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彌蘭王問經

[P.344]第八品

第一 夜叉之死之問

「尊者那先名夜叉者存於世耶

「然大王名夜叉者存於世

「尊者其等夜叉由其生死去耶

「然大王其等夜叉由其生死去

「尊者那先何故不見其等死夜叉之屍體亦不聞屍體之臭氣耶

「大王能見死夜叉之屍體亦能聞彼等死屍之臭氣大王死夜叉之屍體或於昆蟲之姿態而見或於蛆之姿態而見或於蟻之姿態而見或於蟋蟀之姿態而見或於蛇之姿態而見或於蠍之姿態而見或於蜈蚣之姿態而見或於鳥之姿態而見或於哭之姿態而見

「尊者那先除如卿有覺慧之人以外誰問此而解

第二 學處不制之問

「尊者那先一切古昔醫師之師等人人例如那羅陀達曼達利安祺羅薩迦維羅勘達拉古沙摩阿度羅普婆迦旃延此等之諸師一舉悉知病因原因症狀進行醫術津貼治不治『如是之身體生如是之病』一舉作綜合經[P.345]彼等皆不是一切知者何故一切知者之如來依佛智而知未來之行作斷定『於如是事件當制如是之學處』不制全部之學處耶事件已起不名聲公開罪過擴展人人激昂之時其時乃對諸弟子制學處耶

「大王如來已知『如是之時如是之人等當制百五十有餘之學處』事如來謂『若我一舉制百五十有餘之學處則眾多之世人當生戰慄於此(佛教)應遵守者很多[A1]嗚呼於沙門瞿曇之教出家者實甚難』欲出家者而不出家彼等不信我言不信者至惡生事件生起之時依說法而令識知於罪過公開時制學處

「希有哉諸佛尊者那先未曾有哉諸佛尊者那先如來之一切知智是宏大尊者那先彼然此義依如來而善表示若聞『此(佛教)應遵守者甚多有情當生戰慄於勝者之教出家者當無一人』彼然予如是認受

[P.346]第三 太陽之病之問

「尊者那先此太陽之熱常劇烈耶或某時期之熱減弱耶

「大王熱常劇烈無減弱

「尊者那先若太陽熱常劇烈何故有時熱劇烈有時熱減弱耶

「大王太陽有此等之四病其病任何之一所惱害太陽熱減弱何等為四大王雲是太陽之病此所惱害者太陽熱減弱大王霧是太陽之病此所惱害太陽熱減弱大王雨是太陽之病此所惱害太陽熱減弱大王羅睺(蝕)是太陽之病此所惱害太陽熱減弱大王此等之四是太陽之病此任何之一所惱害太陽熱減弱

「希有哉尊者那先未曾有哉尊者那先且具足威力之太陽亦生病況於其他之有情耶尊者除卿有覺慧之人以外其他之人如是分別者無存

第四 太陽熱之問

「尊者那先何故太陽冬熱甚劇夏則不然耶

「大王於夏塵埃等塵埃為風所煽而行於空中於虛空雲亦甚密且大風烈吹此等一切相混結合而翳蔽太陽之光故於夏太陽熱減弱大王於冬下方之地[P.347]靜寂上方現大雲塵埃靜止埃極靜行於空中虛空雲去風吹極微弱此等靜寂之時太陽之光皎皎太陽脫離翳障之時熱甚大大王此所以於冬之太陽熱烈於夏不然之理由

「尊者那先脫離一切障礙之太陽其熱烈具足雲等之太陽〔其熱〕不烈

第五 毘善達羅王[1]之問

「尊者那先一切之菩薩布施妻子耶或唯毘善達羅王布施妻子耶

「大王一切之菩薩亦布施妻子非唯毘善達羅王布施妻子

「尊者那先若一切菩薩亦布施妻子彼等得妻子同意而布施耶

「大王妻同意子等稚昧故慟哭若解其義彼等亦隨喜而不悲歎

「尊者那先菩薩將自己所生之愛子等布施於婆羅門為奴隷是作難行又自己所生之愛子等稚昧而年幼以蔓草束縛見以蔓草強行拉至彼婆羅門而沈著冷靜[P.348]是第二更難作之難行又彼童兒依自己之力掙脫束縛畏懼歸來再以蔓草束縛而布施是第三更難作之難行又童兒等悲歎『父此夜叉帶去欲食我等』不忍撫『勿恐懼』是第四更難作之難行又闍利王子慟哭而伏於脚下乞求『父帶回勘哈傑那王女我獨與夜叉俱行夜叉當食我』不予應諾是第五更難作之難行又闍利王子言『父卿心如石耶見我等之苦痛不阻止我等被夜叉帶向無人之大森林』悲歎之時不起悲憐是第六更難作之難行又童兒等被帶走不見之時畏懼恐怖彼之心藏不裂百千是第七更難作之難行望福者何以令他人苦痛非自身應作布施耶

