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華雨集(五)

《華嚴經教與哲學研究》序——從佛教思想看華嚴大意——[A1]

現實人間的佛法本於釋迦如來菩提樹下的妙悟如來自覺的聖智境界不是一般思惟分別所能想像的適應現實人間所能理解的所能持行的施設一切教化無非是誘導人類趨向正覺的方便釋尊的化跡身教與言教依法攝僧的律制流傳在人間但這是依於自覺聖智所流出的方便(法界等流)並不等於釋尊圓證的實際這點聲聞的《雜藏》經頌已說到「若以色量我以音聲尋我欲貪所執持彼不能知我(佛)」[A2]在聖弟子對佛的永恆懷念中通過崇高的信仰與理想甚深的體驗而釋尊自證的圓滿淨德顯現出來被稱為毘盧遮那就是釋尊的別名圓滿的佛德表現於《華嚴經》中是聖弟子本著甚深體悟而表示出來的說到大乘的最甚深處是真如法界實際的平等不二文殊師利所說契經已說到了一切佛(化主)平等一切國土(化處)平等一切(化)法平等一切(所化)眾生平等在佛佛土佛法佛所化眾生外《華嚴經》更說到佛教化的時劫平等一切都平等不二而互相涉入佛(與佛土眾生時劫)的圓滿顯示成為學佛者的崇高理想與信仰由此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經十地等行位從利他中完成自利達到自覺圓滿而無邊無盡的悲濟眾生這被稱為普賢行願的就是一切佛修行的歷程〈入法界品〉的善財童子發菩提心學菩薩行為學者提供了深入法界的榜樣

《華嚴經》著重於如來的果德因行傳到中國來之後經由北土地論師的宏傳發展為華嚴宗學對平等涉入事事無礙的玄理有了獨到的闡揚《華嚴經》所顯示的果德因行當然也出於聖弟子的體會並不等於如來圓證的實際所以「果分不可說」依菩薩因行而方便安立不是為了組成偉大的理論體系而是啟發學人來發心趣入所以在印度的大乘佛教有所得於華嚴而發展的或依「三界虛妄但是一心作」[A3]「心如工畫師無法而不造」[A4]「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A5]成為(釋尊所曾經說過的)染淨由心的「唯(心)識」說或依「如來智慧無相智慧無礙智慧具足在於眾生身中」[A6]成為心為如來淨因的「如來藏」說直從眾生身心(經中或作「眾生」或作「蘊界處」或作「心」)中點出迷悟染淨根元化導學者修學以達轉迷啟悟離染顯淨印度所傳的也許多為眾生設想所以略於玄理而宗重在離妄執而契入平等不二的真如

近代學人方東美先生以哲學家而旁及佛法探究「華嚴」終於對華嚴宗學給以無上崇高的評價楊居士政河從方先生修學整理方先生的講學錄音資料也宣講華嚴宗學的勝義多年最近將其所作有關華嚴經教華嚴玄理的論文稿件綜集成《華嚴經教與哲學研究》一書印行流通此書通過哲學的理解來發揚華嚴宗學對誘導世間學者進入佛法領域來說是有良好與重要德用的在佛法的領域中我著重於印度傳來譯梵為華的三藏對於後來發展而成立於中國的佛學如臺都不曾深入所以略序佛教思想史上所見《華嚴經》的大意以表示我對華嚴的讚揚


校注

[A1] 民國六九年撰
[A2] 《瑜伽師地論》卷19(CBETA, T30, no. 1579, p. 382, b24-25)
[A3] 《十地經論》卷8(CBETA, T26, no. 1522, p. 169, a15)
[A4] (1)《大方廣佛華嚴經》卷10〈16 夜摩天宮菩薩說偈品〉「心如工畫師畫種種五陰一切世界中無法而不造」(CBETA, T09, no. 278, p. 465, c26-27)(2)《大方廣佛華嚴經》卷19〈20 夜摩宮中偈讚品〉「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CBETA, T10, no. 279, p. 102, a21-22)
[A5]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19〈20 夜摩宮中偈讚品〉(CBETA, T10, no. 279, p. 102, b1)
[A6]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35〈32 寶王如來性起品〉(CBETA, T09, no. 278, p. 624, a13-14)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