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二十
世界成就品第四
【經】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以佛神力徧觀察一切世界海一切眾生海一切諸佛海一切法界海一切眾生業海一切眾生根欲海一切諸佛法輪海一切三世海一切如來願力海一切如來神變海如是觀察[A2]已普告一切道場眾海諸菩薩言佛子諸佛世尊知一切世界海成壞清淨智不可思議知一切眾生業海智不可思議知一切法界安立海智不可思議說一切無邊佛海智不可思議入一切欲解根海智不可思議一念普知一切三世智不可思議顯示一切如來無量願海智不可思議示現一切佛神變海智不可思議轉法輪智不可思議建立演說海不可思議清淨佛身不可思議無邊色相海普照明不可思議相及隨好皆清淨不可思議無邊色相光明輪海具足清淨不可思議種種色相光明雲海不可思議殊勝寶𦦨海不可思議成就言音海不可思議示現三種自在海調伏成熟一切眾生不可思議勇猛調伏諸眾生海無空過者不可思議安住佛地不可思議入如來境界不可思議威力護持不可思議觀察一切佛智所行不可思議諸力圓滿無能摧伏不可思議無畏功德無能過者不可思議住無差別三昧不可思議神通變化不可思議清淨自在智不可思議一切佛法無能毀壞不可思議如是等一切法我當承佛神力及一切如來威神力故具足宣說為令眾生入佛智慧海故為令一切菩薩於佛功德海中得安住故為令一切世界海一切佛自在所莊嚴故為令一切劫海中如來種性恒不斷故為令於一切世界海中顯示諸法真實性故為令隨一切眾生無量解海而演說故為令隨一切眾生諸根海方便令生諸佛法故為令隨一切眾生樂欲海摧破一切障礙山故為令隨一切眾生心行海令淨修治出要道故為令一切菩薩安住普賢願海中故是時普賢菩薩復欲令無量道場眾海生歡喜故令於一切法增長愛樂故令生廣大真實信解海故令淨治普門法界藏身故令安立普賢願海故令淨治入三世平等智眼故令增長普照一切世間藏大慧海故令生陀羅尼力持一切法輪故令於一切道場中盡佛境界悉開示故令開闡一切如來法門故令增長法界廣大甚深一切智性故即說頌言。
【論】從初序分中長科為六段一爾時[A4]已下四行半經是普賢觀察十海分二如是觀察[A5]已下可八行經明普賢告眾歎諸佛十種之智海十不可思議三建立演說海[A6]已下可六行經明普賢歎佛十種身業教化不可思議四從勇猛調伏諸眾生海無空過者[A7]已下七行經是普賢歎佛身智二業隨轉法輪成就之眾入佛之地十不可思議五如是等一切法[A8]已下十八行半經明普賢乘佛神力說佛智業身業教化饒益成就眾生海之德令多菩薩一切眾生入佛境界海故六明普賢說頌重明前法於此二十行頌中兩行為一頌於中意有二十總答前三十七問為頌含多義故一明佛智慧甚深二明佛身業隨根普應三明佛語業普周四明佛行多剎徧嚴五明諸佛大悲成熟眾生六明佛普現出興與益七明眾生根劣隨迷八明大心淨信堅固者堪為九明諸佛與力方知十明離諂慈悲志欲深廣能入十一明觀察法界如虗空而獲善利十二簡修餘道者不堪普賢行人得入十三明眾生界廣大法輪普至十四明普賢自示[1]身廣大十五勸眾令觀毛孔十六明普賢示法與眾之益十七明普賢行願無邊十八明普賢自歎行具十九歎法眼智眼法身智身廣大二十歎是佛所行應諦聽此[A9]已上經文自具可知略科眉目如是第二正說分中有十段經。
【經】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告諸大眾言諸佛子世界海有十種事過去現在未來諸佛[A10]已說現說當說何者為十所謂世界海起具因緣世界海所依住世界海形狀世界海體性世界海莊嚴世界海清淨世界海佛出興世界海劫住世界海劫轉變差別世界海無差別門諸佛子略說世界海有此十事若廣說者與世界海微塵數等過去現在未來諸佛[A11]已說現說當說諸佛子略說以十種因緣故一切世界海[A12]已成現成當成何者為十所謂如來神力故法應如是故一切眾生行業故一切菩薩成一切智所得故一切眾生及諸菩薩同集善根故一切菩薩嚴淨國土願力故一切菩薩成就不退行願故一切菩薩清淨勝解自在故一切如來善根所流及一切諸佛成道時自在勢力故普賢菩薩自在願力故諸佛子是為略說十種因緣若廣說者有世界海微塵數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2]其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論】第一段中長行有十八行半經於中大意有六一明普賢告眾欲說其法二正說世界海有十事之法一切三世諸佛同敷三正舉世界形狀體性有十廣大無盡四正說世界[A13]已成現成當成具十種因緣五正說由如來神力法如是等如下十事因緣是也六承佛神力說頌於此十八行頌中重頌前長行之法明眾生界廣多佛菩薩悲願含覆故以行廣大故莊嚴國土廣大以眾生業無量故菩薩[1]行無量以菩薩信心廣大離垢所住國剎光明寶成清淨無垢此明淨穢同居業現各異如文可知是故經云菩薩修行諸願海普隨眾生心所欲眾生心行廣無邊菩薩國土徧十方。
【經】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一一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塵數所依住所謂或依一切莊嚴住或依虗空住或依一切寶光明住或依一切佛光明住或依一切寶色光明住或依一切佛音聲住或依如幻業生大力阿脩羅形金剛手住或依一切世主身住或依一切菩薩身住或依普賢菩薩願所生一切差別莊嚴海住諸佛子世界海有如是等世界海微塵數所依住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論】第二段中爾時[A15]已下九行半經并四十四行頌明世界依住如文具明。
