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12]第九 瞻波犍度
一
(一)
爾時,佛世尊住瞻波國迦迦池邊。爾時,于迦尸國有婆娑婆村,住處有比丘迦葉姓[1]者,為執事[2],心生思念:「如何能令未來善美比丘來,已來善美比丘令安樂久住,令此處得隆盛、增長、廣大耶?」因而戮力。爾時,有多數比丘,于迦尸國遊行,到婆娑婆村。迦葉姓比丘見彼諸比丘從遠方來,見而設牀座,置洗足水、足台、足布,迎之而取鉢、衣,問要水耶?供洗浴,供粥、嚼食、噉食。時,彼諸客比丘心生思念:「此住處比丘賢能也,供洗浴,亦供粥、嚼食、噉食。我等于此處婆娑婆村居住。」時,彼諸客比丘乃于是處婆娑婆村居住。
(二)
時,迦葉姓比丘心生思念:「此諸客比丘遠來疲倦既息,前不辨往來〔食處〕,今能辨往來。為他人盡壽戮力實難,乞求于眾人之間亦甚不快,我當不再供粥、[P.313]嚼食、噉食矣。」乃不戮力奉彼粥、嚼食、噉食矣。時,彼諸客比丘心生思念:「前住此處比丘供洗浴,供粥、嚼食、噉食,彼今不再奉粥、嚼食、噉食矣。此住處比丘邪惡,我等舉此住處比丘。」
(三)
時,彼諸客比丘集會,言迦葉姓比丘曰:「前汝供洗浴,供粥、嚼食、噉食。汝今不供粥、嚼食、噉食矣。汝墮罪,汝見此罪耶?」「于我不見罪。」時,彼諸比丘以不見罪,舉迦葉姓比丘。時,迦葉姓比丘心生思念:「我不知此罪耶?非罪耶?我犯耶?不犯耶?我應被舉耶?不應被舉耶?如法耶?非如法耶?有過耶?無過耶?應理耶?不應理耶?我當往瞻波,以此事請問世尊。」
(四)
時,迦葉姓比丘收藏臥具牀座,持鉢、衣,向瞻波國而去,順次詣瞻波國世尊住處。詣而敬禮世尊,坐于一面。佛世尊與諸客比丘俱相致問是常法也。時,世尊言迦葉姓比丘曰:「比丘!忍耶?足耶?遠路而來不疲倦耶?比丘!汝由何處來耶?」「世尊!忍!世尊!足!我由道路而來,不疲倦。
(五)
于迦尸國有婆娑婆村。世尊!我乃是其住處比丘,為執事,思念:『如何能使未來善美比丘來,已來善美比丘令能安樂住,使此住處得隆盛、增長、廣大耶?』因而戮力。時有多數比丘于迦尸國遊行,至婆娑婆村。我見彼諸比丘從遠方而來……[P.314]〔乃至〕……時,我生思念:『問……。』世尊!為此故,我來也。」
(六)
「比丘!此非罪也,不成罪。汝非犯也,無犯。不舉汝也,非被舉。舉汝者,非如法也、有過也、不應理也。比丘!汝往彼婆娑婆村居住!」「唯!唯!」迦葉姓比丘應諾世尊,即從座而起,敬禮世尊,右繞向婆娑婆村而去。
(七)
時,彼諸客比丘于後生悔,生追悔:「我等有不利,無得利;我等有惡得,無善得。何以故?我等無事、無因舉清淨無罪比丘故也。我等當往瞻波國,于世尊處以過白過。」時,彼諸客比丘收藏臥具牀座,持鉢、衣,向瞻波國而去,順次詣瞻波國世尊住處。詣而敬禮世尊,坐于一面。佛世尊與諸客比丘俱相致候是常法也。時,世尊言彼諸比丘曰:「諸比丘!忍耶?足耶?由道路而來,疲倦耶?諸比丘!汝等由何處來耶?」「世尊!忍!世尊!足!我等由道路來,不疲倦。于迦尸國有婆娑婆村,世尊!我等從彼處來也。」
(八)
「諸比丘!汝等舉彼住處比丘耶?」「然!」「諸比丘!依何事、何因耶?」[P.315]「世尊!無事、無因也。」佛世尊呵責之曰:「諸比丘!不相合、〔不隨順、不相稱、非沙門法、不相應、〕非事也。諸愚人!汝等如何無事、無因舉清淨無罪比丘耶?諸愚人!如此非令未信者得信也。」呵責、說法,告諸比丘曰:「諸比丘!不得無事、無因舉清淨無罪比丘,舉者墮惡作。」
(九)
時,彼諸比丘即從座起,偏袒上衣,以頭面禮世尊足,白世尊言:「我等為過失所侵,猶如愚者、癡者、不善者,所以我等無事、無因舉清淨無罪比丘故也。世尊!若爾,請以我等之過為過而受之,為未來律儀故。」「諸比丘!汝等實為過失所侵,猶如愚者、癡者、不善者,所以汝等無事、無因舉清淨無垢比丘故也。諸比丘!汝等以過為過而見之,如法悔過故我受此。以過為過而見之,如法悔過以資未來律儀者,于聖者律為增長也。」
二
(一)
時,瞻波國諸比丘如此作羯磨,謂:作非法別眾羯磨,作非法和合羯磨,作如法別眾羯磨,作似法別眾羯磨,作似法和合羯磨。以一人舉一人,以一人舉二人,以一人舉多人,以一人舉僧伽,以二人舉一人,以二人舉二人,以二人舉多人,以二人舉僧伽,以多人舉一人,以多人舉二人,以多人舉多人,以多人舉僧伽,以僧伽舉僧伽。
