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彌蘭王問經

第二 葫蘆蔓品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葫蘆之一支』何等是應把持葫蘆持一支

「大王譬如葫蘆之蔓攀纏於草蔓草於其上而生長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欲增大阿羅漢果以意依止於所緣增大於阿羅漢果大王此是應把持葫蘆之一支大王又依長老舍利弗法將軍如是說

譬如此葫蘆
於草棒蔓草
以蔓攀纏之
成長於上方
[P.482]願羅漢佛子
依止於所緣
增大無學果」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蓮花之三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三支

「大王譬如蓮花生於水中亦成長於水中不受水所染污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雖於家於眾中於利養於名聲於尊敬於恭敬於受用之資具於一切處亦不染污大王此是應把持蓮華之第一支大王又如次蓮華由水面出而立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打勝一切世間超出住立於出世間法大王此如蓮華之第二支大王又次如蓮華依微風而搖動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於微少之煩惱亦作制御見怖畏而住大王此是應把持蓮華之第三支大王又依天中天之世尊如是說『於微少之罪見怖畏受持學處而學[1]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種子之二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之二支

「大王譬如種子雖小若植於良田天正與雨者乃結眾多之果大王瑜伽者[P.483]瑜伽行者所行之戒得完全沙門果可正行道大王此是應把持種子之第一支大王又次如種子若植於清淨之田則速成長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善把取其意於空閑處令清淨若置於〔四〕念處之最勝田則速增大大王此是應把持種子之第二支大王依長老阿那律如是說

譬如清淨田
若置植種子
其果乃廣大
令耕者滿足
如瑜伽者心
閑處令清淨
於〔四〕念處田
始速於增大」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美沙羅樹之一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一支

「大王譬如沙羅樹於地中百肘或以上而成長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以四沙門四無礙解六通完全沙門法於空閑處圓成大王此是應把持美沙羅樹之一支大王依長老羅睺羅如是說

名美沙羅樹
植物於地中
亦蔓延百肘
如時至成熟
樹延伸一日
亦成長百肘
[P.484]大王如是我
如美沙羅樹
空閑處正中
於法而增大」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船之三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三支

「大王譬如船依多種木材之結合集合而令眾多之人渡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依正行法律多種法之結合集合令含天之此世界而渡大王此是應把持船之第一支大王又次如船多種之波轟轟之怒濤擴展而行耐於旋流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於多種煩惱之怒濤利養恭敬名聞供養禮拜他家耐於毀譽苦樂尊敬輕侮之多種毒之怒濤大王此是應把持船之第二支大王又次如船有無量無邊無岸不搖之深底極大之騷音行於帝麑帝麑伽羅摩竭魚群之群集極大之海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於三轉十二行相之四諦現觀之通達令遊行其意大王此是應把持船之第三支大王依天中天之世尊於最勝相應部諦相應如是說『諸比丘汝等思惟之時此應思惟苦此應[P.485]思惟苦集此應思惟苦滅此應思惟苦滅之道[2]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錨之二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二支

「大王譬如錨令眾多之波起伏於水面令船定立於激動極大之海令確立令不得奪去四方四維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於貪瞋癡之波尋極大衝擊而令心定立不得奪去四方四維大王此是應把持錨之第一支大王又次如錨不浮而沈於百肘之水中亦令船確立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於利養名聲恭敬禮拜供養尊敬於最高之利養最高之名聲亦不浮唯支身令心確立大王此是應把持錨之第二支大王又依世尊如是說

譬如錨於海
不浮而沈下
如利養恭敬
勿浮應該沈」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檣之一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一支

「大王檣是支持纜帆桁索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應具足正念正知於往前視顧眄僧伽梨衣衣執持大小[P.486]便排泄應正知而行大王依天中天之世尊如是說『諸比丘比丘是正念正知而住此對汝等之我教[3]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操縱者之三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三支

「大王譬如操縱者不分晝夜常恆不放逸而精進努力令船航行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調御其心不分晝夜常恆不放逸依如理作意而調御其心大王此是應把持操縱者之第一支大王又依天中天之世尊於法句經如是說

安樂不放逸
常護自己心
自救出難處
如象出泥坑[4]

大王又次如操縱者知於大海之一切善與惡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應識善不善有罪無罪尊卑黑白之對法大王此是應把持操縱者之第二支大王又次如操縱者『何人亦不可把機械』附印於機械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P.487]『勿考慮惡不善尋』附律儀之印於心大王此是應把持操縱者之第三支大王又依天中天之世尊於最勝相應部如是說『諸比丘勿思惟惡不善尋謂欲尋瞋尋害尋[5]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船夫之一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一支

「大王譬如船夫如是思惟『我是被雇者於此船作業依此船而得賃金報酬我不可作放逸我不放逸航運此船』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應如是思惟『我恒常思惟此四大種〔所造之身〕不放逸而念確立正念正知而靜慮心一境而解脫生老病死愁悲苦憂惱我應不放逸』大王此是應把持船夫之一支大王又依長老舍利弗法將軍如是說

思惟此身
再三遍知
見身實相
寂滅苦諦」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海之五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五支

[P.488]「大王譬如大海不與屍體共住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不與貪惡行煩惱垢共住大王此應把持海之第一支大王又次如海藏伏藏真珠摩尼琉璃螺貝寶石珊瑚水晶各種之寶石而不散於外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得〔四〕道〔四〕果〔四〕禪〔八〕解脫〔四〕定〔八〕等至毘鉢舍那六通各種功德之寶石而伏藏不放散於外大王此應把持海之第二支大王又次如海與極大之有類共住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是少欲者知足者頭陀說者〔煩惱之〕損減行者正行具足者有恥快適尊嚴被尊敬者善說者言柔軟者而呵惡教誡教授教示指示勸導激勵親近於善友同梵行者而住大王此應把持海之第三支大王又次如海依清新水滿之恆河耶牟那河阿夷羅跋底河薩羅浮河摩企河等之百千河及依空中之流水而滿盈不超越自己之岸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乃利養恭敬名聲禮拜尊敬供養雖與生命有關但不故意犯學處大王此應把[P.489]持海之第四支大王又依天中天之世尊如是說『大王例如大海有常法不超越其岸大王為諸弟子我制學處我之弟子雖與生命有關但不犯[6]大王又次如海依一切之流恆河耶牟那河阿夷羅跋底河薩羅浮河摩企河空中之水流而不滿盈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聽聞總說質問決擇阿毘達磨[7]〔語〕分解語接續語連聲語分別勝者之最勝九分教亦不飽滿大王此應把持海之第五支大王又依天中天之世尊於須達蘇摩本生譚如是說

如火燒草時
猶如不厭煩
如海依河水
〔不滿亦不盈〕
諸王中最勝
此等賢者同
聞善說不厭[8]

攝頌曰

葫蘆與蓮華
種子沙羅樹
船運乃至錨
帆檣操縱者
船夫以及海
依此而為品

校注

[0209001] D. I. p. 63; M. I. p. 33; It. 118 etc [0212002] S. V. LVI. 1. 7 [0213003] D. II. p. 94 [0214004] Dph. V. 327 [0214005] S. V. LVI. 1. 7(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註標[05]今於此處加上[05]之註標 [0216006] CV. IX. 1. 4 [0217007] 底本 vinaya-suttanta- 羅馬字本為 vinaya-gaḷhasuttanta [0217008] J. no. 537 Mahāsutasoma-jātaka V. 47(漢譯南傳四〇大須陀須摩本生譚)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