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三十一
賢首品第十二之三
【經】
【經】
【論】十二從第一智慧廣大慧[A4]已下有十四行頌明信佛智慧自欲同知難信分。
【經】
【論】十三從十剎塵數眾生所[A5]已下有四行頌明信樂受持得福分。
【經】時賢首菩薩說此偈[A6]已十方世界六反震動魔宮隱蔽惡道休息十方諸佛普現其前各以右手而摩其頂同聲讚言善哉善哉快說此法我等一切悉皆隨喜。
昇須彌山頂品第十三
【論】此十住[1]位中有六品經一昇須彌頂品二頂上偈讚品三十住品四梵行品五發心功德品六明法品如是六品共成十住法門將釋此品義分為三一釋品來意二以處表法三隨文釋義一釋品來意者明前於普光明殿人間地上成十信之心[A9]已終此妙峯之頂明從十信入十住入位之昇進故此品須來二以處表法者明此山於七重金輪圍山七重大海之內出水高八萬四千由旬縱廣亦爾四寶所成東面黃金西白銀南吠琉璃北瑪瑙上有四埵埵有八[2]輔天眾四八三十二中心名妙高頂天帝釋在其上居寶宮殿通為帝釋天三十三天總以帝釋為主帝釋有四名一名天帝釋二名憍尸迦三名釋提桓四名因陀羅大意名能主為能為諸天作主故此妙峯山四寶合成諸天寶宮殿在上莊嚴故為妙峯山此山之外七重金山及七重大海廣量金翅鳥兩翼相去三百三十六萬里迅疾能飛一鼓翼萬萬九千里七日七夜方至其頂其山在大海之中形如腰鼓崪然高聳非以手足攀攬之所能登為表此十住法門創生如來智慧之家為真佛子不可以有生滅尋思觀察及多聞心想攀攬所得故以將妙峯山用況表之令後人倣學山者高勝義故像此十住住佛所住法身妙智慧海故是出世高勝義故妙峯山者不動義諸天所居妙樂義莊嚴義像此位菩薩以方便三昧寂然不動無思無心不收不攝任性而定稱平等理與法身合忽然妙慧從此定生無始無明總無所得住佛妙慧都無所依得法妙樂智慧莊嚴出過情見諸佛所說解脫微妙經典無不解了為生在如來智慧家故三界無明一時頓盡唯有習氣煩惱漸漸以法治之如下十住品云佛子菩薩住處廣大與法界虗空等佛子菩薩住三世諸佛家故又如初發心功德品云應知此人即與三世諸佛同等即與三世諸佛如來境界平等即與三世諸佛如來功德平等得如來一身無量身究竟平等真實智慧纔發心時即為十方一切諸佛所共稱歎乃至震動一切世界及一切世界中示現成佛等如文廣明不可同於三乘方便教說地前三賢菩薩得折伏現行無明地上見道為此經法教門依一切諸佛根本不動智而發心故以乘如來一切智乘而發心故於此十住位中能與如來同智慧故不同三乘但將三空觀且折伏現行於此經中發心之者從佛不動智而發菩提心設有餘習還以無依住智治之還是根本智不伏不斷為本寂用自在故無體可斷故無可伏故設修三昧任性淨故亦無收攝亦不伏捺故任自淨故設行分別任性智慧隨事用為亦無取捨故如是任法調治習氣使稱理智令慣習增明如佛願行而隨事世間成長大悲不出不沒故以心境一真無出沒故是故經中以阿脩羅王等表之處大海而不出不沒等喻問曰何故不昇四天王宮而超至帝釋宮答曰為四天王在妙峯山半傍住非是可表昇法頂處至相盡現智慧莊嚴住不退故善財童子於妙峯山得憶念諸佛智慧光明門同此位故准例可知以超情塵之跡以山表之非要登山也[A10]已入如來智慧於眾中堪為主導故非要為帝釋也第三隨文釋義中義分為三一總科一品二明如來身行徧周等印如下經云十方一切諸世界中悉亦如是明十方一切妙峯山總見如來昇妙峯山頂三隨文釋義。
【經】爾時如來威神力故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四天下閻浮提中悉見如來坐於樹下各有菩薩承佛神力而演說法靡不自謂恒對於佛爾時世尊不離一切菩提樹下而上昇須彌向帝釋殿時天帝釋在妙勝殿前遙見佛來即以神力莊嚴此殿置普光明藏師子之座其座悉以妙寶所成十千層級迥極莊嚴十千金網彌覆其上十千種帳十千種蓋周迴間列十千繒綺以為垂帶十千珠纓周徧交絡十千衣服敷布座上十千天子十千梵王前後圍遶十千光明而為照耀爾時帝釋奉為如來敷置座[A11]已曲躬合掌恭敬向佛而作是言善來世尊善來善逝善來如來應正等覺唯願哀愍處此宮殿爾時世尊即受其請入妙勝殿十方一切諸世界中悉亦如是爾時帝釋以佛神力諸宮殿中所有樂音自然止息即自憶念過去佛所種諸善根而說頌言。
