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37]第十 憍賞彌犍度
一
(一)
爾時,佛世尊住憍賞彌瞿師羅園。時,有一比丘犯罪,彼雖見彼罪為罪,餘諸比丘卻見彼罪不為罪。爾後,彼雖不見彼罪為罪,餘諸比丘卻見彼罪為罪。時,諸比丘言彼比丘:「汝犯罪,汝見此罪耶?」「我無應見之罪。」時,彼諸比丘得和合,依不見罪而舉彼比丘。
(二)
彼比丘多聞而通阿含、持法、持律、持摩夷、賢明、聰敏、有慧、有恥、有悔而好學。時,彼比丘到同見相親諸比丘處言:「此非罪,此不成罪,我無犯,我非有犯,我不受舉,我非被舉。作非法、有過、不應理之羯磨以舉我也。汝等依律、法為我朋黨。」彼比丘得同見相親諸比丘為朋黨,亦遣使至地方同見相親諸比丘處言:「此非罪……舉我也。具壽等!依律與法為我朋黨。」彼比丘亦使地方同見相親諸比丘為朋黨。
(三)
時,隨彼被舉〔比丘〕之諸比丘,至舉罪諸比丘處。至而言作舉罪之諸比丘:「此非罪,此不成罪,此比丘無犯,此比丘非有犯,此比丘不受舉,此比丘非[P.338]被舉。乃作非法、有過、不應理之羯磨而舉也。」如此說已,作舉罪之諸比丘言:「此成罪,此非無罪,此比丘有犯,此比丘非無犯,此比丘被舉,此比丘非無受舉。乃作如法、無過、應理之羯磨而舉也。諸具壽!勿隨順被舉比丘。」作舉罪之諸比丘如此說已,隨彼被舉〔比丘〕之諸比丘仍隨順彼被舉比丘。
(四)
時,有一比丘詣世尊住處,詣而敬禮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已,彼比丘白世尊:「此處有一比丘犯罪,彼雖見彼罪為罪,餘諸比丘卻不見彼罪為罪。爾後,彼雖不見彼罪為罪,餘諸比丘則見彼罪為罪。時,彼諸比丘……〔同第十 憍賞彌犍度一〕……作舉罪之諸比丘如此說已,隨被舉〔比丘〕之諸比丘仍隨順被舉比丘。」
(五)
時,世尊曰:「比丘眾破矣!比丘眾破矣!」即從座起,至作舉罪之諸比丘處。至已,坐于所設座上。世尊坐已,告作舉罪之諸比丘曰:「諸比丘!汝等勿思:『我等如是思,我等如是思。』而于各各事舉比丘。
(六)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犯罪,彼雖不見彼罪為罪,餘諸比丘則見彼罪為罪。諸比丘!彼諸比丘對彼比丘若知『此具壽多聞、通阿含……好學。我等若依此比丘[P.339]不見罪而舉者,我等與此比丘不俱作布薩,除此比丘而作布薩。依此,僧伽生起訴訟、鬥諍、爭論、諍論,令破僧伽,令僧伽蒙塵垢[1],令僧伽別住,令僧伽別異。』諸比丘!重視破僧事之諸比丘,依此比丘不見罪,不得舉。
(七)
諸比丘!此處有比丘犯罪,彼若知……『……舉者,我等與此比丘不俱作自恣,除此比丘而作自恣……我等與此比丘不俱作僧伽羯磨,除此比丘而作僧伽羯磨……我等與此比丘不俱坐,除此比丘而坐……我等與此比丘不俱坐而飲粥,除此比丘,坐而飲粥……我等與此比丘不俱坐于食堂,除此比丘而坐于食堂……我等與此比丘不俱住同一屋,除此比丘而住同一屋……我等與此比丘不俱隨長幼之序敬禮、迎送、合掌、恭敬,除此比丘而隨長幼之序敬禮……恭敬。依此,僧伽生起訴訟、鬥諍、爭論、諍論,令破僧伽,令僧伽蒙塵垢,令僧伽別住,令僧伽別異。』諸比丘!重視破僧事之諸比丘,依此比丘不見罪,不得舉。」
(八)
