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成元法師問
承以佛法相詢,問題過多,不易詳說,謹略為簡言之。
一、關於訊問者:(1)龍樹是受菩薩戒之比丘。(2)比丘以正覺為目標,菩薩如釋迦因地及彌勒等以成就無上菩提——正覺——為目標。菩薩成佛,當然勝於比丘,惟初心菩薩亦多不及比丘之聖者。(3)大眾與上座,各得佛法之一體,各有所長,亦各有所蔽。(4)龍樹宏揚之佛法,能否取得主導地位,當以後人之信行是否能盡力以赴之為斷。(5)現世佛法,應綜貫各地佛教之長而闡揚之。以本人之意見,尚未有何地能有領導今世佛教之可能者。(6)我國佛教,應自佛教徒之信仰佛法、深知佛法、實行佛法,乃能生存於今日,救度於人類。
二、關於商榷者:三寶以僧為重,此義確然無誤。然決非消極的自棄於人間,或盲目的濫同世俗;決非專談虛玄之妙義,亦非專知形式,托鉢乞食了事。要知佛法之衰,問題在僧眾之自身沒落,並非別人故意輕視僧寶。尊重僧眾,要僧眾從信、解、行中自己尊重起來!
論到佛法中誰堪當選(教中)總統,不問為比丘為菩薩,並屬非法,請檢《阿含經》阿難答雨勢大臣之問。如有教王之類,即是外道氣味!
依本人所知,佛法本無所謂大乘、小乘。但在佛法流行中,一分偏主保守者,慧劣而拘於戒條,重於自了者,成為聲聞;一分偏於自由適應時代者,慧深而略於瑣屑之戒條(並不反對根本及主要戒律),重於化他者,成為菩薩,因之演成小乘與大乘。龍樹之破斥小乘,並非破斥釋迦之阿含與律,僅是破斥不知釋迦真義而專於支離名相者。此等聲聞,即是不知佛法而自以為是之聲聞,非佛說之聲聞也。來文所說,多屬誤會。佛法並非講人情,邪者應破。印度佛教之亡,亡於邪正不分,知否?
「苦無逼迫性」,無逼迫性所以是苦,此理乃第一義諦,原非俗知俗見者所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A1],本出《阿含經》。《阿含經》云「觀色如聚沫(泡之一類)」[A2],乃至「觀識如幻事」[A3]。大空出《雜阿含經.大空經》,小空出《中阿含經.小空經》。凡此等並屬釋迦正說,如何口出鑽矛,妄肆譏評!觀來書所說及貴處托鉢乞食,意存聲聞儀制,乃於菩薩乘妄肆攻訐。惟佛法甚深,即《阿含》與廣律及各部毘曇,顯然毫無認識,不過依樣畫葫蘆,托托鉢吃吃飯而已。苦哉!苦哉!須知若欲弘通聲聞佛法,應於聲聞經律論如實信解,得正知見;然後攝護身心,策發定慧,以求自證。若一概不知,僅以托鉢、不持金銀為佛法,此佛法之所以江河日下也!
貴處組織學院,不知日常所學何事?不敢懸揣而有所說也。雅承商問,不敢不以所知者相答,質直之處,希以容恕!
校注
【經文資訊】《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第 29 冊 No. 29 華雨集(五)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1-12-09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所編輯
【原始資料】印順文教基金會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