(二)
少欲諸比丘忿怒、非難:「如何瞻波國諸比丘,如此作羯磨:作非法別眾羯磨……作似法和合羯磨。以一人舉一人……以僧伽舉僧伽耶?」時,彼諸比丘以[P.316]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諸比丘!瞻波國諸比丘如此作羯磨:作非法別眾羯磨……以僧伽舉僧伽,真實否?」「世尊!真實也。」佛世尊呵責:「諸比丘!彼諸愚人所為不相合、〔不隨順、不相稱、非沙門法、不相應、〕非事也。諸比丘!如何彼諸愚人如此作羯磨:作非法別眾羯磨……以僧伽舉僧伽耶?諸比丘!如此非使未信者得信也。」呵責、說法,告諸比丘曰:
(三)
「諸比丘!非法別眾羯磨不成羯磨,不得作;非法和合羯磨不成羯磨,不得作;似法和合羯磨不成羯磨,不得作。以一人舉一人不成羯磨,不得作……以僧伽舉僧伽不成羯磨,不得作。
(四)
諸比丘!羯磨有四,謂:非法別眾羯磨、非法和合羯磨、如法別眾羯磨、如法和合羯磨也。諸比丘!此中非法別眾羯磨,諸比丘!此非法與別眾,有過、不應理之羯磨也。諸比丘!不得作如此羯磨,而不許如此羯磨。諸比丘!此中非法和合羯磨,諸比丘!此非法故有過,不許……。諸比丘!此中如法別眾羯磨,諸比丘!此別眾故有過,不許……。諸比丘!此中如法和合羯磨,諸比丘!此如法與和合故無過、應理之羯磨也。諸比丘!應作如此羯磨,而許如此羯磨。諸比丘!因此故,于此處『我等如此作如法和合羯磨。』如此,諸比丘!應當學。」
三
(一)
爾時,六群比丘如此作羯磨,謂:作非法別眾羯磨,作非法和合羯磨,作如法別眾羯磨,作似法別眾羯磨,作似法和合羯磨,作無表白有唱說羯磨,作無[P.317]唱說有表白羯磨,作無表白無唱說羯磨,作違法羯磨,作違律羯磨,作違師教羯磨,作受呵責羯磨,作非法羯磨,作有過羯磨,作不應理羯磨。少欲諸比丘忿怒、非難:「為何六群比丘作如此羯磨,作非法別眾羯磨……作受呵責、非法[3]、有過、不應理羯磨耶?」時,彼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諸比丘!六群比丘作如此羯磨,作非法別眾羯磨……作受呵責非法、有過、不應理羯磨,真實耶?」「世尊!真實也。」……乃至……呵責、說法已,告諸比丘曰:
(二)
「諸比丘!非法別眾羯磨不成羯磨,不得作……似法和合羯磨不成羯磨,不得作。諸比丘!無表白有唱說羯磨不成羯磨,不得作。諸比丘!無唱說有表白羯磨不成羯磨,不得作。諸比丘!無表白無唱說羯磨不成羯磨,不得作。諸比丘!違法羯磨不成羯磨,不得作。諸比丘!違律羯磨不成羯磨,不得作。諸比丘!違師教羯磨不成羯磨,不得作。諸比丘!受呵責、非法、有過、不應理之羯磨不成羯磨,不得作。
(三)
諸比丘!羯磨有六,謂:非法羯磨、別眾羯磨、和合羯磨、似法別眾羯磨、似法和合羯磨、如法和合羯磨也。諸比丘!何為非法羯磨耶?諸比丘!白二羯磨以一白而作羯磨,羯磨不唱說,非法羯磨也。諸比丘!白二羯磨以二白作羯磨,羯磨不唱說,非法羯磨也。諸比丘!白二羯磨以一羯磨說而作羯磨,不表白者,非法羯磨也。諸比丘!白二羯磨以二羯磨說而作羯磨,不表白者,非法羯磨也。
(四)
諸比丘!白四羯磨以一白而作羯磨,羯磨不唱說,非法羯磨也。諸比丘![P.318]白四羯磨以二表白而作羯磨……以三表白而作羯磨……以四表白而作羯磨,羯磨不唱說,非法羯磨也。諸比丘!白四羯磨以一羯磨說而作羯磨……以二羯磨說而作羯磨……以三羯磨說而作羯磨……以四羯磨說而作羯磨,不表白者,非法羯磨也。諸比丘!如此名為非法羯磨也。
(五)
諸比丘!何為別眾羯磨耶?諸比丘!白二羯磨所需比丘未到,應與清淨欲[4]者未與清淨欲,現前〔比丘〕呵責,此別眾羯磨也。諸比丘!白二羯磨所需比丘已至,應與清淨欲者未與清淨欲,現前〔比丘〕呵責,此別眾羯磨也。諸比丘!白二羯磨所需之比丘已至,應與清淨欲者已與清淨欲,現前〔比丘〕呵責,此別眾羯磨也。諸比丘!白四羯磨……別眾羯磨也。諸比丘!如此名為別眾羯磨也。
(六)
諸比丘!何為和合羯磨耶?諸比丘!白二羯磨所需比丘已至,應與清淨欲者已與清淨欲,現前〔比丘〕不呵責,此和合羯磨也。諸比丘!白四羯磨……不呵責,此和合羯磨也。諸比丘!如此名為和合羯磨也。
(七)