「大王菩薩之名聲由於作難行而飛揚於含天與人之十千世界諸天於天界而稱揚阿修羅於阿修羅界而稱揚金翅鳥於金翅鳥界而稱揚諸龍於龍界而稱揚夜叉於夜叉界而稱揚彼之名稱順次相傳至今及於我等之時代我等惡評毀損[P.349]其布施為善施耶為惡施耶而坐大王此之名聲顯示聰明有識有知賢明諸菩薩之十德何等為十即無慳貪無著施捨捨斷不退轉佛法之微妙宏大難覺難得無等大王此之名聲顯示聰明有識有知賢明諸菩薩之十德

「尊者那先若作布施而令他人苦痛其施有樂報令升至天〔界〕耶

「然大王有何異議

「尊者那先請示其理由

「大王此處有沙門或婆羅門之持戒善法彼跛或躄又罹患疾病耶望福者令彼乘坐乘俱令至所欲大王依其因緣其人樂生耶其至天之業耶

「然尊者有何異議尊者其人或得象乘或得馬乘或得車乘於陸得陸乘於小得小乘於天上得天乘於人中得人乘生生世世生於隨應其隨順〔乘〕生隨應於彼之諸樂生由善趣行至善趣依其業等流而乘至神通乘可到所願涅槃之都

「大王然者令他人苦痛而布施有樂報令至於天蓋其人令牽牛苦痛而受如[P.350]是之樂大王又令他人苦痛而布施有樂報所以令至於天更聽聞其以上之理由大王或有王令由地方抽取正稅發令而作布施大王其王由其因緣享樂耶其施令至於天耶

「然大王有何異議尊者其王由其因緣得更高數百千之功德王中之極王天中之極天梵天中之極梵天沙門中之極沙門婆羅門中之極婆羅門阿羅漢中之極阿羅漢

「大王然者令他人苦痛而布施有樂報令至於天蓋其王依稅令民窘困依其布施享有如是更高名聲之樂

「尊者那先毘善達羅王所作之布施是極施蓋彼以自己之妻與他人為妻以自己所生之子與婆羅門為奴隷尊者那先極施是世之賢者所非難所呵責尊者那先譬如車軸由極荷而毀船由於極荷而沈食物由於極食而不消化穀物由於極雨而損食物由於極施而盡由於極熱而燒盡由於極貪而狂由於極瞋而為罪人[P.351]由於極癡而陷於窮困由於極貪求為盜賊而被捕由於極怖畏而衰亡由於極滿水而河水氾濫由於極風而雷落由於極火而飯焦由於極步行而不長命尊者那先如是極施為世之賢者所非難所呵責尊者那先毘善達羅王所作之布施為極施如何之果亦不可期待

「大王極施是世之賢者所讚賞讚歎歎稱何人作任何種類之施若作極施則得名聲於世大王譬如力士[2]由於有極力而打倒其他之力士地由於極大而運載男一切有情之羣海由於極大而不滿須彌山由於極重而不動虛空由於極廣而無邊太陽由於極光而破闇獅子由於極質而不怖畏摩尼寶由於極德而得眾望王由於極德而治國火由於極熱而燃燒一切金剛由於極堅而貫穿摩尼真珠水晶比丘由於極戒而伏男夜叉天部於足下佛由於極殊勝而無比大王如是極施為世之賢者所讚賞讚歎歎稱何人作任何種類之施若極施則得名聲於世毘善達羅王所作之極施是十千世界所讚賞讚歎歎稱尊敬賞揚毘善達羅王由此極施今作佛而生於含天此世界而最上

[P.352]「大王應供養之人到來時不可與之處可放置之布施存於世耶

「尊者那先此等之十施於世為非施作此等之施至於惡生何等為十尊者那先即女施牛施酒施繪施刀施毒施鎖施雞豚施欺秤欺量施尊者那先此等十施於世為非施作此等之施至於惡生

「大王我非問非施大王我問卿此言『大王應供養人到來之時不可施之處放置布施存於世耶』」

「尊者那先應供養之人到來時不可施之處放置之布施不存於世心起淨信之時或向供養之人布施其食或布施衣服或布施臥處或布施住屋或布施褥墊被單或布施婢僕或布施田用地或布施二足動物四足動物或布施百百千〔金〕或布施大政或亦布施生命

「大王若有生命亦布施者何故痛難施主毘善達羅善施妻子耶大王或為負債或為生計父抵當其子又有得賣之世習耶

「然尊者或為負債或為生計所苦父抵當其子又得賣者

[P.353]「大王若或為負債或為生計父抵當其子又得賣者大王毘善達羅王不得一切知智而惱為得其法財而抵當妻子得賣大王如是毘善達羅王布施他者所布施作他者之所作大王卿何故以其施痛難施主毘善達羅耶

