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本生經

[P.1]因緣譚

歸命彼世尊     應供正等覺者

因緣譚總序

[A1]序偈

[A2]

救護者大仙[1]     生轉百億次
唯為世間人     行無限利益

禮拜大仙足     於法合掌禮
敬禮諸一切     崇敬之器僧

敬禮此三寶     功德由此生
依彼之威光     除去諸障礙[2]

大仙有光輝     彼乃此由來
本生無戲論     說古本生語

教主之導師     念世之救濟
久遠實踐行     成就菩提資[3]

法藏集成者     寄集總為一
此等為結集[4]     本生古話名

願此佛種姓     系統永住世
〔大寺〕之長老     利見來乞予

常住無他雜     其心成靜寂
弟子有上智     覺友亦同乞

比丘之所屬     系統化地部[5]
清淨智方便     覺天亦同乞

一〇

大士之行蹟     威光不思議
本生之古話     〔說明〕其釋義

一一

大寺住者語[6]     予則說其道
善良之佳士     聽予說其事

[P.2]三之因緣此本生之釋義分為遠因緣不遠因緣近因緣之三因緣古話加以說明使聞者十分知此因緣後對本生古話始善了解然者今先述此三因緣古話然後再說明本生古話

於是首先應知此因緣古話之段落由大士伏於提槃迦羅〔燃燈〕佛之足下〔以將來必定成佛〕之決心及為度一切之身而死至出生於兜率天都此間之話題為遠因緣古話由兜率天降生世間至在菩提道場得一切智此間之話題名為不遠因緣古話至近因緣古話則為佛住於各處之話題

現述遠因緣古話如下

一 遠因緣譚

善慧婆羅門

據傳距今四阿僧祇十萬劫之昔有一名不死之城彼處住一善慧婆羅門父母皆生活清淨之家系遠溯至七代間關於族姓無他人可非難之處彼具秀麗可愛無上優美之容貌彼不為他事唯習婆羅門之學藝

彼尚幼少雙親逝去殖其財產任務之執事持鐵製之帳薄前來開啟金摩尼真珠其他入寶之庫「幼主此為貴母君之物此為貴父君之物此為貴祖父貴曾祖父之物」告以遠溯至七代間之財產並謂「請與收存」賢明善慧自思「積集如是財產予父予祖及其他諸祖往彼世未持一文而去然予須作為持去之種子」於是申告國王擊鼓巡迴宣告都中向大眾諸人行施自己出家入苦行者之道為明此意此處須述善慧之古話此一古話出於佛種姓經[1]然其中只列出偈語不甚明了是故本文各處以偈文交互語此古話

不死城

去今四阿僧祇十萬劫之昔有充滿十種聲之不死之城就此不死之城佛種姓經中唱如下之偈

[P.3]一二

四阿僧祇百千劫     不死城名美樂都
城中充滿十種聲[2]     食物飲料俱豐盈

一三

象聲馬聲鼓螺聲     車音小鼓笛鐃鈸
銅鑼飲食招客聲     〔十種音聲〕宣全城
唱佛種姓經中偈

一四

都中各般齊具備     一切業務此處有
城中備有七種寶     諸種之人來尋集
善業之輩來住此     繁榮猶如天人都

一五

不死都中有一人     彼名善慧婆羅門
積聚數億之財寶     多財多穀為巨富

一六

彼為學生諳神咒     兼亦善通三吠陀
相術史傳等諸道     彼已於此達極意

善慧之冥想

某日賢者善慧於宮殿樓臺之上盤足獨坐靜思「賢者來世受生實為苦痛每出生處身壞亦同予為生老病死之身予須求無生無老無病無苦無樂清涼不滅之涅槃解脫生死趣涅槃者必同歸此路」於是如是述偈

一七

予獨坐時     如是思惟
「再出生苦     身壞亦同

一八

予為生老     病質之身
求無老死     平穩安樂

一九

種種之屍     棄腐爛身
期待欲望     予皆離去

[P.4]二〇

此道應有     此不能無
為脫生死     努力達道」

有與非有生死與涅槃

彼更思惟「於此世中應有苦痛相對之安樂同此有(生存)相對之非有(非生存)恰似除熱有寒生亦不能無有貪欲盡時之涅槃有邪惡賤相對無過之善良邪生則(其相對為)棄一切生想亦不能無有無生之涅槃」於是如是述偈

二一

恰似有苦樂亦存
有有亦應望非有

二二

恰似有熱寒亦存
有三火[1]時望涅槃

二三

亦有善良有邪惡
生時亦應望不生

過在不求道之人

彼更思惟「恰如埋於糞堆中人見遠處有以五色蓮花覆於大池時『予應依何道可往彼處』當然尋探往其池之道若彼不探尋〔往彼池之道〕乃非池之過同此洗淨煩惱之垢有不滅之大涅槃池不尋探彼者非不滅之大涅槃池之過又恰由四方為盜賊所圍之人有其遁逃之路若彼不遁逃乃非路之過是其人之過同此由四方為煩惱所圍縛之人雖有可達涅槃安全之路若彼不求非路之過乃人自己之過又恰為疾病煩惱之人可得癒病之醫師而不尋求醫師以治癒其病者此非醫師之過同此為煩惱病所擾之人有善知方法可除煩惱之教師而不往探尋此為其人之過非滅煩惱教師之過」於此如是述偈

二四

恰如陷糞中     見水滿之池
達池不努力     過不在其池

二五

洗淨煩惱垢     見不滅之池
達池不努力     過不在其池

[P.5]二六

為敵遮四方     見有可退路
其人不遁出     過不在其路

二七

煩惱遮四方     見有安全路
探路不努力     過不在其路

二八

恰似罹病者     有可癒病人
彼不癒其病     過不在醫師

二九

煩惱之病苦     為病所苦惱
不往訪其師     過不在導者

棄腐爛之身

彼更思惟「恰如愛好淨身之人棄自己頭上垂下之死屍心情愉快予亦棄此腐爛之軀為無希求之身而入涅槃城恰如船夫不顧舊船而將棄之予亦不顧此九孔滴漏之身放棄而入涅槃城恰如携種種寶與盜賊同行為懼失己寶捨棄盜賊而尋安全道此易毀乏身如同奪寶之賊若予對此起愛著心予將失尊道法之寶是故予棄如同盜賊之肉身而入涅槃城」於此如是述偈

三〇

恰如垂首屍     厭惡而捨棄
棄此得安樂     自由善自主

三一

如積種種屍     棄此腐爛身
以成為無欲     無希求之身

三二

男女不淨處     棄去不淨物
無欲無希求     予捨此而去

三三

積滿種種屍     棄去此肉身
辨用不淨處     予捨此而去

三四

猶如其船主     捨棄破漏船
無欲無期待     予捨此而去

[P.6]三五

九孔常漏汁     捨棄此肉身
猶如彼船主     捨棄破漏船

三六

恰如携寶人     與盜賊同行
恐懼失其寶     捨盜賊而去

三七

然予此肉身     如同大盜賊
恐失幸福故     予捨此而去

善慧之出家修行

如是賢者善慧依種種譬喻思惟與出離關聯之意義如前所述將自家積蓄多量財寶大施喜捨與乞食旅人及其他之人捨棄物質之欲及煩惱之欲進入不死城獨自於雪山地方之有法山近處以設道院樹葉之家無五障之不便說「如斯心寂」具八種因緣之經行處為獲神通力於道院中脫棄九種不便之俗衣著具十二種德之樹皮衣出家入仙人之道如是出家後捨棄八種不便之樹葉家屋往居十種便利之樹下避攝取諸穀類唯食果實唯坐或起立經行精進努力七日之內獲八定五力如其所望獲得神通力於此如是述偈

三八

予如是思惟     數億之財產
貧富咸施後     予入雪山中

三九

距雪山不遠     有名有法山
予修善道院     設一佳草舍

四〇

處離五不便[1]     便利有八種[2]
予設經行處     獲得神通力

四一

彼處予棄脫     九種不便衣[3]
予著樹皮衣     十二種便利[4]

四二

不便滿八種[5]     棄樹葉家屋
予居往十種[6]     便利之樹下

四三

蒔收之穀類     一切皆避離
便利有果實     摘取任隨予

[P.7]四四

坐立與經行     努力行精進
未經七日間     獲得神通力

[P.10]燃燈佛之出世

如是善慧行者獲神通力享禪定之樂度日之間遇燃燈佛出世此佛宿於母胎生得菩提轉法輪時大千世界悉皆震動揚大唸聲[P.11]三十二種前兆善慧行者因享禪定之樂度日不聞其聲不見前兆於此如是述偈

四五

予達完成域     於教得自在
勝者名燃燈     出世為導者

四六

佛宿胎出生     開悟雖說道
予專樂禪定     不見四種相

燃燈佛來喜樂城

爾時十力之燃燈佛與四十萬之漏盡比丘等俱漸次遊行到喜樂城住善現大精舍喜樂城住民風聞曰「沙門長者燃燈開最優勝之悟轉大法輪漸次遊行到喜樂城住善現大精舍」人人持熟酥生酥其他之物及藥品衣服之類親手執香料花鬘傾心於佛法僧眾近佛之處捧香禮佛退坐一面一同聽聞說法招待佛之明日供養由座起立而去

城民供佛

翌日彼等準備作大施食裝飾都城修理十力者前來之道路為水中斷之處投入土砂平坦地面撒銀白色之砂炒穀物及散花用種種染色之布造旗飄揚路傍排齊芭蕉樹與滿水之瓶

善慧之飛行見聞

爾時善慧行者由自己之道院昇空飛行於諸人上方之空中見者同大喜悅以問諸人如何緣由「君等為誰莊飾道」於此如是述偈

四七

邊都之土地     招奉如來至
皆以歡喜心     清掃佛來路

四八

爾時予〔善慧〕     由於道院出
以振樹皮衣     飛昇空中行

四九

見諸人興奮     歡悅且狂喜
彼由空中下     先向諸人問

[P.12]五〇

「眾人起興奮     歡悅且狂喜
君等為何人     清掃此道路」

諸人答言「善慧尊師汝不知耶燃燈十力佛得正覺轉大法輪各處遊行中到著予等之都城今住善現大精舍吾等招待彼世尊修理佛行道路」善慧行者自思「佛之聲音世所難聞佛之出世謂更難值予須與此諸人共修佛來之路」於是彼向諸人請曰「汝等為佛修此道路亦請與予一處予亦與汝等修道路」諸人言「同意」知「善慧行者有神通力」想出水所流失此處即分擔「此處與彼填補」

善慧身俯泥土之上

善慧對佛生起歡喜心「予以神通力能修膳此處然予修膳此處並未滿足今日予須作肉身之奉仕」持運土塊來投入其處彼於其處修未終了間十力者燃燈有大威力具六神通隨從得漏盡智等四十萬人俱天人捧天界之花環及香奏天之音樂諸人捧人界之香及花環以無限佛力如雄黃山頂獅子之走跳狀運捧其繕飾步行於道路善慧行者睜目見從所修道路來之十力者具三十二種大人之相以莊嚴八十種隨相包以一尋量之光作摩尼色於空中現種種之電光佛體光明如六金色之濃或為花冠之形或成對出現彼禮拜此無上美顏自思「今日予對佛呈奉生命之喜捨」「請佛勿踏泥中望踏如摩尼珠之板橋與四[P.13]十萬諸阿羅漢俱踏予之脊背而行此亦即為予之永久利益與安樂」彼解其髮敷羚羊之皮髮結樹皮之衣於黑色之泥上彼如摩尼珠之板橋臥於泥上於此如是述偈

五一

彼等答予問     「此佛無比倫
勝者名燃燈     出世為導者
我等為此佛     淨掃此道路」

五二

予聞彼語「佛」     直即起喜念
「佛佛」頻呼喚     予示滿悅情

五三

喜悅立其處     興奮而思惟
「此處蒔種子     機會莫空過

五四

汝等若為佛     淨掃此道路
與予一處所     予亦淨掃路」

五五

爾時彼等許     與予一處地
時予唯「佛佛」     念而掃道路

五六

處所未掃終     前來佛燃燈
勝者大牟尼     六種神通力
證得漏盡智     與彼離垢穢
四十萬眾俱     緩步行此路

五七

眾行迎拜禮     多數鼓打鳴
人天歡呼聲     揚震〔於四方〕

五八

天人見人間     人間見天人
彼等同合掌     佛後相隨行

五九

天人天界樂     人間人界樂
樂器共打鳴     佛後相隨行

六〇

天之曼陀羅[1]     蓮華晝度樹[2](珊瑚)
天人昇空中     處處散天華

六一

瞻波娑喇喇[3][4]     尼泊龍樹花[5][6]
奔那伽樹花[7]     啟他佳香花[8]
地上諸人人     諸花向天投

六二

彼處予解髮     獸皮樹皮衣
布敷泥土上     平舖臥俯伏

六三

「請佛弟子俱     皆踏予背行
為予之利益     勿踏著泥土」

善慧之誓願

彼俯伏臥於泥土上再睜目時拜觀燃燈十力佛之尊嚴彼如是[P.14]思惟「若此予望滅盡一切煩惱為僧團中之後輩入喜樂城但予無須虛偽為滅盡煩惱到達涅槃姿態之必要應如燃燈佛達最上之覺者載眾人於法船救脫輪迴之海而後予始入大涅槃如是實與予相應」彼決心結八法[1]當成佛於是俯臥如是作偈

六四

予今臥地上     生起如是念
「予今如有望     滅盡諸煩惱

六五

予今有何要     不裝虛偽相
予達一切智     成佛人天界

六六

予今有力量     獨渡有何効
予達一切智     以度人天界

六七

予今有力量     成為大力人
予達一切智     以度眾多人

六八

斷輪迴之流     滅除彼三有
乘正法之船     度越人天界」

六九

然望成佛者     應結此八法
人間得生男     有見佛因緣
出家且具德     奉仕與願心
結此八種法     決心完成佛

[P.15]燃燈佛之預言

燃燈世尊前來彼處近至善慧行者之頭而止立如開鏤有摩尼珠獅子之欄佛睜五色淨光之眼見臥泥土上之善慧行者佛以意識探向未來「此行者決心成佛而臥此處然行者之願望能否達成」佛知「行者此後經四阿僧祇十萬劫將成名謂瞿曇佛」佛立其處向群眾中預言佛言「汝等眾人見此處有極度苦行之行者臥於泥土之上耶」諸人「尊師予等確已見到」佛「彼決心要成佛而臥其願望必達由此四阿僧祇十萬劫後將成名謂瞿曇佛生於迦比羅衛城母摩耶夫人父淨飯王優婆帝沙(舍利弗)長老為最上首弟子拘利多(目犍連)為第二弟子阿難陀為佛侍者讖摩長老尼為最上首之女弟子烏婆羅般那(蓮華色)長老尼為第二女弟子智慧成熟為大出家行大精進於榕樹下受乳糜供養往尼連禪河之畔登上菩提道場於阿說他(菩提)樹下得上正覺」於此如是述偈

七〇

燃燈知世間     相應受供養
予之頭邊立     而為說此語

七一

「見結髮行者     極度行苦行
經由無量劫     出世彼成佛

[P.16]七二

如來降生處     城名迦比羅
遁出由樂都     精進行難行

七三

如來〔行苦行〕     牧羊樹下坐
供養受乳糜     入尼連禪河

七四

勝者由河出     往岸納乳糜
尋訪善整道     附近菩提樹

七五

最上菩提場     為行右繞禮
菩提樹下覺     有大榮譽人

七六

此佛之出生     母名為摩耶
父名淨飯王     彼名為瞿曇

七七

離貪成無漏     得定心寂靜
舍利弗目連     上位二弟子

七八

讖摩蓮華色     上位女弟子
侍者阿難陀     常隨於勝者

七九

離貪成無漏     得定心寂靜
世尊菩提樹     名為阿說他」

人天歡喜

善慧行者云「佛言予之願望將可達」充滿喜悅諸多群眾聞燃燈十力者之語皆大歡喜曰「善慧行者為佛種佛芽」彼等更如是思惟而立願「恰如渡河直向不能得渡時由河之上游向下方得渡予等依燃燈十力者之教不得入向果者於善慧行者成佛時將能於尊者面前得入向果」燃燈佛稱讚菩薩捧八握之花行右繞禮而去又四十萬之漏盡者等禮拜菩薩捧香花環而去人間與天人亦同樣以捧物禮拜菩薩而去

汝必成佛

大眾去後俯臥之菩薩起云「予且調攝波羅蜜」於積花之上盤足而坐菩薩斯坐一萬大世界[1](鐵圍界)之天人聚集揚歡呼之聲曰「善慧尊者[P.17]昔諸菩薩『調攝波羅蜜』而坐時預現前兆今日尊者亦預現無餘尊者汝必成佛予等善知人前現此兆者其人必定成佛汝自精進堅強努力」諸人以種種之語稱讚菩薩於此如是述偈

八〇

聞此大仙語     人天皆喜悅
「彼為佛種子     彼為佛幼芽」

八一

歡呼之聲揚     拍手笑聲喧
人天十千界     合掌為禮拜

八二

我等於此世     不得解佛教
待等於來世     當面會行者

八三

恰如渡河人     不能著對岸
指下游渡場     如同渡大河

八四

燃燈勝者去     我等時已過
待等於來世     當面會行者

八五

相應受捧物     燃燈知世間
稱讚予之行     去時舉右足

八六

在場勝者子     皆行右繞禮
人龍乾闥婆     拜予而離去

八七

世間之導者     弟子眾俱去
爾時予喜悅     心歡由座起

八八

爾時予心樂     以樂為悅樂
浸潤歡喜情     盤足為靜坐

八九

盤足靜坐時     予如是思惟
「予專修禪定     上智達彼岸

九〇

於此千世界     無等予仙士
無比神通法     予已得此樂」

九一

予盤足而坐     十千世住者
出言發大聲     「知汝必成佛

九二

昔日諸菩薩     盤足為嚴坐
彼等之前兆     今日再現前

九三

寒去熱亦退     此等之前兆
今日得出現     知汝必成佛

九四

十千之世界     無音亦無騷
前兆今日現     知汝必成佛

[P.18]九五

大風亦不吹     大雨不降注
前兆今日現     知汝必成佛

九六

陸生水生花     皆立即開花
前兆今日現     知汝必成佛

九七

蔓草與樹木     立即結果實
前兆今日現     知汝必成佛

九八

空中地上寶     皆共立放光
前兆今日現     知汝必成佛

九九

人天界樂器     立即發音聲
前兆今日現     知汝必成佛

一〇〇

種種色之花     立即由空降
前兆今日現     知汝必成佛

一〇一

大海水漲滿     十千界震動
前兆今日現     知汝必成佛

一〇二

地獄一萬火     立即皆消滅
此火今日消     知汝必成佛

一〇三

太陽無暈曇     星光總顯現
前兆今日現     知汝必成佛

一〇四

天上雨不降     地上水湧出
今日地湧泉     知汝必成佛

一〇五

星群與星斗     空座有光輝
氐星與月合     知汝必成佛

一〇六

棲穴棲窟者     出來依己意
今日出棲處     知汝必成佛

一〇七

生者無不平     立即皆滿足
今日皆滿足     知汝必成佛

一〇八

爾時病已癒     嫌惡之念消
前兆今日現     知汝必成佛

一〇九

爾時貪欲減     瞋恚愚痴消
今日總消失     知汝必成佛

一一〇

爾時無怖心     今日亦無之
我等依此兆     知汝必成佛

一一一

塵土不上散     今日亦得見
我等依此兆     知汝必成佛

一一二

可厭香亦消     天上香吹來
今日此香吹     知汝必成佛

[P.19]一一三

除無色界天     一切天人現
彼等今日現     知汝必成佛

一一四

諸到地獄者     立即皆出現
彼等今日現     知汝必成佛

一一五

爾時壁戶石     此等無障礙
此等同虛空     知汝必成佛

一一六

無論死與生     剎那皆不起
此等今日現     知汝必成佛

一一七

堅執力精進     不止亦不退
我等今知此     汝必成為佛」

佛語無虛妄

菩薩聞燃燈十力者與一萬大世界天人等語愈益得力如次思惟「佛語無虛妄佛語無違誤恰如投空落下土塊生者必死夜明日昇獅吼出穴孕婦產子決難更動而佛語決不虛偽亦復如是予必將成佛」於此如是述偈