諸比丘!何為似法別眾羯磨耶?諸比丘!白二羯磨先羯磨唱說後表白,所需比丘未來,應與清淨欲者未與清淨欲,現前〔比丘〕呵責,此似法別眾羯磨也。諸比丘!白二羯磨先羯磨唱說後表白,所需比丘已至,應與清淨欲者未與清淨欲,現前〔比丘〕呵責,此似法別眾羯磨也。諸比丘!白二羯磨先羯磨唱說後表白,所[P.319]需比丘已至,應與清淨欲者已與清淨欲,現前〔比丘〕呵責,此似法別眾羯磨也。諸比丘!白四羯磨……似法別眾羯磨也。諸比丘!如此名為似法別眾羯磨。
(八)
諸比丘!何為似法和合羯磨耶?諸比丘!白二羯磨先羯磨唱說後表白,所需比丘已至,應與清淨欲者已與清淨欲,現前〔比丘〕不呵責,此似法和合羯磨也。諸比丘!白四……不呵責,此似法和合羯磨也。諸比丘!如此名為似法和合羯磨。
(九)
諸比丘!何為如法和合羯磨耶?諸比丘!白二羯磨先表白後以一羯磨說而作羯磨,所須比丘已至,應與清淨欲者已與清淨欲,現前〔比丘〕不呵責,此如法和合羯磨也。諸比丘!白四羯磨先表白後以三羯磨說而作羯磨,所需比丘已至,應與清淨欲者已與清淨欲,現前〔比丘〕不呵責,此如法和合羯磨也。諸比丘[5]!如此名為如法和合羯磨。
四
(一)
僧伽有五,謂:四比丘僧伽、五比丘僧伽、十比丘僧伽、二十比丘僧伽、過二十比丘僧伽也。諸比丘!此中四比丘僧伽除授戒、自恣、出罪三羯磨,其餘得作一切如法和合羯磨。諸比丘!此中五比丘僧伽于中國[6]除授戒與出罪二羯磨,其餘得作一切如法和合羯磨。諸比丘!此中十比丘僧伽除出罪一羯磨,其餘得作一切[P.320]如法和合羯磨。諸比丘!此中二十比丘僧伽得作一切如法和合羯磨也。
(二)
諸比丘!四人眾應作羯磨時,以比丘尼為第四人而作羯磨,不成羯磨,不得作。諸比丘!四人眾應作羯磨時,以式叉摩那為第四人……以沙彌為第四人……以沙彌尼為第四人……以棄學者為第四人……以犯極罪者為第四人……以因不見罪而被舉者為第四人……以因不懺悔罪而被舉罪者為第四人……以因不捨棄惡見而被舉者為第四人……以黃門為第四人……以賊住者為第四人……以歸外道者為第四人……以畜生為第四人……以殺母者為第四人……以殺父者為第四人……以殺阿羅漢者為第四人……以污比丘尼者為第四人……以破和合僧者為第四人……以出〔佛身〕血者為第四人……以二根者為第四人……以異住處者為第四人……以異境界者為第四人……以神通在虛空者為第四人……以由僧伽受羯磨者為第四人而作羯磨,不成羯磨,不得作。
———四人眾可作〔終〕———
(三)
諸比丘!五人眾應作羯磨時,以比丘尼為第五人而作羯磨,不成羯磨,不得作……以由僧伽受羯磨者為第五人而作羯磨,不成羯磨,不得作。
———五人眾可作〔終〕———
(四)
諸比丘!十人眾應作羯磨時,以比丘尼為第十人而作羯磨,不成羯磨,不得作……以由僧伽受羯磨者為第十人而作羯磨,不成羯磨,不得作。
———十人眾可作〔終〕———
(五)
諸比丘!二十人眾應作羯磨時,以比丘尼為第二十人而作羯磨,不成羯磨,不得作……以由僧伽受羯磨者為第二十人而作羯磨,不成羯磨,不得作。
———二十人眾可作〔終〕———
(六)
諸比丘!以別住者為第四人而與別住、作本日治、與摩那埵,以彼為第二十人而作出罪者,不成羯磨,不得作。諸比丘!以應受本日治之者為第四人而與別住、作本日治、與摩那埵,以彼為第二十人而作出罪者,不成羯磨,不得作。諸比[P.321]丘!以應受摩那埵之人為第四人而與別住、作本日治、與摩那埵,以彼為第二十人而作出罪者,不成羯磨,不得作。諸比丘!以行摩那埵者為第四人而與別住、作本日治、與摩那埵,以彼為第二十人而作出罪,不成羯磨,不得作。諸比丘!以應受出罪者為第四人而與別住、作本日治、與摩那埵,以彼為第二十人而作出罪者,不成羯磨,不得作。
(七)
諸比丘!于僧伽中一類人之呵責應受,一類人之〔呵責〕不應受。諸比丘!于僧伽中如何之人呵責不應受耶?諸比丘!于僧伽中比丘尼之呵責不應受。諸比丘!于僧伽中,式叉摩那之呵責……沙彌之……沙彌尼之……棄學者之……犯極罪者之……發狂者之……心散亂者之……受苦者之……因不見罪而被舉者之……因不懺悔罪而被舉者之……因不捨棄惡見而被舉者之……黃門之……賊住者之……歸外道者之……畜生之……殺母者之……殺父者之……殺阿羅漢者之……污比丘尼者之……破和合僧者之……出〔佛身〕血者之……二根者之……異住處者之……異境界者之……以神通在虛空者之……由僧伽受羯磨者之呵責不應受。諸比丘!于僧伽中如此人之呵責不應受也。
