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鸞與道綽〉閱後[A1]
四明石芝曉法師,為一天台宗學者,雖弘揚淨土,與曇鸞、道綽不同。曇鸞與道綽,判易行與難行,淨土與聖道二門。以為念佛往生,持戒與犯戒,定心與散心,愚癡與智慧,並承佛悲願而生。易言之,但須念佛,即得往生,犯戒等根機,不在簡別之列也。淨土與聖道之判,即信願往生與戒定慧——聖道之別。故其弊,不重戒定慧之聖道,而以往生為純由佛力,善導承其緒餘,所作《觀經四帖疏》,即有此意。日本學者唐代來華,傳承此善導之法流,乃演出弁髦戒法,甚至專憑信願,不重持名(蓋以持名而至一心不亂,即由念佛而得三昧,等於聖道)之真宗。楊仁山老居士曾專書以彈真宗,即於善導之說,致其微詞。日人每謂念佛法門,有慧遠流,有善導流。然在中國,宋元明以來,漸融此二流,即不廢聖道而特重信願持名。於曇鸞、道綽等之極端說法,不加尊重。石芝曉法師之雙取慧遠與善導,不取曇鸞與道綽,殆有此意乎?
講者於曇鸞與道綽,似極贊其對淨土宗之功績,而後舉印光大師之三義以勸人,適成乖角。蓋若以曇鸞、道綽說為指南,淨土行即不能與台、賢、三論、唯識、禪、律諸宗相融而行。故知宋元明清之中國佛教,為趣向融合之佛教,淨土亦由台、賢、禪、律等諸宗相助而日盛。雖世之淨土行者,或以學涉台、賢、禪等為不專而專提持名,然亦無人敢棄聖道而言淨土,如真宗者之說也。
【經文資訊】《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第 29 冊 No. 29 華雨集(五)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1-12-09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所編輯
【原始資料】印順文教基金會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