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本生經

[P.333]第二十一篇[1]

五三三 小鵞本生譚[2]

〔菩薩=鵞王〕

序分

此本生譚是佛在竹林精舍時對阿難尊者捨身行為所作之談話提婆達多為要奪取如來生命派遣射師等[3]爾時最初被派遣者歸來向彼報告「尊者我等不能奪取世尊生命世尊是有大神力有大威力之人」提婆達多說「爾等甚善沙門瞿曇生命爾等既不得奪取我自己去使瞿曇喪失生命」彼登上耆闍崛山頂來到山西側之山蔭眺望如來在經行彼用器械將大石由山頂以劇烈可怕聲勢投射下來彼思「用此大石將喪失沙門瞿曇之生命」然而山之兩頂聚合到一起把大石挾住而碎石破片飛下擊中世尊之一足出血感覺激劇疼痛良醫耆婆[4]用小刀割破如來之足放出壞血割去腐敗之肉塗藥而痊癒佛仍如以前具廣大之威嚴由比丘眾相隨而步行

[P.334]爾時提婆達多見沙門瞿曇有如此優勝之威容為任何人所不能近犯彼思「國王有一那羅義利象性殘忍凶暴不知佛法僧之德彼象將可喪失瞿曇之生命」彼往王處告知緣由王同意呼命象師「象師明日使那羅義利飲醉早晨放牠到沙門瞿曇通過之街」提婆達多向象師詢問「此象平日飲酒幾何」答以八壺「明日飲以十六壺使彼在沙門瞿曇通過之街上與之衝撞」象師首肯「謹遵使命

國王用大鼓向市中巡迴宣示「明日那羅義利象飲醉放入市中市民應於早晨辦備一日所用其後切勿通過街道當中」一方提婆達多由王宮退下前往象舍對飼象者說「我等實際使高位者墜落於低位亦非難事如爾等欲得榮譽明日早晨用烈酒使那羅義利象飲十六壺在沙門瞿曇來時用狼牙棒或以槍戳牠發怒使牠破壞象小屋對沙門瞿曇通過之街道奔去使瞿曇喪失生命即可」飼象者應允承諾

此事使全市中皆知愛佛法僧之優婆塞等聽聞此一消息來到佛之地方向佛申說「世尊提婆達多與國王共謀於明日放出那羅義利象在世尊通過之街道上切望明日不要入市行乞請在此處止住我等以佛為上首對僧團諸位在精舍施食」但佛不直接說明日不入市行乞佛只說「我明日行調伏那羅義利象之奇蹟將使外道諸人折伏我不在王舍城巡迴行乞將隨比丘眾出市往竹林精舍王舍城市民將持放置諸多食物之鉢前來竹林精舍明日精舍將有美食」佛以此理由使彼等同意優婆塞等見如來使諸人同意遂說「我們把食物裝入鉢中運來精舍施捨」說罷離去

[P.335]佛於初夜說法中夜解諸疑問後夜第一刻為獅子臥而眠第二刻住於業果之定第三刻浸潤於大悲定中觀察有無可悟道之親族見如能調伏那羅義利象則八萬四千生類將能把握正法夜明之時佛備辦周身之所用後告阿難尊者曰「阿難汝告知居於王舍城四周十八精舍全部之比丘等今日與我一同入王舍城」阿難長老如言通知比丘等全部來竹林精舍集合佛隨大比丘眾入王舍城

飼象者諸人依命令實行本日聚集之人非常之多佛之諸信者說「今日是佛象與畜生象將有戰鬥我等前往觀看佛之無比威容那羅義利象將被調伏」諸人登於樓閣之階上及各家屋頂之上然而無信心邪見之人等則說「那羅義利象殘忍凶暴不知佛等三寶之德今日沙門瞿曇黃金色之姿容必被粉碎而絕息只有今日我等得見仇敵之背」說罷也都登到樓閣之上

象見世尊前來牠使人人驚恐毀壞多家蹈毀車輛象鼻高舉耳與尾直豎彷彿大山一般覆壓擴展向世尊之處突進而來比丘等見此光景告曰世尊「世尊[5]彼殘忍凶暴殺人之那羅義利象向車道前進而來彼為不知佛德之畜生世尊請速退返請速退返」佛說「汝等比丘不須畏怖我能調伏那羅義利象」於是舍利弗尊者向佛請求「世尊父處有事為長子應作差役予當調伏彼象」然而佛說「舍利弗佛之力與聲聞(弟子)之力有別汝可安靜於此地」佛拒其行

如此八十位大長老等幾乎皆請求均悉遭佛拒絕爾時阿難尊者強固思佛之情不得忍耐他想「此象當首先殺我可矣」他欲為佛付出生命立於佛之前面然而佛說「阿難且退不可立於我之面前」阿難說「世尊此象殘忍凶暴[P.336]殺人如劫火般之物請讓彼先殺我然後再往世尊之處」阿難三次重復發言立於彼處不行退返於是世尊以神通力使彼退返安置在比丘等人之間

恰值彼時有一婦人見到那羅義利象她為死之恐怖所擊在逃走之時將胸前所抱的嬰兒掉擲於如來與象之中間象追逐來到嬰兒之旁邊嬰兒大聲啼叫佛以特別之慈心籠罩發出非常優美之梵音曰「喂那羅義利彼等使汝飲酒十六壺成為醉者之同時不思汝襲擊另外之人汝乃為襲擊我而來汝無理由使汝足疲勞汝速來此處」佛向象呼喚

象聞佛之言睜開眼目眺望世尊光明之姿禁不得心中動搖依佛之威光彼之酒醉甦醒象鼻垂下搖動兩耳來至如來足前平伏而臥於是佛說「那羅義利汝為畜生之象我為佛象今後不可殘忍凶暴殺人應持慈心」佛伸右手撫摸象之前頭部而說示法語

[6]汝象且勿為攻擊     攻擊將受苦
汝象將打龍象耶     他世生惡趣
勿怠勿狂暴     懈怠無善趣
爾如行正道     斯爾往善趣

象之全身忽然歡喜顫抖若彼不為畜生將得證預流初果諸人見此奇蹟一同喝采拍手諸人皆大歡喜投下種種莊嚴器具物品覆蓋象之身體自此以來[P.337]那羅義利獲得塔那帕拉卡(守財)之名因此塔那帕拉卡之集會使八萬四千生類得飲不死之甘露

佛使塔那帕拉卡守五戒塔那帕拉卡以鼻取世尊足前之塵埃撒在牠的頭上然後退去牠立於釋尊尚能得見之處停止向此十力之尊為禮然後旋踵返往入於象小屋而去爾來之後牠已善受調伏無害於任何人

佛已達成所思將投與象之財寶器物決定由各原有持主取回後佛自思惟「今日我已行大奇蹟故於此市中行乞已不適宜」佛折伏外道者等之後隨同比丘眾如得勝利剎帝利之狀由市中出往竹林精舍市民等持奉諸多飲食之物來至精舍行大布施[7]

是日晚間坐於法堂之比丘等開始談論「諸位法友阿難尊者欲為如來付出自己之生命誠為難能之事彼見到那羅義利象後不顧佛之三次使他退返而不折回此長老實是敢為難為之人」佛思「比丘語阿難之德我須往彼處」佛由香殿出來說「汝等比丘一同坐於彼處究竟所言何事」比丘等答言「如是如是」佛說「汝等比丘此非只今日前生阿難雖生於畜生之胎亦曾有為我付出生命之事」於是佛開始說過去之事

主分

昔日於彌沙塞迦國之薩拘羅市有一薩拘羅王如法治國當時距市不遠之一獵師村有一獵師用網捕鳥賣於市中樹立生計又近於此市有周圍十二由旬之蓮華池名摩奴舍上覆五種蓮華彼處有種種之鳥羣造訪此獵師於此處隨其所願張掛捕網

爾時提頭賴吒鵞王率九萬六千鵞鳥棲住於心峰[8]山之黃金窟有蘇木佳為將[P.338]某日由鵞鳥羣中有幾隻黃金窟中鵞鳥飛來摩奴舍池隨心所願獲得甚多之食物回歸美麗心峰山中彼等告提頭賴吒鵞王說「大王薩拘羅市人里有蓮池食物甚多可往彼處覓食」「人里乃危險之處不可如是喜好該處」王雖如斯拒絕但經再三再四關說王說「若汝等喜好可往一行」王率其羣往赴彼池

彼王由空中降落時恰好一足踏入網中網縛彼足恰如[9]鐵帶緊繫彼王思欲拉曳掙脫然最初之時使自己的皮破二次之時肉破三次則筋被割破網遂如觸骨一般血液流出劇烈疼痛

彼王自思「若予舉聲呼捕則親信者等吃驚不取食物空腹逃出必將力盡落於海中」彼王堪忍苦痛使親信者等盡量得食至鵞鳥開始戲樂之時揚聲大叫呼捕鵞鳥等聞聲受死之恐怖衝擊紛紛指向心峰飛去

當彼等飛去之時鵞鳥將軍蘇木佳尋找鵞王「究竟大王有何危險且往察看」彼至急飛行飛往前方鵞鳥羣中不見摩訶薩形象又飛往中程鵞鳥羣中察看[P.339]不見鵞王蹤影「大王必已有何危險無疑」彼折返原處見摩訶薩掛在網中塗滿血跡喘息痛苦橫臥於泥土之上蘇木佳說「大王勿憂我將付出生命使王由網中解放」彼降落坐於泥土之上向摩訶薩安慰摩訶薩對彼試探唱最初之偈言

蘇木佳汝勿顧吾     空翔鳥等已飛去
爾亦去被捕縛者     非能冀望於友情

更有以下之諸偈

「吾今去亦如不去     乃為不得不死故
事爾大王為幸福     不幸之爾何可棄

與爾共同得死果     無爾不願得常存
勿寧死果為殊勝     較勝無爾常存故

如斯棄爾為成果     大王此與法不合
爾之運命依然在     諸鳥統主吾享樂」

「被捕入網吾命運     破滅之外何所存
自由之爾具感覺     爾又如何得享樂

我等兩命死之時     吾鳥爾死又吾死
或有殘留親類等     爾見彼有如何利

吾鳥黃金二尾具     如何為此闇言行
如斯共同皆死去     如何之利汝得明」

「諸鳥之王何所成     悟法之義爾不明
諸法對之應敬崇     與諸生類以繁榮

[P.340]

對此吾法成願望     今由此法見榮生
如此吾成愛爾者     不望長短之生命

一〇

誠然此為聖賢法     吾心憶法不間斷
友人不幸入沉論     為不棄友生命故」

一一

「爾已達成此聖法     已見向吾爾之愛
然則汝欲成吾愛     吾認爾應速離去

一二

如斯爾行離吾去     使吾所繫親類等
因爾之故具智慧     將具高度之自利」

一三

如此聖行聖者等     彼此言辭交談間
如病者等死神來     則彼獵夫已現前

一四

相互親交言聖法     此鳥已見獵人來
二鳥共同皆默坐     於彼場所無動轉[10]

一五

遠見羣鵞到處奔     飛跳之狀彼認見
諸鳥之敵意倉皇     彼近諸鳥之統王

一六

彼近優美之鳥傍     接近之際意倉皇
獵夫不覺身打顫     捕得與否細觀察

一七

一隻被捕已坐定     更有一隻坐其傍
此鳥並未受網捕     眺望危難之迫害[11]

一八

然而獵夫起疑惑     鵞身壯大為白色
諸鳥之羣為統主     彼向坐鳥為言說

一九

「此鳥大網所捕捉     身大必定不得逃
如何爾有力之鳥     未被捕捉而不去

二〇

此鳥為爾之何人[12]     彼被捕捉爾從侍
諸鳥棄彼已飛去     何以汝今單棲止」

二一

「諸鳥之敵彼吾王[13]     生命等同成吾友
吾將盡此生命力     守護彼身不見棄」

[P.341]二二

「然則此鳥何所成     何以不見張掛網
此是大人所蹈道     應有悟禍之能力

二三

生命將要近破滅[14]     任誰亦將當盡力
網與陷阱不留意     是以將有近傍危

二四

具大德之鳥應知     各樣之網皆展現
接近隱密之網者     如斯被捕生命斷」

[P.342]如此蘇木佳依與獵師之語知其心境柔和而唱乞求摩訶薩生命之偈

[P.343]二五

此為我今語爾事     可否有一好結果
願爾首肯吾等求     請與吾等有生命

獵師為彼之快人快語所悅唱次之偈

二六

爾非為吾所捕者     殺害於爾吾不欲
隨意由此可疾去     自今安隱得生存

於是蘇木佳復唱四偈

二七

此友除去吾一人     如此生存吾不望
若以一人汝滿足     釋放此友可食吾

二八

吾等二人年相若     身量幅度亦相等
於爾所得無減損     以此交換爾善得

二九

如是爾須熟慮     爾之欲望可置吾
爾先以網將吾縛     而將鳥主行解放

三〇

如斯爾亦有所得     吾望因此亦達成
提頭賴吒存限內     爾將持有友愛名

如此獵師依此法語其心恰如投入油中綿軟柔和彼以摩訶薩作為贈物[15]與彼蘇木佳而說次偈

三一

我今放爾由此去     使彼大眾皆目睹
朋友諸臣家長等     更有妻子等一族

三二

世間朋友如爾者     多數之中不得見
提頭賴吒懸生命     真友如爾得救援

三三

爾之友善吾已解     與爾相伴得為王
速疾如意離此去     親類等中耀輝光

[P.344]如此言畢獵師心懷善意走近摩訶薩身邊切斷網縛將彼由池中抱出使坐於池之岸邊柔軟草地之上足上所纏之網靜靜以溫暖之心放開投置於遠處彼對摩訶薩生起強烈之愛情以慈心取來池水為之洗血屢次撫摩依彼慈心之力菩薩之破筋肉與皮均皆癒合足部忽然快癒生皮長毛與未被網縛之足同樣安健如常蘇木佳見摩訶薩因己之力得到康復大為歡喜對獵師大為稱讚

佛為說明此事而說以下之偈

三四

彼敬尊其主     歡喜主被放
耳聞敘愛言     此鳥作斯語

三五

「獵夫如斯應歡喜     一切爾之親類等
見鳥統主被解放     亦如今日吾之喜」

蘇木佳如此讚歎獵師然後對菩薩說「大王此人對我等為非常之愛顧若此人不依我言將我等作為玩賞之鵞鳥獻與王侯將得莫大之財寶殺我等賣肉亦將有所儲蓄而此人不顧慮自己之生活依我等之言而行我等伴彼往國王之處[P.345]將使彼能得安樂之生活」摩訶薩與以同意蘇木佳用鵞鳥之言與摩訶薩語後於是今再用人間言語問獵師曰「閣下掛置捕網有何目的」「當然欲得財寶」「若然閣下伴吾等入於市中請與國王相會必能獲得大量之財寶

三六

然而爾從吾教     如爾可得多所得
提頭賴吒為頭主     僅少不善亦不見

三七

汝今疾赴王宮行     以吾二人示獻王
勿縛我等前行去     置於擔捧之兩端

三八

「大王鵞鳥之頭主     提頭賴吒是其名[16]
彼為鵞鳥等之王     此鳥為彼之軍將」

三九

爾使鵞王來宮中     人王得見必歡喜
滿悅歡喜與欣喜     與爾多財竟無疑

獵師聞此語後說「汝意想與王等相會尚不可行王者其心易變汝等鵞鳥或被縛作為玩賞而或被殺掉皆未可知」「不也汝憂心無用如閣下之慘酷雙手塗血般的獵師我尚以法語使汝心柔軟曲膝於予之足下王者乃有福德有智慧能辨善語惡語請急速使我等與國王相會」「如是無論發生何事不可怒我[P.346]我因閣下等之意想如此我只伴行而已」彼用棒擔載二鳥前往王宮使之見王彼應王之問如實作答

佛為說明此事而說偈

四〇

彼聞此言了     運送如原議
疾速走王宮     向王示鵞鳥
彼等未加縛     擔置棒兩端

四一

「大王鵞鳥之頭主     提頭賴吒是其名
彼為鵞鳥等之王     此鳥為彼之軍將」

四二

「此等鳥出何處所     如何得入爾手中
獵夫因何來此處     手持大鵞鳥之王」

四三

「人王此等之鳥網     張掛處處之小沼
摩奴舍池其彼處[17]     我思諸鳥將止息

四四

彼來接近此種網     鵞鳥之王被我捕
未捕一羽在其傍     彼坐其處向吾言

四五

不聖之輩不能為     無上之法彼傳宣
彼為其主盡大力[18]     彼鵞鳥具大法參

四六

彼以生命為價值     投出一己生命限
泣歎不已坐我傍     乞主生命願交換

四七

我聞彼言心柔軟     彼言使吾達淨信
我由此網解彼王     救護許其得如意

四八

彼對其主甚尊敬     放主使彼心歡喜
耳聞此語敘愛言     此鳥對我作斯語

四九

『獵夫如斯應歡喜     一切爾之親類等
見鳥統主被解放     亦如今日吾之喜

五〇

然而爾從吾教     則爾可得多所得
提頭賴吒為頭主     僅少不善亦不見

五一

汝今疾赴王宮行     以吾二人示獻王
勿縛我等前行去     置於擔棒之兩端

五二

「大王鵞鳥之頭主     提頭賴吒是其名
彼為鵞鳥等之王     此鳥為彼之軍將」

五三

爾使鵞王來宮中     人王得見必歡喜
滿悅歡喜與欣喜     與爾多財竟無疑』

[P.347]五四

如斯我如彼等言     我等二人與將來
彼等雖然再飛去     既是完全承認吾

五五

如斯義猶為鵝鳥     彼鳥具有崇高法
如吾雖然為獵夫     亦使慈心得生起

五六

大王吾向爾贈與     乃至一切捕鳥村
如斯之鳥吾未見     諸人之統主請觀」

[P.348]如此彼站立王前語蘇木佳之德使王聞之於是國王與鵞王非常高價之座席與蘇木佳以黃金貴重之椅子而王於彼等坐後在黃金容器之中放入炒熟之穀類蜂蜜及蜜糖等與以為食王於彼等食事終了時向摩訶薩合掌請賜法語請坐黃金椅上摩訶薩受請如意於是向國王首先發致敬之言

佛為說明此事說如下之偈

五七

光輝黃金椅     彼見王之座
使聞敘愛言     彼鳥如斯語

五八

「御身如何如斯健     御身如何無恙咎
如何使此國富榮     吾王如法統治耶」

五九

「鵞鳥吾等甚康健     鳥王又亦無恙咎
我更使此國富榮     如法統治無遺誤」

六〇

「如何御身諸臣等     行為亦無些少罪
如何彼等當王事     不惜生命為力行」

六一

「誠然吾等諸臣等     行為亦無些少罪
或令彼等當王事     生命為賭亦不惜」

六二

「如何妻女等名門     語多愛語且忠實
王子美容具榮譽     相隨爾之情意耶」

六三

「吾妻女等等名門     語多愛語且忠實
王子美容具榮譽     皆能相隨吾情意」

[P.349]如此菩薩說致敬之言辭終了國王語彼云

六四

「如何鵞王寶貴身     誤陷大敵之手中
最初遭逢禍之時     王受鉅烈痛苦耶

六五

如何馳來彼敵人     以杖打擊爾身耶
獵夫人等常如是     此為生者之慣行」

六六

「大王亦有和平者     禍臨之時彼無害
然而吾等且回憶     如為敵無此行為

六七

彼之獵夫身打戰     最初彼向我等言
爾時賢明蘇木佳     我之將軍對彼答

六八

彼聞此言心柔軟     我言使彼達淨信
彼由網中解放吾     救治許我得如意

六九

我今來訪御身前     為此獵夫乞財物
此亦還為獵夫恩     出自蘇木佳意圖」

七〇

「善來我今與爾等     如此得會心愉快
我今施與此善者     如望取得數多財」

[P.350]如此語畢王向某一大臣目送顏色「王欲何為陛下」「汝等呼喚人等為此獵師整理鬚髮然後使沐浴塗香飾以一切莊嚴之具領導前來見王」大臣如命伴獵師前來國王賜與每年收入十萬金之村橫跨兩街之宅邸及壯觀之馬車外尚有數多之黃金

佛為說明此事唱如次之偈

七一

王賜諸財寶     獵夫抱滿懷
耳邊聞愛語     彼二隻鳥言

摩訶薩繼續為王宣說法語彼王聞得法語心大歡喜王云「得聞法語應表敬意」與白傘蓋說讓國之偈

七二

在吾治下之臣民     聊有微末從法者
一切主權御身執     望御身等治我國

七三

臣民享樂行布施     一切行為為利他
以此財寶授汝等     以此王位委御身

[P.351]摩訶薩退返王所賜與大白傘蓋王自思惟「我已聞鵞王之法語然此蘇木佳之語巧妙獵師非常讚賞甚善予將由彼聞得法語」於是王與蘇木佳語唱次之偈

七四

若此賢者智慧深     蘇木佳將持好意
應可言者此其時     過此之時無喜悅

蘇木佳說

七五

大王尊嚴如龍王     挾吾入於爾等中
大王吾身不能動     說法云道吾不能

七六

閣下吾等之頭主     且爾眾生之優者
守護大地為人王     多樣爾等受供養

七七

汝等兩王語相合     崇高法語言甚多
吾為從者處其間     人王我將不可入

國王聽聞彼之言語非常歡喜國王說「獵師讚汝云如汝之巧妙法語語者此外皆無」王說偈云

七八

獵夫之語甚正確     汝為賢明之鳥鵞
汝為完成自我者     如此智慧實不多

七九

汝有如斯之優性     如斯最高有情者
如斯之人吾所見     未見如汝優勝者

八〇

爾等之性使吾喜     爾等巧言使吾悅
爾等二人常滯留     是為我之大希望

[P.352]於是摩訶薩讚王云

八一

吾等對爾心尊敬     最高友等無倫比
爾對吾等示好意     盡爾大力實無疑

八二

王望吾等滯留事     吾親諸眾有空乏
彼等不見吾二人     數多之鳥苦難居

八三

吾等受爾許歸去     彼等眾鳥除憂慮
我等向爾右繞禮     勝利者我等會親去

八四

誠然得會汝御身     吾等實有大歡喜
為得親類之信賴     此將具有大意義

如此語畢王遂認可彼等之歸去摩訶薩使王聞說由五種不德而來之禍由德行而來之幸福向王忠告「務請守此德行如法治國以四攝事攝治人民」然後飛往心峰山而去

[P.353]佛為說明此事說以下之偈

八五

提頭賴吒王     語此向人主
天翔高速度     飛往親類眾

八六

最優二隻鳥[19]     見到歸無恙
鵞鳥等歡呼     種種叫聲揚

八七

尊敬彼等主     喜主被釋放
眾鳥得依處     圍繞大鵞王

如此圍繞彼王之鵞鳥等詢問說「大王如何得被釋放」摩訶薩言說蘇木佳之功勞與薩拘羅王及獵師所作之行為鵞鳥之羣聞此大喜讚嘆蘇木佳說「願我等之將軍蘇木佳薩拘羅王及獵師幸福無苦而長生

佛為說明此事唱最後之偈

八八

善友支持者     皆為幸福人
恰如鵞鳥王     得歸親類羣

[P.354]結分

佛說此法語後曰「汝等比丘此非只今日昔日阿難嘗為我付出生命」佛結合本生之今昔云「爾時獵師是闡那國王是舍利弗蘇木佳是阿難九萬隻之鵞鳥是佛之隨從人等鵞王即是我也

五三四 大鵞本生譚[1]

〔菩薩=鵞王〕

序分

此本生譚是佛在竹林精舍時對阿難長老捨身行為所作之談話事情經過與前述者相同然在此處佛如下說過去之事

主分

昔日在波羅奈國之桑雅摩波羅奈王有名差摩之第一后妃爾時菩薩受九萬隻之鵞鳥圍繞住於心峰山中某日王妃差摩於夜明之時夢見——有數隻黃金色之鵞鳥飛來坐於王座以美麗之聲說示法語王妃拍手聽聞法語在尚未聽聞十分滿足之中已夜明天曉鵞鳥等說法語完畢由大窗飛出而去王妃至急起立伸手呼叫「請速捕捉逃走之鵞鳥」遂即醒來侍女等聞王妃之言乃微笑云「鵞鳥現在何處」王妃瞬間知是夢境彼思「予實際所見者並非無物世間必有黃金之鵞鳥然而予若向王言欲聽聞說此黃金鵞鳥之法語則王必說黃金鵞鳥予等未曾得見此係空談而王決不以為真事因此予若言此為孕胎兒之欲望王必構[P.355]想種種之手段如此方能達成予之希望」於是彼女偽裝疾病囑咐侍女就牀而臥

坐於王座之王於平日王妃出現之時刻不見彼來王問「差摩后妃去往何處」答云患病王聞之後往王妃之處而來坐於寢牀之一隅撫摩彼女之背部而問曰「身體有恙」「否身體並無不佳大王予起為欲妊孕胎兒之欲望」「后妃何所欲望請言予立刻準備」「大王我望有一隻黃金之鵞鳥坐於豎立大白傘蓋之吾王椅子之上受供養香及花鬘我拍手欲聞彼說示之法語如能作到甚佳然如不能則予之生命將終

「如果人所住之世間有如此之物則適於汝意而為請勿掛念」王如此言說安慰王妃然後走出寢殿與諸臣商議「此為何事差摩后妃如能得聞黃金之鵞鳥說示法語則能生活如不能得聞則將死去究竟黃金鵞鳥之為物有所存耶」「大王我等未嘗得見亦未曾有聞」「然則有誰能知者」「唯有婆羅門等大王

國王呼喚婆羅門等詢問「究竟有無說法之黃金鵞鳥」「有之大王據傳聞魚鹿孔雀鵞鳥——此等畜生之類有黃金色之物其中以提頭賴吒族之鵞鳥最為賢明而有智慧再加上人間以上共有七種黃金色之物」王大歡喜「能說法之提頭賴吒族鵞鳥棲於何處」「我等不知大王」「有誰能知」「彼為獵師等人

於是國王集合全部國中之獵師詢問「汝等知黃金色提頭賴吒族鵞鳥棲於何處」其中有一人獵師答「樓於雪山中之心峰山中我家代代如是傳說」「汝等知捕此等鵞鳥之方法耶」「否我等不知大王

[P.356]王呼喚婆羅門之賢者等來說明黃金鵞鳥棲於心峰山之事由王問「汝等知否捕此鵞鳥等方法」「大王何有往彼處捕捉之必要可以某種方法使伴來此市加以捕捉」「將用如何方法」「大王於市之北方可掘一三伽浮他[2]大小靜穩之池盛滿清水種植穀類上覆五種蓮華此池委一賢能之獵師看守任何人亦不許接近並於池之四隅豎立此池無任何危險之告示牌使世間轟動種種之鳥聞此必來降落而彼鵞鳥等漸次聞得此池之靜穩亦必將飛來如此則用以髮編織之網定能生捕彼鵞鳥等

