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涅槃經會疏

南本大般涅槃經會疏卷第三十一

涅槃經疏卷第十三

頂法師 撰

天台沙門湛然再治

[科01]大般涅槃經迦葉菩薩品第二十四(卷第三十一)

北涼 天竺三藏 曇無讖 譯

晉 沙門 慧嚴 慧觀 謝靈運 重治

迦葉品二十四

此是善始發問今欲令終是故更請前隨義題品今從人立名故云迦葉迦葉如前說開善用此答安樂性問地師為慈光善巧住持分河西興皇同為佛性門今明第五涅槃用此經初後通論佛性此品與前有何同異異略為五一義用異前品明中道佛性義為菩提種子今品明佛性勝用能攝極惡闡提偏邪外道二因果異前品明因性在因不在果果性果果性在果不在因此品明一切惡陰皆是佛性此即因性從惡五陰生善五陰此亦果性又云佛性有三世有非三世聖人果性通三世不通三世由來解果[1]果性通三世是應身佛性不通三世是法身佛性此不然只說果性通於因果何須分應法兩身若善五陰佛性通因果因中佛性即三世攝果佛性即非三世三開合異前品生死河合四果離三乘此品涅槃河離四果合三乘四通別異前品通明五種佛性天人六道皆有佛性此品專明正因佛性闡提由正因故還生善根前品別據萬善了因佛性今品通據善惡皆是佛性故云善根人有闡提人無闡提人有善根人無五前品對告一人今品再對迦葉諸異乃多起品初明用異從初意立章故言涅槃用就文為二初明攝惡後明攝邪就攝惡中二先明佛性用二歎經初明用又二先明斷善後明生善以虗妄力故斷善以佛性力故生善舊解云作惡生善兩人更遞然不相關又一師云只是一人前顛倒故起惡後遇知識故生善今明不然或是一人或是多人如河中七種即是多人若一人始沒乃至成佛即是一人舊云生善有接識義眾生從界外無明識窟中始起一品無明而來未起四住有佛接去即得成佛此義大妨設有此經亦是一時改惡為緣若無此經全不堪依若言必須起五住竟方能改惡作善亦無一經定作此說設有此經亦以一時為緣而[A1]已若爾任惡極[A2]已任運被接何須修道與八萬劫得道何異若言從識窟中來者即是從無明中來云何言始起一品無明若未起惑應生別處若從窟中來始起一品而被接者自後起品乃至四住何不被接若無明窟中既被接四住窟中何不接之故是難信若爾併不須修上數破此義若佛性力任得菩提不須修者正破於此舊言善星無發迹處是實惡人是義不然雖未見經義推是權何者佛兩子弟各行善惡阿難為善調達作惡悉皆是權今羅云為善善星作惡例知是權斷善文為三一明斷善人二明斷善相三明斷善見斷善人者即善星是斷善相者不定根性是聞不定教執成定解斷善見者分別推求諸法道理初就人中二先問次答問為二先緣起次正問緣起中二先明佛有能化之德次明善星有可化之緣就佛又二初內有慈悲二外有方便初文者

[科02]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憐憫一切眾生

憐即大慈愍即大悲

次不調能調下有七句即外方便

[科03]不調能調不淨能淨無歸依者能作歸依未解脫者能令解脫得八自在為大醫師作大藥王

善星比丘下第二明有可化之緣又二初明是子

[科01]善星比丘是佛菩薩時子

即羅云庶兄此緣則重

[科02]出家之後受持讀誦分別解說十二部經壞欲界結獲得四禪

次出家之後是有信戒受持十二部經是慧壞欲界結獲得四禪是定具足三德豈非因深

云何如來下正問先作兩難後作兩結初難何故記是惡人後難何故不先為說法初難又二初難何故記是闡提即惡因

[科03]云何如來記說善星是一闡提廝下之人

次難何故地獄劫住是惡果

[科04]地獄劫住不可治人

如來何故下是第二難與佛緣重何不先為說法

[科05]如來何故不先為其演說正法後為菩薩

如來世尊下結兩難云何得名有大慈愍下結初難

[科06]如來世尊若不能救善星比丘云何得名有大慈憫

佛有慈悲云何為此廝下劫住既云斯下當知佛無慈悲

次有大方便下結後難

[科07]有大方便

佛既不先為其說法云何名為有大方便若有方便應為說法

佛答中不答緣起但答兩難兩結先答後後答前前答後中凡七譬前六譬明緣有淺深故說有次第後一譬明佛心平等等說無偏前六譬中例有三一舉譬問二述事奉答三合譬作解

[科08]佛言善男子譬如父母唯有三子其一子者有信順心恭敬父母利根智慧於世間事能[1]悉了知其第二子不敬父母無信順心利根智慧於世間事能速了知其第三子不敬父母無有信心鈍根無智父母若欲教告應先教誰先親愛誰當先教誰知世間事

[科09]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應先教授有信順心恭敬父母利根智慧知世事者其次第二乃及第三而彼二子雖無信順恭敬之心為慈念故次復教之

[科10]善男子如來亦爾其三子者初喻菩薩中喻聲聞後喻一闡提如十二部經修多羅中微細之義我先[A3]已為諸菩薩說淺近之義為聲聞說世間之義為一闡提五逆罪說現在世中雖無利益以憐憫故為生後世諸善種子

[科11]善男子如三種田一者渠流便易無諸沙鹵瓦石棘[A4]刺種一得百二者雖無沙齒瓦石棘刺渠流險難收實減半三者渠流險難多諸沙鹵瓦石棘[A5]刺種一得一為藁草故善男子農夫春月先種何田

[科12]世尊先種初田次第二田後及第三

[科13]初喻菩薩次喻聲聞後喻一闡提

[科14]善男子譬如三器一者完二者漏三者破若欲盛置乳酪酥水先用何者

[科15]世尊應用完者次用漏者後及破者

[科16]其完淨者喻菩薩僧漏喻聲聞破喻一闡提

[科17]善男子如三病人俱至醫所一易治二難治三不可治善男子醫若治者當先治誰

[科18]世尊應先治易次及第二後及第三何以故為親屬故

[科19]其易治者喻菩薩僧其難治者喻聲聞僧不可治者喻一闡提現在世中雖無善果以憐憫故為種後世諸[2]善子故

[科20]善男子譬如大王有三種馬一者調壯大力二者不調齒壯大力三者不調羸老無力王若乘御當先何者

[科21]世尊應當先乘調壯大力次乘第二後及第三

[科22]善男子調壯大力喻菩薩僧其第二者喻聲聞僧其第三者喻一闡提現在世中雖無利益以憐憫故為種後世諸善種[3]

[科23]善男子如大施時有三人來一貴族聰明持戒二中姓鈍根持戒三下姓鈍根毀戒善男子是大施主應先施誰

[科01]世尊應先貴姓利根持戒次及第二後及第三

[科02]第一喻菩薩僧第二喻聲聞僧第三喻一闡提

何以有此三之次第解云如佛初為提謂文鱗瞽龍說人天五戒次赴鹿苑為二乘人轉四諦法後明方等教諸菩薩自是一途約小為初若初成佛道以舍那教初照山王次照平地此復一途約大為初今此文意包括始終以山王為初文鱗為中雙林為後然第三子雖復極惡以體同故是故須教下田雖瘠以家業故是故不廢下器雖破防急用故下病雖必死以親屬故下馬雖老以代倦故下人雖卑以等施故

