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十誦律卷第十六(第三誦之三)
[22]九十波逸提之八佛在王舍城。爾時瓶沙王,有三種[23]池水:第一池中王及夫人洗,第二池中王子大臣洗,第三池中餘人民洗。是王得道深心信佛,問諸大臣:「上人洗不?」答言:「亦洗。」王言:「上人應我[24]池中洗。」爾時諸比丘,常初夜、[25]中夜、後夜數數洗。一時瓶沙王欲洗,語守池人:「除人令[26]淨,我欲往洗。」即時除却餘人,但比丘在。知[27]池人作是念:「王敬比丘,若遣除者王或當瞋。」便白王言:「已除[28]諸人,但比丘在。」王言:「大善!令上人先洗。」初夜、中夜、後夜比丘洗竟便去。知池人白王言:「比丘已去。」王即[29]往洗。王法洗遲,王洗竟時便即地了。王[30]浴竟作是念:「我不應出城不見佛直還入城。」即詣佛所,頭面禮[31]足却坐一[32]面。佛知[33]而故問:「大王!晨朝何來?」時王以是事向佛廣說。佛爾時為王說種種法示教利喜,示教利喜已默然。王聞佛說法已,從坐起頭面禮[34]足右遶而去。王去不久,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種種因緣訶責[35]諸比丘:「云何名比丘,常初夜、中夜、後夜數數洗,令灌頂剎利大王自池中不得洗?」種種因緣訶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36]減半月浴,波逸提。」
波逸提者,煮燒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未滿[1]半月浴,波逸提。若滿[2]半月浴、若過,不犯。
爾時春殘一月半、夏初一月,是二月半大熱時,諸比丘不得浴故,身體垢痒[3]煩悶吐逆。是事白佛:「願世尊,如是大熱時,聽諸比丘洗浴。」佛言:「聽浴。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減半月浴波逸提,除因緣。因緣者,春[4]殘一月半、夏初一月,是二月半[5]名大熱時。」
是中犯者,若比丘未至大熱時浴,波逸提。若大熱時浴,不犯。
佛在王舍城。爾時諸比丘病,以[6]酥油塗身,不得浴故,患痒煩悶吐逆。諸比丘白佛:「願聽病因緣故浴。」佛言:「從今[7]日聽病因緣故浴,益利病人如食無異。[8]從今[9]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減半月浴,波逸提,除因緣。因緣者,春殘一月半、夏初一月,是二月半大熱時,除病時。」
病者,若冷發、風發、熱發,若洗浴得差,是名病。
是中犯者,若比丘無病減半月浴,波逸提。若病,不犯。
佛在王舍城,爾時諸比丘中前著衣持鉢入城乞食,時惡風起,吹衣離體塵土坌身,不得浴故煩悶吐逆。是事白佛:「願世尊聽風因緣故浴。」佛[10]言:「從今[11]聽風因緣故浴。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減半月浴,除因緣,波逸提。[12]因緣者,春殘一月半、夏初一月,是二月半大熱時,除病時、風時。」
是中犯者,若無風因緣浴,波逸提。若有風因緣浴,不犯。
佛在王舍城,爾時諸比丘着新染衣入城乞食,值雨衣濕染[13]汗著身生疥疱,不得浴故痒悶吐逆。諸比丘白佛:「願世尊聽雨因緣故浴。」佛[14]言:「[15]聽雨因緣故浴。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減半月浴,除因緣,波逸提。因緣者,春殘一月半、夏初一月,是二月半大熱時,[16]除病時、風時、雨時。」
是中犯者,若無雨因緣浴,波逸提。有雨因緣浴,不犯。
佛在阿羅毘國,爾時諸比丘[17]作新佛圖,擔土持泥墼塼草等,麁泥細泥黑白[18]泥治,不得浴故,痒悶吐逆疲極不除。是事白佛:「願世尊聽作因緣故浴。」佛[19]言:「聽作因緣故浴。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減半月浴,除因緣,波逸提。因緣者,春殘一月半、夏初一月,是二月半大熱時,除病時、風時、雨時、作時。」
作者,乃至掃五[20]掃箒僧坊地,亦名為作。
是中犯者,若比丘無作因緣浴,波逸提。若作因緣[21]者,不犯。
佛在舍衛國,爾時諸比丘從憍薩[22]羅遊行向舍衛國,是土地多[23]土塵,行時塵[A1]土坌身,不得浴故,身體痒悶吐逆。是事白佛:「願世尊聽行因緣故浴。」佛[24]言:「聽行因緣故浴。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減半月浴,除因緣,波逸提。因緣者,春殘一月半、夏初一月,是二月半大熱時,除病時、風時、雨時、作時、行時。」
行者,乃至半由[25]旬若來若去。
是中犯者,若比丘昨日來今日浴,波逸提。明日欲去今日浴,波逸提。若[26]至半由旬來去浴者,不犯。若比丘無是六因緣,[A2]減半月浴,波逸提。若有因緣,不語餘比丘輒浴者,突吉羅。(六十[27]竟)
佛在維耶離國。爾時維耶離[28]國諸王子,出園林中學射,門扇孔仰射空中,[29]筈筈相拄。爾時迦留陀夷,中前著衣持鉢入城乞食,遙見諸王子作如是射,見已便笑。諸王子言:「何以故笑?我等射不好耶?」答言:「不好。」問言:「汝能不?」答言:「能。」「若能便射。」迦留陀夷言:「我[30]等法不應捉弓箭。」諸王[31]子言:「[32]此有木弓可用。」即[33]與木弓。張時有飛鳥空中迴[34]旋,迦留陀夷放箭,圍繞不令得出。諸王子言:「何故不著?」答言:「射著何足為難?」諸王子言:「不爾。若能著者,便應令著,[35]莫但虛語。」即憍慢言:「汝等欲[36]令射著何處?」王子言:「欲令著右眼。」即著右眼,是鳥即死。爾時諸王子皆慚愧妬瞋[37]恨言:「沙門釋子能故奪畜生命。」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種種因緣訶責:「云何名比丘,故奪畜生命?」種種因緣訶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問迦留陀夷:「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訶責:「云何名比丘,故奪畜生命?」種種訶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結戒。從[38]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故奪畜生命,波逸提。」
奪命者,若自奪、若教他奪。
波逸提者,煮燒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有三種奪畜生命,得波逸提:自、教、遣使。自者,若比丘自作自奪畜生命。教者,語他言:「是畜生捉縛打[39]殺。」若他受教殺者,是比丘得波逸提。遣使者,若比丘語人言:「汝識[40]某畜生不?」答言:「識。」「汝往捉縛打殺。」使往捉縛打殺者,比丘得波逸提。
又比丘有三種奪畜生命,得波逸提:一者[1]用受色,二者用不受色,三者用受不受色。受色者,若比丘以手打畜生,若足、若頭、若餘身分,念欲令死,死者波逸提;若不即死,後因死者波逸提;若不即死、後不因死,突吉羅。不受色者,若比丘以木瓦、石刀、矟弓箭、若木段、白鑞段、鉛錫段遙擲畜生,念欲令死,死者波逸提;若不即死,後因是死亦波逸提;若不即死、後不因死,突吉羅。受不受色者,若以手捉木瓦石刀矟弓箭木段白鑞段鉛錫段就打,念欲令死,死者波逸提;若不即死,後因是死波逸提;若不即死、後不因死,突吉羅。
若比丘不以受色、不受色、受不受色,為殺故,以毒藥著畜生眼中、耳中、鼻中、口中、身上瘡中,著[2]飲食中、臥處、[3]行處,念欲令死,死者波逸提;若不即死,後因是[4]死,亦波逸提;若不即死、後不因[5]死,突吉羅。