時,世尊于作舉罪之諸比丘說此義已,即從座起,至隨被舉〔比丘〕之諸比丘住處,至而坐于所設座上。世尊坐已,告隨被舉〔比丘〕之諸比丘曰:「諸比丘!汝等犯罪後,勿思:『我等不犯。』以為不需懺悔罪。諸比丘!此處有比丘犯罪,彼雖不見彼罪為罪,餘諸比丘則見彼罪為罪。諸比丘!彼比丘對彼諸比丘若知『此諸具壽多聞、通阿含、持法、持律、持摩夷、賢明、聰敏、有慧、有恥、有悔而好學。我或餘人無為貪欲、瞋恚、愚癡、怖畏而墮邪惡事。若彼諸比丘依我不見[P.340]罪而舉者,彼等與我不俱作布薩,除我而作布薩……與我不俱作自恣,除我而作自恣……除我而隨長幼之序敬禮、迎送、合掌、恭敬。依此,僧伽生起訴訟、鬥諍、爭論、諍論,令破僧伽,令僧伽蒙塵垢,令僧伽別住,令僧伽別異。』諸比丘!重視破僧事之比丘信[2]餘人,應自說罪。」時,世尊為隨被舉〔比丘〕之諸比丘說此義已,即從座起而去。
(九)
爾時,隨被舉〔比丘〕之諸比丘于界內作布薩,作僧伽羯磨。作舉罪之諸比丘出于界外而作布薩,作僧伽羯磨。時,一作舉罪之比丘詣世尊住處,詣已,敬禮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已,彼比丘白世尊:「隨彼被舉〔比丘〕之諸比丘于界內作布薩,作僧伽羯磨;我等作舉罪之諸比丘出于界外而作布薩,作僧伽羯磨。」「比丘!隨彼被舉〔比丘〕之諸比丘于界內作布薩,作僧伽羯磨時,若依如我所定之表白與唱說者,則彼等之羯磨如法、無過、應理。比丘!汝等作舉罪之諸比丘于界內作布薩,作僧伽羯磨時,若依如我所定之表白與唱說者,則汝等之羯磨如法、無過、應理。
(一〇)
比丘!此何故耶?彼諸比丘與汝等不同住也,汝等乃與彼等不同住也。比丘!不同住地有二:自行不同住及僧伽和合而舉彼,作不見、不懺悔、不捨〔羯磨〕。比丘!如此不同住地有二也。比丘!同住處地有二:自行同住處及僧伽和合而先解舉彼,作不見、不懺悔、不捨〔羯磨〕。諸比丘!如此同住處地有二也。」
[P.341]二
(一)
爾時,諸比丘于食堂、于舍內,生訴訟,生鬥諍,行諍論,作互相不隨順之身業、語業,以手搏撻。眾人忿怒、非難:「如何諸沙門釋子于食堂、于舍內,生……以手搏撻耶?」諸比丘聞彼眾人之忿怒、非難。少欲諸比丘亦忿怒、非難:「如何諸比丘于食堂、于舍內,生……以手搏撻耶?」時,彼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諸比丘……真實否?」「世尊!真實也!」……〔乃至〕……呵責、說法已,告諸比丘曰:「諸比丘!破僧伽,行非法而有不和時,應行思念:『我等作互相不隨順之身業、語業,以手搏撻。』而不得坐于座。諸比丘!僧伽破而如法行調和時,可坐。」
(二)
爾時,諸比丘于僧伽中,生起訴訟……行諍論,互相以口傷害而住,彼等不能滅彼諍事。時,有一比丘詣世尊住處,詣已,敬禮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已,彼比丘白世尊:「此處諸比丘于僧伽中……不能滅……。願世尊哀愍,至彼諸比丘住處。」世尊默然而許。時,世尊至彼諸比丘住處,至而坐于所設座上。世尊坐已,言彼諸比丘曰:「諸比丘!且止!勿訴訟,勿鬥諍,勿爭論,勿諍論。」如此言已,有一非法說比丘白世尊:「世尊法主!請待時。世尊!請具現法樂住,住于安穩。此訴訟、鬥諍、爭論、諍論乃我等事也。」世尊再次告彼諸比丘,曰:「諸比丘!且止……勿諍論。」彼非法說比丘再次白世尊:「世尊法主!請待時……乃[P.342]我等事也。」時,世尊告諸比丘曰:
(三)
「諸比丘!乃往過去世波羅㮈國有迦尸王名梵施,富而財多、資多、兵多、車多、國土大而庫豐足。有拘薩羅王名長壽[3],貧而財少、資少、兵少、車少、國土少、庫不豐足。諸比丘!時迦尸王梵施以整四部兵伐拘薩羅王長壽。諸比丘!拘薩羅王長壽聞:『迦尸王梵施整四部兵來伐我。』諸比丘!時,拘薩羅王長壽心生思念:『迦尸王梵施富……庫豐足,我貧而……庫不豐足。我不能與迦尸王梵施一戰,我當先逃出都城。』諸比丘!時,拘薩羅王長壽與第一夫人俱先逃出都城。諸比丘!時,迦尸王梵施侵奪拘薩羅王長壽之兵、車、國土、藏、庫而治之。諸比丘!時,拘薩羅王長壽與第一夫人俱向波羅㮈國而去,順次至波羅㮈國。諸比丘!此拘薩羅王長壽與第一夫人俱臨波羅㮈城,于一處扮為遊行梵志,住于陶師之家。