[科03]善男子如大師子殺香象時皆盡其力殺兔亦爾不生輕想諸佛如來亦復如是為諸菩薩及一闡提演說法時功用無二

前六譬中雖差別答義兼無差意猶未顯第七譬中文轉分明舉師子王不重象輕兔俱盡壯勢譬佛不厚善薄惡等運大悲若巨細而觀象不足兔有餘若量力而觀象須疾免須徐獸王不爾等一無殊就緣而觀菩薩教深細聲聞教淺近闡提教世間佛不二三大悲平等

我於一時住王城下二追答記彼之問問有二句初答闡提次答記意初答闡提自謂有信慧定盡非其問不許有之明無信又三一不信佛是無所畏人我於一時在迦尸下二明不信佛是無妄語人我於一時與善星下三明不信佛是無嫉妒人初文者

[科04]善男子我於一時住王舍城善星比丘為我給使我於初夜為天帝釋演說法要弟子之法應後師眠爾時善星以我久坐心生惡念時王舍城小男小女若啼不止父母則語汝若不止當將汝付薄拘羅鬼爾時善星反被拘執而語我言速入禪室薄拘羅來我言癡人汝常不聞如來世尊無所畏耶爾時帝釋即語我言世尊如是人等亦復得入佛法中耶我即語言憍尸迦如是人者得入佛法亦有佛性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雖為是善星說法而彼都無信受之心

汝言出家表其有信今以三事顯其無信

[科05]善男子我於一時在迦尸國尸婆富羅城善星比丘為我給使我時欲入彼城乞食無量眾生虗心渴仰欲見我迹善星比丘尋隨我後而毀滅之既不能滅而令眾生生不善心我入城[A6]已於酒家舍見一尼乾[1]卷脊蹲地餐食酒糟善星比丘見[A7]已而言世尊世間若有阿羅漢者是人最勝何以故是人所說無因無果我言癡人汝常不聞阿羅漢者不飲酒不害人不欺誑不盜不婬如是之人殺害父母食啖酒糟云何而言是阿羅漢是人捨身必定當墮阿鼻地獄阿羅漢者永斷三惡云何而言是阿羅漢善星即言四大之性猶可轉易欲令是人必墮阿鼻無有是處我言癡人汝常不聞諸佛如來誠言無二我雖為是善星說法而彼絕無信受之心

第二佛[2]所行時足離地四寸千輻印文當現迹中人皆欲見其常滅之既不能滅取死蚯蚓置佛迹中令無量人起[3]殘害想(云云)

[科06]善男子我於一時與善星比丘住王舍城爾時城中有一尼乾名曰苦得常作是言眾生煩惱無因無緣眾生解脫亦無因緣善星比丘復作是言世尊世間若有阿羅漢者苦得為上我言癡人苦得尼乾實非阿羅漢不能解了阿羅漢道善星復言何故羅漢於阿羅漢而生妒嫉我言癡人我於羅漢不生妒嫉而汝自生惡邪見耳若言苦得是羅漢者却後七日當患宿食腹痛而死死[A8]已生於食吐鬼中其同學輩當輿其尸置寒林中爾時善星即往苦得尼乾子所語言長老汝今知不沙門瞿曇記汝七日當患宿食腹痛而死死[A9]已生於食吐鬼中同學同師當輿汝尸置寒林中長老好善思惟作諸方便當令瞿曇墮妄語中爾時苦得聞是語[A10]已即便斷食從初一日乃至六日滿七日[A11]已便食黑蜜食黑蜜[A12]已復飲冷水飲令水[A13]已腹痛而死死[A14]已同學輿其尸喪置寒林中即受食吐餓鬼之形在其尸邊善星比丘聞是事[A15]已至寒林中見苦得身受食吐形在其尸邊卷眷蹲地善星語言大德死耶苦得答言我[A16]已死矣云何死耶答言因腹痛死誰出汝尸答言同學出置何處答言癡人汝今不識是寒林耶得何等身答言我得食吐鬼身善星諦聽如來善語真語時語義語法語善星如來口出如是實語汝於爾時云何不信若有眾生不信如來真實言者彼亦當受如我此身爾時善星即還我所作如是言世尊苦得尼乾命終之後生三十三天我言癡人阿羅漢者無有生處云何而言苦得生於三十三天世尊實如所言苦得尼乾實不生於三十三天今受食吐餓鬼之身我言癡人諸佛如來誠言無二若言如來有二言者無有是處善星即言如來

爾時雖作是說我於是事都不生信善男子我亦常為善星比丘說真實法而彼絕無信受之心

第三文者夫人鬼報別而宛然相見酬往問答豈實惡人所能為也驗知是權(云云)

善星雖復讀誦下二明其無慧

[科01]善男子善星比丘雖復讀誦十二部經獲得四禪乃至不解一偈一句一字之義

但得文字不解其義是則非慧

親近惡友下第三明無定又二初明雖得後失故言無定

[科02]親近惡友退失四禪

次退禪下總結起邪所以記之

[科03]退禪定[A17]已生惡邪見作如是說無佛無法無有涅槃沙門瞿曇善知相法是故能得知他人心我於爾時告善星言我所說法初中後善其言巧妙字義真正所說無雜具足成就清淨梵行善星比丘復作是言如來雖復為我說法而我真實謂無因果

善男子汝若不信下第二答其前問記意又二先明記意次明不可治初文者

[科04]善男子汝若不信如是事者善星比丘今者近在尼連禪河可共往問爾時如來即與迦葉往善星所善星比丘遙見佛來見[A18]已即生惡邪之心以惡心故生身陷入墮阿鼻獄

以其必入故我記之顯必入相故往見之見佛起惡即入地獄必入明矣往善星所者或謂舉往事或難思力不動而往(云云)

善星雖入佛法下二答不可治人由彼放逸故不可治愍之而[A19]已有法譬合

[科05]善男子善星比丘雖入佛法無量寶聚空無所獲乃至不得一法之利以放逸故惡知識故

[科06]譬如有人雖入大海多見眾寶而無所得以放逸故又如入海雖見寶聚自戮而死或為羅剎惡鬼所殺

合中二番各二皆先正合次以譬帖合

[科07]善星比丘亦復如是入佛法[A20]已為惡知識羅剎大鬼之所殺害善男子是故如來以憐憫故常說善星多諸放逸

[科08]善男子若本貧窮於是人所雖生憐憫其心則薄若本巨富後失財物於是人所生於憐憫其心則厚

[科09]善星比丘亦復如是受持讀誦十二部經獲得四禪然後退失甚可憐憫是故我說善星比丘多諸放逸多放逸故斷諸善根我諸弟子有見聞者於是人所無不生於重憐憫心

[科10]如初巨富後失財者我於多秊常與善星共相隨逐而彼自生惡邪之心以惡邪故不捨惡見

我從昔來下二答其兩結初答先結無慈悲心又二先正答次料簡初正答中有法譬合

[科11]善男子我從昔來見是善星[1]少有善根如毛髮許終不記彼斷絕善根是一闡提廝下之人地獄劫住以其宣說無因無果無有作業爾乃記彼永斷善根是一闡提廝下之人地獄劫住

[科01]善男子譬如有人沒圊廁中有善知識以手撓之若得頭髮便欲拔出久求不得爾乃息意

[科02]我亦如是求覓善星微少善根便欲拔濟終日求之乃至不得如毛髮許是故不得拔其地獄

二更問答料簡於中二先問次答

[科03]迦葉菩薩言世尊如來何故記彼當墮阿鼻地獄

答中二先正答

[科04]善男子善星比丘多有眷屬皆謂善星是阿羅漢是得道果我欲壞彼惡邪心故記彼善星以放逸故墮於地獄

次善男子下引昔顯實

[科05]善男子汝今當知如來所說真實無二何以故若佛所記當墮地獄若不墮者無有是處聲聞緣覺所記莂者則有二種或虗或實如目楗連在摩伽陀國徧告諸人却後七日天當降雨時竟不雨[1]後記牸牛當生白犢及其產時乃產駮犢記生男者後乃生女