若比丘不以受色、不受色、受不受色,不以毒藥,為殺故,作憂多殺、頭多殺,作[6]弶網撥毘陀羅殺、似毘陀羅殺、斷命殺、墮胎殺、按腹殺、推著水火中殺、推著坑中殺,遣令道中死,[7]乃至母胎中初受二根:身根、命根,於中起方便,念欲令死,死者波逸提;若不即死,後因[8]是死,波逸提;若不即死、後不因死,突吉羅。(六十一竟)
佛在王舍城。爾時六群比丘共十七群比丘鬪諍相罵心不和合。時六群比丘[9]共十七群比丘鬪諍相罵已,六群比丘欲令十七群比丘疑悔故,作是言:「汝等不滿二十歲受具[10]足戒,若人不滿二十歲受具足戒者,不[11]名得具足戒。若不得具足戒,非比丘非沙門非釋子。」是人得是語已,愁憂疑悔啼泣。諸比丘問:「何故啼耶?」答言:「六群比丘[12]令我疑悔云:『我等不滿二十受具足戒,若不滿二十受具足戒者,不名得[13]具戒。若不得具足戒,非比丘非沙門非釋子。』我等聞是語,疑悔故啼。」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種種因緣訶責:「云何名比丘,故令他疑悔?」種種因緣訶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問六群比丘:「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呵責六群比丘:「云何名比丘,故令他比丘疑悔?」種種因緣呵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故令餘比丘疑悔,使須臾時心不安隱,以是因緣無異,波逸提。」
波逸提者,煮燒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有六[14]事:一者生,二者受具[15]戒,三者犯,四者問,五者物,六者法。
生者,若比丘問餘比丘:「汝何時生?」答言:「某王時生,某大臣時[16]生、某豐樂時、某飢儉時、某安隱時、某[17]疾病時生。」即復言:「若人某王時生、某大臣時、若豐樂、飢儉、安隱、疫病時生者,是人不滿二十歲。若人不滿二十,不得受具足戒。若不得[18]受具足戒,非比丘非沙門非釋子。」若[19]他比丘起疑悔、若不起,皆波逸提。[20]又比丘問他比丘言:「汝[21]腋下何時生毛?口邊何時生鬚?咽喉何時現?」若言:「某王時、某大臣時、若豐樂、飢儉、安隱、疫病時生。」即復言:「若人某王時、某大臣時、若豐樂、飢儉、安隱、疫病時,生毛、生鬚、咽喉現者,是人不滿二十。若人不滿二十受具足戒,不名得具足戒。若不得具足戒,非比丘非沙門非釋子。」若起疑悔、若不起,皆波逸提。是名生。
受具足戒者,若比丘問他比丘言:「汝何時受具足戒?」答言:「某王時、某大臣時、若豐樂、飢儉、安隱、疫病時受具足戒。」即復[22]言:「若人某王時、某大臣時、若豐樂、飢儉、安隱、疫病時受具足戒者,是人不得具足戒。不得具足戒者,非比丘非沙門非釋子。」若起疑悔、若不起,皆波逸提。又比丘問他比丘:「誰是汝具足戒[23]和上?誰作阿闍梨?誰作教師?」答言:「某作和上、某作阿闍梨、某作教師。」即復言:「若某[24]作和上、某作阿闍梨、某作教師,是人不名得具足戒。若不得具足戒,非比丘非沙門非釋子。」若起疑悔、若不起,皆波逸提。又比丘問他比丘言:「汝於十眾中受具[25]足戒,於五眾中受具戒耶?」答言:「十眾中。」即復[26]言:「若如是十眾中受具戒,是人不得[27]具足戒。[28]若不得具戒者,非比丘非沙門非釋子。」若起疑悔、若不起,皆波逸提。又比丘問他比丘:「汝於界內受具戒、[29]界外受?」答言:「界內受。」即復言:「若界內[30]受,是人不得具足戒。[31]若不得具足戒者,非比丘非沙門非釋子。」若起疑悔、若不起,皆波逸提。是名[32]受具足戒。
犯者,若比丘語他比丘言:「汝犯僧伽婆尸沙[33]罪、犯波逸提、波羅提提舍尼、突吉羅。若比丘犯僧伽婆尸沙、波逸提、波羅提提舍尼、突吉羅者,是人非比丘非沙門非釋子。」若起疑悔、若不起,皆波逸提。是名犯。
問者,若比丘問他比丘:「汝入某聚落、行某巷、[1]至某家、坐某處、共某女人[2]語、到某比丘尼[3]坊、共某比丘尼語耶?」答言:「我入某聚落、行某巷、到某家、坐某處、共某女人語、到某比丘尼坊、共某比丘尼語。」即復言:「若比丘入某聚落、行某巷、到某家、坐某處、共某女人語、到某比丘尼坊、共某比丘尼語者,是人非比丘非沙門非釋子。」若起疑悔、若不起,皆波逸提。是名問。
物者,若比丘語餘比丘:「汝誰同心用鉢?誰同心用衣,用戶[4]鉤、時藥、夜分藥、七日藥、終身藥?」[5]答言:「與某同心用鉢、衣、戶鉤、時藥、夜分藥、七日藥、終身藥。」即復言:「若比丘與某同心用衣、鉢、戶鉤、時藥、夜分藥、七日藥、終身藥者,是人非比丘非沙門非釋子。」若起疑悔、若不起,皆波逸提。是名物。
法者,若比丘語他比丘:「莫多畜衣、莫數數食、莫別眾食、莫[6]他不[7]請入[8]其舍、莫非時入聚落、莫不著僧伽梨入村邑。」若比丘答言:「我受迦絺那衣。」即復言:「若比丘隨意多畜衣、數數食、別眾食、[9]他不請入其舍、非時入聚落、不著僧伽梨入村邑者,是人非比丘非沙門非釋子。」若起疑悔、若不起,皆波逸提。是名法。
若比丘以是六事,令他[10]比丘疑悔,皆波逸提。除是六事,以餘事令[11]他比丘疑悔,突吉羅。[12]若[13]除比丘以是六事,以餘因緣令餘人疑[14]悔,皆突吉羅。(六十二竟)
佛在王舍城。爾時十七群比丘中,有一白衣小兒憙笑。時十七群[15]比丘以憙笑故,用指[16]擊[17]攊,小兒多笑乃至氣絕,不能動手足便死。時十七群比丘生疑:「我等將無得波羅夷?」是事白佛。佛知故問十七群比丘:「汝以何心作?」答[18]言:「我以戲笑故。」佛言:「若爾者不犯殺。」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19]以指擊[20]攊他者,波逸提。」
波逸提者,煮燒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以一指擊[21]攊他,一波逸提。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指,十波逸提。若[22]以木石擊攊他,突吉羅。(六十三竟)
佛在舍衛國。爾時波斯匿王有洗浴[23]池,處處作堰。時十七群比丘共相謂言:「至阿脂羅[24]河上洗浴去來。」十七群比丘中,有一比丘得禪定故,實不[25]樂往,為護[26]餘人意故去。諸比丘[27]皆到阿脂羅河岸上,脫衣入[28]河中作種種戲,或手拍水、或倒沒、或如魚轉、或[29]掉臂、或兩手[30]把水、或一手、[31]或仰浮。是洗浴處,王殿上悉得遙見。時王與末利夫人於殿上[32]受五欲樂,女[33]妓自娛。時王遙見十七群比丘在水中種種戲,語末利夫人:「此是汝所尊重者,於水中作如是種種麁戲。」夫人答言:「王何以言?看[34]此是年少耳!王何不言:『看摩訶迦葉、舍利弗、目[35]揵連、阿那律?』」爾時是中得禪定者不洗,在別處坐禪,聞是二語:王語、夫人語。聞已語餘比丘言:「汝洗己足勿復更洗,當上岸著衣,皆盛滿澡[36]罐水著前,結[37]加趺坐。」如是教已,即[38]皆上岸著衣盛滿[39]瓶水著前,結加趺坐。時得定者,以神通力令瓶水各各在前空中去,[40]令諸比丘大坐閉眼隨後而去。時末利夫人見已語王言:「此是我所尊重者[41]也,作如是行,乃至王所不見處。」時夫人即遣使詣佛所,白佛言:「是王常憙出比丘過罪,以此水中洗戲故,願令諸比丘莫復此中洗。」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問十七群比丘:「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訶責十七群比丘:「云何名比丘,水中作種種戲,以手拍水倒沒、或如魚轉、或兩手把水、或一手、或仰浮?」種種訶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水中戲,波逸提。」
