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品
第二 〔分解而得〕諸法之合一〔耶〕之問
王言:「尊者那先!一一分解此等諸法之合一,此是觸,此是受,此是想,此是思,此是識,此是尋,此是伺。令得知其等之別異耶?」
長老言:「大王!一一分解此等諸法之合一,此是觸,此是受,此是想,此是思,此是識,此是尋,此是伺。不令得知〔其等之〕別異。」
「請譬喻之。」
[P.88]「大王!譬如王之廚師調理汁或液汁,彼向其中加入酪、鹽、生薑、葛樓子、胡椒等其他之助味。爾時,王對其〔廚師〕如次言:『給予持來酪之液汁、持來塩之液汁、持來生薑之液汁、持來葛樓子之液汁、持來胡椒之液汁、持來加入一切〔助味〕甘美之液汁。』大王!一一分解其等所混合之液汁,或是酸,或是鹹,或是苦,或是辣,或是澀,或是甘。得持來〔各各之〕液汁耶?」
「尊者!不然[2],一一分解其等所混和之液汁,或是酸,或是鹹,或是苦,或是辣,或是澀,或是甘。不得持來〔各各之〕液汁。但唯由現其各各之特徵。」
「大王!如是,一一分解此等合一之諸法,此是觸,此是受,此是想,此是思,此是識,此是尋,此是伺。不得知〔其等之〕別異。但唯由現其各各之特相。」
長老言:「大王!塩是依眼所識耶?」
「然,依眼而識。」
「大王!請示正知。」
「尊者!依舌所識耶?」
「大王!然,依舌而識。」
「尊者!一切之塩依舌而識耶?」
「大王!然,一切之塩依舌而識。」
「尊者!若一切之塩依舌而識,何故軛牛以車運之耶?唯塩非可運耶?」
[P.89]「大王!唯塩不得運。塩與重量[3]此之〔二〕法合一,而且亦異領域。大王!然,塩乃以秤量得耶?」
「尊者!然,量得。」
「大王!請示正知。」
「尊者!不可量得耶?」
「大王!塩不得以秤而量,唯〔塩之〕重以秤而量。」
「宜也,尊者那先!」[4]
第三 五處業所生之問
王言:「尊者那先!此等之五處是依異業而生耶?或依同一業而生耶?」
長老言:「大王!依異業而生,非依同一業而生[5]。」
「請譬喻之。」
「大王!譬如於一田播撒五種之異種子,其等生長之異果實。大王!如是,此等之五處依異業而生,不依同一業而生。」
「宜也,尊者那先!」
第四 業別異之問
王言:「尊者那先!人依如何之理由而總不平等耶?即有人短命,有人長命,有人多病,有人無病,有人醜陋,有人美麗,有人力弱,有人力強,有人無財,有人多財,有人卑賤,有人尊貴,有人無慧,有人具慧耶?」
[P.90]長老言:「大王!草木何故總不平等耶?有酸,有鹹[6],有苦,有辣,有澀,有甘耶?」
王言:「尊者那先!由於種子之異。」
「大王!如是,人由於〔宿〕業之異而總不平等,即有人短命,有人長命,有人多病,有人無病,有人醜陋,有人美麗,有人力弱,有人力強,有人無財,有人多財,有人無慧,有人具慧。大王!依世尊如是說:『摩納!有情以業為己物,以業為相續,以業為母胎,以業為親族,以業為所依。即依業之尊卑而差別有情。』」
「宜也,尊者那先!」
第五 預作精進之問
王言:「尊者那先!卿等言:『願此苦滅而他苦不生。』[7]此乃由於預作精進耶?時到莫如而不作精進耶?」
「大王!時到所作之精進不作可作者。預作精進者方可作。」
「尊者那先!請譬喻之。」
「大王!卿如何思耶?卿至口渴之時,『予欲飲物』以令[A1]掘水井,而使[A2]掘蓮池,令[A3]掘水池耶?」
「尊者!不然。」
「大王!如是,時到所作之精進者不作可作者。預作精進者方可作。」
「請再譬喻之。」
「大王!卿如何思耶?卿至空腹之時,『予欲食物』而令耕作其田,令割其稻,令割其麥,令取入穀類耶?」
「尊者!不然。」
[P.91]「大王!如是,時到所作之精進者不作可作者。預作精進者方可作。」
「請再譬喻之。」
「大王!卿如何思耶?卿至戰爭現起之時,卿令[A4]掘塹壕,令作保[A5]壘,令作城門,令作望塔,搬運穀類,令學習象〔術〕,令學習馬〔術〕,令學習車〔術〕,令學習弓〔術〕,令學習劍〔術〕耶?」
「尊者!不然。」
「大王!如是,時到所作之精進者不作可作者。預作精進者方可作。大王!依世尊如是說:
「宜也,尊者那先!」
第六 自然火與地獄火熱之問
王言:「尊者那先!卿等言:『地獄之火比自然之火為大極熱。小石投入自然之[P.92]火,燃燒一日亦不溶化。然於地獄之火,尚且示有重閣岩石,若投入者,立即溶化。』予不信此言。又卿等如是言:『生於其處之有情歷經幾千年間雖受地獄火所燒亦不溶化。』予亦不信此言。」