於中引目連記事非全不著但見前雨不見後接但見頭白不見體駮(云云)如來不爾是故無二

善星比丘常為無量下答後方便之結

[科06]善男子善星比丘常為無量諸眾生等宣說一切無善惡果爾時永斷一切善根乃至無有如毛髮許善男子我久知是善星比丘當斷善根猶故共住滿二十秊畜養共行我若遠棄不近左右是人當教無量眾生造作惡業是名如來第五解力

明我令其恒在左右不令遠去恐其為惡云何是無方便第五解力即是欲力知眾生欲解也

世尊一闡提輩下第二斷善之相文為三初正明斷善二明根性不定故斷善三明說教不定故斷善初有五番問答初番先問

[科07]世尊一闡提輩以何因緣無有善法

次佛答中

[科08]善男子一闡提輩斷善根故眾生悉有信等五根而一闡提輩永斷滅故以是義故殺害[2]螘子猶得殺罪殺一闡提無有殺罪

以斷善根故所以無善依數人解闡提起惡邪無礙斷此善根如無漏無礙道斷煩惱若爾當知畢竟不復生善云何能得還生善根是義不然闡提身中有重惡障善不竝興[3]詺此被障善不得生後惡稍滅善復得生故言還生善根問闡提為有善可斷無善可斷答具有兩義其曾作善後遇惡友斷滅此善故言有善可斷無善可斷者向時作惡全未有善而惡業將滅善業應生而復起障善不得起名無善可斷文云眾生悉有信等五根闡提永斷者相承釋云理內眾生有信等五根理外顛倒虗妄故無信等五根此義不然只此理外亦有信等闡提既是理外起惡斷此五根但作惡眾生既有佛性應生五根而即事未有義說應有故云一切眾生悉有文云殺闡提無罪殺蟁蟻有罪者闡提有重惡在身殺之無罪蟁蟻無重惡故殺之有罪文云施畜生得百倍報施一闡提得千倍報者闡提過去五戒感人施之福重畜生先世惡業感此畜身施之福輕

世尊一闡提者下第二番問答問中定宗

[科09]世尊一闡提者終無善法是故名為一闡提耶

答可見

[科10]佛言如是如是

世尊一切眾生下第三番問答

[科11]世尊一切眾生有三種善[4]過去未來現在一闡提輩亦不能斷未來善法云何說言斷諸善法名一闡提耶

問中明闡提不斷未來云何斷善

[科12]善男子斷有二種一現在滅二現在障於未來一闡提輩具是二斷是故我言斷諸善根善男子譬如有人沒圊廁中唯有一髮毛頭未沒雖復一髮毛頭未沒而一毛頭不能勝身一闡提輩亦復如是雖未來世當有善根而不能救地獄之苦未來之世雖可救拔現在之世無如之何是故名為不可救濟以佛性因緣則可得救佛性者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是故佛性不可得斷如朽敗子不能生芽一闡提輩亦復如是

佛答斷有二種一現滅二障未來若現起惡善法不生故是現滅既現作惡復遮未來善不得起故斷未來亦具斷三世過去作惡而復不悔即無復善未來復有還生善義但自微弱不能救之

世尊一闡提輩下第四番問答明不斷佛性

[科01]世尊一闡提輩不斷佛性佛性亦善云何說言斷一切善

[科02]善男子若諸眾生現在世中有佛性者則不得名一闡提也如世間中眾生我性佛性是常三世不攝三世若攝名為無常佛性未來以當見故故言眾生悉有佛性以是義故十住菩薩具足莊嚴乃得少見

佛性是善此善不斷名不斷性又佛性是常實不可斷所言如世間眾生我性佛性者三解一云借外道我以之為譬都無邪我故三世不攝真我是常三世不攝二云不爾只是世間眾生我性即是佛性是佛性故三世不攝三云即是真我語勢牽令佛性是常後文云佛性未來前云非三世攝兩語相違今須會通前云三世所不攝者就佛性體後言未來約眾生修一切眾生未來當得清淨之身故言未來

迦葉言佛性下第五番問答初問佛性次問闡提初問者

[科03]迦葉菩薩言世尊佛性者常猶如虗空何故如來說言未來

佛性既其三世不攝云何言未來

如來若言下次問闡提

[科04]如來若言一闡提輩無善法者一闡提輩於其同學同師父母親族妻子豈當不生愛念心耶如其生者非是善乎

若言闡提全無善法何以得有憐愛等心若有此心即是有善

佛言下答先答初問又二先答問次論義初答中二先歎問

[科05]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快發斯問

次正答

[科06]佛性者猶如虗空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一切眾生有三種身所謂過去未來現在眾生未來具足莊嚴清淨之身[1]而得佛性是故我言佛性未來善男子我為眾生或時說因為果或時說果為因是故經中說命為食見色名觸未來身淨故說佛性

性非三世約未來得故言未來故下舉例說因為果說果為因佛性亦爾云未來者因中說果言食及觸者食可見觸名不同或以識為觸或根為觸今具二義故論云觸不定故故無別法若意識在緣名觸此觸在識若言眼識眼觸者此觸在想今言見色名觸此謂識心以之為觸色是前塵能生識觸故謂色為觸亦因中說果

世尊下第二論義先問次答

[科07]世尊如佛所說義如是者何故說言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問因前生佛性既非三世云何言眾生有

[科08]善男子眾生佛性雖現在無不可言無如虗空性雖無現在不得言無一切眾生雖復無常而是佛性常住無變是故我於此經中說眾生佛性非內非外猶如虗空非內非外如其虗空有內外者虗空不名為一為常亦不得言一切處有虗空雖復非內非外而諸眾生悉皆有之眾生佛性亦復如是

佛答性非內外猶如虗空而諸眾生定有此性文云悉皆有之

如汝所言下答次問初牒問非之

[科09]如汝所言一闡提輩有善法者是義不然

何以故下正答有法譬合

[科10]何以故一闡提輩若有身業口業意業取業求業施業解業如是等業悉是邪業何以故不求因果故

法說雖有孝慈等善文云皆是邪業雖有見聞皆是無記既無正善皆名邪惡取業求業者對翻於善善中先生善欲次生善思今以取業對善欲求業對善思雖皆言善猶是無記

[科01]善男子如訶棃勒果根莖枝葉華實悉苦

次舉譬云如訶棃勒味唯是苦色香非苦然前難闡提豈得無善其有憐愛即名為善故佛答云悉是邪惡莊嚴云無出世善有憐愛善光宅云設有憐愛竝無記性不名善性如棊書等是工巧無記開善云斷善作惡設有憐愛竝屬惡邪何得有善觀師同開善云重惡居身如種苦瓠根葉悉苦