如此世界中忉利天王以如來神力故偈讚十佛所有功德十方世界諸釋天王悉亦如是讚佛功德爾時世尊入妙勝殿結跏趺坐此殿忽然廣博寬容如其天眾諸所住處十方世界悉亦如是。
【論】一長科一品者於此品中長科為十段第一從爾時[A12]已下三行經明佛神力普現十方二爾時[A13]已下一行半經明佛不離菩提樹下而上昇須彌向帝釋殿三時天帝釋[A14]已下可七行經明帝釋遙見佛來嚴殿敷座四曲躬合掌[A15]已下可兩行經明帝釋請佛入殿五爾時世尊[A16]已下三句經是如來十方一時受請入殿六十方一切世界[A17]已下三句經是結十方普會同此七爾時帝釋[A18]已下可一行半經明佛神力樂音自息八即自憶念[A19]已下四句明帝釋自念過去善根說頌歎佛來此九如此世界中[A20]已下兩行半經都結此處以偈歎佛十方同然十爾時[A21]已下可兩行經明如來處座而坐殿廣博寬容并結十方同此三隨文釋義者云不離菩提樹者明菩提體無去來遠近處所可離可到故又如來智身無表裏體徧周故又法界非大小毫剎相容故又心境無二相無中邊方所故又諸法無自性一多恒圓滿故帝釋遙見佛來者有二義一事二表法一事者為如來於無去來性示去來之相故言遙見二表法者明帝釋示同未悟不見如來智身徧周與心一體故言遙見佛來又信解為遙見自心入位為佛來帝釋即以神力莊嚴此殿者亦有二義一事二表法其事可知二表法者自加行也安置普光明師子之座者亦有二義一約位置座二約帝釋自德根堪一約位置座者約此十住位中法位也為十住中得一切諸佛智慧光明之藏於一切法自在無畏故置此座故如十行位中於夜摩宮中化作寶蓮華師子之座此約行位在一切生死具大悲行萬行以理智體得無染故以是義故以蓮華為座體在此十住位中以得一切諸佛智慧光明普照萬法故安置普光明藏師子之座此十住中安置其座十千層級十行中化作百萬層級師子之座為十住位中初始入位明須彌之上猶連地居明心有所得從信創會見法之報以此義故師子座須有安置又方便三昧是安置故十行位中約十住位中理智妙慧功成即十行位中以妙用而化其座又約行從空而立還約位在夜摩空居之天云座十千層級又百萬層級及帝釋天宮夜摩天總明隨位昇進行相若也正入法智慧流不出毫塵徧諸剎海其座乃至十迴向十地高下嚴飾各各隨位不同准例知之其座上莊嚴皆十千者明萬行報得故如十千金網者約能以教行之網漉眾生之果報故十千種帳者明養育義以於一切處為佛為天為大力士之神擁護養育眾生行之果報所得故十千種蓋者是大悲義以大悲心覆養一切眾生之果報所得故十千繒綺者以一行中行無盡差別行一言音中具差別教皆明白可觀之果也十千珠瓔者明萬行普周莊嚴智境化利眾生無休息之果所得故如一一塵中皆有無盡普賢身者是也十千衣服是於一切生死海柔和善忍覆養含生之果故十千天子者明能行萬行之人十千梵王者明於行中智慧自在故十千光明照耀者明智慧照耀能破自他迷闇長夜令大明故[A22]已上皆是舉此位之果德用成莊嚴令發心入位菩薩識果行因無疑惑故從曲躬[A23]已下明帝釋於如來致敬請佛入宮明行謙行也如來受請明從信入住如文可知二約帝釋自德最下明帝釋得宿念力於過去佛所種善根說頌歎佛者明以三昧力自見身心體性同古今佛智慧善根故[A24]已下十佛是當位之功用合古也於說頌中有二十行頌兩行一頌初兩行頌歎迦葉佛具云迦葉波此云飲光此是其姓亦以身光殊特能飲諸天及日月等光皆悉不現故次兩行歎拘那牟尼佛正云迦那牟尼言拘那者此云金也牟尼者[1]佛也以金色為號次兩行歎迦羅鳩䭾具云迦羅鳩村䭾佛此云所應斷[A25]已斷次兩行歎毗舍浮佛此云徧一切自在次兩行歎尸棄佛正云式棄那此云持髻或曰有髮次兩行歎毗婆尸佛此云淨觀或曰勝觀或曰種種觀次兩行歎弗沙佛正云勃沙此云增盛次兩行歎提舍佛正云底沙此云說法度人次兩行歎波頭摩華佛正云鉢特忙此赤蓮華也次兩行歎然燈如來前之二佛是此今賢劫中佛後之七佛是前劫中佛以明創入十住之門古今法則相會明古佛今佛法不異故入此位者會同不別故言吉祥者歎此山頂是福善之處故明昇進者以三昧力身心不動如山王總會古今諸佛同智慧故第九如此世界中忉利天[A26]已下有四行經於中義分為四一舉此世界歎佛功德二總舉十方同然三爾時[A27]已下明如來入殿昇座而坐四明其殿忽然廣博普容諸天住處此明約如來無自他之德合然令大眾得見以明令大眾入位同此[A28]已上釋昇須彌品竟大約此明以三昧力正入定時身心蕩然稱法界性無表裏光明朗徹是忽然廣博義亦是普光明藏師子之座義智慧現前是佛來義一一如是會理修行不可但逐名言也。