(四)
諸比丘!時,拘薩羅王長壽之第一夫人不久有娠。彼女心生欲念:『欲見日初出時,四部兵整列,全著武具[4],立于殊勝之地,欲飲洗刀水。』諸比丘!時,拘薩羅王長壽之第一夫人言拘薩羅王長壽曰:『大王!我有娠矣!我生欲念:欲見日初……飲……。』『妃!我等困窮,如何得四部兵整列著武具立于殊勝之地耶?如何得洗刀水耶?』『大王!我若不得者即死。』
(五)
諸比丘!時,迦尸王梵施之梵志國師乃拘薩羅王長壽之友。諸比丘!時,[P.343]拘薩羅王長壽至迦尸王梵施之梵志國師住處,至而言迦尸王梵施之梵志國師曰:『〔汝友之妃〕有娠,彼女心生欲念:欲見日初……飲……。』『大王!若爾,我等見妃。』諸比丘!時,拘薩羅王長壽之第一夫人至迦尸王梵施之梵志國師住處。諸比丘!迦尸王梵施之梵志國師見拘薩羅王長壽之第一夫人從遠處而來,見而即從座起,偏袒上衣,合掌以揖拘薩羅王長壽之妃,三稱言曰:『拘薩羅王!有姙,拘薩羅王!有姙。』〔又言:〕『妃!安心!日出時,汝將見四部兵整列,全著武具,立于殊勝之地;汝將飲洗刀之水。』
(六)
諸比丘!時,迦尸王梵施之梵志國師乃至迦尸王梵施住處,至而言迦尸王梵施:『大王!有如此相:明日日初出時,以四部兵整列,全著武具,立于殊勝之地,並令洗刀。』諸比丘!時,迦尸王梵施命眾人言:『如梵志國師之言而行!』諸比丘!拘薩羅王長壽之第一夫人于日出時,得見四部兵整列,全著武具,立于殊勝之地,並得飲洗刀之水。諸比丘!時,拘薩羅王長壽之第一夫人其胎熟而生男兒,名為長生。諸比丘!時,長生王子不久即得分別。
(七)
諸比丘!時,拘薩羅王長壽心生思念:『彼迦尸王梵施作多害于我等,彼奪我等之兵、車、國土、藏、庫。彼若見我等三人將盡殺之,我當使長生王子住于[P.344]城外。』諸比丘!時,拘薩羅王長壽使長生王子住于城外。諸比丘!時,長生王子住于城外,不久學得一切技藝。
(八)
諸比丘!爾時,有拘薩羅王長壽之〔昔日〕剃髮師,而〔後〕屬迦尸王梵施者。諸比丘!拘薩羅王長壽之〔昔日〕剃髮師見拘薩羅王長壽與第一夫人俱近波羅㮈城一處,扮為遊行梵志,住于陶師家。見而至迦尸王梵施住處,至而言迦尸王梵施曰:『大王!拘薩羅王長壽與第一夫人俱于近波羅㮈城一處,扮為遊行梵志,住于陶師之家。』
(九)
諸比丘!時,迦尸王梵施命眾人言:『捕拘薩羅王長壽與彼第一夫人來!』『大王!唯!唯!』彼眾人應諾迦尸王梵施,捕拘薩羅王長壽與彼第一夫人。諸比丘!時,迦尸王梵施命人言:『將拘薩羅王長壽與彼第一夫人俱以堅繩縛其手于後,剃其頭髮,打惡聲鼓,由道路至道路,由四衢道至四衢道,巡迴而出南門,于城南方分為四分,而棄〔四〕片于四方。』『大王!唯!唯!』彼眾人應諾迦尸王梵施,將拘薩羅王長壽與彼第一夫人俱以堅繩縛其手于後,剃其頭髮,打惡聲鼓,由道路至道路,由四衢道至四衢道,來往巡迴。
(一〇)
諸比丘!時,長生王子心生思念:『我久不見父母,我當往見父母。』諸比丘!時,長生王子入波羅㮈城,見父母俱為堅繩縛其手于後,頭髮剃落,于惡鼓聲中,由道路至道路,由四衢道至四衢道,來往巡迴。見而至父母處。諸比丘!拘薩羅王長壽見長生王子從遠方來,見而言長生王子曰:『長生!勿見長,勿見短。[P.345]長生!勿以怨息怨,長生!以德息怨也。』
(一一)
諸比丘!如此言時,眾人言拘薩羅王長壽曰:『此拘薩羅王長壽乃發狂而妄語,誰是彼之長生耶?其語向誰言:長生!勿見長,勿見短。長生!勿以怨息怨,以德息怨也。』『我非發狂而妄語,智者了悟。』諸比丘!再次……乃至……諸比丘!三次拘薩羅王長壽言長生王子:『長生……息怨也。』諸比丘!三次眾人言拘薩羅王長壽:『拘薩羅王……』『……悟。』諸比丘!時,眾人乃令拘薩羅王長壽與第一夫人俱,由道路至道路,由四衢道至四衢道,來往巡迴,由南門出,于城南方分為四分,將〔四〕片棄于四方,置兵而去。
