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彌蘭王問經

第六 蜘蛛品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路蜘蛛之一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一支

「大王譬如路蜘蛛於路擴張蜘蛛之巢若於巢懸掛蟲捕捉而食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於六根門擴展四念處之網若於其處煩惱之蠅捕捉者即消滅大王此應把持路蜘蛛之一支大王依長老阿那律如是說

心六根門於最勝
最上〔四〕念處而制
捕煩惱於其處能
正觀者之消滅此」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乳兒之一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一支

「大王世尊乳兒執自己之利求乳而泣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應執己利[P.520]於一切處有法智執總說質問正加行遠離與師共住善友之父大王此應把持乳兒之一支大王又依天中天之世尊於最勝長部大般涅槃經如是說『阿難汝等為己利而努力為己利而專心為己利不放逸熱心專精而進[1]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斑龜之一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一支

「大王譬如斑龜恐水之故避水匍匐而行而因避此水而壽不退減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於放逸見怖畏於不放逸見殊勝功德而又依見此怖畏而沙門位不退減而近涅槃大王此應把持斑龜之一支大王又依天中天之世尊於法句經如是說

以樂不放逸
放逸見怖畏
比丘近涅槃
即不能退減」[2]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林之五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五支

「大王譬如林隱蔽不淨人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隱秘他人之罪過不舉發大王此應把持林之第一支大王又次如林不居多種人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以貪瞋癡慢見網及一切煩惱為空無大王此應把持林之第二支大王又次如[P.521]林遠離不妨害人人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遠離惡不善法非聖者大王此應把持林之第三支大王又次如林是寂靜清淨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寂靜清淨大王此應把持林之第四支大王又次如林是聖之人人所受用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與聖之人人交往大王此應把持林之第五支大王又依天中天之世尊應最勝相應部如是說

遠離者聖者
專精靜慮者
精勤者賢者
應於常共住[3]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樹之三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三支

「大王譬如樹開花與果實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開解脫之花與沙門位之果大王此應把持樹之第一支大王又次如樹於近到之人人與日蔭大王[P.522]伽者瑜伽行者對於近到之人人以財之歡待或法之歡待而歡待大王此應把持樹之第二支大王又次如樹之日蔭不作差別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對一切有情不作差別即對盜賊殺害者敵人對自己亦作等等慈之修習『願此等之有情無怨無瞋無禍幸福而警護自己』大王此應把持樹之第三支大王又依長老舍利弗法將軍如是說

加害者提婆達多
對於凶賊鴦掘摩
對護財〔象〕羅睺羅
牟尼對一切等同」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雨之五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五支

「大王譬如雨能鎮息已生之塵埃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鎮息已生煩惱之塵埃大王此應把持雨之第一支大王又次如雨以消除地上之熱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依慈修習而消除含天之此世界大王此應把持雨之第二支大王又次如雨令生長一切種子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令起信於一切種子以信種子令生[P.523]長人成就天成就乃至第一利之涅槃樂成就三成就大王此應把持雨之第三支大王又次如雨於時節開始降雨可保護成長於地上之草蔓草灌木藥草林樹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起如理作意依其如理作意而保護沙門法一切善法以如理作意為本大王此應把持雨之第四支大王又次如雨下降之時河蓮池與洞窟水井依流而滿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依聖教之說而降法雨滿意欲得達者之意大王依長老舍利弗法將軍如是說

見覺之人人
有百千由旬
剎那來牟尼
令彼而覺悟」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摩尼寶之三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三支

「大王譬如摩尼寶是一向清淨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活命一向清淨大王[P.524]此應把持摩尼寶之第一支大王又次如摩尼寶於任何物不相混和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不與惡人惡友相交大王此應把持摩尼寶之第二支大王又次如摩尼寶於良質寶相結合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與最上最勝生之人共住〔四〕向果〔四〕果住者有學果具者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三明者六通者沙門之摩尼寶共住大王此應把持摩尼寶之第三支大王又依天中天之世尊於經集如是說

汝等念慮於清淨
從事清淨人共住
如是和合是聰明
於汝等應當滅苦[4]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獵夫之四支』何等應把持其四支

「大王譬如獵夫睡眠少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睡眠少大王此應把持獵夫之第一支大王又次如獵夫繫結心於獸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繫結心於所緣大王此應把持獵夫之第二支大王又次如獵夫知作事時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知宴默時『此是宴默時此是退出時』大王此應把持獵夫之第三支大王又次如獵夫見獸耶微笑言『捕獲此』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對於所緣[P.525]應喜微笑言『我得此以上之勝進』大王此應把持獵夫之第四支大王又依長老謨賀羅惹如是說

專精之比丘
以得〔一果〕已
對所緣生喜
我向此上進」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漁夫之二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二支

「大王譬如漁夫以鉤引其魚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以智更引沙門果大王此應把持漁夫之第一支大王又次如漁夫殺小物(為餌)得捕大物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捨小世間財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捨世間財得大沙門果大王此應把持漁夫之第二支大王又依長老羅睺羅如是說

世間財捨棄
得空與無相
無願〔三〕解脫
及四果六通」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木匠之二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二支

[P.526]「大王譬如木匠依黑繩削木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依勝者之教住立於戒地以信手把持慧鋸削除煩惱大王又次如木匠除去材皮而取精髓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遠離常〔見〕斷〔見〕命身一〔論〕命身異〔論〕是亦最上他亦最上論無作不可能〔論〕無人為〔論〕無梵行住〔論〕有情壞失新有情現出〔論〕諸行常住〔論〕作者即受者〔論〕作者異受者〔論〕業果見所作果見等如是之確執路取諸行之實相最勝空性非命[5]無我靈不可得無常之空性大王此應把持木匠之第二支大王又依天中天之世尊於經集如是說

吹除稻殼滓
除取去塵埃
非僧慢為僧
吹除稻殼滓(惡比丘)
汝等念慮淨
與清淨人住[6]

攝頌曰

蜘蛛與亂兒與龜
林與第五於樹木
雨與摩尼與獵夫
漁夫乃至於木匠

校注

[0253001] D. II. p. 141 [0254002] Dhp. 32 [0255003] S. II. p. 158; Thag. 148 [0258004] Sn. 283 [0260005] nijjīvaṁ vigatattaṁ satta-anupalabbhaṁ aniccaṁ suññataṁ(羅馬字本為 nirīha nijjīvataṁ accantaṁ suññataṁ) [0261006] Sn. 282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