[科02]一闡提業亦復如是

合如文

善男子如來具足下第二明根性不定或惡或善又二初正明不定後更問答論義初又二初明不定次斷善根初明不定又三一知不定根二出不定相三結不定初如文

[科03]善男子如來具足知諸根力是故善能分別眾生上中下根

次文者

[科04]能知是人轉下作中能知是人轉中作上能知是人轉上作中能知是人轉中作下

數習則利轉下為中上不習則鈍轉上為中下

三結如文(云云)

[科05]是故當知眾生根性無有決定

以無定故下二明不定故故斷善根又三初明不定斷善

[科06]以無定故或斷善根斷[A21]已還生

次明若定則不爾

[科07]若諸眾生根性定者終不先斷斷[A22]已復生亦不應說一闡提輩墮於地獄壽命一劫

三是故下證不定

[科08]善男子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無有定相

迦葉白佛下第二論義(云云)問可見

[科09]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具足知諸根力定知善星當斷善根以何因緣聽其出家

佛答為二初就善星答後就餘人答非但知善星根性亦知餘人根性初又三初明其居王位即能破滅

[科10]佛言善男子我於往昔初出家時吾弟難陀從弟阿難提婆達多子羅睺羅如是等輩皆悉隨我出家修道我若不聽善星出家其人次當得紹王位其力自在當壞佛法以是因緣我便聽其出家修道

善星若不下二明出家不出家俱能斷善出家增其敬長讀誦修定等善具如上說

[科11]善男子善星比丘若不出家亦斷善根於無量世都無利益今出家[A23]已雖斷善根能受持戒供養恭敬耆舊長宿有德之人修習初禪乃至四禪是名善因如是善因能生善法善法既生能修習道既修習道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我聽善星出家

若我不聽下三結知根力

[科12]善男子若我不聽善星比丘出家受戒則不得稱我為如來具足十力

次佛觀眾生下約餘人為答又二初明不定次辨昇沈初又二有斷善生善初斷善又三一正斷善

[科13]善男子佛觀眾生具足善法及不善法是人雖具如是二法不久能斷一切善根具不善根

次何以故下出斷善之行

[科14]何以故如是眾生不親善友不聽正法不善思惟不如法行

三以是因緣下結其斷善

[科15]以是因緣能斷善根具不善根

次如來復知下二明生善有法譬合法可見

[科16]善男子如來復知是人現世若未來世少壯老時當近善友聽受正法苦集滅道爾時則能還生善根

[科17]善男子譬如有泉去村不遠其水甘美具八功德有人熱渴欲往泉所邊有智者觀是渴人必定無疑當至水所何以故無異路故

譬中泉譬佛性村譬陰身熱渴譬苦逼欲往譬求樂心邊智者譬佛菩薩

合譬中二先合

[科01]如來世尊觀諸眾生亦復如是

次結知根力

[科02]是故如來名為具足知諸根力

爾時世尊取地少土下二明昇沈不同沈多昇寡又三初舉事問

[科03]爾時世尊取地少土置之爪上告迦葉言是土多耶十方世界地土多乎

次領旨奉答

[科04]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爪上土者不比十方所有土也

三合又三初就果合

[科05]善男子有人捨身還得人身捨三惡身得受人身諸根完具生於中國具足正信能修習道修習道[A24]已能修正道修正道[A25]已能得解脫得解脫[A26]已能入涅槃如爪上土捨人身[A27]已得三惡身捨三惡身得三惡身[1]身根不具生於邊地信邪倒見修習邪道不得解脫常樂涅槃如十方界所有地土

次就因合

[科06]善男子護持禁戒精勤不懈不犯四重不作五逆不用僧[2]祇物不作一闡提不斷善根信如是等涅槃經典如爪上土毀戒解怠犯四重禁作五逆罪用僧祇物作一闡提斷諸善根不信是經如十方界所有地土

三結知根力

[科07]善男子如來善知眾生如是上中下根是故稱佛具知根力

迦葉白佛如來具足下第三明說教不定佛照根不同說教則異眾生不達根教之殊執成諍論能斷[3]菩提為二先問次答初問為三一明知根二明執諍三結問何故作不定說致令起諍初明知根

[科08]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具足是知根力是故能知一切眾生上中下根利鈍差別知現在世眾生諸根亦知未來眾生諸根

亦應知過去特是略耳

如是眾生下次明執諍

[科09]如是眾生於佛滅後作如是說如來畢竟入於涅槃或不畢竟入於涅槃或說有我或說無我或有中陰或無中陰或說有退或說無退或言如來身是有為或言如來身是無為或有說言十二因緣是有為法或說因緣是無為法或說心是有常或說心是無常或有說言受五欲樂能障聖道或說不遮或說世第一法唯是欲界或說三界或說布施唯是意業或有說言即是五陰或有說言有三無為或有說言無三無為復有說言或有造色復有說言或無造色或有說言有無作色或有說言無無作色或有說言有心數法或有說言無心數法或有說言有五種有或有說言有六種有或有說言八戒齋法優婆塞戒具足受得或有說言不具受得或說比丘犯四重[A28]已比丘戒在或說不在或有說言須陀洹人斯陀含人阿那含人阿羅漢人皆得佛道或言不得或說佛性即眾生有或說佛性離眾生有或有說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一闡提等皆有佛性或說言無或有說言有十方佛或有說言無十方佛

因茲廣出諍論之相開善云二十諍論冶城云二十一諍論(云云)

三如其如來下結難(云云)

[科10]如其如來具足成就知根力者何故今日不決定說

次答中佛具答三問此卷內答前兩問後卷初答第三問答初為二初正明說教不定次廣明不定法初文為四一明理深難解二出愚智兩人三明須不定說四結知根力即四悉意

[科11]佛告迦葉善男子如是之義非眼識知乃至非意識知乃是智慧之所能知

初言理深者非六凡識所知唯聖智能解故是理深此第一義意

次愚智中又二先出智次出愚

[科01]若有智者我於是人終不作二是亦謂我不作二說

初智人聞有知無聞無知有聞有無知非有無一二等亦如是

[科02]於無智者作不定說而是無智亦復謂我作不定說

次愚人聞有執有以拒無聞無是無而非有聞亦有無以封雙存聞俱棄而著兩捨面聞尚然末世轉尤斯由不解對治悉意

三如來所有下須說不定此總據不定有法譬合初法者

[科03]善男子如來所有一切善行悉為調伏諸眾生故

為度眾生須說不定本令得益不令其執不定為諍

[科04]譬如醫王所有醫方悉為療治一切病苦

次譬中如醫用藥元為差病終不願其服藥成病

[科05]善男子如來世尊為國土故為時節故為他語故為人故為眾根故於一法中作二種說

合譬中為國土封疆不同豈可一類一類則無益國土者如多寒國用毛褥著皮靴時節者饑饉時乞唯得肉食為他語者如九住言不見十住言少見為人者隨人根性此即為人意也

[科06]四結知根力即世界意(云云)有一經文無結應是遺漏

於一名下二廣出不定法又三初正明不定法次引證三結非二乘所知初文又二初名義不定後廣略不定初名義中二初列章門次解釋

[科07]於一名法說無量名於一義中說無量名於無量義說無量名

初列中列三章門如經若欲對明應有六句對一名說無量名應云對無量名說一名對一義說無量名應云對無量義說一名對無量義說無量名應云對無量名說無量義今文略舉一邊

云何一名下釋出先釋三章門後重釋第二門

[科08]云何一名說無量名猶如涅槃亦名涅槃亦名無生亦名無出亦名無作亦名無為亦名歸依亦名窟宅亦名解脫亦名光明亦名燈明亦名彼岸亦名無畏亦名無退亦名安處亦名寂靜亦名無相亦名無二亦名一行亦名清涼亦名無闇亦名無閡亦名無諍亦名無濁亦名廣大亦名甘露亦名吉祥是名一名作無量名