王聞此法即在彼等所云之場所依言作池而呼喚巧妙之獵師一人與以千金「汝今後勿再從事自己之工作汝之妻子我為之扶養汝勿怠惰看守此靜穩之池驅逐諸人勿使接近並向一般轟傳此池並無危險而對飛來之鳥事向予報告如有黃金鵞鳥飛至汝將得受最大尊敬」國王如此獎勵委彼靜穩之池自此以來獵師依王命守護彼被呼名為凱摩加獵師

爾來種種鳥類來降靜穩而無危險之池次第週知種種鵞鳥飛至最初為草鵞鳥次被聞知為黃鵞鳥赤鵞鳥白鵞鳥復次為波佳鵞鳥凱摩伽獵師於彼等飛來時向王報告「大王有五種鵞鳥飛來就池漁餌在波佳鵞鳥來到後今在數日[P.357]之中黃金鵞鳥必將飛至請王勿擔心」王聞之後以大鼓巡迴市中布告「其他之人一切不可前往彼處若有往者斬斷手足奪其住居」因此其後無任何往者

波佳鵞鳥棲於距心峰山不遠之黃金窟內彼等非常強而有力與提頭賴吒族之鵞鳥相較彼等身體之顏色不同然波佳鵞鳥王之女為黃金色王思彼女與提頭賴吒大王身色相應此王於是派遣其女為其侍女彼女非常受提頭賴吒王寵愛因此理由此兩族鵞鳥互相親密

某日菩薩之從者等詢問波佳鵞鳥「此頃尊等往何處漁餌而來耶」「我等於距波羅奈不遠處靜穩之池漁取食餌尊等飛巡何處耶」「各處尋覓」「何以不往靜穩之池彼池氣氛甚佳種種鳥羣前往有五種蓮華覆蓋有種種穀類花朵有種種蜂羣吟聲池之四隅任何時均示知無有危險之聲響而人人不能接近何況更有煩惱他者彼為如此之池」對靜穩之池稱讚

彼等聞此向蘇木佳云「近於波羅奈有如此靜穩之池波佳之鵞鳥等往彼處漁餌覓食請貴君告王若王許可予等將能往彼池漁餌」蘇木佳向王言說然而王加思考「人間之欺騙事多長於奸計誠然如有彼處之言說前此長久之間未聞有如彼之池此將為捕我等而作」王向蘇木佳云「不可往如彼處之池其池非為良好之目的而作乃為捕捉我等而作人間之為物巧妙慘酷長於奸計汝等仍往以前所經之自己餌場覓食

[P.358]黃金之鵞鳥等欲往靜穩之池再向蘇木佳說明理由蘇木佳將彼等欲往彼處之事向摩訶薩言「不可因我一人之故腐蝕親類等之氣氛如是我等前往」摩訶薩言畢隨九萬隻之鵞鳥出發而去於彼池漁餌鵞鳥為戲樂後回返心峰

凱摩伽於彼等食餌飛去後即往王處告彼等之來王大歡喜「喂汝凱摩伽請盡力捕捉一隻二隻汝將得非常之榮譽」王與黃金使彼離去彼坐於甕形之籠中窺伺鵞鳥等食餌所經之場所

所謂諸菩薩者其行為無稍貪欲如鵞王摩訶薩由降落之處開始一步一步食米前進然另外之鵞鳥等則彼此來往巡迴覓食於是獵師思惟「此大鵞鳥無稍貪欲予可將彼生捕

次日獵師於鵞鳥尚未降臨池中即坐於甕形籠中潛身於距其降落不遠處之籠中由破洞窺伺注視爾時摩訶薩由九萬隻鵞鳥隨同前來降落於前日所降臨之場所而坐於前日限界內開始進食獵師由籠之破洞窺見鵞鳥之姿非常美麗自思「此鵞鳥如車體之大為黃金色頸有三根赤線捲繞三根之線由喉部延伸下達腹部三根之線貫通背部恰如在赤毛線之紐上放置黃金之塊光明異常此必鵞鳥等之王予將捕捉彼

鵞鳥之王漁取數多之餌為水遊之樂後隨鵞鳥之羣飛往心峰山而去彼於六日之間以如是之方法漁餌

[P.359]於第七日凱摩伽用黑馬之毛編作堅固之大紐結於棒上作網「明日鵞鳥必降於此同一之場所」彼知正確之處將結於棒上之網降入水中翌日鵞鳥之王以隻足入網之狀降下時忽然彼之隻足如被鐵帶所縛之狀而被捕彼思割斷出以大力用齒嚙打最初之時破壞黃金色之皮第二次則破壞赤毛線色之肉第三次則筋斷第四次則其隻足[3]將被折斷然鵞王自思若無有隻足頗不相應為王於是停止努力彼鉅烈疼痛不已

彼思「若予揚聲叫捕則親類驚恐不取餌食空腹逃出將必落入海中」於是彼忍耐痛苦隨網動作作巡迴食米之狀而於親類者等所欲之食餌漁得之後鵞鳥戲樂開始之時開始大聲呼叫被捕鵞鳥等聞此如前所述而飛逃

又蘇木佳如前所述思考雖作探索但於鵞鳥之羣三部分中未能發現摩訶薩「大王必定有何危險」彼退返前來於彼處見到摩訶薩「大王汝勿憂心予付出生命使王由網中解放」彼如此言說降落安慰摩訶薩坐於泥土之上

摩訶薩思「九萬隻之鵞鳥雖然棄予逃去唯其一人前來然究竟彼見獵師前來棄予而逃去耶抑或彼不逃去耶」彼思可為試探於是仍掛於塗血之網棒唱次之三偈

此等空翔鵞鳥等[4]     畏怖戰慄而飛去
黃金之色汝美麗     蘇木佳爾亦如意去

使吾一人掛網上     親類者等殘留置
汝去所為無顧慮     一人止此欲何為

諸鳥之首請飛上     勿向被捕施友情
心思困擾勿遲疑     蘇木佳爾如意離去

[P.360]蘇木佳聞此自思「此鵞鳥王不解我所為者不過以世俗所說之友思考予事予將示以所持真愛之情」遂唱四偈

吾雖受苦不棄爾     提頭賴吒鵞鳥王
吾今無論生與死     吾將與爾為共存

吾雖受苦不棄爾     提頭賴吒鵞鳥王
若與其他之人友     亦不連結不聖業

我等自幼即為友     吾爾二人立同心
鵞鳥等之最勝鳥     吾知自能為將軍

吾由此去將如何     親類等中得誇讚
吾此去爾而殘留     頭主吾將作何言
在此吾將棄生命     為不聖行吾不忍

如此蘇木佳以四偈作獅子吼時摩訶薩說彼之德云

蘇木佳吾以爾為法     爾實立於聖者道
汝吾為主之至友     故爾對吾不捨棄

[P.361]

吾今得爾之看護     恐怖之心吾不起
如斯成果吾生命     依爾之力得救出

彼等如此交談之時獵師立於池端見鵞鳥等三羣逃去彼思「此為如何之事」彼眺望掛置網之場所見菩薩被掛於網之棒上心中湧現歡喜彼持棒繫帶如劫火般速度之勢踵蹈泥土頭超於前方近前而行

佛為說明此事唱次二偈

一〇

如斯聖行聖者等     彼此言辭交談間
獵夫手中執木棒     甚急突進來彼前[5]

一一

獵人突進見彼等     蘇木佳作勵聲宣
鵞王之前阻塞立     顫抖之王賴周旋

一二

「鳥王如爾者勿怖     具法相應吾盡力
以此努力吾聲辯     使爾由網速逃去」

[P.362]蘇木佳如斯安慰摩訶薩後往獵師處出美妙人間之聲詢問「吾友尊者之名為何」「黃金色鵞鳥之王吾名凱摩伽」「吾友凱摩伽尊者以馬毛製作之網所捕捉之鳥不可思為一般之鵞鳥乃九萬隻鵞鳥中最優秀之提頭賴吒鵞王彼為尊者之網所捕捉然此鵞鳥有智慧具足戒行為攝入[6]一切者殺之即不相應此鵞鳥於尊者為必要之事無論如何予當相代彼為黃金色予亦如是予將為此鵞鳥付出自己之生命若尊者欲取此鵞鳥之翼請取予之翼或欲取皮骨任何之物請由予之身體取下或欲使為玩賞之鵞鳥請以予為之欲以活活賣走以儲財請賣予為而蓄之不可殺此具智慧等德之鵞鳥易言之若雖然見殺則尊者不能免除地獄等苦」彼以地獄之恐怖恐嚇獵師以自己巧妙之語把握彼後再來菩薩之處安慰於彼注視不動

獵師聞彼之言「此鳥雖為畜生之類但為人所不能為之事實際人間尚亦不能持有如此程度之友情彼實為具有智慧話語優美行為正當之鵞鳥」彼思畢身體中充滿歡喜身毛喜悅而豎立彼捨棄木棒叩頭合掌恰如向太陽南無膜拜而向蘇木佳合掌稱讚其德

佛為說明此事而說偈

一三

蘇木佳正語     其言彼聞了
獵夫身毛豎     合掌稱南無

一四

未聞亦未見     有鳥語人語
不斷為聖言     有鳥出人語

一五

此鳥為爾之何者[7]     彼掛網中爾猶侍
諸鳥捨彼已飛去     如何爾尚獨留止

[P.363]如此由彼心喜[8]而被問之蘇木佳思惟「此獵師心甚柔軟今將更再使其心柔和以示自己之德」而說次偈

一六

諸鳥敵彼為吾王     吾乃彼之軍之將
諸鳥頭主遭不幸     不忍獨留吾離去

一七

大羣之主只一人     不可留置陷不幸
友獵夫如汝知此     近侍吾主吾有樂

獵師聞彼有如法根據美麗之言非常歡喜身毛豎立「若自己將具此戒及其他之德行鵞鳥殺之則必將不免入四惡趣[9]讓國王作其所喜之事自己將此鵞王作為向蘇木佳之贈物與以解放」如此思畢唱偈

一八

飛鳥汝為聖行者     鵞王恩者爾尊敬
爾之此主吾解放     御身等可如意去

[P.364]獵師如此語畢以柔心接近摩訶薩彼曲棒使彼坐於泥上由棒上解網由池中抱持帶出使坐於柔軟草叢之上將掛足之網靜靜放下彼對摩訶薩生起強烈愛心以慈心取水來擦拭血跡幾次幾次為撫摩依彼之慈力筋與筋肉與肉皮與皮相互癒合足如原狀已與其他一足完全相同菩薩平安如常而坐

蘇木佳見鵞王以自己之力安穩非常歡喜而思惟「此獵師已為我等作非常之愛顧然我等為彼無何可為若彼為國王與大臣等而捕捉我等彼伴我等往彼等之前將得莫大之財寶若彼為自己而捕捉則將賣我等儲蓄金錢向彼詢問一觀」彼思欲為獵師盡力而問云

一九

若爾為一己     掛網捕諸鳥
如此施無畏     吾友吾等受

二〇

若爾非如是     掛網捕諸鳥
無許可釋吾     獵夫汝為盜

獵夫聞此云「予非為自己一人捕捉汝等予受波羅奈王桑雅摩之命而捕捉」彼從因王妃見夢王聞彼等鵞鳥飛來之事云「凱摩伽汝辛勞捕獲一隻或二隻將得非常之榮譽」王與彼以金使彼行事彼談說始終經過無遺

[P.365]蘇木佳聞此自思「若此獵師不考慮自己之生計釋放我等將遭遇非常困難之事若我等由此處飛去心峰山則鵞王之有智慧自己深厚之友情均將不被人知獵師之非常榮譽亦不能得且王不得守五戒王妃不能達希望之結果」於是彼云「友如此之故尊者不能釋放我等請將我等示獻與王王將善為處置我等」彼為說明此事而唱偈

二一

爾為國王之僕役     一切應須滿王意
彼處國王桑雅摩[10]     處置吾等將如意

獵師聞此云「汝等不可喜與王等相會王者乃危險之人物以汝等為玩賞之鵞鳥或將殺之」然而蘇木佳云「獵師請勿心憂予於尊者慘酷之人以法語使生柔和之心如何將不使國王亦生柔軟心而擱置王者賢明能辨善語務請急伴我等於國王之前汝作大花籠載提頭賴吒鵞王覆以白蓮華作小花籠載予覆以赤蓮華提頭賴吒在前予在後須稍低持請汝急伴往王處使與王會

獵師聞彼之言思此為蘇木佳會王希望對王與自己非常之榮譽彼非常歡喜於是彼以柔軟之蔓草作籠覆以蓮華如蘇木佳所云伴彼等而往

佛為說明此事作偈言

二二

獵夫如彼之言說     美麗黃金二隻鳥
獵夫兩腕抱持上     入彼大小花籠中

[P.366]二三

彼二隻鳥入籠中     具獻光輝黃金色
提頭賴吒蘇木佳     獵夫持出王宮行

如是獵師持彼等出發之時提頭賴吒鵞王想起波佳鵞王之女自己之妻為煩惱而啜泣向蘇木佳言說

佛為說明此事作偈言

二四

提頭賴吒被運行     向蘇木佳如斯云
「蘇木佳吾心甚恐怖     美麗腿股為黃金
吾妻如知吾之死     自己亦將失生命

二五

蘇木佳波佳之鵞鳥     膚如黃金蘇海摩[11]
如雌蒼鷺居海邊     哀哉彼之鳥漢息」

蘇木佳聞此「此鵞王雖將為教誡他人竟為婦人之事而悲嘆煩惱正如同煮水沸滾時之狀又如眾鳥圍越耕地貪餌食時之狀予將以自己之力說婦人所持惡德使鵞王注意」彼思考而說偈

二六

如此偉大於此世     大羣之主無量德
為一女者興悲嘆     有智慧者所不為

二七

恰似風送來芳香     如送臭氣何時畢
幼兒食熟未熟果     盲目貪者如肉食[12][13]

[P.367]二八

不知正邪諸抉擇     爾對吾云如愚者
爾我生命之將盡     要與非要爾不知

二九

爾思女人之秀麗     半醉之中爾猶語
又如醉客於酒估     數多之人通有病

三〇

女人幻術成海市[14]     憂惱病魔災禍侵
彼女人等作粗縛     心中藏匿死之網
置信彼女等之人     是為人中最卑者

[P.368]然提頭賴吒心執著於婦人「汝不知婦人之德如為賢者則能知之汝不可惡罵婦人」彼為明此而說偈

三一

此事盡為古老知     任何之人不得難
女人實為具大德     因此降生來此世

三二

與彼女等耽歡悅     與彼女等浸愉樂
萌生種子彼女等     即使眾生得成生
有誰飽厭彼女等     將棄自己之生命

三三

蘇木佳爾非他者     已曾耽歡女等事
然於今日生畏怖     如斯念想能生耶

三四

吾等陷入生死境     雖有危險耐恐怖
賢者偉人為至難     吾等對此應努力

三五

諸王為此有爭議     欲為勇者爾所希
勇者必可衛其身     勇者應為阻不幸

三六

王之廚宰在廚房     今日願勿割吾等
如同切竹而烹筍     為金色翼殺吾等

三七

爾雖解放不欲飛     如此作為近自縛
今日如在生死境     執利勿開無用口

[P.369]摩訶薩如此稱讚婦人使蘇木佳為難然彼見蘇木佳之不喜彼又慰之而唱偈

三八

具法甚相應     盡法爾努力
以此之努力     生命有希望

[P.370]蘇木佳自思「彼甚受死之恐怖威脅彼不知予之力量如能會見國王稍作交談予知如何應對事先予應安慰此鵞王」遂唱偈

三九

鳥王勿恐怖     勿如爾之怖
具法甚相應     盡法吾努力
速以此努力     由網爾逃去

如此彼等互語鳥之言語獵師一語亦不明白獵師唯有擔棒入波羅奈而行其後大眾驚異此稀有未曾有之事合掌追隨而來彼到王宮之門向王通報彼之來事

佛為說明此事而說偈

四〇

獵夫擔鵞鳥     達到王宮門
告王吾之言     提頭賴吒來

門衛前往告述此事王大歡喜「速來」王命之後豎白傘蓋隨羣臣坐王椅之上王見凱摩伽獵師用棒擔鵞鳥昇來大廣殿內王眺望黃金之鵞鳥云「予已達到願望」王大歡喜囑咐羣臣為獵師備辦所用

佛為說明此事而說偈

四一

有福二隻鳥     見而有吉相
國王桑雅摩[15]     如斯命諸臣

四二

種種衣飲食     菜飯與獵夫
彼望得如意     與彼以黃金

[P.371]如此湧大歡喜之王現其歡樂之面貌王命「汝等前往美飾獵師引來參拜」諸臣退下王宮整理獵師髮鬚使之沐浴塗香以一切莊嚴之具美飾然後謁王王與彼每年有十萬金收入之十二村繫有駿馬之馬車及美麗裝璜之大邸——與彼以如此非常之榮譽得此非常榮譽之獵師向王說明自己所為之事「大王伴予參王之鵞鳥非為世俗普通之鵞鳥此鵞鳥為九萬隻鵞鳥之王名提頭賴吒而此為其將軍蘇木佳」王問「汝如何能捕此二隻之鵞鳥

佛為說明此事而說偈

四三

王見獵夫抱喜悅     迦尸國王如斯云
「凱摩伽若彼蓮池     鵞鳥之羣若充滿

四四

如何爾能執鳥網     正中美鳥得近前
如何鵞羣圍繞者     最優之王汝捕獲」

獵師向王語云

四五

今日之前七日間     餌場之中吾從事
搜尋鵞王之足跡     潛入籠中吾不怠[16]

四六

於此漁餌之步驟[17]     彼之足跡吾發現
吾於彼處張掛網     如斯此鳥捕捉完

[P.372]王聞此語自思「此獵師雖然立於門口之處告述彼不過只云提頭賴吒之來今亦云只捕獲一隻彼必有某種理由」於是唱偈

四七

獵夫此處鳥二隻     然爾只將一隻云
爾心莫非有顛倒     或有何等欲望心

於是獵師「大王予心並未顛倒予亦無向外人與此另一隻之心無論如何予所掛之網只捕捉一隻」彼說明云

四八

光輝燦爛似黃金     真紅之線繫頸腹
延續其身不間斷     彼陷網中被吾縛

四九

然此光輝之一鳥     彼近被捕病鳥王
繼續互為聖人語     彼未被捕立其傍

「彼知提頭賴吒被捕之事彼回返前來安慰其王予向前進行彼向我方飛來由空中向予致美麗音聲之敬辭而用人間之語言說提頭賴吒之德予心柔軟彼再[P.373]立於鵞王之前因此大王予聞蘇木佳之優美言辭而起淨心釋放提頭賴吒如此提頭賴吒已被由網解放而予持此二隻鵞鳥來此實為蘇木佳如此所為」獵師如此語蘇木佳之德使王聞知

王聞此語欲聞蘇木佳之法語彼於獵師對彼表敬意之中太陽西沉點著燈火集來剎帝利族及其他多數之人王妃差摩隨各種之舞姬等坐於王之右手邊爾時王欲使蘇木佳語而唱偈

五〇

蘇木佳今爾如何     結口不言而立耶
或來於吾諸臣中     畏怖一語不言耶

蘇木佳聞此顯示無有何等之恐怖而言曰

五一

迦尸王吾心無怖     立於爾之諸臣間
如有機會施言語     有如是事不語避

王聞此語思欲使彼充分說話難彼而云

五二

爾之從者吾不見     爾之車兵徒步兵
不見所持諸種盾     著鎧武者射手等

五三

種種黃金吾不見     未見建築堅固城
溝塹圍繞難接近     不見強固城樓櫓
蘇木佳如入彼處     當為恐怖不恐怖

[P.374]如此王詢問「以何理由而不恐怖耶」之時彼如下說明

五四

對吾無須要從者     城市財貨亦無用
無道之道吾等行     吾等飛翔在虛空

五五

吾等賢明且伶俐     事理明辨爾等聞
若爾如能得踐行     深義之言吾將說

五六

若爾為語妄語者     非聖無有真實者
如是獵夫之善語     對爾則如何有為

王聞此語「君如何言予為語妄語之不聖者耶予已云何耶」「王且請聽」蘇木佳如此云

五七

從彼諸婆羅門言     王乃作此凱摩池
此處無任何怖畏     此事宣布徧十方

五八

池水清淨並澄澈     彼處食餌數眾多
此於諸鳥並無害     凡彼降至蓮池者

五九

耳聞如此之音響     吾等來近爾之間
而今我等被網捕     此為爾之妄語言

六〇

妄語乃至惡貪欲     猶想敬居於人天
失去天人兩世界     不樂地獄將再生

[P.375]如此於眾人當中使王羞恥於是王說明云「蘇木佳予非為殺汝等食肉而捕捉因聞汝等賢明思欲聞汝等善語而捕捉

六一

蘇木佳吾等無罪     非為欲而捕爾等
爾等賢明且伶俐     明辨事理吾等聞

六二

彼等前來到此處     使能得聞深義言
如是吾乃命獵夫     蘇木佳捕爾前來

蘇木佳聞此云「大王貴君為不當之事矣

六三

生之最後已提出     迦尸王吾等無怖
應死之時遂即到     深意之言吾將語

六四

以鹿誘鹿殺鹿者     以鳥誘鳥殺鳥者
以經說教說法者[18]     此等不聖能避耶

六五

口中說為聖言語     身行據為不聖業
將由兩界墮落行     由此人界與天界

六六

雖得榮譽不醉癡     於生死境無顫抖
應為諸事特勵行     自己短處須強制

[P.376]六七

應死之期將到時     離去此世有德等
如於此世能踐法     臨終必到上三天[19]

六八

迦尸之主請聞此     自己踐守諸聖行
而此諸鵞最勝者     放彼提頭賴吒行

王聞此云

六九

洗水汝等速持來     足膏乃至王大座
提頭賴吒名聲高     吾將由籠解放彼

七〇

更有聰明怜俐者     明辨事理彼將軍
與王共同分痛苦     吾將一同分彼樂

七一

鵞鳥忠心如斯者     食王之食有其值
彼為其王賭生命     真友如此蘇木佳

諸臣聞王之言為鵞鳥運來座席使彼等坐於其處用香水洗兩足塗以百金精製之油

[P.377]佛為說明此事而說偈

七二

一切皆為黃金座     身心舒暢有八足
座敷清淨迦尸衣     鵞王提頭賴吒坐

七三

黃金之座虎之皮     縫覆於彼座之上
提頭賴吒王之隣     蘇木佳今亦入座

七四

向此二隻鵞鳥等     迦尸王贈諸美食
多數迦尸人等運     於此黃金之鉢中

如是彼等於受愛顧之時迦尸王為向彼等示親愛之情自持黃金之鉢前往捧獻於彼等彼等二隻之鵞鳥由彼處食用蜜炒之穀物飲用甘水摩訶薩留意王之施捨與淨信顯示出友愛之情

佛為說明此事而說偈

七五

迦尸王贈送     優美施與物
互知統治法     於是直相問

七六

「如何御身康健耶[20]     如何御身無恙耶
如何此國富且榮     汝何如法統治耶」

七七

「鵞鳥吾等甚康健     鳥王吾等亦無恙
更使此國富且榮     我能如法為統治」

七八

「如法御身諸臣等     些少之罪亦無有
如何彼等為王事     不惜生命為力行」

七九

「然也吾等諸臣等     些少之罪皆無有
或令彼等為王事     不惜生命以為行」

八〇

「如何妻女等名門     言說愛語且忠實
王子美容具榮譽     是否皆隨爾情意」

八一

「吾妻女等等名門     言說愛語且忠實
王子美容具榮譽     彼等皆隨吾情意」

[P.378]八二

「如何此國無迫害     由何方亦無災禍
無有放縱且平等     汝能如法統治耶」

八三

「然也此國無迫害     由何方亦無災禍
無有放縱且平等     我能如法為統治」

八四

「如何善人受尊敬     如為不善能避耶
或以正法為力行     未有倣傚非法耶」

八五

「善人受吾之尊敬     為不善者吾能避
惟有正法吾倣傚     如為非法吾不顧」

八六

「如何未來己生命     欲求免苦曾思耶
如何飲酒醉如癡     無怖他世墮落耶」

八七

「汝鳥未來吾生命     吾思稍縱即將逝
吾立十戒之王法     毫不畏怖他之世

八八

布施持戒更施捨[21]     平直溫和且自制
身體無恙更無害     堪能忍辱及無對

八九

如斯此等諸善法     汝當能見吾確立
若是於吾之生命     生大歡喜與愉樂

九〇

蘇木佳彼不思此     粗暴之言向吾發
吾等於心無害罪     此鳥不知如是云

九一

吾等無有罪表現     彼之發怒不當為
向吾發出粗暴言     不似慧者之當為」

[P.379]蘇木佳聞此自思「此有德之王不喜予之言語對予發怒予當謝罪」乃云

九二

人王吾之性急促     對爾之言實太過
提頭賴吒身被捕     使吾大為感心痛

九三

王如慈父之於子     亦如大地於諸物
吾狂此罪深慘悔     王象請求赦免吾

於是王抱彼使坐於黃金台上而赦彼罪過云

九四

爾心無所匿     此事吾甚喜
爾能破頑心     爾將為直鳥

王如是云彼對摩訶薩之法語與蘇木佳之正直不曲生起淨心彼思「我雖起淨心但必須對之實行予所持王位之光輝應委與彼等二隻之鵞鳥」王云

九五

迦尸王宮內     一切諸財寶
黃金或白銀     真珠毘瑠璃

[P.380]九六

摩尼螺貝與真珠     貴價之衣與黃檀
所持象牙與鹿皮     數多赤銅與黑鐵
此等財物應授與     王位亦委與爾等

王如是云以白傘蓋敬崇彼等二隻之鵞鳥己棄捨己之王位於是摩訶薩語王云

九七

吾等誠然受尊敬     尤應尊汝調御主
爾今能行諸正法     爾為吾等之師長

九八

尊師以爾之嘉納     吾等向爾為聽從
右繞爾為勝利者     吾等離去見親類

王聽允彼等離去而菩薩語法語間太陽已昇起

佛為說明此事而唱偈

九九

與二隻鳥徹其夜     如實考究並思惟
彼諸鵞鳥優秀王     迦尸國王聽其去

如此得王許可之菩薩向王語應如法統治國家勿怠把握五戒王對彼等於黃金[P.381]容器中入炒蜜穀類及甘水待食事終了向彼等敬與香料及花鬘等後國王高舉放入菩薩之黃金箱王妃差摩舉起蘇木佳推開大窗恰為太陽昇起之時王云「吾友等離去矣」而放出彼等

佛為說明此事而說偈

一〇〇

夜過天明白     朝日昇時分
迦尸王宮內     彼等視外飛

二隻中之摩訶薩由黃金箱中飛起止住於空中「大王勿懸心掛念請行予等之忠告勿怠」彼慰王之後與蘇木佳一同飛往心峰山而去彼之九萬隻鵞鳥等出黃金窟坐於高臺地之上見彼等歸來飛往迎接而圍繞彼等由親類等之羣包圍入於心峰之臺地