(一二)
諸比丘!時,長生王子持酒入波羅㮈城,而令兵眾飲之。彼等醉倒之時,集薪作火堆,將父母之骸載于火堆之上而點火,合掌巡迴火堆,右繞三次。諸比丘!其時,迦尸王梵施乃登殊勝樓台上層,諸比丘!迦尸王梵施見長生王子合掌而巡迴火堆,右繞三次。見而心生思念:『此人必是拘薩羅王長壽之親族緣者,無人可告我,我損失也。』
(一三)
諸比丘!時,長生王子往林間,盡情號哭後,拭淚入波羅㮈城,往近後宮之象廄,言象師曰:『師!我欲學技藝。』『童子!若爾,且學。』諸比丘!時,長生王子夜分凌晨時起身,于象廄以美妙音聲歌而彈琴。諸比丘!迦尸王梵施于夜[P.346]分凌晨時聞象廄以美妙音聲歌而彈琴。聞而問人言:『夜分凌晨時起,于象廄以美妙音聲歌而彈琴者,誰耶?』
(一四)
『大王!有某甲象師之弟子童子,夜分凌晨時起,于象廄以美妙音聲歌而彈琴。』『若爾!喚彼童子。』『大王!唯!唯!』彼眾人應諾迦尸王梵施,而喚長生童子至。『童子!汝夜分凌晨時起,于象廄以美妙音聲歌而彈琴耶?』『大王!然!』『童子!若爾,即歌,彈琴!』『大王!唯!唯!』長生王子應諾迦尸王梵施,欲得愛顧而以美妙音聲歌且彈琴。諸比丘!時,迦尸王梵施言長生王子曰:『童子!侍從我!』『大王!唯!唯!』長生王子應諾迦尸王梵施。諸比丘!時,長生王子較迦尸王梵施先起、後睡,應一切命,行適意,語可愛。諸比丘!時,迦尸王梵施不久令長生王子于宮內任職。
(一五)
諸比丘!時,迦尸王梵施言長生王子曰:『童子!駕車,我等出獵。』『大王!唯!唯!』長生王子應諾迦尸王梵施,駕車言迦尸王梵施曰:『大王!將駕車,請知時!』諸比丘!時,迦尸王梵施乘車,長生王子驅車,隨驅兵眾及車乘終于各往異處。諸比丘!時,迦尸王梵施往遠處後,言長生王子:『童子!停車!我甚疲憊,欲睡也。』『大王!唯!唯!』長生王子應諾迦尸王梵施,于地結跏趺坐。諸比丘!時,迦尸王梵施以長生王子之膝為枕而臥,彼甚疲憊,不須臾已眠矣。
[P.347](一六)
諸比丘!時,長生王子心生思念:『此迦尸王梵施作多害于我等,彼奪我等之兵、車、國土、藏、庫,彼殺我父母,今乃我報怨之時也。』如是由鞘拔劍。諸比丘!時,長生王子心生思念:『父臨死言我曰:「長生!勿見長,勿見短。長生!勿以怨息怨,長生!以德息怨。」違忤父語不正也。』如是納劍于鞘。諸比丘!再次長生王子心生思念:『此迦尸王……』……拔劍。諸比丘!二次長生王子心生思念:『父……違忤父語不正也。』如是復納劍于鞘。諸比丘!三次,納……。諸比丘!時,迦尸王梵施怖畏、驚愕、恐懼、恐怖而起。諸比丘!時,長生王子言迦尸王梵施曰:『大王!汝如何怖畏……而起耶?』『童子!夢拘薩羅王長壽之兒長生王子以劍襲我,故我怖畏、驚愕、恐懼、恐怖而起。』
(一七)
諸比丘!時,長生王子左手撮迦尸王梵施之頭,右手拔劍言迦尸王梵施曰:『大王!我拘薩羅王長壽之兒長生王子也,汝作多害我等,汝奪我等之兵、車、國土、藏、庫,汝殺我父母,今乃我報怨時也。』諸比丘!時,迦尸王梵施以頭面禮長生王子足,言長生王子曰:『長生!赦我命!長生!赦我命!』『如何得言我赦大王之命耶?唯有大王赦我命也。』『長生!若爾,汝赦我命,我亦赦汝命。』諸比丘!時,迦尸王梵施及長生王子互相赦命誓不作害。諸比丘!時,迦尸王梵施言長[P.348]生王子曰:『長生!駕車,我等往焉。』『大王!唯!唯!』長生王子應諾迦尸王梵施,駕車而言迦尸王梵施曰:『大王!將駕車,請知時!』諸比丘!時,迦尸王梵施乘車,長生王子驅車,隨驅不久而與兵眾會合。
(一八)