釋初章舉涅槃一名具含眾名大亮云涅槃八味之都名眾德之總稱意在於此而諸師種種翻涅槃者亦只因此而生諍論

次釋一義說無量名

[科09]云何一義說無量名猶如帝釋亦名帝釋亦名憍尸迦亦名婆蹉婆亦名富蘭陀羅亦名摩佉婆亦名因陀羅亦名千眼亦名舍脂夫亦名金剛亦名寶頂亦名寶幢是名一義說無量名

舉帝釋釋者與前何異前寄法後寄人下重釋中復寄五陰者此寄果法亦是一義而復多名種種分別令易解故河西翻婆嗟婆為好嚴飾昔好衣布施今報得麗服富蘭陀羅翻為調伏諸根明天帝外以麗服嚴容內以善法調意摩佉婆翻為無勝無過超諸天故因陀羅翻為光明光明最勝千眼者一時知千義斷千事金剛者身相堅固

三釋無量義說無量名者

[科10]云何於無量義說無量名如佛如來名為如來義異名異亦名阿羅訶義異名異亦名三藐三佛陀義異名異亦名船師亦名導師亦名正覺亦名明行足亦名大師子王亦名沙門亦名婆羅門亦名寂靜亦名施主亦名到彼岸亦名大醫王亦名大象王亦名大龍王亦名施眼亦名大力士亦名大無畏亦名寶聚亦名商主亦名得脫亦名大丈夫亦名天人師亦名芬陀利亦名獨無等侶亦名大福田亦名大智慧海亦名無相亦名具足八智如是一切義異名異是名無量義中說無量名

就如來萬德具足釋之即是無量義一義一名即是無量名八智有三解一云常等無常等八二云四諦各有法比為八數人就欲界論法色無色為比論家就現在論法過未為比三云優婆塞戒經有八智七如梵行中七善法足一知根

四復有一義下重釋二章門

[科01]復有一義說無量名所謂如陰亦名為[1]陰亦名顛倒亦名為諦亦名為四念處亦名四食亦名四識住處亦名為有亦名為道亦名為時亦名眾生亦名為世亦名第一義亦名三修謂身戒心亦名因果亦名煩惱亦名解脫亦名十二因緣亦名聲聞辟支佛[2]佛亦名地獄餓鬼畜生人天亦名過去現在未來是名一義說無量名

前約帝釋止就善義有無量名名不通惡為顯斯意重約五陰此是有漏復名顛倒陰是苦諦境為念處所觀觀色不淨受苦想行無我識無常復名四念處但除色陰餘四陰即是四識住處陰通內外故名四食能通名道因於實法有假名時故云時體即無相名第一義三修即身戒心煩惱者正在行陰解脫者即有為解脫亦名十二因緣者即以五陰為因緣體亦名三乘者能成三乘之身餘皆可解不[3]須釋(云云)

善男子如來世尊下第二明略廣不定為三初列四章門次云何下釋出三結

[科02]善男子如來世尊為眾生故廣中說略略中說廣第一義諦說為世諦說世諦法為第一義諦

[科03]云何名為廣中說略如告比丘我今宣說十二因緣云何名為十二因緣所謂因果云何名為略中說廣如告比丘我今宣說苦集滅道苦者所謂無量諸苦集者所謂無量煩惱滅者所謂無量解脫道者所謂無量方便云何名為第一義諦說為世諦如告比丘吾今此身有老病死云何名為說世諦為第一義諦如告憍陳如汝得法故名阿若憍陳如

釋中云世諦為第一義者阿之言無若之言智謂其得無生智此即約世諦說第一義諦餘可意推三是故隨人下結又二先結不定

[科04]是故隨人隨意隨時故名如來知諸根力

次我若當於下結知根力又二初明佛知

[科05]善男子我若當於如是等義作定說者則不得稱我為如來具知根力善男子有智之人當知香象所負非驢所勝一切眾生所行無量是故如來種種為說無量之法

有智人下明非淺識所知

次何故下明為人不定

[科06]何以故眾生多有諸煩惱故若使如來說於一行不名如來具足成就知諸根力是故我於餘經中說五種眾生不應還為說五種法為不信者不讚正信為毀禁者不讚持戒為慳貪者不讚布施為懈怠者不讚多聞為愚癡者不讚智慧何以故智者若為是五種人說是五事當知說者不得具足知諸根力亦不得名憐憫眾生何以故是五種人聞是事[A29]已生不信心惡心瞋心以是因緣於無量世受苦果報是故不名憐憫眾生具知根力

不為五人說五種法者不用對治但用為人只教慳人戒忍禪慧自能行施破戒之人令禪慧等自能持戒

是故我先下第二引證

[科07]是故我先於餘經中告舍利弗汝慎勿為利根之人廣說法語鈍根之人略說法也舍利弗言世尊我但為憐憫故說非是具足根力故說

廣略說法下第三結非二乘所知

[科08]善男子廣略說法是佛境界非諸聲聞緣覺所知

善男子如汝所言下第二答第二執諍之問又二先略答次廣答

[科09]善男子如汝所言佛涅槃後諸弟子等各異說者是人皆以顛倒因緣不得正見是故不能自利利他善男子是諸眾生非唯一性一行一根一種國土一善知識是故如來為彼種種宣說法要以是因緣十方三世諸佛如來為眾生故開示演說十二部經善男子如來說是十二部經非為自利但為利他是故如來第五力者名為解力是二力故如來深知是人現在能斷善根是人後世能斷善根是人現在能得解脫是人後世能得解脫是故如來名無上力士

初略中言第五解力亦云欲力是知眾生欲解之法文又云是二力者由第四力名根力第五名解力以成二力

善男子若言如來下第二廣答中明佛赴緣異說眾生不解致成諍論凡二十一條一是涅槃不涅槃須解異部若薩婆多據事明畢竟涅槃曇無德及僧祇據理云不畢竟涅槃古來評云婆多非而短無德是而長皆失佛意文云若言如來畢竟涅槃不畢竟涅槃同是諍論不得我意云何評之妄判長短河西云畢竟是斷不畢竟是常言斷常者豈是斷常乃是非斷非常能斷能常言斷不違常言常不違斷斷常不相異斷常俱圓滿觀師云佛赴機說何得是非則失佛意如醫治病授藥不同弟子不解妄執失旨此初諍論又二初章門