佛為說明此事而言曰

一〇一

最優彼二鳥[22]     見彼無恙到
鵞鳥齊歡呼     種種揚聲叫

一〇二

彼等敬其主     喜主被放歸
諸鳥得依處     圍繞二隻周

於是圍繞彼等之鵞鳥詢問「大王如何得到解放」摩訶薩說明依蘇木佳之力得到解放及桑雅摩王[23]與獵師所行之行為鵞鳥之羣聞此大喜云「吾等之將軍蘇木佳桑雅摩王及獵師幸福無苦而[24]長生

[P.382]佛為說明此事而言曰

一〇三

為若持善友     一切人成幸
恰如鵞鳥王     得歸親類羣

此於小鵞本生譚中已為詳述

結分

佛說此法語後結合本生之今昔「爾時之獵師是闡那王妃差摩是差摩比丘尼國王是舍利弗鵞鳥之羣是佛之從人等蘇木佳是阿難提頭賴吒即是我也

五三五 天食本生譚[1]

〔菩薩=帝釋〕

序分

此本生譚是佛在祇園精舍時對一關心布施比丘之談話彼為住於舍衛城豪富家之子聞佛之法語起淨心而出家彼完全履行諸戒具頭陀[2]對諸梵行者慈心甚深每日三次奉事佛法僧不怠具諸行法關心布施彼因遂行友愛[3]之法自己在得物之時只要發現如有受者則自己財物雖乾亦施與之彼關心布施樂行布施於比丘眾之間週知某日於法堂生出話題「諸法友等某比丘關心布施大樂於布施自己所得之物甚至一杯之飲物亦施與梵行者等無稍貪吝之處實為菩薩之心境」佛以天耳通聞知此語由香殿出來往彼處「汝等比丘一同坐於此處究竟所語為何」比丘等答言「如是如是」佛云「汝等比丘此比丘前生不稍布施乃一吝嗇之男草尖及油一滴亦不布施彼經我催促使為一無慾之人為敘布施之果報使其堅強把握布施之行為此彼云彼手中得來一杯之水如不施與他人則彼不飲如此彼由我之處受惠為此果報彼關心布施樂行布施」於是佛以說過去之事

主分

昔日於波羅奈梵與王治國之時有一富有居士具有八十俱胝[4]之財產王與彼司財官之地位因彼由王所尊敬由市民及地方人所尊敬某日彼眺望自己無缺之幸福而思惟「此榮譽非是自己於過去世睡眠為惡行等之結果所得者[P.383]是充滿善行而得來來世亦必須作自己依據之處」於是彼往王處向王云「大王予家具有八十俱胝之財寶請王收受」王云「否予無受汝財寶等之必要予有財寶甚多汝可隨汝欲者而為」「如此大王予將行財寶布施可耶」「如汝所好

彼聞王如此所云彼於都城四門都城之中央及自家之入口共合建立六座布施堂每日施捨六十萬金行非常之布施彼於生前之間布施並告諭其子「汝決不可破壞予之布施傳統」彼生命盡後再生為帝釋

其子同樣推行布施再生為戰達羅(月天)其子再生為蘇利耶(日天)又其子為摩多梨[5]其子為般遮翼[6]

然其子第六代之司財官名為瑪洽利拘私耶[7]持有八十俱胝之財寶彼自思惟「予之父及祖父愚笨將苦勞所蓄之財產皆已棄捨然予將自守財產對任何人亦不為任何一施」彼毀布施堂用火燃燒成為一頑固之吝嗇家

乞人等共集前來至彼之門口門前伸手「大司財官閣下不可毀壞汝父與祖父等之傳統請為布施」彼等大聲悲歎眾人聞之「瑪洽利拘私耶破壞自己家之傳統」對彼非難彼以此為恥於家[8]之門口處設置守衛阻止乞人共立之場所乞人等不再前來不來彼家門口眺望爾來彼只積集財寶而自己不與使用亦不與以妻子彼於酸粥中加入稻殼之赤粉而食穿著不過以樹根樹枝為線之粗糙衣物頭上張掛樹葉之傘乘坐拴繫老衰牡牛之車而行如此此非一般人之男子具有如[P.384]此莫大財恰為如犬得椰子之實之狀者

某日彼為對王奉伺問候思與副司財官一同前往來到彼家彼時副司財官受子女等圍繞而坐食用新酥煮蜜[9]及砂糖調味之乳糜彼見瑪洽利拘私耶即由座而起云「啊大司財官閣下請坐此椅上食用乳糜」司財官見此乳糜口中唾液湧出欲食而難堪忍然彼自思「若予食之此副司財官[10]來予家時予必須報之以酒席如此為之予之財產將必無有」彼云「予不思食」雖數次勸食彼云不欲「予今已食滿腹而來」而於副司財官飲食之間彼則口中湧唾眺望而坐副司財官食事終了一同往王宮而去

彼再回返自己家來彼雖對欲食乳糜之欲望難堪然彼思惟「若予欲食乳糜則多數人等亦將欲食如此則將無有多數之米予將對誰亦不言語」彼雖晝夜思惟乳糜之事但恐財物之無有對誰亦不言忍耐其思食之心然而漸漸不能忍耐面色蒼白雖然如此彼恐無財口不出言而最後完全衰弱緊攬寢牀而臥

彼妻來至彼處用手撫摸脊背而詢問「君患病耶」「患病耶如汝之身體其佳予無何疾病」「然君之面色蒼白有何思慮之煩惱耶然則國王發怒耶又子等不遜所致耶然則有某種欲望湧現耶」「甚是予有欲望湧現」「請君言之」「汝能保守秘密耶」「如為必須保守之秘密予為汝保守

[P.385]然彼恐財將無有不能敢語而由妻幾次強請追問彼始漸說出「吾妻予見副司財官食酥砂糖調味之孔糜由彼以來予亦欲食乳糜欲食之不堪忍耐」「君非常人君如此貧乏耶予能作波羅奈市民全部能食充分之乳糜」彼洽如以棒被擊頭時之狀彼對妻怒云「予知之汝有諸多財寶之事若由汝之鄉里家有持來之物以作乳糜可施與市民等」「然則予只作一街住民等所食之物」「為彼等作是為如何之說彼等可使自食自己之物」「若然對此邊七間之家人等只充分作之」「為彼等作是為如何之說」「若然為此家中之使役等作之」「為彼等作是為如何之說」「若然為親族人等作之」「對彼等又為如何之說」「若然為君及予作之君意如何」「汝為何人又為如何之說汝亦不需要」「如此只為君一人作之」「否為予作亦不需若汝作則必定有多數之人欲來取得與予米一斤[11]牛乳四分之一砂糖一撮及蜜一壺然後與煮壺一個予入森林之中將於彼處煮食」彼女依其意而行

彼將全部此等物品使一下僕肩持「汝往立於應諾之場所」命令彼先行而彼只一人圍面罩於他人不注意中出發往彼場所彼於河岸之某灌木之根元處作竈使下僕運來薪木及水然後向下僕云「汝往對面道上站立若見有何人向予作一信號在予呼喚之前不可前來」彼遣派後昇火製作乳糜

爾時諸神之王帝釋具有一萬由旬之美裝神都六十由旬之黃金街高千由旬之[P.386]皮闍延多[12]宮殿五百由旬之善法堂[13]六十由旬之[14]絆都紺巴拉石之座周圍有五由旬黃金華鬘白傘蓋其數二俱胝半之諸神並天女等及美麗著飾之己自身——彼眺望自己之榮耀自思「究竟我如何始得如此之榮譽」彼見到於波羅奈生為財務官而行布施其次彼觀察「我子等再生於何處」「予子戰達羅再生為天子其子為蘇利耶」彼以此狀態眺望彼等一切者之再生彼思「般遮翼之子為如何者」彼於觀察後明了破壞自己傳統之事於是彼如此思惟「此愚奴乃人卻如非人既吝嗇而不自樂對他人亦不施捨予之傳統被此愚奴破壞愚奴死將再生於地獄予將忠告此愚奴使確立予之傳統為此愚奴作再生來神都之因

帝釋呼戰達羅等云「然吾等將往人里鄉鎮而行瑪洽利拘私耶[15]破壞予等之傳統燒去布施堂自不樂亦不施他人然愚奴今欲食乳糜不堪忍耐彼云在家製作必將乳糜施與他者乃入森林中唯一人作食我等來摧促愚奴使知布施之果報然若予等均皆一次向彼乞食愚奴將即死去予最初前往乞乳糜而坐之時汝等為婆羅門之姿順序前來乞討」於是彼自扮婆羅門之姿接近瑪洽利拘私耶而去

彼問「喂行往波羅奈之道路何方」彼云「汝狂妄耶行往波羅奈道路尚且不知何故來至此處速往彼方」帝釋仍若不聞之狀云「貴君云何」向彼之處[P.387]而來彼大聲呼喚「喂汝聾婆羅門因何前來此處汝向其他之處行進」於是帝釋云「啊汝為何喊叫予見煙火汝煮乳糜必為招納婆羅門場所婆羅門等食時予亦應得少許貴君如何對予追逐」「此非招納婆羅門之處汝速往他處」「然則貴君因何發怒予於貴君食時欲得少許」彼云「與汝一團之食亦不可吾僅此少量除只支持予一人生命之外別更無有只此亦為予巡迴乞得之物貴君可由他人索取求來自己之糧」彼對其妻乞得之事云此〔虛言〕而唱偈

吾既非買亦非賣[16]     更亦非有儲蓄者
辛苦少量得來物     乳糜不能足兩人[17]

帝釋聞此云「予亦以美好之聲唱一偈請善聞之」彼云「貴君之偈於予何干」彼雖加以妨礙帝釋仍唱二偈

雖然少量與少量     雖然中量與中量
多量可施與多量     不施之事不得有

拘私耶吾向爾語     汝應布施汝之食
如是始能登聖道     獨食不能得幸福

[P.388]彼聞此言乃云「婆羅門貴君所云為有趣之事乳糜煮成時與汝少許汝先請坐」帝釋坐於一傍彼正就座之時戰達羅以同樣作風接近而來而以同樣言辭交談瑪洽利拘私耶雖然妨礙仍然唱偈

客之來者吝施彼     獨自進食為食者
雖為祭祀亦徒然     所作努力亦成空

拘私耶吾向爾語     汝應布施汝之食
如是始能登聖道     獨食不能得幸福

彼聞此言雖完全嫌厭但云「請坐與汝少許」戰達羅往帝釋之前而坐其次蘇利耶同樣近彼同樣交談彼雖妨礙仍得唱偈

客之來者吝施彼     獨自進食為食者
雖為祭祀亦徒然     所作努力亦成空

拘私耶吾向爾語     汝應布施汝之食
如是方能登聖道     獨食不能得幸福

彼聞此言辭心中極為酸澀但云「如是請坐將與少許」蘇利耶往戰達羅之前而坐於是摩多梨同樣近彼同樣交談彼雖妨礙仍唱次偈

豆那耽浮樓渡場     河中大水迅速流
或有洪水或湖沼     伽耶河中為祭祀

所為祭祀及努力     此處彼處將酬勞
客之來者吝施彼     汝應不為獨自食

一〇

拘私耶吾向爾語     汝應布施爾之食
如是方能登聖道     獨食不能得幸福

[P.389]彼復又聞此言辭恰如被山頂所壓心中酸澀但云「請坐與汝少許」摩多梨往蘇利耶之前而坐復次般遮翼同樣近來同樣交談彼雖妨礙仍唱二偈

一一

客之來者吝施彼     獨自進食為食者
釣鉤如有長線結     汝將吞嚥不得脫

一二

拘私耶吾向爾語     汝應布施爾之食
如是方能登聖道     獨食不能得幸福

吝嗇家拘私耶聞此於苦之努力下呻吟「如是請坐與汝少許」般遮翼往摩多梨之前而坐

如此彼等五人婆羅門坐畢恰於此時乳糜已熟於是拘私耶由竈上將壺取下云「貴君等可持樹之葉來」於是彼等坐而伸手由雪山採來摩魯瓦蔓草之葉拘私耶見彼葉云「貴君等於如此葉之上不能得受乳糜請持朅地羅樹等之葉來」彼等又持其葉來而任何一葉均有如兵士楯之大小拘私耶向彼等五人全部以匙分配乳糜雖至施捨彼等五人之最後者時壺中之乳糜亦不似有減少彼施與五人後持自己之壺而坐

爾時般遮翼起立變自己之姿為犬於彼等之前垂出小便而來婆羅門等用樹[P.390]葉遮蔽自己之乳糜一滴犬之小便偶然落於拘私耶手中之上婆羅門等由水瓶取水示現作注入乳糜而食之狀拘私耶云「施予少許之水因洗手而食之故」「汝可自取水來洗手」「予向貴君等施與乳糜請分予少許之水」「予等不以有受得之施物」「如是請為看守此壺予洗手而來」於是彼降往河邊而去

爾時彼犬向壺中垂落滿壺之小便彼見犬垂小便持大棒嚇阻歸來犬忽變成駿馬之大小向彼追逐化為種種之色某時黑某時白又為黃金之色斑色背忽高忽低如是成種種之色姿向瑪洽利拘私耶追逐彼受死之恐怖威脅接近婆羅門等婆羅門等飛上空中而立彼見彼等之神力而唱偈

一三

婆羅門等高氣姿     爾等之犬為何故
高低種種身變形     爾等為誰語吾等

聞此諸神之王帝釋唱偈曰

一四

戰達羅與蘇利耶     神之馭者摩多梨
吾為帝釋天王者     更有此者般遮翼

帝釋更稱讚般遮翼之榮譽而唱偈

一五

手鳴鼓小鼓     形異大小鼓
彼以眼為醒     醒時彼歡歌

拘私耶聞此言辭詢問曰「此諸人等云何得如此無缺欠之神之幸福耶」帝釋云「不行布施從惡法吝嗇者決不赴諸神之世界而墮入地獄」示此而唱偈

[P.391]一六

一切此等吝嗇物     咒罵沙門婆羅門
棄置形骸去此世     生命果墮下地獄

唱此偈畢次示行正法者獲得諸神之世界而唱偈

一七

此等希求善趣者     布施持戒諸法立
棄置形骸去此世     生命果上赴善趣

如此云已而向彼說明「拘私耶予等非欲乳糜前來予等憐汝同情於汝而來」帝釋說偈

一八

前生爾為吾親族     今生悔吝行為惡
教爾吾等來此處     勿行惡事墮地獄

拘私耶聞此自思「此諸神思使予為善利由地獄引予使立於天上」彼大歡喜說偈

一九

實此為思吾     爾等來教吾
爾等希吾語     一切吾將為

二〇

今日吾將廢吝嗇     任何之惡吾不為
[P.392]若無布施吾不食     無施不飲一滴水[18]

二一

吾斯常時行布施     吾之財寶果將盡
婆娑婆吾棄愛欲     帝釋天吾將出家

帝釋摧促瑪洽利拘私耶為無慾者教以布施之果報依法語嚴格把握五戒於是與諸神共歸神都而去瑪洽利拘私耶入市內彼得王許可後向來乞者之容器充滿注入施以財寶然後彼立即出家到雪山南側在恆伽河與某一自然形成湖水之間作一葉庵為出家者食樹根樹實長期住居至於老年

當時帝釋有無雙有信吉祥有慚之四女彼女等持多數之天香及天之華鬘為遊水赴阿耨達池於彼處彼女等遊水之後坐於悅意石池畔恰於彼時有一名那羅陀婆羅門之行者為晝間休息往三十三天難陀苑及奇達庫塔拉達園於晝間休息之樂後彼持波利夜呾囉之花為傘狀以覆日歸來至悅意石池岩頂自己住居之金窟彼天女等見彼手中之花向彼乞索

佛為說明此事而言曰

[P.393]二二

優高呾陀摩羅山[19]     神王所衛天女樂
優行世間仙者來     優美花開大樹枝

二三

淨色芬芳敬天人     此花無上事諸天
人或陀那婆[20]不獲     斯為此花無上值

二四

四人膚斯擬黃金     四天女主由座立
皆自認為無匹敵     向那羅陀如是云

二五

「爾物若為爾有權     波利夜呾囉花名
爾與吾等有榮耀     吾等尊如婆娑婆」

二六

那羅陀望彼女等     斯語彼女起喧嘩
「此花吾將飾與誰     爾等之中最優者」

[P.394]四人天女聞彼之言唱偈

二七

那羅陀爾觀吾等     吾等希欲爾與花
吾等之中爾授者     看作吾等之上首

聞彼女等之言那羅陀云

二八

美女汝言不相應     將使婆羅門喧嘩
爾問諸神之上首     最優最醜若欲知

佛更唱偈

二九

醉心美慢四天女     柳眉怒向那羅陀
帝釋之前彼等去     諸神上首問優劣

[P.395]彼女等如此詢問立於王前

三〇

富蘭陀羅[21]見己女     諸神之王合掌云
吾女爾等皆美麗     誰使爾等起喧嘩

彼女等語此而唱偈

三一

「經巡世界那羅陀     大仙立法通真理
犍陀摩羅優山上     彼云爾等問神王
爾等最優與最醜     誰為上首則能知」

帝釋聞此自思「此四人為吾之女若予云四人之中某一人具德為最優則另外彼等恐生憤慨此予不能訴於裁判予將遣送四人往雪山之拘私耶行者之處彼行者對此等愚奴將與裁判」「予對汝等之訴不能裁判雪山山中有拘私耶行者予將對彼贈送天食[22]彼者不向他人布施則自己不食彼當施捨時善能分辨於人為一施有德者之男汝等之中由其手中得食者將為最優者」帝釋言畢唱偈

三二

彼之大聖森林行     吾女彼無食事
彼有區別為布施     受施將為最優者

[P.396]帝釋如是遣送彼女等往行者之處後呼摩多梨遣往彼行者處唱次之偈

三三

彼於雪山南斜面     住於恆伽河岸邊
彼之飲食物難得     諸神運彼以天食

佛更言曰

三四

神王命彼摩多梨     馬車千頭之馬繫
全速到著彼仙處     與彼天食不現姿

拘私耶得此佇立而唱二偈

三五

吾起火焰祭祀時     光拂世闇吾崇陽
誰人掌上置天食     神王婆娑婆之秀

三六

實似珠貝無雙物     色白清淨芳香美
稀有吾生未嘗見     誰神吾手置天食

[P.397]於是摩多梨云

三七

大仙大神王遣吾     大聖急來運天食
爾知馭者摩多梨     無惑爾食無上食

三八

食者將滅十二惡     飢渴嫌惡憂慮疲
瞋恚敵意讒謗諍     寒暑怠惰斯上味

拘私耶聞此說明自己守誓而唱偈

三九

摩多梨此吾不適     不施不食無上誓
獨食聖者為不敬[23]     若不分與無幸福

彼如此云摩多梨問「尊者貴君不布施他人而食見為如何之罪過曾立如此之誓耶」彼說偈云

四〇

彼等邪淫通他婦     彼等害友罵有德
彼等貪慾更卑劣     吾不布施不飲水

[P.398]四一

無論為女或為男     吾為布施賢者稱
此世不吝心寬者     無穢真諦具足人

摩多梨聞此現身立於其前恰於彼時四人之天女各立於四方吉祥立於東方無雙立於南方有信立於西方有慚立於北方

佛為說明此事而言曰

四二

接受神王諾     美膚擬黃金
四人天女等     無雙與有信
吉祥與布利     拘私耶處尋

四三

光輝如焰端     天女四方現
仙者心甚喜     摩多利眼邊

〔拘私耶如是云

四四

「東方輝耀爾為誰     天女爾飾如朝星
纖君問爾擬黃金     語吾爾為何方神」

[P.399]四五

「天女吉祥諸人崇     吾常追隨不惡者
吾來此處求天食     大智者與吾天食

四六

大聖吾希幸福時     其人之愛樂滿足
祭火者知吾吉祥     大智者贈吾天食」

拘私耶聞此云

四七

明行叡智具工巧     行為正當具德行
然若不得爾自棄     爾為如此可受責

四八

吾見大食怠惰男     吾見醜人生卑劣
吉祥然彼被爾護     賜財有幸福
對生高貴者     追遣彼如僕

四九

爾為虛妄無辨別     愚癡之爾害賢者
待爾座席水不值     況與天食吾不快

[P.400]彼女原姿消失而退其次彼與無雙語云

五〇

飾清耳環有皓齒     持磨黃金麗腕環
姑尸嫩芽為焰色[24]     腰纏光輝水色布

五一

恰如雌鹿脫弓箭     徘徊可愛爾得見
美目之君爾友誰     獨行林中無怖耶

於是彼女回答

五二

此處此地吾無友     瑪薩伽薩拉吾生[25]
吾來此處望天食     大智者贈吾天食

[P.401]拘私耶聞此云「貴女對入己意者與以希望雖使之成就然對不如意者不與希望依貴女則不但不能得無缺之幸福貴女乃使破滅之神」於是說偈云

五三

商賈希望求財寶     乘船渡海往彼方
彼處彼等船沉沒     財寶金錢一同盡

五四

農夫希望耕田舘     諸種蒔種盡手段
旱魃種種災禍襲     些少收獲亦無有

五五

致力為主有人等     追逐希望索幸福
為主盡力破敵者     不得一物至身亡

五六

捨去親族金財寶     望幸福者思昇天
長期恆行烈苦行     彼行惡道隨惡趣

五七

如此可云希望欺     無雙失責爾怠惰
待爾座席水不值     況與天食吾不快

[P.402]彼女亦遭拘私耶拒絕於立處消失復次與有信談話彼云

五八

榮譽光輝具榮譽     爾立方位云最低
纖君問爾擬黃金     語吾爾為何種神

於是彼女唱偈

五九

諸人崇敬吾有信     不惡者後吾常隨
求天食故吾來此     大智者贈吾天食

於是拘私耶云「此等諸眾生信如此所說之言辭做所當為之事然所作不應為之事較應為之事多如此一切皆為貴女所作之行為」彼云如次偈

六〇

因有信心故     人等實踐時
布施與攝根     禁戒或捨心
[P.403]然因爾之故     或盜為虛言
作偽為欺騙     因爾而墮落

六一

有妻忠實戒德具     良家處女意欲棄
不能抑制諸欲望     置情汲水之婢女

六二

由爾奉事他人妻     有信爾棄善行惡
待爾座席水不值     況與天食吾不快

彼女於立處消失拘私耶更與立於北方之有慚相語唱次之二偈

六三

夜明朝陽昇起時     容貌表現現優色
[P.404]天女相似吾發現     語吾爾為何天女

六四

燃出如火似蔓草     夏日風搖著赤葉
為何見吾安靜立     如爾一語亦不發

於是彼女唱偈

六五

諸人崇敬吾有慚     不惡者後吾常隨
吾來此為求天食     乞爾天食吾有怯
然而女人乞求事     當視之為慚與恥

彼行者聞此唱二偈

六六

美女爾能得如法     不須求乞彼天食
然爾不乞吾招入     爾欲天食吾可授

[P.405]六七

纖君爾若擬黃金     今能招入吾仙處
一切美味將供養     可食天食供養爾

以下有等正覺者之偈

六八

拘私耶允輝天女     有慚身入樂仙處
水木實豐崇聖者     不惡者常來仙處

六九

彼處多花開     樹樹多錯綜
半娜甄叔迦     菴婆皮牙拉
鉢頭摩羅達     瘦般伽雅那
開伽樹般迦     泰依拉花開

七〇

彼處數多娑羅樹     卡肋利與閻浮樹
阿說他樹尼拘律     威迪薩樹末度迦
鳥茲達拉迦信度     瓦利他及波吒釐
目真鄰陀開他迦     所謂最具香氣花

七一

哈雷努迦花乃至     耶努天豆耶露迦
薩瑪伽[26]及泥瓦拉     如是又有奇那伽
彼處數多無種蕉     卡達利又與薩利
或有稻米帕威西     阿布吉及丹多羅

七二

仙處之北方     自然樂蓮池
慢坡無傾斜     宜人無臭氣

七三

此處有魚樂     食多寂靜好
辛姑薩萬伽     還有薩庫拉
薩達萬伽魚     還有羅希他
渦集阿里魚     巴提那伽伽

[P.406]七四

此處有鳥樂     食多寂靜好
鵞鳥與蒼鷺     還有美孔雀
斫迦羅婆迦[27]     夜出梟鶚鳥
翼美郭公鳥     耆婆耆婆迦[28][29]

七五

此處多數飲     諸獸之羣來
獅子虎或豬     熊狼及鬣狗[30]

七六

犀牛牡牛及水牛[31]     羅希他鹿轆轆鹿
伊泥延鹿及山豬     迦寧泥迦與野豚[32]
迦達利鹿此處多     堪泥迦鹿與兔貓

七七

各色花被山膚上     諸鳥集戲鳥聲啼

[P.407]如此世尊讚嘆拘私耶之仙處其次為顯示有慚天女入於彼處之事等而說偈

七八

彼之膚美照青樹     如有雲雷放霓光
堅結頭部為彼女     姑尸草薰敷清座
敷裘服向彼女言     「美女請安坐座上」

七九

彼著鹿皮為螺髻     坐座望之為彼女
自取水來以新葉     大聖歡喜與天食

八〇

彼女受食置兩掌     甚喜向彼仙人云
「婆羅門爾今賜吾     吾之此行勝三天」

八一

彼女為彼允殊榮     接受讚嘆後女行
女向帝釋為斯言     「吾勝天食婆娑婆」

八二

彼女接近彼新座     爾時帝釋率諸神
最優彼之天女讚     合掌女受人天供

[P.408]如此帝釋供養彼女後自思「究竟以何理由拘私耶不授他人只授此者以天食」彼為知理由再遣摩多利

為說明此事佛言

八三

千眼神王三天主     彼向摩多利斯云
「爾行傳送吾言語     拘私耶[33]置吾三女
何故有慚得天食

摩多梨承諾其言乘皮禪延多馬車出發

為說明此事佛言

八四

彼車滑過虛空行[34]     裝具光輝如火燃
車轅閻浮檀金造[35]     黃金七寶美嚴裝

八五

多數黃金孔雀飛[36]     象牛馬虎豹癎鳥
伊泥延鹿寶石造[37]     毘琉璃造鹿諸鳥

八六

金色之車繫馬王     其數一千等幼象
[P.409]黃金之網當胸飾     聞音速進飾嚴具

八七

摩多梨乘最上車     車音響達十方界
大空岩山森茂林     或至海原搖大地

八八

彼急速行到仙處     外衣右袒以合掌
彼云等神婆羅門     多聞有德之導師

八九

「傾聽因陀羅言語     富蘭陀羅有問訊
拘私耶置吾三女     何故有慚得天食」

[P.410]彼聞此言語唱偈

九〇

吉祥回答為半相     有信回答亦非常
吾見無雙為欺者     有慚把持成聖德

其次稱有慚之德云

九一

此等幼女護生家     持主幼婦亦老年
將起情欲他男等     有慚之故抑己心

九二

戰鬥先鋒交刀劍     敗者逃去或仆亡
有慚之故擲生命     意慚折返收容軍

九三

恰如海邊止海水     實此有慚抑惡人
世間聖者崇有慚     馭者汝報神王知

[P.411]摩多梨聞此唱偈

九四

拘私耶誰告爾置三天女     鉢囉惹鉢帝梵天因陀羅
實則此有慚諸神優且敬     汝大仙因陀羅家彼女生

恰於彼如此云時拘私耶必須由此世沒去於是摩多利向彼云「拘私耶汝之壽命盡汝已遂行布施之法已在人間世界何為汝將往神之世界」彼思伴彼而行唱偈

九五

汝今往如何     神愉乘馬車
我與爾共乘     同往三天行
爾姓因陀羅     因陀羅待汝
今日爾此時     因陀羅友情

如此摩多梨與拘私耶談話之間拘私耶死沒化生為神之子乘神之馬車於是摩多梨伴彼往帝釋之處帝釋見彼大喜以其女有慚授為彼之第一后妃彼之勢力不能測知佛見此事云「優良眾生之業成為如此之淨物」佛唱最後之偈

