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大的易行道[A1]
念佛與淨土,本為佛法的通遍法門,不論什麼宗,什麼乘,都有此方便。不過最普遍的,要算念阿彌陀佛與往生極樂淨土;弘揚最力的,要算淨土宗罷了。
這一法門,敘述得最完備的,沒有比得上〈普賢行願品〉。〈普賢行願品〉的「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十願,實是十項願行),對於易行道的念佛,敘述得最為完備。念佛,是繫念於佛的法身、功德、相好、名號而攝心不亂。念佛,不但是口頭稱念,而包含了:一、禮拜佛;二、讚歎佛的一切功德(德依名立,所以口稱阿彌陀佛,即等於讚歎一切佛功德);三、於佛前廣修供養;四、於佛前真誠的懺悔;五、對於佛(因中菩薩等)的功德,生隨喜心;六、請佛轉法輪;七、請佛久住世間,濟度眾生;八、隨佛修學;九、學佛那樣的隨順眾生;十、一切功德,與一切眾生共同迴向佛道。這一切,都是念佛;都是內心的觀想(勝解),不待外緣,所以最為易行。觀想於一切佛(即無量佛)前如此願行,即是常念遍念無量佛。以十方無量佛(即西方無量佛)為繫念境,所以修行成就,能普入法界,生極樂國。
然而,敘述得淺淺深深最有層次的,又沒有比得上《大乘起信論》了。約修行次第,略有四級。一、「初學」大乘而「其心怯弱」的:怕不能見佛,怕不免墮落。這是還沒有資格修學信心的鈍根。對於這,有特殊方便,要他「專意念佛」——阿彌陀佛;勸他迴向極樂世界。以佛力的攝受護持,使他不失信心,漸次成就(如能實相念佛,又當別論)。二、一般初心菩薩,還在修習信心階段(十信位):禮佛、懺悔、隨喜、迴向等念佛易行道,即是消惡障的方便。以易行道消除惡障,即能助成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等難行方便,達到成就信心。三、信心成就的菩薩(初住以上),修懺悔的能止方便;修供養、禮拜、讚歎、隨喜、勸請的發起善根增長方便。必須如此,才能助成大願平等,悲慧相應;才能信心增長,志求無上菩提。四、到了現證法界的大地菩薩,還是修念佛行。但這是為了利益眾生,所以常在十方佛前,供養,請轉法輪等。文殊、普賢等去極樂國,應屬於此類,決非怕不見佛,怕退失信心,像初學的那樣。
這可見,念佛易行道,為菩薩道中徹始徹終的法門。法門循序漸深,只看根性如何。我所以依《智論》說:易行道與難行道,因初學者根性不同,可以有所偏重;而在完整的菩提道中,從來不曾矛盾,不可妄生取捨!不讀〈普賢行願品〉,不知念佛易行道的內含廣大。不讀《大乘起信論》,不知念佛法門的淺深層次(與龍樹的《智論》、《十住毘婆沙論》相合)。所以我要向現代的念佛易行道者,推薦這經論的廣大義;免得斷章取義,自毀高深廣大的法門!
【經文資訊】《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第 24 冊 No. 24 佛法是救世之光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1-12-09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所編輯
【原始資料】印順文教基金會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