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
【論】將釋此品約作四門分別一釋品名目二釋品來意三都會此十住六品之經意四隨文釋義一釋品名目者以法慧等十箇菩薩各以自[A29]己當位隨位進修之法還自以偈讚讚之令信終菩薩倣之悟入故此品名為偈讚品明古今諸佛同會此智殿悲宮俱會古今之佛自身是未來之佛與古佛道合故二釋品來意者明前[A30]已創昇須彌帝釋以偈歎佛此品明十住位當位菩薩將當位法門以偈讚之令信心者得入位故故有此品須來初歎過去佛次歎今現在佛未來佛者即入此位者是也是故經中不云未來十佛是過去佛盧舍那是現在佛修行始入位者是未來佛三都會十住之內須彌之上說六品經意者一昇須彌品明信終昇進二須彌頂上偈讚品明偈讚當位之法勸修昇進之理三說十住品明當位所行之行四說梵行品明總十住之中所持無相之性戒五發心功德品明於十住之中發心所得功德之量六明法品即明當位之法昇進向十行之因此六品明當位之修行因果及向十行之因四隨文釋義中復分為二一長科一品經意二隨文釋義一長科一品經意者義分為十一段。
【經】爾時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佛剎微塵數菩薩俱從百佛剎微塵數國土外諸世界中而來集會其名曰法慧菩薩一切慧菩薩勝慧菩薩功德慧菩薩精進慧菩薩善慧菩薩智慧菩薩真實慧菩薩無上慧菩薩堅固慧菩薩所從來土所謂因陀羅華世界波頭摩華世界寶華世界優鉢羅華世界金剛華世界妙香華世界悅意華世界阿盧那華世界那羅陀華世界虗空華世界各於佛所淨修梵行所謂殊[A31]特月佛無盡月佛不動月佛風月佛水月佛解脫月佛無上月佛星宿月佛清淨月佛明了月佛是諸菩薩至佛所[A32]已頂禮佛足隨所來方各化作毗盧遮那藏師子之座於其座上結跏趺坐如此世界中須彌頂上菩薩來集一切世界悉亦如是彼諸菩薩所有名字世界佛號悉等無別爾時世界從兩足指放百千億妙色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須彌頂上帝釋宮中佛及大眾靡不皆現爾時法慧菩薩承佛威神普觀十方而說頌[1]言。
【論】一從爾時佛神力故[A33]已下有十九行半經明佛以神力令眾來集分於此分中十九行半經復分為七段一從爾時佛神力故五行半經明菩薩來集二所從來土[A34]已下三行半經明菩薩世界之名三各於佛所淨修梵行[A35]已下三行經明本所事佛四是諸菩薩至佛所[A36]已下兩行經明菩薩來[A37]已化座而坐五如此世界中[A38]已下兩行經明都結十方世界菩薩同然六爾時世尊[A39]已下兩行半經明佛足指端放光普照一切處帝釋宮殿十信足輪下放光此十住中足指端放光明位勝進十行足趺十迴向膝上十地眉間毫中放光此光表法位昇進故還是第一會中現相品所放眉間之光以果成信入位之光足指光者明照入此住位者身心智慧宮殿表入聖之初故足指端放光也七爾時[A40]已下一行經明法慧菩薩說頌歎佛餘義隨文可知約科文之意即悉其意如初菩薩來集共世界名并本所事佛總都會配當位法及法門因果始可得見其意況從法慧菩薩是此位中所修之行人約所得如來智慧立名世界名因陀羅華世界是所修之法殊特月佛是初發心住位中約法所修之果云因陀羅者此云能主也華者是開敷感果義為此十住中初發心菩薩即能十方一切世界中示現成佛故世界名能主以能示現主導一切眾生故以其行華能開敷自他智慧果故經云一一各與佛剎微塵數同名法慧菩薩俱者明智慧解行了悟徧知是境界故以達自心一切總爾故一迷一切迷一悟一切悟此明唯應度者自迷解故智慧徧故云從百佛剎微塵數國土外諸世界中來者明迷云國土之外迷解云來但以迷無明暗障廣多以比之世界塵數悟之解行廣多故亦比之如世界之塵智慧與無