九六

不惡業者斯等榮     果報不滅正行者
[P.412]彼見天食布施者     因陀羅友起淨信

結分

佛說此法語後「汝等比丘此非只今世前生我對此不喜布施頑固吝嗇家有催促之事」佛對本生之今昔作結語「爾時之天女有慚是優鉢羅色拘私耶是彼施主之比丘般遮翼是阿那律摩多梨是阿難蘇利耶是迦葉戰陀羅是目犍連那羅陀是舍利弗帝釋則是我也

五三六 鳩那羅本生譚[1]

〔菩薩=鳩羅鳥〕

序分

此本生譚是佛在鳩那羅湖畔時對心沈不快五百人比丘所作之談話然而談話之次序如次釋迦族與拘利族於迦維羅衛城與拘利市中間流〔水〕之盧奚多[2]作一堤堰種植穀物然而至逝瑟吒月[3]時頃穀物枯死兩市之市民使役勞動者等集合在一起此時拘利方面人等云「因此水為兩方分取君等之方與我等之方均不充分然在我等之方穀物得一水將可結實故請此水望歸我等使用」於是迦維羅衛城方之人等云「在君等倉中穀物裝滿之時我等懷赤輝之黃金青色之寶石及銅色之銅錢手持籠及袋於君等之門口云〔請賜穀物〕能步履巡迴無阻耶我等之穀物亦得一水將可結實是故我等欲得此水」「否我等不與」「如是我等亦不與

如是言語激動一人起立撲向一人於是被撲者又撲向他者彼此互撲彼此皆為王族[4]之起源然因互毆互罵而衝突擴大拘利之勞動者等云「不可與迦衛城[P.413]市民同行為犬與豺同樣與自己之妹等同住之奴等而以象馬或楯槍對待我等將欲何為」而釋迦之勞動者等亦云「汝癩病患者之奴等汝等今只伴子女等而行為無何依之慘狀如獸類住於[5]拘羅樹上之奴等而以象馬或楯槍對待我等能為何者」彼等返擊

彼等各各往掌管此事廷臣之處報告廷臣報告於王族者於是釋迦族等人云「我等示彼與妹等同住者之力」彼等整備戰爭而出發拘利族等人亦云「使彼等見識住於拘羅樹者之力如何強大」彼等亦為戰爭之準備而出發——有他之阿闍梨云「釋迦族及拘利族之婢女等為汲水而往河邊將頭上所載之布臺[6]放於地上而坐樂為多嘴多舌之言時一婢女以他婢女之布臺思為自己之物而互起諍端逐漸擴大至雙方之市民奴隸勞動者差官使役廷臣副王等全體皆作戰爭之準備而出發」然前說較此說為許多註釋書所傳真實之故於此處應被採用——然彼等思整備戰爭出發已黃昏時分

時世尊住於舍衛城當日之晨朝觀察世界見彼等如此準備戰爭出發世尊熟思「我如往彼處接納[7]處理諍端如何」「我往彼處接納諍端將使聞說三篇本生譚如此則諍端平靜於是更為說明和合而說二篇之本生譚說示執杖經[8]使兩市童子各二百五十人聞法教與我相會我使彼童子等出家——將有非常多數之集合

佛為如是決心整備身邊之物巡迴於舍衛城行乞行乞歸來黃昏之時未告任何人佛只一人持衣鉢出香殿而行彼在兩軍之間空中結跏趺坐使彼等見而驚愕由烏黑之髮[9]中放出光輝而坐

迦維羅衛城之住民等見世尊後而思惟「我等一族最優之人佛世尊前來佛或見我等必諍之事」「然佛來此上我等不能向他人之身體落刀拘利人可殺煮我等[P.414]言畢投棄武器拘利人亦同樣如此於是佛由空中降下於心情愉快之場所稍高砂丘之上坐於優美之座受佛無上之榮光映照彼等王族人等敬禮世尊而坐

於是佛雖已知而亦向彼等詢問「大王閣下[10]為何汝等來至此地」「尊者吾等非為見河遊水為於此場所準備戰爭而來」「大王閣下因何事而起諍端」「尊者乃為水之故」「大王閣下水有如何程度之值耶」「僅為少量」「土地為如何程度耶」「其值不能測知尊者」「剎帝利為如何程度之值耶」「所謂剎帝利其值亦不能測知尊者」「如此大王閣下何故尊等為僅少量之水值而為滅有非能計值之剎帝利——若為戰爭則決非善事大王閣下為起諍端某樹神與黑獅子之間結成怨恨及於現在之劫及於全體」於是佛為言說攀達納譚〔第四七五攀達納樹本生譚漢譯南傳藏三七七二〕

佛更言「大王閣下不可盲從他者棲於廣三千由旬之雪山有四足獸之羣為盲從他者僅由一隻兔之言辭均皆跳入大海因此不可盲從他者」於是佛為說墮落音本生譚〔第三二二墮落音本生譚漢譯南傳藏三四二六五〕

復次佛言「大王閣下有時弱者有見強者敗北之事又有時強者有見弱者敗北之事小鳥之鶉尚可殺大象」佛為說鶉本生譚〔第三五七鶉本生譚漢譯南傳藏三五二一〕

如此佛為鎮靜諍端說此三本生譚後為說明和合語二本生譚佛言「大王閣下任何人亦不能窺伺和合者等之隙」佛為說樹法本生譚〔第七四樹法本生譚漢譯南傳藏三二八一〕同樣佛言「大王閣下任誰亦不能見出和合者等之弱點然若互起諍端僅一人之獵師亦能奪持此等者之生命而去因此諍端決非善事」於是佛為之說鶉[11]本生譚如此佛說五本生譚後最後說執杖經

王族人等皆起淨信向佛云「若佛不前來我等互相殺戮將血流成河佛之恩蔭使我等拾得生命若佛為住家〔不為出家〕則將有二千屬島之四大洲諸國收入手中又有千人以上之王子更將有剎帝利之扈從等然佛棄此無缺之幸福[P.415]而出離獲得正覺今佛更必須有剎帝利之從者等附屬」於是將兩市居住各二百五十人之公子奉侍於佛世尊使此等公子出家往摩呵槃那[12]翌日佛使彼等隨從或時在迦維羅市或時在拘利市於此二市行乞兩市之市民等給施以非常之尊敬

彼等年少比丘等為尊崇佛而出家然由自己不喜出家者中生出不滿彼等之原妻等對彼等不滿而有種種傳言散出使彼等更感覺強烈不滿世尊觀察知彼等感覺不滿「此等比丘與如我佛同住而生起不滿究竟說如何法語適合於此等比丘」佛經熟考之後發現鳩那羅法語之事於是佛如下思惟「我帶此等比丘往雪山說鳩那羅之譚向彼等說明女人所持之惡害以除去其不滿之心示以得預流果之道

佛於晨朝之中著衣持外衣與鉢巡迴於迦維羅衛城行乞行乞過正午歸來後於食事之時間彼向五百比丘等詢問「汝等比丘汝等前此有見心情愉快之雪山耶」「未也世尊我等未有見得」「然而不思巡迴雪山耶」「世尊吾等未有神足如何能往」「然而若有誰抱持汝等而行將能得往」「唯然能得世尊

佛以神通力將彼等全部抱持昇於空中飛往雪山立於大空之上快樂指示雪山地方之堪洽那山摩尼山興古羅山安佳那山薩奴山帕利伽山等種種之山及五大河[13]乃至堪那門達迦湖拉塔迦拉湖西哈婆婆湖洽丹塔湖提雅迦拉湖阿耨達湖鳩那羅湖等之七湖雪山實為非常廣大高五百由旬廣三千由旬佛以威神力指示此喜悅心地之最佳地域並指示於彼處之獅子老虎象類等四足獸之某住居場所彼處有快樂之野苑生物如開花結實之諸樹種種之鳥羣水生陸生之草花雪山東側之黃金臺地西側之朱色臺地等由於於彼時見到此等喜悅心地之最佳場所彼等比丘對原妻皆無欲情

[P.416]於是佛率彼比丘等由空中向雪山之西側六十由旬之岩臺地降落於一劫間不枯之七由旬娑羅樹下三由旬之赤砒岩上由彼等比丘圍繞佛而坐而佛放六色之佛光恰如太陽搖曳之光輝輝映至海之深處佛向比丘等出美妙之音聲而言曰「汝等比丘汝等可問在此雪山汝等前此未嘗得見之物」恰於此時有二隻美麗之拘耆羅[14]口銜棒之兩端中央坐其頭主美麗的拘耆羅鳥前有八隻後有八隻左右各有八隻下方八隻上方為作蔭者亦有八隻如是包圍此美麗之拘耆羅鳥之頭主於空中飛行彼比丘等見此鳥羣問佛「世尊彼為何鳥」「汝等比丘彼為我昔之一族我設如是習慣前生亦為如是之習俗包圍於我然彼時之鳥羣甚多有三千五百之雌鳥包圍於我但漸漸減少今只為此數」「世尊彼雌鳥等於如何之森林中侍奉尊師耶」於是佛向彼等云「然汝等比丘可傾耳諦聽」追憶往事將過去之事說明

主分

如是宣示如是傳聞——地上一切藥草茂生數多之花擴覆牡牛水牛陸陸鹿犛牛斑鹿犀牛牛耳鹿獅子豹熊鬣狗烏茲達拉迦獸[15]伽達釐鹿貓兔堪尼迦鹿等徘徊幼象[16]大象[17]那伽象[18]之類羣集子象羣棲尚有伊薩鹿薩伽鹿薩拉巴鹿伊泥延鹿巴塔鹿帕薩達鹿普釐薩魯[19]緊那羅[20]夜叉[21]羅剎齊歡樂附著花蕾嫩芽之大花開放優美數多之樹羣[22]茂生鷓鴣[23]孔雀郭公[24]耆婆耆婆迦且羅瓦迦賓迦羅迦陵頻迦等幾百之鳥相互囀鳴為黑赤砒雄黃金銀[25]等幾百之要素覆飾[P.417]之地域——誠然於此快樂森林之中鳩那羅鳥棲住彼為極美之鳥為美羽所覆

此鳩那羅鳥有三千五百雌鳥為從者如此二隻之雌鳥口銜棒之兩端其中央鳩那羅鳥坐而飛起其意為於長距離之間不使此鳩那羅鳥疲勞困乏又五百之雌鳥飛於下方者其用意為若此鳩那羅鳥由座上落下則我等以翼抱上五百雌鳥飛往上方者其用意為使此鳩那羅鳥無為〔光〕熱所苦之狀又五百之雌鳥各飛於兩側者為不使此鳩那羅鳥觸及寒又五百之雌鳥飛於前方者其用意為使此鳩那羅鳥不被飼牛者家畜之守護者剎草者採柴人樵夫等棒擊石礫拳頭土塊木杖小刀陶器之碎片等擊打又不使鳩那羅鳥與竹叢蔓草樹木樑柱岩石或強力之鳥翼衝突又五百之雌鳥飛於後方以柔和懇切快樂美妙之音聲交談而飛行者其用意勿使鳩那羅鳥於座上生起不滿又五百之雌鳥飛往此處彼處由數多之樹採來各樣變化之果實其用意為勿使鳩那羅鳥空腹而煩惱

[P.418]如是彼雌鳥等為使此鳩那羅鳥歡喜由公園向公園由王苑向王苑由河之渡場向渡場由山頂向山頂由菴婆園向菴婆園由閻浮苑向閻浮苑由拉布迦[26]苑向拉布迦苑由那利蘇羅[27]森林向森林而非常迅速飛翔而行但終日為其雌鳥等如此包圍之鳩那羅鳥被迫而如次云「卑劣之奴等即可消失汝等有卑鄙之盜心狡猾不善輕率急燥不思報恩之事恰如風狀汝等欲往何處即往喜好之處而行汝等一切消失

[P.419]佛如斯語之後而言「汝等比丘如此我雖生為畜生之類知女之忘恩多欺惡行與不德爾時我不依女之原意而使依我之原意而動」佛以此譚除去彼比丘等不漢之後佛即沈默

爾時有二隻黑拘耆羅鳥持舉其頭主於棒上其上下等處各有四隻於其場所飛來比丘等見此問佛於是佛言「汝等比丘前生我之友人噴那姆迦為有斑之拘耆羅鳥此為彼之一族」佛如斯言與前同樣語比丘等之問

如是彼諸山之王雪山之東方極美山中有源流注入鳩那羅湖——青蓮華黃蓮華赤蓮華白蓮華百葉蓮華好香蓮華曼阮羅華等一切具生美麗馨香[P.420]乃歡樂光輝之處——庫拉瓦伽樹目真鄰陀樹開他伽樹且他薩樹瓦鷲拉樹噴那伽樹瓦庫拉樹提拉伽樹畢牙伽樹阿薩那樹娑羅樹薩拉拉樹旃簸迦樹阿輸迦樹那乃路迦樹提力提樹布迦樹帕塔羅達樹栴檀等有甚深之森林黑阿迦魯[28]波多麻迦樹皮揚古樹德巴達魯迦樹有喬洽樹等之密林卡庫達樹庫拉迦樹安寇拉樹卡奇卡拉樹刊尼卡拉樹卡那威拉樹寇蘭達樹俱毘陀羅樹甄叔迦樹搖笛香之森林摩利迦樹無污點污穢之般笛樹有極美之巴吉尼瑪拉樹等之開花非常優美之蘇曼那樹有馨香味之達努迦利迦樹他利薩樹多伽羅樹優尸羅樹克達樹卡洽樹等之茂生阿提木庫迦草滿開之蔓草茂飾之處鵞鳥家鴨等之鳴聲具咒術者有魔術者沙門行者等之羣住為優神夜叉羅剎陀那婆乾闥婆緊那羅[29]摩睺羅伽俳佪之處——如此誠為快樂森林之中噴那姆迦有斑之拘耆羅鳥棲息之處彼有極美之音聲眼中光輝恰如醉人之眼

此有斑之拘耆羅鳥噴那姆迦有三千五百之雌鳥從者如是二羽之雌鳥銜棒之兩端其中央使噴那姆迦坐定而飛起於長距離飛翔之間其寓意為使此噴那姆迦無疲勞困苦之事又五百之雌鳥飛於下方其寓意若此噴那姆迦由座上落下我等可用翼抱持五百之雌鳥飛行於上方其寓意為使此噴那姆迦無有熱苦又五百之雌鳥各各飛行於兩側為使此噴那姆迦勿觸及寒又五百之雌鳥飛於前方其寓意為使此噴那姆迦勿受飼牛者家畜之看護人刈草人採藥人樵夫等之棒擊以及石礫拳頭土塊木杖小刀陶器等破片所擊打乃至[P.421]勿使與竹林蔓草樹木樑柱岩石或強力之鳥翼相衝突又五百之雌鳥於其後方以柔和懇切快樂美好之音聲交談而飛行其用意為使噴那姆迦於其座上不起不滿又五百之雌鳥此處彼處飛行由數多之樹採來各樣變化之果實其用意勿使噴那姆迦空腹而煩惱

如是彼雌鳥等為使有斑之拘耆羅鳥噴那姆迦歡喜由公園往公園由王苑往王苑由河之渡場往渡場由山頂往山頂由菴婆園往菴婆園由閻浮苑往閻浮苑由拉布迦苑往拉布迦苑由那利薊羅之森林往森林而為非常快速之飛行然終日為此雌鳥等包圍有斑之拘耆羅鳥噴那姆迦讚語如此云「善哉善哉吾諸妹等汝等為主如此照顧之事誠為汝等適為生於良家之女

如是有斑拘耆羅噴那姆迦往鳩那羅鳥處出發而行於是奉仕彼鳩那羅鳥之雌鳥等見到噴那姆迦見彼由遠而來彼等往噴那姆迦之處接近而行向有斑之彼拘耆羅鳥噴那姆迦如斯云「貴君噴那姆迦閣下彼鳩那羅鳥過於粗暴過於出粗獷之言然因貴君來此必將出優美之言」「必將如此諸妹等

彼往接近鳩那羅鳥之處而行而與鳩那羅鳥問候交談坐於側面後噴那姆迦向鳩那羅鳥如是云「吾友鳩那羅家世甚佳之良家女等行為正大貴君何故辛苦問難對彼女等為不快之言鳩那羅汝必須為快語者況對說快語者耶」如是被責之鳩那羅鳥向彼有班之拘耆羅鳥為如次責難之語「汝此無祿之卑奴汝可消失遠消失去無祿之卑奴如汝之狀妻之所云乃為胡言究竟誰為賢明者耶」噴那姆迦被如是非難由彼處回返而去

[P.422]如是其後不久有斑之拘耆羅鳥噴那姆迦罹下血之重病起劇列疼痛行將垂死爾時奉事拘耆羅鳥之雌鳥等思惟「此噴那姆迦患病其病多半將不能癒」於是棄彼只餘彼一人而去彼等接近鳩那羅鳥之處而來

鳩那羅鳥由遠方見此雌鳥等前來向彼等云「汝卑奴等汝等之主今往何處」「貴君鳩那羅鳥彼有斑之拘耆羅鳥噴那姆迦患病其病多半不癒」鳩那羅鳥聞此責難雌鳥等如斯云「汝卑奴等汝等可滅亡汝等卑鄙而有盜心狡猾不善輕佻急燥不思報恩之事恰如風狀無論何處皆向喜好之處而行汝等可速消失」而彼即往噴那姆迦之處向彼云「喂噴那姆迦」於是噴那姆迦亦答「啊鳩那羅」於是鳩羅鳥持起噴那姆迦之翼與嘴飲以種種藥草如是噴那姆迦之病得以治療

[P.423]彼之病癒而其雌鳥等歸來鳩那羅尚於數日之間使噴那姆迦食種種樹實彼體力恢復鳩那羅云「吾友貴君身體已成健壯可與自己侍者等同棲予須歸自己之棲家」於是彼噴那姆迦云「此奴等於予罹患重病棄予逃去此等狡猾之奴等無用」摩訶薩聞此云「如此吾友予將就女性之惡談話」彼伴噴那姆迦往雪山斜面之赤砒臺地坐於有七由旬娑羅樹之根下赤砒之座噴那姆迦與從者等共同坐於一面

全雪山中諸神之聲響徹「今日鳥王鳩那羅坐雪山赤砒之座將以佛之巧妙而說法語大眾皆當聞此」如此順次響傳六欲天諸神皆知其大部分集合而來多數[P.424]之龍金翅鳥及兀鷹等及棲於森林中諸神亦轟唱其事

爾時阿難陀兀鷹之王隨從一萬之兀鷹之羣棲於兀鷹山中彼亦聞此騷動音聲為聞法語與其羣同來坐於傍側具五神通行者那羅陀亦從一萬行者住於雪山之中彼聞其神之聲云「予之友人鳩那羅就女人所持之不德而說法予亦必須聞其法語」以神足與一千行者同來坐於傍側同樣彼大會眾為聞諸佛之法語而集合如是摩訶薩依記憶本生之智慧於自己所目擊者原狀向噴那姆迦語過去世所見有關女之惡事件

——佛為說明此事而言曰

如是鳩那羅鳥向恢復尚未久有斑之拘耆羅鳥噴那姆迦如斯云「吾友噴那姆迦予見有名堪哈之女父有二人夫有五人然其心戀第六之男頭縮入胴中之矮小癱瘓之男人

而此處更有次偈

阿珠那比麻色那     納庫拉優第提拉
薩哈德瓦之諸王     置此五人為其主
第六之男犯惡事     彼女戀此躄矮人

「吾友噴那姆迦予曾有見一名為薩洽他波威之女行者住於墓地之當中舉揚四食而為食事然與金屬細工犯作惡事吾友噴那姆迦予又見伽伽提王妃之事在大海當中此威那泰亞之妻與納塔庫威拉犯作惡事吾友噴那姆迦又予[P.425]見有庫蘭哥威美髮女之事彼愛耶拉伽瑪拉而又與恰蘭哥庫摩拉及達南泰瓦西二人犯作惡事又予知如次之事梵與之母棄憍薩羅王與潘洽拉羌達犯作惡事此等之女又此外之女等亦多作惡事因此予對女人者不加信用亦不稱讚恰如大地對一切之物同一喜愛保持財寶對任何之物亦皆為依處支持一切不顫不搖——與此相同於女淫行亦是如此女人者不可信

恰如猛獅食血肉     強力漁食具五手[30]
喜殺他物如彼獸     勿信彼女彼亦然

「吾友噴那姆迦誠然彼女等本來非為賣淫或街市遊女何故此賣淫女等而不謂為不貞之奴原來此奴等即為賣淫街女殺人者[31]然彼女等恰如編髮之盜賊混毒物於酒者如商人口端親善而有伊薩鹿角之曲心如蛇具二條之舌覆匿穴中如山崖之不能滿如惡鬼之不能喜如閻魔抄掠一切而行如火焰之食盡如河水之運去如風向所好之處而行如須彌山之不為辨別如毒樹常得成實——彼女等乃如是

而於是更語次偈

恰如賊與毒     如商人自慢
如鹿之曲角     如蛇具兩舌

如穴之覆身     如崖不滿足
似鬼不喜事     閻魔掠一切

恰似焰河風     尼魯無辨別[32]
毒樹此五者     家財果盡失
一切珠寶盡     彼女等惡行

[P.426]——[33]昔日迦尸王梵與以其所具備軍隊奪取憍薩羅國殺憍薩羅王伴其懷妊之第一王妃歸波羅奈以之為己之第一后妃彼女後產一女原本王無王女與王子王大歡喜云「后妃汝如有願事將如所願」彼女受此預置而彼王女命名為堪哈

如是堪哈年次長成其母向彼女云「父王適汝所願之事然予受此預置因此汝可受汝所好之物」「予無任何一物之不足然決定夫君予欲自身選擇」彼女之煩惱健強忘卻羞恥向母如斯回答母后以此告王王云可隨其所好而決定布告選婿之集會以一切莊嚴之具莊飾王宮集合多數之男等前來堪哈手執花籠立於上方之大窗向下眺望並無一人中意

爾時潘杜[34]王家之阿著那庫拉畢摩色那優第提拉薩哈德拔五人王子等於得叉尸羅世界最優秀之阿闍梨前修技術後為知各地方之工作法經巡諸國來至波羅奈彼等聞市內喧囂詢問前述之事彼等知此「我等亦將前往」此擬美黃金像姿之彼等五人往彼處並排而立堪哈見彼等站之五人對之全部生起戀心向五人之頭上投擲花環「母后予選彼五人」母后以此告王王因有如願約束不能言不而為不快然王詢問「如何生者為誰之子耶」王知為潘杜王之王子等之事王對彼等表示敬意於是與王女堪哈為妻

彼女於七階之宮殿於彼之情熱克得彼等五人之愛然彼女有從者一人為一佝僂癱躄之男彼女以情熱克得五人王子之愛於彼等外出之間隙情慾燃燒與彼佝僂之男犯作惡事女向彼云「無如予之程度愛汝者予殺王子等以彼之喉中滴血將塗汝之足」然彼女與五人中之長兄只二人同居時云「貴君為予較彼四人為最愛者予為貴君可棄置生命予父崩逝後將向貴君一人授國」而與其他只二人同居時亦與此為同樣之作風彼等自思「彼女只愛予一人以彼女之恩蔭自己將有王位之來」因對彼女非常喜悅

某日彼女患病於是受彼等圍繞一人揉頭而坐他者各各揉兩手兩足佝僂之男坐於足端彼女向揉頭之長兄阿著那王子用頭暗示使知而執著於心「予無較汝可愛之人汝有生之限內則予亦生父王崩逝將向貴君授國」而對另外者亦同樣用手及足暗示使知又向佝僂者以舌暗示使知彼等皆各各如前所云由暗示而[P.427]悟其意義另外者亦各各自悟其暗示然阿著那王子只見彼女之手足與舌之動作自思「與予相同另外者亦必使知此暗示而此奴與僂者亦必親戀」於是彼伴弟等外出詢問「彼奴持有五人之夫彼奴向予動頭表現汝等得見耶」「如是已見」「汝等知其故耶」「不知」「彼云如是之故然彼對汝等用手足暗示之故知之耶」「彼奴對我等為如是暗示之故」「如是向僂者以舌暗示之表現汝等知之耶」「我等不知」於是彼向彼等教示「僂者亦與彼奴作有惡事」然彼等不信呼僂者詢問僂者語一切之[A1]始終彼等聞僂者之言對彼女之情愛消失「啊誠然女之為物為不德之惡奴如我等高貴之生者極美者等彼尚捨去與如此卑賤不快之僂者犯作惡事生為賢者誰能與此不知恥之邪惡女為樂事耶」於是數次對女責罵後「住於此家之處何為」五人進入雪山修徧處定壽命盡時各從其業死去鳥王鳩那羅即彼阿著那王子

其次有關第二之事說明

——昔日於近波羅奈墓塲有一名薩洽他波威之白色女行者作樹葉之庵住於此處舉揚四食而為食事彼女之德於市中恰如月與太陽之狀為人徹知波羅奈之市民等噴嚏或傾躓皆云「南無薩洽他波威

如是某祭時之事最初之日有幾人之金屬細工等羣集於某場所建曼陀婆[35]運來魚肉獸肉花環於彼處開始酒宴時一金屬細工酒醉灌倒反吐彼云「南無薩洽他波威」於是一賢明者云「喂糊塗蟲向一心動不定之女人君念南無君甚糊塗」「汝勿為是言貴君君不可為墮地獄之事」於是此賢者云「汝沉默鈍奴願為千金之賭予由今日至第七日坐於此處向美飾之薩洽[P.428]他波威使持酒杯表現飲酒所謂女人確乎為無有志操之輩」彼云「汝能為如是之事耶與彼千金之賭」彼賢者將此事[36]向其他金屬細工等說知

次日晨朝扮行者之姿入於墓場於距薩洽他波威之住居不遠之處站立參拜太陽彼女行乞出發前來得見彼而自思「此行者必有非常之通力予等住於墓場一方之側而彼人住於墓場之當中必為內部充滿寂靜之心予將對彼表示敬意」彼女近前作禮然彼既不回頭看顧亦不交談言語第二日亦為同樣第三日彼女作禮之時彼仍向背後云「汝行」第四日開始作問候之言辭「如何行乞不疲倦耶」彼女受得問候之言辭大喜出發而去第五日較前更得甚多之禮敬言辭彼女坐於少時之間後而離去