波逸提者,煮燒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有八種:一者作喜,二者作樂,三者作笑,四者[42]作戲,五者弄水,六者令他喜,七者令他樂,八者令他笑。若比丘欲作喜故,以手拍水,波逸提。若於水中倒沒、或轉如魚、或[43]一臂兩臂浮、或身踊、或仰浮,皆波逸提。若比丘欲作樂、作笑、作戲弄水,令他喜、令他樂、令他笑故,作是種種浮戲,皆波逸提。乃至[44]盤上有水、若坐床上有水,以指畫之,突吉羅。
佛在舍衛國。爾時[47]長老阿那律,從憍薩[48]羅遊行向舍衛國,到一聚落無僧坊處欲宿。是阿那律[49]本國王子,性貴故不憙問小小事,又不知何人可問、不可問。見聚落中諸立[50]年少,即往問言:「是聚落中誰能與出家人宿處?」時聚落中有一婬女,是諸年少欲戲弄比丘故,答言:「某處可宿。」即往到女門前立彈指。時女人出看,見阿那律端正有[1]威德顏色可愛,見已婬欲心發。女人問言:「汝何所索?」答言:「寄宿。」女言:「可得。」即入與坐處,共相問訊,然後乃坐。女勅家人,辦種種飲食、種種莊嚴供養是客。即敷大床好褥被枕,即此床邊更著一床,自為身故。是女人初夜請比丘作不淨事:「我當為汝供給捺脚。」比丘答言:「我是斷婬欲人,莫說是事。」女人意念:「此必有欲,但以初至疲極故。」至中夜[2]更語,猶故不從。至後夜復語,亦故不從。至地了時女語比丘言:「國王、大臣有持百金錢來,我不肯從。二百、三百、四百、五百我亦不從。我於今夜三自相請,而汝不肯。汝於比丘所應得法,必當得之。若不欲爾者,為愍我故受我施食。」阿那律念言:「我道中行必,當[3]復須食。」作是念已即默然受。知默然受已,即時[4]辦飲食,自手行水,自與多美飲食飽滿已,知洗手攝鉢[5]竟,取小床在前坐聽[6]說法。時阿那律觀女人心本末因緣,為說次第法,即於座上遠塵離垢得法眼淨。是女人見法聞法知法入法,度疑悔不隨他,於佛法中得自在心無所畏。從坐處起,頭面禮阿那律足言:「我從今日,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我盡形作[7]佛優婆夷。」時阿那律更為說種種法示教利喜,示教利喜已從坐起去。從是已來此家常供給沙門釋子衣服飲食。是婬女少多送阿那律已便還。爾時阿那律漸到舍衛國,脫衣鉢著一處,往詣佛所,頭面作禮在一面坐。諸佛常法,有客比丘來,以如是語勞問:「忍不?足不?乞食不難、道路[8]不疲極耶?」佛即以如是語勞問阿那律:「忍不?足不?乞食不難、道路不[9]疲極耶?」阿那律答言:「世尊!忍足、乞食不難、道路不疲。」以是事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比丘僧,語諸比丘:「阿那律雖離欲得阿羅漢,不應與女人共宿。如熟飲食人之所欲,女人於男亦復如是。」種種因緣訶[10]責不應與女人共宿:「以十利故與[11]比丘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與女人同舍宿,波逸提。」
女者,人女、非人女、畜生女[12]是。人女[13]若臥若坐名為宿。象若[14]倚若立亦名宿。駝馬、牛羊若[15]臥若立亦名宿。鵝鴈、孔雀、雞,若一脚立、若持頭[16]置項上亦名宿。
舍者有四種:一切覆一切障、一切障不覆、一切覆[17]不障、一切覆少障。
是中犯者,若比丘是四種舍中共女[18]人宿,皆波逸提。若起還臥,更得波逸提。隨起還臥,一一波逸提。不犯者,通夜坐不臥。乃至他舍有女人宿,孔容猫子入處,[19]是中宿波逸提。(六十五竟)
佛在維耶離國摩俱羅山中,爾時與侍者象守比丘俱。諸佛侍者法,佛未入房不得先入。時佛初夜露地經行,爾時小雨墮,釋提[20]桓因作是念:「佛今在露地經行小雨墮,我何不變作琉璃窟,令[21]佛在中經行。」即[22]變化作,佛在中經行,[23]帝釋隨後。佛經行久,是象守比丘風雨所惱,作是念:「當以何方便令佛入舍,我當得入?」爾時摩俱羅山中所有人民,小兒啼時則以婆俱羅夜叉怖之令止。時象守反被俱執,在經行道頭立,以兩手覆兩耳語佛[24]言:「婆俱羅夜叉來。」時釋提桓因白佛言:「世尊!云何佛法中乃有是癡人?」佛言:「憍尸迦!我家廣大,此人現身亦當得漏盡,所作已辦更不[25]復受後有。」佛種種因緣示教利喜,示教利喜已默然。釋提桓因聞佛示教利喜已,頭面禮佛足右繞而去。釋去[26]不久,佛入自房敷坐床坐。是夜過已,以是因緣集比丘僧,種種因緣訶責象守比丘言:「癡人!云何能恐怖如來佛世尊?汝癡人!佛者無怖畏、衣毛不竪。」爾時佛說偈言:
[28]佛種種因緣訶責象守比丘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比丘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自恐怖他比丘、若教他恐怖,乃至戲笑,波逸提。」
波逸提者,煮燒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29]有六種:色、聲、香、味、觸、法。色者,若比丘作象色、若作馬色、羝羊色、水牛色,作如是等可畏色恐怖比丘,若能令怖、若不能,皆波逸提,是名色。聲者,若比丘作象聲、馬聲、車聲、步聲、羝羊聲、水牛聲,[30]作如是等可畏聲恐怖他比丘,若能令[31]恐怖、若不能,皆波逸提,是名聲。香者,若比丘作好香、若作臭、若等分香、[1]若作希有香,作如是[2]等香恐怖[3]他[4]比丘,若能令恐怖、若不能,皆波逸提,是名香。味者,若比丘問他比丘:「汝今日用何物噉飯?」答言:「用酪[5]酥。」又言:「若用酪酥噉飯者,是[6]人得癩癬病。」若能令恐怖、若不能,皆波逸提。若比丘復問他比丘:「汝今日以何物噉飯?」答言:「用酪酥毘羅漿。」又言:「若人用酪酥毘羅漿噉飯者,是人得癩癬病。」若能令恐怖、若不能,皆波逸提。又比丘問餘比丘:「汝今日以何物噉飯?」答言:「以酥猪肉。」又言:「若人用酥猪肉噉飯者,是人得癩癬病。」若能令恐怖、若不能,皆波逸提,是名味。觸者,若比丘持身令堅,若麁、若軟、若細滑、若澁,令身皆異,以觸他比丘,若[7]能令恐怖、若不能,皆波逸提,是名觸。法者,若比丘語餘比丘:「汝莫[8]於生草中大小便,當墮地獄餓鬼畜生。」是比丘答言:「我自知是法。」又言:「若比丘生草中大小便者,是比丘便墮地獄餓鬼畜生。」若能令恐怖、若不能,皆波逸提,是名法。若比丘以是六事恐怖比丘,波逸提。除是六事,[9]以餘事恐怖比丘,突吉羅。[10]若以六事[11]及餘事恐怖餘人,突吉羅。(六十六竟)
佛在舍衛國。有一居士,請佛及僧明日食,佛默然受。是居士知佛默然受已,從坐起頭面禮佛足右繞而去,還家通夜辦種種多美飲食敷坐處。爾時諸比丘,早起持衣鉢著露地待時到。爾時六群比丘,與十七群比丘[12]共鬪諍不相憙。時六群比丘,取十七群比丘衣鉢[13]藏著異處。時十七群比丘來求衣鉢,久覓不得。十七群比丘法,有所作事皆共相語。時失衣者語餘者言:「我不知衣鉢處,相助求覓。」於是中間,居士敷坐處已,遣使白佛:「時到,飲食已辦,佛自知時。」諸比丘僧往居士舍,佛自房住迎食分。居士見僧坐已,自手行水,自與多美飲食自恣飽滿。自恣飽滿已,知僧[14]攝鉢自行水竟,取小床在僧前坐,欲聽[15]說法。上座說法已,及餘比丘各從坐起,出居士舍。十七群比丘爾許時覓衣[16]始得來入,眾僧出時見已問言:「何故在後?」答言:「六群比丘藏我衣鉢,久覓始得。」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種種因緣訶責六群比丘:「云何名比丘,藏他比丘衣鉢,求覓時間垂當斷食?」種種因緣訶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問六群比丘:「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種種因緣訶責:「云何名比丘,藏他比丘衣鉢,求覓時間垂當斷食?」佛種種因緣呵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17]比丘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藏他比丘[18]鉢、若衣、戶鉤、[19]革屣、針筒,如是隨法所須物,若自藏、若教他藏,乃至戲笑,波逸提。」