長老言:「大王!卿如何思耶?一切之雌孔雀、雌雞、女摩竭魚、女鰐魚、女龜者食硬石、砂礫耶?」
「尊者!然,食。」
「大王!其等〔之石、砂礫〕入於彼等體腔內之腹中而溶耶?」
「尊者!然,溶。」
「彼等體腔內之胎亦溶耶?」
「尊者!不然。」
「依如何之理由耶?」
「尊者!因〔宿〕業而不溶耶?」
「大王!如是,地獄之有情因宿業歷經幾千年間,於地獄所燒亦不溶。彼等地獄之〔有情〕於彼處而生,於彼處而長,於彼而死。大王!依世尊如是說:『唯彼所為之惡業不消滅者,〔歷久〕無死。』」
「尊者!請再譬喻之。」
「大王!卿如何思耶?一切之牝獅子、牝虎、牝彪食硬之骨、肉耶?」
「尊者!然,食。」
「其等之〔硬骨〕入於彼等體腔內之腹中而溶耶?」
「尊者!然,溶。」
「彼等體腔內之胎亦溶耶?」
「尊者!不然。」
[P.93]「依如何之理由耶?」
「尊者!因〔宿〕業而不溶。」
「大王!如是,地獄之有情因〔宿〕業歷經幾千年間,於地獄所燒亦不溶。」
「請再譬喻之。」
「大王!卿如何思耶?一切臾那之美女、剎帝利之美女、婆羅門之美女、長者之美女食堅、硬之肉耶?」
「尊者!然,食。」
「其等之〔堅、硬之肉〕入於彼等體腔內之腹中而溶耶?」
「尊者!然,溶。」
「彼等體腔內之胎亦溶耶?」
「尊者!不然。」
「依如何之理由耶?」
「尊者!因〔宿〕業而不溶。」
「大王!如是,地獄之有情因〔宿〕業歷經幾千年間,於地獄所燒亦不溶。彼等地獄之有情於彼處而生,於彼處而長,於彼處而死。大王!依世尊如是說:『唯彼所為之惡業不消滅者,〔歷久〕無死。』」
「宜也,尊者那先!」
第七 地住立之問
王言:「尊者那先!卿等言:『此之大地住立於水,水住立於風,風住立於空。』予亦不信此言。」
[P.94]長老以法瓶汲水而示於彌蘭王言:「大王!譬如此之水因風而依持,彼之水亦因風而依持。」
「宜也,尊者那先!」
第八 滅是涅槃耶之問
王言:「尊者那先!滅是涅槃耶?」
長老言:「大王!然,滅是涅槃。」
「尊者那先!滅如何是涅槃耶?」
「大王!我言:一切愚癡之凡夫是歡喜、歡迎、執著於〔六〕內外處,彼等有情依其流而運去,不依生老死愁悲苦憂惱而解脫,不依苦而解脫。大王!多聞之聖弟子是不歡喜、不歡迎、不執著〔六〕內外處,不歡喜、不歡迎、不執著彼之渴愛滅,由渴愛之滅而取滅,取滅而有滅,有滅而生滅,生滅而老死愁悲苦憂惱滅。如是,有此全苦蘊之滅。大王!如是,滅是涅槃。」
「宜也,尊者那先!」
第九 一切人得涅槃耶之問
王言:「尊者那先!一切人得涅槃耶?」
長老言:「大王!非一切人得涅槃。然,大王!一切正行道,證知應證知之法,[P.95]徧知應徧知之法,斷應斷之法,修習應修習之法,作證應作證之法者得涅槃。」
「宜也,尊者那先!」
第十 知涅槃樂耶之問
王言:「尊者那先!不得涅槃者知涅槃是樂耶?」
長老言:「大王!然,不得涅槃者亦知涅槃是樂。」
「尊者那先!如何不得涅槃者知涅槃是樂耶?」
「大王!卿如何思耶?手足未切斷者知手足切斷者是苦耶?」
「尊者!然,應知。」
「如何而知耶?」
「尊者!聞其他被切斷手足者悲痛之聲,知被切斷手足者是苦。」
「大王!如是,不得涅槃者聞現見涅槃者之聲而知涅槃是樂。」
「宜也,尊者那先!」
校注
[0103001] 此節羅馬字本無。 [0104002] na hi bhante, na sakkā 與羅馬字本不同。 [0105003] 從羅馬字本。 [0105004] 羅馬字本此次為 Nāgasena-Milindarāja-pañhā niṭṭhitā。暹羅本無。 [0106005] 從羅馬字本,底本之 natthi 改為 na。 [0106006] 依羅馬字本而補正。 [0107007] 於羅馬字本,那先所答底本亦無。 [0109008] S. I. p. 57 雜阿含一二七六(大正二、三五〇c)、別雜二七四(大正二、四六九c)參照。底本與羅馬字本相異。【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63 冊 No. 31 彌蘭王問經(第1卷-第13卷)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