一一八

予聞佛之語     十千世界人
大滿歡喜悅     爾時予思惟

一一九

「佛語無二意     勝者無語妄
佛無偽裝事     予將必成佛

一二〇

如土塊投空     必然落地上
如此尊佛語     確實而不變

一二一

如諸生物死     確實而不變
如此尊佛語     確實而不變

一二二

如夜分之盡     太陽必東昇
如此尊佛語     確實而不變

一二三

如獅之出穴     必作獅子吼
如此尊佛語     確實而不變

一二四

如宿母胎者     終必出其胎
如此尊佛語     確實而不變」

布施波羅蜜

如斯斷定「予必成佛」然成佛之基本應為穿鑿之法「然成佛[P.20]根本之法在於何處為上方下方四方之隅耶」探尋周徧法界發現昔日諸菩薩第一為行布施波羅蜜於是予作如此之言以自誡「賢者善慧汝此後應完成第一之布施波羅蜜恰如傾倒之瓶水傾出不能再如原樣收容一切財產名譽妻子肢體應毫不吝惜任隨來乞者之願悉皆施捨無餘坐於菩提樹下而成佛」彼決心堅持第一布施[A3]波羅蜜於此如是述偈

一二五

於是於諸處     予探如來本
上方與下方     十方之法界

一二六

當予探尋時     第一布施度
古之諸大仙     依此為大路

一二七

「若欲得菩提     先行第一度
布施波羅蜜     堅持達成滿

一二八

水滿之水瓶     如何使傾覆
餘水盡傾出     更無留止處

一二九

然見乞物者     不問尊與卑
行施無餘所     猶如覆水瓶」

護戒波羅蜜

爾後彼思「成佛之基本法應非止此更發現第二之護戒波羅蜜」彼如是思惟「善慧賢者汝此後須完成護戒波羅蜜恰如犛牛不顧生命只重其尾汝亦今後不顧生命唯重護戒成佛」彼決心堅持第二護戒波羅蜜於此如是述偈

一三〇

成佛基本法     非惟此一端
熟他菩提法     於此須探尋

一三一

當予探尋時     第二護戒度
古之諸大仙     依此為行所

一三二

「若欲得菩提     次行第二度
護戒波羅蜜     堅持達成滿

一三三

恰如犛牛尾     有物牽掛時
待死於彼處     彼不損其尾

[P.21]一三四

於此四階級     護戒達成滿
常行守護戒     如護犛牛尾」

出離波羅蜜

爾後彼思「成佛之基本法應非止此」彼更探尋發現第三之出離波羅蜜彼如是思惟「善慧賢者汝此後須完成出離波羅蜜恰如久住牢獄厭此無愛著心不欲思住其處同此汝見一切生有亦與此牢獄相同厭此一切生有望脫離之唯有向出離之道如是汝將成佛」彼決心堅持第三出離波羅蜜於此如是述偈

一三五

成佛基本法     非惟此一端
熟他菩提法     於此須探尋

一三六

當予探尋時     第三出離度
古之諸大仙     依此為行所

一三七

「若欲得菩提     次行第三度
出離波羅蜜     堅持達成滿

一三八

恰如久在獄     苦痛起煩惱
彼處無愛著     唯欲力脫離

一三九

一切之生有     視之如牢獄
為由此脫出     速向出離道」

智慧波羅蜜

爾後彼思「成佛之基本法應非止此」彼更探尋發現第四之智慧波羅蜜彼如是思惟「善慧賢者汝此後須完成智慧波羅蜜無論尊卑皆勿輕視親近問訊一切賢者恰如巡迴托鉢比丘卑賤或其他種種差別之家次第行乞皆勿輕視以得資糧同此汝向一切賢者親近問訊汝將成佛」彼決心堅持第四之智慧波羅蜜於此如是述偈

一四〇

成佛基本法     非惟此一端
熟他菩提法     於此須探尋

一四一

當予探尋時     第四智慧度
古之諸大仙     依此為行所

一四二

「若欲得菩提     次行第四度
智慧波羅蜜     堅持達成滿

[P.22]一四三

如比丘乞食     貴賤中間家
一一皆無漏     斯得己資糧

一四四

汝常問知者     智慧波羅蜜
力行得成滿     到達上菩提」

精進波羅蜜

爾後彼思「成佛之基本法應非止此」彼更探尋發現精進波羅蜜彼如是思惟「善慧賢者汝此後須完成精進波羅蜜恰如獸王獅子一切動作[1]堅強精進同此汝於所有生存中於一切動作高強精進必將成佛」彼決心堅持第五之精進波羅蜜於此如是作偈

一四五

成佛基本法     非惟此一端
熟他菩提法     於此須探尋

一四六

當予探尋時     第五精進度
古之諸大仙     依此為行所

一四七

「若欲得菩提     次行第五度
精進波羅蜜     堅持達成滿

一四八

恰如獸中王     獅子之坐立
堅強常精進     心強意氣高

一四九

所有生存中     精進汝堅持
精進波羅蜜     成滿得成佛」

堪忍波羅蜜

爾後彼思「成佛之基本法應非止此」彼更穿鑿〔探尋〕發現第六之堪忍波羅蜜「善慧賢者汝此後須完成堪忍波羅蜜無論受褒與貶唯有寬恕之恰如大地無論人投清淨不淨之物大地於彼無親無怨只有寬恕忍耐同此汝於褒貶惟有寬恕遂將成佛」彼決心堅持堪忍波羅蜜於此如是作偈

一五〇

成佛基本法     非惟此一端
熟他菩提法     於此須探尋

一五一

當予探尋時     第六堪忍度
古之諸大仙     依此為行所

一五二

「堪忍波羅蜜     汝今須堅持
心由此不離     達無上菩提

[P.23]一五三

淨與不淨物     一總投大地
大地皆堪忍     無瞋亦無慈

一五四

稱揚與毀訾     一切皆寬恕
堪忍度成滿     得達上菩提」

真實波羅蜜

爾後彼思「成佛基本法應非止此」彼更穿鑿〔探尋〕發現第七之真實波羅蜜彼如是思惟「善慧賢者汝此後須完成真實波羅蜜即使雷落頭上又財寶為或為其他物利慾心等(應知此而善)止吐虛言恰如曉之明星以通所有時季亦不棄自己應行之路而行他路必取自己之路同此汝如不棄真實不吐虛言必將成佛」彼決心堅守真實波羅蜜於此如是述偈

一五五

成佛基本法     非惟此一端
熟他菩提法     於此須探尋

一五六

當予探尋時     第七真實度
古之諸大仙     依此為行所

一五七

「真實波羅蜜     汝今須堅持
於此語不違     汝將成菩提

一五八

恰如曉明星     人天界無比
無論何時季     不由其道逸

一五九

汝亦於真實     勿由其道逸
真實度成滿     達無上菩提」

決定波羅蜜

爾後彼思「成佛之基本法應不止此」彼更穿鑿探尋發現第八之決定波羅蜜彼如是思惟「善慧賢者汝此後須完成決定波羅蜜決定之後決不可動恰如山由各方來風吹打不震不動惟立自之場所同此汝自決定場所不動必將成佛」彼決定堅守第八之決定波羅蜜於此如是述偈

一六〇

成佛基本法     非惟此一端
熟他菩提法     於此須探尋

[P.24]一六一

當予探尋時     第八決定度
古之諸大仙     依此為行所

一六二

「第八波羅蜜     汝今須堅持
於此不動搖     汝達上菩提

一六三

山由磐石成     堅立為不動
強風吹不震     峙立於其處

一六四

汝亦於決定     常應為不動
決定度成滿     得達上菩提」

慈波羅蜜

爾後彼思「成佛之基本法應非止此」更又穿鑿探尋發現第九之慈波羅蜜「善慧賢者汝此後須完成慈波羅蜜對己利與不利皆以同心持之恰如於水善人惡人同等感受冷氣如此汝對所有生物以慈愛之情懷等同心遂將成佛」彼決心堅持第九之慈波羅蜜於此如是說偈

一六五

成佛基本法     非惟此一端
熟他菩提法     於此須探尋

一六六

當予探尋時     第九為慈度
古之諸大仙     依此為行所

一六七

「若欲得菩提     次行第九度
慈愛無比類     汝今須堅持

一六八

恰如有清水     為除諸塵垢
善人與惡人     寒冷同感受

一六九

利者不利者     慈受平等心
滿慈波羅蜜     達得上菩提」

捨波羅蜜

爾後彼思「成佛基本法應非止此」彼更穿鑿探尋發現第十之捨波羅蜜彼如是思惟「善慧賢者此後汝須完成捨波羅蜜苦樂平等宛如大地淨不淨物平等受之同此汝亦苦樂平等汝將成佛」彼決心堅持遂行第十之捨波羅蜜於是如是述偈

[P.25]一七〇

成佛基本法     非惟此一端
熟他菩提法     於此須探尋

一七一

當予探尋時     第十為捨度
古之諸大仙     依此為行所

一七二

「第十波羅蜜     汝今須堅持
堅固無可比     證得上菩提

一七三

如棄染淨物     皆投於大地
忿怒與慈愛     棄之見平等

一七四

對於苦與樂     汝常使平衡
滿捨波羅蜜     達得上菩提」

三種波羅蜜

而彼思惟「於此世界菩薩完全應行使成熟菩提成佛之基本法惟此十波羅蜜而無其他此十波羅蜜上至虛空下至地上無論東西其他各方惟自住於心之內部」徹觀如是住於內心之〔此十波羅蜜〕一總緊密再三順逆思惟執終而遂初執初而決終執中間而果兩端執兩端而果中間捨肢體而為波羅蜜捨自然之物而近於小波羅蜜捨生命而為最上義波羅蜜此十波羅蜜十近小波羅蜜與十最上波羅蜜如對於流出之油一齊混合可棒攪須彌山迴旋大海水彼如是思此十波羅蜜時依其法之威力使四那由他[1]二十萬由旬[2]厚之此大地如象踏葭束機押甘蔗發大音而震動又如陶工及油榨機車輪之旋轉於此如是述偈

一七五

「此世熟菩提     惟有如此法
無他能勝者     汝今須堅持」

一七六

性質與精髓     形象併思惟
依此法威力     清淨世界震

一七七

如壓甘蔗機     大地搖且鳴
又如機車輪     旋轉為震動

[P.26]大地震動

大地震動喜樂城住民等不能起立如世間末日之風吹倒大沙羅樹人人氣絕悶倒磁瓶或其他陶工所器物轉碾相擊粉碎群眾戰恐往燃燈世尊之處曰「此龍之捲起耶或此是鬼怪天人夜叉何者而起耶非予等所知然群眾皆起煩惱此為世界之禍或福耶請佛詳細示知」燃燈佛曰「汝等勿恐怖此非降臨災禍之因今日予曾預言『善慧賢者於未來世成瞿曇佛』彼今思惟十波羅蜜依其法之威力使一萬世界全體震動」於此如是述偈

一七八

隨侍佛群眾     失神皆震恐
彼等於大地     倒臥不能起

一七九

陶工所造器     數百數千瓶
其處互相擊     打碎成粉末

一八〇

戰慄心震恐     心病群眾集
來至燃燈所     請佛為開示

一八一

「世將起何事     福耶抑禍耶
世人總煩惱     乞攘有眼者」

一八二

爾時大牟尼[1]     燃燈示彼等
「此大地震動     安心勿懷恐

一八三

今日予預言     示知彼青年
行古勝者法     『來世將成佛』

一八四

成佛基本法     無餘彼思惟
為此大地震     十千人天界」

群眾歡喜

群眾聞如來語皆大歡喜携花環香及塗香出喜樂城赴菩薩處捧花環諸物禮拜行右繞禮然後還都菩薩思惟十波羅蜜誓堅精進由座起立於此如是述偈

[P.27]一八五

群眾聞佛語     心始得安寧
一總來予所     再向予禮拜

一八六

予持佛之德     予心甚堅固
爾時拜燃燈     予由座起立

諸天讚祝

菩薩由座起立一萬世界諸天人等皆來集捧獻天界花香述讚祝之辭曰「尊貴之善慧行者今日汝於燃燈十力者足下立大願願汝成就無障礙勿懷怖畏無大驚險體無少病速行波羅蜜證正菩提恰如開花結實之樹時來花放實出汝亦適時勿過實現最上菩提」如是祝辭終了彼等各歸天界菩薩為諸天盛稱自謂「予將完成行此十種波羅蜜將於四阿僧祇十萬劫後成佛」彼決心堅持精進飛上空中往雪山地方而去於此如是述偈

一八七

天人與人間     天界與人界
由予之座起     散香撒諸花

一八八

天人與人間     確知予幸運
「汝之願甚大     如望汝得果

一八九

攘解一切禍     癒除一切病
汝無諸障礙     速證大菩提

一九〇

恰如時間到     花樹花開放
然而大雄者     汝開佛智花

一九一

一切正覺者     行十波羅蜜
然而大雄者     亦行十度果

一九二

一切正覺者     開悟菩提場
然而大雄者     亦悟勝菩提

一九三

一切正覺者     皆為轉法輪
然而大雄者     汝轉大法輪

一九四

恰如十五日     證亘月輪輝
然而汝心滿     輝宣十千界

[P.28]一九五

脫出羅睺口[1]     日輪之熱耀
汝亦以尊嚴     解脫世人耀

一九六

恰如諸河川     同流入大海
人天共兩界     皆流入汝所」

一九七

彼受此等讚     堅持十種法
遂行此等法     爾時彼入林

——善慧故事譚終——

其後之燃燈佛

喜樂城之住民還都以佛為上首及比丘僧等行大布施佛為彼等說法多人受三歸戒出喜樂城更於一生間隨順諸佛之行而行入於無餘涅槃就彼應述之事於佛種姓經中盡述無遺於同經中如是述偈

一九八

彼等行供養     佛與比丘眾
歸依燃燈佛     世間之導者

一九九

使住三歸依     或住於五戒
其他之信者     使住十種戒

二〇〇

或與沙門道     四種最上果
或與無比法     四種之解說[1]

二〇一

人間之主得     八種勝禪定[2]
或使某人得     三明六神通[3][4]

二〇二

牟尼依順序     教化諸群眾
世間導者教     牟尼審為說

二〇三

頰豐肩寬廣     是名燃燈佛
度化多眾人     脫離眾苦界

二〇四

往見開悟者     十萬由旬間
剎那往彼處     牟尼使彼悟

二〇五

第一說教時     十億人得悟
第二說教時     得悟一兆人

二〇六

佛於天宮中     為天人說法
第三說教時     天人九千億

[P.29]二〇七

於此燃燈佛     有此三集會
第一之集會     集億萬有情

二〇八

勝者那羅陀     閑居峰上時
漏盡離垢者     集會有十萬

二〇九

善現大雄者     彼住雪山時
爾時大牟尼     九千億人侍

二一〇

時予為行者     結髮激苦行
往來虛空中     五通達彼岸

二一一

悟得大法者     二十萬之眾
一二之悟者     其數為無量

二一二

爾時祥者教     清淨且微妙
審說悟群生     具不思議力

二一三

四十萬之眾     六通威神力
了解世間者     常侍燃燈佛

二一四

爾時棄人界     尚未言得志
有學之徒眾     非難尚不免

二一五

佛語善花開     無垢無煩惱
依此阿羅漢     人天界光輝

二一六

都名有喜樂     國王稱善慧[5]
燃燈師之母     稱為須彌陀

二一七

善吉祥帝沙     弟子中長者
燃燈師侍者     彼名為善來

二一八

喜悅善喜悅     女弟中長者
世尊菩提樹     稱為畢波羅

二一九

燃燈大牟尼     身長八十肘
美好如燈台     沙羅樹王花

二二〇

大仙之壽量     具成百千歲
於彼生之間     成佛度群生

二二一

正法度多人     照輝如火聚
與彼弟子眾     共入涅槃境

二二二

通力與名譽     御足有輪寶
一切皆歸無     諸行總成空

[P.30]二二三

燃燈佛之後     導者憍陳如
光明譽無量     難測亦難及

憍陳如佛

燃燈世尊之後經一阿僧祇劫憍陳如佛出世佛行三度弟子之集會第一集會一兆人第二集會百億人第三集會九億人爾時菩薩為轉輪王[1]名甚勝者向佛及一兆比丘眾行大施食佛向菩薩預言「汝未來世當得作佛」彼聞佛說法以國事托付大臣等而出家彼學三藏得八定及五神通修禪不怠生梵天界

憍陳如佛之城名喜樂父為善吉悅剎帝利族之人母善生妃賢與善賢二人為上首弟子侍者阿㝹樓陀帝沙優婆帝沙為女弟子中之上首薩拉伽利亞尼為佛之菩提樹佛之身長八十八肘壽量十萬歲

吉祥佛

此佛之後經一阿僧祇劫於同劫中有吉祥善意離日所照四佛出世吉祥世尊之時行三度弟子集會第一集會一兆比丘第二集會為百億比丘第三集會為九億比丘佛之異母弟阿難(慶喜)王子與九億群眾共同聞法來詣佛所佛為彼次第說法彼與眾獲四種解脫及阿羅漢果佛徹見此等良家子前世之行知彼等有能依通力獲得衣鉢之機根伸右手曰「來汝諸比丘」一同於瞬間皆依通力成得持衣鉢之身具如六十歲長者之行儀禮拜之後附隨於佛此為佛第三次之集會他之諸佛身光四方不出八十肘但世尊之身光常滿一萬世界一切樹木大地山海等乃至炊釜之類皆如黃金之葉所包佛壽九萬歲其間日[P.31]難照自光晝夜之區別判然不分生物常依佛光往來如日中依太陽之光世間之人依夕間花放朝時鳥鳴而知晝夜之區別「然則他之諸佛無此威神力耶」否亦非如是他之諸佛若發是願望滿一萬世以上之光明吉祥佛依昔之願力身光常滿一萬世界一如他之諸佛一尋量之光