(八)
諸比丘!于僧伽中如何人之呵責應受耶?諸比丘!有善比丘,在同住處同一界內者,縱然僅語其鄰座比丘,于僧伽中應受其呵責。諸比丘!如此人之呵責應受。
(九)
諸比丘!驅出有二。諸比丘!未犯應受驅出之人,而被僧伽驅出者,于某人為善驅出,于某人為惡驅出。諸比丘!未犯應受驅出之人而被僧伽驅出,其為惡驅出者如何耶?諸比丘!此處有比丘,清淨無罪,僧伽若驅出彼,為惡驅出。諸比丘!如此,未犯應受驅出之人而僧伽若驅出者,謂為惡驅出也。諸比丘!未犯應受驅出之人而被僧伽驅出,其為善驅出者如何耶?諸比丘!此處有比丘,愚癡、不聰明、[P.322]多罪、不受教誡、居俗家、與不隨順在家眾俱住,僧伽若驅出彼,為善驅出。諸比丘!如此,未犯應受驅出之人而僧伽若驅出者,謂為善驅出。
(一〇)
諸比丘!解〔羯磨〕有二。諸比丘!未得解之人而僧伽若與解,于某人為善解,于某人為惡解。諸比丘!未得解之人而僧伽若與解,如何為惡解耶?諸比丘!黃門未得解,僧伽若與彼解者,為惡解。諸比丘!賊住者……歸于外道者……畜生……殺母者……殺父者……殺阿羅漢者……污比丘尼者……破和合僧者……出〔佛身〕血者……二根者,未得解,僧伽若與彼解者為惡解。諸比丘!如此,未得解之人而僧伽若與解者,謂為惡解。
(一一)
諸比丘!未得解之人而僧伽若與解,如何為善解耶?諸比丘!截足者……〔參照第一大犍度七一(一)〕……盲聾啞者,未得解,僧伽與解者為善解。諸比丘!如此,未得解之人而僧伽與解者,謂為善解也。」
———婆娑婆村誦品〔終〕———
五
(一)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無應視為罪者,僧伽若多人、若一人難彼曰:[P.323]『汝犯罪汝見此罪?』彼言:『我無應視為罪者。』僧伽依不見罪而舉彼,非法羯磨也。諸比丘!此處有比丘,無應懺悔罪者,僧伽若多人、若一人難彼曰:『汝犯罪,且懺悔彼罪!』彼言:『我無應懺悔罪者。』僧伽依不懺悔罪而舉彼,非法羯磨也。諸比丘!此處有比丘,無應棄惡見者,僧伽若多人、若一人難彼曰:『汝有惡見,棄此惡見!』彼言:『我無應棄惡見者。』僧伽依不棄惡見而舉彼,非法羯磨也。
(二)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無應見罪者,無應懺悔罪者,僧伽若多人、若一人難彼曰:『汝犯罪,汝見此罪耶?且懺悔彼罪!』彼言:『我無應見罪者,無應懺悔罪者。』僧伽依不見〔罪〕,或依不懺悔罪而舉彼,非法羯磨也。
(三)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無應見罪者,無應棄惡見者,僧伽若多人、若一人難彼曰:『汝犯罪,汝見此罪耶?汝有惡見,且棄此惡見!』彼言:『我無應見罪者,我無應棄惡見者。』僧伽依不見〔罪〕,或依不捨棄〔惡見〕而舉彼,非法羯磨也。
(四)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無應懺悔罪者,無應棄惡見者。僧伽若多人、若一人難彼曰:『汝犯罪,且懺悔此罪;汝有惡見,且棄此惡見!』彼言:『我無應懺悔罪者,我無應棄惡見者。』僧伽依不懺悔〔罪〕、或依不棄〔惡見〕而舉彼,非法羯磨也。
(五)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無應見罪者,無應懺悔罪者,無應棄惡見者。僧伽[P.324]若多人、若一人難彼曰:『汝犯罪,汝見此罪耶?且懺悔此罪;汝有惡見,且棄此惡見!』彼言:『我無應見罪者,我無應懺悔罪者,我無應棄惡見者。』僧伽依不見〔罪〕、或依不懺悔〔罪〕、或不棄〔惡見〕而舉彼,非法羯磨也。
(六)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有應見罪者。僧伽若多人、若一人難彼曰:『汝犯罪,汝見此罪耶?』彼言:『然!我見。』僧伽依不見罪而舉彼,非法羯磨也。諸比丘!此處有比丘,有應懺悔罪者。僧伽若多人、若一人難彼曰:『汝犯罪,且懺悔彼罪!』彼言:『然!我懺悔。』僧伽依不懺悔罪而舉彼,非法羯磨也。諸比丘!此處有比丘,有應棄惡見者。僧伽若多人、若一人難彼曰:『汝有惡見,且棄此惡見!』彼言:『然!我捨棄。』僧伽依不棄惡見而舉彼,非法羯磨也。