「尊者那先予非呵責施主毘善達羅之布施呵責布施子[3]與妻乞者乞妻子時爾時宜布施自己

「大王乞妻子而布施自己者此為不善人之行作〔乞何物〕亦宜布施其所乞者此為善人之所為大王譬如命某人飲食給彼食物者大王為彼作可作者耶

「否尊者彼之命與彼其物者是可作者

「大王如是毘善達羅王布施妻子大王若婆羅門乞求毘善達羅之身大王彼不護自己不愛著[4]自己而布施喜捨大王若有某人[5]親近施主毘善達羅王[P.354]而乞求『為我之奴隷』彼不守護自己不愛著自己而布施喜捨而彼布施而不苦惱大王毘善達羅王之身體為許多人所共有大王譬如所煮肉片為許多人所共有大王其毘善達羅王之身體為許多人所共有大王又有果實之樹為各種鳥群所共有大王如是毘善達羅王之身體為許多人所共有何故耶『我行道至正等覺』大王譬如有無財之人欲財求財而行山羊[6]之道棒杭之道蔓藤之道經商於水陸以身以語以意追求其財為財之獲得而努力大王如是無有佛財之施主毘善達羅王為獲得一切知性之寶於乞者喜捨財穀如婢乘車一切之所有物自己之妻子以及自己唯求正等覺

大王又譬如有大臣希望〔權力〕增大[7]期望自身之執政以家一切之財穀金銀寶石全部與他人為獲得主權[8]而努力大王如是施主毘善達羅布施一切內外之財生命亦布施於他人唯求正等覺

大王又施主毘善達羅謂『將此婆羅門所乞之物布施於彼如是我為彼作[P.355]可作者』如是彼布施妻子於彼〔婆羅門〕大王施主毘善達羅非嫌厭故布施妻子非欲不見而布施妻子於婆羅門非『我過多』而布施妻子非『不能養育彼等』而布施妻子非不滿足『我不愛』欲強行拉走故布施愛一切知性之寶故為一切知智故毘善達羅王如是無比廣大無上可愛可意等於生命之妻子最勝施布於婆羅門大王又如是依世尊說

我非憎兩兒
非憎瑪蕾妃
我愛諸知性
故愛我布施[9]

大王爾時毘善達羅王布施妻子之後入葉庵而臥彼為強烈愛著而苦涕泣之時生劇烈之愁心基熱鼻塞由口呼吸淚變血滴由眼溢出大王如是毘善達羅王痛苦布施妻子於婆羅門言『布施之路不滅於我

大王又毘善達羅王依二事而布施二兒於婆羅門為奴隷何等為二(一)布[P.356]施之路不能斷我(二)祖父依林之樹根與果實令我苦痛之子等〔由苦〕解脫大王毘善達羅王子知『何人亦不能使役我子等為奴隷故祖父買回其子等如是來我之處』大王依此等之二事布施二子於婆羅門

大王又毘善達羅王了知『此婆羅門是老老年老齡而衰弱憑杖壽盡少福此人不能使役此子等為如隷』大王人依生來之力而有如是大神通有如是大威力把此日月於籠又入箱而無光得作皿使用耶

「否尊者

「大王如是於此世比類日月任何人不能使役毘善達羅子等為奴隷

大王又任人不能使役毘善達羅子等為奴隷之所以聽以上之理由大王譬如轉輪王之摩尼寶是清淨良質八稜而善巧加工長四肘周如車轂光耀徧照[P.357]百由旬[10]少福一般人何人亦以布片包紮而入盒子不得為刀之砥石而使用大王如是於此世比類於轉輪王之摩尼寶任何人不能使役毘善達羅子等為如隷

大王又任何人不能使役毘善達羅子等為奴隷之所以聽以上之理由大王譬如發情而〔流汁〕三處純百而確立七處〔地〕高八肘而長體軀寬各九肘之長悅豫美麗之布薩象王任何人皆不能乘又任何人亦不能籠或槽被如犢入牛舍而不能飼養大王如是於此世比類最勝象王任何人不能使役毘善達羅子等為如隷

大王又任何人不能使役毘善達羅子等為奴隷之所以聽以上之理由大王譬如大海長大宏廣深遠不可測而難盡涯底無此岸彼岸[11]運載鹹水何人亦閉塞一切處不能為一渡津而使用大王如是於此世比類大海任何人不能使役毘善達羅子為奴隷

大王又任何人不能使役毘善達羅等為奴隷之所以聽以上之理由大王[P.358]如難陀優波難陀龍七卷山王須彌而臥何人亦不能捕彼入籠箱或作戲大王如是比類難陀優波難陀龍任何人不能使役毘善達羅之子等為奴隷