吉祥佛之大施

佛昔為菩薩行受生時擬為一切度與妻子共住似萬伽山之山有剛牙夜叉聞大士有施物之志現為婆羅門之姿來大士之所云「請汝之二小兒與我」大士歡喜與二小兒給婆羅門大地海邊悉皆震動夜叉於菩薩經行處之端所懸之板前噉食小兒如噉短柱之根菩薩見夜叉開口血潮如火焰噴出雖然如此絲毫不起不快之念彼思「此誠為善施」其身湧大喜悅之念彼云「予依此功德之力於未來世將出如是之光明」佛依此大願成佛時由身體出現充滿如是之光明

燒身供養

佛今有一昔行據傳佛為菩薩時見某佛塔云「予須為佛捨棄生命」彼風捲全身如捲炬火向飾有寶玉之把手價十萬兩金之鉢注入熟酥點燃一千燈心之火載於頭上全部火燃右繞塔之周圍以終夜如是堪忍至日出未受毛孔之熱恰如登上蓮萼此所謂法者善護自己之故於此如是述偈

二二四

隨法行者為法護[1]     善行法者齎安樂
隨法行者無惡趣     善行法者有效果

[P.32]依此行之功德力世尊之身光滿一萬世界

善喜婆羅門

爾時菩薩名善喜婆羅門某時彼思「招待佛陀」往詣佛所聞如蜜之說法向佛申述曰「尊師明日請受予之供養」〔佛〕「婆羅門汝欲招待比丘幾人」〔善喜〕「尊師隨侍比丘有幾人耶」爾時佛恰正行第一集會佛曰「有一兆人」善喜申曰「尊師請與諸眾同來予家接受供養」佛與承諾婆羅門為明日之招待於還自宅途中思惟「予非不能施此比丘眾之粥飯衣服但座位場所將如何處理」當彼如是思惟使八萬四千由旬高處天王之赤黃毛毯色石座帶來溫味帝釋天曰「何人使予將由此座搖落」彼以天眼徧觀發現大士而自思惟「善喜婆羅門為招待佛與比丘座席之事躊思予須參與彼處善業之分擔」帝釋化身為木工之姿手携斧鐵現身大士面前云「於何地方以工資僱用予之人耶」大士見曰「汝能為何工作」木工「予無不知之藝家中棚舍[1]人能作者予皆能為」大士「如是予處有工作」木工「主人有何工作」大士「明日予將招待一兆比丘大眾彼比丘眾所坐之棚舍汝能為耶」木工「若主人與予工資予將為之」大士「予將付與」木工「甚善予將為作」〔木工之帝釋〕往見一處有十二十三由旬量之土地如徧處定[2]之對象所用土地之平坦彼即作念「此一場所以七寶建立為一棚舍」棚舍立即破大地而出於金製之柱上載以銀製之大斗於銀柱之上載金之大斗於摩尼柱之上載珊瑚之大斗於珊瑚柱之上載摩尼之大斗於七寶之柱上載七寶之大斗然後於「每一棚舍之間垂掛鈴網」同時鈴網下垂微風吹動由五種樂器鳴響出微妙之音恰如天人一同讀誦時之狀彼念「內側垂香繩與花環之繩」則繩即下垂彼念「一兆數比丘眾之座席與長凳破地出現」則亦立即出[P.33]彼念「每一隅各出一水瓶」則水瓶亦即出現

如是完成之後彼往婆羅門之處云「主人請出觀覽汝之棚舍請付予資金」大士往觀棚舍一見而全身充滿五種喜悅彼見棚舍自思「此非人間之所作依予之志德感帝釋天界溫味是帝釋天王作此棚舍於此棚舍之中不可唯為一日之施予將為七日之施」無論外部之施如何菩薩尚不能喜惟有切首塗墨挖眼割肉之施菩薩由此施與始能滿意菩薩於尸王本生譚中(故事第四九九)每日以五安瑪那量之伽瓦巴那錢幣[1][2]於都城四門及中央行施猶不能與菩薩喜捨之滿悅然彼時帝釋天王以婆羅門之姿前來乞捨兩眼時菩薩挖目與之始起歡喜之心菩薩之心絲毫不趣外向是故今之如是施與菩薩不能滿足故此大士思惟「予須於七日之間施此一兆之比丘眾」於是於棚舍中設座七日間行乳糜之施人間之力不足天人亦來交相服務於十二十三由旬量之場所尚難容納比丘於是比丘眾各依己之威神力而坐最終之日比丘眾洗鉢盛入醍醐味熟酥蜜糖及其他之物以為藥餌並添加三衣其中最年幼之比丘所受法衣即為十萬兩之價佛述隨喜之辭「彼行如是大施究為如何成就」佛鑽研得知「彼於二阿僧祇十萬[P.34]劫後將成為瞿曇佛」佛呼大士豫言「汝經如是如是之時後將成為瞿曇佛」大士聞此豫言思惟「佛言予將成佛家族生活於予亦無必要予將出家」於是唾棄己身之榮華詣佛之所而出家於出家後彼學佛之教得神通與禪定命終之後生梵天界

吉祥世尊之都城名上勝父名上勝剎帝利族母名上勝妃善天法軍二人為上首弟子侍者所護喜瓦莉與無憂二人為女上首弟子那伽樹為菩提樹佛身長八十八肘生九萬年入於涅槃一萬大世界一時總黑暗所有大世界中諸人強烈悲泣

二二五

憍陳如佛後     導者名吉祥
拂去世黑暗     揭舉法炬火

善意佛

如是一萬世界黑暗世尊入涅槃後有善意佛之出世佛有三次弟子集會第一集會集有一兆比丘第二集會於黃金山上為九十兆第三集會為八十兆爾時大士名無比龍王具大神通大威力彼聞佛出世率龍族之大眾出龍之世界向伴一兆比丘之世尊供養天上音樂施比丘法衣每人一領受三歸戒佛亦向彼預言「於未來世汝當作佛

佛之都城名安穩父名善施王母名有瑞者妃歸依與修身為上首弟子侍者名昇輸那與優波輸那為女上首弟子那伽樹為菩提樹佛身長九十肘壽命一千歲

二二六

吉祥佛之後     導師名善意
一切法無比     有情最第一

[P.35]離曰佛

其後離曰佛之出世佛行三次集會第一集會其數不明第二集會為一兆第三集會亦同爾時菩薩名越天婆羅門聞佛說法受三歸戒合掌頭上讚佛捨棄煩惱獻上中衣佛亦向彼預言「汝將成佛

佛之都城名有善穀父名廣大王母名廣大妃婆樓那與梵天為上首弟子侍者名出生賢與善賢為上首女弟子那伽樹為菩提樹佛身長八十肘壽命六萬歲

二二七

善意佛之後     導師名離曰
無譬無等比     最上之勝者

所照佛

此佛之後所照佛之出世佛有三次弟子之集會第一集會有十億比丘第二為九億第三集八億比丘爾時菩薩名未降婆羅門聞佛說法受三歸戒向佛及比丘眾行大施捨佛亦向彼預言「汝將成佛

佛之都城名善法父名善法王母名善法妃無等與善眼為上首弟子侍者非卑諾酤羅與善生為上首女弟子那伽樹為菩提樹佛身長五十八肘壽命九萬歲

二二八

離曰佛之後     導師名所照
得定心寂靜     無比無對等

高見佛

此佛之後過一阿僧祇劫於同劫中有高見蓮華那羅陀三佛出世高見佛行三次弟子集會第一八十萬比丘第二七十萬第三集六十萬比丘[P.36]爾時菩薩為夜叉軍之長具大神通大威力為數兆夜叉之長「聞佛出世」來向佛與比丘眾行大施捨佛亦向彼預言「於未來世汝將成佛

高見世尊之都城名有月父名有稱王母名耶輸達拉妃人主與非卑為上首弟子侍者名婆樓那孫陀利與善意為上首女弟子阿株那為菩提樹佛身長五十八肘壽命十萬歲

二二九

所照後高見     正覺兩足尊
聲譽揚無限     威光難勝者

蓮華佛

此佛之後有蓮華佛之出世佛行三次之弟子集會第一之集會集一兆比丘第二集三十萬第三不在村落集住森林中比丘眾二十萬人如是如來居森林中菩薩生為獅子見佛入滅盡定[1]發信仰心拜佛行右繞之禮懷歡喜愉悅之念三度為獅子吼七日之間以佛為對象不棄法喜因喜樂故不漁獵獲物願棄生命奉仕於佛佛於七日終出滅盡定見獅子而自思「此獅對比丘眾發信仰心將一同禮拜」佛為此念「比丘眾來」比丘眾立至獅子對比丘眾亦發信仰心佛知其心向獅預言「於未來世汝將成佛

蓮華世尊之都城名詹蔔迦父為蓮華王母曰無等沙羅與優婆沙羅為上首弟子侍者名婆樓那羅摩與優婆羅摩為上首女弟子蘇那樹為菩提樹佛身長五十八肘壽命十萬歲

二三〇

高見佛之次     正覺兩足尊
佛名稱蓮華     無比對等人

那羅陀佛

此佛之後那羅陀佛之出世佛行三次弟子之集會第一集會集一[P.37]兆之比丘第二集九千億第三集八千億之比丘爾時菩薩出家入仙人道於五神通及八定行自在向佛與比丘行大施捨獻赤旃檀佛亦向彼預言「於未來世汝將成佛

此世尊之都城名有穀父名善慧剎帝利族母曰阿諾瑪妃賢沙羅與勝友為上首弟子侍者名婆悉陀上勝與婆古尼為上首女弟子大蘇那樹為菩提樹佛身長八十八肘壽命九萬歲

二三一

蓮華佛之後     正覺兩足尊
佛名那羅陀     無比對等人

蓮華上佛

那羅陀佛之後有蓮華上佛之出世佛行三次弟子之集會第一集一兆之比丘第二於毘婆山上時為九千億第三之時集八千億之比丘爾時菩薩名結髮摩訶羅吒人向佛與比丘眾行施法衣佛亦向彼預言「於未來世汝將成佛」於蓮華上世尊時代無外道天人與人間皆歸依佛

佛之都城名有鵞父名慶喜剎帝利族母名善生執天與善生為上首之弟子侍者蘇摩那無量與無等為上首之女弟子娑羅樹為菩提樹佛之身長八十八肘身光四方達十二由旬壽命十萬歲

二三二

那羅陀之後     正覺兩足尊
蓮華上勝者     不動似大海

善慧佛

此佛之後經三萬劫於同劫中有善慧與善生二佛之出世善慧佛行三次弟子之集會第一於善現之都行集會來十億之漏盡者第二為九億第三會[P.38]集八億人爾時菩薩名上勝為一青年棄積蓄八億之寶向佛及比丘眾行大施捨聞法歸依三寶出家得度佛亦向彼預言「於未來世汝將成佛

善慧世尊之都城名善現父名善施王母名善施歸依與一切欲二人為上首弟子侍者名海羅摩與須摩羅二人為上首之女弟子摩訶尼巴樹為菩提樹佛之身長八十八肘壽命九萬歲

二三三

蓮華上佛後     導師名善慧
無比大威光     諸世上牟尼

善生佛

此佛之後有善生佛之出世佛時亦行三次弟子之集會第一集會六萬比丘第二集五萬第三集四萬比丘爾時菩薩為轉輪王「聞佛出世」往詣佛處聽法向佛及大眾施七寶與四大洲之主權於佛處出家其國之人民藉佛來之機會完成園丁(寺男)服務之事對佛及比丘眾常行大施佛亦與彼豫言

世尊之都城名善吉祥父名上行王母名發光善現與提婆(天)為上首之弟子侍者名那羅陀龍與龍共鬘為上首之女弟子大竹為菩提樹此樹筒管小而幹粗上方之葉呈孔雀之尾束狀而有光世尊身長五十肘壽命九萬歲

二三四

精好劫之中     導師名善生
牛肩獅子頰     難測無比類

喜見佛

此佛之後自今一千八百劫之昔於同劫中有喜見義見法見三佛之出世喜見佛亦行三次弟子之集會第一集會一兆之比丘第二集九億第三[P.39]集八億人爾時青年菩薩名迦葉通曉三吠陀聞佛說法棄一兆之寶建僧伽藍受三歸五戒爾時佛向彼預言「經一千八百劫汝將成佛

此世尊之都城名非卑父善與王母名為月所護與一切見為上首弟子侍者名所照善生與法與為上首女弟子槴子樹為菩提樹佛身長八十肘壽命九萬歲

二三五

善生佛之後     大名自存者
世界之導師     喜見無等比

義見佛

此佛之後有義見佛之出世此佛亦三次行弟子之集會第一集九百八十萬比丘第二集八百八十萬第三亦集同數之比丘爾時菩薩名善界有大威力之苦行者彼由天人世界持來曼陀羅華以作大傘獻佛此佛亦向彼授與預言

此世尊之都城名所照父名海王母曰善現息與安息為上首弟子侍者名無畏法與善法為上首女弟子闍康巴樹為菩提樹佛身長八十肘身光常徧四方滿一由旬壽命一萬歲

二三六

精好同劫中     牛王義見佛
拂去大黑暗     達最上菩提

法見佛

此佛之後有法見佛之出世此佛亦三次行弟子之集會第一集十億第二集七億第三集八億比丘爾時菩薩為帝釋天王以天華天樂向佛供養此佛亦授菩薩預言

此世尊之都城名歸依父名為娑羅那王母曰善慶蓮華與觸天為上首弟子侍者名善眼安穩與一切名為上首女弟子具羅波劫樹(一名金網樹)為菩提樹佛身長八十肘壽命一萬歲

二三七

賢劫同劫中     大名法見佛
拂去大黑暗     人天世界光

[P.40]義成就佛

此佛之後自今九十四劫以前於同劫中有義成就佛唯一人出在世間此佛亦三次行弟子之集會第一集會一兆第二集九億第三集八億之比丘爾時菩薩名吉祥行者有大威光具神通力彼持來大閻浮果獻與如來佛受果實向彼豫言「經九十四劫汝將成佛

此世尊之都城名毘婆羅父為勝軍王母曰善觸水與善友為上首弟子侍者名離曰喜瓦利與善樂為上首女弟子迦尼割羅樹為菩提樹佛之身長六十肘壽命一萬歲

二三八

法見佛之後     導師義成就
破除一切闇     恰如日東昇

帝沙佛

此佛之後自今九十二劫之昔於同劫中有帝沙與弗沙二佛之出世帝沙世尊亦三次行弟子之集會其中第一集會為十億第二集九億第三集八億之比丘爾時菩薩名善生有大財產大名譽為剎帝利族出家入仙人之道具大威力彼聞佛出由天界携來曼陀羅華蓮華婆利闍多迦華獻與為四眾弟子所圍繞之佛空中翳成花之天蓋佛亦向彼預言「自今九十二劫之後汝將成佛

此世尊之都城名安穩父曰結民剎帝利族母名蓮華梵天與上昇為上首弟子侍者名上生觸與善與為上首女弟子阿薩那為菩提樹佛身長六十肘壽命一萬歲

二三九

義成就之次     無等無對等
無量無限界     世界最第一
導師帝沙佛

弗沙佛

此佛之後有弗沙佛之出世此佛亦三次行弟子之集會第一集會六[P.41]百萬第二集五百萬第三集三百二十萬比丘爾時菩薩名已勝者王棄大王國於佛處出家學三藏為大眾說法完成戒波羅蜜佛亦與彼豫言

此佛之都城名迦尸父曰勝軍母曰有瑞者善所護與法軍為上首弟子薩比耶為侍者動與近動為上首女弟子阿末羅樹為菩提樹佛身長五十八肘壽命九萬歲

二四〇

賢劫同劫中     無上佛出世
無比世第一     導者弗沙佛

毘婆尸佛

此佛之後自今九十一劫之昔有毘婆尸佛之出世此佛亦行三次弟子之集會第一集會六百八十萬比丘第二集十萬第三集八萬爾時菩薩為有大神通力有大威神力之無比龍王以鏤七寶黃金所製椅子獻與世尊佛亦向彼預言「自今經九十一劫汝將成佛

此佛之都城名有親父為有親王母曰有親妃破片與帝沙為上首弟子侍者無憂月與月友為上首女弟子波吒梨樹為菩提樹佛之身長八十肘身光常滿七由旬壽命八萬歲

二四一

弗沙佛之後     正覺上勝者
其名毘婆尸     具眼者出世

尸棄佛

此佛之後自今三十一劫之昔有尸棄與毘沙浮二佛之出世尸棄佛行三次弟子眾之集會第一集十萬比丘第二集八萬第三集七萬之比丘爾時菩薩為伏敵王行向佛及比丘僧眾添法衣之大施施以飾七寶之象寶獻與象等身量之比丘用具佛亦向彼預言「自今經三十一劫汝將成佛

此佛之都城名有日父名有日剎帝利族母曰有光勝者與出生為上首弟子[P.42]作安穩為侍者瑪柯拉與蓮華為上首女弟子白蓮樹為菩提樹佛身長三十七肘身光滿三由旬壽命三萬七千歲

二四二

毘婆尸佛後     正覺兩足尊
佛名呼尸棄     無比對等人

毘沙浮佛

此佛之後有毘沙浮佛之出世此佛亦三次行弟子之集會第一集會八百萬第二集七百萬第三集六百萬比丘爾時菩薩名善現王向佛及比丘僧眾行增添法衣之大施於佛所出家具十分行德念佛寶得大喜悅佛亦向彼預言「自今經三十一劫汝將成佛

此佛之都城名無譬父為善悅王母曰有稱蘇那與上勝為上首弟子侍者近寂調伏與共鬘為上首女弟子沙羅樹為菩提樹佛之身長六十肘壽命六萬歲

二四三

賢劫同劫中     無比對等者
佛名毘沙浮     勝者出世間

拘留孫佛

此佛之後於此劫中有拘留孫拘那含牟尼迦葉及釋迦世尊四佛之出世拘留孫佛只行一次弟子眾之集會集四萬之比丘眾爾時菩薩為安隱王行向佛及大眾增添衣鉢之大施獻塗眼之藥及藥品聞佛說法而出家佛亦與彼豫言

拘留孫佛之都城名啟瑪父名火旋婆羅門母曰毘沙佉婆羅門女甚遠與共活為上首弟子侍者名覺生黑與詹匐迦為上首女弟子摩河西利薩樹為菩提樹佛之身長四十肘壽命四萬歲

二四四

毘沙浮之後     正覺兩足尊
佛名拘留孫     難測無比類

[P.43]拘那含牟尼佛

此佛之後有拘那含牟尼佛之出世佛只有一次弟子之集會集三萬之比丘爾時菩薩為巴巴達山之王率大臣眾至世尊之所聞佛說法招待佛與比丘眾行大布施獻機織之上布震旦〔製之〕布絹布毛布黃麻布及金絲布於佛所出家佛亦授彼豫言

