,是人能自[7]利亦能利他、能益多人、憐愍眾生、利安天人。若比丘多知識、有力勢,所可說者人皆信用,眾所知識能供給[8]僧,非法說法、法說非法,乃至非說言說、說言非說,是人有罪有犯有悔,心惱所作皆生悔心,非清淨、非解脫、損[9]減、不增長,自羞退沒人所輕毀,造諸罪業。若比丘多[1]所知識有力勢,所可說者人皆信用,眾所知識能供給僧,非法說非法、法說法,乃至非說言非說、說言說,是人無罪、無犯、無悔、無惱,所作[2]不悔、清淨解脫、不損減、得增長,自身所作人所讚歎,造諸善業。
如來出世現毘尼法,不一時說戒,漸漸說。如來出世現毘尼法,不一時破,漸漸破。有比丘多知識、有力勢,所可說者人皆信用,眾所知識能供給僧,於如來所現毘尼法中,更生異想。於文字中更作相似文句,遮法、覆法、不隨順法、所說不了,是邊人下賤人,無益於世,無男子行。若比丘多知識、有力勢,所可說者人皆信用,眾所知識能供給僧,於如來所現毘尼法中,不生異想,於文字中不作相似文句,不遮法、不覆法、隨順法、所說明了,是非邊人、非下賤人、非無利益,有男子行。
佛在釋迦國。大愛道往到佛所,在一面立已,白佛言:「世尊!願[3]壽一劫住世。」以是因緣故,佛語大愛道:「不應如是讚歎如來。汝所讚歎者,非好讚歎。不應以是讚歎如來,是非讚[4]歎如來法。有一法,令法滅[5]亡沒,破僧故。
「有一法,法不滅、不亡、不沒,和合僧故。
「有一法,法滅亡沒,鬪故法滅亡沒,如是共諍相罵相言故法滅亡沒。有一法,法不滅、不亡、不沒,不鬪故法不滅、不亡、不沒,如是不共諍不相罵不相言故,法不滅、不亡、不沒。
「有一法,法滅亡沒,貪故法滅亡沒。如是無厭多欲、不知足,惡欲惡見故,法滅亡沒。有一法,法不滅、不亡、不沒,不貪故法不滅、不亡、不沒。如是有厭、少欲知足、不惡欲、不惡見故,法不滅、不亡、不沒。
「隨何方有比丘鬪,共諍、相罵、相言,如是方不應聞,何況憶念?有如是鬪諍、相罵、相言過故。隨何方有比丘鬪諍、相罵、相言,更不應念,何況往到?多有鬪諍、相罵、相言過故。隨何方有比丘,不鬪不諍、不相罵、不相言,如是方應聞,何況不憶念?無是鬪諍相罵相言過故。隨何方有比丘,不鬪不諍、不相罵、不相言,如是方應更憶念,何況不往?無如是鬪諍相罵相言過故。
「隨何方有比丘,鬪諍相罵相言,實知是處捨三法、受三法。捨三法者,捨遮欲覺、捨遮瞋覺、捨遮嫉妬覺,是名捨三法。受三法者,受欲覺、受瞋覺、受嫉妬覺,是名受三法。多有是鬪諍、相罵、相言過故。隨何方有比丘不鬪[6]不諍、不相罵、不相言,實知是處捨三法、受三法。捨三法者,捨欲覺、捨瞋覺、捨嫉妬覺。受三法者,受遮欲覺、受遮瞋覺、受遮嫉妬覺。無是鬪諍、相罵、相言過故。
「隨何方有比丘,鬪諍、相罵、相言,實知彼處捨三法、受三法。捨三法者,捨遮欲想、捨遮瞋想、捨遮嫉妬想,是名捨三法。受三法者,受欲想、受瞋想、受嫉妬想,是名受三法。有是諸過,鬪諍、相罵、相言故。隨何方有比丘不鬪、不共諍、不相罵、不相言,實知彼處捨三法、受三法。捨三法者,捨欲想、捨瞋想、捨嫉妬想,是名捨三法。受三法者,受遮欲想、受遮瞋想、受遮嫉妬想,是名受三法。無是鬪諍、相罵、相言過故。
「隨何方有比丘[7]共鬪諍、相罵、相言,實知是處捨三法、受三法。捨三法者,捨遮欲界、捨遮瞋界、捨遮嫉妬界,是名捨三法。受三法者,受欲界、受瞋界、受嫉妬界,是名受三法。有[8]是鬪諍、相罵、相言過故。隨何方有比丘不鬪諍、不相罵、不相言,實知是處捨三法、受三法。捨三法者,捨欲界、捨瞋界、捨嫉妬界,是名捨三法。受三法者,受遮欲界、受遮瞋界、受遮嫉妬界,是名受三法。無是鬪諍、相罵、相言過故。」(一法竟)
二法初
「有二法無智犯罪:不自見過、不悔是罪。有二法有智犯罪:見過、見過已能悔是罪。