諸比丘!時,迦尸王梵施入波羅㮈城,令集會諸大臣、大官曰:『汝等若見拘薩羅王長壽之兒長生王子,將如何為之耶?』或言:『大王!我等截其手。大王!我等截其足。大王!我等截其手、足。大王!我等截其耳。大王!我等截其鼻。大王!我等截其耳、鼻。大王!我等截其頭。』『此乃拘薩羅王長壽之兒長生王子也,于彼一切皆不得作,彼赦我命,我赦彼命也。』
(一九)
諸比丘!時,迦尸王梵施言長生王子曰:『長生!汝父臨死言:「長生!勿見長,勿見短。長生!勿以怨息怨,長生!以德息怨。」汝父以何意趣而言此耶?』『大王!我父臨死言:「勿〔見〕長」,是言「勿長怨」也,大王!我父臨死言此為「勿〔見〕長」也。大王!我父臨死言:「勿〔見〕短」者,是言「勿速與友不和」也,大王!我父臨死言此為「勿〔見〕短」也。大王!我父臨死言:「長生!勿以怨息怨,長生!以德息怨。」大王殺我父母,我若奪大王之命,欲大王得利之眾人將奪我命;欲我得利之眾人將奪彼等之命。如此者,以怨不得息怨也。今大王赦我之命,我赦大王之命,如此,以德息怨也。大王!我父臨死〔諄諄〕言此:「長生!以怨……以德息怨。」』
[P.349](二〇)
諸比丘!時,迦尸王梵施言:『希有也!未曾有也!此長生王子乃賢明也。何以故?于父略說,能廣解其義故也。』屬父之兵、車、國土、藏、庫,還之而與〔己〕女。諸比丘!彼于取杖、持刀之王,尚有如此忍辱、慈心。諸比丘!于此處,汝等于如此所善說之法與律出家者,應善持忍辱、慈心。」世尊三次告比丘曰:「諸比丘!且止!勿訴訟,勿鬥諍,勿爭論,勿諍論。」彼非法比丘三次白世尊言:「世尊法主!請待時,世尊!請具現法樂住,請住安穩,我等行此訴訟、鬥諍、爭論、諍論是我等事。」時,世尊曰:「此等愚人蒙昧,不易教誡。」即從座起而去。
———長生誦品〔終〕———
三
(一)
時,世尊于早晨著下裳,持鉢、衣,為乞食入憍賞彌城。行乞食,食後由乞食還來,收藏臥具牀座,持鉢、衣,立于僧伽中,說如此偈,曰:
四
(一)
時,世尊立于僧伽中,說如此偈已,往婆羅樓羅村。爾時,具壽婆咎住婆羅樓羅村。具壽婆咎見世尊從遠方來,見而設牀座,置洗足水、足台、足布,迎而取鉢、衣。世尊坐于所設座上,坐而洗足。具壽婆咎敬禮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已,世尊言具壽婆咎曰:「比丘!忍否?足否?為乞食不疲倦否?」「世尊!忍!世尊!足!我為乞食不疲倦。」時,世尊說法、教示具壽婆咎……令之慶喜,即從座起,往般那蔓闍寺林而去。
(二)
爾時,具壽阿那律陀、具壽難提、具壽金毘羅住般那蔓闍寺林。守林人見世尊從遠方來,見而白世尊言:「沙門!勿入此林。此處有三族姓子,自愛而住,[P.351]請勿擾之。」具壽阿那律陀聞守林人語世尊,聞而言守林人曰:「守林人!勿止世尊,我等之師世尊來臨。」具壽阿那律陀至具壽難提、具壽金毘羅住處。至而言具壽難提與具壽金毘羅曰:「諸具壽!諸具壽!來。我等之師世尊來臨矣!」
(三)
時,具壽阿那律陀、具壽難提、具壽金毘羅俱迎世尊,一人取世尊鉢、衣,一人設牀座,一人置洗足水、足台、足布。世尊坐于所設座上,坐而洗足。彼諸具壽敬禮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時,世尊告具壽阿那律陀曰:「阿那律陀!忍否?足否?為乞食疲倦否?」「世尊!忍!世尊!足!我等為乞食不疲倦。」「阿那律陀!汝等和合、相喜、無諍,有如水乳,互以愛眼相視而住否?」「我等實和合、相喜、無諍,有如水乳,互以愛眼相視而住。」「阿那律陀!汝等如何和合、相喜……視而住耶?」
(四)
「此處,我生思念:『我與如此同行者俱住,我得利也,我善利也。』如是,我于此諸具壽,于顯,于隱,為慈身行,為慈語行;于顯,于隱,為慈意行。我生思念:『我當棄己之心,應依此諸具壽之心而轉。』如是,我棄己之心,依此諸具壽之心而轉,雖身異而心一也。」具壽難提及具壽金毘羅亦白世尊,言:「我亦生思念……而心一也。如此,我等和合、相喜、無諍,有如水乳,互以愛眼相視而住也。」