此尊之都城名有彩父名祭施婆羅門母日善勝婆羅門女斷多與上勝為上首弟子侍者名吉祥生海與善勝為上首女弟子優曇鉢羅樹為菩提樹佛身長二十肘壽命三萬歲

二四五

拘留孫之後     正覺兩足尊
拘那含牟尼     世間之勝者
世界之長者     人中之牛王

迦葉佛

此佛之後有迦葉佛之出世佛亦有一次弟子之集會集三萬之比丘爾時青年菩薩名光護通達三種吠陀奧義善知地上與天界為陶器師作瓶之友

彼與其友俱詣佛所聞法話而出家精進努力修學三藏遂行大小義務為佛教添加光彩佛亦授彼豫言

此世尊出生之都城名波羅奈父名梵施婆羅門母曰有財婆羅門女帝沙與婆羅墮闍為上首弟子侍者名一切友阿㝹羅與優樓頻羅為上首女弟子尼拘律(榕樹)樹為菩提樹佛身長二十肘壽命二萬歲

二四六

拘那含佛後     正覺兩足尊
勝者名迦葉     法王起光輝

[P.44]一切佛

於燃燈十力者出世之劫中有三佛出世然菩薩未受此三佛豫言故此處不舉釋義書中為示此劫後之一切佛述偈如次

二四七

作欲作慧佛     作依燃燈佛
憍陳如佛陀     正覺兩足尊

二四八

吉祥善意佛     離曰聖所照
阿諾瑪達西     蓮華那羅陀
巴多姻塔拉     〔以上共八佛〕

二四九

善慧善生佛     喜見有大名
阿塔達西佛     丹瑪達西佛
世之指導者     義成就佛陀

二五〇

帝沙弗沙佛     正覺毘婆尸
尸棄毘沙浮     拘留孫佛陀
拘那含牟尼     導師迦葉佛

二五一

此等正覺者     得定除貪欲
百條光明現     拂去大黑暗
照輝如火炬     弟子入涅槃

菩提資糧之成滿

菩薩於燃燈佛以下二十四佛所立誓過四阿僧祇十萬劫於迦葉佛之次除此等正覺者外其他佛不在於燃燈佛以下二十四佛所菩薩受成佛豫言

生人得男性     見佛有因緣[1]
出家且具德     奉仕與願心
結此八種法     成就佛願望

彼結合如是八法伏於燃燈佛足下起大願望「此處彼處努力尋求成佛之基本法」彼謂「當予探尋時[2]見第一布施波羅密」菩薩見出布施波羅蜜為成佛之要件能生出耶山多羅(一切度)〔其次能起讚美諸菩薩德之願望即能具如下諸德〕

二五二

必達菩提人     完具其肢體
一億劫之間     長路於輪迴

二五三

無間大地獄     世界中間獄
飢渴黑繩獄     一切皆不入
微小諸昆虫     惡趣亦不生

[P.45]二五四

生於人趣中     不成為盲者
聽覺無缺陷     亦不為聾啞

二五五

必達菩提人     不生於女性
不為兩性者     不屬根不具

二五六

不犯五無間[3]     行處常清淨
不懷邪見事     理解作業故

二五七

雖住天上界     不生無想天
亦無是因緣     生於淨心天

二五八

善人心出離     由生不執生
遂行波羅蜜     行世之利行

施波羅蜜之成滿

彼為遂行波羅蜜生為阿奇底婆羅門桑伽婆羅門拘樓王大善見王摩訶哥溫達王尼彌大王旃陀王子衛賽哈長者尸義王尾送達羅完行布施波羅蜜之生活實為無數然實際彼於沙沙般提陀本生(Sasapandi-tajatake. 本生譚第三一六)中謂

二五九

見乞食來近     己則棄此身
施無等予者     此予布施度

如是當彼自己棄身之時布施波羅蜜乃成就最上波羅蜜

持戒波羅蜜之成滿

彼生為具戒龍王瞻波耶龍王槃達龍王旃壇達(他)龍王伏敵王之子不著敵王子完行持戒波羅蜜之生活實為無數然實際彼於護螺龍王本生(本生譚第五二)中謂

二六〇

雖然被串刺     則雖刃物切
予對彼無怒     此予持戒度

如是當彼棄身之時持戒波羅蜜乃成就最上波羅蜜

出離波羅蜜之成滿

同樣彼又生為蘇摩那薩王子哈提婆羅王子鐵屋賢者棄大王國完全行出離波羅蜜數實無量然彼實際於秋拉斯塔蘇摩本生(本生譚五二五)中謂

[P.46]二六一

大國入手中     予棄如唾液
更棄無執著     此予出離度

如是彼無欲執棄國王位而出家時出離波羅蜜乃成就最上波羅蜜

智慧波羅蜜之成滿

同樣彼又生為威烏拉賢者摩訶哥溫達賢者庫達羅賢者阿拉伽賢者菩提普行沙門大藥賢者完全行智慧波羅蜜數實無量然實際於薩茲巴陀本生(本生譚第四〇二)中彼生為賢者賽那伽時謂

二六二

以探尋智慧     為苦婆羅門
由苦患救出     〔精進於〕智慧
世無及予者     此予智慧度

當彼見蛇入鞴中時智慧波羅蜜乃成就最上波羅蜜

精進波羅蜜之成滿

同樣彼又完行精進波羅蜜及其他數實無量然實際彼於摩訶伽那迦本生(本生譚第五三九)中謂

二六三

中流不見岸     人總有失誤
予心終不變     此予精進度

彼渡大海時以精進波羅蜜成就最上波羅蜜

堪忍波羅蜜

在堪提瓦達本生(本生譚第三一三)中謂

二六四

伽西王利斧     斷予失意識
慘痛予不怒     此予堪忍度

於是在失去意識狀態下忍耐鉅烈之痛苦時以堪忍波羅蜜成就最上波羅蜜

真實波羅蜜之成滿

於大須陀須摩本生(本生譚第五三七)中謂

二六五

護持真實語     捨棄己生命
予救百剎利     最上真實度

如是捨棄生命護持真實時以真實波羅蜜成就最上波羅蜜

決定波羅蜜

於啞躄本生(本生譚第五三八)中謂

二六六

予不憎父母     予不厭大譽
予受一切智     故予起修行

[P.47]如是棄生命遂修行時以決定波羅蜜成就最上波羅蜜

慈波羅蜜之成滿

於一王本生(本生譚三〇三)中謂

二六七

無人威脅予     予亦不畏人
慈愛力堅固     予樂住森林

如不顧自己生命垂慈愛時以慈波羅蜜成就最上波羅蜜

捨波羅蜜

於怖畏本生(本生譚第九四)中謂

二六八

予於墓場中     頭枕髑髏眠
群童來集合     示現種種相

如是予被村中兒童等唾吐或贈予花環及香料雖然痛苦與快樂交熾而不失平等心時以捨波羅蜜成就最上波羅蜜以上此處不過簡單說述詳細意義見闍梨耶毘陀迦(所行藏)經

如是完成諸波羅蜜彼生於一切度之生

二六九

不知樂與苦     大地本無意
依予布施力     大地七震動

如是彼行有使大地震動之大功德壽命盡時由其處死生兜率天由彼伏於燃燈佛足下至出生兜率天都間之話應須知為遠因緣本生

二 不遠因緣譚

三種之豫告

菩薩住兜率天之都為有佛出現之預告世有三種預告改劫預告佛出世預告及轉輪王出世之預告其中「自今經十萬年將為劫初」爾時世界群眾屬欲界之天人等散髮泣面以手拭淚身著赤衣姿容怪異徘徊人間[P.48]世間作如次之言曰「善男子由此經十萬年為劫初爾時世界將亡大海將乾大地與須彌山王悉皆燒盡至大梵天世界無存善男子須起慈心悲心喜心捨心孝養父母尊敬長者」此為改劫之預告

「由此經千年將有佛出世」世界守護者諸天人等處處徘徊大聲呼喚「善男子由此經一千年為佛出世」此為佛出世之預告

由此經一百年轉輪王將出諸天人等徘徊四方大聲呼喚「善男子今經百年轉輪王將出世」此為轉輪王出世之預告以上三者為大預告

諸天懇願

此三者中聞佛出世之預告一萬大世界之天人等皆集一處知「某佛將成佛」則往其人之處為成佛之懇願因懇願預示前兆故為懇願之舉爾時諸天人等一一世界之四大王天帝釋天善時分天兜率天他化自在天及大梵天共集於一世界往兜率天菩薩之處懇願言曰「菩薩汝完全敢行十波羅蜜非為求帝釋天之光榮及魔王梵天轉輪王之光榮而敢行乃為救度世界之眾人求一切智而敢行今為汝應求菩提之時應求菩提之時機矣

五種之觀察

菩薩考慮對天人等之承諾遂行時機國土地方家系母親及其壽命之五大觀察其中第一觀察時機「何時為好時機何時為非好時機」於此多〔人間之〕壽命由十萬歲增時非好時機何以故爾時生物不知生老死因而佛之說法不具三特相之莊嚴彼等雖聞無常無我之說訝異「此究為何事」雖聞而不思信故不理解不理解則化導無効故非好時機但由百歲壽命減少時[P.49]亦非好時機何以故此時生物滿溢煩惱滿溢煩惱而受教不從如附水之印立即消失故亦非好時機因此由十萬歲以下百歲以上壽命之長度為好時機是時人壽百歲大士知今應出世之時

然後為洲之觀察對四洲及其屬島一併觀察「諸佛不出於三洲唯只生閻浮提」此為觀察洲「此閻浮提為大洲廣有一萬由旬諸佛生於何方」此為觀察地方於是觀察中部地方中部地方者「東之方位有迦旦遮羅村越此有大沙羅樹此前為邊鄙地方由彼至此為中部地方東南方位有沙羅羅瓦底河此前為邊鄙地方由彼至此為中部地方南之方位有白木調村越此為邊鄙地方由彼至此為中部地方西之方位有土拿婆羅門村落此前為邊鄙地方由彼至此為中部地方北之方位有烏西拉達迦山此前為邊鄙地方由彼至此為中部地方」此為律藏中所說之中部地方[1]其長三百由旬幅二百五十由旬周圍九百由旬此中部地方中有佛辟支佛之上首弟子二人大弟子共八十人有轉輪王其他有大偉力剎帝利婆羅門居士之富豪等出生彼決心謂「此處為迦毗羅衛都城予須於彼處出生

其次為家系觀察「諸佛不生毗舍與首陀之家唯生於受人尊敬之剎帝利與婆羅門此二種族今剎帝利為世界之人所敬予將生此一族中淨飯王為予之父

其次為母之觀察「佛母無愛慾不溺酒十萬劫間遂行波羅蜜此生未破五戒大摩耶妃為如是之女性此將為吾母然其壽命如何」而觀察知彼為十個月與七日間

下生之宣言

終了此五大觀察彼云「諸位天人予成佛時機已至」彼迎天人等愉快承諾繼謂「汝等且歸」送彼等出彼隨兜率天之天人等入難陀園天上世界皆有此園天人等於此處向菩薩云「由此處死去將生善地」使彼憶起[P.50]前世所行善業之效果如是度過時日天人等彼憶起過去善業之間隨侍於側菩薩於是死去而宿於大摩耶妃之胎中次之本生則為說明此

托胎之奇瑞

依據傳言其時迦毘羅衛之都遇到阿沙陀祭(秋祭)群眾為祭祀之心情大摩耶妃於十五夜之日前七日以來禁止飲酒增飾花環與香料享祭祀之樂於第七日早起而出浴香水行捨四十萬兩金之大施身裝各種類之飾攝上味之食守八關齋戒入裝飾之寢殿橫臥榻上而見奇夢由四大天王共持臥榻與妃運往雪山地方置廣六十由旬之悅意石之平原中七由旬之大沙羅樹下彼等立於一隅於是天王等之妃前來運摩耶妃往阿耨達池請妃浴水以除人間垢穢身著天人之服塗香料飾天界之花有白銀山於附近中有黃金宮殿設天人臥榻使妃臥其上枕向東方菩薩化為優美之白象由彼處不遠黃金山上漫步而下登白銀山由北方而來以銀索色之鼻握白蓮華一聲高吼入黃金殿中三度右繞母妃臥榻之周開母妃右脅為入胎狀如此菩薩於阿沙陀祭最後之日宿於母胎翌日妃覺醒向王告此夢事王招集六十四位名高之婆羅門等於以綠樹之葉或炒穀付以祭飾於地上設高價之座席坐於其處之婆羅門等獻混醍醐蜜糖之美味飲料覆以金銀之鉢大量施捨其他新衣赭色之牛及以外甚多物[P.51]使彼等十分滿足後王問此夢之話「吉凶如何」婆羅門等答曰「大王勿慮此乃王妃懷妊宿胎為王子而非王女貴君之王子降生若居家生活為轉輪王若出家生活則除被蓋而成佛」菩薩宿於母胎同一瞬間一萬世界悉皆震動出現三十二種前兆一萬之大世界充滿無限之光明為見此榮光盲者見物聾者聞聲啞者互話傴僂體伸跛者能行受縛者解放枷鎖地獄之火皆消餓鬼世界無飢畜生不感恐怖生類悉無疾病並皆話以愛情快風馬嘶象吼樂器各自發音飾物自鳴四方清澄涼風柔吹生類快樂不時雨降地中湧水散飛空鳥停飛河川而止流大海水味甘總之有必要者其上覆五色蓮花水陸花放滿樹幹莖莖放蓮花枝放蓮花蔓放蓮花於陸地破磐石之上生有七莖蓮花空中垂蓮花四方雨降蓮花空中天上音樂齊鳴一萬世界迴轉散放花環之塊如飾於花環座上之壓縛花環之束如振犛尾拂子薰郁花之好香全體形成唯一花環世界實為美麗之極

菩薩之母

菩薩宿母胎後為防菩薩與母之災禍四天子執劍守護菩薩之母[P.52]毫不起慾念名利正達絕頂心境安樂身體無疲菩薩宿於胎內如覆金絲透明摩尼之寶菩薩所宿之母胎如祠之內殿為他人不能宿用之處是故菩薩之母於菩薩誕生後七日死去生兜率天其他之婦女滿十月或過十月或坐或臥而產菩薩之母則不如是彼女於十個月間保護菩薩於胎內後立而生產此菩薩之母生子常法大摩耶妃恰如器中盛油十個月間胎中保護菩薩月滿之時思惟欲還親族之家向淨飯大王云「予思欲往故鄉天臂之都」王曰「甚善」與以承諾王命修理由迦毗羅衛城至天臂城間之道路路旁飾以芭蕉滿水之瓶及其他之物妃乘黃金之駕由大臣等肩擔及多數侍從相送

降誕

二城之間有二城之人共稱為藍毗尼園之沙羅樹遊苑爾時各樹之花由根幹至頂枝一切以一色開放枝之間花之間有五色蜂群及各種鳥群飛繞鳴出美妙之聲藍毗尼園全體宛如闍達羅達園(帝釋天之遊園)如大偉力王巧整酒宴場所妃見而起遊戲沙羅林之念大臣等送妃乘駕入沙羅林妃如王者往沙羅樹下思捉沙羅樹枝樹之一枝如蘆莖加溫而垂下接近妃手之方妃伸手捉枝同時催動胎氣諸人以幕圍妃而退其場妃捉娑羅之枝立而生產爾時四大梵天具清淨心手持金網接受菩薩立佛母之前曰「貴妃喜慶產生具大偉力之兒」其他之生[P.53]出胎之時有可厭不淨污物菩薩不然恰如說法者下座如人之下階擴展兩手兩足於母胎中無絲毫不淨之物清淨潔白如伽師絹布包摩尼寶光耀出胎為向菩薩及佛母表尊敬之意由空中降來二脈水流洗浴菩薩及母體增強氣力張金網於梵天之手四大天王接受佳兆觸柔羚羊之皮所製衣服由彼等(天人)之手以人間黃麻之褥接受菩薩菩薩由人間之手下而立於大地之上眺望東方數千大世界如一庭苑於此天人人間皆捧香花之類供養曰「大士此處無等汝者無任何勝汝者」如是菩薩徧觀四方四隅上下十方不見能等己者彼知「此乃最好方位」菩薩大股邁行七步梵天翳以白傘善時分天執犁毛拂子其他諸天人等持王者標示之其他品物相隨而來彼行七步止立莊嚴發聲為獅子吼曰「我為世界第一人者

三生之發語

菩薩於三生中出母胎時發聲即是摩訶沙陀(大藥)之時益參陀羅(一切度)之時及此生三者大藥生時即由其母生之同時帝釋天王來以旃檀樹心握其手中而去彼菩薩乃握拳出生其母問曰「彼握何而來」答曰「母親此乃奧沙陀(藥)也」因如是握藥而來故名奧沙陀陀羅(藥王子)取其藥投入甕中來此之盲聾諸人以藥癒一切諸疾諸人採其語謂「此藥偉大此藥偉[P.54]大」彼乃得名為摩訶沙陀(大藥)一切度之生出母胎時擴展右手續謂母曰「母親家有何物作為施捨」母曰「汝生於有寶之家」以兒之手置於自己掌上使其抱持千兩之囊次於此生〔如前所述〕菩薩為獅子吼如菩薩三生由母胎出時發聲

七者同時出現

菩薩出生時一如宿胎內時現三十二種前兆恰值菩薩於藍毘尼園出生時羅睺羅之母妃闡那大臣迦留陀夷大臣乾陟馬王大菩提樹藏寶之四瓶亦出現於世此四瓶中之一為伽烏達[1]一為半由旬一為三伽烏達一為一由旬以上七者同時出現至此迦毘羅衛與天臂兩城住民等伴隨菩薩還都

阿私陀仙

同日三十三天天人之群振衣嬉戲皆大歡喜咸謂「迦毘羅衛城淨飯大王之王子出生此王子將坐於菩提樹下成佛」爾時出入淨飯大王宮中得八定之黑執天行者(阿私陀仙)飯食終了為晝休登上三十三天坐於彼處休息見此天人等問曰「汝等何故如是喜戲耶予願聞其理由」天人等答曰「吾友淨飯大王出生王子將坐菩提道場成佛轉大法輪予等仰佛無限威力能聞法門是以如是歡喜」行者聞彼等語急由天人世界降下入於王宮著座言曰「大王聞汝生王子請與拜見」王命伴來著飾王子向行者禮拜然行者轉菩薩之足附於其結髮之上蓋於此生菩薩禮拜無非是好事若不知者以菩薩之頭据於行者之足下則其人之頭裂為七瓣

[P.55]行者自思「予不可毀滅自身」即由座起立向菩薩合掌王面見此不思議〔我不覺〕亦向自己王子禮拜行者記憶過去四十劫與未來四十劫之八十劫間事見菩薩具有完全相好乃自思惟「彼成佛耶或不成佛耶」由鑽研得知「彼必將成佛」彼自思而微笑「此誠不可思議」然後彼又鑽研「予自身能否見彼成佛」彼知「予於中途死去不能得見矣縱有佛百人千人亦不能使予開悟予將出生於無色界天」彼思而泣曰「不得見此不可思議之人成佛予之損失實莫大焉」諸人見之而問曰「尊者先則微笑次則啜泣尊師予等之王子有何障礙耶」行者「王子無他障礙必將成佛」諸人「何故汝啜泣耶」行者答曰「予不能見王子成佛予之損失實莫大焉予因憂自己之事而泣