「有二犯:輕犯、重犯。更有二犯:有殘、無殘。更有二犯:可向他悔過、可自心悔過。
「有二眾:法眾、非法眾。復有二眾:濁眾、清淨眾。
「有二法故僧名苦住:不樂住數數犯、不隨順教隨順惡法。
「有二無智:應悔不悔、不應悔便悔。有二智:應悔便悔:不應悔不悔。
「有二無智:有犯、有覆藏。有二智:不犯、不覆藏。
「無智覆藏者有二果:地獄、餓鬼。有智不覆藏者有二果:人、天。」佛言:「我有所說,不信受故,便覆藏。覆藏者,不得離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我有所說能信受者,是名不覆藏。不覆藏者,得離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有二善:知犯、知悔過。
「有二清淨:戒清淨、見清淨。
「有二非法見:非法見法、法見非法。有二法見:非法見非法、法見法。
「有二毘尼:貪欲毘尼、瞋恚毘尼。有二毘尼:比丘毘尼、比丘尼毘尼。有二毘尼:遍毘尼、不遍毘尼。
「有二法多知識人有過:非法作法、法作非法,是名有過。有二法多知識人無過:非法作非法、法作法,是名無過。
「有二法斷事人有過:非法作法斷、法作非法斷,是名有過。有二種斷事無過:非法作非法斷、法作法斷,是名無過。
「有二種說有過:非法說法、法說非法,是名有過。有二說無過:非法說非法、法說法。是名無過。
「有二[1]種法,教化人有過:非法作法教、法作非法教,是名有過。有二法,教化人無過:非法作非法教、法作法教,是名無過。
「有二法,法滅亡沒:有比丘疑法、疑毘尼,是名二法法滅亡沒。有二法法不滅、不亡、不沒:不疑法、不疑毘尼,是名二法法不滅、不亡、不沒。
「有二法法滅亡沒:有比丘教他非法、教他非毘尼,是名二法法滅亡沒。有二法法不滅、不亡、不沒:如法教、如毘尼教,是名二法法不滅、不亡、不沒。
「有二事故佛斷別眾食利益檀越:不令惡[2]比丘得力、清淨眾得安樂。有二事故世尊作苦切羯磨:令惡人不得力、清淨人得力。如是依止羯磨、驅出羯磨、下意羯磨、不見擯不作擯、惡邪不除擯、別住摩那埵、本日治出罪、令惡人不得力、清淨人得力。
「有二法鬪諍:非法言法、法言非法,是名二法鬪諍,相罵相言不止:種種相言、不用毘尼法、僧破僧惱僧別僧異。有二法不鬪諍:非法言非法、法言法。如是不鬪諍、不相罵、不相言,止不種種相言,用毘尼法,僧不破僧不惱僧不別僧不異。
「有二事故,世尊教作和上:現得清淨持戒、後得安樂梵行久住。如是阿闍梨、共行弟子、近行弟子沙彌、[3]教誡比尼波羅提木叉、說波羅提木叉、遮波羅提木叉自恣、自恣人遮自恣、證他罪令他憶罪,覉繫羯磨、共要羯磨、聽[4]聽羯磨、聽白羯磨,皆[5]現[6]得清淨持戒,後得安樂梵行久住。
「有二事故世尊說現前毘尼:現得清淨持戒、後得安樂梵行久住。如是憶念毘尼、不癡毘尼、自言毘尼、覓罪相毘尼、多覓毘尼、布草毘尼,是亦現得清淨持戒,後得安樂梵行久住。
「有二事故世尊說苦切羯磨:現得清淨持戒。後得安樂梵行久住。如是依止羯磨、驅出羯磨、下意羯磨、不見擯、不作擯、惡邪不除擯、別住、摩那埵、本日治、出罪羯磨,是亦現得清淨持戒,後得安樂梵行久住。
「有二謗佛:非法言法、法言非法。有二不謗佛:非法言非法、法言法。
「有二出佛過:非法言法、法言非法。有二不出佛過:非法言非法、法言法。
「有二不隨佛語:非法言法、法言非法。有二隨佛語:非法言非法、法言法。
「有二不隨毘尼:非法言法、法言非法。有二隨毘尼:非法言非法、法言法。
「有二罪:非法言法、法言非法。有[7]二無罪:非法言非法、法言法。
「有二棄:自作棄所須、和合僧如法棄所須。有二不棄:自[8]作不棄所須、和合僧如法不棄所須。