而於第六日彼向來彼之處為禮而坐之彼女詢問「吾妹今日於波羅奈音樂歌聲甚振究為何事」「聖者貴君不知耶市內催祭彼於彼處作樂人等所立之音」「唔彼為彼之物音耶」彼故作不知之狀而云復次彼問「吾妹貴女之食事為幾多」「聖者予舉四食然貴君為幾多之舉食耶」彼為虛言「吾妹吾為七食」每日彼於夜間進食之故彼又詢問「吾妹貴女出家後幾年」「已十二年貴君為幾年耶」「予於今已六年」更又問曰「吾妹貴女已得達寂靜耶」「否聖者貴君如何耶」「予尚未達」如是云後彼曰「吾妹吾等如不得愛欲之樂則出離不能得樂極熱之地獄對吾等為何事耶此無有也吾等非為大眾作事者耶予將還俗依予母之處尚有財產實無嚐受此苦之要」彼如是云彼女聞彼之言易動心故戀著於彼「聖者予亦不滿足若貴君能不棄予予亦還俗與貴君同住」於是彼云「如是出山予將棄捨汝可為予之妻

如是彼伴彼女入於市中住於一處而於行酒宴曼陀婆時使彼女持酒杯飲酒對手之男人負千金之賭彼女依彼生殖幾人之子女爾時之鳩那羅即為醉酒灌倒[37]之男

有關第三[38]之昔日故事於四集(第四篇)之伽伽提〔妃〕本生潭(第三二七)註中詳述爾時鳩那羅為金翅鳥

有關第四[39]——昔日梵與殺憍薩羅王奪其國伴彼之懷妊第一后妃婦來波羅奈知彼女懷妊之事立為第一后妃彼女期滿分娩擬如黃金之像王子但彼女[P.429]自思「波羅奈王於其成長將云『此愚奴為予之仇敵之子使其生將如何處置』則必將殺害予之子不可死於他人之手」於是向乳母云「乳母將此子包以襤褸之衣於置於屍體之捨場使之寢臥」乳母依言洗其身體而歸

一方憍薩羅王死後成為嬰兒之守護神而再生依此神之威力使一飼羊者巡視羊羣[40]場所時見一牝羊發現其子生起愛護之情牝羊飲之以乳暫時離去然又來二次三次四次使其飲乳而行飼羊者見其所為來至場所見一嬰兒彼見嬰兒十分可愛將嬰兒交付其妻然彼女無子不能哺乳於是牝羊為使子飲乳之事

自此以來每日有二三頭之牝羊死去飼羊者云「在此子養育之中牝羊將全部死光如此之子將成何物」於是使之寢入一素燒之壺中再以一壺覆蓋外面用豆粉塗之使無間隙然後棄入河中彼流至下流渡場被有服役修繕各處廢物塲之闡陀羅一人與其妻一同洗面時發現急往取來置於岸邊不知其中入有何物開啟見一嬰兒彼妻無子彼女愛之甚烈伴歸家中養育彼由七歲八歲時伴隨兩親往王宮而行十六歲以後彼獨自[41]往王宮[42]修繕各處廢物塲

如是王子第一后妃有王女名庫蘭迦威極為美貌彼女見彼時以來對彼甚起戀心彼女不樂於其他外之場所只向彼勞動之處而來彼等屢次相逢之中互相戀愛於王宮中或隱密之處遂行交涉經時而為侍女等所知向王申告王怒召集諸臣云「此闡陀羅之子作出此事此奴應與適當處置」諸臣答曰「此為大罪使為種種多樣之苦後處以死刑辦理

恰於此時少年之父守護神入於彼少年實母之體內依其神力彼女近王而申告「大王此非闡陀羅之子乃憍薩羅王依予胎所生之子予向貴君偽稱此子已死予思此子乃貴君仇敵之子交付乳母捨於屍體之棄場然為一飼羊之人養育因自己之牝羊死亡將子流放於河其流行之跡為修繕王宮舊處之闡陀羅發現而養育若王不信可將彼等全部喚來」王以乳母為初呼喚彼等詢問一切知皆如[P.430]王見生長甚高之兒心甚歡喜王使彼沐浴裝飾後將女與彼而因彼使牝羊死事附以彼名為愛拉伽瑪拉(羊之死)

王與彼乘物與軍隊而云為「如是乃己父之物可取汝國」彼攜同庫蘭迦威往即王位復次波羅奈王思彼因未受教育為教授學問遣派恰蘭伽庫瑪拉為其師尊彼因此為師尊付以將軍之位其後庫蘭迦威與此恰蘭伽庫瑪拉為不道德之事將軍有侍者名達難泰拔新者將軍使彼持庫蘭迦威之衣類及裝身之具等往彼女之處彼女與此男亦犯作惡事

有關第五——昔日憍薩羅王奪波羅奈國雖波羅奈王之第一后妃懷妊以為自己之第一后妃歸來自國彼女其後產一王子王因無子以其子可愛養育使學一切學問達於成年王以可取己父之國遣送回國彼往其處而治國

如是彼之母后云欲會見其子向憍薩羅王請願如此率眾多之侍者赴波羅奈途中於兩國之中間或街市宿泊其街有婆羅門之子名潘恰拉羌達為一非常美貌之男彼持贈物往參后妃后妃見彼忽起戀心彼女與彼犯作惡事費時數日後往婆羅奈會見其子而又至急回返來至此街宿泊數日間與彼男為不道之事後歸返憍薩羅市其後不久彼語某某之理由向王請願往其子處之事而出發去時歸時均於其街半月時間與彼男為不道之事美貌之女云者因不德而為作虛言之物

[P.432]彼更示自[A2]己法語樣樣之巧妙「吾友噴那姆迦有四種之物於有事之場合為帶來危害為決不暫放他人之家者——牡牛牝牛乘物及妻此四者為賢者由家中遠避之物

[P.433]

牡牛牝牛乘物妻     四者不住親之家
無技彼等毀車駕[43]     過速之時殺牡牛

或以乳故殺牝牛     住於親家妻犯罪

「吾友噴那姆迦又有六種之物於有事之時不利於工作者無弦之弓妻在親族之處舟船毀穀之車離去不遠之友及惡友——此等於有事之時不利於工作者吾友噴那姆迦實際有八種理由婦人蔑視其夫貧窮患病老耄酩酊暗愚懈怠一切工作隨從之及對彼女疏於照顧[44]——實際噴那姆迦由此八種理由婦人蔑視其夫

貧者與病者     老者與醉者
懈怠愚痴者     耽著工作者[45]
疏於照顧者     過於隨從者
希愛欲之女[46]     侮蔑於其夫

「吾友噴那姆迦實際婦人由九種理由作罪婦人樂往苑林往園林往渡河場往親族家往他人家熱好紳士[47]之外衣及裝身之具飲強烈之酒喜伺視及喜立於門口噴那姆迦實際由此九種理由謂婦人者作罪

而更如是有次之偈語

苑林園林更於河     好行親家與他家
華美外衣惹心性     嚐酒之女〔性不佳〕

一〇

窺伺好視性     佇立門口女
此等九理由     女人多作罪

「吾友噴那姆迦實際婦人用四十種方法寵絡男人直身出元氣彎身低頭嬉戲示羞恥自己之指甲與指甲相觸以自己之足蹈男人之足用棒端在地[P.434]面書寫使兒童跳上跳下戲兒童被兒童所戲使之接吻食喰使之食喰與物欲求某事倣傚作事高聲談話低聲私語直言不諱[48]秘密談話用跳舞歌唱音樂泣聲媚態飾身表現動作善笑凝視用肘輕押搖動[49]下衣開股使見匿股使見乳房使見腋下使見肚臍閉眼揚眉咬唇囓舌使舌轉動脫下衣物穿著衣物脫頭上裝具著頭上裝具——實際噴那姆迦婦人用此四十種方法為寵絡男人者

吾友噴那姆迦實際以二十種理由可知惡女讚美夫之不在不憶夫之不在不喜夫之歸來常語夫之惡評不語稱讚夫語為夫不利益工作作夫不要之事夫之所利而不為穿著衣物而寢背夫顏面而臥數數迴身而寢心不鎮定常作嘆息常覺痛苦大小便勤為反意之事聞他男之聲音堅耳而聽損失夫之財產與近處之男親近常行外出常巡迴街頭多為惡事對夫不遜——實際噴那姆迦以此二十五種理由知其為惡女

一一

夫之不在喜稱誦     夫去遠行不歎息
夫主歸來心不喜     背夫不讚惡女相

一二

工作夫之不利行     縱欲不為抑情事
夫之利益甚疏遠     彼女不為夫所要
著衣入床背面寢     此為蠻橫惡女相

[P.435]一三

臥於床上時反轉     騷亂暫短不沈靜
共寢覺苦常嘆息     少用大用重疊行
彼女行為不莊重     如是亦為惡女相

一四

逆意而為要不為     他男語聲傾耳聞
一切夫財皆盡棄     如是亦為惡女相

一五

辛苦勞苦儲積財     蓄財蕩盡夫主苦
近鄰住男結親交     如是亦為惡女相

一六

由家外出步市中     日常對夫懷惡心
無有敬心犯姦事     如是亦為惡女相

一七

幾度佇立門口邊     兩乳兩腋示他男
注目無邊心搖動     如是亦為惡女相

一八

一切之河依流曲     一切森林由木成
隱匿機會如見出     一切女人為惡者

一九

機會隱處若將得     斯隱機會將得耶
一切諸女為姦事     他男不得躄者同

二〇

歡樂娛與世男等     多心女等為放逸
女等喜與皆淫女     勿信女等如渡津

[P.437]即是如此——昔日波羅奈有堪達利王乃一極為美男之王每日諸臣往王之處所持千個之香筐用其香塗均王宮之床毀香筐為馨香之薪木以煮食物王妃亦為美人其名云金那拉司祭官與王同歲具有明智名潘恰拉羌達近王宮殿城壁內側生一閻浮樹其枝垂於城壁之頂在此樹蔭之下住一醜陋之躄人

如是某日王妃金那拉由窗中[A3]眺望眼止於躄人而起戀心於夜半以愛情包王入眠徐徐起身而出以種種最美味之食物置於黃金容器之中載於臀部繫衣物之綱繩由窗而降登攀閻浮樹縛枝降落而行而與躄人以美食與彼犯作惡事後[P.438]通過來時之道登上宮殿身體塗香後一同寢於王傍彼女不斷以此作風與躄人以為惡事王竟不知

某日王巡迴右繞市中後入來王宮途中見一非常可愍之躄人橫臥於閻浮樹之樹蔭下向司祭官云「此似人間之餓鬼」「誠如王言大王」「吾友如是容貌不快之男有誰人之女為情慾所驅而與之接近耶」躄者聞此會話心起慢意向王云「王為何言王自己之后妃通來予處王未知之發現耶」彼向閻浮樹合掌云「再生於閻浮樹之神請聽此事除貴君之外無有知此事者」司祭官見彼之作為自思「王之第一后妃必經閻浮樹來此與此奴造作惡事」彼向王詢問「大王王對后妃於夜間之身體感覺如何」「吾友予無何留意然於中夜時到覺彼女之身體寒冷」「若然大王其他之女如何皆宜貴君之第一后妃金那拉與此奴作為惡事」「吾友何言耶如彼女非常之美者有與如斯非常可厭之奴為享樂之事耶」「如此請加調查大王」「甚善

王於晚處後與彼女一同寢息因云欲作調查於入眠時刻即現為入眠之狀彼女為同樣之事而起身王循其跡而行立於閻浮樹蔭之近處躄人怒王妃前來過遲擊打彼女耳飾之鑽[50]「請勿發怒貴君予待王之入眠」彼女斯語恰如彼家之婢女彼女吃此一擊之下為獅子口狀之耳飾由彼女之耳落下恰墜於王之足前王思即此已十分可信遂取耳飾而去

王妃與躄人為姦事後與前同樣歸至王傍欲一同入寢但為王所拒翌日王命曰「凡予授與金那拉妃莊嚴之具一切裝飾來此」然彼女云獅子口之耳飾送往金[P.439]細工人處修理而未帶來王再使往催僅只片面之耳飾送到王詢問說「汝之耳飾往何處耶」「送往金細工人之處」於是呼金細工人問曰「何故未附此耳飾而來」答曰「大王予未受取耳環」王怒「賣姦之女予之金細工人乃與予相似之男」於是將耳環投於其前向司祭官云「吾友汝之言乃真實如是可斬此奴之頭」司祭官置彼女於王宮之某一場所來王處言「大王如對王妃金那拉者可勿發怒女者一切如是若王欲觀覽女之不德如何為惡如何多弄欺術王可變裝巡迴國內」「甚善」王將政治預置於母后與司祭官一同巡迴出發

二人步行一由旬之路坐於大道之傍見一富戶為其子行結婚祝賀之禮使新婦坐於隱覆之乘物有多數之從者伴隨司祭官見此云「若貴君欲望彼女能與彼女為姦惡之事」「斯為何言吾友多數之從者相隨此不可能」「大王可拭目一觀」彼往前方距路不遠之處張一天幕將王入於其中自己坐於道傍而泣於是彼富戶見此問曰「汝何故而泣」「予妻身重予伴之欲往故家行至道傍然妻於途中分娩今於天幕之中疲幣已極妻處無任何女人予亦不能前往彼處將如何處理予亦不知」「予將使汝得[51]女一人汝勿哭泣女人甚多只一人往行」「若然請得一年少者行如此則此方最好吉兆」富戶思考「所云真實之事如有此事亦為嫁者之好吉兆將有多數之子女生殖」於是彼就嫁之女遣去彼女入往天幕之中見王而起戀情犯作惡事王與彼女指環彼女所為之事[A4]已畢外出回返諸人問曰「生產如何之子」「黃金色之男子」富戶伴彼女而去

一方司祭往王之處「大王御覽可知如彼少女尚為如彼之惡事此外之女亦可推知然而王與彼女何物」「嗯與一指環」彼云「不可與如此之女人」彼急行追趕乘物富戶云「此為何事耶」「此女取去予妻(婆羅門女)枕旁所置之指環[P.440]予為取指環而行來」富戶「汝歸還其指環」彼女於是交付於是婆羅門用種種樣樣方法向王告示其他多數之姦女「此處為如是之物且往其他外處大王

王巡歷全閻浮提而後云「女人一切皆如此者於我等何為予將回返」於是歸來至波羅奈司祭官向王請曰「大王女人即是如此之物如此之惡乃女者之本性切望大王赦免那拉后妃之過」國王應司祭官之請由王宮放出彼女逐彼女離去其地位以他女為第一后妃更將此躄男放逐伐去閻浮樹之枝——爾時潘洽拉羌達即鳩那羅是如斯彼自目擊之事持來說示而唱偈

二一

堪達利與金那拉     見彼行蹟頓開悟
一切女人家不樂     奇異之男彼捨棄
眼中留戀躄之男     〔二人同為惡作劇〕

尚於此外——昔日有波羅奈王婆迦如法治國當時波羅奈東門之處住一貧男有一女名潘洽婆婆(五惡之女)彼女前生亦為一貧女揑粘土塗家之壁然而有一辟支佛為塗均自己所住山窟之床思欲於何處得來粘土彼思「將於波羅奈能得」於是纏衣手中持鉢入來市中立於距彼女不遠之處彼女發怒而上下觀彼云[52]「扭曲之心而欲來得粘土耶」然辟支佛其身不動彼女見辟支佛之身不動彼女繼起淨心向彼注視云「貴君尚未得粘土耶」於是持一大塊粘土置入鉢中辟支佛用彼粘土塗均山窟之牀

[53]彼女其後不久由彼處死去於彼市城門外側之村住一貧乏之女胎中再生[P.441]來此世經十個月由母胎出生〕彼女因布施粘土之塊果報身體之皮膚極為柔軟然而為發怒凝視則手足口眼鼻等甚是醜惡因此潘洽婆婆——五惡之名為人所知

如是某日波羅奈王於夜間變姿步行巡迴於市中來至彼之場所彼女與村中幼女一同遊戲彼女不知彼王而握王手王對彼女之手感觸良甚不能抑制自心如觸及神手之狀感觸優良而起情慾雖然彼女如是醜陋但王握其手問曰「汝為誰之女」「住於城門處者之女」「有夫無夫耶」詢問之後云「予為汝之夫可往得兩親之許可」彼女往兩親之處云「有一男人希望與予結婚」「欲求如此之女彼男必為貧人甚善」與以承諾彼女回返告知兩親許可彼遂於彼女之家一同宿泊翌日晨朝回入王宮爾來王為變裝不斷往女之處而行而對其他之女不加看顧

某日彼女之父罹患赤痢治病之藥為用無混氣之牛乳生酥蜜與砂糖所作之粥彼家貧窮不能獲得因此潘洽婆婆之母向彼女云「將如之何汝之主人不能得此粥耶」「母親予夫較予等[A5]尤為貧乏然雖如此予向彼人一詢請勿憂心」彼女如斯言畢待彼來時心神惡劣而坐如是王來問曰「因何心神惡劣」於是聞其始終王云「汝欲予由何處得此佳良之藥耶」彼言畢自思「予不能如此長時步履巡行途中遭遇危險亦未可知若復伴此女前往宮中不知此女所觸良善者將謂『我等之王伴一夜叉而歸』若全市住民觸及此女使知其良好則予將免受非難」彼向女云「汝勿憂心予將向汝父持粥來」如是云畢與女享樂後回歸王宮

翌日煮如上述之粥取數枝樹葉作為兩個容物之器一方盛粥他方容入寶冠王縛此於夜間出發而往「汝知我等貧乏此為苦勞準備而來之物汝向父親云『今日食此容器中之粥明日再用彼容器之物』」彼女如言而為彼女之父體[P.442]力恢復只食少量之粥即已滿足殘餘者與母及自己食此三人皆得幸福而容納寶冠之容器為翌日而取之

王歸宮殿洗面後命持寶冠來答云不見王云搜索全部市中然亦不見王云「然則於市外貧困人等之各家取其入食物之樹葉容器調查」調查之後於彼家發現寶冠「彼女之兩親為賊盜」官吏縛起傳押於是父云「予非賊盜乃外人持來之寶冠」「彼為何人」「吾女之婿」「彼往何處」「予女知之」於是彼語女云「吾女汝知汝夫之事耶」「不也予不知之」「若是則予等無生命矣」「彼人暗來暗去因此予不知其人之形貌然能以手觸知分辨其人

父以其由向王之家臣等報告彼等向王申告王作不知之狀王命「若然入彼女於宮庭天幕之中於天幕開一出手大之孔而集合市內住民以手之感觸使彼女捕捉賊盜」家臣等受命而為往彼女之處而行見彼女後皆後悔云「此奴為鬼」如此嫌惡不敢接觸然引來王庭入此天幕中之市中住民使全部集合彼女由孔中出手握前來之人云此皆非人人如神之感觸凡觸女之手者則執著站立而不能去彼等思考「若此女將受杖刑雖然受杖打而須為奴隸之工作我等將使此女至我家工作」於是王臣等以杖叩擊彼等驅逐而散去以副王為首市中諸人皆成狂氣之狀於是王伸出手云「如何予如是為之」彼女握其手大聲呼叫「賊盜已被捉矣」王向諸人問曰「汝等與此女握手時有如何感覺」諸人依原有真實之狀回答於是王向彼等云「因此予思為伴彼女前來至自己之家故如是為之凡不知彼女之感者等將非難予所為之事[54]如是思之因此予使汝等全部得知如是彼女在誰之家最為相應皆可云之」「乃為貴君之處大王」如此[P.443]王為彼女灌頂使為第一后妃對彼女之兩親亦與權力爾來王耽溺彼女亦不為監督彼女之事對其他之女人亦不看顧一眼宮女等搜尋彼女之過失

某日彼女夢為二人王[55]之第一后妃向王申告見此標幟王呼集占夢者等詢問「若見如此之夢將為如何」彼等因由其他宮女等處得受賄賂向王答曰「大王如后妃坐於純白象背之事乃為貴君死之前兆又后妃乘象背而行時觸及月亮之事乃為導來貴君仇敵王之前兆」「然則如何處置為宜」「大王不能為殺此女之事可使乘舟棄之於河」王於夜間王將食物衣物化粧之品與彼女一同入於舟中棄之於河彼女於河流中順水漂流而行與在下游乘舟遊水之婆拔利亞王遭遇王之將軍見舟云「彼舟為我之物」王云「舟載之物品則為我者」舟流來時發現為彼女所居問曰「鬼狀之汝為誰耶」彼女微笑語為婆迦王之第一后妃並將始末說明使聞而彼女潘洽婆婆之名為全閻浮提中徹知於是王持彼女之手起立王持彼女忽為其感觸而起慾情不思其他女等以彼女為第一之后妃彼女等同王之生命

婆迦王聞得其由云「予不許彼奴為彼王之第一后妃」集合軍隊而在婆拔亞王之對岸宿營發送使書「與妻耶戰鬥耶」彼準備戰鬥然兩軍之大臣思考「因女之事而賭死實無必要因有前夫此女應屬婆迦王又由舟被救亦必須屬婆拔利亞王因此之故可在各各之家每住七日」此事二王滿意二王皆喜於此岸及彼岸各各營造街市以為住址彼女即二王后妃之地位二王耽溺彼女彼女在一方之家住七日後乘舟往另一方之家而彼女與駕舟前進之一年老跛男於河之當中犯作惡事

[P.444]爾時鳥王鳩那羅是婆迦王因此將此自己目擊之事持來說示云

二二

婆拔利迦與婆迦[56]     皆有過淫之王妻
奉仕下僕為姦事     何女姦事將不為

又此外——昔日梵與王之妻頻迦尼開大窗見巡迴時王之馬夫入其眼中彼女於王入眠之時由窗降下外出與彼男犯作惡事後再登宮殿身體塗香而入一同臥於王傍而寢某日王思「究為何故后妃之身體於夜之中頃常時冰冷予將一查」於是某日王作入眠狀態於彼女起立出行後暗隨見彼女與馬夫為惡事回返臥於寢床之上彼女亦因犯作惡事歸來臥於小寢床之上翌日王喚諸臣當中呼彼女暴露其惡事然王云「一切女之奴者為惡事者」王對死刑投獄苦役斬首等彼女相當之罪與以赦免而將其由地位逐出以他者為第一后妃——爾時鳩那羅王是梵與因為自己目擊之事持來說示唱偈

二三

一切國統梵與王     彼之愛妻頻迦尼
奉仕下僕為姦事     耽溺愛慾彼此失[57]

[P.445]彼以過去之事語女之罪過後尚更語其他彼女等之罪過彼云

二四

身小心輕佻     狡詐且忘恩
女等不成神     男不可置信

二五

父母與兄妹     不辨盡不盡
無恥越正法     己心如水流

二六

假令長同棲     心娛且寵愛
情慾愛之深     等同己生命
不幸之事起     棄捨夫主去
吾對此女等     不可懸誠實

二七

實則女之心     恰如猿猴狀
或落樹蔭地     翳不同高低
持心彼女等     左右頻搖動
恰似如車輪     輾轉輾轉行

二八

收得如吾手     見有財寶男
心望欲為作     彼女等見隙
更以軟言語     誘彼使起惑
如斂蒲闍人[58]     誘馬以水草

二九

收得如吾手     見有財寶男
心望欲為作     彼女等見隙
棄彼男人去     一時亦不顧
渡河彼方岸     如乘筏棄去

三〇

焰食一切盡     如似依抱男
如河更疾流     心變移行速
實則女等愛     不然亦將侍
恰如此岸舟     又如著彼岸

三一

如女之開店     非為一二人
思女吾等男     只如綱縛風

[P.446]三二

河道給水處     公堂與酒肆
世間女如此     女無定界限

三三

擬火淨酪食     女似黑蛇頭
牛食戶外草     一切觸優者

三四

燃火以淨酪     狂象及黑蛇
灌頂即王位     一切之女等
男皆常宜勤     勿與此等親
彼等之性情     人不得測知

三五

最優美色女     多人可愛女
或為技巧女     勿為夢侍事
他人男之妻     就財貪欲女
此等五種女     男等勿夢侍

[P.447]聞如是說之大眾向摩訶薩云「實妙說哉」拍手喝彩摩訶薩云如是說女之不德後沈默不語

兀鷹之王阿難陀聞此云「鳩那羅王予亦以自己智慧之力說女之不德」於是開始其語

佛為說示其事而言曰——

如是兀鷹之王阿難陀對鳩那羅鳥之語於最初中頃最終一切皆能辨解於是爾時彼唱次之諸偈

[P.448]三六

假令財滿男     敬女與財寶
輕彼得機會     不善女伸手
奉勸財滿男     切勿墜女手

三七

添連年少夫     若行為真摯
甚娛雄壯風     將為彼女愛
不幸之事起     背夫棄之去
實吾對此女     不得懸誠實

三八

彼女語望吾     男人勿信此
彼女吾前泣     男人勿信此
實則女等愛     不然亦將侍
恰如此岸舟     又如著彼岸

三九

勿信持小枝     編蓆之古物[59]
勿信彼之昔     以友為盜人
勿信彼帝王     每思為吾友
彼女亦勿信     十人子之母

四〇

勿信彼女等     耽戀以為事
不能守德行     情不得制御
勿信己之妻     耽迷於烈戀
實彼女人等     恰似通渡津

四一

若將欲女等     殺男或斬男
或更使人斬     切喉將吸血
卑戀享娛樂     無有制情事
似恆伽渡津     勿戀彼女等

四二

彼女等妄語     真為妄語者
牛食戶外草     只觸優良物

四三

凝視以微笑     女等蠱惑男[60]
或脫取其衣[61]     或以美言辭[62]

四四

女等心不正     兇惡甘言辭
對男虛偽外     何事亦不知

四五

世間女等惡     無有定限界
大膽情熱烈     如火盡一切

四六

彼之女等愛     不然無區別
實女等愛人     不然亦將侍
恰如此岸舟     亦如著彼岸

[P.449]四七

彼之女等愛     不然無區別
只抱財寶故     如蔓草據樹

四八

飼象或飼馬     飼牛闡陀羅
燒死屍之男     灑掃庭苑者
女對有財寶     從物〔不問人〕

四九

公子若無財     棄去等死屍
雖賤有財故     女等追逐後

[P.450]如此兀鷹之王阿難陀以自己知識之範圍說女之不德後而沈默聞彼之言辭那羅陀亦以己知識之範圍語女之不德

佛為說示其事而言曰

如是如神之婆羅門那羅陀了解阿難陀所語偈之最初中頃最終一切爾時唱次之諸偈

五〇

有四種物不得滿     吾之言語請善聞
彼大海與婆羅門     鳥王尚有王與女

五一

一切河流據大地     諸河流入指大海
然彼大海不得滿     不得滿者實缺如

五二

吠陀第五之古譚     彼婆羅門亦為學
更而進為求聖知     實則缺如不得滿

五三

一切地上有諸山     帝王討夷海亦含
無限財寶將住聚     又望他海為我邊
如是貪求實無限     實則缺如不得滿

五四

女人各各持主人     彼等主人有八人
主人有勇且強力     朝夕同居齋愛樂
第九之男將與通     實則缺如不得滿

五五

凡女如焰凡事盡     凡女如流凡運流
凡女如茨之小枝     凡女為財而行步

五六

嬋女肆意委諸男     以網捕風無所得
又如片手汲海水     隻手之音空無聲

五七

盜賊亦持多智慧[63]     悟得真實為更難
女人之性不得知     如魚之在水中行

[P.451]五八

又如河水難得滿[64]     不得優美滿言辭
彼等行將沈惡趣     如此之女宜相遠

五九

女等蠱惑為虛幻[65]     聖者梵行遭破壞
彼等行將沈惡趣     如此之女宜相遠

六〇

或以戀情或財寶[66]     若有侍女之諸男
忽焉彼等被燃盡     如同薪木通火焰

如此那羅陀語女之不德時摩訶薩更舉特例語女之不德

[P.452]佛為說示此事而言曰

如是鳩那羅鳥了解如神之婆羅門那羅陀所語偈之最初中頃最終之意爾時唱次之諸偈

六一

惡鬼雖持利劍腕     亦將與交賢者言
猛獸毒蛇彼將近     獨身嬋女不得言

六二

女等懷殺世人心     踊歌微笑為武器
心動不定壞害男     似食商估鬼島女

六三

無律攝心彼女等     不加自制好酒肉
男之金錢將嚥盡     猶如大海摩竭魚

六四

五種愛樂彼女等     散亂不定不自制
將來寄依怠惰者     恰如河流入海中

六五

戀愛慾樂以財寶     女等以男為樂源
女等對彼慾情強     彼將如被火燃盡

六六

女等知男之榮富     其身諸共奪財去
如攀沙羅森蔓草     裹彼男人心染者

六七

美好頻婆之赤唇[67]     光輝寶飾且纏身
種種慾情樣樣色     彼諸女等將近來
彼諸女等聲調高     和顏悅色將嬉笑
彼女然如奢婆羅[68]     彼女等為幻術秀