那拉伽少年之出家

爾後彼思「予之親族有否何人能見王子成佛」反復鑽研思及其甥那拉伽少年於是彼往妹家云行者「汝子那拉伽現在何處」妹「兄長在宅中」行者「喚彼前來」來至己所彼向那拉伽云「少年淨飯大王宮中王子出生彼為佛種子自今經三十五年彼將成佛汝將能遇彼汝由今日即可出家」生於八億七千萬寶家之少年思惟「伯父命予出家非不利予」彼立即由庫中取來黃色衣物持土製之鉢剃除鬚髮身纏黃衣自謂「予之出家當世界最殊勝者」乃向菩薩之方合掌五體投地禮拜納鉢袋中肩負入雪山修沙門道彼於如來開悟成最上覺時前來佛為說那拉伽道(那拉伽經)彼聞法後再入雪山得阿羅漢果履行尊道唯護生命七個月後立於近黃金山之一處入無餘涅槃

相好占觀

於第五日王洗菩薩之頭「行命名式」於王宮塗四種香粉第五於地上撒炒穀物及種種花炊煮不混他物之乳糜招請通三吠陀婆羅門一百八名[P.56]坐於宮中共享以美味之食表大尊敬之意使觀王子相好與其成就爾時諸人中

二七〇

拉瑪與達伽     拉迦那曼提
昆丹彌普伽     須雅瑪須達
其時通六分[1]     此八婆羅門
唱誦諸咒文

或佛或轉輪王

只此八人婆羅門觀菩薩相好菩薩宿胎中時此等人曾占夢兆其中七人伸二指而為豫言彼等謂「彼王子相好如居家為轉輪王如出家者則將成佛」彼等無保留地說明轉輪王之光榮然此中最年少青年姓憍陳如彼見菩薩具完全最優相好彼謂「王子無居家之理由彼確將除煩惱蓋而成佛」故彼只伸一指豫言唯一之道彼於過去佛所曾立誓願為達最後之生者故其智慧勝他七人故謂「具此相好不應居家王子必將成佛」彼認此唯一之道故伸一指如是豫言

五群比丘

爾後婆羅門等各各還家呼其子等近前謂曰「吾子予已年老淨飯大王王子得一切智予等能否拜不得而知王子如遂行一切智時汝等應入其教而出家」此七人盡所生之生命後隨業生於應生之處唯憍陳如青年一人健在菩薩為求菩提敢行大出家後次第來此優羅頻羅地方彼生是念「此處為良家子具精勤志者精進努力恰好之地」當彼定居其處之時「大人已出家」彼往婆羅門子等之所謂曰「悉達太子出家彼必成佛若汝等之父平安無事彼等應今日棄[P.57]家出家若汝等亦望亦請出離予將隨彼出家」然彼等志不相同三人不願捨離其他四人則以憍陳如婆羅門為長而出家此五人成為「五群之長老」

王子見何而出家耶爾時王問「予之王子見何而出家耶」臣「有四前兆」王「彼為云何」臣「見老人病人死人出家者」王曰「自今以後此等之物不許近予王子之側予之王子無成佛之必要予思欲見予之王子握有一萬二千屬島所圍四大洲之統治權遂行政治四周為三十六由旬群眾所圍繞步行空中」王為遮蔽此四種前兆之諸人出現於王子目前於四方每一伽烏達設置崗哨當日有同族八萬戶人集於祝場每戶各捧獻一子向王申告曰「無論王子成佛或為王予等各獻一子若成佛則為剎帝利族出家之沙門敬侍外出若為王則為剎帝利族身之諸子敬侍外出」王擇容貌殊勝無稍缺點之婦人隨侍菩薩菩薩受無數宮人侍奉於無上榮華富貴中生長

耕種之式

某日王行耕種之式是日宮中飾如天人之宮殿僕役之輩皆著新衣以香料花環之類飾身集於王宮之內王於工作場所結鋤千架是日於百八架中除一架外其他牛與網繩皆以銀飾王手執鋤飾赤色金牛角網繩刺釘皆以金飾王有眾多侍臣相隨與王子相伴而出於工作場所有一閻浮大樹下設王子臥榻翳以上鏤金星之傘蓋周張縵幕分置警衛王著各類之飾大臣等相隨往行鋤式場所而去於此處王取金鋤大臣等取百八架中少一架之銀鋤而農夫等取其他之鋤一同取鋤各處耕鋤而行王由此至彼由彼來此於是王感身大榮華

[P.58]樹影之奇瑞

坐於菩薩周圍之婦人等由幕中外出而言曰「予等往觀大王雄風」菩薩環視各處覺察無人急起盤足而坐調出息入息入第一禪定婦人等為往來搬運軟硬食物之間歸來稍遲見他之樹影稍動而菩薩之樹影描繪成圓形而靜止婦人等思樹下唯「王子一人」急還而開幕入內觀之見菩薩盤足坐於臥榻之上見其樹影之不思議急往王處申述「大王陛下王子靜坐他樹之影移動唯閻浮樹之影圓形而靜止」王急來其處見此之不思議王曰「王子予將再度禮拜汝身」王向王子禮拜

三時殿

爾後次第生長菩薩年十六時王為菩薩建三宮殿適於三時一為九階一為七階一為五階四萬舞姬侍奉菩薩菩薩如天王受天女之群所圍繞為美飾之舞姬所包圍不交男子奏樂為樂身感莫大榮華應時住入宮殿之一以羅睺羅之母為第一妃

競技

王子如感大榮華度日之間某日同族集會之中發出斯話「悉達耽於遊樂渡時未習任何一藝如有戰爭將如之何」王喚菩薩近前「王子同族申言『悉達無習任何一藝耽於遊樂渡時』汝思如何始為相應」王子「大王予無習藝必要為示予藝請向都中擊大鼓宣告『自今七日集合同族之人請觀予藝』」王如其言而行菩薩集合神電射手及斷髮射手彼於多人之中向同族之人顯示為他之弓箭手所不能學之十二種技藝此事如薩拉般伽本生(本生譚第五二二)中所言於是同族之人始不懷疑

四門出遊

爾後某日菩薩思欲往遊苑呼御者近前「命備車馬」御者尊命[P.59]準備高價華麗之車飾各類之飾由國王所用之四頭辛度產白蓮瓣色之駿馬駕駛御者準備車馬妥當回報菩薩菩薩似於天人宮殿乘車向遊苑而去天人等曰「悉達太子成正覺時近應示前兆」一天子化為老朽之人齒落髮白面皺體僂携杖戰顫此唯菩薩與御者得見菩薩如大本經所述問御者曰「友此為何人此人毛髮不同他人」菩薩聞御者答後心受感動自思「生者老衰隨至生實為禍」菩薩歸還登上宮殿王向御者問曰「予之王子何故早歸」御者「大王彼見年老之人是故早歸王子見年老之人將欲出家」王「汝等何故違吾命令舞姬用心使樂榮華出家之心將不生起」王於四方每半由旬增置警衛

爾後某日菩薩如前往苑中遊覽天人等作出病人令王子見之王子問同以前心受感動還宮昇殿王問亦同如上指示更於四方每三伽偉陀增置警衛

爾後某日菩薩同前出往苑中天人等使見死人彼問同以前心受感動還宮昇殿王問亦同前如上指示於四方每一由旬增置警衛

爾後某日菩薩又往苑中天人同前使見整然上下著衣沙門彼問御者「友此為何人」爾時世間無佛出世御者不知出家及出家之功德但依天人威力御者答曰「此為出家之人」並說明出家之功德菩薩心為出家所引曳其日即往苑中據〔長部經典〕之誦者謂此四前兆均為一日中所見

最後之莊飾

於其處菩薩為日中遊戲浴於王用蓮池之中日落之時王子調適身飾坐於磐石座上隨侍之人著各種衣服手執各種飾物花環香塗料[P.60]四面圍繞王子而立與此同一瞬間帝釋天王之座發生暖昧帝釋天王鑽研「何人將使予由座上搖落」彼知此為菩薩裝飾之時帝釋呼毘首羯磨云「友毘首羯磨悉達太子今日夜半為大出家而出門今為王子最後之裝飾汝往苑中以天人之飾裝飾大士」彼遵帝釋之命以天人威力瞬間即往其處化為王子理髮師之狀由理髮師之手取來卷布捲纏菩薩之頭菩薩以手觸之知非人乃天子一度捲纏則須一千幅見來如頭被中之寶玉二度纏捲又須一千幅十度則須一萬幅布菩薩頭小如何須此多布實不可思其中最大纏捲則如奢摩蔓草之花其他則大如屈俊巴伽花菩薩之頭則如以蓮花絲擴散為貴雅伽花狀

菩薩以各類裝飾飾身音樂師皆各示其伎倆婆羅門等以「勝利」「慶喜」等語表示敬意詩人樂師案陀羅人[1]以種種賀辭讚辭表示敬意菩薩則乘坐以各種裝飾所飾之華麗馬車

羅睺羅之誕生

此時羅睺羅之母(王子之妃)生產淨飯大王遣使往告菩薩曰「向予王子(菩薩)傳予之喜慶」菩薩聞之曰「邪障羅睺羅出為我之繫縛」王問曰「予之王子是何言哉」聞其語王「今後予孫命名為羅睺羅王子」菩薩乘華麗馬車具大光榮而進入人心極端喜慶之華美莊嚴都中

大出家

時有剎帝利族幼女枳薩憍曇彌昇登華美樓閣高台之上見於都中巡行菩薩之尊姿起喜悅之情唱如次喜悅之偈

二七一

彼母實有幸     彼父實有幸
有斯夫之婦     實為真有幸

[P.61]菩薩聞此而自思「此婦人作如是語〔到底〕人對人皆作如是看法則母心父心妻心皆歸寂靜[1]然如何滅者心實真正寂靜耶」菩薩之心已脫離煩惱故如是思彼思「貪欲之火消時[*][A4]能得安靜[*][A5]瞋恚之火愚癡之火消時能得安靜慢與邪見等之一切煩惱苦痛消時能得安靜此婦人使予得聞善事予為求涅槃而作此遊行今日此日予不能不捨棄家庭生活為離家出家之身求取涅槃予將向此婦人當為師而贈其物」彼由首取下價值十萬兩之真珠首飾贈與枳薩憍曇彌彼婦人自思「悉達太子寄予思慕之情賜予贈物」彼女起喜悅之心

歌舞姬之醜態

菩薩於大尊嚴華美之中返還自己宮中臥於寢殿於是立即有如天女之姿婦女等以各類之飾飾身熟練舞蹈音樂執各種樂器圍繞菩薩開始舞蹈音樂歌唱以樂菩薩之心菩薩之心已脫離煩惱對舞蹈等絲毫不感興趣不久入眠婦人等亦自思「彼已成眠予等徒勞何為」於是各擲所持樂器而臥味香之油燈寂然燃燒經時不久菩薩醒覺於臥榻上盤足趺坐眺望彼婦人等擲出樂器之臥相或流唾液口沫污染四肢或軋齒鼾聲或囈語張口或敞胸懷現怖厭相菩薩見婦人等之醜態出離諸欲之念愈益迫切而在裝飾如帝釋天宮菩薩所居之大高臺上宛如縱橫徧地無數刺殺之死屍傾躓之墓場三界如同被火之家[1]「此實為禍此實悲慘」菩薩口唱感嘆之偈一心傾向出家

出城

菩薩決心自思「予今必須遂願出家」彼由臥榻起立行至門前問曰[P.62]「在其處者誰」敷蓆枕頭而臥之車匿答曰「尊王子殿下予為車匿」王子「予今日思欲遂行為大出家汝且去備馬」車匿「謹尊命令」彼持馬具往馬廄而去燃香油燈見犍陟馬王立於素馨花葉棚蓋之下彼思「今日須備此馬」於是附馬具於犍陟身上馬知「今日所附之堅固馬具與平時出遊御苑所附之馬具不同予之王子今日將遂行心願為大出家」馬心滿足而高嘶其聲震動擴往都中但天人等遮蔽其音不使他人得聞菩薩於送車匿出後思欲見幼兒一面解趺坐而起立赴羅睺羅母居之處輕開室門於此瞬間見室中香油燈火孤獨點燃羅睺羅之母臥於素馨茉莉諸花大量散撒之床上以手置幼兒之頭上而眠菩薩置足於地蓆之上而立彼見此自思「若予退妃之手抱兒妃必醒覺如是則予行將受阻礙待予成佛之後再來相會」於是彼由宮殿下來依本生譚之釋義書中所述「羅睺羅王子生將七日」而他之釋義書中則未有記載是故不作此解菩薩由宮殿下來來至馬側謂曰「犍陟今日汝須伴予行一夜之途程如是予藉汝力成佛將度一切人天世界」彼作是語乘上犍陟之背犍陟由首到尾體長十八肘高亦與此相配疾馳力強全身純白如洗美麗硨磲之貝此馬嘶聲及叩蹄之音響徹都中[P.63]是故天人等以自己之威力使其聲不為任何人所聞以蔽其馬嘶聲馬脚每一著地則以掌置於其下菩薩坐於馬背中央車匿則捉曳馬尾夜半來至大門之所爾時王使菩薩於任何時皆不能開門外出置其門之兩扉如開其一須用千人之力菩薩有大力以象計算有百億象之力以人計算為千億人之力於是菩薩思惟「若門不開則予乘犍陟背上車匿捉尾一同由犍陟支持兩足可飛越高十八肘之城壁」車匿思惟「如門不開予使王子乘予肩上以右手抱犍陟之腹腋下靠緊馬背飛出城壁」爾時犍陟亦思「若門不開王子乘予背上車匿捉予之尾向上抬起隨予飛越城壁」然若城門任何時皆不開放此三者之思考將以其中任何一種以達目的但棲於門傍之天人使門開啟此一瞬間魔王思使菩薩歸還彼來立於空中曰「汝不可行自今七日出現輪寶汝將為一萬二千小島圍繞四大洲之王汝請歸還」菩薩「汝為何人」魔王「予乃婆沙婆天」菩薩「予知輪寶出現然予不思王位予將成鳴響一萬世界之佛」魔王曰「若是此後汝抱貪欲之念瞋恚之念危害之念時予將前來捉汝」為探尋菩薩之過失彼將形影不離隨定菩薩菩薩唾棄歸己手中轉輪王位如棄敝屣毫不吝惜以大光榮離都於阿沙陀月滿月之夜月在天秤之座時出行但心思再一次得見故都當菩薩唯起此心時大地恰如作破裂語曰「大士汝不可向後回觀」如陶工之迴車菩薩站立向都之[P.64]方向眺望指示此地應為犍陟建紀念之祠犍陟使自己向當行之道具大光榮大尊嚴與具華美前途而去

天人之奉送

據傳此時天人等於前後左右各揭舉六萬之炬火其他天人等於大世界之邊緣亦揭舉無量無數之炬火又其他天人等龍及金翅鳥等亦捧獻天上之香花環粉香薰香隨行巴利奢他伽花恰如出濃雲降大雨時之狀降下[1]充滿天空無有間隙天上昇起歌聲六十種樂器及六百八十萬樂器由四方鳴響宛如海中雲雨轟鳴如由犍陀羅中大海之起嘯音[2]

阿奴摩河

如是向尊嚴華美之途前進之菩薩於一夜之間通過三個王國到達遠隔三十由旬之阿奴摩(常滿)河時然馬不能前進耶非不能前行也此馬恰如踏据於軸為中心之車輪邊緣迴旋於一大世界之端而於朝食之前還來餐食自己調煮之食物此時天人金翅鳥及其他諸天由空中撒散之妙香花環積達至股上之高菩薩等必須由此中脫出以將絆脚之好香花環撕裂故前進遲緩只向前行三十由旬途程於是菩薩立於河畔尋問車匿菩薩「此河為何名」車匿「此名阿奴摩河」菩薩云「予之出家亦將為阿努摩(非卑尊勝)」菩薩以踵叩馬而為指示馬於是飛過幅寬八烏薩巴[1]河之對岸而立

落飾

菩薩由馬背下立於廣擴如銀葉砂之河原呼車匿菩薩云「友車匿汝持予之瓔珞與犍陟歸去予往出家之處」車匿言「王子殿下予亦出家」菩薩「汝不能出家可歸去」菩薩三度勸退使其受瓔珞與犍陟而自思惟「予之髮髻不與沙門相應」然菩薩無適於切斷毛髮之物彼思「以刀斷之」於是右手執刀左手握被頭髻而斷之毛髮存留二指右捲附著頭上毛髮之長度至菩薩一生皆為如[P.65]鬚亦與之配合後髮及鬚均不剃除菩薩握斷下之頭髻投向空中祝曰「若予成佛止於空中若不成佛落於地上」於是其髻之摩尼寶珠頭捲止於空中一由旬處帝釋天王以天眼見此將其納入長一由旬之寶函之中安置於三十三天世界髻寶珠之祠內

二七二

好香薰頭纏     菩薩用刀斷
投彼向空中     世間第一人
帝釋具千眼     垂頭見寶髻
納入金函中     修祠為供奉

迦提伽羅之友情

菩薩復自思惟「此伽尸國產之衣服予為沙門亦不相應」於是有迦葉佛時菩薩之舊友迦提伽羅(瓦工)大梵天思惟自前一佛至今一佛之間相續不朽誠篤之友情彼謂「今日予之友人為大出家而來予將為友人持去沙門之用具

二七三

三件法衣與一鉢     剃刀與針及腰帶
加漉水布共八種     專心觀行比丘用

犍陟之悲死

於是彼持此八種沙門之道具來獻菩薩身著阿羅漢之標章纏著最上之出家服時向車匿曰「車匿汝向父王傳予之言謂予身平安無事」車匿禮拜菩薩右繞為禮而去犍陟聞菩薩與車匿之語立而自思「予二度不能再見王子矣」彼次第行進不見菩薩之姿悲痛不堪胸張裂而死出生三十三天為犍陟天人車匿與王子告別乃唯一重之悲痛今為犍陟之死更為二重之悲痛所壓彼於悲泣中入於都中

菩薩入王舍城

如是菩薩出家其地有名阿奴夷之菴婆樹林彼於其處過七[P.66]日間一日行路三十由旬入王舍城菩薩入都次第行乞都中之人拜見菩薩之姿相以為護財狂象入王舍城如阿修羅王入天宮城中起大混亂吏人等往王宮告王曰「大王此人在都中行乞彼為天人耶為人耶為龍耶為金翅鳥耶抑為其他何物予等不知」王立於宮殿之高臺見大士而起希有之感命吏人曰「汝等前往察看彼若為怪物出都即告消失若為龍則潛往大地若為人則將食其所得之食」大士持種種食物混合一起歸來彼知「此乃充分保予生命之物」彼由進入時通過之門而出往般荼婆山之蔭涼處向東方而坐開始進食然菩薩聞而反胃食物欲由口中吐出為彼可厭之食物所煩惱此等食物為菩薩此生所未見菩薩對此自誡曰「悉達汝生於易得飲食之家經三年食香好米飯佐以美味為副食汝見一人著襤褸衣而思惟『何時予將為如是之姿相行乞而食予將有如是之時機耶』如是思考而出家而今竟如是是何故耶」彼如是自誡於是乃從容進食吏人等窺見其狀前往告王王聞使者言急出都往菩薩處敬服其殊勝威儀王願讓渡一切主權菩薩曰「予不望物質之欲煩惱之欲予為求最上菩提而出家」王雖盡一切語相勸終未得其承諾王曰「汝確將成佛汝如成佛請先來我國」以上言其概略詳情如出家經與釋義書中所見之「出家故事中有眼者出家」之文可知