大王又任何人不能使役毘善達羅子等為奴隷之所以聽以上之理由大王譬如山王雪山聳於空中以豎立五百由旬三千由旬之廣闊以八萬四千峰而莊嚴為五百大河之源大生物群之棲處持各種類之香百天之藥草所莊嚴如雲聳立於空中大王如是於此世比類山王雪山任何人不能使役毘善達羅子等為奴隷之所以

大王又任何人不能使役毘善達羅子等為奴隷之所以聽以上之理由大王譬如於夜闇之中燃於山頂之大火聚於遙遠之方亦可確認大王如是毘善達羅王恰如燃於山頂之大火聚於遙遠之方亦明白確認任何亦不能使役彼子等為奴隷

[P.359]大王又任何人不能使役毘善達羅子等為奴隷之所以聽以上之理由大王譬如雪山龍華開華之時軟風吹時十乃至十二由旬之間華香[A2]馥郁大王如是毘善達羅王亦由天阿修羅犍闥婆夜叉羅剎摩睺羅伽緊那羅帝釋之世界至上方阿迦尼多天止六千由旬之間名聲遠播其最勝戒香為[A3]馥郁故任何人亦不能使役彼子等為奴隷

大王父毘善達羅王如是教闍理王子言『愛子汝之祖父欲買汝與財於婆羅門與千金貨而買若欲買勘哈傑那者以百人之僕百人之婢百頭之象百頭之馬百頭之牛[12]百金貨等一切與百個而買愛子若汝之祖父以汝等由婆羅門之手依命令依暴力無償而奪汝等勿從祖父之言為婆羅門之隨從者』如是遣教子等是故闍理王子行問祖父之時如是語

祖父[A4]以千〔金〕之價
父以我布施於婆羅門
又以女兒勘哈傑那
作為百象〔之價〕[13]

「尊者那先問者善解見網善破善摧毀諸異論自家之教理善明了文善明白義者善分別彼然予如是認受

[P.360]第六 難行行作之問

「尊者那先一切諸菩薩作難行之行作耶或又唯瞿曇菩薩作難行之行作耶

「大王於一切諸菩薩非有難行之行作唯瞿曇菩薩作難行之行作

「尊者那先若然言菩薩與菩薩有差別是不正確

「大王於四事菩薩與菩薩有差別何等為四乃家之差別世之差別壽之差別〔身〕量之差別大王於此等之四事菩薩與菩薩有差別大王一切諸佛於色解脫解脫智見四無所畏十如來力十四佛智十八佛法六不共智及一切之佛法無差別一切諸佛於佛法為等等

「尊者那先若一切諸佛於佛法是等等依如何之理由而唯瞿曇菩薩作難行之行作耶

「大王智不徧熟覺不徧熟之時瞿曇菩薩踰城出家未徧熟之智令徧熟之時作難行之行作

「尊者那先依如何之理由智不徧熟覺不徧熟之時大踰城出家耶令智徧熟已之時非應踰城耶

[P.361]「大王菩薩見侍女之室雜亂而追悔追悔之彼生不樂見不樂心之生一天子魔身立於虛空發此言『此為應除不樂心之時』又言『主卿勿[A5]消沈由令至第七日有千輻有輞有轂具足一切莊嚴天之輪寶呈現於卿寶之於地中者於海中[1]或於空中者皆自近於卿於二千小洲所附屬之四大洲卿唯一口出命令卿之子超千人有勇有勇者之容姿摧破敵軍於子等所繞具足七寶教導四洲』時[2]聞彼之言而意恐怖譬如取一日之間燃燒之鐵棒放入兩耳大王彼言入菩薩之耳如是已失意之彼依其天神言而愈恐怖畏懼悚懼大王又譬如燃大火聚加入其他之薪則愈燃燒大王如是已失意之彼依其天神言而愈恐怖畏懼悚懼大王又譬如大地已濕潤緣草生水浸潤為泥土若更降[P.362]大雨愈為泥濘大王如是已失意菩薩依其天神言而愈恐怖畏懼悚懼

「尊者那先若於第七日於菩薩現天之輪寶天之輪寶呈現時菩薩退轉耶

「大王於第七日天之輪寶應不呈現彼之天神是貪欲作妄語大王又若於第七日天之寶輪雖現菩薩亦不退轉何故耶大王堅決把捉『無常』堅決把捉『苦』堅決把捉『無我』之菩薩達取之滅盡大王譬如水由無熱惱大湖入恆河由恆河入大海由大海入深崖[3]之入口大王入深崖入口其水逆流入大海由大海入恆河由恆河再入無熱惱大湖耶