六八

黃金摩尼與真珠     彼女美食且纏身
夫主家族之尊信     女等一切聚其身
[P.453]彼女猶如陀那婆[69]     置菠嚥入己腹中
對其夫主為堅護     女子反為罪犯人

六九

誠現光輝有威光     更為聰明之男子
受數多人之尊敬     聞名四面皎皎者
一旦陷入女手中     既失光輝亦無名[70]
近女恰如近羅睺[71]     如月輪顧暗無光

七〇

有敵懷怒報仇敵     入手更有邪惡敵
勝敵遂蒙大災害     愛慾強男陷女手

七一

割斷頭髮削落鼻     掌打杖撲被足蹴
女等只近卑鄙男     恰似猿猴樂屍骨

七二

在家有時步街路     或近王宮或市中
那木奇張種種網[72]     賢者躲避求幸福

七三

捨棄正苦行之德     男子犯作不聖行
神與地獄將交換     如商估得脆席尼

七四

將有斯男於此世     如是死去蒙非難
愚癡之男隨順業     彼將墮落赴彼世
如彼今後不自制     將行常遠墮惡趣
將為曳車惡驢馬     如彼將行落惡路

七五

斯男將墮惡趣行     波塔波那大地獄[73]
刑罰鐵創枝穿身     睒婆利婆那地獄[74]
或為四足之畜類     生受痛苦宿胎生
又入餓鬼王領域     飢餓之苦不得免

七六

難陀園中有諸神[75]     遊戲歡悅多快樂
又如生於人間世     轉輪王國為正行
人若多慾耽怠惰     為彼女等將滅除
不僅生時多受苦     死後將墮惡趣行

[P.454]七七

諸神快樂與歡悅     遊戲亦非難得者
人生於世亦復然     轉輪王國為正行
黃金建造諸宮殿     如彼仙女住長生
人若不求彼女等     勵行聖行〔得超生〕

七八

彼方世界越欲界     欲生色界亦不難
人若不求彼女等     勵行聖行〔得超生〕

七九

人在世間皆有苦     超越彼方有幸福
無有窮盡不搖動     離欲不成合成物
彼之清淨之涅槃     聊須著力並不難
人若不求彼女等     勵行聖行得超生

[P.456]如此摩訶薩說及不死之大涅槃終結其教雪山山中之緊那羅大蛇等以及尚立空中之諸神云「誠然佛以巧妙善說之法」一齊喝[A6]采讚嘆兀鷹之王阿難陀如神之婆羅門那羅陀有斑之拘耆羅鳥噴那姆迦各各率自己之眾歸各自之場所而去摩訶薩亦去往自己之住所而前者等時時前來摩訶薩之處傾聽教訓履行教訓遂皆成赴往天界之事

結分

佛說此法語後為作本生今昔之結語唱最後之偈

八〇

彼時吾為鳩那羅     斑拘耆羅優陀夷
兀鷹陀為阿難陀     舍利弗為那羅陀
如是本生之今昔     汝等比丘須持憶

如是比丘等往時依佛之威神力而行歸時各各用自己威神力而歸佛為彼等於摩訶槃那〔大園林〕說示業處彼等即日達阿羅漢位諸神有非常眾多之集合佛為說摩訶薩摩雅蘇陀[76](大會經)

五三七 大須陀須摩本生譚[1]

〔菩薩=王〕

序分

此本生譚是佛住祗園精舍時對鴦掘摩[2]長老所作之說話彼之出生與出家之事於鴦掘摩經[3]之註中應知其詳說之狀如是彼依其真實之行使苦於難產之女得以安寧自此以來彼行乞得食甚易而彼喜獨住後達阿羅漢位被公認為八十人大長老中之一人

爾時於法堂中開始其語「諸位法友誠然世尊不用棒劍調伏如彼殘忍手塗血腥之大賊鴦掘摩使成溫和實為遂行之難事誠為諸佛豈非遂行難事者耶」佛坐香殿以天耳聞得其語佛思「今日自行前往有非常利益將行大法語[P.457]佛以堂堂無雙之姿往法堂坐於所設之席上「汝等比丘汝等坐於一處互語何事耶」「如是如是」「汝等比丘今得最高等正覺之我化度此者並無少珍奇我在前生積行尚在有限智慧之時即有調伏此者之事」於是佛言過去之事

主分

昔日在拘樓國之恩達波陀市有拘牢婆王者如法治國菩薩於彼第一后妃之胎再生而由聖知者云有大富之狀命名為須陀須摩彼於成年時分王為使彼於最優阿闍梨之前修學學術遣彼至得叉尸羅彼攜阿闍梨之報酬而出發進道登程而行同樣波羅奈迦尸國王之子梵與童子亦由父王派遣出發邁向同路而進

須陀須摩行進之路於彼市之入口〔達到彼處〕坐於某公堂之長椅上休息梵與童子亦行進前來與彼同坐於長椅之上於是須陀須摩向彼禮問「貴君旅途勞頓由何方而來耶」「予由波羅奈而來」「何人之子息」「梵與之兒」「尊名為何」「予名梵與童子」「何故而來耶」「為修學術而來」彼亦同樣詢問須陀須摩旅途勞頓彼亦語其始終之本末彼等二人云「我等同為剎帝利之生者於同一阿闍梨之前修學學術而來」彼此互結親交入於市中向阿闍梨之家而行而向阿闍梨作禮後說明己之生年言學習學術之來由阿闍梨云甚善與以首肯二人向阿闍梨交付報酬入於學術勤勉修習行列而不僅彼等此外當時於閻浮提〔印度〕中約百人之王子等於此阿闍梨之前修得學術

須陀須摩於彼等弟子中為第一學術一一修得不久學業全部終了彼不往其[P.458]他人之處彼云「彼為自己友人」彼只往梵與童子之處為其補助師尊速使其學術熟練其他學者等學術亦至終了彼等向阿闍梨告別後須陀須摩侍而出立如是須陀須摩立於路之對側送別彼等〔阿闍梨〕云「諸君各各使自己之父王御覽學術而即王位即王位後盼能實行予之教訓」「阿闍梨彼何為耶」「每半月守護布薩不可殺生」「謹遵臺命」彼等首肯菩薩因長於觀相判定將來波羅奈之王子將生非常之危險故如此教彼等而送別彼等即時各各歸國向父王顯示學術而即王位而將即位之事及實行教訓之事為告知菩薩與贈物一同送寄信息摩訶薩知其事情後致送返書勸勿懈怠

彼等之中波羅奈王無肉即不攝食事因此諸人於布薩日必須為王留置肉食然某日如是所留置之肉因廚師之不注意為王宮飼養品種優良之犬所食廚師不見有肉手中握滿金錢步巡搜索肉類不能獲得彼思「若無肉食侍應自己性命不保如是將如何為之」彼有一法於深夜至屍骸之捨場割取今剛死去男人之股肉以此充分烹飪以享王為食事

王置肉片於舌尖刺激七千之味覺神經攪動全身某種業力之故彼前生因[P.459]有食人肉之習慣彼由今生立即於前生生為夜叉吃食數多人肉而為此嗜好人肉「若予自己默然食之此廚夫對予自己將不言此肉為何物」王如此思後將肉與痰一同吐棄於地上「大王並無惡味請王享用」王令人等退下後「予知此肉無何惡味然此為何肉耶」「為前日王未享用之肉大王」「非也他時予確未嚐有此味」「今日予已充分烹飪大王」「汝確以前如此盡力之方法烹飪」王知彼已默認王云「汝應如實申述否則無命

彼乞求赦免無畏語其原狀王云「任誰不可言說平日烹飪之肉汝可自食為予食人間之肉」「大王此實為難事」「汝勿恐怖此非難事」「然則由何處於何時均能善得耶」「牢獄之中豈非有數多之人耶」爾來彼依其命令而實行其後牢獄之人已盡彼向王申告「今將如何處理」「於道中投置千金之束物有取彼者即云為盜人捕而殺之可也」廚師依其命令而行事其後亦無取千金之束物者矣「今將何為為宜」「夜間之時擊觸大鼓報時市中混雜汝可於有裂痕牆壁或於廣場之中斬人而取肉

爾來彼取肥肉到處橫臥屍體「予母不見予父失跡予兄予妹皆不見矣」諸人悲嘆之聲入耳市民等恐怖戰慄「究竟人等為獅子所食耶或為虎耶為夜叉耶」諸人調查見其傷口「此或為人所食用」大眾集合於王庭掀起非難之聲王問曰「汝等為何事耶」「大王市內有食人肉之賊請王捕捉」「予如何知其為誰人為防街市中汝等謂予步行巡迴守護可乎

[P.460]大眾見王不顧市中之事欲往告向伽拉哈提將軍云「往將軍之處言說」「務請將軍搜索賊人」「請待七日予搜出賊人而引渡」彼如此送出大眾後命令家臣等曰「汝等知市中有噉人肉之賊汝等於各處隱匿捕捉彼賊歸案」「謹遵臺命」爾來彼等於市內守望

國王之廚師藏匿於某家牆壁裂痕之中殺一女人取其緊湊之良肉開始填入籠中將軍之家人將其捕捉強縛大聲喊叫「噉人肉之賊已被捕到」大眾將其包圍人人將彼痛毆縛首裝入肉籠往見將軍將軍見彼思考「究竟此男為噉人肉者耶抑或彼混合他肉販賣者耶或其他誰人吩咐而殺者耶」彼問此事唱第一之偈

「司廚因何爾如此     更為如此殘忍事
愚癡殺此男與女     肉欲之故財寶故」

「非為財寶妻子故     亦非朋友與親族
吾主有幸地上王     彼樂食噉人之肉」

「若主之故爾奉仕     如此汝為殘忍事
[P.461]明日晨朝到宮內     國王面前可為語」

「御身誠然如爾語     伽拉哈提吾將言
明日晨朝到宮內     國王面前可為語」

於是將軍重縛彼使就寢夜明彼與諸臣相議全部發同意之一語守護一切場所全市收入掌中然後縛廚師之首於肉籠中將彼入於王宮而行全市引起騷動

王於前日雖食朝食然夕食未有備辦彼思廚師今將歸來思今將歸來如坐一夜天已明亮「今日廚師亦未前來而竟聞得市民極大騷動之聲此究竟為何事耶」國王由窗中眺望見彼廚師如前所云被押解前來王思「事情完全暴露矣」王振起勇氣坐於椅上伽拉哈提近王之處詢問王向彼答

佛為說明此事而言曰

夜過已明白     太陽昇之時
將軍押司廚     近至王御前
近至王御前     將軍述此言

大王誠實耶     司廚王所遣
王欲噉其肉     殘殺女與男

[P.462]

將軍司廚師     斯誠吾所遣
彼為吾盡力     如何爾為難

將軍聞此自思「此王由自己之口中承認將謂如何殘酷之人如此長久之間人人皆王之餌食予自己須使之停止」「大王勿為如彼之事」「伽拉哈提何出此言予不能廢此」「大王若不廢止自己之國土將滅」「雖然滅亦無關予不能廢止」將軍於是為使王首肯而持來典故示知

昔日大海棲有六尾大魚其中阿難陀提曼陀阿礁哈拉三尾長五百由旬提提米提敏迦拉提米拉頻迦拉有千由旬彼等皆食岩苔彼等之中阿難陀棲於海之某一方之側有多數之魚見之而來接近某日彼等思惟「所有二足之物〔人間〕四足之物〔獸〕皆被任命有王而我等則無王我等亦應有魚王」經所有之意志相合致公推阿難陀為王爾來魚類朝夕對彼表示敬意

如是某日阿難陀於某山食岩苔彼不知思為岩苔受食一魚其肉深為彼喜彼思「究竟如何此有如此之美味」彼取出見魚身體彼思「如此長期之間自己[P.463]不知而未食」「予於魚等朝夕表示敬意來時可食一尾或兩尾然食魚之事一旦暴露將皆逃走而不來接近自己之處」於是彼潛身由回返之魚背後襲擊而食魚類之數漸漸減少眾皆思惟「究竟由何處對我親族等生出危險耶」然有一尾賢能之魚「予對阿難陀所為之事不能服氣予將作一調查」彼於魚類表敬意之時潛身於阿難陀耳朵之中阿難陀使魚類行過之時由背後向行處之魚攫食此魚見此行為告知他者魚類皆怖而逃去

阿難陀自彼以來執著魚味而不向其他之餌漁食彼為飢餓漸次衰弱「究竟彼等往何處而去」彼於搜索魚類之中見到一山「彼等怖予多半棲近於此山予將圍卷此山瞭望」彼以尻尾與頭將此山之兩側包圍彼思「若彼等棲於此處則必將逃出」彼注視自身之尻尾「此等魚奴為避予而棲於山之近處」彼甚憤慨彼以五十由旬之尻尾擊之彼思捕得其他之魚飢不擇食開始囓食引起激烈之苦[P.464]血腥之味使羣魚集來啗食其尻尾及於頭部彼之身體過大不能復元當場氣絕而死魚骨堆積如山之高空中飛翔之男女仙人見此向人人語及全閻浮提中之人人皆知——伽拉哈提持來此典故開示而云

阿難陀噉一切魚     貪食美味盡甚眾
己身終亦被噉食     遂亦不免受死果

如是醉知喜美味     愚人終不悟未來
吾失子等棄親族     終至遂歸噉吾身

一〇

如斯聞者欲情消     大王人肉勿攝取
人統之君如彼魚     勿使此國一切空

[P.465]王聞此云「伽拉哈提汝知此例予亦知之」彼就貪食人肉之事持來昔日之典故而說示

一一

彼名呼為蘇迦陀     彼為男之世嗣子
未得閻浮果之皮     失去生命得死果

一二

如此無上之美味     將軍吾終能得噉
若我不得食人肉     我思生命將有損

[4]昔日在波羅奈有名呼為蘇迦陀之富家彼為由雪山而來之五百聖者等整備鹽酢使住自己之園囿而為奉事任何時均於家中準備食物然彼聖者等有時往田舍巡迴乞食之事得大閻浮果之皮而食蘇迦陀彼時思惟「今日尊者等三日四日未歸究竟往何處而行」彼牽其子之手恰於聖者等進食之時向彼處出發爾時一少年行者為年長行者等分送漱口水後正在食閻浮果之皮蘇迦陀向聖者等為禮後坐而問曰「尊者食用何物」「友乃大閻浮果之皮」蘇迦陀之子聞此感覺口渴於是聖者羣之最大長老少量分給兒童食此執著於其美味幾次強請「請與我皮請與我皮」富豪正在聽法偽稱「勿出大聲歸家使汝再食」彼為此子勿使召致尊者等不快頻頻不斷安慰哄騙其子而向行者等告別歸家歸家後其子泣云「請與我皮」一方面聖者等云已長期滯在向雪山地方歸去園囿之中早已不見聖者等諸人與其子以菴婆閻浮半娜婆香蕉等之果皮與粉砂糖混合之物[P.466]舐著於舌上之時完全如劇烈之毒狀彼七日間何物亦不思食遂斷息而亡——國王持來此事而說示

於是迦拉哈提以此王過餘貪著美味彼思須更持其他之例證彼云「大王務請停止」「不也予不能也」「若不廢止則王之一族次第毀滅王位之光輝亦將失去

昔日此處於婆羅奈有守五戒婆羅門之一家彼一家有一子兩親之慈愛集於一身彼通曉三吠陀彼與同年之少年等共為一團步履巡迴各處一團除彼以外者雖食魚肉及其他飲酒而彼少年不食魚肉亦不飲酒於是彼少年等思惟「彼不飲酒則不向予等送錢今思一策使彼欲飲如何」彼等如說集合云「君來參加祭祀一遊」「君等飲酒而予不飲君等只去可也」「如是將為取來為君飲之牛乳」「如是為善」彼與同意

此惡奴等往公園於蓮葉之間結置強烈之酒如是彼等飲時勸彼少年飲以牛乳其中有一惡奴云「取蓮蜜來」於蓮葉之上載以葉杯於葉底穿孔使吸入口中如是其他之人亦取來使飲彼少年問「此為何物」遂亦思考蓮蜜而將酒飲下更又食以炭火燃燒之肉

如是彼連杯飲用醉開之時彼等教示「此非蓮蜜乃為酒也」「如此長久期間[P.467]不知此美味之物更請持此酒來」彼等取來與飲彼欲飲之欲望加大彼更欲飲答云「酒已無有」彼云「如是請更持來」彼將指環交付爾來彼終日與彼等一同飲酒醉開赤眼步履蹣跚話語團欒不清歸家倒臥就寢

彼父知子飲酒待彼醉醒「汝為無理之事生於婆羅門家而與外人飲酒二次不可為如此之事」「父親予有何罪」「不可飲酒」「父親是何言哉予從未得如此之美味」婆羅門反復不斷欲使其廢止然彼依然只云不能於是婆羅門自思「如此不改則我一家之系譜將行斷絕財產亦將烏有」彼唱偈云

一三

少年爾優美     婆羅門家生
不得食之物     爾食為不適

如是云畢父云「汝須廢止若不廢止予將汝由家逐出或即由此國追放」然年少者云「雖然如此予不能棄酒」遂唱二偈

一四

諸味之外此美味     旨是之故爾將禁
若然能得此美味     無論何處吾將行

一五

直下吾即將出去     見吾不快婆羅門
常久如是無了期     吾將不住爾之前

如此云畢「予不能廢飲酒請如所好為之」於是婆羅門云「在汝捨棄予等予將捨棄於汝」乃唱偈曰

[P.468]一六

青年吾等真誠意     授汝世嗣之子等
爾於何處豈不聞     汝失彼方為賤人

彼攜同其子至法廷宣佈廢嫡後逐出其後彼子無有寄處而為墮落乞食彼身襤褸手纏鉢乞食步行於縣城壁之傍餓死——迦拉哈提持來此事示王「大王若不依予等之言貴君將被放逐」乃唱偈云

一七

吾王人統之君主     不聞吾言成斯果
人將由國追放王     如彼醉酒之少者

如此迦拉哈提雖然持來例證然王為不能廢止卻示以外例云

一八

具行之人有弟子     其名謂曰蘇迦陀
其心戀染諸天女     不攝食物不飲水

一九

僅取草葉尖之水     如同大海之水量
戀天女者與此較     人為之戀乃如斯

二〇

如斯無上之美味     將軍吾必須噉食
今吾若不得人肉     吾思生命將有損

典故如前所述[5]此一時候蘇迦陀見仙人等食大閻浮果之皮時而不歸來彼思「是何緣故彼人等而不歸來若往何處行居將與尋出不然將在彼人等之處聽聞法語」彼往公園出發而於聖者之羣最大長老之處聞法之中夕陽沈落雖云歸去但謂「今日停宿於此處」彼向聖者之羣為禮後入於葉之庵中而臥夜分之時諸神之王帝釋由諸神眾圍繞與自己之侍女等一同向聖者表達敬意而來公園中綿延一色之光輝蘇迦陀起立由葉庵之孔窺視「此究竟為何事」彼見帝釋向聖者等表達敬意而來由天女等圍繞彼見天女一目之下忽然執起慾情帝釋坐[P.469]而聽聞法語後歸自己之住居彼富豪〔蘇迦陀〕翌日向聖者等為禮問訊「尊者夜分向貴君等表敬意而來者究竟為誰耶」「吾友彼為帝釋」「然則圍繞彼而坐者又為何者」「天之仙女云者」彼告別聖者之羣歸家之後哭泣而喚云「予欲天女請授予天女」彼一族之人等圍繞彼云「汝為鬼所附著耶」對彼加以指責「予非如是予語天女之事即是天之仙女事」諸人於其所謂之天女與彼往見其美飾之妻或往娼婦之處彼均不加視見彼云「此非天女乃為夜叉」彼哭泣聲喚「授予天女」遂絕食斷氣而亡——

迦拉哈提開始自思「此王過餘貪著美味若不注意理會將不可收拾」「食自己同類者如空中飛翔之黃金鵝鳥亦遭破滅」彼為示此而唱二偈

二一

鵝鳥捉頭賴吒屬     彼與空翔之鳥異
彼等為其生語故     如一切者陷破滅

二二

吾言斯果請聽聞     吾王汝乃人統君
爾食不得食之者     如是爾為人追尋

[6]昔日在心峰山之黃金窟棲有九萬隻之鵝鳥雨季四個月間彼等均不外出若外出者兩翼為雨水完全濡濕不能飛翔將落入海中因此彼等均不外出雨期將近彼等取由池中自然生長之米於洞窟之中存滿食此以度日當彼等入於洞窟之時於洞窟入口處有車輪狀大小之溫那那比蜘蛛每月結張一網其一根一根[P.470]之絲可以如縛牛之綱繩鵝鳥等為破其網與一隻年少鵝鳥二隻份之食餌彼俟雨晴於最先頭割斷其網如是破網出道使其餘諸鳥通過然某時雨期繼續五個月之久鵝無餌彼此相談「為了生活之上首先食卵」於是先食卵盡次食幼鳥更又食年老之鳥五個月已過雨已停住而蜘蛛結張五網鵝鳥因同類相食氣力衰弱攝受二隻分食餌之幼鳥相繼打破四網然第五則不能斷破為網所吸著為蜘蛛破其頭而吸其血其他諸鳥次第前來破網然皆為網所吸蜘蛛如是吸全部鵝鳥之血人云提頭賴吒鵝鳥彼時即歸全滅——

王更欲為其他比喻然市民等羣起「將軍閣下尚何為耶噉人肉之賊尚未捕獲耶彼若不廢止請由國內放逐」未使王言說王聞眾多之聲心生恐怖比喻之話已不能言將軍再次向王云「大王廢止之事不能耶」王答「不能」於是彼以一切美麗莊嚴之具裝飾後宮之婦人等及王子王女等置於王傍「大王請王御覽此王之御族一國廷臣之羣眾王位之光輝王不可失請王廢止食人之肉」然王云「予不思此等之物較人肉可愛」「然則大王請由此市北國出」「迦拉哈提予對王位如何皆可予將出行但請授我一劍與廚師一人」於是授彼劍與煮人肉之鍋與籠使其執掌及與廚師一人由國中放逐

[P.471]彼攜同廚師出市而去入森林之中於某尼拘律樹根之處作住居而住彼立於森林之通道殺人持歸交付廚師廚師烹飪其肉使彼進食如此二人生活彼云「予為食人者」凡被彼驅逐之人無一不折腰仆地彼於其中選擇或提足於上或捉足於下彼持歸交付廚師

某日彼於森林中未獲一人而歸廚師問「大王將為如何耶」「汝將鍋置於窯〔窟同〕上」「大王肉在何處耶」「肉予即取來」廚師已思自己生命將盡身形顫抖於窯昇火放鍋而食人者用劍將彼斬殺煮其肉而食「食人者於通路殺人」於是閻浮提中均皆徹知

時有一持有莫大財富之婆羅門積有五百之車由東向西行旅經營商賈彼雖知殺人賊佔道殺人但彼思與以財寶將可通過彼向住於森林入口處人等云「可使予通過森林」與以千金如是彼與其人等一同進入道中而行車隊在前彼自沐浴塗抹塗膏盡量纏付身體之裝飾心神愉快坐於繫白牛之車上由領路人等圍繞由最後前進

食人者登於樹上四下觀望彼思「彼等其他之徒等無有可食之程度」對彼[P.472]等無有食慾但彼見到婆羅門時立即不堪忍耐湧出唾液想食當彼婆羅門恰好來到自己之前時「予為食人者」呼喚己名揮舞其劍恰如以砂滿入眼中之狀蹦跳而行任誰無一人不折腰仆地蹲踞地面以避食人者心情愉快將坐於車上之婆羅門提足捉下使頭垂吊於自己背中以踝打擊其頭持之而去

人人起立受金者云「喂諸位堅強起來我等由彼婆羅門之手受取千金予等之中不為人間應為之事予等為何物耶無論能與不能予等應尾隨其後」於是眾人隨後跟蹤而行一方食人者回顧不見有任何人彼緩步而去爾時一勇敢之男急往彼處追來食人者見此即跳越一垣牆誤蹈朅地羅樹之刺由足趾甲中突出彼足滴血跳越而行彼男見此即云「啊予使彼奴受傷君等可由後面前來予將捕捉彼」諸人知食人者已弱由後追至食人者知被追討於是放出婆羅門以討本身之安全引導人等取返婆羅門云「賊已對予等無用」於是由彼處返去

食人者也自己回歸至尼拘律樹之根元入於嫩枝之間而坐「大樹之女神若貴女於七日之中使此傷快癒予以全閻浮提中一百零一人剎帝利〔王族〕喉部之血洗淨貴女之樹幹圍繞以贓物及五種美味之肉犧牲致祭」彼如是發誓彼因不攝飲食之物身體衰弱然傷於七日之間快癒彼思此依樹神之神力而快癒彼食人肉數日之間體力復元彼思「神對自己垂示極大恩惠予必須完成誓約」彼[P.473]執劍由樹元出發「予將引來諸王」前往各處

如是彼前生為夜叉時有一一同噉人間之肉之夜叉友人彷徨於其近邊發現於彼「彼為我昔日之友」彼判定後問曰「君識我耶」「不識」於是彼說前生之事使聞食人者開始判知慇勤為禮「君再生於何處」彼言其再生來之處由國中放逐之因現住之處因刺傷之故為滿樹神之誓約而來此處「君亦應幫助予之此一工作如是君我二人同行」「不也吾友君若能行願即君自行僕有必須一人所為之用然予知無價相[7]之咒文彼可增強力量速度與威光請汝記憶此咒文」「謹遵所教」彼與以同意