兩仙人

菩薩與應諾王次第遊行訪阿羅邏迦蘭仙與優陀羅羅摩子仙得修[P.67]禪定彼知「此非菩提之道」彼對其禪定並不用力彼於人天世界為示自己之力思勤修大精進赴優樓頻羅彼謂「此處實為心境愉快之場所」於是安住其地入大精進

五仙人

以憍陳如為首之五出家者於大小村邑王城等處行乞而於此處與菩薩相遇其後六年於菩薩大精進期間彼等思惟「彼今將成佛彼今將成佛」掃除靜室奉仕其他大小勤務為菩薩之從僕

苦行

菩薩思為極端之苦行日惟攝食一粒之胡麻與米經過一日或全部斷食天人等欲由其毛孔注入滋養液但被拒絕因如是斷食菩薩極度瘦細金色之身變為黑色三十二種大人之相好亦隱而不現某時觀斷息禪大為痛苦所惱失去意識倒臥於經行處之地天人等中有謂「沙門瞿曇已死」有謂「此為阿羅漢之習性」天人等其中謂菩薩已死者往淨飯大王之處云「汝之王子已死」大王「予之王子成佛而死耶抑未成佛而死耶」天人「彼未成佛彼倒臥於大精進場所而亡」王聞此語加以拒斥王曰「予未置信予之王子未得菩提而死斷無此事」王何故不予置信因王禮拜黑執天行者之日不思議見閻浮樹下靜坐時之奇瑞故當菩薩恢復意識後起立天人等來王之處告知曰「大王汝之王子平安無事」王曰「予固知王子之不死也

苦行之放棄

菩薩六年之苦行如空中樓閣彼知「此苦行非菩提之道」為求攝取滋養食物彼往大小邑行乞得食於是菩薩之三十二種大人相好復現原狀[P.68]身體亦成金色五群比丘等曰「彼為六年苦行不獲一切智今往村里行乞為得滋養食物如此之人如何得成就一切智彼趣豪奢放棄精勤吾等對彼具特別之期待恰如大旱之望雲霓而今又有何用」於是捨棄大士各攜衣鉢往十八由旬外之道入仙人墮處修行

乳糜供養

爾時優樓頻螺地方之將軍村於賽那尼長者之家有名善生之成年少女彼女向一大榕樹祈願「若予嫁入同血統之良家初胎得男每年予將以十萬兩金供養」彼女作如是之祈願而正值大士苦行滿六年時彼女思於毘舍佉月滿月之日捧獻供物先以千頭牝牛放牧於「杖蜜林」中其乳使五百頭牝牛飲之而以五百頭牝牛之乳使八頭牝牛飲之如是最後所得之乳濃甘而滋養分多行所謂乳之轉寄於毘舍佉月滿月之日彼女晨起思欲捧獻供物天明即起出搾八頭牝牛之乳不使犢等行於牝牛乳房之傍而置新乳器於乳房之側而乳汁自動流入器中彼女見此不思議事即親手取乳入新器中親自焚火開始炊煮其乳炊煮時多起乳泡向右迴旋一滴亦不外落竈內亦不昇煙此時有四護世天子前來於竈上輪流護守大梵天翳以大傘帝釋天持炬火前來焚火天人等以天人之威力恰如以棒搾蜂巢之蜜將二萬島歟圍繞之四大洲中天人與人間必要之營養物集取前來投入其中天人等時時將此營養之物少量投入而佛成就菩提之日與入於涅槃之日則全部投入鍋中

[P.69]善生於此一日中

見於其身之周圍出現種種不思議事彼告其下婢芬那(滿)曰「芬那予等之神今日甚喜予今見此前所未有之不思議事汝可急往神之住處探視」下婢「謹尊主命」下婢應善生之語急來樹側菩薩於前夜得五大夢彼自熟思「今日必將成佛」彼下決心於天明時整備行裝待托鉢時至晨起即往樹下趺坐身光照耀樹之全體芬那來至其處見坐於樹下關心東方世界之菩薩身體放出光明由樹降下親來接受供物坐於此處彼女狂喜急歸向善生告知其事善生聞語喜悅曰「自今日以後汝即為予之長女」於是以與少女相應之飾品悉數與之而因菩薩成佛之日須得價值十萬兩之金鉢善生起意以乳粥盛於金鉢之內於是使芬那持金鉢來思盛乳粥向釜中窺探乳粥恰如水中之蓮瓣悉數移轉鉢中盛滿鉢內善生以他之金鉢覆於鉢上上圍捲布以一切飾飾身置其鉢於自己頭上以大威神力往榕樹之下見菩薩而大喜思菩薩為樹神一見之下屈身步行取頭上之器放置而開啟攜馨香之花所浸之水入於金瓶往菩薩之處而立瓦工大梵天所獻之土鉢前次始終未離菩薩之側然此瞬間[P.70]然不見菩薩因不見土鉢伸右手受水善生以盛乳粥之金鉢一同置於大士手上大士觀見善生善生見狀禮拜菩薩而言曰「尊者請受予所捧獻之物請如願發心」「如予之得適心願尊者亦得成就心願」語畢置價值十萬兩黃金之鉢如棄樹之朽葉不顧而去

水浴

於是菩薩由自己坐處起立右繞榕樹後攜鉢往尼連禪河之岸彼處有數十萬諸大菩薩於達上菩提之日下往河中而為水浴之善住水浴場菩薩亦於岸邊置鉢下往水浴場而為水浴身著阿羅漢之標章亦即代表數十萬諸佛之衣服向東方而坐將以乳粥製成如帶核之熟多羅果大小四十九個團子少水而甘悉數食竟此為菩薩於成佛七七日間於菩提道場之食物此七七日間無乳粥以外之食物亦無水浴洗面及大小便惟以定樂向果之樂度日

逆流之奇蹟

如是食乳粥畢取金鉢云「若能今日成佛此鉢逆流而止若不能成佛則順流而下」語畢投鉢鉢斷水流往河之中央如加速之疾馬逆流上行八十肘於一曲角處沉沒至迦羅(時)龍王之宮殿與過去世三佛所用之鉢相撞發鏗鳴之音而止於最下迦羅龍王聞其音謂「昨日一人之佛出世今日一人之出世佛」彼述詩數百句表示讚意龍王由大地昇空至滿一由旬三伽烏達量時則昨日與今日相同菩薩於河岸滿開之沙羅樹林中過午而至黃昏花落之時由天人等所飾之幅寬八烏薩巴道路上起立如獅子之狀赴向菩提樹之方夜叉金翅鳥及其他神眾捧天上香花響亘天上之音樂一萬世界以一色之香一色之花環發一色喝采之聲

四方觀察

爾時有刈草之男吉祥由對方而來見大士之狀已知其故獻草八[P.71]菩薩受草登上菩提道場由南向北而立瞬時南之大世界思將下沉至無間地獄東之大世界上達至有頂天菩薩自思「此非應成上菩提之處」乃右繞往西方向東方而立於是西之大世界思將下沉至無間地獄東之大世界上達至有頂天每立之處如据軸為臺足踏大車輪端時之狀大地即向一方傾斜菩薩自思「此亦非應成上菩提之處」乃右繞往北方向南方而立於是北方之世界思將下沉至無間地獄而南方之大世界上達至有頂天菩薩自思「此亦非應成上菩提之處」乃右繞往東方向西方而立東方乃一切諸佛盤足趺坐之處此處無有震搖大士知「此處不為一切諸佛所棄又無震動之處應可打破煩惱之牢籠」菩薩取吉祥所獻之草振抖其頭立即成一十四肘之座此座為繪工陶工難以寫製之堅固

菩薩之決心

菩薩於菩提樹幹前面向東方以如金剛堅固之心「假令我之皮膚筋骨全身血肉乾枯我如不成正覺誓不解此踟趺之坐」彼坐於雷擊而不壞不動之金剛座上

惡魔之來襲

爾時魔羅天子曰「悉達太子欲出予之領域予能忍受其出耶」彼往魔軍之處告知此事魔音轟動率同魔軍而來魔軍延續於魔王前方亘十二由旬左右十二由旬後方至大世界之端吼叫之聲至上方九由旬之高響徹一千[P.72]由旬之大地為崩裂之狀魔羅天子騎高百五十由旬之奇梨爾迦羅(山帶)象生有千手持各種武器他之魔王眷屬每人各持不同武器具與普通之人不同面貌之怪物等以壓倒之勢奔向菩薩

另一方面一萬世界之天人等向大士讚歌帝釋天吹上勝之螺貝螺貝長百二十肘一次吹鳴響徹四月間而後止摩河迦羅龍王更作百句讚詩大梵天王翳白傘而立當魔軍漸近菩提道場時天人一人亦難立足面向菩薩當場逃去迦羅龍王潛入大地入曼蟄利迦龍之五百由旬宮殿之內以雙手掩面而臥帝釋天背負上勝之螺貝立於大世界之邊緣大梵天置大白傘於大世界之端還歸梵天世界而去天人無一人得能立足

大士唯一人獨坐魔王語其眷屬曰「汝等大眾淨飯之子悉達非比他人吾等不能正面作戰須由後方進攻」大士環顧三方見天人悉皆逃去其處已空見魔軍再由北方推進而來「如是眾多魔軍為予一人而奮戰努力予之父母兄弟及親族無一人在此但十波羅蜜為予長養之侍者予將以波羅蜜為楯振波羅蜜之刀擊退魔軍」於是靜坐回想十波羅蜜

九嵐

魔羅天子思惟「予將以九嵐攻擊悉達」於是大起旋風瞬時由東及其[P.73]方位起風暴風具有破壞半由旬二三由旬之山峰森林之灌木喬木連根拔起及粉碎大小村邑之威力而依大士之功德威力與以減殺風達菩薩身旁法衣之邊皆不能動

於是魔王思惟

「予將以水壓倒殺之」於是天將大雨依其威力起千層百層種種異狀之雲降雨之勢破壞大地大洪水達到森林樹木之上方但不能使大士之衣有露滴之濕

繼之又起岩石之雨大山之峰揚起煙焰飛來空中及達菩薩身邊則均變為天上之花毬

繼之又起亂擊之雨單刃雙刃之刀槍劍戰揚煙舉焰飛舞空中而來及達菩薩身邊化為天上之花

繼之又起熱炭之雨如肉色花之炭火由空中飛來落於菩薩足下化為天上之花

繼之又起熱灰之雨非常熾熱火色之灰由空中飛來落於菩薩足下分散成為旃檀粉末

繼之又起砂雨揚起甚微細砂粒煙立揚焰由空中飛來落於菩薩足下化為天上之花

繼之又起泥雨其泥土揚起煙焰飛來空中但落於菩薩足下化為天上之塗香

於是最後魔王思惟「予將以此嚇走悉達」於是起四種要件(地風)之大黑闇但達至菩薩身邊則如被太陽光所征服而黑闇消失

如是魔王雖以此風亂擊熱炭熱灰泥土闇黑之雨仍不能趕走菩薩魔王曰「汝等何故朦朧不動向前捕殺將其趕走」彼命令眷屬自乘於奇梨爾迦羅(山帶)象之背上執輪盤接近菩薩曰「悉達速由座起立此非汝之物乃我之物」大士聞其語云「汝不遂行十種波羅蜜亦不果行十種最上波羅蜜十種近小波羅蜜五種大施種種利益行利世行菩提行故此跏趺座[P.74]非汝之物乃我之物」焦慮之魔王怒不可遏向大士投出輪盤但此輪盤化為花蓋止於菩薩回想十波羅蜜之頭上附以利刃之輪盤若於其他場所經彼忿怒投出則雖粗大之石柱亦將如竹筍之被擊碎然今對菩薩投出則如投花蓋而止魔王眷屬皆曰「此次〔看〕彼將由座起立而逃」於是執一大石山投出然在菩薩回想十波羅蜜之前如一花毬滾落於地上而立於大世界邊緣諸天人等伸首搖頭尋思眺望「此極美之悉達太子非將喪失身體耶太子將如何處置

菩薩曰「昔日果行波羅蜜之諸菩薩成就上菩提之日所得此座今乃為我之物」彼向魔王問云「魔王何人證明汝有所施」魔王云「我有如是多數證人」彼向魔眷伸手爾時魔之眷屬齊聲叫喚「予為證人予為證人」其音聲如震裂大地之狀於是魔王向大士云「汝施施物時之證人為誰」大士「汝施施物時之證人為有心識之物然我於此處無任何有心識之證人我於他生所施之施物暫置不論我生為『一切度』時曾行七百徧之大施彼時之證人乃此不具心識之厚載之大地」大士由法衣中伸右手指向大地云「予生為『一切度』行七百徧之大施時之證人為汝耶抑非汝耶」大地曰「予為爾時汝之證人」於是出百之音聲千之音聲吶喊壓倒魔軍

魔軍退散

如是大士向自身自語云「悉達汝為大施最上之施」當彼回憶「一切度」之施時高百五十由旬之奇梨爾迦羅象屈膝魔王眷屬棄其頭飾與所著之衣服紛紛向四面八方逃散

[P.75]於是天人之群見魔軍逃去曰「魔王已敗悉達太子勝矣予等捧獻勝利之物」龍誘龍至金翅鳥誘金翅鳥天人誘天人梵天誘梵天手執香花來至大士菩提座前當彼等來至其處時其他一萬大世界之天人等獻花環塗香而唱種種之讚歌曰

二七四

「祥瑞者佛得勝利     惡害魔王今敗北」
菩提道場龍群悅     爾時齊呼勝大仙

二七五

「祥瑞者佛得勝利     惡害魔王今敗北」
菩提道場金翅鳥     爾時齊呼勝大仙

二七六

「祥瑞者佛得勝利     惡害魔王今敗北」
菩提道場天人悅     爾時齊呼勝人仙

二七七

「祥瑞者佛得勝利     惡害魔王今敗北」
菩提道場梵天悅     爾時齊呼勝大仙

其他一萬大世界之天人等獻花環塗香歌種種讚歌而立

大悟

如是於太陽尚未西傾大士擊退魔軍恰如表示敬意菩提樹之幼芽及赤珊瑚色之葉垂於大士法衣之上彼於初夜獲宿住智中夜清淨天眼後夜為緣起觀當菩薩思量十二句緣起之樣式前後及順逆時一萬世界之海端起十二徧震動[P.76]於太陽東昇之時一萬世界齊聲喚出「菩薩獲一切智莊嚴一萬之世界」東之大世界端揭舉幢幡之光達到西之大世界端西之大世界端揭舉者達東之大世界端北之大世界端揭舉者達南之大世界端南大世界之端揭舉者達北之大世界端大地平面上揭舉幢幡之光達到梵天梵天幢幡之光達到大地平面之上一萬大世界中諸樹開花結實結實諸樹頗受負擔果實之累莖放莖之蓮花枝放枝之蓮花蔓放蔓之蓮花空中垂下開放之蓮花地上破磐石向上生七莖之蓮花環顧一萬世界如投上花毬之狀或如地上擴展花之敷物大世界內部八千由旬之中間為地獄太陽之光不能照明而今則為唯一之光明所照深八萬四千由旬大海之水變甘河水止流生盲之人見色聾者聞音跛者能行枷鎖自行脫落

如是以無限與莊嚴表示敬意於出現種種不思議中菩薩獲一切智唱一切諸佛必唱之感動之頌

二七八

求屋舍工人[1]     而此不得見
多生驅輪迴     輾轉生死苦

二七九

屋工今得見[2]     不再構家屋
汝之桷材破     棟樑亦被毀
汝心至滅度     諸愛達滅盡

[P.77]如此由兜率天至此方菩提道場獲一切智間之話應知此為不遠因緣譚話

三 近因緣譚

近因緣譚為世尊在舍衛城之祗園(給孤獨長者之林園)毘舍離大林之重閣講堂及佛在各處所發生之事謂之〔近因緣譚〕今由開始言之如次所述

初七日

佛唱感動之偈而續坐起如是之心念「予為獲得此座經四阿僧祗十萬劫間輾轉輪迴其間惟為獲得此座有割取盛飾之頭首與人之事有抉善塗黑藥之眼目裂心肉與人之事有似闍利王子那樣之男兒[1]似罽拏延王女那樣之女兒[2]似曼提妃那樣之妻[3]為使用人受他人差遣之事是故我座為勝利之座優越之座我坐於此善熟思惟是故我尚不起座」於是安住於數兆種之禪定七日之間唯續坐於其處此依大品所述「時世尊享解脫之樂七日之間惟坐於一座

第二七日

天人等中有思案者「悉達太子今日現有何所為之事執著於座上而不退」佛知天人等之憂慮為與制止昇於空中現二神通此與在菩提道場所現神通集合諸親族時所現神通在波吒之子等集合場所所現神通與犍咜菴羅樹下所現之二神通相同佛依此神通制止天人等之憂慮由其座稍移向東面向北方而立曰「我實於此座上獲一切智」菩薩目不稍瞬於此座上經過七日此座成為享得四阿僧祗十萬劫間遂行波羅蜜果之場所自此以來其處即被稱之為「不瞬之祠」

第三七日

爾後由此佛座及佛所立之場所間造經行處佛於此處由東向西延[P.78]續經行此一寶經行處又渡過七日自此以來此處即被稱為「寶經行之祠」

第四七日

於第四七日間天人等在菩提樹之西北方設「寶之家」佛於此處結跏趺坐詳察導人入涅槃及一切物根源之阿毘曇藏經過七日其後通阿毘曇諸人為兩種說明「寶之家乃作寶之家或謂佛會得七論之處為寶之家」此二說明於此處皆為相應兩者均可採用自此以來其處被稱之為「寶家之祠」

第五七日

如是於菩提樹附近經過四個七日於第五之七日菩薩由菩提樹下往牧羊榕樹之處彼於此處更為享探解脫法之樂而坐

魔王喪膽

此時魔羅天子喪膽坐於大道不斷思惟得十六原因於地上畫十六印記「出城以來糾纏不絕探求其過失予未見此人有任何惡事此人已超越予之領域矣」魔王曰「予未曾敢行如此人之布施波羅蜜是故予與此人不能相同」於是畫一印記又同樣「予未曾能如此人敢行持戒波羅蜜出離波羅蜜智慧波羅蜜精進波羅蜜堪忍波羅蜜真實波羅蜜決定波羅蜜慈波羅蜜捨波羅蜜是故予不能與此人相同」於是畫至第十之印記「予未曾能如此人敢行十波羅蜜為得知此世彼世諸人感覺之特別智慧之條件是故予不能與此人相同」於是畫第十一之印記同樣又「予未曾能如此人敢行十波羅蜜為得知他人意志性向之特別智慧大慈定智雙神通智無礙智一切智之條件是故予不能與此人相同」於是畫至第十六印記如是彼依此等原因於大道畫十六印記而坐