(七)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有應見罪者,有應懺悔罪者……乃至……有應見罪者,有應棄惡見者……有應懺悔罪者,有應棄惡見者……有應見罪者,有應懺悔罪者,有應棄惡見者。僧伽若多人、若一人難彼曰:『汝犯罪,汝見此罪耶?且懺悔彼罪!汝有惡見,棄此惡見!』彼言:『然!我見,然!我懺悔,然!我捨棄。』僧伽依不見、或不懺悔、或依不棄〔惡見〕而舉彼,非法羯磨也。
(八)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有應見罪者。僧伽若多人、若一人難彼曰:『汝犯罪,汝見此罪耶?』彼言:『我無應見罪者。』僧伽依不見罪而舉彼,如法羯磨也。[P.325]諸比丘!此處有比丘,有應懺悔罪者。僧伽若多人、若一人難彼曰:『汝犯罪,懺悔彼罪!』彼言:『我無應懺悔罪者。』僧伽依不懺悔〔罪〕而舉彼,如法羯磨也。諸比丘!此處有比丘,有應棄惡見者。僧伽若多人、若一人難彼曰:『汝有惡見,且棄此惡見!』彼言:『我無應棄惡見者。』僧伽依不棄惡見而舉彼,如法羯磨也。
(九)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有應見罪者,有應懺悔罪者……有應見罪者,有應棄惡見者……有應懺悔罪者,有應棄惡見者……有應見罪者,有應懺悔罪者,有應棄惡見者。僧伽若多人、若一人難彼曰:『汝犯罪,汝見此罪耶?且懺悔彼罪!汝有惡見,且棄此惡見!』彼言:『我無應見罪者,我無應懺悔罪者,我無應棄惡見者。』僧伽依不見〔罪〕、或依不懺悔、或依不棄〔惡見〕而舉彼,如法羯磨也。」
六
(一)
時,具壽優波離詣世尊住處,詣已,敬禮世尊,坐于一面。于一面坐已,具壽優波離白世尊:「和合僧應令〔當事比丘〕現前而作羯磨,若不令現前而作者,此為如法羯磨、毘尼羯磨耶?」「優波離!此非法羯磨也、非毘尼羯磨也。」
(二)
「應問和合僧而作之羯磨,不問而作;應令自言而作羯磨,不令自言而作;應與憶念毘尼者,與不癡毘尼;應與不癡毘尼者,作實覓羯磨;應作實覓羯磨者,[P.326]作呵責羯磨;應作呵責羯磨者,作依止羯磨;應作依止羯磨者,作驅出羯磨;應作驅出羯磨者,作下意羯磨;應作下意羯磨者,作舉罪羯磨;應作舉罪羯磨者,與別住;應與別住者,與本日治;應與本日治者,與摩那埵;應與摩那埵者,與出罪;應與出罪者,授具足戒。此為如法羯磨、毘尼羯磨耶?」
(三)
「優波離!此非法羯磨也、非毘尼羯磨也。優波離!和合僧應令現前而作之羯磨,不令現前而作,優波離!如此者,非法羯磨、非毘尼羯磨也。如此,于僧伽有過。優波離!應問和合僧而作之羯磨,不問而作;應令自言而作……應與出罪者,授具足戒。優波離!如此非法羯磨、非毘尼羯磨也。如此,于僧伽有過。」
(四)
「和合僧應令現前而作之羯磨,令現前而作者,此為如法羯磨、毘尼羯磨耶?」「優波離!此如法羯磨也、毘尼羯磨也。」「應問和合僧而作之羯磨,問而後作;應令自言而作之羯磨,令自言而作;應與憶念毘尼者,即與憶念毘尼……應與出罪者,與出罪;應授具足戒者,授具足戒。此為如法羯磨、毘尼羯磨耶?」「優波離!此如法羯磨也,毘尼羯磨也。優波離!和合僧應令現前而作之羯磨,令現前而作者,優波離!如此如法羯磨、毘尼羯磨也。如此者,于僧伽無過。優波離!應問而作之羯磨,問而作者……應授具足戒者,授具足戒。優波離!如此者,如法羯磨、毘尼羯磨也。如此者,于僧伽無過也。」
(五)
「和合僧應與憶念毘尼者,與不癡毘尼;應與不癡毘尼者,與憶念毘尼。此為如法羯磨、毘尼羯磨耶?」「優波離!非法羯磨、非毘尼羯磨也。」「和合僧應與不癡毘尼者,作實覓羯磨;應作實覓羯磨者,與不癡毘尼;應作實覓羯磨者,作[P.327]呵責羯磨;應作呵責羯磨者,作實覓羯磨;應作呵責羯磨者,作依止羯磨;應作依止羯磨者,作呵責羯磨;應作依止羯磨者,作驅出羯磨;應作驅出羯磨者,作依止羯磨;應作驅出羯磨者,作下意羯磨;應作下意羯磨者,而作驅出羯磨;應作下意羯磨者,作舉罪羯磨;應作舉罪羯磨者,作下意羯磨;應作舉罪羯磨者,與別住;應與別住者,作舉罪羯磨;應與別住者,與本日治;應與本日治者,與別住;應與本日治者,與摩那埵;應與摩那埵者,與本日治;應與摩那埵者,與出罪;應與出罪者,與摩那埵;應與出罪者,授具足戒;應授具足戒者,與出罪。此為如法羯磨、毘尼羯磨耶?」