「有二不共住:自作不共住、和合僧如法與不共住。有二共住:自作共住、和合僧如法與共住。
「有二不共住有過:自作不共住、和合僧如法與不共住。有二共住無過:自作共住、和合僧如法與共住。
「有二損:自作損、和合僧如法與損。有二不損:自作不損、和合僧如法[9]與不損。
「有二狂人與癡羯磨:有念者,有不念者。有二本先狂、有二呪狂、有二藥狂、有二心狂、有二苦痛狂。
「有二白法護世間,有慚、有愧。若是二白法慚愧,不護世間者,則不分別父母、兄弟、姊妹、兒女、親里,則破人法,如牛羊、鷄狗、野干、鳥獸。若是二白法慚愧,在世間者,則分別父母、兄弟、姊妹、兒女、親里,不破人法,非如牛羊雞狗野干鳥獸。無是慚愧,有白法者,終無是處。心無白法,但有生死無有解脫。有是慚愧,白法在心即得清淨,則不生死度生死岸,更不受有。」(二法竟)[10]
十誦律卷第四十八
[11]給孤獨居士往到佛所,頭面作禮一面坐已,白佛言:「世尊!若世尊遊行人間教化時,我恒渴仰欲見佛,願世尊與我少物使得供養。」佛即與髮指甲:「汝供養是。」即白佛言:「世尊!聽我以髮[12]爪起塔。」佛言:「聽起。」又言:「佛聽我以赤色、黑色、白色塗壁。」佛言:「聽以赤色、黑色、白色塗壁。」又言:「佛聽我畫塔者善。」佛言:「除男女合像,餘者聽畫。」又人作蓋供養,無安蓋處,佛言:「[13]聽打橛安。」時塔戶無扉,牛鹿獼猴狗等入。是事白佛,佛言:「應作戶扉。」「佛聽我戶前施欄楯者善。」佛言:「聽汝作欄楯。」「佛聽我周匝作欄楯者善。」是事白佛,佛言:「聽汝作周匝欄楯。」是中無著華處,是事白佛,佛言:「聽作安華物。」著華已器滿,佛言:「應施曲橛。」亦滿,佛言:「應周匝懸繩。」時居士作是念:「佛聽我作摩尼珠鬘新華鬘者善。」佛言:「聽作摩尼珠鬘、新華鬘。」作是言:「佛聽我作窟者善。」佛言:「聽作窟。」又言:「佛聽我窟中作塔者善。」佛言:「聽窟中起塔。」「佛聽我施窟門者善。」是事白佛,佛言:「聽施窟門。」「佛聽我覆窟中塔者善。」佛言:「聽覆窟中塔。」「佛聽我出舍伏頭者善。」佛言:「聽出舍伏頭。」「佛聽我安櫨栱者善。」佛言:「聽作安櫨栱。」「佛聽我施柱作塔者善。」佛言:「聽施柱作塔。」「佛聽我以彩色[1]赭土、白灰莊嚴塔柱者善。」佛言:「聽彩色赭土、白灰莊嚴柱。」「佛聽我畫柱上塔上者善。」佛言:「除男女[2]合像,餘者聽畫作。」
爾時給孤獨居士,信心清淨往到佛所,頭面作禮一面坐已,白佛言:「世尊!如佛身像不應作願,佛聽我作菩薩侍像者善。」佛言:「聽作菩薩像。」又作是言:「佛本在家時,引[3]旛在前,願佛聽我作引旛在前者善。」佛言:「聽作引旛在前。」「佛聽我塔前作高[4]垛安師子者善。」佛言:「聽作高垛安師子。」「佛聽師子四邊作欄楯者善。」佛言:「聽汝師子四邊安欄楯。」「佛聽我以銅作師子者善。」是事白佛,佛言:「聽汝銅作師子。」「佛聽我銅師子上繫旛者善。」是事白佛,佛言:「聽汝銅師子上繫旛。」「佛聽我以香華燈[5]妓樂供養者善。」是事白佛,佛言:「聽汝[6]香華燈妓樂供養。」「佛聽我以香華油塗塔地者善。」是事白佛,佛言:「聽香華油塗塔地。」「佛聽我作安華垛者善。」佛言:「聽汝作安華垛。」「佛聽我作安燈處者善。」佛言:「聽汝作安燈[7]處。」「佛聽我作團堂者善。」佛言:「聽汝作團堂。」「佛聽我堂上安木懸旛者善。」佛言:「聽汝堂上安木懸旛。」
爾時給孤獨居士,親里相識舉物人,莊嚴男女,盤桉上著華香瓔珞,遣至居士家。居士見已作是念:「此物在前行者善。」是事白佛,佛言:「聽汝盤桉上著華香瓔珞在前行。」「佛聽我作香爐在前行者善。」佛言:「聽汝香爐在前行。」有諸外道,生嫉妬心,見已呵責言:「如送死人。」是居士作是念:「佛聽我像前作妓樂者善。」是事白佛,佛言:「聽作妓樂。」