[科01]善男子若言如來畢竟涅槃不畢竟涅槃是人不解如來意故作如是說

次解釋釋中又二初釋執定涅槃次釋執不定涅槃前文又二先釋次結初文者佛為五事說涅槃一為諸仙二為力士三為純陀四為須䟦五為世王先為諸仙者

[科02]善男子是香山中有諸仙人五萬三千皆於過去迦葉佛所修諸功德未得正道親近諸佛聽受正法如來欲為是等人故告阿難言過三月[A30]已吾當涅槃諸天聞[A31]已其聲展轉乃至香山諸仙聞[A32]已即生悔心作如是言云何我等得生人中不親近佛諸佛如來出世甚難如優曇華我今當往至世尊所聽受正法善男子爾時五萬三千諸仙即來我所我時即為如應說法諸大士色是無常何以故色之因緣是無常故無常因生色云何常乃至識亦如是爾時諸仙聞是法[A33]已即時獲得阿羅漢果

然仙生香山而言展轉者從於諸天轉至山上仙人住處皆得羅漢有權有實破其保常故說無常拘尸那下第二為力士

[科03]善男子拘尸那竭有諸力士三十萬人無所繫屬自恃憍恣色力命財狂醉亂心善男子我為調伏諸力士故告目連言汝當調伏如是力士時目楗連敬順我教於五秊中種種教化乃至不能令一力士受法調伏是故我復為彼力士告阿難言過三月[A34]已吾當涅槃善男子時諸力士聞是語[A35]已相與集聚平治道路過三月[A36]已我時便從毗舍離國至拘尸城中路遙見諸力士輩即自化身為沙門像往力士所作如是言諸童子作何事耶力士聞[A37]已皆生瞋恨作如是言沙門汝今云何謂我等輩為童子耶我時語言汝等大眾三十萬人盡其身力不能移此微小之石云何不名為童子乎諸力士言汝若謂我為童子者當知汝即是大人也善男子我於爾時以足二指掘出此石是諸力士見是事[A38]已即於[A39]己身生輕劣想復作是言沙門汝今復能移徙此石令出道不我言童子何因緣故嚴治此道諸力士言沙門汝不知耶釋迦如來當由此路至娑羅林入於涅槃以是因緣我等平治我時讚言善哉童子汝等[A40]已發如是善心吾當為汝除去此石我時以手舉擲高至阿迦尼陀時諸力士見石在空皆生驚怖尋欲四散我復告言諸力士等汝今不應生恐怖心各欲散去諸力士言沙門若能救護我者我當安住爾時我復以手接石置之右掌力士見[A41]已心生歡喜復作是言沙門此石常耶是無常乎我於爾時以口吹之石即散壞猶如微塵力士見[A42]已唱言沙門此石無常即生愧心而自考責云何我等恃怙自在色力命財而生憍慢我知其心即捨化身還復本形而為說法力士見[A43]已一切皆發菩提之心

有一工巧下第三為純陀

[科04]善男子拘尸那竭有一工巧名曰純陀是人先於迦葉佛所發大誓願釋迦如來入涅槃時我當最後奉施飲食是故我於毗舍離國顧命比丘優婆摩那善男子過三月[A44]已吾當於彼拘尸那竭娑羅雙樹入般涅槃汝可往告純陀令知

王舍城下第四為須䟦

[科01]善男子王舍城中有五通仙名須䟦陀秊百二十常自稱是一切智人生大憍慢[A45]已於過去無量佛所種諸善根我亦為欲調伏彼故告阿難言過三月[A46]已吾當涅槃須䟦聞[A47]已當來我所生信敬心我當為彼說種種法其人聞[A48]已當得盡漏

羅閱祇下第五為世王

[科02]善男子羅閱祗王頻婆娑羅其王太子名曰善見業因緣故生惡逆心欲害其父而不得便爾時惡人提婆達多亦因過去業因緣故復於我所生不善心欲害於我即修五通不久獲得與善見太子共為親厚為太子故現作種種神通之事從非門出從門而入從門而出非門而入或時示現象馬牛羊男女之身善見太子見[A49]已即生愛心喜心敬信之心為是事故嚴設種種供養之具而供養之又復白言大師聖人我今欲見曼陀羅華時提婆達多即便往至三十三天從彼天人而求索之其福盡故都無與者既不得華作是思惟曼陀羅樹無我我所我若自取當有何罪即前欲取便失神通還見[A50]己身在王舍城心生慚愧不能復見善見太子復作是念我今當往至如來所求索大眾佛若聽者我當隨意教詔敕使舍利弗等爾時提婆達多便來我所作如是言唯願如來以此大眾付囑於我我當種種說法教化令其調伏我言癡人舍利弗等聰明大智世所信伏我猶不以大眾付囑況汝癡人食唾者乎時提婆達多復於我所倍生惡心作如是言瞿曇汝今雖復調伏大眾勢亦不久當見磨滅作是語[A51]已大地即時六反震動提婆達多尋時躃地於其身邊出大暴風吹諸塵土而汙坌之提婆達多見惡相[A52]已復作是言若我此身現世必入阿鼻地獄我要當報如是大怨時提婆達尋起往至善見太子所善見見[A53]已即問聖人何故顏容憔悴有憂色耶提婆達言我常如是汝不知乎善見答言願說其意何因緣爾提婆達言我今與汝極成親愛外人罵汝以為非理我聞是事豈得不憂善見太子復作是言國人云何罵辱於我提婆達言國人罵汝為未生怨善見復言何故名我為未生怨誰作此名提婆達言汝未生時一切相師皆作是言是兒生[A54]已當殺其父是故外人皆悉號汝為未生怨一切內人護汝心故謂為善見[1]毗提夫人聞是語[A55]已既生汝身於高樓上棄之於地壞汝一指以是因緣人復號汝為婆羅留枝我聞是[A56]已心生愁憒而復不能向汝說之提婆達多以如是等種種惡事教令殺父若汝父死我亦能殺瞿曇沙門善見太子問一大臣名曰雨行大王何故為我立字作未生怨大臣即為說其本末如提婆達所說無異善見聞[A57]已即與大臣收其父王閉之城外以四種兵而守衛之毗提夫人聞是事[A58]已即至王所所守王人遮不聽入其時夫人生瞋恚心便訶罵之時諸守人即告太子大王夫人欲見父王不審聽不善見聞[A59]已復生瞋嫌即往母所前牽母髮拔刀欲斫爾時耆婆白言大王有國已來罪雖極重不及女人況所生母善見太子聞是語[A60]已為耆婆故即便放捨遮斷父王衣服臥具飲食湯藥過七日[A61]已王命便終善見太子見父喪[A62]已方生悔心雨行大臣復以種種惡邪之法而為說之大王一切業行都無有罪何故今者而生悔心耆婆復言大王當知如是業者罪兼二重一者殺害父王二者殺須陀洹如是罪者除佛更無能除滅者善見王言如來清淨無有穢濁我等罪人云何得見善男子我知是事故告阿難過三月[A63]已吾當涅槃善見聞[A64]已即來我所我為說法重罪得薄獲無根信

失通墮而不死者以餘勢故頻婆娑羅王亦云缾沙國曰摩伽陀亦云摩竭提羅閱祇此翻王舍城

後總結可解

[科03]善男子我諸弟子聞是說[A65]已不解我意故作是言如來定說畢竟涅槃

菩薩二種下第二釋執定不涅槃又二先釋次結初文者

[科04]善男子菩薩二種一者實義二者假名假名菩薩聞我三月當入涅槃皆生退心而作是言如其如來無常不住我等何為為是事故無量世中受大苦惱如來世尊成就具足無量功德尚不能壞如是死魔況我等輩當能壞耶善男子是故我為如是菩薩而作是言如來常住無有變易