夜叉授彼咒文而去食人者會得咒文自此以來如風狀之速極為勇敢彼於七日間見百人之王往苑與其他如風狀驅使而行彼呼喚自己之名吼叫跳上使人陷入恐怖彼以足摑頭向上以踵擊打頭部如風之速拴之而歸而將彼等之掌穿孔用綱繩吊在尼拘律樹下風一吹動恰如枯萎之克蘭達花[8]環之狀使其足之指尖磨動地面而吊下然彼食人者未將須陀摩拴來因以前曾為自己之補助師尊彼思閻浮提不可成空之故彼為犧牲祭祀昇火炙燃肉串而坐

[P.474]樹神見此自思「此人自己將作犧牲祭祀此人之傷決非依我自己之恩蔭而快癒今此人將為大虐殺如之何則可」「予自己之力不能扼止」彼云後往四天王處而言其故「請與制止」彼雖云說然答言「我等不能制止可近往帝釋之處以言其事」「請與廢止天王」雖然申說彼亦云「予不能廢止然予教能者與汝」「彼為誰人」「諸神世界與人間世界只此一人之外無他人彼乃拘樓國蔭達波陀市拘牢婆王之王子須陀須摩此者可溫和調伏彼食人者諸王之生命亦將得救食人肉事亦將使作罷於全閻浮提中將降不死之甘露若汝欲救諸王之生命可攜同須陀須摩前來為犧牲祭祀之狀與語可也」「謹遵王命

樹神急行為出家者之形像接近食人者之處而行食人者聞足音以為某王欲為逃去四處巡查發現於彼「此出家人必為剎帝利(王族)予將此奴捕獲滿百一之數將可為犧牲祭祀」彼手持劍追逐追巡至三由旬然終不能追及彼由手足滴汗彼思「自己以前無論象馬車只要急追驅策必可捕捉然而今日此出家者普通步行予盡力急追而不能捕獲究竟此之謂何故」復次彼思「出家者乃依言辭而為者予喊其停止於其停時即捕捉」彼云「沙門且停」但彼答曰「予停汝亦努力請停」於是彼曰「出家人生命所係不云虛言然汝云虛言」彼語畢唱偈

[P.475]二三

吾向汝言停     爾向彼方行
爾若不停止     吾停爾偽行
梵行者如斯     出家不相應
爾思吾之劍     可斬蒼鷺羽

於是樹神唱二偈

二四

吾為立正法     吾等姓族不更改
誓言此世賊不立     死入地獄墮惡趣

二五

爾若為強者     捕彼須陀須摩來
向彼汝供見面禮     斯爾必將生天趣

樹神云此消失出家之形像恢復自己本來之姿立於空中如太陽狀之光輝食人者聞樹神之言更注視彼之姿問曰「貴女為誰」「此樹再生之樹神」彼以拜自己之神非常歡喜「神王須陀須摩之故請勿憂心請入自己之樹中」樹[P.476]神於彼所見之前入於樹中

恰於此時太陽沈沒月亮上升食人者通於吠陀及其類之物知星宿[9]之運行彼注視空中彼思「明日為鬼宿[10]之日須陀須摩沐浴將往王苑而行予於彼處將彼奴捕獲然其警護極為嚴重全閻浮提中之人等均為警護環繞者以故予於警護尚未整備之初更時分往米迦奇拉苑降於王之蓮池」於是彼出發而行降於蓮池以蓮葉被於頭上安靜隱居魚龜等為彼之威力而後退於水邊巡迴羣泳彼此威力由何處而來乃由前生之業——彼於迦葉十力世尊時出牛乳之食奉[11]〔布施比丘眾牛乳〕為此彼有非常之勢力彼作溫室為比丘眾禦寒施捨作火之薪木及劈割薪木之鉈(秤鉈)與斧因此彼有威力

如是當彼入王苑中時非常早但在周圍三由旬之間已到著諸人警護王亦於晨朝之食完畢王以美飾坐乘於象背率四軍之兵出市而行恰於此時有名難陀之婆羅門持每一值百金之四偈由得叉尸羅步行二十由旬之道路到著市邊宿泊於城門之處之村太陽上昇共同入市中見王由東門出行舉手向王高唱萬歲王因能見四方之人於行進當中見婆羅門立於高處場所舉手使象接近彼方而行云如次之偈

二六

何處之國汝所生     以何因緣來此處
[P.477]婆羅門語其理由     如有所欲今將授

於此彼云

二七

偉大之君智且深     四偈智慧如海深
持此之故來此處     優美讚歌使善聞

「大王此為迦葉十力尊者所教之四偈一一各值百金貴君以聖知識歡喜聽聞予為向貴君申教而來此」王大為歡喜「阿闍梨汝言甚善然予今不能回返今日為鬼宿之日乃洗頭之日俟予歸來之後予將致聞汝勿思有不快之狀」王向廷臣等云「為此婆羅門於如彼之家設牀準備衣食之物」王命令之後即入王苑而去

彼處由十八肘[12]之城壁圍繞由象互相擦撞程度所包圍保護更有馬其次兵車其次射手等步兵包圍恰如大海沸騰之狀軍兵彌漫王取下優美莊嚴之具剃髮身體塗油如王者甚為尊嚴於蓮池中沐浴而後由水上來著浴衣而立於是諸人向王捧上薰香之華鬘莊飾

[P.478]彼食人者思考「王著莊嚴之具身軀必非常重予應於彼身輕時往捕」於是彼揚聲叫喊跳起於頭上掄揮寶劍如電光之狀「予為食人之賊」自己報稱其名以指著額由水中跳出聞彼之聲騎象者與象一同騎馬者與馬一同車兵與車一同仆倒在地軍隊手持武器均俯伏放下食人者捕須陀須摩將其抬起然後於其他人之時捉足使頭向下以踵叩打頭部而行然對菩薩之時則近彼屈腰而抬起使坐於肩上彼思「由門而行則多阻礙」彼由其眼前十八肘城壁之處跳越向前方飛進由太陽穴滴液最多之象前頭部蹈降完全如由山頂仆伏之狀以風速奔馳蹈馬寶之背及車之前部恰如旋轉吼叫之陀螺踏碎婆羅迦樹與尼拘律樹之葉狀狂奔之下驅進三由旬之遙「或許有誰為須陀須摩由後追來者也未可知」彼各處迴視未見任何一人於是緩緩而行彼見由須陀須摩髮中水滴落彼自身之上「世間無不恐死之人須陀須摩亦必戰慄於死之恐怖而泣多半如此」彼思考而云

二八

一切博識多聞者     賢者智者將不泣
賢者唯有除悲事     彼為諸人無上島

二九

親族妻子汝自身     黃金白銀或財寶
[P.479]如何嘆息爾賢者     拘樓主將聞汝言

須陀須摩答曰

三〇

國土財寶妻子等     及吾自身吾不嘆
吾有古聖之法則     吾向婆羅門嘆息
所為誓約果能得     則吾所言不虛擲

三一

吾於此國為君時     吾向婆羅門誓約
若婆羅門果誓約[13]     再返歸來守誠實

於是食人者云

三二

吾對其事將不信     幸人能由死口逃
敵之手中將再返     〔世間此事甚稀罕〕
於吾之前若放爾     拘樓主汝將不歸

[P.480]三三

爾逃由此食人手[14]     求愛之君吾家行
大王若汝得樂生     如何將向吾方來

摩訶薩聞此如獅子狀無怖而云

三四

其德清淨無垢穢     修道人皆將望死
積惡德者將受謗     彼因其故將望生
為己之故行偽善     其行若為如語者
此將使彼墮惡趣     〔欲求超脫〕無守術

三五

假令大風吹山飛[15]     日月雖然墮地上
一切之河起逆流     大王吾將不妄語

彼如斯云而食人者不信於是菩薩思考「此者對予不加信用予將依宣誓使此者生信」「食人者請將予由肩降下予將宣誓使信任」彼如斯云食人者將王降置於地上王宣誓云

[P.481]三六

吾願觸刀劍     友吾宣誓
爾放返負債[16]     誠實再返來

食人者於此處自思「此須陀須摩破王族者之未嘗宣誓之例如此之輩予不需要予為剎帝利之王可取自身之腕血犧牲祭神此輩乃過弱者」於是唱偈

三七

汝為其國之君時     婆羅門約爾信守
當彼誓約果了時     汝再返來守誠實

於是摩訶薩云「友請勿懸心請聞每一值百金之四偈法語若能對彼者表示敬意明日早晨予將回返」語畢唱偈

三八

吾為此國之君時     婆羅門約吾信守
當彼誓約果了時     吾再返來守誠實

於是食人者云「大王貴君行王族者未嘗為之宣誓望汝如誓實行」「食人者汝由小時即應知予之事予對戲謔之事未嘗虛言現即王位予已辨法與非[P.482]如何能用虛言請汝信予予將使汝得為犧牲祭祀」彼食人者遂至信用而云「大王汝行貴君歸去不來則犧牲祭祀不能成就樹神亦因貴君不在將不滿足請勿妨害予之犧牲祭祀」於是彼放摩訶薩摩訶薩恰如由羅睺之口逃出之月此人中之強象急來市中

一方國王之軍兵雖思「須陀須摩王為賢明說示妙法之王或能以一二語言調伏彼食人者恰如逃出獅子之口充滿喜悅之象狀歸來」然更考慮「如謂吾等由食人者處棄王歸來則吾等將受諸人非難」於是彼等停留於市外由遠處見王歸來出迎而行於敬禮之後云「大王為食人者至於何處王無痛楚耶」表示歡迎之意「彼食人者對予為兩親尚難能為之事如彼之慘酷暴虐之徒用予之法語而放予歸

彼等載王於美飾象背之上扈從入於市中而行全市市民見此歡喜無限王因對法熱心不往會兩親彼云「後程再會」入於王宮坐於王座而立即呼喚婆羅門命諸人為其剃髮婆羅門刈髮剃髯次行沐浴使之塗膏油著衣飾以裝身之具後扶來見王彼出現時王於其後而浴而使攝食事終了而王自攝食復次使彼坐於高價之椅上為尊法之故以香及華鬘向彼供養王自坐於低座王乞願曰「予願聞阿闍梨為予齎來所申述之偈

佛為說明此事而言曰

[P.483]三九

彼由食人手中免     歸來語彼婆羅門
欲聽之偈值百金     聞此將為吾之利

婆羅門由菩薩乞願時兩手塗香由袋中取出佳美之書物兩手執云「如是大王請聽迦葉十力尊所教之四偈——摧破慾情高慢等斷轉生輪除執著為滅愛慾須離慾入滅不死齎涅槃此四偈一一皆值百金」彼注視書物而云

四〇

一度聖人會合時     須陀須摩王應有
如此會合彼將守     不然會合惡數多

四一

只與聖人共同坐[17]     行事將與聖人親
由聖人處學正法     將更為良無惡行

四二

王車雖美如朽木     人身不久將近老
聖人正法無老時     誠然聖法聖人宣

四三

地際彌遠蒼空遠     人云海之彼方遙
大王誠然此勝遠     正法惡法相距然

[P.484]如此婆羅門將一一值百金之四偈如迦葉十力尊所教教之而沈默菩薩聞此非常歡喜「予歸來真為善矣」彼思「此四偈非為弟子等之所詠非仙之人所說非詩人之所作實為一切智者之所唱予不知其有何數之價值」「對此縱然以此鐵圍山所圍之全世界達到梵天界滿授以七寶尚不能與之相當然予向此者則能授與三百由旬拘樓國七由旬恩達波陀市之王位但此者有無繼王位之運勢」彼依觀相力雖然眺望然其相不現在將軍與其他役者雖然加以思考能持有一村之運勢者尚不得見其次對得財寶者加以思考眺望由百萬長者中開始漸得見出能有四千金之運勢「只有如是對此者表示敬意」彼以一一各以千金入內之囊四個授與彼婆羅門王問「阿闍梨汝對他王教偈得值若干」「一偈各為百金大王為此各為百金之值」於是摩訶薩云「阿闍梨汝所持巡迴之證物有不可測之價值而汝不知今後此四偈各有千金之值」王唱偈云

四四

今此四偈非百金     每偈各有千金值
婆羅門爾阿闍梨     爾應速受四千金

復次彼心情愉快授車「此婆羅門將彼安全送至家中」彼命諸人遣送恰於此[P.485]須陀須摩王將有百金價值之物敬為千金之值引起「壯觀壯觀」之大喝[A7]王之兩親聞聲詢問「此為何物之音」彼等對金錢之貪慾聞此事實而有譴怒摩訶薩之事摩訶薩遣送婆羅門之後往兩親之處為禮問候而立父王云「汝由慘酷如彼之賊手逃歸耶」雖然而不為歡迎之事自己為金錢之貪慾反而問曰「汝確實聞三四偈而施以四千金耶」王云確實而唱次偈

四五

有偈八十九十值     亦將有者值百金
然爾須陀須摩知     何處一偈值千金

於是摩訶薩云「予非望財寶之增大者予冀求知識之增大父王」王望兩親理會而說偈

四六

吾冀己將增聖知     良聖人等吾寄愛
恰如河難滿大海     吾父善言不滿足

四七

恰如燒柴草之焰     恰如河難滿大海
優異賢者等     善言彼等不得滿

四八

假令己由奴僕聞     王一偈具深義
[P.486]吾將奉仕深敬彼     不知正法吾滿足

如斯彼云「為財寶之故請勿譴責於予予為聞法作回返之約束而來如是予將往食人者之處此王位請貴君即位」彼於讓王位中唱偈

四九

財富車乘嚴具備[18]     諸愛具足此王國
貪愛受謗吾如何     食人之前吾行去

爾時父王之心發熱「汝須陀須摩何所言耶予以四軍之兵前往捕賊」彼唱偈云

五〇

如是之故衛吾等     象兵車兵與步兵
武裝弓箭騎馬兵     軍勢前進斬敵人

如是兩親眼中充滿淚水父王求願云「希汝勿行」一萬六千舞姬等及其他之扈從等亦悲泣而云「大王欲往何處使我等均無寄托」全市之中無任何一人得[P.487]以平靜「大王與食人者約束歸來而今向聞一一值百金四偈之法語者表示敬意向兩親為禮再往賊處」全市陷入混亂旋渦之中——須陀須摩聞兩親之言唱偈

五一

為所難為食人者     捕吾復又放吾生
彼思以前所為業     大王彼言吾不背

彼安慰兩親「父王母后請勿為予事擔心予迄今參與善業予抑制六欲不難」彼向兩親為禮後安慰其他諸人而離去

佛為說明此事而唱偈

五二

告別父與母     慰藉市民兵
真語守誠實     前行食人者

如是食人者思考「吾友須陀須摩欲歸來則將歸來假令如不歸來則樹神須與[P.488]予思如此為之即殺諸王等以五種美味之肉以為犧牲祭祀」彼積薪木燃火待昇起炭火作災燒肉串而坐之時須陀須摩歸來食人者見而大喜「吾友汝往完成所用而來」彼詢問時摩訶薩云「唯然大王予聞迦葉十力尊所說之偈向為其法語者表大敬意而去而吾往完成所用已畢歸來」彼為示此事而唱偈

五三

吾於此國為王時     吾婆羅門為誓約
向婆羅門果誓約     吾守誠實再返來
殺吾之肉為牲供     食人之友汝噉吾

食人者聞此自思「此王不稍恐怖對死無恐怖而言此究竟是何威力」「此無他此奴非云聞迦葉十力尊之說偈而來者耶此必為其威力予將聞此奴所語之偈如此則予亦將無恐怖」如是決心彼唱偈云

五四

柴堆煙未盡     延噉不失食
煙盡可炙肉     吾聞百值偈

[P.489]摩訶薩聞此「此人誠為食人之惡奴予對此者稍加非難之語使其知恥」彼思考而云

五五

爾食人者爾非法     滿足臟腹墜王座
吾今此偈宣正法     非法何處汝會得

五六

殘忍食人非法者     常飲人血不知足
真實正法在何處     又以聖知將何為

食人者雖如斯受謗而不怒此為何故耶乃因摩訶薩之慈力偉大「如汝所云須陀須摩只予一人為非法者耶」彼如是云而唱偈

五七

求肉亦有獵鹿者     若以為己而殺人
我等死後將相等     爾何只語吾非法

摩訶薩聞此思考破彼異端而唱偈

五八

如知王法剎帝利     不噉十種之有情[19]
爾噉不得噉之人     故吾云爾為非法

[P.490]如此食人者被非難無術他逃為覆匿自己之惡而唱偈

五九

爾由食人手中逃     有愛之心往汝家
敵之手中汝再來     大王汝通星宿法

於是摩訶薩云「吾友如予之程度者必須通統治之法[20]予能辨彼然予尚未進入真實之道」彼唱偈曰

六〇

統治之法不通者     死後多墮地獄行
然吾捨棄統治法     今再返來守誠實
吾今來此供犧牲     食人者汝可噉吾

食人者云

六一

土地牛馬樓閣居     美姬栴檀迦尸衣
彼處主上得一切     汝見真實何利益

[P.491]菩薩答言

六二

地上美味何可問     真實美味無能勝
真實沙門婆羅門     生死彼方皆超越

如此摩訶薩對彼語真實之利益使彼聞得於是食人者注視彼之顏面如滿開之蓮華滿月之光輝彼思「此須陀須摩見予堆積炭火炙作肉串而其心對此無有恐怖此究竟為百金值偈之威力耶抑或其他有某種真實之威力耶」「予將問彼一觀」彼問而唱偈

六三

爾由食人之手逃     有愛之心往汝家
敵之手中汝再來     爾實誠然不畏死
心無執著無恐怖     爾行正法云真實

摩訶薩即說偈云

六四

吾行種種諸善業     廣大讚美之供施
修道清淨至彼世     立正法者誰怖死

六五

吾行種種諸善業     廣大讚美之供施
[P.492]往彼之世吾不悔     食人噉吾供犧牲

六六

吾父吾母吾奉事     如法統治又得種
修道清淨至彼世     立正法者誰怖死

六七

吾父吾母吾奉事     如法統治又得稱
往彼之世吾不悔     吾供犧牲食人噉

六八

可為同胞與友人     如法統治又得稱
修道清淨至彼世     立正法者誰怖死

六九

可為同胞與友人     如法統治又得稱
往彼之世吾不悔     吾供犧牲食人噉

七〇

種種布施數多者     吾滿沙門婆羅門
修道清淨至彼世     立正法者誰怖死

七一

種種布施數多者     吾滿沙門婆羅門
往彼之世吾不悔     吾供犧牲食人噉

[P.493]食人者聞此「此須陀須摩王乃為善人有智慧之人若予自己噉此者則予之頭分割為七部或將由地面開大口將予吞嚥」彼受恐怖所襲彼云「吾友貴君非予相應所噉之人」乃唱偈曰

七二

知之為毒噉人耶     將捕強酷之毒蛇
若噉真實如爾者     吾頭果將為七割

如此彼向摩訶薩云「貴君對予乃有劇毒狀者誰能食貴君耶」而彼發願欲聞其偈然摩訶薩欲使彼生敬法之心彼云「汝非為聞如此無非難可繫法偈之器」而加以拒絕然彼食人者思「全閻浮提中尚無與此者並肩之賢者此者由予自己之手放行聞偈向語法者表示敬意而於己之額上附著死神但仍歸來是故其偈為非常善良之物」而更欲聞生起尊敬之念彼發願而唱偈

七三

人人聞正法     善惡將辨別
若吾得聞法     心將樂其法

於是摩訶薩思「食人者今欲聞法予將說示使聞」「如是吾友請善聞傾聽」彼使彼之注意集中之後一如難陀婆羅門之語狀讚唱其偈——六欲天之諸神一[P.494]齊舉揚讚嘆之聲諸天拍手喝采爾時摩訶薩向食人者說法

七四

一度聖人會合時[21]     須陀須摩王應有
如此會合彼將守     不然會合惡數多

七五

只與聖人共同坐     行事將與聖人親
由聖人處學正法     將更為良無惡行

七六

王車雖美如朽木     人身不久將近老
聖人正法無老時     誠然聖法聖人宣

七七

地際彌遠蒼空遠     人云海之彼方遙
大王誠然此勝遠     正法惡法相距然

摩訶薩巧妙之語乃摩訶薩自身是為賢者食人者思為一切智佛說偈之狀一瞬之間彼之全身受五種歡喜之擊打對菩薩心已柔順思如由父授彼大白傘蓋之狀「自己不具向須陀須摩施捨之黃金然對一一之偈將作各各惠與之事」彼思考而唱偈

七八

深義妙相此偈具     吾今用爾巧妙語
吾心充滿大歡喜     友吾將與四惠

於是摩訶薩拒此云「汝與如何之惠與耶

[P.495]七九

爾尚不悟己之死     不知破滅與天福
貪求美味耽非行     見爾如何施惠與

八〇

爾欲惠與如吾云     爾授又復將取止
目之周邊有諍端     誰將近汝賢者知

於是食人者自思「彼不信自己之事予必須使之相信」彼思考而唱偈

八一

如與爾而又取止     吾人不可與惠與
選擇勿躊躇     吾捨生命將與爾

摩訶薩自思「此者極為勇敢之語彼將依自己之言而為吾將受彼之惠與然若最初望彼勿食人間之肉彼對此惠與將必心痛故於最初受其他之三種惠與最後再受此惠與」彼云

八二

聖者聖者應相結     智者智者相結合
見汝無病活百歲     吾望第一之惠與

[P.496]彼聞此「此人被吾剝奪王位而今向此一思欲噉肉為非常不利於人動作之大賊希望吾之生命長久彼實為希望吾利益之人」彼非常歡喜彼不知菩薩避聞最初應選之物而選此惠與食人者為彼授此惠與而唱偈

八三

聖者聖者應相結     智者智者相結合
見吾無病活百歲     第一惠與吾可授

復次菩薩云

八四

灌頂即位持王名     此處有諸國土主
如斯諸王不噉食     吾望第二之惠與

如斯彼取第二之惠與使百人所餘王族等生命即得受惠與食人者云將授此

八五

灌頂即位持王名     此處有諸國土主
如斯諸王不噉食     第二惠與吾可授

[P.497]如是彼諸王已聞得二人讚話之聲耶抑或不聞耶實則彼等全部未聞也何以故食人者畏怖其樹為煙焰所損由樹遠離而昇火摩訶薩坐於火與樹之間與彼談話故全部未聞然有部分片斷聞得彼等相互安慰「今須陀須摩調伏食人者無有恐怖之事」爾時摩訶薩唱次之偈

八六

百餘諸王為爾捕     拔刺其掌嘆淚濡
王使彼等還國去     吾望第三之惠與

如此摩訶薩受第三之惠與彼受將諸王放還自國之惠與此為何故耶食人者假令雖不噉彼等然恐怖復讎將彼等全部為奴隸使住於森林之中耶或殺而棄之耶或攜往邊境出賣耶是故彼受將諸王放還自國之惠與對手之食人者授彼惠與而唱次之偈

八七

百餘諸王為吾捕     拔刺其掌嘆淚濡
吾使彼等將還國     第三惠與吾可授

菩薩可受第四之物唱次之偈

八八

汝國將亂病恐佈     人等數多隱洞中
王請廢止噉人肉     吾望第四之惠與

[P.498]彼如斯云食人者鼓掌笑云「吾友須陀須摩何為此言如何予能向貴君授此惠與耶若有所欲可更受其他之物為宜」彼唱偈

八九

誠然是吾崇其食     以故吾入森林中
如何其行吾得廢     爾望此外第四惠

於是摩訶薩云「汝為好食人肉汝言不能廢止實際為喜好之故為惡者乃為愚者」彼唱次之偈

九〇

人王恩愛如汝者[22]     忘己愛物為耽溺
生命最優最勝者     死後獲愛集福果

如斯所云食人者陷於恐怖「自己不能放棄須陀須摩所受之惠與亦不能廢止[P.499]噉食人肉究竟如何為之為宜」彼眼中充滿淚水而唱偈

九一

人肉原為吾可愛     須陀須摩汝了解
望吾廢止吾不能     第四惠與爾望外

於是菩薩云

九二

希愛之物為吾愛     愛物忘己耽溺者
恰如醉人飲毒器     斯者彼世將受苦

九三

此世細心棄愛物     耽聖法者嗜辛苦
苦者恰如飲良藥     斯者彼世受幸福

食人者聞此哀泣而唱偈

九四

吾父吾母吾皆棄     娛樂五慾亦棄去
只以此故入森林     如何吾授爾惠與

於是摩訶薩唱次之偈

九五

二言言語賢者無     立正法者不違約
[P.500]吾望爾所云     而今汝言已違背

食人者次繼啜泣而唱偈

九六

乃內吾望人肉故     福德名聲譽望失
不德不善不淨犯     如何授與爾惠與

於是摩訶薩云

九七

如與爾而又取止     吾人不可與惠與
選擇勿躊躇     吾捨生命將與爾

摩訶薩如是取來食人者最初所云之偈以教彼而為使彼起授惠與之勇氣彼唱偈

九八

捨生命亦不成法     立正法者不違約
爾將惠與疾授吾     優王如斯得幸福

九九

應衛諸肢棄財者     將棄諸肢護生命
[P.501]財與諸肢及生命     念法之人將盡棄

如此摩訶薩以此等方法使彼把握真實其次教以應尊自己而唱偈

一〇〇

有人於法有了解     彼善者等將解疑
其法實為寄邊島     智者不毀彼慈心

彼如是云「友食人者有德師尊之言不可破也予年少時亦曾為汝補助之師使汝修得數多學術現予以佛之巧向汝使聞一一值百金之偈是故汝須依予之言」食人者聞此自思「須陀須摩為自己之師尊彼乃為賢人而自己與彼相約惠與如何為宜誠然人各有死乃為必然自己早應不噉人肉授彼以惠與」彼涕淚滂沱流落而起立向人王須陀須摩之足投身而與惠與唱次之偈

[P.502]一〇一

誠然為吾樂其食     是故吾入森林中
爾若向吾乞其事     友吾授此惠與

於是摩訶薩云「友若如此甚善對於把握戒者死事尚可惠與大王予將受置汝之惠與由今日起汝切實立起師尊之道如是乃予之願若汝能寄予以親愛大王請受五戒」「謹遵臺命請授予以五戒」「如是大王受之甚善」於是彼向摩訶薩於地上五處為禮[23]坐於一側摩訶薩使彼把握戒體

爾時集來之地神等於森林各處為大音響喝[A8]「由阿鼻地獄至最上天界除摩訶薩外無人能供食人者歡喜廢止人肉須陀須摩實為遂難能之事」吊於樹上之諸王亦均聞此諸神喝[A9]采之音樹神亦於其宮殿而喝[A10]如是雖聞諸神喝[A11]采之音但不見其姿諸王等亦聞諸神喝[A12]采之音而自思「以須陀須摩之恩蔭使我等之生命得救須陀須陀摩調伏食人者實為難以退除之事」彼等對菩薩加以讚嘆

食人者禮摩訶薩之足立於傍側於是摩訶薩向彼云「友請放開諸王等」食人者自思「自己為此王等之仇敵如放此王等則彼等必云捕我等之仇敵對自己加害也未可知然對自己而言棄捨生命亦不能破由須陀須摩之手把握之戒予與須陀須摩一同前往作解放之事如此方為安全」於是彼向菩薩為禮云「須陀須摩二人前往釋放王等」彼唱偈云