爾時給孤獨居士,信心清淨作是念:「以何方便得集大眾供給衣食?」往白佛言:「願佛聽我集大眾食者善。」佛言:「聽集大眾食。」作是言:「佛聽我供養塔時,與大眾食者善。」是事白佛,佛言:「聽供養塔時與大眾食。」「佛聽我作般闍于瑟會者善。」是事白佛,[8]佛言:「聽作般闍于瑟會。」「佛聽作六歲會者善。」是事白佛,佛言:「聽作六歲會。」「佛聽我正月[9]十五日至二月十五日作會者善。」是事白佛,佛言:「聽作。」「佛聽我寺中作會者善。」是事白佛,佛言:「聽汝寺中作會。」時諸比丘,不次第入、不次第坐、不次第食、不次第起、不次第去、有前入者、有行食時入者、有食時入者、有食竟入者,佛言:「應唱時至。」唱時至聲不遠聞,是事白佛,佛言:「應打犍椎。」打犍椎已亦不遠聞,是事白佛,佛言:「應打鼓。」打時在地打鼓亦不遠聞,是事白佛,佛言:「在[10]垛上打。」垛上打時亦不遠聞,佛言:「應在高處打,使遠處得聞見。」時大眾集,多人來看,與供養塔物、與四方僧物、與食物、與應分物。諸比丘不知何者是塔物?何者四方僧物?何者食物?何者應分物?是事白佛,佛言:「與物時使一比丘在彼立看知分別:是塔物、四方僧物、食物、應分物。」長老優波離問佛言:「世尊!是四種物:塔物、四方僧物、食物、應分物,得錯互用不?」佛言:「不得。」佛語優波離:「塔物者,不得與四方僧、不得作食、不得分。四方僧物者,不得作食、不得分、不得作塔。作食物者,不得分、不得作塔、不得與四方僧。應分物者,隨僧用。」
校注
[0346003] 第四十八【大】,第四十七【宋】【元】【宮】,第五十一【明】 [0346004] 第八誦之一【大】,〔-〕【宋】【元】【明】【宮】 [0346005] 增一法之一【大】,增一法第八誦之一增一法【宋】【元】【宮】,增一法第八誦之一【明】,但第十一字法宮本作序 [0346006] 佛婆伽婆住舍婆提【大】,佛在舍衛國【宋】【元】【明】【宮】 [0346007] 具戒【大】,大戒【宋】【元】【明】【宮】 [0346008] 以【大】*,〔-〕【宋】【元】【明】【宮】* [0346009] 和上【大】*,和尚【元】【明】* [0346010] 即【大】,耶【宋】【元】【明】【宮】 [0346011] 耳【大】,〔-〕【宋】【元】【明】【宮】 [0346012] 者【大】,〔-〕【宋】【元】【明】【宮】 [0346013] 說戒【大】,布薩【宋】【元】【明】【宮】 [0346014] 在【大】,〔-〕【宋】【元】【明】【宮】 [0346015] 得【大】*,〔-〕【宋】【元】【明】【宮】* [0346016] 又【大】,人【元】 [0346017] 結界【大】,結界羯磨【宋】【元】【明】【宮】 [0346018] 作【大】*,造【宋】【元】【明】【宮】* [0346019] 住【大】,〔-〕【宋】【元】【明】【宮】 [0346020] 面各【大】,各面【宋】【元】【明】【宮】 [0346021] 作【大】,〔-〕【宋】【元】【明】【宮】 [0346022] 結界【大】,結戒【明】 [0347001] 若【大】,〔-〕【宮】 [0347002] 安居【大】,安居不【宋】【元】【明】 [0347003] 阿練兒【大】,阿練若【宋】【元】【明】 [0347004] 揵陀天【大】,建陀天【元】【明】 [0347005] 未【大】,未能【宋】【元】【明】【宮】 [0347006] 去【大】,五【宮】 [0347007] 為【大】,〔-〕【宋】【元】【明】【宮】 [0347008] 臍【大】,齋【宋】【元】【宮】 [0347009] 