「否尊者

「大王如是四阿僧祇劫百千劫之間菩薩今生累積其善達此最後生覺者徧熟六年為一切知者世之最高人而成佛大王菩薩為輪寶而退轉耶

[P.363]「否尊者

「大王[4]假令大地或一切種之諸山號叫假令一切之大河涸渴炎燒菩薩不達正等覺而不退轉大王假令運載無量鹹之水大海恰如牛足跡之水涸渴菩薩不達正等覺而不退轉大王假令最勝山王須彌百或千裂菩薩不達正等覺而不退轉大王假令虛空恰如莚而捲菩薩不達正等覺而不退轉大王假令日月與星辰俱如土塊隕落地上菩薩不達正等覺而不退轉何故耶菩薩能斷縛一切

「尊者那先此世有幾何之縛耶

「大王此世有此等十縛於其縛所縛之有情不出離假令出離亦退轉何等為十大王母是此世之縛父是此世之縛妻是此世之縛子是此世之縛親戚是此世之縛朋友是此世之縛財是此世之縛利養名聞是世之縛主權是此世之縛[P.364]五種欲是此世之縛大王此等十者是此世之縛於此縛所縛之有情出離亦退轉菩薩截斷捨斷斷除其等十縛大王故菩薩不退轉

「尊者那先若菩薩依天神之言而生不樂心時智未徧熟覺未徧熟而踰城出家彼為何作難行之行作耶以一切為食非待智徧熟耶

「大王此等十人於此世是所輕視輕賤輕侮輕蔑呵責嫌厭不尊敬何等為十大王寡婦於此世是所輕視輕賤輕侮輕蔑呵責嫌厭不尊敬大王羸弱之人無朋友親戚之人大食之人住卑劣家之人有惡友之人無財之人無正行之人不勞動之人不努力之人於此世是所輕視輕賤輕侮輕蔑呵責嫌厭不尊敬大王此等十人於此世是所輕視輕賤輕侮輕蔑呵責嫌厭不尊敬大王菩薩隨念此等十事時生如是之想『我不行不努力而不於人天所呵責我以行為主以行為重以行為規以行為習以行為軛以行為[P.365]家不放逸而住耶』大王如是菩薩令智徧熟而作難行之行作

「尊者那先菩薩作難行之行作如是言『我以此強烈難行之行作未逮得超人法至上殊勝之聖智見有至菩提之他道耶』爾時菩薩關於道有念妄失耶

「大王此等二十五是弱心之法依彼弱心正入三昧而不到諸漏之滅盡何等為二十五大王忿是弱心之法依彼之弱心正入三昧而不到諸漏之滅盡強情激情過慢放逸昏沈睡眠懈怠親近惡友飢渴不樂是弱心之法依彼之弱心正入三昧而不到諸漏之滅盡大王此等之二十五是弱心之法依彼之弱心正入三昧而不到諸漏之滅盡大王飢渴浸徹於菩薩之身體浸徹身體之心心正入三昧而不到諸漏[P.366]之滅盡大王四阿僧祇劫百千劫之間菩薩於各各之生尋求四聖諦之現觀何現觀之生於最後生關於道念之忘失大王菩薩唯『有至菩提之他道耶』之想生大王菩薩曾生一個月之時作父釋迦之業務時於涼閻浮樹之蔭於吉祥之臥牀結跏趺坐離諸欲離不善法有尋有伺達自離生喜與樂之初禪而住乃至達第四禪而住

「善哉尊者那先彼然予如是認受令智徧熟之菩薩作難行之行作

第七 善不善強弱之問

「尊者那先善與不善何者大而何者強耶

「大王善者大而強不善者不然

「尊者那先予不認受『善者有而強不善者不然

尊者那先此處有殺生者不與取者欲邪行者妄語者村里劫奪者追剝邪曲者詐欺者彼等總依其惡而截手[1]截足截手足截耳截鼻截耳鼻破頭蓋而入熱鐵丸剝皮而磨頭蓋口中點火卷油布而燒全身卷油布而燒其手剝牽皮膚剝纏皮膚縛繫手足梵火於周圍剖皮肉腱寸斷錢形其身傷身並注入灰汁以鐵棒刺通兩耳孔而迴轉潰骨如藁薄團注入熱油為狗所噉如實生[P.367]串刺以刀斷首或者夜作惡事其夜受報或者夜作惡事翌日受報或者晝作惡事其日受報或者晝作惡事其夜受報或者過二三日受報尊者那先或一人或二人或三人或四人或五人或十人或百人或百千人添附屬物而行布施有現法之財寶又得名聲又受幸福者耶或依戒而〔有現法之財寶又得名聲又受幸福者耶〕又依行布薩而〔有現法之財寶又得名聲又受幸福者耶

「大王有四人作布施受持戒行布薩而於現法以其身體於三十三天之都得名聲

「是誰耶尊者

「大王是曼達他王泥彌王薩提那王俱提羅藥師[2]