魔女之誘惑

爾時魔王之三位少女名愛嫌惡探尋而至「不見父王究在何處」彼等見彼憂悶發現地上之印記往父之側「父王何故苦惱」父「吾女此大沙門超出予之領域經予長久探求其過去不能見出此人之過失是故[P.79]予甚苦惱」女「若然父勿憂慮予等誘惑伴其人來」父「吾女此人何人均難誘惑此人安住於不動信念」女云「父親予等身為女人予等以愛欲之索縛之伴彼前來父王勿憂」彼等接近世尊謂曰「沙門吾等願仕於膝下」世尊並未關心其語亦未開眼見之彼於無上之蘊聚滅盡心解脫唯坐享孤寂之樂魔女等曰「男人之心種類繁多某男愛幼女某男愛少女某男愛中年之女某男愛老年之女予等須以種種手段誘惑」於是作人間百種幼女之姿如幼女未產之女一度生產之女二度生產之女中年之女及老女等六次接近世尊曰「沙門願仕於尊者之膝下」世尊對之亳不關心因彼於無上蘊聚滅盡心解脫之故然有某學者曾謂「佛見老女前來謂曰『如此等人應使拔齒白頭』於是咒念」此乃誤謬之說因佛從不誦念咒語佛曰「汝等速離何故為此徒勞無益之擧耶此乃對未離貪者面前所為之事如來之貪欲已盡瞋恚已盡愚痴已盡」就佛自身斷絕煩惱之事在法句經佛陀品中曾唱如次二偈

二八〇

勝者不再勝[1]     此勝無人入
無限無跡佛     如何導此道

二八一

欲與愛之網[2]     無何處可尋
無限無跡佛     如何導此道

魔女等曰「父王向予等所言是真實善逝乃為此世之阿羅漢為難以貪欲誘惑[P.80]之人」彼等為以上之言還往父所而去

第六七日

佛於其處經過七日次赴文隣陀龍王處於其處過七日間因起大雨為防寒氣文隣陀龍王以七盤己身奉佛圍捲使佛不受寒害如在溫室之人享解脫之樂渡過七日

第七七日

其後佛赴羅闍耶達那(王處)樹之所於此處享解脫之樂續坐七日之間至此七七日圓滿此七七日間佛無洗面大小便及食事唯依禪定之樂道之樂向果之樂而渡過佛於七七最終第四十九日坐於其處時浮起洗面之思帝釋天王持阿伽陀訶梨勒(藥果)來獻佛佛用之此依而通便帝釋天獻那伽曼樹之齒楊枝及洗面用水佛嚼齒楊枝及以阿耨達池之水洗面後又復坐於羅闍耶達那樹下

帝梨富沙跋梨迦之供養

爾時有帝梨富沙與跋梨迦二商人率五百輛車由鬱迦羅地方往中部地方之途中與之原有血緣親族之天人等阻止其車勸其獻食物與佛彼等攜炒麵與蜜丸赴佛之側曰「尊師世尊請以慈心受予等之食物」佛於受乳粥之日已失其鉢彼思「如來不能以手受物將如何可耶」於是四大天王知佛之心以青石之寶珠所作之鉢由四方持來但為佛所拒復次以菜豆色之石作四鉢持來佛喜四天子之念受其四鉢加以重叠佛曰「合而為一」於是於鉢之邊[P.81]緣殘留四印成一中形大之鉢佛以此高價之石所作之鉢受其食物佛於食後而述謝辭此兄弟之二商人等歸依佛法唱二歸依成為信士二人曰「予等思欲奉戴尊師賜與之物」佛以右手撫摸己頂贈髮以為紀念二人捧髮還都後為佛髮建塔納入供養

梵天勸請

正等覺者其後赴阿闍波羅(牧羊)榕樹之所坐於榕樹之下佛坐其處思惟自證法之甚深微妙如諸佛所習稱「此法我已證得」云云而抱不欲為他人說法之心境於是娑婆世界之主大梵天思惟「世將毀滅實莫此為甚此世實將毀滅」自一萬世界之帝釋善侍善知足善化作他化自在及大梵諸天相伴往佛之所勸曰「請尊師世尊說法請尊師世尊說法」向佛請願說法

初轉法輪

佛與承諾而自思惟「予先最初為誰說法」彼察知「阿羅邏迦蘭為賢人彼將立即了解此法」次復觀察知彼已死七日繼又思起優陀羅羅摩子知彼已於前夜死去繼又思起五群比丘之事「五群比丘可為最大助力」探知彼等居於波羅奈之鹿野苑中「將往彼處試轉法輪」佛於數日之間只在菩提道場之四周巡迴托鉢決定將於阿沙陀月滿月之日往波羅奈於十四日晨耳天明之際攜衣鉢旅行十八由旬之道路途中遇活命派之苦行者優波迦向彼言自己成佛是日將脯到達仙人墮處五群之長老等見如來由遠處前來相互約束「諸法友等此沙門瞿曇為奢靡生活身體壯大諸根豐滿面黃金色前來此處予等不可向彼禮拜因彼為王家所生惟只有座席之價值故只為彼設一座席」佛以得知人[P.82]天兩界一切生類心理狀態之智慧探知彼等之所思佛探知其心暫置對一切人天徹悟之慈心而對彼等擴布特別無上之慈心彼等觸及佛之特別慈念隨如來之接近彼等竟不守約束一同禮拜出迎如迎一切人時所應為之事然彼等不知佛成正覺只呼瞿曇之名呼之為友而對話於是佛向彼等曰「汝等比丘不可向如來呼名呼友汝等比丘我已為如來等正覺者」佛示知自身為佛坐所設最善之佛座後當阿沙陀星之相合時佛由一億八千萬之梵天等相隨呼五群之長老等說轉法輪經五群中之阿若憍陳如長老聽聞說法獲得智慧而佛說此經終了一億八千萬之大梵天共入預流果

無我相經

佛於其處入於安居翌日婆沙波長老留精舍中受佛之教他之四人比丘等出外托鉢婆沙波長老於午前中即達預流果如是翌日為跋提耶長老翌日為摩訶那摩長老又翌日為阿說示長老皆使入預流果佛於分月五日[1]集五人之比丘眾說無我相經[2]於此說法終了五人之長老等皆入阿羅漢果

耶舍之歸佛

佛見一良家子耶舍有歸佛之可能彼於夜間起厭世之志棄家出走時佛將其喚止「耶舍汝來」當晚彼即得預流果翌日入阿羅漢果彼招其友五十四人前來佛依出家法使之為出家比丘達阿羅漢果如是六十一人成阿羅漢時佛於雨安居終了行自恣時謂曰「汝等比丘可往四方遊行」佛遣六十比丘前往諸方其自身則赴優樓頻羅林中

賢群青年之歸佛

佛於中途棉樹林中指導賢群青年三十人其中最末者得預流果最上者入不還果佛使彼等悉依出家法出家遣往諸方佛自身赴優樓頻羅

迦葉之歸佛

佛於其處示現三千五百神通有優樓頻羅迦葉等結髮道士兄弟三人率一千結髮道士歸依佛法佛依出家法使之出家留住於象頭山依「侍火方便之說法」入阿羅漢果

[P.83]頻婆沙羅王之歸佛

爾後佛思「予將完成頻婆娑羅王之約」於是率此千人阿羅漢入王舍城附近之杖林苑王由林苑之守衛得聞佛前來率十二萬婆羅門及居士詣佛之所車輛之表附有彫刻黃金天蓋放大光明王以頭頂禮如來之足與從者共退居一隅而坐但諸婆羅門及居士抱持疑惑「此大沙門為就優樓頻羅迦葉修梵行耶抑或優樓頻羅迦葉就大沙門修梵行耶」佛知彼等心中所思以偈問長老曰

二八二

「優樓頻羅汝住苦行教誨者
汝因何見棄火神
迦葉以此意義我問汝
如何汝今棄祀火」

長老亦知佛心而唱偈曰

二八三

「諸欲婦女(色聲味)
我曾以此說供犧
今悟有質皆垢穢
供犧祭祀不染著」

迦葉唱此偈後為示知自己為佛弟子置頭於佛之足甲云「尊師世尊予師予為世尊之弟子」於是由一多羅樹高二多羅樹高三多羅樹高乃至七多羅樹高七度昇降禮拜如來退坐一隅多人見此神通思惟「今得見識阿羅漢有如斯力誠然佛有大威神力」諸人曰「優樓頻羅迦葉破邪見網受如來教化」於是皆一心稱讚佛德佛言「我之教化優樓頻羅迦葉非自今始彼於昔日即受我之教化[P.84]為明此意義佛說大那羅陀迦葉梵天本生譚(故事第五四四)說四種真理爾時摩揭陀王頻婆沙羅與十一萬人共入預流果位其餘一萬人宣告為信士王坐於佛所向佛告五願望歸依佛後申告招待明日之供養由座起立右繞世尊為禮而去

王舍城民之拜佛

翌日王舍城之住民不問見佛與否一億八千萬人眾悉為拜見如來晨起由王舍城向杖林苑湧來超過三迦烏達之路程上杖林苑到處人滿無有罅隙恰如祭日之時多數人眾拜見極美十力者之姿不知饜飽後稱此為稱讚地凡來此場所皆不能不讚譽如來之相好及隨形好之光榮色身如此拜見達美之極致十力者之姿多數人眾到處騷動林園與道路上無一比丘能得出入

帝釋天之開道

是日〔如是混雜佛赴王之招待實甚困難〕佛思欲斷食然此擧甚為不佳於是帝釋天之座位感覺熱暖彼知其理由變身為青年之姿降來十力者之前以天人之威力作一開擴之空地就佛法僧三寶述讚嘆之辭

二八四

柔和之人得柔脫     結髮行者亦等同
金色世尊似金飾     一同進入王舍城

二八五

離脫行者得離脫     結髮之人亦等同
金色世尊似金飾     一同進入王舍城

二八六

度脫之人得度脫     結髮行者亦等同
金色世尊似金飾     一同進入王舍城

二八七

十住十力解十法     十無學法彼世尊
一千人眾附隨後     一同進入王舍城

彼立於佛前唱此等讚佛之偈諸多人眾見青年尊嚴之姿而思「此青年甚美予等前未曾見」彼此互語「此青年由何處而來為誰家子」青年聞之唱偈曰

二八八

柔和一切處     雄士絕倫比
善士阿羅漢     吾為彼侍僕

[P.85]佛通行依帝釋天所開之道率同一千比丘眾入王舍城

竹林園奉獻

王向佛與比丘眾行大施王曰「尊師予無三寶則不能生予定時或不定時往詣世尊之所杖林苑甚遠予處有竹林園甚近往來使捷相應為佛之住處世尊請受予之林苑」王由金瓶取香花所薰摩尼珠色之水澡十力者手喜捨竹林之園佛受此園之施為佛教建立根基大地及時震動閻浮提中除受取竹林園為佛住處之外無使大地震動之處又除銅掌鍱錫蘭島大精舍為佛住處外亦無使大地震動之處佛受取竹林園向王述謝辭後由座起立率比丘眾入竹林園內

舍利弗目犍連之歸佛

爾時有舍利弗目犍連二普行沙門住王舍城之附近求不滅之涅槃此二人中舍利弗見阿說示長老托鉢前來以起信仰心隨長老後聞「諸法因緣生」之偈悟達預流果彼向其友目犍連普行沙門說此偈聞之彼亦達預流果彼等二人會其本師刪闍耶說明原委與自己之弟子等俱詣佛處出家二人之中舍利弗七日即達阿羅漢果目犍連於半個月亦到達佛使此二人立於上首弟子地位舍利弗長老於尚未達阿羅漢時行其弟子眾之集會

淨飯大王之苦慮

如來在竹林園時淨飯大王聞訊云「予之王子六年苦行達最上之上菩提轉勝法輪住王舍城附近之竹林園內」王聞此傳說呼大臣一人近前咐囑曰「汝率千人往王舍城傳予之語『汝父淨飯大王思欲會汝』並伴予之王子歸來」大臣遵命點頭諾王之語率千人急行六十由旬路程於十力者坐於四種弟子(四眾)中說法時進入精舍之中彼思「王遣之事暫須擱置」彼坐於聽眾之端聞佛說法而坐於彼處千人之從眾皆得阿羅漢果求佛允許出家世尊[P.86]伸手謂曰「善來汝等比丘」於瞬間彼等悉依神通力持所作出之衣鉢如高齡百歲之長老大凡達阿羅漢聖者對任何物皆無掛慮之念彼等由王所遣之事予以保留向佛不傳一方面王甚驚訝前往使者不還且無消息於是今更派遣一大臣與前同樣率眾前往彼行亦行矣但與前同樣與伴隨之人同得阿羅漢果默然不歸王反復派遣九人大臣附一千人眾但彼等皆完成自事之果默然住於其處而不歸

迦留陀夷之出家

如是無任何一人持來回音國王自思「此等諸人毫無情誼音信皆無誰能完成予之使命」彼於宮廷內環顧無遺終於注目於迦留陀夷[1]彼為王之親屬為王聽用信賴甚篤而與菩薩同日所生共同遊戲之幼友於是王呼彼近前王曰「迦留陀夷予思欲會予之王子遣九千人而無一人還來報信人之生命時有障礙在予有生之時予思欲會王子汝能否使予得見」迦留陀夷言「大王若允予出家予思能見」王曰「汝之出家與否為汝之心願汝須使予會見王子」彼遵王命攜王書信往王舍城於佛說法時立於聽眾之端聽法同伴人等皆達阿羅漢果佛曰「比丘善來」依出家法彼亦出家

優陀夷之勸誘

佛成佛後最初之雨安居於仙人墮處度過安居終了施行自恣赴優樓頻羅於其處度過三月教化結髮行者三兄弟率一千比丘於弗沙月滿月之日赴王舍城於其處滯在兩個月間至此自出波羅奈以來已五個月寒冷期完全度過而迦留陀夷長老來此已逾七八日之久彼〔長老〕於巴迦那月[1]滿月之日思惟「寒季過去已至春之季節諸人刈稻所向任何道路皆通大地掩蓋青草森林開放美花道路已可通行此為十力者探視親族之大好時機」於是彼往世尊之處以六十偈讚譽十力者往故鄉都城之行

[P.87]二八九

捨葉求此等果樹[2]
今已呈紅色
光輝如火焰
大雄尊今乃應分法味時

二九〇

不逾寒與暑     乞食無飢饉
地上草木青     此正為其時

以六十偈十力者赴其故鄉之都讚歎其所行

佛赴迦毘羅衛城

於是佛曰「迦留陀夷何故汝如是讚譽旅行」長老「尊師父君淨飯大王言欲會汝請師返里探親以示好意」佛曰「善哉優陀夷我探親族以示好意汝往告知比丘大眾準備返鄉之旅」長老言「謹如尊命尊師」於是長老向大眾傳知佛率央伽摩偈陀之良家子弟一萬人住迦毘羅衛者一萬人共二萬漏盡比丘由王舍城出發日行一由旬由王舍城至迦毘羅衛六十由旬將於兩個月中到達出為不急之旅

淨飯大王之供養

長老思念「世尊出發之事當告於王」彼昇入空中出現於王之宮殿王見長老大喜招以高貴之座席王自調種種美味食物施盛於長老之鉢長老起立作欲行狀王曰「汝就座進食」長老言「予思欲往佛所謁佛」王曰「佛在何處」長老言「大王佛為會見王率二萬比丘眾於旅行途中」王心甚喜云「汝且進食予為王子之至都之前由此處運到食物」長老承諾王供養長老王以香粉薰香於鉢盛最美味之食物謂曰「請獻與如來」交付長老之手長老於眾人之前投鉢於空中然後自己昇入空中攜食物而來交與佛手佛受[P.88]而食之於是長老日日運來佛始終食王所獻之食物長老每當食事終了謂曰「今日佛將至附近今日佛將至附近」並說述與佛德相應之話使王族於尚未見佛之間對佛懷信仰之念是故佛曰「我比丘弟子中能廣招在家信者之第一人即迦留陀夷是也」佛使彼立第一位

釋族之迎佛

不久佛至釋族人等思見此親族之長老均來集會研鑽協議以世尊住處之預備地尼拘律釋家遊園稱為最好之居地並於其處調整一切之準備人人手執香花出迎以一切盛裝之小男兒女兒為先導其次為王家之子女其次為釋迦族人等獻香花粉香等導引世尊入尼拘律遊園佛於此處由二萬漏盡比丘圍繞至於所設美麗之華座

釋族驚奇瑞

元來釋族具高慢不遜之性質彼等思惟「悉達太子較我等年少為我等弟為我等甥為我等子為我等孫」彼等向年少王子等云「汝等拜佛我等坐於汝等之後」於是彼等坐而不拜佛知其意佛思「我之親族不拜予將使彼等禮拜」佛入神通足定由定中出昇入空中由彼等頭上落下塵土如前在犍咜菴羅樹下所現相同之二神通王見此奇瑞云「世尊汝於降誕時為拜黑執天仙之足伴至其側反之予見汝之足反落於婆羅門之頭上於是予拜汝之足此為予第一之禮拜又於蒔種式之日汝坐於閻浮樹之蔭所設臥榻之上而閻浮樹之樹影靜止予見之向汝之足禮拜此為予第二次之禮拜今予見前此未曾見之奇瑞予今更又拜汝之足此為予第三次之禮拜」如是王拜世尊於是不拜世尊之釋族無一人不向佛各各禮拜如是世尊使親族禮拜由空中降下著於設席

毘輸安呾囉王子本生譚

世尊就座親族來集達最高潮彼等皆心注於一點而坐爾後大雲群出降蓮葉雨出銅色水妙音降落思欲濡雨之人則降落於其身對不欲濡雨之人則一滴亦不沾身釋族人等相顧語曰「此實不可思議實為稀[P.89]」佛曰「予之親族得受蓮葉之雨非自今日始昔日亦有降注之事」為說明此意義當於毘輸安呾囉王子本生譚(故事第五四七)中詳述聞佛說法後諸人皆由座起立禮佛而去王與大臣任何一人皆思「請受予等家之供養」故不離去

迦毘羅衛之行乞

翌日佛率二萬比丘於迦毘羅衛城各處托鉢然無一人招待亦無一人接鉢佛立於城門蓆居之上思惟「昔日諸佛於自己故鄉之都如何行乞耶不依順序唯巡迴於權威諸人之家耶抑向各戶順次行乞耶」繼而佛知凡每一佛無一不依順序行乞者佛思「我亦必須依此傳統習慣我之弟子等將能傚倣我托鉢完成義務」於是彼由住於一端之人家開始次第次第行乞多數大眾謂曰「氣品高貴之悉達太子步行托鉢」於是開二樓三樓乃至以上樓閣之獅子座以見佛就中羅睺羅之母妃思惟「彼高貴之王子於此同一都中具有王者之偉大威光乘金車巡視四方今竟剃落鬚髮身著黃衣手執土器步行托鉢予將見其影像如何」於是開獅子窗眺望見佛以種種離欲之相又以其身光之光輝照都之大路周圍放一尋之光明飾以三十二種大人相及八十種隨形好輝映氣品高貴佛之尊嚴彼〔女〕見此開始以「人中獅子」之八偈讚佛