食【大】*,噉【宋】【元】【明】【宮】* [0347010] 食【大】,〔-〕【宋】【元】【明】【宮】 [0347011] 差【大】,瘥【明】 [0347012] 得【大】,〔-〕【宋】【元】【明】【宮】 [0347013] 爪【大】,抓【宮】 [0347014] 籤【大】,箭【宋】【元】【明】【宮】 [0347015] 死【大】*,命終【宋】【元】【明】【宮】* [0347016] 不【大】,不犯【宋】【元】【明】【宮】 [0347017] 殘【大】,舉【宋】【元】【明】【宮】 [0347018] 截【大】,裁【宮】 [0347019] 持【大】,〔-〕【宋】【元】【明】【宮】 [0347020] 三種【大】,二種【明】 [0347021] 俱【大】*,拘【宋】【元】【明】【宮】* [0347022] 膊【大】,腨【元】【明】 [0347023] 桓【大】,洹【元】【明】 [0347024] 得【大】,〔-〕【宋】【元】【明】【宮】 [0347025] 以【大】*,〔-〕【宋】【元】【明】【宮】* [0347026] 僧【大】,〔-〕【宋】【元】【明】【宮】 [0347027] 揵挐【大】*,揵拏【宋】【元】【明】【宮】* [0347028] 至【大】,到【宋】【元】【明】【宮】 [0347029] 達池【大】*,大池【宋】【元】【明】【宮】* [0347030] 長者【大】,〔-〕【宋】【元】【明】【宮】 [0347031] 請【大】,詣【宋】【元】【明】【宮】 [0348001] 白【大】,白佛【宋】【元】【明】【宮】 [0348002] 者【大】,〔-〕【宋】【元】【明】【宮】 [0348003] 出【大】,坐【宋】【元】【明】【宮】 [0348004] 無知【大】,無智【宋】【元】【明】【宮】 [0348005] 非【大】,〔-〕【宋】【元】【明】【宮】 [0348006] 受【大】,授【宋】【元】【明】【宮】 [0348007] 越濟人【大】,破內外道【宋】【元】【明】【宮】 [0348008] 界內【大】,界外【宋】【元】【明】【宮】 [0348009] 界外【大】*,界內【宋】【元】【明】【宮】* [0348010] 是【大】,〔-〕【宋】【元】【明】【宮】 [0348011] 未受【大】,不受【宋】【元】【明】【宮】 [0348012] 比丘【大】,人【宋】【元】【明】【宮】 [0348013] 和上【大】,和尚【元】【明】 [0348014] 歎以【大】,已【宋】【元】【明】【宮】 [0348015] 波夜提【大】*,波逸提【宋】【元】【明】【宮】* [0349001] 如【大】,〔-〕【宮】 [0349002] 有【大】,〔-〕【宋】【元】【明】【宮】 [0349003] 令知【大】,〔-〕【宋】【元】【明】【宮】 [0349004] 不【大】,〔-〕【宮】 [0349005] 紐【大】,細【元】 [0349006] 婆婆【大】*,披披【宋】【元】【明】【宮】* [0349007] 皮【大】,〔-〕【宋】【元】【明】【宮】 [0349008] 未【大】,不【宋】【元】【明】【宮】 [0349009] 祇洹【大】,祇桓【宋】【宮】 [0349010] 舍【大】,〔-〕【宋】【元】【明】【宮】 [0349011] 頭面【大】,〔-〕【宋】【元】【明】【宮】 [0349012] 房【大】*,坊【宋】【元】【明】【宮】* [0349013] 中僧是【大】,內僧【宋】【元】【明】【宮】 [0349014] 向佛【大】,白佛【宋】【元】【明】【宮】 [0349015] 埵【大】,垜【宋】【元】【明】,𭐄【宮】 [0349016] 作【大】,作木作【宋】【元】【明】【宮】 [0349017] 搥【大】,椎【宋】【元】【明】【宮】 [0349018] 坐【大】,臥【宋】【元】【明】【宮】 [0349019] 在【大】,坐【宋】【元】【明】【宮】 [0349020] 坐【大】,〔-〕【宋】【元】【明】【宮】 [0350001] 罪【大】*,〔-〕【宋】【元】【明】【宮】* [0350002] 朼【大】,七【宋】【元】【明】,枇【宮】 [0350003] 以【大】*,〔-〕【宋】【元】【明】【宮】* [0350004] 竟【大】,用竟【宋】【元】【明】【宮】 [0350005] 盔【大】,枓【宋】【元】【明】【宮】 [0350006] 瓫【大】,瓶【宋】【元】【明】【宮】 [0350007] 杅【大】,盂【宋】【元】【明】,皿【宮】 [0350008] 鍵【大】,犍【宋】【元】【明】【宮】 [0350009] 絣【大】,拼【宋】【元】【明】【宮】 [0350010] 灌【大】,錐【宋】【元】【明】【宮】 [0350011] 㧺【大】,沓【宋】【元】【明】【宮】 [0350012] 先用【大】,先取【明】 [0350013] 待【大】,應待【明】 [0350014] 言【大】,教言【宋】【元】【明】【宮】 [0350015] 灌【大】,灌鼻【宋】【元】【明】【宮】 [0350016] 浴【大】,共浴【宋】【元】【明】【宮】 [0350017] 得【大】,〔-〕【宋】【元】【明】【宮】 [0350018] 園【大】,國【明】 [0350019] 已【大】,以【宮】 [0350020] 爾【大】,〔-〕【宋】【元】【明】【宮】 [0350021] 僧坊【大】,房【宋】【元】【明】【宮】 [0350022] 人【大】,〔-〕【宋】【元】【明】【宮】 [0350023] 大【大】,〔-〕【宋】【元】【明】【宮】 [0350024] 今【大】,今日【宋】【元】【明】【宮】 [0350025] 用【大】,以【宋】【元】【明】【宮】 [0350026] 用【大】,〔-〕【宋】【元】【明】【宮】 [0350027] 褥【大】,蓐【宋】【元】【明】【宮】 [0350028] 得【大】,〔-〕【宋】【元】【明】【宮】 [0350029] 榰【大】*,枝【宋】【元】【明】【宮】* [0351001] 估【大】*,賈【元】【明】* [0351002] 纔【大】*,裁【宋】【元】【明】【宮】* [0351003] 估【大】,賈【明】 [0351004] 拾【大】,捨【宋】【元】【明】【宮】 [0351005] 血【大】,白【宋】【元】【明】【宮】 [0351006] 羅【大】,羅國【宋】【元】【明】【宮】 [0351007] 國【大】,〔-〕【宋】【元】【明】【宮】 [0351008] 祠【大】,天祠【宋】【元】【明】【宮】 [0351009] 力勢【大】,勢力【宋】【元】【明】【宮】 [0351010] 書【大】,畫【宋】【元】【明】【宮】 [0351011] 幟【大】,式【宮】 [0351012] 不知【大】,不如【明】 [0351013] 六群【大】*,六群比丘【宋】【元】【明】【宮】* [0351014] 作【大】,〔-〕【宋】【元】【明】【宮】 [0351015] 義【大】*,議【宋】【元】【明】【宮】* [0351016] 疾【大】,自【宮】 [0351017] 責償【大】,債償【元】【明】 [0351018] 熏【大】*,勳【宋】* [0351019] 熏【大】,勳【宋】【宮】 [0351020] 支【大】,支石【宋】【元】【明】【宮】 [0351021] 