「尊者那先其距數千生而蔽覆我等兩人皆不能見若可得者對於現生世尊之存命時而語

「大王於現生為奴僕之芬那加[3]施食於長老舍利弗即日為財官彼今知是豪商芬那加喬婆羅摩多妃以賣自身之髮所得之八迦哈那施食於長老大迦栴延與外[P.368]七人即日為優提那王之第一妃優婆夷斯比耶[4]為生病之比丘調味自身之脾肉而施翌日傷癒合皮生無疾摩理迦妃[5]對世尊施前夜之酸粥即日為拘薩羅王之第一妃作華鬘之蘇蔓那供養世尊八蘇蔓那花束即日得富翁婆羅門衛迦莎達加供養外依於世尊即日成為宰相大王此等總受現受之財寶與名聲

「尊者那先探求漸發現唯六人耶

「然尊者

「尊者那先然者不善者大而強善者不然尊者那先我見十八人亦依惡業之報而為刺所串見二十人三十人四十人五十人百人千人百千人亦依惡業之報而為刺所串尊者那先難陀家有將軍之子名跋陀沙羅彼與栴陀羅崛多王交戰開始尊者那先於其戰役有八十無首之屍體傳言首累積充滿之時有一無首屍體直立此等總依惡業之報而招致破滅尊者那先依此理由予亦言『不善者大而強善者不然』尊者那先於佛教卿曾聞拘薩羅王作無比之施耶

「然大王

「尊者那先拘薩羅王作無比之施由其因緣獲得現法之財寶或名聲或幸福耶

[P.369]「否大王

「尊者那先若拘薩羅王作如是無上之施由其因緣不能獲得現法之財寶名聲幸福尊者那先然者不善大而強善者不然

「大王不善為小速於變異善為大經長時而變異大王又依譬喻而究竟明白大王譬如西部地方有一種穀物名為拘姆達班提迦不到一月運至家中米經五月六月而變異(熟)大王此處拘姆達班提迦(穀)與米有如何之差異有如何之相異耶

「尊者那先拘姆達班提迦(穀)是小米是大尊者那先米適合於王是王之食拘姆達班提迦是如僕所用之食

「大王如是不善小而速變異善大經長時而變異

「尊者那先世速熟者大而強故不善者秀而強善者不然尊者那先譬如士[P.370]兵衝進極大之戰鬥夾敵於脇曳速近隊長其士兵世稱有能力之勇者又箭醫速拔取其箭除疾其箭醫稱為名人又算數者極快算速顯示其算數者稱為名人力士速投對手仰臥而倒其力士稱為有能力之勇者尊者那先如是不善皆速熟者於世大而強

「大王兩業皆是未來所受不善業依有罪而剎那現法所受大王古之剎帝利確立此法令『殺生物者應受刀杖不與取者與他人之妻私通者作妄語者劫奪村里者作追剝者作邪曲詐欺者應受刀杖受傷害應截斷應破毀應被殺』彼等喚出作者查探而笞傷害截斷破毀大王誰確立此法令耶『作布施者或守戒者或行布薩者應與財或名聲』恰如傷害縛繫作惡事之賊查探而與財或名聲耶