(六)
「優波離!此非法羯磨也、非毘尼羯磨也。優波離!和合僧應與憶念毘尼者,與不癡毘尼;應與不癡毘尼者,與憶念毘尼。優波離!如此者,非法羯磨、非毘尼羯磨也。如此者,于僧伽有過。優波離!和合僧應與不癡毘尼者,作實覓羯磨……應授具足戒者,與出罪。優波離!如此者,非法羯磨、非毘尼羯磨也。如此者,于僧伽有過。」
(七)
「和合僧應與憶念毘尼者,與憶念毘尼;應與不癡毘尼者,與不癡毘尼。此為如法羯磨、毘尼羯磨耶?」「優波離!此如法羯磨、毘尼羯磨也。」「和合僧應與不癡毘尼者,與不癡毘尼;應作實覓羯磨者,作實覓羯磨……應與出罪者,與出罪;應授具足戒者,授具足戒。此為如法羯磨、毘尼羯磨耶?」
(八)
「優波離!此如法羯磨、毘尼羯磨也。優波離!和合僧應與憶念毘尼者,與憶念毘尼;應與不癡毘尼者,與不癡毘尼。優波離!如此者,如法羯磨、毘尼羯[P.328]磨也。如此者,于僧伽無過。優波離!和合僧應與不癡毘尼者,與不癡毘尼……應授具足戒者,授具足戒。優波離!如此者,如法羯磨、毘尼羯磨也。如此者,于僧伽無過。」
(九)
時,世尊告諸比丘曰:「諸比丘!和合僧應與憶念毘尼者,與不癡毘尼。諸比丘!如此者,非法羯磨、非毘尼羯磨也。如此者,于僧伽有過。諸比丘!和合僧應與憶念毘尼者,作實覓羯磨;應與憶念毘尼者,作呵責羯磨……應與憶念毘尼者,授具足戒。諸比丘!如此者,非法羯磨、非毘尼羯磨也。如此者,于僧伽有過。諸比丘!和合僧應與不癡毘尼者,作實覓羯磨。諸比丘!如此者,非法羯磨、非毘尼羯磨也。如此者,于僧伽有過。諸比丘!和合僧應與不癡毘尼者,作呵責羯磨……應與不癡毘尼者,授具足戒;應與不癡毘尼者,與憶念毘尼。諸比丘!如此者,非法羯磨、非毘尼羯磨也。如此者,于僧伽有過。諸比丘!和合僧應作實覓羯磨者……應授具足戒者,與出罪。諸比丘!如此者,非法羯磨、非毘尼羯磨也。如此者,于僧伽有過。」
———優波離所問誦品終———
七
(一)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常訴訟、鬥諍、爭論、喧吵,于僧伽起諍事。此中諸比丘心生思念:『此比丘常訴訟……乃至……于僧伽起諍事,我等為彼作呵責羯磨。』彼等為彼作非法別眾呵責羯磨。彼從彼住處往他住處,是處諸比丘心生思念:『此比丘由僧伽受非法別眾呵責羯磨,我等為彼作呵責羯磨。』彼等為彼作非法和合呵責羯磨。彼從彼住處往他住處,是處諸比丘……『……受非法和合呵責[P.329]羯磨,我等為彼作呵責羯磨。』彼等為彼作如法別眾呵責羯磨。彼從彼住處往他……『……受如法別眾呵責羯磨,我等為彼作呵責羯磨。』彼等為彼作似法別眾呵責羯磨。彼從彼住處往他……『……受似法別眾呵責羯磨,我等為彼作呵責羯磨。』彼等為彼作似法和合呵責羯磨。
(二)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常訴訟……于僧伽起諍事。此中諸比丘心生思念:『此比丘常訴訟……于僧伽起諍事,我等為彼作呵責羯磨。』彼等為彼作非法和合呵責羯磨。彼從彼住處往他住處,是處諸比丘心生思念:『此比丘由僧伽受非法和合呵責羯磨,我等為彼……』……〔作〕如法別眾〔呵責羯磨〕。彼從彼住處……〔作〕似法別眾〔呵責羯磨〕。彼從彼住處……〔作〕似法和合〔呵責羯磨〕。彼從彼住處……〔作〕非法別眾〔呵責羯磨〕。
(三)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常訴訟……于僧伽起諍事。此中諸比丘心生思念:『此比丘常訴訟……于僧伽起諍事,我等為彼作呵責羯磨。』彼等為彼作如法別眾呵責羯磨……〔作〕似法別眾……似法和合……非法別眾……非法和合〔呵責羯磨〕。
(四)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常訴訟……于僧伽起諍事。此中諸比丘心生思念:[P.330]『此比丘常訴訟……于僧伽起諍事,我等為彼作呵責羯磨。』彼等為彼作似法別眾呵責羯磨……〔作〕似法和合……非法別眾……非法和合……如法別眾〔呵責羯磨〕。