為假名菩薩言不涅槃真實菩薩即不言涅槃及非涅槃此菩薩能知如來非常非無常豈偏作常無常解

[科01]善男子我諸弟子聞是說[A66]已不解我意定言如來終不畢竟入於涅槃

善男子有諸眾生下第二諍論明有我無我者須善異部意數人宗薩婆多純明無我破諸外道謂之邪我無假名我一向明無雖明無我終了無我無常而得入道不同外道論人同曇無德明有假我破諸外道即陰離陰有相續假我因成假我復言實法念念遷滅無復假名相續假我因成假我復言實法念念滅故無我假名相續不斷故有我又云真諦無我世諦有我此即一向明有我義而此二家不得佛意故成諍論招提解云此之二文明我無我者以破兩病言有我者破[1]邪無我不言假我言無我者破即離我常見之人直說無我亦不言假真諦難云若我無我破我無我者有此理不理中若不得有我無我者亦應不得用我無我破病更竝生死之中既用我無我破病涅槃中亦應用常無常破病若涅槃唯有常不得有無常者生死中唯得是無我不得有我若中論云諸佛或說我或說於無我諸法實相中無我無非我應將此意例諸諍論就文為二先明有我次明無我初又二前明相續假我以破邪見無我

[科02]善男子有諸眾生生於斷見作如是言一切眾生身滅之後善惡之業無有受者我為是人作如是言善惡果報實有受者云何知有善男子過去之世拘尸那竭有王名曰善見作童子時經八萬四千歲作太子時八萬四千歲及登王位亦八萬四千歲於獨處坐作是思惟眾生薄福壽命短促常有四怨而隨逐之不自覺知猶故放逸是故我當出家修道斷絕四怨生老病死即敕有司於其城外作七寶堂作[A67]已便告羣臣百宦宮內妃后諸子眷屬汝等當知我欲出家能見聽不爾時大臣及其眷屬各作是言善哉大王今正是時時善見王將一使人獨往堂上復經八萬四千秊修習慈心是慈因緣於後八萬四千世次第得作轉輪聖王三十世中作釋提桓因無量世中作諸小王善男子爾時善見豈異人乎莫作斯觀即我身是善男子我諸弟子聞是說[A68]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定說有我及有我所

次又我一時下明因成我又二初正明因成次明因成所成初文者

[科03]又我一時為諸眾生說言我者即是性也所謂內外因緣十二因緣眾生五陰心界世間

文云我者即性舊有二解一云是佛性之性引前文云二十五有有我不耶(云云)二還以假名性為我性性即是體體即因成三假之中唯因成是體續待是用內謂四陰外謂四大十二緣者色心之總名眾生者假名性也此等成身即因成假若為其作佛性義者眾生具為五陰所成佛性正約眾生身內五陰實法性也心界者五陰中心王也

功德業行下次明因成所成

[科04]功德業行自在天世即名為我我諸弟子聞是說[A69]已不解我意言如來定說有我

業行即因自在天即果修因得果言自在者不止但標欲自在天總語諸天昇舉自在世者餘四趣也

復於異時下第二明無我又二先佛說後起執初為三一假問二假答三觀無我得益問為三一問名云何名我

[科05]善男子復於異時有一比丘來至我所作如是問世尊云何名我

二問體誰是我

[科06]誰是我耶

三問何緣故我

[科07]何緣故我

我時即為下二假答答為三初總大意答次別答三結無[1]答大意為二先舉章門

[科01]我時即為比丘說言比丘無我我所

次釋出(云云)

[科02]眼者即是本無今有[A70]已有還無其生之時無所從來及其滅時亦無所至雖有業果無有作者無有捨陰及受陰者

如汝所問下二別答三問大意[A71]已足何須別答然總論無我次別答假名假體假因緣

[科03]如汝所問云何我者我即期也

初答假名中而言期者河西云如人期契應期而來即是合義不應期者是不合義五陰和合即成假名故是期義

次舉業以答體問次舉愛以答緣問

[科04]誰是我者即是業也

[科05]何緣我者即是愛也

業正能成果故是體義愛是煩惱潤生於業復是緣義

譬如二手下三結無又四一明假名故有即先譬次合

[科06]比丘譬如二手相拍聲出其中

二手能出譬期聲譬體相拍譬愛

[科07]我亦如是眾生業愛三因緣故名之為我

比丘一切下第二明即離皆無

[科08]比丘一切眾生色不是我我中無色色中無我乃至識亦如是

諸外道下第三簡也

[科09]比丘諸外道輩雖說有我終不離陰若說離陰別有我者無有是處

文云終不離陰者外道起於即離之計此中云離陰無是處者云何解此為兩一云元本皆計即陰是我無計離[2]者於草木計我佛破即陰無我即更計離陰有我今此中存破故云若離陰有我無有是處二云佛法小乘亦有計即陰我義所以破之亦不得計離陰有我

一切眾生下第四結無我

[科10]一切眾生行如幻化熱時之𦦨比丘五陰皆是無常無樂無我無淨

爾時多有下第三觀無我得益

[科11]善男子爾時多有無量比丘觀此五陰無我我所得阿羅漢果

當時說此會機得益

後執成諍(云云)

[科12]善男子我諸弟子聞是說[A72]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定說無我

善男子我於經中下第三有中陰無中陰諍論婆沙云育多提婆說色地受生定有中陰毗婆闍婆云定[3]無中陰薩婆多亦言定有論家亦云有舉業利鈍如[4][5]鋒離手惡業強者直入地獄善業強者徑生人天竝無中陰文中前說定有有三復次後說定無有四復次

[科13]善男子我於經中復作是言三事和合得受是身一父二母三者中陰是三和合得受是身我時復說阿那含人現般涅槃或於中陰入般涅槃或復說言中陰身根具足明了皆因往業如淨醍醐善男子我或時說弊惡眾生所受中陰如世間中麤澀氀毼純善眾生所受中陰如波羅柰所出白氎我諸弟子聞是說[A73]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說有中陰

[科14]善男子我復為彼逆罪眾生而作是言造五逆者捨身直入阿鼻地獄我復說言曇摩留枝比丘捨身直入阿鼻地獄於其中間無止宿處我復為彼犢子梵志說言梵志若有中陰則有六有我復說言無色眾生無有中陰善男子我諸弟子聞是說[A74]已不解我意唱言佛說定無中陰

若說有中陰即有六有又六有者只是六道佛為帝釋別開脩羅脩羅只是鬼道則但五而不六

復次有退下第四諍論數人明無漏有退如初果見諦一向無退入思惟中二果用等智斷惑即有退義羅漢無漏理應不退前兩果退牽羅漢退舉沙井譬上下有塼中間有沙中沙既頹上去到下論家云無漏不退但禪定退修得欲界雷光之定此定難捉有時退失名之為退無漏無退文中先明退次執無退初退又三法譬合法又三先通明比丘退二別明羅漢三通舉六人初通明中二先通明