「否尊者

[P.371]「大王若查探施者與財或名聲善亦為現法所受大王『與財或名聲』無探尋施者故善是不為現法所受大王依此理由不善者是現法所受施者於未來受大而強之〔樂〕受

「善哉尊者那先除如卿有覺慧之人此問不能善解尊者那先世俗〔之問〕依出世間〔之義〕而知

第八 施餓鬼果之問

「尊者那先此等之施者作布施而迴施於先亡者言『此達於彼等』彼等〔死者〕以彼因緣而得報耶

「大王或者得或者不得

「尊者何人得何人不得耶

「大王生於地獄者不得至於天者不得至於畜生者不得四餓鬼之中三餓鬼不得即食吐物餓鬼飢渴餓鬼燒渴餓鬼他施活命餓鬼得〔報〕唯雖與彼等憶念時而得

「然者尊者那先若迴施者不得〔報〕施者之布施流失無果

「大王布施非無果非無報施者受其果

「尊者然者以事例令予得解

「大王此處有人調魚木酒嚼食噉食而行於親族之家若彼等親族不受納其物其贈物流失又消失耶

[P.372]「否尊者那先彼是所有物之人

「大王如是施者受其果大王又譬如有入於室內之人前方無出口時由何處而出耶

「尊者由所入之處而出

「大王如是施者受其果

「尊者那先彼然予如是認受施者受其果予不難其理

第九 善不善大小之問

「尊者那先若作此等施之布施達於先亡者彼等受其報然作殺生慘忍而手塗血作慘虐之行而迴施先亡者言『此我行之報達先亡者』其報達先亡者耶

「否大王

「尊者那先然者有如何之因如何之原因善是達〔先亡者〕不善是不達耶

「大王此非問之問題大王有答者勿問不可問『何故虛空無依止之物耶何故恆河不流向上流耶何故此等人間與鳥為二足而獸為四足耶』卿以此問我耶

[P.373]「尊者那先予非欲令困惑而問此為除疑惑而問予問卿『世有左撇子與失明者多人如何彼等不得〔治療之〕機耶』」

「大王亦不行為[1]〔其行為〕不能不同意分別人與惡業大王譬如人由於搬運水而由遠方運水大王由於搬運堅固之大岩山而得如所期望而搬運耶

「否大王

「大王如是得分別善者不得分別不善者大王又譬如由油而得燃燈火大王由水而得燃燈火耶

「否尊者

「大王如是得分別善者不得分別不善者大王又譬如農夫由澤引水而令熟穀物大王然而由大海引水而得令熟穀物耶

「否大王

「大王如是得分別善者不得分別不善者

「尊者那先何故得分別善者不得分別不善者耶以理令予理解予非失明亦非無光聞而可知

「大王不善者小善者多不善者小故依著作者善者多故擴展天界與此界之世界

「請以譬喻

[P.374]「大王譬如小之一水滴落於地大王其水滴亦擴展十由旬或十二由旬耶

「否尊者其水滴依於落下之場所

「大王何故耶

「尊者以水滴水小故

「大王如是不善者小小故依著於作者不得分別大王又譬如極大雨充滿而降滿於窪蓮池低地平地之一切[2]大王其極大雨橫徧擴展於下方耶

「然尊者其極大雨充滿窪罅隙蓮池亦擴展十由旬或十二由旬

「大王何故耶

「尊者以雨大故

「大王如是善者多多故皆得分別人天

「尊者那先何故不善者小而善者多耶

「大王譬如作布施或受持戒或行布薩者乃欣喜極悅喜喜悅極喜悅歡喜意喜感激彼不斷生喜能意喜善逐次增大大王譬如多水盈滿之泉由一方入水由一方流出流出之時亦不斷生無盡大王如是善逐次增大[P.375]大王若有人百年傾心於作善傾心時善每逐次增大彼其善得與隨所欲之人有所明白大王作不善者後日追悔追悔之心則滯著萎縮退還悲傷[3]苦痛消盡消滅不增大於其處終滅大王譬如於有涸渴河高低屈折彎曲之砂洲由上方而來少量之水消毒消滅不增大於其處終滅大王作不善者追悔追悔者心滯著萎縮退還悲傷苦痛消盡消滅不增大於其處終滅大王此即所以不善為小之理由

「善哉尊者那先彼然予如是認受尊者那先[4]善破外學之邪說善破〔外學〕說之縺滅諸異論勝者之子獲得名聲

第十 夢之問

「尊者那先男女於此世作夢夢見善曾見未見曾作未作安穩怖畏多種數千種者名此夢者何耶又見此夢者誰耶

[P.376]「大王夢是兆相近於心路大王此等六者作夢何等為六風疾之人作夢膽汁疾之人作夢痰疾之人作夢依天神之引誘作夢由常習作夢由前兆作夢大王此中唯由前兆作夢是真而其他是邪

「尊者那先由前兆作夢彼心自行求其兆相耶其兆相入於心耶或他人來告彼耶

「大王彼心非自行求其兆相又非其他任何人來告彼其兆相入心大王譬如鏡非自行何處求映像又非其他之物帶來映像告於鏡映像由任何處來入於鏡大王如是彼心非自行求其兆相又非他物來告彼兆相由任何處來入於心

「尊者那先作夢其心知『或安穩或怖畏應有如是如是之報』耶

「大王作夢其心非知『或安穩或怖畏應有如是如是之報』兆相現時話於他者由此彼等〔他者〕談說其意義

「尊者那先請表示其理由

「大王譬如身生斑疹[A6]輪癬或帶來利得或不利得或名聲或不名[P.377]或毀呰或讚歎或樂或苦大王其斑疹[A7]輪癬者知『我等生此事』而生耶

「否尊者斑疹見生於任何之時卜者豫言『有如是如是之報』

「大王如是作夢其心非知『或安穩或怖畏應有如是如是之報』兆相現時話於他者由此彼等〔他者〕談說其意義

「尊者那先作夢者眠而見耶或寤而見耶

「尊者那先作夢者非眠而見或非寤而見睡眠來入有分[1]未到之時其間作夢大王深入睡眠時心至有分至有分之心不現轉不現轉之心不知樂苦不辨知者無夢心現轉之時作夢大王譬如於暗黑闇處不能見映像於光耀清淨之鏡大王入睡眠心至有分之時身體存心不現轉心不現轉之時不作夢大王恰如鏡子如是可見身體恰如闇處如是睡眠可見恰如光明其心如是可見

[P.378]大王又譬如太陽被霧所包圍時光不能見太陽光線存在而不能現太陽之光線不能現時光明不存在大王如是入睡眠者之心至於有分至於有分心不現轉不現轉時不作夢大王恰如太陽如是可見身體恰如被霧所包圍睡眠可見恰如太陽之光線如是心可見