自藏者,自手藏。教藏者,教他藏。
波逸提者,煮燒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藏他比丘鉢,彼比丘若覓不得,是比丘得波逸提;若覓[20]得,突吉羅。[21]若衣、戶鉤、革屣、針筒,若覓不得,波逸提;若覓得,突吉羅。若藏空針筒,彼比丘若覓不得,突吉羅;若得,亦突吉羅。(六十七竟)
佛在王舍城。爾時六群比丘性嬾惰,不憙自浣染衣割截[22]篸縫,若有衣可浣染[23]割截[24]篸縫[25]者,便持是衣與比丘、若比丘尼、式叉摩尼、若沙彌、沙彌尼。諸人生自衣想,浣染割截篸縫作衣竟。爾時六群比丘知衣已成,便往索言:「此衣何以久不還我?」軟語不得,即強奪取。爾時諸比丘,不見六群比丘浣染割截篸縫衣時,但見著新衣。諸比丘問六群比丘言:「不見汝浣染割截篸縫[26]衣時,但[27]見著新衣。」六群比丘言:「我等有可浣染割截篸縫衣,持與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諸人是衣中生自衣想,浣染作衣竟,[28]我便往索:『此衣何以久不還我?』軟語不得,即強奪取著。以是因緣故,汝等不見我浣染割截篸縫衣時,但見我著新衣。」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種種因緣訶責六群比丘:「云何名比丘,與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衣,他不還便強奪取[29]著?」諸比丘種種因緣訶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問六群比丘:「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種種因緣訶責六群比丘:「云何名比丘,與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衣,他不還便強奪取著?」種種[30]因緣訶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31]諸比丘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與[32]他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衣。他不還,便強奪取著,波逸提。」
波逸提者,煮燒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與比丘比、丘尼式、叉摩尼、沙彌、沙彌尼衣。他不還,便奪取著,波逸提。
爾時諸比丘不知長衣當云何畜?是事白佛,佛言:「應作淨畜。」有比丘現前作淨,與他衣已,[1]他不肯還,即生鬪諍。是事白佛,佛言:「不應現前與。」爾時[2]有比丘與二、三人衣,作是言:「我所有衣鉢皆與某甲。」某甲二、三人,如是散亂不應淨法。是事白佛,佛言:「不應與二、三人,應好思惟籌量與一好人。應作是言:『我衣鉢皆與某甲一人。』從今日比丘有應[3]常用衣,不應與他,若遣與、若作淨、若受持。」比丘有衣應與他者,與六群比丘中一人,是人受衣已便不肯還,餘比丘亦得懊惱,不能得好同心比丘故。又一時夏末月,佛遊行諸國,餘比丘皆著新染衣。是一比丘著故弊衣,佛見是比丘,知而故問:「汝何故著弊故衣?」比丘答言:「世尊!我有衣應淨故,與六群比丘中一人,受我衣[4]鉢已便不肯還。餘比丘亦得懊惱,不得好同心比丘故。」佛言:「是施不名真實,為清淨因緣故與,即時是比丘應還索取,若得者好,若不得[5]者應強奪取,應教彼作突吉羅罪悔過。從今日比丘所有常用衣,隨意不應與他;若作淨、若受持、若施人,[6]不犯。」(六十八竟)
佛在維耶離[7]國。爾時[8]有彌多羅浮摩比丘,作是念:「我以無根波羅夷法,謗陀驃比丘力士子不能得成,是事無根故。又以小因緣作波羅夷謗,亦不[9]得成,無小因緣故。我今當以無根僧伽婆尸沙法,謗陀驃比丘力士子。」作是念已,即以無根僧伽婆尸沙法,謗陀驃比丘。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種種因緣,訶責彌多羅浮摩比丘:「云何名比丘,以無根僧伽婆尸沙法,謗清淨梵行比丘?」諸比丘種種因緣,訶責彌多羅浮摩比丘已,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問彌多羅浮摩比丘:「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訶責:「云何名比丘,以無根僧伽婆尸沙法,謗清淨梵行比丘?」種種因緣訶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10]比丘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以無根僧伽婆尸沙法,謗[11]他比丘,波逸提。」
無根者,[12]根有三種:若見、若聞、若疑。
僧伽婆尸沙者,十三僧伽婆尸沙中隨彼所說。
謗者,他所不作,強言作罪。
波逸提者,煮燒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以無根僧伽婆尸沙法,謗不清淨比丘,十一種犯、五種不犯。十一種犯者,若不見、不聞、不疑、若見忘、若聞忘、若疑忘,若聞信聞、若聞不信聞,聞已言我疑,疑已言我見,疑已言[13]我聞,是名十一種犯。五種不犯者,是事若見、若聞、若疑,見已不忘、[14]聞已不忘,是名五種不犯。不清淨比丘、似[15]清淨比丘亦如是。
若比丘以無根僧伽婆尸沙法,謗清淨比丘,十種犯、四種不犯。十種犯者,[16]不見、不聞、不疑、若聞忘、疑忘、若聞信聞、若聞不信聞、聞已言疑、疑已言見、疑已言聞,是名十種犯。四種不犯者,若聞、若疑、若聞不忘、若疑不忘。清淨比丘、似不清淨亦如是。(六十九竟)
佛在維耶離。去維耶離城不遠,有織師聚落,是中一織師婦,有小事不隨夫言,夫以手脚痛打驅出舍。是女父母家,在維耶離城中。婦作是念:「我當[17]還歸。」作是念時,有迦留羅提舍比丘,從跋耆國遊行向維耶離。是婦出外見是比丘,問言:「善人!那去?」答言:「向維耶離。」婦言:「[18]俱去。」即便[19]俱發。爾時以染心相看調戲、大語[20]掉手臂行,作種種不淨事。時織師[21]還作是念:「我婦或當走去。」即出[22]舍求婦,不得。諸織師法,有事皆相佐[23]助,即語餘織師言:「我婦走去。」諸織師即於[24]要道中覓。是夫作是念:「是婦生在維耶離,必當還歸。」即自向維耶離道[25]中,見婦與[26]向比丘俱行。即往捉比丘[27]以衣繫[28]項言:「汝比丘法應將我婦去耶?」答言:「我不將去,我自向維耶離,汝婦自隨我來。」夫言:「云何肯直首?」即以手脚打比丘。婦見打比丘故,語夫言:「何以打[29]他?此比丘不將我來,[30]我自向維耶離。」夫語婦言:「小[31]婢!汝必共作不淨事。」復更[32]以手脚打比丘已放去。是迦留羅提舍比丘,[33]起如是惡[34]事便去,到維耶離向諸比丘說。諸比丘以是事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比丘僧,語諸比丘:「如是罪及餘過罪,皆由與女人共期[35]道行故。以十利故與比丘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與女人共期道行,乃至一聚落,波逸提。」
女人者,有命[36]女人堪作婬欲。