【經】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世界海有種種差別形相所謂或圓或方或非圓方無量差別或如水漩形或如山𦦨形或如樹形或如華形或如宮殿形或如眾生形或如佛形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塵數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論】第三段中爾時[A16]已下有六行經并二十行頌明世界差別形由業如文具明。
【經】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應知世界海有種種體所謂或以一切寶莊嚴為體或以一寶種種莊嚴為體或以一切寶光明為體或以種種色光明為體或以一切莊嚴光明為體或以不可壞金剛為體或以佛力持為體或以妙寶相為體或以佛變化為體或以日摩尼輪為體或以極微細寶為體或以一切寶𦦨為體或以種種香為體或以一切寶華冠為體或以一切寶影像為體或以一切莊嚴所示現為體或以一念心普示現境界為體或以菩薩形寶為體或以寶華蘂為體或以佛言音為體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論】第四段爾時[A17]已下有十三行經十行頌明世界體差別。
【經】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應知世界海有種種莊嚴所謂或以一切莊嚴具中出上妙雲莊嚴或以說一切菩薩功德莊嚴或以說一切眾生業報莊嚴或以示現一切菩薩願海莊嚴或以表示一切三世佛影像莊嚴或以一念頃示現無邊劫神通境界莊嚴或以出現一切佛身莊嚴或以出現一切寶香雲莊嚴或以示現一切道場中諸珍妙物光明照耀莊嚴或以示現一切普賢行願莊嚴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塵數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論】第五段爾時[A18]已下有十一行經二十行頌明世界莊嚴差別。
【經】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應知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塵數清淨方便海所謂諸菩薩親近一切善知識同善根故增長廣大功德雲徧法界故淨修廣大諸勝解故觀察一切菩薩境界而安住故修治一切諸波羅蜜悉圓滿故觀察一切菩薩諸地而入住故出生一切淨願海故修習一切出要行故入於一切莊嚴海故成就清淨方便力故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塵數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威力[3]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經】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應知一一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塵數佛出現差別所謂或現小身或現大身或現短壽或現長壽或唯嚴淨一佛國土或有嚴淨無量佛土或唯顯示一乘法輪或有顯示不可思議諸乘法輪或現調伏少分眾生或示調伏無邊眾生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塵數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論】第七段爾時[A22]已下有八行經并二十行頌明諸世界諸佛出現差別依眾生業行壽命脩短佛出現不同。
【經】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應知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塵數劫住所謂或有阿僧祇劫住或有無量劫住或有無邊劫住或有無等劫住或有不可數劫住或有不可稱劫住或有不可思劫住或有不可量劫住或有不可說劫住[1]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塵數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論】第八段爾時[A23]已下有七行經并二十行頌明世界劫住不同由業。