二九一

彼有柔捲髮     光滑深碧色
彼有平滿額     皎潔似太陽
彼有隆準鼻     高長柔適度
善擴大光明     人中之獅子

〔彼女〕往告王曰「汝之王子步行托鉢

淨飯大王獲二果

王心動轉手整衣服愴惶而出阻立於世尊之前王曰[P.90]「尊師何故為使予等懷有恥思何為而步行托鉢只為此等比丘不得食物耶汝為何思耶」佛言「大王此為我等之作法」王曰「尊師予等之系統非大選出剎帝利之系統耶此系統中無一步行乞食者」佛言「大王所謂王統乃貴王之系統我等乃為燃燈佛憍陳如佛乃至迦葉佛之佛統此諸佛及其他數千之諸佛亦為行乞依行乞以保生」佛立於街頭唱偈

二九二

起勿放逸[1]     修善行法
隨法行者     永世樂臥

佛唱此偈終了王即入預流果(初果)

二九三

修善行法[2]     勿修惡法
隨法行者     永世樂臥

聞此偈後王即入一來果(二果)爾後王聞大護法本生譚(故事第三五八四四七)入不還果臨終之時臥於白傘之下榮耀之臥榻達阿羅漢果如是王不須住森林中精勵勤修而得聖果

羅睺羅母之拜佛

王達預流果後取世尊之鉢招世尊與比丘眾至大宮殿以上味之軟硬食物供養食事終了後宮諸人皆出拜世尊唯羅睺羅之母〔妃〕不出侍女等雖向彼女勸告「請向氣品高貴之王子禮拜」然彼女不往曰「若於我有德者王子應自來我處來時我當禮拜」王持佛之鉢與二位上首弟子入王女之寢殿曰「王女隨心禮拜汝等從傍不可言語」佛著所設之座彼女急出捉佛之足踝頭擦佛之足甲隨心而拜於是王就王女對世尊懷極大之愛情與其德性為如次[P.91]之談話「尊師我女(王子妃)聞汝身著黃色之衣自此以來彼女亦為黃衣之人聞汝日取一食彼女亦為一食知汝廢大臥榻彼女則臥於碎布所作之臥榻知汝不用花環香等彼女亦皆不用予之親族等致書彼女謂『自願奉養』然彼女不會見任何親族一人世尊予女具如是之德性」佛曰「大王今王女知識十分睿智發達有王保護善守其身無何不思議處此人昔日智識尚未十分發達之時無誰保護步行於山麓而亦善守其身」佛語月緊那羅本生譚(故事第四八五)起座而離去

難陀之出家

第二日難陀王子行即位式新殿初入式及婚禮式時佛來其家交鉢與王子思欲使彼出家為唱祝咒由座起立而去其妃國美見王子隨佛而去謂曰「王子殿下汝須速歸」彼女延首而待但彼不敢向世尊言「請受取鉢去」如是隨往精舍而來彼雖不願但世尊仍使其出家如此世尊來至迦毘羅衛都城第三日難陀亦為世尊度之出家

羅睺羅之出家

第七日羅睺羅之母〔妃〕為王子羅睺羅著飾伴往世尊之側彼女「王子汝觀有二萬沙門相伴面黃金色如梵天姿之沙門乃汝之父君彼有無數積蓄之寶為出家而不稍顧汝往彼處聲言『父親予為王子羅睺羅行灌頂式後予為轉輪王因寶為必要請與予寶子乃父之財產之主請予我以王家之財產』」於是王子往世尊之側對父感得愛情大為歡喜曰「沙門藉汝之福蔭大為爽快」王子言與自己相應之事而立其傍世尊食畢起座即行離去王子續云「沙門與我王家之財產沙門予我王家之財產」彼隨世尊之後而來世尊亦不令王子歸去王子亦與隨侍人等隨世尊同行而不能歸去如是王子與世尊同入園[P.92]世尊思惟「此子欲父之寶彼受輪迴惹起苦患予將使其於菩提道場得七種貴重之寶使彼成為由出世之親讓渡財產之主」於是招具壽舍利弗近前曰「舍利弗汝可使此王子出家」王子出家大王倍增苦惱大王難耐苦痛王向世尊言曰「願乞世尊如無父母許可勿使其子出家」王求佛承諾佛即與王以承諾

淨飯大王獲不還果

翌日佛於王宮中攝取朝食退坐一隅王曰「尊師汝為苦行時一天人來予之所告曰『汝之王子已死』予不信其語『予之王子未達菩提不能死亡』予與斥退」佛曰「昔我雖示汝以骨云汝王子已死汝猶不信而今又如何能信」佛為說明此意為說大護法本生譚(故事第四四七)說此話將終王即入不還果如是佛使父成就三果率比丘眾再還王舍城處於寒林之中

給孤獨長者

爾時有居士給孤獨載五百輛車之物品往王舍城親友長者之宅於彼處聞佛世尊出世某日清晨甚早天人等以力開門得入詣佛之處聽法入預流果

祇園精舍之建立

第二日向佛及比丘眾行大施捨得佛承諾於舍衛城招待奉佛歸途中四十五由旬間各施一萬兩每一由旬建一精舍於祇園各方隅布金以一億八千萬兩收購起動工事彼為十力者於中央構築香室(佛之房室)環繞香室為八十位大長老各別室又有一重壁二重壁繪白鳥鶉鳥之長室無頂之棚舍其他坐臥處蓮池經行處夜間居住場所晝間居住場所等費金一億八千萬兩於適於住居之土地上建立華美之精舍派遣使者乞請十力者前來佛聞使者之傳信率比丘大眾離王舍城次第行進到達舍衛城內

佛入祇園精舍

一方大長者查精舍落成慶典之準備於如來入祇園之日使男[P.93]子著各類之飾與五百少年等共同出迎男子與少年等手執醒目之五百種五色布幢為十力者之最先導其後由大善賢小善賢二長者之女與五百少女等續持滿水之瓶其後為長者盛裝之妻由五百婦女相隨各各手執滿盛食物之鉢最後為大長者自身著新衣與五百長者同立於世尊之前方世尊使此信士男子先行彼由諸大比丘眾圍繞以身光照耀林園內部如黃金染為薄赤之色以無限佛之威力以無比倫之佛祥福入於祇園精舍給孤獨長者問佛「尊師此精舍如何」佛言「善哉居士請為現在世及未來世比丘眾之布施」長者「謹如尊命尊師」長者取金瓶以水澡十力者之手為獻辭曰「此祇園精舍捧獻佛與現在世及未來世之四方比丘眾」佛受精舍述謝辭並述施此精舍之功德

二九四

人得避寒暑     亦可避猛獸
蛇蚊皆可避     又可避冷雨

二九五

烈風熱來避     入定為禪觀
保護與安寧     精舍施僧伽
施捨最第一     為佛所稱讚

二九六

己知大利益     是為賢智人
樂構此精舍     其處住多聞

二九七

〔布施〕以信心     飲料與食物
衣服坐臥具     應施直心人

[P.94]二九八

彼等為此人     為說除苦法
此處彼知法     無漏般涅槃

精舍落成之慶讚

給孤獨長者由第二日開始為落成之慶祝毘舍佉(信士女)為樓臺之祝賀四個月終了而給孤獨長者精舍落成之慶典繼續九個月間此慶讚共費黃金一億八千萬兩如是此一精舍合計共費金五億四千萬兩之寶

過去大精舍之建立

昔日毘婆尸佛時有普納巴斯密陀長者敷金瓦求買土地於彼處建一由旬之僧伽藍尸棄佛之時有錫利瓦多長者敷金板求買土地於其處建三伽烏達之僧伽藍毘舍浮佛之時有蘇提亞長者擺列金象之足求買土地於彼處建立半由旬之僧伽藍拘留孫佛之時有阿周陀長者敷金瓦求買土地於彼處建一伽烏達之僧伽藍拘那含牟尼佛之時有烏伽長者擺列金龜買取土地於彼處建半伽烏達之僧伽藍迦葉佛之時有蘇曼伽拉長者以敷金瓦買取林園於彼處建十六伽利薩(面積)之僧伽藍而我世尊之時有給孤獨長者敷一千萬之迦利沙波拏(金幣)求買林園於彼處建十八伽利薩之僧伽藍此皆為不棄一切諸佛之場所

以上佛於大菩提道場達一切智後至就大般涅槃牀之間為佛在處之話此謂之近因緣譚一切本生譚將準此以為說明

——因緣譚終——


校注

[0001001] 薄伽梵(Bhagavant)普通譯為世尊Bhaga 即幸運有吉祥之意因此譯為「具福」或「具吉祥」亦為允當 [0001002] 由第三偈之除去諸障礙可與相隔第四九偈之第一〇一一偈之說互相連絡第五偈為佛於其久遠前生如此古話所述之行事成就菩提之資糧第六偈為佛滅後結集者結集此因緣古話而為本生經第七九偈為述說大寺三長老比丘向本經著釋者佛音乞求釋義 [0002003] 由人決心將來成佛至成佛之間名其人為大士或菩薩此間必須徹底修行十種波羅蜜修行終了即得菩提而為覺者(佛)此即謂之成就菩提之資糧 [0002004] 結集為 saṅgiti 之譯語 [0002005] 化地部(Mahiṁisāsaka 彌沙塞)為小乘二十部之一派為由上座部分出者 [0002006] 大寺住者(Mahāvihāravāsin)為錫蘭三分派之一派此一著釋為由西元四一二年至四三四年間著者居住於錫蘭阿努拉達布拉(Anurādha-pura)城之大寺精舍時所著 [0005001] 佛種姓經(Buddhavaṁsa)經藏五部中小部經典之一部書寫過去二十八佛之事蹟 [0005002] 十種之聲如第一三偈所說象聲馬聲車音小鼓鐃鈸銅鑼及第十飲食招客之聲 [0008001] 三種之火即貪瞋癡三毒煩惱譬喻為火 [0012001] 「五種之不便」地面堅硬凹凸場中有樹木矮樹覆蓋過於狹窄過於廣闊 [0012002] 「八種之便利」不取財物適於托鉢依托鉢安穩得食王家壓制人民而得財托鉢者不擾人民不欲求他人之助無盜賊奪物之虞不親近國王大臣四方皆無障礙此等亦謂沙門之樂 [0012003] 「九種之不便」價高他人所造用之易污污而須加洗染用久須加補綴難再求得不適於苦行出家者為外敵同受之物須當心不為其取去為用以飾身携帶旅行擔心為行李之運載 [0012004] 「十二種便利」價廉且甚適當自手得造用之難污洗濯便利用久無須縫紉再求容易造得適於苦行出家者外敵取之無益用之不為飾身著之輕便衣服受用少起欲心一一造樹皮衣正當無過一二一旦失去亦無可惜之心 [0012005] 「樹葉家屋」並非粗糙之小屋乃行者住家之總稱其八種不便為多費手續集合資材之建造樹葉土剝落須再復元不斷修理坐臥適於老人但於非時而起者心不能住一境且又不能不起防止寒熱而使身體虛弱入住者可行多類之惡事覆藏招致非難起執著為自己之物成為有家之第二人與虱油虫壁虎等同居一處成為與極多數者同居 [0012006] 「十種之便利」手續少唯往行處少見煩擾無須費心看顧拂不拂掃皆樂用其處無須非起不可無覆藏可咎之事因於此處為惡者甚覺可恥與屋外相同無遮身體之物無執著之事棄屋內生活之愛著心無多人共住云「此予之家汝可請出」之驅逐事住者愉快樹下坐臥之處到處容易獲得故無惜心 [0019001] 曼陀羅(Mandārava)譯為圓華適意華珊瑚樹花 [0019002] 晝度樹(Pāricchattaka)音譯跛里耶多羅迦波利質多羅意譯為晝度天遊為忉利天中第一樹之名 [0019003] 瞻波(Campaka)譯為占婆金色花黃花為白黃色具有香氣之花 [0019004] 娑喇喇(Salala)香花之一種 [0019005] 尼泊(Nīpa)阿輸迦花(無憂樹花)之一種 [0019006] 那迦(Nāga)譯為龍此處為龍樹花之意 [0019007] 奔那迦(Punnāga)又譯芬那迦花亦名龍樹花 [0019008] 啟他佳(Ketaka)為香花之一種 [0021001] 「八法」請參照第九偈 [0025001] 大世界 Cakkavāla 為鐵圍山之原語指四大洲及其周圍大海所圍繞之連峙山脈亦為指依此山脈所圍繞之世界故此譯為「大世界」 [0036001] 動作(iriyāpatha)通常譯為四威儀謂行住坐臥四種之動作 [0043001] 那由他(Nahuta)一千萬之四乘冪即於一之後附二十八數之零 [0043002] 由旬(Yojana)約為九哩 [0045001] 原典 Sadā 為「常」之意乃 Tadā(爾時)之誤異本有為後者 [0047001] 羅睺(Rāhu)為阿修羅王之一往昔之人信日蝕月蝕乃阿修羅王吞日月 [0049001] 解脫(paṭasambhidā)普通是指四無礙辯即為 attha 義(意義)dhamma 法(道理條件)nirutti 語(語法)及 paṭibhāna 智(才智)四者增一則譯為法樂說四者 [0049002] 等至(Samāpatti)為一種禪觀此有四色界(四禪)及四無色界八種即所謂八定 [0049003] 三明(Vijjā)為宿住智證明(知過去事之智)生死智證明(知有情生死之智)漏盡智證明(煩惱漏盡之智) [0049004] 六神通(Abhiññā)為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 [0051005] 善慧乃燃燈之父 [0053001] 轉輪王(Cakkavati)「轉車輪者」之意以普行發佈命令如轉車輪之意而名一般相信其所投之輪寶(武器)能治理轉去復又還來之範圍故謂之轉輪王或轉輪聖王此有統治四洲即全世界者有支配其中一洲者及支酬洲之一部者三種彼「正當平等治國」「勝此世界無刑罰兵戈依法導民」為行理想政治之王者常與佛並舉凡轉輪聖王出於世間必定成佛 [0056001] 法句經釋義第一卷第四卷所出之偈 [0057001] 棚舍(Maṇḍapa)為祭祀與供養之時所建一時之壇場柱與柱上有所裝飾但無屋頂 [0057002] 徧處定(Kasiṇa)觀法之一種十徧處定又名十「一切處」為一即一切之觀法作為對象所觀之物有地水火風青黃赤白空識十種作此觀法時須要在石板或地面平坦之處此謂徧處定之道場(Kasiṇamaṇḍala) [0058001] 安瑪那斗量之名約當十斗 [0058002] 伽瓦巴那梵語伽魯而亞巴那金銀貨之名 [0062001] 滅盡定(Nirodhasamapātti)又稱滅受想定(Saññāvedayitanirodha)屬第五禪定入此定者一切精神活動陷於停止狀態恰如死去唯有壽暖二者與死之狀態相異聖者七日間能入此定 [0075001] 參照前第六九偈 [0075002] 參照前第一二六偈 [0076003] 五無間即五逆罪殺父殺母害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0083001] 大品五之一三之一二 [0089001] 一伽烏達為四分之一由旬 [0092001] 六分(Chalaṅgavā)為由 Cha+aṅga+vant 之語而來為有「六種支分」之意此六種支分杜瓦與渥倫二人均解釋為六種感官之意譯為「制六感」然此六支乃指吠陀之六分儀軌(Kappa)文法(vyākaraṇa)語源(Nirutti)音韻(Sikkhā)詩法(Chanda)天文(Jotisattha) [0098001] 案陀羅人謂為樂師 [0099001] 此處有關 Nibbāyati 與 Nibbuta 兩語應須注意此為語言上之遊戲在言此之前應須注意次之三梵語1. nir+√vā(吹消)由此語而生出 Nirvāṇa(涅槃)之語2. nir+√vṛ(樂滿足感覺幸福)=Nirvita(滿足幸福和平)3. ni+√vṛ(圍防)=Nivṛta(包圍覆蓋防止)今本文中之 Nibbāyati 為 1 之被動詞(主動詞 Nibbāti)Nibbuta 與 1, 2 或 3 相關連即可見為此各語之過去被動分詞奇爾達斯謂 Nibbuta 代表 1 與 2即具有 1 nir+√vā 之過去被動分詞(消滅)之意2 mir+√vṛ 之過去被動分詞(受樂被幸幸福和平)之意瓦倫之意大致與此相同即混雜 1 與 2 而作成一種雙關之戲語最近由巴利原典刊行會(Pali text Society)出版之巴利英語辭典之解釋稍有不同然吾等以以上之解釋為正且認為十分正確而應加以言及之因此枳薩憍曇彌所云為 2 之意義(幸福之意)而菩薩則視作 1 之意義(消歸寂靜得安靜)可作以上等義之解釋 [0101001] 三界為欲界色界無色界為宇宙全體之意 [0104001] 巴利洽他伽為忉利天上之花 [0104002] 由犍陀羅為須彌七金山之一 [0105001] 烏薩巴為一百四十肘一肘為一尺八寸一烏薩巴約當二百五十二尺 [0120001] 法句經第一五三偈長老偈第一八三偈 [0120002] 法句經第一五四偈長老偈第一八四偈 [0121001] 闍利王子罽拏延王女曼提妃之事見史話第五四七參照 [0121002] 闍利王子罽拏延王女曼提妃之事見史話第五四七參照 [0121003] 闍利王子罽拏延王女曼提妃之事見史話第五四七參照 [0124001] 法句經第一七九偈 [0125002] 法句經第一八〇偈 [0128001] 陰曆一箇月為三十日或二十九日分為兩部前半由朔至十五日(滿月之日)謂之白分(Sukkabakkha)後半即由滿月之翌日至三十日或二十九日(月晦之日)謂之黑分(Kaṇhapakkha)每分月之五日白分當陰曆五日黑分當陰曆二十日此處於前有「後之阿沙陀星相合時」當為同月之黑分因此分月之五日與陰曆二十日相當 [0128002] 原典此經經名為 Ananta 係 Anatta 之誤此在錫蘭文字之抄本nt 與 tt 易生錯誤由此而來之誤 [0135001] 迦留陀夷(Kāḷudāyi)本名優陀夷(Udāyi)因其容貌黑色彼呼為迦留陀夷次項參照 [0136001] 佛開悟於阿沙陀月之十五日然後赴波羅奈附近之鹿野苑於此處為三個月間之安居至阿濕婆闍月中旬離鹿野苑赴優樓頻羅教化三迦葉歷時三個月此如本文中所述應為弗沙月之中旬於是月滿月之日赴王舍城於其處度過兩個月自成道以來至此已經過七個月過波迦那月中旬寒季已了熱季開始此處所謂寒期熱季乃分一年為寒熱三個季節一年分為六期巴迦那月為春之初期 [0136002] 見長老偈第五二七偈 [0141001] 法句經第一六八偈 [0142002] 法句經第一六九偈
[A1] 序偈【CB】[-]【南傳】
[A2] [-]【CB】序偈【南傳】
[A3] 波【CB】婆【南傳】
[A4] 南傳大藏經此處註標[01]有誤今予以修訂為[*]
[A5] 南傳大藏經此處註標[01]有誤今予以修訂為[*]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