期者,[37]有二種:若比丘作期、若女人作期。
道者,有二種:水道、陸道。
波逸提者,煮燒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與女人共期陸道[38]行,從一聚落至一聚落,波逸提;若中道還,突吉羅。若無聚落空地行,乃至一[39]拘盧舍,[40]波逸提;中道還,突吉羅。水道亦如是。
不犯者,若比丘不共期行,若與國王、夫人共道行,不犯。(七十竟)
佛在維耶離。爾時諸比丘,從跋耆國遊行向維耶離,是道多草木。諸比丘失道,入薩羅[1]樹林中。爾時有賊,作惡事竟先在林中。諸賊見比丘作[2]是言:「比丘那去?」答言:「向維耶離。」賊言:「此非維耶離道。」諸比丘言:「我等亦知非向維耶離道,我等失道故。」諸比丘問賊:「汝等那[3]去?」[4]答言:「向維耶離。」諸比丘言:「我曹與汝等共去。」諸賊言:「不知我[5]等是賊耶?我等或隨道行、或不隨道行、或從[6]濟渡恒河、或不從濟渡、或由門入、或不由門入,若共我等去者,或得衰惱事。」諸比丘言:「我等[7]以失道,有事無事為當共去。」答言:「隨意。」即與賊俱去,不由濟渡恒河時,為邏人所捉。[8]邏人問諸比丘:「汝等亦是賊耶?」答言:「我等非賊,以失道故。」邏人即看無異財物,邏人言:「[9]汝肯直首耶?當將詣官[10]治。」眾官問言:「汝等亦是賊耶?」答言:「我等非賊,以失道故。」眾官即看無異財物。時斷事人信佛法[11]故,作是言:「沙門釋子不[12]作是惡事,[13]必是失道。」語比丘言:「今放汝[14]去,後莫復與惡人共道行。」諸比丘起如是大惡事已便去,以是事向諸比丘說。諸比丘以是事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比丘僧,語諸比丘:「如是罪及過是罪,以與賊眾共道行故。以十利故與比丘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與賊共期同道行,乃至一聚落,波逸提。」
賊者,偷象馬牛[15]羊,到小聚落抄奪他物。
期者,有二種:若比丘作期、若賊作期。
道[16]者,有二種:水道、陸道。
波逸提者,煮燒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陸道與賊共期,從一聚落至一聚落,波逸提;若中道還,突吉羅。若無聚落空地,乃至一拘盧舍,波逸提;若中道還,突吉羅。水道行亦如是。
不犯者,若不期不犯。若險難處賊送度者,不犯。(七十一[17]竟)
佛在王舍城。爾時王舍城中,十七群年少富貴家子、柔軟樂人和提等,未滿二十歲,長老目[18]揵連與受具戒。是人晡時飢急故,於僧坊內發大音聲,作小兒啼。佛聞僧坊內小兒啼聲,知而故問阿難:「何故僧坊內有小兒啼聲?」阿難答言:「世尊!是王舍城中,有十七群年少富貴家子、柔軟樂人未滿二十歲,長老目揵連與受具戒。晡時飢急,是故僧坊內發大音聲作小兒啼。」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問大目揵連:「汝實作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19]佛種種因緣訶責目揵連:「汝不知時、不知量,趣得便與受[20]具足戒。[21]汝云何不滿二十歲人與受具戒?何以故?[22]不滿二十[23]歲人,不能堪忍寒熱、飢渴、蚊虻、風雨、蛇毒所螫、他人惡口、苦急奪命、重病,皆不能堪忍,是不滿二十歲人未成就故。」[24]佛言:「滿二十歲人,能堪忍寒熱、飢渴、蚊虻、風雨、[25]蛇毒所螫、他人惡口、苦急奪命、重病,皆能堪忍,以成就故。」佛種種因緣訶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26]比丘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未滿二十歲人與受具[27]足[28]戒,波逸提。是人不得具足戒,諸比丘亦可訶。是事應爾。」
波逸提者,煮燒覆障,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若人不滿二十歲、自想不滿,僧中問:「汝滿二[29]十不?」答言:「不滿。」若僧與受具足戒,是人不得戒,諸比丘得罪,共事共住者亦得罪。
又人不滿二十歲、自想不滿,僧中問:「汝滿二十不?」答言:「滿。」若僧與受具足戒,是人得戒,共事共住無犯,諸比丘得罪。
又人不滿二十歲、自想不滿,僧中問:「汝滿二十不?」答言:「不知、不憶、疑。」若僧不審諦問,便與受具足戒,是人得戒,共事共住無罪,諸比丘得罪。
若人不滿二十歲,忘、[30]不知、不滿,僧中問:「汝滿二十不?」答言:「不滿。」若僧與受具足[31]戒,是人不得戒,諸比丘得罪,共事共住亦得罪。
又人不滿二十歲,忘、不知、[32]不滿,[3a]僧中問:「汝滿二十不?」答言:「滿。」若僧與受具戒,是人得戒,共事共住無罪,諸比丘得罪。
[3b]又人不滿二十歲,忘、不知、不滿,僧中問:「汝滿二十不?」答言:「不知、不憶、疑。」若僧不審諦問便與受具戒,是人得戒,共事共住無罪,諸比丘得罪。
若人不滿二十歲,不自[34]知不滿,僧中問:「汝滿二十不?」答言:「不滿。」若僧與受具足戒,是人不得戒,諸比丘得罪,共事共住者亦得罪。
又人不滿二十歲,不自知不滿,僧中問:「汝滿二十不?」答言:「滿。」若僧與受具足戒,是人得戒,共事共住無罪,諸比丘得罪。
又人不滿二十歲,不自知[35]不滿,僧中問:「汝滿二十不?」答言:「不知、不憶、疑。」若僧不審諦問便與受具足戒,是人得戒,共事共住無罪,諸比丘得罪。
若人不滿二十歲,自疑為滿不滿,僧中問:「汝滿二十不?」答言:「不滿。」若僧與受具足戒,是人不得戒,諸比丘得罪,共事共住者亦得罪。
又人不滿二十歲,自疑為滿不滿,僧中問:「汝滿二[1]十不?」答言:「滿。」若僧與受具足戒,是人得戒,共事共住[2]者無罪,諸比丘得罪。
又人不滿二十歲,自疑為滿不滿,僧中問:「汝滿二十不?」答言:「我不知、不憶、疑。」若僧不審諦問便與受具足戒,是人得戒,共事共住者無罪,諸比丘得罪。
若人滿二十歲,自想滿二十,僧中[3]問:「汝滿二十不」?答言:「滿。」若僧與受具足戒,是人得戒,諸比丘無罪,共事共住者亦無罪。
又人滿二十歲,自想滿二十,僧中問:「汝滿二十不?」答言:「不滿。」若僧與受具戒,是人不得戒,諸比丘得罪,共事共住者亦得罪。
又人滿二十,自想滿二十,僧中問:「汝滿二十不?」答言:「不知、不憶、疑。」若僧不審諦問便與受具戒,是人得戒,共事共住無罪,諸比丘得罪。
若人滿二十歲,忘、[4]不自知滿,僧中問:「汝滿二十不?」答言:「滿。」若僧與受具戒,是人得戒,[5]諸比丘無罪,共事共住亦無罪。
又人滿二十,忘、不自知滿,[6]僧中問:「汝滿二十不?」答言:「不滿。」若僧與受具戒,是人[7]不得戒,共事共住[8]得罪,諸比丘[9]亦得罪。
又人滿二十,忘、不自知[10]滿,僧中問:「汝滿二十不?」答言:「不知、不憶、疑。」若僧不審諦問便與受具戒,是人得戒,共事共住無罪,諸比丘得罪。
若人滿二十歲,不自知滿,僧中問:「汝滿二十不?」答言:「滿。」若僧與受具戒,是人得戒,諸比丘無罪,共事共住亦無罪。
又人滿二十歲,不自知滿,僧中問:「汝滿二十不?」答言:「不滿。」若僧與受具戒,是人不得戒,共事共住[11]得罪,諸比丘亦得罪。
又人滿二十歲,不自知滿,僧中問「汝滿二十不?」答言:「不知、不憶、疑。」若僧不審諦問便與受具戒,是人得戒,共事共住無罪,諸比丘得罪。
若人滿二十歲,自疑為滿不滿,僧中問:「汝滿二十不?」答言:「滿。」若僧與受具戒,是人得戒,諸比丘無罪,共[12]事共住亦無罪。
又人滿二十歲,自疑為滿不滿,僧中問:「汝滿二十不?」答言:「不滿。」若僧與受具戒,是人不得戒,[13]諸比丘得罪,共事共住[14]亦得罪。
又人滿二十歲,自疑為滿不滿,僧中問:「汝滿二十不?」答言:「我不知、不[15]憶、疑。」若僧不審諦問便與受具戒,是人得戒,共事共住無罪,諸比丘得罪。(七十二竟)