【經】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應知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塵數劫轉變差別所謂法如是故世界海無量成壞劫轉變染汙眾生住故世界海成染汙劫轉變修廣大福眾生住故世界海成染淨劫轉變信解菩薩住故世界海成染淨劫轉變無量眾生發菩提心故世界海純清淨劫轉變諸菩薩各各遊諸世界故世界海無邊莊嚴劫轉變十方一切世界海諸菩薩雲集故世界海無量大莊嚴劫轉變諸佛世尊入涅槃故世界海莊嚴滅劫轉變諸佛出現於世故一切世界海廣博嚴淨劫轉變如來神通變化故世界海普清淨劫轉變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塵數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威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論】第九段爾時[A24]已下有十四行經并十行頌明劫隨業轉變淨穢。
【經】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應知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塵數無差別所謂一一世界海中有世界海微塵數世界無差別一一世界海中諸佛出現所有威力無差別一一世界海中一切道場徧十方法界無差別一一世界海中一切如來道場眾會無差別一一世界海中一切佛光明徧法界無差別一一世界海中一切佛變化名號無差別一一世界海中一切佛音聲普徧世界海無邊劫住無差別一一世界海中法輪方便無差別一一世界海中一切世界海普入一塵無差別一一世界海中一一微塵一切三世諸佛世尊廣大境界皆於中現無差別諸佛子世界海無差別略說如是若廣說者有世界海微塵數無差別爾時普賢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論】第十爾時[A25]已下有十五行半經二十行頌明一切世界海如來出現無差別一一如文具明此之一品答前三十七問意令現在未來發菩提心者識佛所行眾生業海無際如來以普賢行普濟以法性理智無礙從初發心與大願雲悲智普覆以波羅蜜海無剎不現其身無行不同其事塵毫內剎影現重重平等智身莫不隨入以法界之體而無往來法常如是令學者倣之趣求不謬此乃如大王路法爾常然更有異求偏僻不當也。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二十
音切
(丑琰切)。
誑(居況切)。
擾(如沼切)。
央(於良切)。
懸(胡涓切)。
覆(方木切)。
循(巡音)。
隅(牛俱切)。
擁(於拱切)。
戴(帶音)。
儼(魚險切)。
斆(胡教切)。
錯(倉各切)。
狹(胡夾切)。
劑(在計切)。
隘(於芥切)。
僻(普擊切)。
校注
[0137001] 身下南北論有海字 [0137002] 其宋論作此 [0138001] 行下南北論有亦字 [0138002] 變宋論作通 [0140001] 邊南論作量 [0140002] 迥宋藏作迴 [0140003] 觀察宋論作普觀 [0140004] 就宋論作熟 [0140005] 行宋論作門 [0140006] 濁南北論俱作觸 [0141001] 如是上南北論有或有不可說不可說劫住十字 [0141002] 今宋論作令 [0141003] 者宋論作見 [0142001] 中宋藏論作內【經文資訊】《卍新續藏》第 4 冊 No. 223 華嚴經合論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1-03-18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卍新續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論】今釋此品略作三門分別一釋品名目二釋品來意三隨文釋義一釋品名目者為明世界海依住形相苦樂淨穢皆是眾生自業果報之所莊嚴不從他有佛菩薩世界海依大願力依自體清淨法性力依諸波羅蜜諸行海等自體清淨力依為度眾生大慈悲智力以不思議變化力之所成就故名世界成就品二釋品來意者此品所來大意有五一答前世主三十七問佛海眾生海波羅蜜海等此品示業果報示法果報答前所問故明向前是佛光明神力答此品示其佛行海眼耳鼻舌波羅蜜海徧法界海眾生業行海故三十七問一時總答令大眾海悟佛所行入普賢菩薩所行也故號佛華嚴經二令諸現在未來始發菩提心者識佛所行及菩薩行海佛菩薩大慈悲海能普徧法界海眾生行業海而利益之令到究竟岸故既見是[A1]已而倣效之學佛行故令始發心者悲智圓滿行解不錯謬故三令始發心菩薩知眾生業報同異差別由心造故四令始發心者知眾生界廣大等法界虗空界如影相入重重無盡依住各別佛菩薩行悉充滿故五令始發心菩薩知諸佛菩薩境界海眾生境界一異不可得故隨眾生自業轉變剎海轉變故隨自業成壞剎海成壞故以眾因緣故此品須來發初蒙故若無比品初心菩薩云何知其如來攝生如來行門及以眾行業世界廣狹之相若不知者依何發心乘佛大悲普濟願行廣度以是義故如下頌云離諸諂誑心清淨常樂慈悲性歡喜志欲廣大深信人彼聞此法生欣悅安住普賢諸願地修行菩薩清淨道觀察法界虗空界此乃能知佛行處若不說眾生界法界佛界菩薩境界虗空界無二無盡如影重重依住者所有發心者設不入二乘道修菩薩行但得權教菩薩心常染淨而有限礙不入佛境界故有自佛他佛及以國剎分劑有往來所依處故如三乘中所說淨土在於他方菩薩願生其中是也說此品者意欲令初發菩提心者知眾生境界諸佛境界廣大之相重重無礙無盡之相佛及菩薩願行含覆利益纖塵無遺故此品須來三隨文釋義者此之一品有十一段經文從初一段長行一段偈頌是此品中序分後十段長行及十段偈頌是正說乃至華藏世界海總通此品為世界成就品總為正說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