大王於身體二者存在而心不現轉(一)入睡眠於至有分身體雖存在而心不現轉(二)於入滅盡定身體雖存在而心不現轉大王於寤者心動而開放顯露不縛兆相不近於如是之心路大王譬如欲秘密者開放顯露而無有用避不作秘密之人大王如是天之事態不近寤者之〔心〕路故於寤時不作夢大王又譬如破比丘之活命不正行而有惡友無戒懈怠無精進之人不入善菩提分法大王如是寤者天之事態不入故寤時不作夢

「尊者那先睡眠有初中後之三[2]

「大王睡眠有初中後之三

[P.379]「以何為初以何為中以何為後

「大王身體被縛徧縛無力魯鈍不活潑是睡眠之初大王襲於微睡間間之寤是睡眠之中至於有分是睡眠之後大王至中襲於微睡者作夢大王譬如有有情慎深等待確立覺不動而遠離騷音空閑[3]而潛入遠離森林中思惟微妙事彼不入睡眠彼於其處等持心一境覺知微妙事如是[4]避睡眠為中性覺知微妙事大王如是非寤[5]非深入睡眠入中間[6]襲於微睡者作夢大王恰如騷音如是寤可見恰如遠離森林如是見襲於微睡者恰如彼捨騷音〔又〕避睡眠為中性覺知微妙事如是非寤非深入睡眠襲於微睡者作夢

「善哉尊者那先彼然予如是認受


校注

[0077001] 有關毘善達羅王之故事J. no. 547 Vessantarajātaka; Cariyāpiṭaka 9; Jātakamālā 9; 於漢譯經典之六度集經一四須大拏經太子須大拏經等參照 [0081002] 以下之文與羅馬字本不一致 [0083003] 此文與羅馬字本不一致 [0083004] na sineheyya 羅馬字本是 na kampeyya na rajjeyya [0083005] 於底本 sace kho mahārāja hitako vā sumakho vā singalo vā但採用羅馬字本之 sace mahārāja koci [0083006] 底本為 atavipathaṁ sākaṭapathaṁ vetapathaṁ語義不明今採用羅馬字本之 ājapathaṁ saṅkupathaṁ vettapathaṁ [0084007] vuḍḍhikāmo attādhikaranaṁ patikaṅkheyya 與羅馬字本異 [0084008] rajjapaṭilabhāya 與羅馬字本異 [0085009] Cariyāpitaka I. 9, V. 53 [0086010] 此文羅馬字本無 [0086011] anorapāro lavaṇajaladharo 羅馬字本無 [0088012] gavasataṁ 羅馬字本為 dhenusataṁ usabhasataṁ [0088013] J. no. p. 547 Vessantara-jātaka V. 675 [0090001] 「於海中者」羅馬字本無 [0090002] 此文羅馬字本無 [0090003] 稱深崖(Pātāla)是於海中之深懸崖 [0091004] 以下之文與羅馬字本異 [0094001] 七頁註[04]參照 [0095002] 此四人亦出於前卷難問一四(二〇二頁)Mandhāta 王之故事本生經二五八(漢譯南傳三四六三頁)Nimi 王之故事本生經五四一(漢譯南傳四一六九頁)Sadhina 王之故事本生經四九四(漢譯南傳四六三八七頁)Guttila 王之故事本生經二四三(漢譯南傳三三四一八頁)及天宮事經三三三(漢譯南傳二七四七八頁)參照 [0095003] Puṇṇaka 之故事請參照 Dhp. A. III. p. 302f [0095004] Suppiyā 之故事請參律藏大品六二三(漢譯南傳三八一頁) [0095005] Mallika 之故事請參照本生經四一五(漢譯南傳三五四一一頁) [0100001] 底本為 anena anumānena依羅馬字本改為 saha akatena ananumatena [0102002] 以下與羅馬字本不一致 [0103003] 以下與羅馬字本不一致 [0103004] 以下羅馬字本無 [0105001] 言有分(bhavaṅga)潛在意識態詳細為 Visuddhimagga p. 458(漢譯南傳六九四二頁)參照 [0106002] 以下與羅馬字本不一致 [0106003] suññaṁ pavivittaṁ 羅馬字本無 [0106004] evaṁ middhaṁ vivajjetvā majjhattabhūto 羅馬字本無 [0106005] ajāgaro 羅馬字本之 jagaro 是誤 [0106006] majjhupagato 羅馬字本為 ajjhupagato
[A1] 嗚【CB】鳴【南傳】
[A2] 馥【CB】複【南傳】
[A3] 馥【CB】複【南傳】
[A4] [-]【CB】[13]【南傳】
[A5] 消【CB】悄【南傳】
[A6] 腫【CB】朣【南傳】
[A7] 腫【CB】朣【南傳】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