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大乘論講記》弁言[A1]
無著、世親學之傳於東土,舊有流支、真諦、玄奘三家。其傳入有先後,論義多有出入,一若譯者之有意增損其間者。後之學者,或出於好樂,或習於師承,莫不執一家之說以衡是非,以真無著、世親學自居,而抑餘師為偽妄;法海之見浪掀天,其來亦久矣!余於斯學,自病未精,然亦嘗一窺其崖略:無著、世親學,蓋擷取上座系之精英,以申述大乘者。或直存本義,或取經部譬喻師、阿毘達磨論師等之善說,學無常師,理長為宗,可謂善述釋迦、彌勒之學者矣!自《瑜伽師地論》、《辯中邊論》至《唯識三十論》,固有其一貫之同,亦有其當論之別,因時、因地、因機,學說多變。無著、世親論之本身,即蘊有異義,後學特有所偏重而發揮之,因以日趨分化而已。三傳之出入,不盡為譯者之私意也。偏執一系者,雖或思辨精嚴,然終不能圓見無著學之全。如知鹿之為獸,乃以馬之異鹿而不許其為獸,可乎?又或泛泛而談,言無典則,不求一一論之差別,但曰是一、是一;此直如知馬之為獸,乃以鹿亦是獸而指鹿為馬也!離差別無圓融,離貫攝無精嚴,嘗樹為治學之準則。然法相深賾,聞思鈍薄,卒鮮有所得,悵悵之情,其何能已!春自筑來,同學演培、妙欽、文慧,以《攝大乘論》請。嘗以今之學者,多偏據奘傳之說,於《攝大乘論》本義多昧,乃亦樂為一談。依世親《攝大乘論釋》通無著《攝大乘論》,間取《辯中邊論》、《大乘莊嚴經論》為之證。如種識辨三相,陀那即末那,染意緣種子,自心為本質,見相成唯識,遍計依他等如幻,依他具二分,鏡智體常住:異義紛披,每異奘傳之說。三同學隨聽隨記,歷時四月,得二十萬言,求其於大義無乖而已,文或左右,未盡善也。論風扇於私室,不登大雅之堂,姑為記之以備同好者之參考云爾。繕錄既竣,為書數言以簡端。民國三十年夏,印順書於雙柏精舍。
【經文資訊】《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第 29 冊 No. 29 華雨集(五)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1-12-09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所編輯
【原始資料】印順文教基金會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