[P.352](五)
「阿那律陀!汝等不放逸、正勤、專念而住否?」「我等實不放逸、正勤、專念而住。」「阿那律陀!汝等如何不放逸、正勤、專念而住耶?」「此處,我等之中往村乞食,先還者即設牀座,置洗足水、足台、足布…………我等因此不用語言。我等每五日俱坐,終夜說法。如此,我等不放逸、正勤、專念而住也。」
(六)
時,世尊說法而教示具壽阿那律陀、具壽難提、具壽金毘羅……令之慶喜,從座而起,向波羅聚落遊行,順次遊行到波羅聚落。于此,世尊住波羅聚落護寺林之賢娑羅樹下。時,世尊靜居宴默,心生如此思念:「我前常為訴訟、鬥諍、諍論、喧吵、于僧伽起諍事之彼憍賞彌諸比丘所惱,安樂無住。今離去常起訴訟……諍事之彼憍賞彌諸比丘,離而無伴,唯有一人而安樂安穩住。」有一大象為諸牡象、幼象、子象所惱而住,〔自〕食缺頂之草,彼折之枝為〔他眾象〕所食,飲濁水,沈于[P.353]水,渡水時,眾象摩觸身而行。時,彼大象心生思念:「我為諸牡象、牝象、幼象、子象所惱而住,〔自〕食缺頂之草,我所折之枝為〔其他眾象〕所食,飲濁水,沈于水,渡水時,眾象摩觸身而行。我當離群,應唯一人住。」
(七)
時,彼大象離群,詣波羅聚落護寺林之賢娑羅樹下世尊住處。詣已,以長鼻為世尊供飲食,除草。時,彼大象心生思念:「我前為諸牡象、牝象、幼象、子象所惱,安樂無住,〔自〕食缺頂之草,我所折之枝為〔其他眾象〕所食,飲濁水,沈于水,渡水時,眾象摩觸〔吾〕身而行。今離牡象、牝象、幼象、子象而無伴,唯一人而安樂安穩住。」時,世尊知自遠離,又以心知彼大象之心所思念,此時,自唱頌,曰:
五
(一)
爾時,世尊于隨意間住波羅聚落後,向舍衛城遊行,次第遊行至舍衛城。于此,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時,憍賞彌諸優婆塞言:「此等憍賞彌諸比丘于我等多作不利,世尊為彼等所惱而去。我等對憍賞彌之諸比丘不敬禮,不迎送,不作合掌、恭敬,不尊敬,不尊重,不奉事,不供養。雖來亦不與施食,我等如此不尊敬、不尊重、不奉事、不供養時,彼等不受尊敬而去,或還俗,或與世尊和合。」
(二)
時,憍賞彌諸優婆塞對憍賞彌之諸比丘不敬禮,不迎送,不作合掌、恭敬,[P.354]不尊敬,不尊重,不奉事,不供養。雖來亦不與施食。時,憍賞彌諸優婆塞不尊敬……憍賞彌之諸比丘不受尊敬而言:「我等往舍衛城世尊處,令滅此諍事。」時,憍賞彌諸比丘收藏臥座牀具,持鉢、衣,往舍衛城。
(三)
具壽舍利弗聞言:「于僧伽常行訴訟……諍事之彼憍賞彌諸比丘,來舍衛城。」時,具壽舍利弗詣世尊住處,詣已,敬禮世尊,坐一面。坐一面已,具壽舍利弗白世尊,言:「于僧伽常行訴訟……諍事之彼憍賞彌諸比丘來舍衛城,我于諸比丘應如何為之耶?」「舍利弗!汝隨法以處之。」「我如何可知法與非法耶?」
(四)
「舍利弗!依十八事,可知非法說者。舍利弗!此處有比丘,非法說為法,法說為非法,非律說為律,律說為非律,非如來之所說所言說為如來之所說所言,如來之所說所言說為非如來之所說所言,非如來之常所行法說為如來之常所行法,如來之常所行法說為非如來之常所行法,非如來所制說為如來之所制,如來之所制說為非如來之所制,無罪說為罪,罪說為無罪,輕罪說為重罪,重罪說為輕罪,有餘罪說為無餘罪,無餘罪說為有餘罪,粗罪說為非粗罪,非粗罪說為粗罪。舍利弗!如此依十八事,可知非法說者。
(五)
舍利弗!依十八事,可知如法說者。舍利弗!此處有比丘,非法說為非法,法說為法,非律……律……非如來之所說所言……如來之所說所言……非如來之常[P.355]所行法……如來之常所行法……非如來之所制……如來之所制……無罪[7]……罪……輕罪……重罪……有餘罪……無餘罪……粗罪……非粗罪說為非粗罪。舍利弗!如此依十八事,可知如法說者。」