佛在阿羅毘[16]國。爾時阿羅毘比丘,自手掘地[17]作牆基、掘渠池井、掘泥[18]處。有居士是外道弟子,說地中有命根,是人以嫉心故,訶責言:「沙門釋子自言:『善好有功德。』而奪一根眾生命。」是中有比丘少欲知足行頭陀,聞是事心不喜,向佛廣說。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知而故問阿羅毘比丘[19]言:「汝實作[20]是事不?」答言:「實作。世尊!」佛以種種因緣訶責:「云何名比丘,自手掘地,掘作牆基、掘渠池井、掘泥處?」種種因緣訶已,語諸比丘:「以十利故與[21]諸比丘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自手掘地、若教他掘,作是言:『汝掘是處。』波逸提。」
地者,有二種:生地、不生地、頹牆土、石底蟻封、土聚。生地者,若多雨國土八月地生,若少雨國土四月地[22]生,是名生地。除是名不生地。
自掘者,[23]手自掘。
教他掘者,教他[24]人掘。
波逸提者,煮燒覆障,[25]若不悔過,能障礙道。
是中犯者,若比丘掘不生地,隨一一掘,突吉羅。若頹牆土、石底蟻封、土聚,若掘者,隨一一掘,突吉羅。若比丘掘生地,隨一一掘,波逸提。若掘作牆基、若掘渠池井,[26]隨一一掘,波逸提。若掘泥處,乃至沒膝處掘取,隨一一掘,突吉羅。若手畫地,乃至沒芥子,一一畫,突吉羅。
[27]若比丘作師匠,欲新起佛圖僧坊,畫地作模像處所,不犯。[28]餘比丘畵者,犯罪。若生金銀、硨𤦲、[29]瑪瑙、[30]朱砂鑛處,若掘是處,不犯。若生鐵鑛處,銅、白鑞、鉛錫鑛處;若雌黃、[31]赭土、白墡處;[32]若生石處、生黑石處、沙處鹽地,掘者不犯。(七十三竟)[33]
十誦律卷第十六
校注
[0109020] 十誦律卷第十六第三誦之三【大】,十誦律第三誦卷第十六【聖】【聖乙】,卷末題同之,以下諸卷皆同 [0109021] 後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羅譯【大】,姚秦三藏弗若多羅共三藏鳩摩羅什譯【宋】【元】【明】【宮】,〔-〕【聖】,聖別本缺 [0109022] (九十…八)七字【大】,〔-〕【聖乙】 [0109023] 池【大】下同,渠【宮】下同 [0109024] 池【大】*,渠【宋】【元】【明】【宮】* [0109025] 中夜【大】,〔-〕【聖】【聖乙】 [0109026] 淨【大】,靜【宋】【元】【明】【宮】 [0109027] 池【大】,渠【宮】【聖】【聖乙】 [0109028] 諸【大】,餘【宋】【元】【明】【宮】 [0109029] 往洗王法洗【大】,詣水王洗法【宋】【元】【明】【宮】 [0109030] 浴【大】,洗【宋】【元】【明】【宮】 [0109031] 足却坐【大】,佛足却【宋】【元】【明】【宮】 [0109032] 面【大】,面坐【宋】【元】【明】【宮】 [0109033] 而【大】,〔-〕【宋】【元】【明】【宮】【聖乙】 [0109034] 足【大】,佛足【宋】【元】【明】【宮】【聖乙】 [0109035] 諸【大】,語【宋】【元】【明】【聖乙】 [0109036] 減【大】,咸【聖乙】 [0110001] 半月浴【大】,十五日浴者【宋】【元】【明】【宮】 [0110002] 半月浴【大】,十五日【宋】【元】【明】【宮】 [0110003] 煩【大】*,迷【宋】【元】【明】【宮】* [0110004] 殘【大】,〔-〕【聖乙】 [0110005] 名【大】,〔-〕【宋】【元】【明】【宮】【聖乙】 [0110006] 酥【大】,蘇【聖】【聖乙】 [0110007] 日【大】,〔-〕【宋】【元】【明】【宮】 [0110008] 從【大】,從今日【聖乙】 [0110009] 是戒【大】,〔-〕【聖乙】 [0110010] 言【大】,聽許言【宮】 [0110011] 聽風因緣故浴從今【大】,〔-〕【宮】,聽+(許)【宋】【元】【明】 [0110012] 因【大】,除因【宋】【元】【明】【宮】 [0110013] 汗【大】,汁【宋】【元】【明】【宮】【聖乙】 [0110014] 言聽雨因緣故浴【大】,聽許言【宮】 [0110015] 聽【大】,〔-〕【宋】【元】【明】 [0110016] 除【大】,〔-〕【宋】【元】【明】【聖乙】 [0110017] 作新【大】,新起【宋】【元】【明】【宮】 [0110018] 泥【大】,塗【宋】【元】【明】【宮】 [0110019] 言聽作因緣故浴【大】,聽許言【宮】 [0110020] 掃箒【大】,尺【宋】【元】【明】【宮】 [0110021] 者【大】,浴【宋】【元】【明】【宮】 [0110022] 羅【大】,羅國【宋】【元】【明】【宮】 [0110023] 土塵【大】,塵土【宋】【元】【明】【宮】 [0110024] 言聽行因緣故浴【大】,聽許言【宮】 [0110025] 旬【大】*,延【宋】【元】【明】【宮】* [0110026] 至【大】,半【宋】【元】,今日【明】【宮】 [0110027] 竟【大】下同,事竟【元】【明】下同,事【聖】【聖乙】下同 [0110028] 國【大】,〔-〕【宋】【元】【明】【宮】 [0110029] 筈筈相拄【大】,括括相注【聖】【聖乙】,栝栝相拄【宮】 [0110030] 等【大】,〔-〕【宮】 [0110031] 子【大】,〔-〕【聖乙】 [0110032] 此【大】,此中【宋】【元】【明】【宮】 [0110033] 與【大】,捉【宮】 [0110034] 旋【大】,遊【聖】 [0110035] 莫但虛語【大】,〔-〕【聖】【聖乙】 [0110036] 令射著【大】,射【聖】【聖乙】 [0110037] 恨【大】,〔-〕【宋】【元】【明】【宮】【聖】 [0110038] 今【大】,令【宮】 [0110039] 殺【大】,教【聖乙】 [0110040] 某【大】,其【聖】【聖乙】 [0111001] 用【大】*,〔-〕【聖乙】* [0111002] 飲【大】,餘【宮】 [0111003] 行【大】,坐【宋】【元】【明】【宮】 [0111004] 死【大】*,死者【宋】【元】【明】【宮】* [0111005] 死【大】,是死【宋】【元】【明】【宮】 [0111006] 弶【大】,𣚦【宋】【元】【明】【宮】,繈【聖乙】 [0111007] 乃至【大】,及【聖】【聖乙】 [0111008] 是【大】,〔-〕【聖乙】 [0111009] 共【大】,與【宋】【元】【明】【宮】 [0111010] 足【大】*,〔-〕【宋】【元】【明】【宮】* [0111011] 名【大】*,〔-〕【聖】【聖乙】* [0111012] 令【大】,今【元】 [0111013] 具【大】,具足【宋】【元】【明】【宮】 [0111014] 事【大】,因緣【宋】【元】【明】【宮】 [0111015] 戒【大】,〔-〕【聖乙】 [0111016] 生【大】,〔-〕【宋】【元】【明】【宮】 [0111017] 疾【大】,疫【宋】【元】【明】【宮】【聖乙】 [0111018] 受【大】,〔-〕【宋】【元】【明】【宮】 [0111019] 他比丘【大】,〔-〕【聖】【聖乙】 [0111020] (又比丘…波逸提)百二十四字【大】,〔-〕【聖】【聖乙】 [0111021] 腋【CB】【磧-CB】【宋】【元】【明】【宮】,掖【大】,掖【麗-CB】 [0111022] 言【大】,問言【宋】【元】【明】【宮】 [0111023] 和上【大】下同,和尚【宋】【元】【明】【宮】下同 [0111024] 作【大】,作受具戒【宋】【元】【明】【宮】 [0111025] 足【大】*,〔-〕【宋】【元】【明】【宮】【聖乙】* [0111026] 言【大】,語言【宋】【元】【明】【宮】 [0111027] 具足【大】,〔-〕【聖乙】 [0111028] 若不得具【大】,不得具足【宋】【元】【明】【宮】 [0111029] 界【大】,於界【宋】【元】【明】【宮】 [0111030] 受【大】,受戒【宋】【元】【明】【宮】 [0111031] 若【大】,〔-〕【宋】【元】【明】【宮】 [0111032] 受【大】,〔-〕【聖】【聖乙】 [0111033] 罪犯【大】,〔-〕【宋】【元】【明】【宮】 [0112001] 至【大】,到【宋】【元】【明】【宮】 [0112002] 語【大】,語某語【聖乙】 [0112003] 坊【大】*,房【宋】【元】【明】【宮】* [0112004] 鉤時藥夜【大】,釋子門非【宋】【元】【明】 [0112005] (答言…身藥)二十二字【大】,〔-〕【聖】【聖乙】 [0112006] 他不【大】,為他【宋】【元】,他【聖乙】 [0112007] 請【大】,請食【宋】【元】【明】【聖乙】 [0112008] 其【大】*,某【宋】【元】【明】【宮】【聖乙】* [0112009] 他不請【大】,他請食【宋】【元】【明】【聖】【聖乙】 [0112010] 比丘【大】,〔-〕【聖】【聖乙】 [0112011] 他【大】,〔-〕【聖】【聖乙】 [0112012] 若【大】,〔-〕【宋】【元】【明】【聖乙】 [0112013] 除【大】,〔-〕【宮】 [0112014] 悔【大】,〔-〕【聖乙】 [0112015] 比丘【大】,〔-〕【宋】【元】【明】【宮】【聖乙】 [0112016] 擊攊【大】,一曆【宮】 [0112017] 攊【大】,歷【宋】【聖乙】 [0112018] 言【大】,〔-〕【宋】【元】【明】【宮】 [0112019] 以【大】,〔-〕【聖】【聖乙】 [0112020] 攊【大】,歷【宋】【聖乙】,曆【宮】 [0112021] 攊【大】*,歷【宋】【宮】【聖乙】* [0112022] 以【大】,〔-〕【聖乙】 [0112023] 池【大】,河【宋】【元】【明】【宮】 [0112024] 河【大】,池【聖乙】 [0112025] 樂【大】,欲【宋】【元】【明】【宮】 [0112026] 餘【大】,諸【聖】 [0112027] 皆【大】,皆著衣【宋】【元】【明】【宮】 [0112028] 河【大】,池【聖】【聖乙】 [0112029] 掉【大】,擢【宮】【聖】【聖乙】 [0112030] 把水【大】下同,抱水【宋】【元】【明】【宮】【聖乙】下同 [0112031] 或【大】*,〔-〕【宋】【元】【明】【宮】* [0112032] 受【大】,受受【聖乙】 [0112033] 妓【大】,伎【宮】 [0112034] 此【大】,是此【宋】【元】【明】【宮】 [0112035] 揵【大】,犍【宋】【元】【明】【宮】 [0112036] 罐【大】,灌【宋】【元】【明】【宮】,盥【聖乙】 [0112037] 加【大】下同,跏【宋】【元】【宮】【聖乙】下同 [0112038] 皆【大】,〔-〕【聖乙】 [0112039] 瓶【大】,澡灌【宋】【元】【明】【宮】 [0112040] 令【大】,〔-〕【宮】【聖乙】 [0112041] 也【大】,〔-〕【宋】【元】【明】【宮】 [0112042] 作【大】,〔-〕【聖乙】 [0112043] 一【大】,二【元】 [0112044] 盤【大】,槃【宋】【元】【明】【宮】【聖乙】 [0112045] 渡【大】,度【宋】【元】【明】【宮】【聖】【聖乙】 [0112046] 竟【大】下同,事竟【宋】【元】【明】【宮】【聖】,事【聖乙】下同 [0112047] 長老【大】下同,〔-〕【宮】下同 [0112048] 羅【大】,羅國【宋】【元】【明】【宮】 [0112049] 本【大】,大【聖】【聖乙】 [0112050] 年少【大】,少年【宋】【元】【明】【宮】 [0113001] 威【大】,盛【聖乙】 [0113002] 更【大】,復【宋】【元】【明】【宮】 [0113003] 復【大】,〔-〕【宋】【元】【明】【宮】 [0113004] 辦【大】*,辨【聖乙】* [0113005] 竟【大】,〔-〕【宋】【元】【明】【宮】 [0113006] 說【大】,〔-〕【宋】【元】【明】【宮】 [0113007] 佛【大】,〔-〕【宋】【元】【明】【宮】 [0113008] 不疲極耶【大】,不極【聖乙】 [0113009] 疲【大】,〔-〕【聖乙】 [0113010] 責【大】,已【宋】【元】【明】【宮】 [0113011] 比丘【大】,諸比丘【宋】【元】【明】【宮】 [0113012] 是【大】,若【宮】 [0113013] 若【大】,是【宋】【元】【明】 [0113014] 倚【大】,猗【聖乙】 [0113015] 臥若立【大】,立若臥【宋】【元】【明】【宮】 [0113016] 置【大】,著【宋】【元】【明】【宮】 [0113017] 不【大】,半【宋】【元】【明】【宮】【聖】【聖乙】 [0113018] 人【大】,〔-〕【宋】【元】【明】【宮】 [0113019] 是【大】,是舍【宋】【元】【明】【宮】【聖】【聖乙】 [0113020] 桓【大】,洹【聖乙】 [0113021] 佛【大】,〔-〕【聖】【聖乙】 [0113022] 變【大】,便【宋】【元】【明】【宮】 [0113023] 帝【大】,〔-〕【聖】【聖乙】 [0113024] 言【大】,言比丘【宋】【元】【明】,說比丘【宮】 [0113025] 復【大】,〔-〕【宋】【元】【明】【宮】 [0113026] 不【大】,未【宋】【元】【明】【宮】 [0113027] 故【大】,人【宮】 [0113028] 佛【大】,佛以【宋】【元】【明】【宮】 [0113029] 有【大】,〔-〕【聖乙】 [0113030] 作【大】,〔-〕【宮】【聖】【聖乙】 [0113031] 恐【大】*,〔-〕【宋】【元】【明】【宮】* [0114001] 若作希有香作【大】,〔-〕【宋】【元】【明】【宮】【聖】【聖乙】 [0114002] 等【大】,〔-〕【宋】【元】【明】【宮】 [0114003] 他【大】,〔-〕【宋】【元】【明】【宮】【聖】【聖乙】 [0114004] 比丘【大】,比丘若作希有香【聖】【聖乙】 [0114005] 酥【大】下同,蘇【聖】【聖乙】下同 [0114006] 人【大】,〔-〕【聖】【聖乙】 [0114007] 能【大】,〔-〕【聖乙】 [0114008] 於【大】,〔-〕【聖乙】 [0114009] 以【大】,若以【宋】【元】【明】【宮】 [0114010] 若以【大】,以是【宋】【元】【明】【宮】 [0114011] 及【大】,若【宋】【元】【明】【宮】 [0114012] 共【大】,第【聖乙】 [0114013] 藏【大】,〔-〕【聖乙】 [0114014] 攝【大】,執【宋】【元】【明】【宮】 [0114015] 說法【大】*,呪願【宮】* [0114016] 始得【大】,得始【宮】 [0114017] 比丘【大】,諸比丘【宋】【元】【明】【宮】 [0114018] 鉢若衣【大】,衣鉢【宋】【元】【明】【聖】【聖乙】 [0114019] 革【大】,華【聖乙】 [0114020] 得【大】,得得【宋】【元】【明】【宮】【聖乙】 [0114021] 若【大】,〔-〕【聖】【聖乙】 [0114022] 篸【大】下同,簪【宮】【聖乙】下同 [0114023] 割截【大】∞篸縫【聖乙】 [0114024] 篸縫【大】∞割截【聖乙】 [0114025] 者【大】,〔-〕【聖】【聖乙】 [0114026] 衣【大】,〔-〕【聖乙】 [0114027] 見【大】,〔-〕【聖乙】 [0114028] 我【大】,〔-〕【聖乙】 [0114029] 著【大】,若【聖乙】 [0114030] 因緣【大】,〔-〕【宮】 [0114031] 諸【大】,〔-〕【宋】【元】【明】【宮】 [0114032] 他【大】,〔-〕【明】【宮】 [0115001] 他【大】,便【聖】【聖乙】 [0115002] 有【大】,〔-〕【聖乙】 [0115003] 常用【大】,用常【聖乙】 [0115004] 鉢【大】,〔-〕【宋】【元】【明】【宮】【聖】【聖乙】 [0115005] 者【大】,〔-〕【聖乙】 [0115006] 不犯【大】,〔-〕【宋】【元】【明】【宮】【聖】【聖乙】 [0115007] 國【大】,〔-〕【聖乙】 [0115008] 有【大】,〔-〕【聖乙】 [0115009] 得【大】,〔-〕【聖】【聖乙】 [0115010] 比丘【大】,諸比丘【宋】【元】【明】【宮】 [0115011] 他【大】,餘【宋】【元】【明】【宮】 [0115012] 根【大】,〔-〕【宋】【元】【明】【宮】【聖乙】 [0115013] 我【大】,〔-〕【聖乙】 [0115014] 聞【大】,疑【宋】【元】【明】【宮】【聖乙】 [0115015] 清【大】,〔-〕【聖乙】 [0115016] 不【大】,若不【宋】【元】【明】【宮】 [0115017] 還歸【大】,歸去【宋】【元】【明】【宮】,還【聖乙】 [0115018] 俱【大】,共【宋】【元】【明】【宮】 [0115019] 俱【大】,〔-〕【聖乙】 [0115020] 掉【大】,挑【宋】【宮】【聖乙】 [0115021] 還【大】,便【宋】【元】【明】【宮】 [0115022] 舍【大】,自舍【宋】【元】【明】【宮】 [0115023] 助【大】,〔-〕【聖乙】 [0115024] 要【大】,諸要【宋】【元】【明】【宮】 [0115025] 中【大】,邪【宮】 [0115026] 向【大】,〔-〕【宋】【元】【明】【宮】【聖】【聖乙】 [0115027] 以【大】,〔-〕【聖乙】 [0115028] 項【大】,縛【宋】【元】【明】【聖】【聖乙】,頭【宮】 [0115029] 他【大】,他耶【宋】【元】【明】【宮】 [0115030] 我【大】,〔-〕【聖】【聖乙】 [0115031] 婢【大】,婦【聖乙】 [0115032] 以【大】,去【宮】 [0115033] 起【大】,日【宮】 [0115034] 事【大】,事已【宋】【元】【明】【宮】 [0115035] 道【大】,同道【宋】【元】【明】【宮】 [0115036] 女【大】,〔-〕【聖乙】 [0115037] 有【大】,〔-〕【聖乙】 [0115038] 行【大】,從【聖乙】 [0115039] 拘【大】,句【聖乙】 [0115040] 波【大】,得波【宋】【元】【明】【宮】 [0116001] 樹【大】,〔-〕【聖乙】 [0116002] 是【大】,是念【宋】【元】【明】【宮】 [0116003] 去【大】,去諸賊【宋】【元】【明】【宮】【聖乙】 [0116004] (答言…共去)十七字【大】,〔-〕【聖】【聖乙】 [0116005] 等【大】,〔-〕【聖乙】 [0116006] 濟渡【大】下同,濟度【宋】【元】【明】【宮】,滲渡【聖乙】下同 [0116007] 以【大】,已【宋】【元】【明】【宮】 [0116008] 邏人問【大】,語【宮】 [0116009] 汝【大】,〔-〕【聖乙】 [0116010] 治【大】,所【宋】【元】【明】【宮】 [0116011] 故【大】,〔-〕【宋】【元】【明】【宮】 [0116012] 作【大】,能作【宋】【元】【明】【宮】 [0116013] 必是失道【大】,〔-〕【聖】【聖乙】 [0116014] 去【大】,〔-〕【聖乙】 [0116015] 羊【大】,〔-〕【聖乙】 [0116016] 者【大】,〔-〕【聖乙】 [0116017] 竟【大】下同,事竟【元】【明】【聖】下同,事【聖乙】 [0116018] 揵【大】下同,犍【宋】【元】【明】【宮】下同 [0116019] 佛【大】,佛以【宋】【元】【明】【宮】 [0116020] 具足戒【大】,具戒【宋】【元】【明】【宮】,具足【聖乙】 [0116021] (汝云…具戒)十三字【大】,〔-〕【聖】【聖乙】 [0116022] 不【大】,未【宋】【元】【明】【宮】 [0116023] 歲【大】,年【聖乙】 [0116024] 佛言【大】,〔-〕【聖】【聖乙】 [0116025] 蛇毒【大】,毒蛇【聖乙】 [0116026] 比丘【大】,諸比丘【宋】【元】【明】【宮】 [0116027] 足【大】*,〔-〕【宋】【元】【明】【宮】* [0116028] 戒【大】,戒者【宋】【元】【明】【宮】 [0116029] 十【大】,十歲【聖乙】 [0116030] 不知【大】*,〔-〕【宮】【聖】【聖乙】* [0116031] 戒【大】,〔-〕【聖乙】 [0116032] 不【大】,此上三句悉云不知不【宮】 [0116033] 〔僧中…不滿〕四十四字-【宮】 [0116033a] (僧中…得罪)三十二字【大】,〔-〕【宮】 [0116033b] (又人…不滿)十二字【大】,〔-〕【宮】 [0116034] 知【大】*,憶【宋】【元】【明】【宮】* [0116035] 不【大】,〔-〕【聖乙】 [0117001] 十【大】*,十歲【宋】【元】【明】【宮】* [0117002] 者【大】,〔-〕【宋】【元】【明】【宮】 [0117003] 問【大】,共【明】 [0117004] 不自知【大】*,〔-〕【宮】【聖】【聖乙】* [0117005] 諸比丘無罪共事共住【大】,共事共住無罪諸比丘【宋】【元】【明】【宮】 [0117006] 僧【大】,僧僧【聖乙】 [0117007] 不【大】*,〔-〕【宋】【元】【明】【宮】【聖乙】* [0117008] 得【大】,〔-〕【宋】【元】【明】【聖乙】,無【宮】 [0117009] 亦【大】*,〔-〕【宋】【元】【明】【宮】【聖乙】* [0117010] 滿【大】,此上三句亦同上悉應云不知滿【宮】 [0117011] 得【大】,〔-〕【宋】【元】【明】,無【宮】【聖乙】 [0117012] 事共住【大】,住共事【宋】【元】【宮】 [0117013] 諸比丘得罪共事共住亦得罪【大】,共事共住無罪諸比丘得罪【宋】【元】【明】【宮】 [0117014] 亦得罪【大】,無罪【聖乙】 [0117015] 憶【大】,知【宋】【元】【明】【宮】 [0117016] 國【大】,羅【宋】【元】【明】【宮】 [0117017] 作【大】,掘作【宋】【元】【明】【宮】 [0117018] 處【大】,〔-〕【聖】【聖乙】 [0117019] 言【大】,〔-〕【宋】【元】【明】【宮】 [0117020] 是【大】,世【明】 [0117021] 諸【大】,〔-〕【宋】【元】【明】【宮】 [0117022] 生【大】,土【聖乙】 [0117023] 手自【大】,自手【宋】【元】【明】【宮】 [0117024] 人【大】,〔-〕【聖】【聖乙】 [0117025] 若【大】,莫【明】 [0117026] 隨【大】,〔-〕【聖乙】 [0117027] 若【大】,除【聖乙】 [0117028] 餘比丘畵者犯罪若【大】,〔-〕【聖】【聖乙】 [0117029] 瑪瑙【大】,碼碯【明】 [0117030] 朱砂【大】,珠沙【宋】【元】【明】【宮】,朱沙【聖乙】 [0117031] 赭【大】,頳【宋】【宮】,[赤*負]【元】 [0117032] 若【大】,〔-〕【宋】【元】【明】【宮】 [0117033] 此下聖本有光明皇后願文【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23 冊 No. 1435 十誦律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3-06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伽耶山基金會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釋本禪法師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