明相似但只隔迷悟故是故此經下文云有三千大千世界量等經卷內小眾生身中是其義也佛號殊特月者殊者勝也特者奇也月者清涼也明入此位菩薩生住如來智慧家時無始無明煩惱炎熱惡道熾然一時頓滅唯有如來智慧朗然清涼如月故明此短菩薩創始入真以能破煩惱惑熱處立自[A41]己佛果之名以次十行十迴向隨位昇進菩薩名佛世界名各各隨位差別十行中佛果名號下名悉同名之為眼為知根利眾生處立名十迴向中佛果名號上名悉同名之為妙為於生死中利眾生之妙用自在故至位方明又云十方諸來法慧等十菩薩眾各於佛所淨修梵行者明各於自心法身智慧能淨煩惱清涼如月處立名為各於佛所淨修梵行梵者淨也以明此位菩薩妙慧現前諸行體自淨故為法性智慧任法運為體無生滅故明以體無生滅處以標自心佛果故是故有發心之士應當如是以方便無作無思任性之定而自顯發自心無性佛智慧門即能於煩惱無所染汙便即名之殊特月佛隨所來方各化作毗盧遮那藏師子之座者此法慧菩薩是東方之位明入位之首破暗之初如日初出東方能破暗故以世間之名名為殊特以智慧明能破自他無始長夜之迷暗故是故佛果名之殊特月佛以初發心[A42]已為天人師以是世界名能主華其化所作之座名毗盧遮那藏師子之座者是佛果座也明毗盧者光也遮那者徧也明徧座無始一切無明煩惱以化作一切大智慧光明藏徧照一切心境化成法界自在解脫之門師子者得無畏也[A43]已上總依主釋結跏趺坐者會妄想而為真智慧故故為結跏趺坐此十住位中十箇菩薩同於善財童子於妙峯山頂上初入信之後入十住之初德雲比丘下至慈行童女法門相似文殊師利菩薩以明初發信心以此經中圓會教行使令後學者令易解故但說其教不著行行之人難解了故以是義故初會舉佛果神天示入法而勸修以明一一皆同佛知見第二會勸生信解以不動智佛以成信門次說入位進修之教則十信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法門法界品中舉善財童子是能行五位行者以教行具彰令易解故若不如是雖見教法在行猶迷是故於此一部之經因果理智教行仁士一一具彰也令修道者倣學不謬故此十住入真見道之初心與後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為正覺之果故如人百歲以初生為長故人生十子初生為長。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三十一
音切
(戶吾切)。
矢(式視切)。
鎧(苦亥切)。
輿(以諸切)。
臾(予音)。
敗(薄賣切)。
衂(女育切)。
轝(以諸切)。
竄(七亂切)。
匿(女力切)。
僅(渠吝切)。
沫(末音)。
悴(子對切)。
罥(古兗切)。
鵞(五何切)。
電(殿音)。
珂(苦何切)。
吠(符廢切)。
埵(丁果切)。
攬(盧敢切)。
湛(直檻切)。
快(苦怪切)。
層(自登切)。
級(居邑切)。
繒(疾陵切)。
綺(虛彼切)。
鳩(居求切)。
䭾(唐佐切)。
涼(呂張切)。
絡(盧各切)。
捺(奴曷切)。
漉(盧谷切)。
膝(息七切)。
謬(靡幼切)。
徹(尹列切)。
寬(苦丸切)。
崒(昨沒切)。
校注
[0210001] 二宋論作三 [0211001] 天南北宋藏俱作大 [0212001] 南論無位字 [0212002] 輔南北論作部 [0214001] 佛南北論作寂 [0215001] 言南北宋藏俱作曰【經文資訊】《卍新續藏》第 4 冊 No. 223 華嚴經合論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1-03-18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卍新續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論】十一從如來咸共說[A1]已下有一百五十八行頌明舉一喻況說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