(五)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常訴訟……于僧伽起諍事。此中諸比丘心生思念:『此比丘常訴訟……于僧伽起諍事,我等為彼作呵責羯磨。』彼等為彼作似法和合呵責羯磨……〔作〕非法別眾……非法和合……如法別眾……似法別眾〔呵責羯磨〕。
(六)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愚癡、暗昧而犯種種罪,不受教誡,與在家人交往,與不隨順在家眾俱住。此中諸比丘心生思念:『此比丘愚癡、暗昧而……俱住,我等為彼作依止羯磨。』彼等為彼作非法別眾依止羯磨。彼從彼住處往他住處,是處諸比丘心生思念:『此比丘由僧伽受非法別眾依止羯磨,我等為彼作依止羯磨。』彼等為彼作非法和合依止羯磨……乃至……〔作〕如法別眾、似法別眾、似法和合〔依止羯磨〕。(如上應作環說)。
(七)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污他家,行惡行。此中諸比丘心生思念:『此比丘污他家,行惡行,我等為彼作驅出羯磨。』彼等為彼作非法別眾驅出羯磨……〔同第九 瞻波犍度七(六)〕……〔作〕似法和合〔驅出羯磨〕。(亦如上作環說)。
(八)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以惡口罵詈在家人。此中諸比丘心生思念:『此比丘以惡口罵詈在家人,我等為彼作下意羯磨。』彼等為彼作非法別眾下意羯磨……〔同第九 瞻波犍度七(六)〕……〔作〕似法和合〔下意羯磨〕。(亦如上作環說)。
(九)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犯罪不欲見罪。此中諸比丘心生思念:『此比丘犯罪,不欲見罪,我等為彼依不見罪作舉罪羯磨。』彼等為彼依不見罪,作非法別眾舉罪羯磨……〔同第九 瞻波犍度七(六)〕……〔作〕似法和合〔舉罪羯磨〕。(亦作環說)。
(一〇)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犯罪,不欲懺悔罪。此中諸比丘心生思念:『此[P.331]比丘犯罪,不欲懺悔罪,我等為彼依不懺悔罪,作舉罪羯磨。』彼等為彼依不見懺悔罪,作非法別眾舉罪羯磨……〔同第九 瞻波犍度七(六)〕……〔作〕似法和合〔舉罪羯磨〕。(亦作環說)。
(一一)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不欲棄惡見。此中諸比丘心生思念:『此比丘不欲棄惡見,我等為彼依不棄惡見,作舉罪羯磨。』彼等為彼依不棄惡見,作非法別眾舉罪羯磨……〔同第九 瞻波犍度七(六)〕……〔作〕似法和合〔舉罪羯磨〕。(亦作環說)。
(一二)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雖受僧伽呵責羯磨,正行、謹慎而欲出罪,乞解呵責羯磨。此中諸比丘心生思念:『此比丘由僧伽受呵責羯磨,……正行……乞解……,我等為彼解呵責羯磨。』彼等為彼作非法別眾解呵責羯磨。彼從彼住處往他住處,是處諸比丘心生思念:『此比丘由僧伽受非法別眾解呵責羯磨,我等為彼解呵責羯磨。』彼等為彼作非法和合解呵責羯磨……以如法別眾……以似法別眾……以似法和合〔解呵責羯磨〕。
(一三)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由僧伽受呵責羯磨,正行、謹慎而欲出罪,乞解呵責羯磨。此中諸比丘心生思念:『此比丘……乞解……。我等為彼解呵責羯磨。』彼等為彼作非法和合解呵責羯磨……〔同第九 瞻波犍度二~五〕……作似法別眾〔解呵責羯磨〕。
(一四)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由僧伽受依止羯磨,正行、謹慎而欲出罪,乞解依止羯磨……〔同第九 瞻波犍度一二~一三〕……諸比丘!此處有比丘,由僧伽[P.332]受驅出羯磨……已受下意羯磨……依不見罪,已受舉罪羯磨……依不懺悔罪,已受舉罪羯磨……依不捨惡見,已受舉罪羯磨……(應作環說)。