(六)
具壽摩訶目犍連聞……乃至……具壽摩訶迦葉聞……具壽摩訶迦旃延……具壽摩訶拘絺羅……具壽摩訶劫賓那……具壽摩訶周那……具壽阿那律陀……具壽離越……具壽優波離……具壽阿難……具壽羅睺羅聞……〔同第十 憍賞彌犍度五(三)~(五)〕……「……可知如法說者。」
(七)
時,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聞:「常訴訟……彼憍賞彌諸比丘,來舍衛城。」時,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詣世尊住處,詣而敬禮世尊,立于一面。立于一面已,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白世尊言:「常訴訟……我于彼諸比丘應如何為之耶?」「瞿曇彌!汝由二部聞法!由二部聞法,以其中如法說諸比丘之見、忍、喜、執為所喜,凡比丘尼眾由比丘眾所受者,應受如法說者。」
(八)
給孤獨居士聞:「常訴訟……彼憍賞彌諸比丘,來舍衛城。」時,給孤獨居士詣世尊住處,詣而敬禮世尊,坐于一面。坐一面已,給孤獨居士白世尊言:「常訴訟……我于彼比丘等應如何為之耶?」「居士!汝與二部布施!與二部布施,由二部聞法!由二部聞法,以其中如法諸比丘之見、忍、喜、執為所喜!」
(九)
毘舍佉鹿母聞:「常訴訟……彼憍賞彌諸比丘,來舍衛城。」時,毘舍佉[P.356]鹿母詣世尊住處,詣而敬禮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已,毘舍佉鹿母白世尊言:「常訴訟……我于彼比丘等應如何為之耶?」「毘舍佉!汝與二部布施……為所喜!」
(一〇)
時,憍賞彌諸比丘次第到舍衛城。時,具壽舍利弗詣世尊在處,詣而敬禮世尊,坐于一面。坐一面已,具壽舍利弗白世尊言:「于僧伽常行訴訟……諍事之彼憍賞彌諸比丘,到舍衛城。彼諸比丘之座臥處應如何為之耶?」「舍利弗!應分離與座臥處。」「若無分離者應如何為之耶?」「應部分分離而與之。舍利弗!但無論如何絕不可無上座比丘之座臥處。若無者,墮惡作。」「衣食應如何為之耶?」「舍利弗!衣食一切人應等分之。」
(一一)
時,彼被舉比丘觀察法與律而生思念:「此是罪,此非無罪,我有犯,我非無犯,我被舉,我非不受舉,我依如法、無過、應理之羯磨而被舉。」時,彼被舉比丘至隨被舉〔比丘〕之諸比丘在處,至而言隨被舉〔比丘〕之諸比丘曰:「此是罪,此非無罪……應理之羯磨而被舉。然!與我解羯磨!」
(一二)
時,彼隨被舉〔比丘〕之諸比丘與被舉比丘俱詣世尊住處,詣而敬禮世尊,坐于一面。坐一面已,彼諸比丘白世尊言:「此被舉比丘言:『此是罪,此非無罪……與解羯磨!』應如何[8]為之耶?」「諸比丘!此是罪,此非無罪,此比丘有犯,此比丘非無犯,此比丘被舉,此比丘非不受舉。此比丘依如法、無過、應理之[P.357]羯磨而受舉。諸比丘!此比丘犯、被舉、見〔罪〕故,諸比丘!應與此比丘羯磨。」
(一三)
時,彼隨被舉〔比丘〕之諸比丘與被舉比丘解羯磨,至作舉罪之諸比丘住處。至而言作舉罪之諸比丘,曰:「依彼事,于僧伽生起訴訟、鬥諍、爭論、諍論,令破僧伽,令僧伽蒙塵垢,令僧伽別住,令僧伽別異。此比丘有犯、被舉,但見〔罪〕,受解羯磨。我等為滅彼事,作僧伽和合。」時,彼作舉罪之諸比丘詣世尊住處,詣已,敬禮世尊,坐于一面。坐一面已,彼諸比丘白世尊言:「彼隨被舉〔比丘〕之諸比丘言:『依彼事……作僧伽和合。』應如何為之耶?」
(一四)
