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彌蘭王問經

第五 獅子品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獅子之七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七支

「大王譬如獅子是純無垢清淨淨白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是純無垢清淨淨白之心離惡作大王此應把持獅子之第一支大王又次如獅子四足而奮迅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四神足而步行大王此應把持獅子之第二[P.511]大王又次如獅子有秀麗優美之毛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有秀麗優美之戒毛大王此應把持獅子之第三支大王又次如獅子即有奪命之危何者亦不屈服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雖衣服飲食牀座病緣藥資被奪任何者亦不屈服大王此應把持獅子之第四支大王又次如獅子次第食者即任何之場所〔食物之〕所落食唯所欲不探求美肉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次第乞食者不可探求諸家不捨棄舊家而近諸家不探求食物即任何之場所受一塊之食於其處唯維持其身而食不探求美食大王此應把持獅子之第五支大王又次如獅子不食所貯藏之物食自己之餌後不再近之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不食所貯藏之物大王此應把持獅子之第六支大王又次如獅子即不得食亦不戰慄得食亦不貪不耽著而食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即不得食亦不畏懼得食亦不執著不貪不耽著見患知出離而食大王此應把持獅子之第七支[P.512]大王又天中天之世尊於最勝相應部稱讚大迦葉如是說『諸比丘此迦葉輕少之食而滿足又讚歎輕少之食而滿足又食不作不當不正又即不得食亦不畏懼又即得食亦不執著不貪不耽著見患知出離而食[1]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鴛鴦之三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三支

「大王譬如鴛鴦至命終亦不捨其妻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至命終亦不捨如理作意大王此應把持鴛鴦之第一支大王又次如鴛鴦以勢維那草與婆那迦草為餌以此滿足依其滿足而不衰退健康容色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隨心所得而滿足大王即隨心所得而滿足瑜伽者瑜伽行者於戒而不衰退於定而不衰退於慧而不衰退於解脫而不衰退於解脫智見而不衰退於一切善法而不衰退大王此應把持鴛鴦之第二支大王又次如鴛鴦不害生類大王瑜伽者[P.513]瑜伽行者捨杖捨刀有恥而具足悲哀憐一切生類有類大王此應把持鴛鴦之第三支大王又依天中天之世尊於鴛鴦本生譚如是說

不自殺不令他殺
不自勝不令他勝
諸有類無害之故
任何人亦不怨彼[2]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培那喜迦鳥之二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二支

「大王譬如培那喜迦鳥由於己夫之嫉妬而不育雛鳥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於己之意所生煩惱時嫉妬依〔四〕念處以〔煩惱〕入正律儀之隙間於意門修習身至念大王此應把持培那喜迦鳥之第一支大王又次如培那喜迦鳥晝遊行林中夜守自己入自己之群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為解脫其結唯一人受用遠離於其處不得其樂守危難之怖畏至僧伽守僧伽而住大王此應把持培那喜迦鳥之第二支大王依娑婆主梵天於世尊之前如是說

[P.514]受用高原之住處
為結解脫而不行
若於其處不得樂
具念而以守護己
而住於僧伽中[3]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家鳩之一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一支

「大王譬如家鳩住他家之時不凝視其家之器物無關心而住於〔鳥〕想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行於他家耶於其家不凝視女男之臥臺椅子衣服莊飾財寶享樂物及種種之食物而無關心現前沙門想大王此應把持家鳩之第一支大王又依天中天之世尊於小那羅陀本生譚如是說

入於他家者
於飲料食物
量食適量飲
勿入意其色[4]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梟之二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二支

「大王譬如梟與烏鴉爭及夜到烏群之處即多數烏亦殺害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與無智爭獨靜坐而碎破無智由根截斷大王此應把持梟之第一支[P.515]又次如梟善靜思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樂宴默喜宴默大王此應把持梟之第二支大王又依天中天之世尊於最勝相應部如是說『諸比丘此處比丘樂宴默喜宴默者如實知此是苦如實知此是苦之集如實知此是苦之滅如實知此是至苦滅之道』」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鶴之一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一支

「大王譬如鶴以鳴告知他人之安全或危險耶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向他人說法示怖畏墮處示安穩涅槃大王此應把持鶴之一支大王依長老賓頭羅婆羅墮闍如是說

於地獄怖畏戰慄
於涅槃宏大之樂
此等之兩利
瑜伽者當示」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蝙蝠之二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二支

「大王譬如蝙蝠入於家到處飛翔出行而不停滯其處大王瑜伽者瑜伽[P.516]行者行乞入於聚落次第遊行得施應速去不停滯其處大王此應把持蝙蝠之第一支大王又次如蝙蝠住他家之時不影響損失其家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到諸家頻乞頻表示頻無罪過之舉動頻語對〔他人之〕樂苦無關心對彼等不生起追悔令彼等不排止本業悉望興隆大王此應把持蝙蝠之第二支大王又依天中天之世尊於最勝長部三十二相經如是說

於信於戒非
於聞於慧者
於施於正法
於眾多之善
於財於穀物
於田於用地
於子於妻子
於四足之獸
於親戚於友
於緣於健康
容色與幸福
兩者其願望
他人不損減
望〔他〕利成就[5]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蛭之一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一支

「大王譬如蛭即何處亦其附著之處強附著而吸血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P.517]即於任何之所緣為心之止著其所緣由形狀由位置由方角由場所由限界由特相由因相強令確立依其所緣而飲解脫之美味大王此應把持蛭之一支大王依長老阿那律如是說

依清淨心
確立所緣
而依其心
飲解脫味」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蛇之三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三支

「大王譬如蛇依胸而行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應依慧而行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依慧而行時心行正理避免邪相修習正相大王此應把持蛇之第一支大王又次如蛇行時避藥草而行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避惡行而行大王此應把持蛇之第二支大王又次如蛇見人人耶竊思苦痛憂愁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思惟邪尋而生不樂置之『我今日放逸而過我今日不能再得[P.518]大王此應把持蛇之第三支大王又於巴畢提耶本生譚對二緊那羅如是說

非心互同情
我等夜別居
其一夜不滿
我愁夜不歸[6]

「尊者那先卿言『應把持大蛇之一支』何等是應把持其一支

「大王譬如大蛇身大數日空腹飢餓即不得充腹之食不充腹亦維持其身之生大王瑜伽者瑜伽行者隨行乞受他人之食期待他人之施不自取故難得充腹之食然知義之善男子食四五塊之食而剩下可以水充滿大王此應把持大蛇之一支大王依長老舍利弗法將如是說

食濕或乾時
勿令甚飽食
比丘不充胃
節食正念遊
不食四五塊
專精之比丘
滿足安樂住[7]

[P.519]攝頌曰

獅子與鴛鴦
培納喜迦鳩
貓頭鷹與鶴
蝙蝠以及蛭
蛇以至大蛇
依此而稱品

校注

[0244001] S. II. p. 194 [0245002] J. no. 451 Cakkavākajātaka(漢譯南傳三六鴛鴦本生譚) [0245003] S. I. p. 154; Thag. 142 [0246004] J. no. 477 Cullanārada-jātaka(漢譯南傳三七小那羅陀苦行者本生譚) [0249005] D. III. p. 165 [0251006] J. no. Bhallātiya-jātaka V. 8(漢譯南傳三八婆羅第耶本生譚) [0251007] Thag. 982, 983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