(一五)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常訴訟……于僧伽起諍事。此中諸比丘心生思念:『此比丘常訴訟……乃至……于僧伽起諍事,我等為彼作呵責羯磨。』彼等為彼作非法別眾呵責羯磨。是處僧伽起諍論而言:『非法別眾羯磨也,非法和合羯磨也,如法別眾羯磨也,似法別眾羯磨也,似法和合羯磨也,未作羯磨,作惡羯磨,應復作羯磨。』諸比丘!此中,說『非法別眾羯磨』之諸比丘與說『未作羯磨、作惡羯磨、應復作羯磨』之諸比丘,為如法說者。
(一六)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常訴訟……彼等為彼作非法和合呵責羯磨。是處之……諸比丘!此中,說『非法和合羯磨』之諸比丘與說『未作羯磨、作惡羯磨、應復作羯磨』之諸比丘,為如法說者。諸比丘!此處有比丘,常訴訟……如法別眾……似法別眾……似法和合……于此……之諸比丘,為如法說者。
(一七)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愚癡、暗昧而犯種種罪,不受教誡,與在家人交往,與不隨順在家眾俱住。此中諸比丘心生思念:『此比丘愚癡、暗昧而……俱住,我等為彼作依止羯磨。』彼等為彼作非法別眾依止羯磨……乃至……非法和合……如法別眾……似法別眾……似法和合〔依止羯磨〕。是處僧伽起諍論言……于此……之諸比丘,為如法說者。(如此有五重略說)。
(一八)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污他家,行惡行。此中……『……作驅出羯磨。』[P.333]……(如此有五重略說)。諸比丘!此處有比丘,以惡口罵詈在家人。此中……『……作下意羯磨』……(如此有五重略說)。諸比丘!此處有比丘,犯罪不欲見罪。此中……『……依不見罪,作舉罪羯磨。』……(如此有五重略說)。諸比丘!此處有比丘,犯罪不欲懺悔罪。此中……『……依不懺悔罪,作舉罪羯磨。』……(如此有五重略說)。諸比丘!此處有比丘,不欲棄惡見。此中……『……依不棄惡見,作舉罪羯磨。』……(如此有五重略說。)
(一九)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由僧伽受呵責羯磨,正行、謹慎而欲出罪,乞解呵責羯磨。此中諸比丘心生思念:『此比丘由僧伽受呵責羯磨,正行……乞解……,我等為彼解呵責羯磨。』彼等為彼作非法別眾解呵責羯磨。是處僧伽起諍事而言……于此…………之諸比丘,為如法說者。諸比丘!此處有比丘,由僧伽受呵責羯磨,正行而謹慎,彼等為彼作非法和合解呵責羯磨……作如法別眾……作似法別眾……作似法和合……于此……之諸比丘,為如法說者。
(二〇)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由僧伽受呵責羯磨……已受驅出羯磨……已受下意羯磨……依不見罪受舉罪羯磨……依不懺悔罪,已受舉罪羯磨……依不棄惡見,已受舉罪羯磨……于此…………之諸比丘,為如法說者。」
此犍度有三十六事。攝頌曰:
校注
[0405001] 「迦葉姓」Kassapagotta,于五分律有「姓迦葉」,以「迦葉為姓」之義也。此于今文以「迦葉婆僑達」為一名。 [0405002] 「執事」(tantibaddha)即管其住處諸事。「摩摩諦」「帝帝陀羅」之類語也。 [0410003] 「非法」(adhammikaṁ)一語,原本脫落。暹羅本存。 [0411004] 「清淨欲」(chanda),出于第二布薩犍度二三,此處依北傳律譯為清淨欲。 [0413005] 「諸比丘」云云一句原本脫落。暹羅本存。 [0413006] 「中國」,請閱第五皮革犍度一三〇。 [0436007] 「非法和合」(tatthâdhammena samaggā)依暹羅本。【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3 冊 No. 2 犍度(第1卷-第10卷)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OCR,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