「諸比丘!彼比丘有犯、被舉、見〔罪〕、受解羯磨故,諸比丘!僧伽為滅彼事,應作僧伽和合。諸比丘!應如此作:應集會眾于一處,病者、非病者亦俱也,任何人皆不得與清淨欲[9]。集會已,聰明賢能比丘應告僧伽,言:『諸大德!請聽我言!依彼事,于僧伽生起訴訟、鬥諍、爭論、諍論,令破僧伽,令僧伽蒙塵垢,令僧伽別住,令僧伽別異。此比丘有犯、被舉,但見〔罪〕,受解羯磨已。若僧伽機熟者,僧伽為滅彼事,作僧伽和合。此為表白。諸大德!請聽我言!依彼事……受解羯磨已。為滅彼事,作僧伽和合。具壽聽者默然,不聽者請言。僧伽為滅彼事,作僧伽和合,滅僧伽之塵垢,滅僧伽之破壞。具壽聽故默然,我如此了知。』應即時作布薩,誦波羅提木叉。」
[P.358]六
(一)
時,具壽優波離詣世尊住處,詣而敬禮世尊,坐于一面。坐一面已,具壽優波離白世尊言:「若有事,僧伽因訴訟……令僧伽別異時,僧伽不決斷彼事,由無根至根,而作僧伽和合,此,如法僧伽和合耶?」「優波離!若有事……僧伽不決斷彼事,由無根至根,作僧伽和合者,優波離!此非法僧伽和合也。」「若有事……僧伽決斷彼事,由根至根,作僧伽和合,此,如法僧伽和合耶?」「優波離!若有事……僧伽決斷彼事,由根至根,作僧伽和合者,優波離!此,如法僧伽和合也。」
(二)
「僧伽和合有幾何耶?」「優波離!僧伽和合有二。優波離!有義缺而文備之僧伽和合。優波離!有義備而文備之僧伽和合。優波離!何為義缺而文備之僧伽和合耶?優波離!若有事,僧伽因訴訟……令僧伽別異時,僧伽不決斷彼事,由無根至根,作僧伽和合。優波離!此名為義缺而文備之僧伽和合。優波離!何為義備文備之僧伽和合耶?優波離!若有事,僧伽因訴訟……令僧伽別異時,僧伽決斷彼事,由根至根,作僧伽和合。優波離!此名為義備文備之僧伽和合。優波離!如此僧伽和合有二也。」
(三)
時,具壽優波離即從座起,偏袒上衣,于世尊住處,合掌奉世尊說偈,曰:
[P.360]此攝頌[12]曰:
校注
[0441001] 「令僧伽蒙塵垢」(saṅgharāji),此譯基于四分律、五分律相對應諸處。英譯、辭典等,將此譯為「僧伽不和」,其語義由來不明。但十誦律「僧破、僧諍、僧別、僧異」,別舉中無「塵垢」一語。 [0442002] 「信」(saddhāya),原本雖為 sandhāya,日譯依暹羅本,英譯腳註改正如上。 [0444003] 「長壽」(Dīghīti),此名直譯雖為「長災」,日翻借用古譯。蓋 īti 為「災」,若作 anīti,即為「壽」。 [0445004] 「著武具」,原本暹羅本俱作 vammikā,日譯者謂應改為 vammitā,今從之。 [0453005] 以下諸偈(特別初二偈)譯文,日譯以本生談原典第三卷四八八頁之原文及註釋為依據。第三行依 paṇḍitābhāsā vācāgocara bhāṇino 讀法,今仍之。 [0454006] 「如林中之象」。依前述本生談及法句經三二九採 mātaṅg'araññe va nāgo 讀法。 [0459007] 原本以此處「無罪」與「罪」為前後。暹羅本不然。日譯依此,今仍之。 [0461008] 日譯謂:tehi 一語衍,暹羅本缺。今仍之。 [0462009] 「清淨欲」(chanda),出第二布薩犍度。 [0465010] āhu naṁ yathā。為英譯讀法,今亦依之。 [0465011] ubhay' assa。為英譯讀法,今亦依之。 [0466012] 此處攝頌特多不明之處。【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3 冊 No. 2 犍度(第1卷-第10卷)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OCR,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