給孤獨居士乃至隨僧用一千二百二十五字與三本大異故今以宋本元本對校明本別附卷末 cf. p. 354 [0352001] 卷第四十七終【宋】【元】【宮】,卷第五十二終【明】 [0352002] 一法初【大】,一法餘【宮】,卷第四十八首【宋】【元】【宮】,卷第五十三首【明】,一法初前行宋元明宮四本俱有增一法第八誦之二八字 [0352003] 殘【大】,有殘【宋】【元】【明】【宮】 [0352004] 是【大】,〔-〕【宋】【元】【明】【宮】 [0352005] 力勢【大】,勢力【元】【明】【宮】 [0352006] 知識【大】*,識知【宋】【元】【明】【宮】* [0352007] 利【大】,利益【宋】【元】【明】【宮】 [0352008] 僧【大】,眾僧【宋】【元】【明】【宮】 [0352009] 減【大】,〔-〕【宮】 [0353001] 所【大】,〔-〕【宋】【元】【明】【宮】 [0353002] 不悔【大】,不惱【宋】【元】【明】【宮】 [0353003] 壽【大】,久壽【宋】【元】【明】【宮】 [0353004] 歎【大】,〔-〕【宋】【元】【明】【宮】 [0353005] 亡【大】*,忘【宋】【元】【明】【宮】* [0353006] 不【大】,〔-〕【宋】【元】【明】【宮】 [0353007] 共鬪【大】,鬪共【宋】【元】【明】【宮】 [0353008] 是【大】,是比丘【宋】【元】【明】【宮】 [0354001] 種【大】,〔-〕【宋】【元】【明】【宮】 [0354002] 比丘【大】,人【宋】【元】【明】【宮】 [0354003] 教誡比尼【大】,教戒毘尼【宋】【元】【明】【宮】 [0354004] 聽【大】,〔-〕【宋】【元】【明】【宮】 [0354005] 現【大】,現前【宋】【元】【明】 [0354006] 得【大】,〔-〕【宮】 [0354007] 二【大】,一【元】 [0354008] 作不【大】,不作【宋】【元】【明】【宮】 [0354009] 與不【大】,不與【宋】【元】【明】【宮】 [0354010] 次頁[11]不分卷【宋】【元】【明】【宮】 [0354011] 給孤獨居士乃至隨僧用一千三百二十八字明本與宋本元本對校 cf. p. 351 [0354012] 爪【大】,瓜【宋】【元】,抓【宮】 [0354013] 聽【大】,應【宋】【元】【宮】 [0355001] 赭【大】*,堵【宮】* [0355002] 合【大】,〔-〕【宮】 [0355003] 旛【大】下同,幡【宮】下同 [0355004] 垛【大】*,𭐄【宮】* [0355005] 妓【大】*,伎【宋】【宮】* [0355006] 香華【大】,華香【宋】 [0355007] 處【大】,〔-〕【宋】【元】【宮】 [0355008] 佛【大】,言【宋】【宮】 [0355009] 十五日【大】,十六日【宋】【元】【宮】 [0355010] 垛【大】*,埵【宮】*【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23 冊 No. 1435 十誦律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3-06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伽耶山基金會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釋本禪法師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