[P.503]一〇二

爾為吾師亦吾友     爾之言語吾聽從
爾亦吾友吾為言     兩人前行將解放

於是菩薩對彼云

一〇三

吾為汝師亦汝友     爾以吾言為行為
吾友汝言將為行     兩人前行將解放

彼等近王等之處云

一〇四

鬼故使爾等受苦     刺拔雙掌歎淚濡
然此之王萬勿害     吾願真實之約諾

於是彼等云

一〇五

鬼故使吾等受苦     拔刺雙掌嘆淚湍
然此之王萬物害     吾為真實之約諾

[P.504]於是菩薩向彼等云[24]「如是對予請守約束

一〇六

子等幸福慈愛深     恰如父母對子女
如斯此王之荒謬     爾等恰如有此子

王等同意而唱次之偈

一〇七

子等幸福慈愛深     恰如父母對子女
如斯此王之荒謬     吾等恰如有此子

如此摩訶薩由彼等取得約束呼食人者云「如是汝解放王等」彼執劍切斷一人王之縛然其王七日間未攝取食物為充滿痛苦於切縛同時失氣而仆於地上摩訶薩見此生起憐憫云「友食人者不可如彼之狀切縛」用雙手將一人之王強抱於胸「如是切縛為宜」於是食人者以劍切斷摩訶薩之力甚強將王抱持於胸上如自己子之狀容易緩和降落於地上如是全部均使寢臥於地上然後洗其傷口如拔除兒童之耳紐慢慢由掌拔除綱繩洗除舊血勿害於傷彼云「友食人者持來樹皮一枚於石上搗碎」彼如說持來然後依誓言擵諸王之手掌傷口忽然快[P.505]食人者取米煮一種之飲物摩訶薩與食人者二人使百餘王者等飲此飲物如是彼等皆得腹滿其日日暮次日朝晚間皆使飲此飲物第三日使飲有塊之粥如是彼等直至很快恢復

如是摩訶薩問曰「君等行矣」「唯然予等將行」彼等回答〔菩薩云〕「友食人者予等將往自己之國」食人者哭泣投身於彼之足下云「友貴君請率此王等而行予將食樹根之實住於此處」「友此處汝謂何為汝之國乃為心情之善處請於波羅奈攝取政事」「友何為是言予不能往波羅奈行全市民為予之敵彼等皆云『予之母親為彼奴所殺予之父為彼奴所殺』彼等均將罵我而云『捕捉此賊』彼等將以土塊殺我而予於貴君之前把握持戒雖然生命悠關而予不能再殺他人故予不往予因廢止人肉如何只能永生尚不可知但己恐此後不能與貴君相見」彼哭泣云「請貴君前往」於是摩訶薩摩挲彼之背「友予須陀須摩對如汝殘忍者尚能依予而和平安穩波羅奈之市民等將何所作為耶予將舉揚汝據於彼處還有將予之國二分與汝」「予雖居於貴君之市然予之敵人仍在」摩訶薩於是自思「此者依予之言而行非常為難予構一策須使此者得據有以前之榮譽」為唆使彼之心意讚歎都市一切物之一切完備

一〇八

腕善司廚巧調理     四足之獸鳥之肉
因陀羅食如天食     如何棄彼樂林中

[P.506]一〇九

彼宮女等黃金輝     腰細美飾繞爾侍
樂因陀羅天女等     如何棄彼樂森中

一一〇

枕赤多毛掛蒲團     淨纏外被床頭展
寢床當中安然臥     如何棄彼樂森中

一一一

小鼓大鼓夜中音     或聞女奏之音樂
數多美樂歌聲聞     如何棄彼樂森中

一一二

數多花開鹿野苑     此都所具最樂苑
市中具有馬象車     如何棄彼樂森中

[P.507]如此摩訶薩自思「此者必在以前愛食美味今憶出思歸」最初為食物第二為煩惱第三為寢牀第四為舞踊器樂歌唱第五為苑與都如此以此等之物相誘「如此大王予伴汝而行據於婆羅奈然後再往自己之國若不能得婆羅奈王位予以予之國半分與汝森林之中何可住居請從予之言」彼聞此言遂欲往行彼思「須陀須摩為予利益而思向予自己憐憫最初向予把握使之為善而彼今云將得據以前之榮譽若為彼者則必能得予與彼一同前往森林中住居將為何物」彼歡喜讚嘆摩訶薩之德彼云「友須陀須摩與善友相接則為無上之善與惡友相接則為無上之惡

一一三

彼月於黑分     日日如虧行
與惡者交友     王等黑分

一一四

彼事吾更惡     司廚吾接近
其故墮惡趣     因吾犯惡行

一一五

彼月於白分     日日如增行
與正友者交     大王等白分

一一六

彼事爾近接     一切爾盡知
其故至善趣     吾將為正行

一一七

恰如陸夥多動水     如是不得永存續
[P.508]與此惡者若交接     永不存續如陸水

一一八

恰如海夥多動水     人王力優永存續
與此正者若交接     如彼海水將永續

一一九

與正者交遂不變     如何數多如經年
與惡者交忽將失     正者之法遠惡者

如是食人者以七偈稱讚摩訶薩摩訶薩與食人者及其他諸王等相伴往邊境之村邊境之村人等見摩訶薩往都城告其原由大臣等率諸軍前來圍繞摩訶薩與其扈從一同赴波羅奈於途中地方諸人捧獻贈物隨從其後如斯從者甚多摩訶薩隨從此等到達波羅奈

時食人者之子為王迦拉哈提為將軍市民等告王「大王須陀須摩調伏食人者相伴而來勿使入市」而急速關閉城門手執武器而立摩訶薩知閉城門將食人者及百人餘王等留後彼幾人與大臣一同前來云「予為須陀須摩王望得開城[P.509]城門遂開摩訶薩入於市中國王與迦拉哈提出迎伴隨摩訶薩登上宮殿

彼坐王座喚來食人者之第一后妃及其他諸臣彼向迦拉哈提云「迦拉哈提汝何故不使王入市耶」「彼者在王位之時噉食此市多人彼為王者不可為之事彼與全閻浮提分離彼為如是之惡人因此關閉城門不使入內彼今將仍為此事」「不也汝勿憂心予已調伏於彼使彼把握戒律雖然關係自己生命亦決不殺他人彼已對汝等再無危險因此無須為如此之事人子必須扶養兩親扶養兩親者往天上行不如是者將墮地獄」如是彼向坐於低席之王子諭後向將軍教言「迦拉哈提汝為王之友同時為王之臣下而汝依王據有大勢力而汝亦必須為王之狀行事」其次又對王妃諭言「王妃汝亦由自己之生家出來於彼之處達第一后妃之地位依彼而得子寶汝亦應為彼之狀行事」〔菩薩〕更為徹底為王之事而說法

一二〇

勝無敵者非為王[25]     打勝友者非為友
畏怖主者非為妻     不養老者非為子

一二一

正人無處不集議     不為法語非正人
貪慾瞋恚愚癡捨     為法語者是正人

一二二

向愚癡人不云物     善交賢者人不知
善能說示不死道     聞云物者善知彼

一二三

為法語者有光輝     應與把持仙者幢
妙語之幢為仙者     法語乃為仙者幢

[P.510]王與將軍聞此法語皆大歡喜彼等云「如是伴來大王」於是觸擊大鼓巡迴公布集合市民「汝等勿怖大王已把握正法如是伴大王前來」於是以摩訶薩為先頭與大眾一同來至王處於作禮後向理髮人命令奉事如此剃髯刈髮沐浴塗油終了捧獻寶物之堆積施行灌頂伴入市內食人者之王向百人餘之王等及摩訶薩更表鄭重之敬意全閻浮提中起大轟動皆云「依須陀須摩王調伏食人者再據王位

恩達波陀市之市民遣使希望王速歸來摩訶薩居住一月後彼向食人者諭云「友予等歸矣貴君勿起懈心可於城門之處與王宮之門前作五處布施之堂勿破十條王法請緊慎於惡事」其後由百餘王城多數軍隊集合前來於是彼於軍隊圍[P.511]繞之下由波羅奈出發食人者亦一同出行中途折返摩訶薩對無乘物之王等與以乘物悉皆送歸彼等與摩訶薩交互親禮擁抱為適宜之問候各各返國而去摩訶薩亦歸還至都城恩達波陀之市民等美飾市中如諸神都之狀菩薩以非常之威光輝耀而入都彼向兩親為禮表示敬意後登上宮中之大廣間

食人者如法治國彼思「樹神為予建立非常之功予應獻上諸多之供物」彼於尼拘律樹附近鑿大池遺往諸多家族建設村落村中甚大列有八萬商店美好之軒屋彼於樹根之處在擴展土地之限度內平伸環繞周圍建造欄楯[26]豎立門扉樹神非常滿悅其村為調伏鬼類而建設之處命名為伏鬼街[27]諸王皆守摩訶薩之諭積累布施等福德死後生於天界

結分

佛說此法語後佛言「汝等比丘我調伏鴦掘摩非自今始前生亦有調伏之事」佛為本生今昔之結語「爾時食人之王是鴦掘摩迦拉哈提將軍是舍利弗難陀婆羅門是阿難樹神是迦葉帝釋是阿那律其他諸王是從佛之人等兩親是大王今之一家須陀須摩王乃是我也


校注

[0001001] 本篇乃第八十集(Asīti-nipāta) [0001002] 雜寶藏經卷八〔一〇一〕(大正藏卷四四八八頁)J. no. 534. Mahāhaṁsa(J. V, P. 354f); J. no. 502Ḥaṁsa(J. IV, P. 423f); Jm. 22Ḥaṁsa(Jm. p. 127f)etc 參照 [0001003] 有關射師等不能射如來之譚見 J. VI, P. 129 [0001004] Jīvaka(Komārabhacca)為歸依佛之王舍城良醫Bimbisāra 王之子 Abhaya(無畏)王與淫女之間所生Komārabhacca 之異名乃為哺育王子之故或見此小兒之故而如斯云云 [0004005] 訂正為 bhante [0005006] 同偈 Vin. II, P. 195(Cv. VII, 3, 12.) [0006007] 調伏此醉象之譚見增一阿含卷第九Vin II, 195五分律三十誦律三六有部破僧事一九有部藥事五鼻那耶五雜寶藏經八Dhp. -A. I, P. 140法句譬喻經三及其他 [0007008] Cittakūṭa 為繞阿耨達湖(Anotatta)五峰之一 [0007009] 讀為 ayapaṭṭakenaText, P. 359 參照 [0010010] Sañcalesuṁ 之略(異本)註釋中為 Caliṁsu [0010011] ādīnavaṁ 音韻上成為 adīnavaṁ [0011012] 同偈出於 J. IV, P. 426; V, P. 362 [0011013] 幾乎出於同上之同偈 [0011014] 同偈出於 J. IV, P. 425 [0013015] 讀為 dāyaṁText, P. 363 參照 [0015016] 意義為提頭賴吒(Dhataraṭṭha)與蘇木佳(Sumkga)二人Dhataraṭṭha 為複數之形註釋中說為在 Dhataraṭṭha 族所生二人鵞鳥之頭主 [0016017] 讀為 yam yad āyatanaṁ(Francis) [0016018] 此概為 Parakka〔ma〕nto 之省略語 [0024019] 八六八七之二偈出自 Text, P. 381 [0027001] J. no. 533, Cullahaṁsa(J. V. P. 337)J. no 520, Haṁsa U. IV, P. 423F雜寶藏經卷八〔一〇一〕(大正藏卷四四八八頁)Jm 22, Haṁsa(Jm. p. 127F)參照 [0029002] gāvuta 一由旬四分之一 [0033003] 讀為 Pādo Cgijjeyya(異本) [0033004] 以下三偈亦出於 J. IV, P. 424 [0035005] 讀為 āpatī(異本) [0036006] Saṅgāhaka-pakkge thito saṅgahaka 由 Saṅgaha 而來之語指四攝事 [0037007] 殆於同偈 J, IV, P. 426; VP. 340 中出 [0037008] 讀為 tuṭṭhacittena原文 duṭṭhacittena(有惡意者) [0038009] 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之四者 [0039010] 由原文 Saṁyamāno(自制)而來 Samyama 之語為國王之名故此處出以現在分詞之形實為指 Saṁyana 王之事 [0041011] Sugemā 乃其妻之名 [0041012] 依註釋此為有蠅之肉與無蠅之肉皆食之之意 [0041013] 依註釋「如此之女人依於煩惱之力對捕捉富者貧者家世高者或不然者美者醜者而愛著者雖是如此惡女貴君為此女而嘆息 [0042014] 出於同偈 J. II, P. 330 [0044015] 原文有為 Saññamāno rājā [0046016] 讀為 ghaṭassito(異本) [0046017] 可讀為 adanesanaṁ(Francis) [0050018] 在按取註釋之意——自己欲思聞法誘之使來等同囮(音訛誘捕鳥獸之媒)之鳥獸以為著名之蓮池欲聞賢者之法話以網縛之使受苦者——為所說之意 [0050019] tidiva 三十三天(Tāvatiṁsa)之事 [0052020] 七六~八一偈出於 J. VP. 348又亦出於大致與之相同者之 J. IV, P. 427 [0054021] 布施等十種王法(dasa rājadgamā) [0057022] 以下二偈出於(TEXt, P, 353) [0057023] 訂正為 Saṁyamarāja-Iuddaputehi見 Text, P354 [0057024] 取 Naciraṁ 之 Na [0060001] J. no. 78. I llisa(J. I, P. 349F)參照 [0061002] dgutaṅga 亦譯為抖擻大灑等善見律毘婆沙卷六(大正藏卷二四七一二a)中有云以煩惱之塵垢為抖擻為於衣食住拂去貪著之行法於此舉十二頭陀 [0061003] Sārāṇīya-dgamma 此有六種見 D. III, P. 245; A. III, P 288 [0061004] Koṭi 億大數之名 [0062005] Mātali 帝釋之馭者 [0062006] Pañcasikha 從帝釋之樂神 [0062007] Maccgarikosiya 吝嗇之 Kosiya(拘私耶)之意 [0063008] 訂正為 Nivesana [0063009] 讀為 madgu [0063010] 讀為 anuseṭṭgino(異本) [0065011] Pattga 音譯為鉢羅薩他譯為斤量之名algaka(āḍgaka阿宅迦)之四分之一 [0065012] Vejayanta 譯為最勝殿帝釋之宮殿 [0065013] Sudgammā〔-savgā〕三十三天講堂之名 [0065014] Paṇḍukambala-Silāsana paṇḍukambala 為赤黃色毛布之意由此色庂美石所成帝釋之座 [0066015] 在原文有為 MaccharikosikaP. 392 中亦有 [0067016] Mahāvastu, II, P. 49 參照 [0067017] 讀為 duvinnan [0072018] 讀為 na cāpi, datvā(Francis) [0073019] Gandhamādana 譯為香醉山在雪山之北方(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註標[19]今於此處加上[19]之註標 [0073020] Dānava 阿修羅之一 [0074021] Purindada 帝釋之異名 [0075022] Sudhābhojana 諸神所食之食物 [0077023] ekāsanaṁ 不可解為 eka-asanaṁ 之意如註釋之誤者 [0079024] Kusa 吉祥草 [0079025] masakkasāra 須彌山之頂上即為三十三天 [0083026] sāmāka 黍之類nīvāra 粳米cīnaka 豆之類moca; kadalī 均為羊角蕉之類sāli稻Pavigi 稻之類ābhuji 樹名taṇḍula 穀米 [0084027] cakkavāka 赤鵞鳥漢譯鴛鴦 [0084028] jīvajīvaka 譯為共命鳥雉之類 [0084029] 最後之二句亦出於 J. VI, P. 277 [0084030] 此一句與次偈殆為同一之物亦出於 J. VI, P. 277 [0084031] 讀為 Palāsatā(stede) [0084032] ganin; nika 皆為鹿之類 [0086033] 參照八九偈讀為 Kosiya [0086034] 讀為 Suplavantaṁ(stede) [0086035] jambonada 由閻浮河所採黃金 [0086036] Canda 在註中有為 Candaka為孔雀尾上之目 [0086037] laṅgganaya 不詳或為鹿之類但在此處從註釋而為斯譯 [0092001] J no 74 Rukkhadhamma(J. I. P. 3275)Sn-A. p. 3575 參照 [0092002] Rohiṇi 釋迦拘利兩族就盧奚多河灌溉所謂有關水論見 J. I. P. 327. J. IV, P. 207, Ṣn. -A. , 3575, ṃanora-thapūnani, P772 等 [0092003] Jeṭṭha(-mūla)相當五~六月但西域記卷二以第三月為逝瑟吒即相當於三月十六日~四月十五日之間 [0093004] 釋迦族及拘利族皆為剎帝利即是王族 [0093005] Kala 棗樹拘利族(Koliya)之名據云因此拘羅樹而發生 [0093006] cumbaṭa 載壺等於頭上運行場合用敷布為台卷成幾層而成圖形 [0094007] Vūhasammisati 或訂正為 -Samiss- [0094008] Attdaṇḍa-Sutta sn; IV, 15(P. 1825)漢譯義足經卷下(16)維樓勒王經(大正藏卷四一八八a)與此相當 [0094009] Kesa-saṁsi 由頭髮發出光線之意J. I. P. 327 中有 nīla-naṁsi(紺青之光線) [0095010] 原文以下皆為單數之呼格因繫指釋迦及拘利兩族之諸王族之意故譯為複數 [0096011] 在此處有 Vaṭṭaka-jātaka此勿寧為 J, no, 33, Sammodamāna(J. I, P. 2085.)與此相當 [0096012] Mahāvana 譯為大林在 D, 20. mahāsamaya(D. II, P. 253)言為在迦維羅衛城外漢譯有迦維林或迦維羅林等此處概為指此之森尚且毘舍離亦有同名之森林 [0097013] 由雪山流出之五大河為 Gaṅga(恆伽)yamuña(搖尤那)Aciravatī(阿夷羅婆提)Sarabhū(舍山牛浮)makī(摩企)等 [0098014] Kakila 譯為好聲鳥即印度產之郭公鳥 [0099015] uddākā 英譯為獺 [0099016] nelamaṇḍada 註釋云為 mahābilāra(大貓)更解為青年子象之羣(taruṇa bhinkācchapa maṇḍala) [0099017] mahāvarāha 註釋有 mahāhatthi但 varāha 乃豬之意 [0099018] nāha 一般謂為象亦有種種稱呼即 nāga, hatthin, gaja, kuñjara, dantin, mātaṅga, vāraṇa 等 [0099019] Purisallu 註釋有馬面之夜叉 [0099020] Kiṁpurisa = kimnara 譯為人非人住於深山人面鳥身之妖精善巧為歌云為樂神註釋舉 deva-kinnara, duma, kinnara 等類 [0099021] yakkga 具有神力之一切精神(spirit)如木精(樹神)等是具有與人禍福之神性為俗信之對象後被看做是一種之鬼 [0099022] Pādapa 為「由足根飲食之意」 [0099023] Vānaṇa 有如象鼻嘴之兀鷹 [0099024] 讀為 garabhuta(stede) [0099025] 於原文中舉出 hema 及 kanaka 二者 [0100026] labuja 麵包樹 [0100027] nalikera 椰子樹 [0101028] agalu 香樹或與伽羅黑沈香相當但一般謂為伽羅 tagara 之略音 [0101029] mahāraga 大蛇之意為大蟒神 [0106030] 以口與四足為手之用有五根之意 [0107031] 註釋於此處揭櫫大鵝本生史話 mahāhaṁsa-jātaka 第三之偈 [0107032] nāvasamākatā 意義不明恐為此形式上之錯誤此處解作與散文 avisesakara 為同一意義 [0108033] 以下五種之說話原典中插入為註釋然在 kuṇāla-jātaka(鳩那羅本生史話)中史話之本文與註釋部分辨別困難之關係如其後所見種種本生史話揭櫫說明因此等史話之形與此種史話同樣關係故於此處譯出 [0108034] paṇḍu paṇḍu 王及五王子之事此在 mahābhārata 中曾經說示而於此處選婿者為pañcāla 之王女 dranpadī此一史話明顯取材於 mahābhārata [0111035] maṇḍapa 祭等之場合所建一時之假屋 [0111036] 於 so 之次加入 taṁ [0112037] 讀者 surādhuttako(異本)英譯為 tulāputto(金細工人) [0113038] 讀為 tatiyavatthusmiṁ(異本) [0113039] 讀為 catukkavatthusmiṁ(異本) [0113040] 讀為 cārentasa(異本) [0114041] 讀為 saeva(異本) [0114042] 原文為 bahakaṁ gantvā [0116043] 取 bhañjanti(√bhañj)之意 [0116044] 應讀為-dhane註釋則取其意 [0116045] 應讀為 hapakaṁ(<√hā)(kern) [0117046] 解作 paṇidhānena 之意(異本) [0117047] adāsa 自由人非奴隸之男 [0117048] 讀為 aviviccaṁ(stede) [0118049] guyha-bhaṇḍaka 下衣 [0121050] 讀為 kaṇṇa-sañkhaliyaṁ(stde) [0123051] 訂正為 laddhuṁ [0124052] 由脚註異本補充 [0124053] 由脚註異本補充 [0127054] 讀為 cintetvā(異本) [0128055] Rājūnaṁ 為補充(異本) [0129056] 此處有 pāvāsika [0130057] 馬夫與后妃之地位兩者比失之意 [0131058] kambojaka 十六大國之一為四北印度迦境之國名「kamboja 國之人為由森林捕護野馬之時於某一場所建立一圍繞之門於馬飲水之處在 kevala 草(青苔之一種)上塗蜜此種草束由水邊之草開始向圍繞之門處塗置馬來飲水為美味所吸引就塗蜜之草而食次第入於圍繞之場所而行 [0134059] 彼處有蛇入又為敵人之創投置之故 [0135060] 此註為說 ummadantī-jātasa(蓮華色比丘尼前生)(NO. 527)之事 [0135061] 此註為說 Naḷinikā-jātaka(那麗尼卡姬本生)(NO. 526)之事 [0135062] 此註為說 Nanda(難陀)長老之事 [0137063] 同偈亦出於 J. V. P. 94 [0138064] 同偈亦出於 J. II. P. 326. IV, P. 471 [0138065] 同偈亦出於 J. II. P. 330. IV, P. 471 [0138066] 同偈亦出於 J. II. P. 326. IV, P. 471 [0139067] bimba 持真紅之果 [0139068] saṁvara 阿修羅王之名 [0140069] 陀那婆入女於籠中嚥入腹內雖然預為守護但終不能護女出於 J. III. No. 436. Samugga-jātaka(P. 527) [0140070] 如註釋中有 Hārita-Lomasakassapa-kusarāano此中就 gasta 見 J. III. No. 431(P. 496)就 Lamasahassapa 見 J. III, No. 433(P. 514)就 Kusa(Kusa)見 J. V, NO. 531(P. 728) [0140071] Rāhu(羅睺)阿修羅王捕月之故而起月蝕 [0140072] Namuci 惡魔(māsa)之別名註釋有 Kilesamāra(煩惱魔)見 Sn-A. P. 386 [0141073] Patāpana 八大地獄之一見前之 Saṅkicca-jā(NO. 530) [0141074] Simbalivana 小地獄之一被列舉於(M. 130)相當於漢譯之十六小地獄中之劍樹(長阿含三〇世紀經)參照前 sankicca-jātaka(據云由 Vetaranī 之兩岸垂下鐵 simbali樹 [0141075] Nandana 歡喜苑為三十三天神苑之一 [0143076] mahāsamaya-sutta(大會經)D. 20(II. P. 2535)漢譯南傳藏八二一一參照 [0150001] cp, 32, sutasoma, Jātakamālā 31sutasoma(P, 207)六度集經卷四(41)普明王經(大正藏卷三二二b)菩薩本行經卷下(大正藏卷三一一九b)賢愚經卷十一(二五)無惱指鬘品(大正藏卷四四二三b)失譯雜譬喻經卷上(八)(大正藏卷四五〇三e)僧伽羅剎所集經卷上(大正藏卷四一一六a)智慧論卷四(大正藏卷二五八八c)等參照 [0150002] Aṅgulimāla 譯為指鬘言為殺人以其指作鬘後為佛所化得應果 [0150003] Argulimāla Sutta M 86(M, II, P, 97)與此相當漢譯雜阿含卷三十八(大正藏卷二二八〇c)別雜卷一(大正藏卷二三七八b)鴦掘摩經(大正藏卷二七一九b)等 [0159004] 依註釋補足 [0163005] 依註釋補足 [0165006] 依註釋補足 [0169007] agghapadalakkhaṇa「不知測量價值之特相 [0169008] 讀為 karandaka(異本)一種之灌木 [0171009] nakkhatta 所謂二十八宿依其運行判別占算下界一切發生之事故 [0172010] phussa-nakkhatta 南方七宿之鬼宿音譯為富沙弗沙星佛星學星等 [0172011] 訂正為 salāhabhattaṁ [0173012] hattha 為由肘到中指尖端之長度 [0175013] 以下之二偈亦出於 J, V, P, 24 [0175014] 最初之二偈亦出於 J, V, P. 23 [0176015] 同偈亦出於 J, IV, P. 462 [0176016] 為與婆羅門果約之意 [0179017] 同偈亦出於 S. I. P. 17 [0181018] 最初之二句亦出於 J, V, P. 289 [0184019] 註釋中有「五五與象等十種有情由肉所成之故(maṁsamayena)不可噉食非可噉之物」而尚有別解「知剎帝利法之剎帝利在持五爪有情之中箭豬(sallaka)大蜥蜴山豬(讀為 savi)及龜山五種之有情可以噉食其他則不可噉食 [0185020] nakkhattadhamma 對此大菩薩之答覆 khattadhamma(統治之法)之意是故 nakhattadhamṁe kusalo 可讀為(統治之法不道)之意耶 [0188021] 以下四偈為四〇【南傳】~四三偈之返復 [0192022] 同偈亦出於 J, III, P. 280 [0195023] Pañcapatiṭṭgitena vanbait 額足著地為禮 [0197024] 讀為 ne(異本) [0203025] 註釋為說父母之事 [0204026] Vedikā 為環繞神詞聖處聖樹聖物等周圍之一種玉垣在佛教多環繞於塔之周圍現於印度得見其古代之例如 Bhāsrhut sānchī Amarāvati 等 [0204027] kammāsadamma-nigama 譯為伏鬼街食人者即為鬼(kammāsapada)持有斑之足之調伏街之意
[A1] 始【CB】紿【南傳】
[A2] 己【CB】已【南傳】
[A3] 眺【CB】朓【南傳】
[A4] 已【CB】己【南傳】
[A5] 尤【CB】尢【南傳】
[A6] 采【CB】釆【南傳】
[A7] 采【CB】釆【南傳】
[A8] 采【CB】釆【南傳】
[A9] 采【CB】釆【南傳】
[A10] 采【CB】釆【南傳】
[A11] 采【CB】釆【南傳】
[A12] 采【CB】釆【南傳】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