[科01]善男子我於經中復說有退何以故因於無量懈怠懶惰諸比丘等不修道故

次明退緣有五因緣

[科02]說退五種一者樂於多事二者樂說世事三者樂於睡眠四者樂近在家五者樂多遊行以是因緣令比丘退

次復有二種下是別明羅漢又二初直云羅漢有退

[科03]說退因緣復有二種一內二外阿羅漢人雖離內因不離外因以外因緣故生煩惱生煩惱故則便退失

次別舉瞿坻即是死想羅漢

[科04]復有比丘名曰瞿坻六反退失退[1]以慚愧復更進修第七即得得[A75]已恐失以刀自害

我復或說下通舉六人

[科05]我復或說有時解脫或說六種阿羅漢等我諸弟子聞是說[A76]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定說有退

一退二不退三慧四俱五時六不時時鈍好退不時利不退

次善男子下舉譬

[科06]善男子經中復說譬如焦炭不還為木亦如缾壞更無缾用

三煩惱亦爾下是合譬

[科07]煩惱亦爾阿羅漢斷終不還生亦說眾生生煩惱因凡有三種一者未斷煩惱二者不斷因緣三者不善思惟

因緣者即外惡緣

而羅漢下二正明不退

[科08]而阿羅漢無二因緣謂斷煩惱無不善思惟善男子我諸弟子聞是說[A77]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定說無退

內無惡因外不能亂所以無退

善男我經中下第五諍論明佛身有為無為薩婆多說有為僧祇說無為成論兩說絕言故無為寄言故有為應身有為真身無為文中先明有為

[科09]善男子我於經中說如來身凡有二種一者生身二者法身言生身者即是方便應化之身如是身者可得言是生老病死長短黑白是此是彼是學無學我諸弟子聞是說[A78]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定說佛身是有為法

次明無為

[科10]法身即是常樂我淨永離一切生老病死非白非黑非長非短非此非彼非學非無學若佛出世及不出世常住不動無有變易善男子我諸弟子聞是說[A79]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定說佛身是無為法

善男子我經中說十二因緣下第六諍論先明執次解釋初文者薩婆多執因緣是有為僧祇說是無為言有為者謂三世因果輪轉無窮寧非有為言無為者十二因緣理是無為雖因果無常而其理無為初執文中二先執有為

[科11]善男子我經中說云何名為十二因緣從無明生行從行生識從識生名色從名色生六入從六入生觸從觸生受從受生愛從愛生取從取生有從有生生從生則有老死憂苦善男子我諸弟子聞是說[A80]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說十二緣定是有為

次執無為

[科12]我又一時告喻比丘而作是言十二因緣有佛無佛性相常住

次解釋中先唱章門

[科13]善男子有十二緣不從緣生有從緣生非十二緣有從緣生亦十二緣有非緣生亦非十二緣

[科01]有十二緣非緣生者謂未來世十二支也有從緣生非十二緣者謂阿羅漢所有五陰有從緣生亦十二緣者謂凡夫人所有五陰十二因緣有非緣生非十二緣者謂虗空涅槃善男子我諸弟子聞是說[A81]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說十二緣定是無為

初釋初句云不從緣生謂未來十二支者然未來但有生死兩支云何言十二耶即事未有輪轉必然雖不從緣十二義足豈非無為用此一句證是無為餘三句便來釋第二句云從緣生非十二者即是羅漢[A82]已壞三因復無生死即是[A83]已破十二緣竟而此身五陰從十二緣得(云云)釋後兩句可見(云云)

我經中說一切眾生下第七諍論心常無常薩婆多云心無相續即是無常僧祇云心有相續即是常義成論用薩婆提義心有相續即是常也文為二先執心常次執無常

[科02]善男子我經中說一切眾生作善惡業捨身之時四大於此即時散壞純善業者心即上行純惡業者心即下行善男子我諸弟子聞是說[A84]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說心定常

初執常云四大散壞是身破滅作善業者心即上行即生好處還將此心至於好處豈非常義作惡亦爾

[科03]善男子我於一時為頻婆娑羅王而作是言大王當知色是無常何以故從無常因而得生故是色若從無常因生智者云何說言是常若色是常不應壞滅生諸苦惱今見是色散滅破壞是故當知色是無常乃至識亦如是善男子我諸弟子聞是說[A85]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說心定斷

我經中說下第八諍論論五欲障道不障道

[科04]善男子我經中說我諸弟子受諸香華金銀寶物妻子奴婢八不淨物獲得正道得正道[A86]已亦不捨離我諸弟子聞是說[A87]已不解我意定言如來說受五欲不妨聖道又我一時復作是說在家之人得正道者無有是處善男子我諸弟子聞是說[A88]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說受五欲定遮正道

薩婆多云障道僧祇云不障成論有障不障皆有其義

我經中說遠離下第九諍論世第一在欲界通三界若薩婆多云色界四根本禪能發世第一法曇無德人云色欲兩界通發五方便無有論明無色界發五方便者[1]唯犢子部云三界併發在凡夫時[A89]已作等智斷惑至無色界而後時更修無漏斷惑至無色界仍前所斷即發方便故云三界併發文中為三即各執一界

[科05]善男子我經中說遠離煩惱未得解脫猶如欲界修習世間第一法也善男子我諸弟子聞作是說不解我意唱言如來說第一法唯是欲界又復我說㬉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在於初禪至第四禪我諸弟子聞是說[A90]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說第一法在於色界又復我說諸外道等先[A91]已得斷四禪煩惱修習㬉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觀四真諦得阿那含果我諸弟子聞是說[A92]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說第一法在無色界

我經中說四種施下第十諍論施通三業不通三業成論云唯在意地以捨財相應思為正體亦以身口暢之毗曇用薩婆多云施定三業然意地善故身口亦善文為二先執在意次通五陰

[科06]善男子我經中說四種施中有三種淨一者施主信因信果信施受者不信二者受者信因果施施主不信三者施主受者二俱有信四者施主受者二俱不信是四種施初三種淨我諸弟子聞是說[A93]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說施唯意

[科07]善男子我於一時復作是說施者施時以五事施何等為五一者施色二者施力三者施安四者施命五者施辯[2]如是因緣施主還得五事果報我諸弟子聞是說[A94]已不解我意唱言佛說施即五陰

明四句施主信因果等竝是意地後明色力等是身辯是口命是意

我於一時下第十一諍論有三無為無三無為

[科08]善男子我於一時宣說涅槃即是遠離煩惱永盡滅無遺餘猶如燈滅更無法生涅槃亦爾言虗空者即無所有譬如世間無所有故名為虗空非智緣滅即無所有如其有者應有因緣有因緣故應有盡滅以其無故無有盡滅我諸弟子聞是說[A95]已不解我意唱言佛說無三無為善男子我於一時為目楗連而作是言目連夫涅槃者即是章句即是足迹是畢竟處是無所畏即是大師即是大果是畢竟智即是大忍無閡三昧是大法界是甘露味即是難見目連若說無涅槃者云何有人生誹謗者墮於地獄善男子我諸弟子聞是說[A96]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說有涅槃復於一時我為目連而作是說目連眼不牢固至身亦爾皆不牢固不牢固故名為虗空食下回轉消化之處一切音聲皆名虗空我諸弟子聞是說[A97]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決定說有虗空無為復於一時為目連說目連有人未得須陀洹果住忍法時斷於無量三惡道報當知不從智緣而滅我諸弟子聞是說[A98]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決定說有非智緣滅

然諸部中不見計無三無為者何有此文此亦有意若成論人云三無為既同是無為寧有異體此即是計無三無為數人計三無為別有異體既言三種豈無異體此即計有三無為義

我又一時為婆䟦下第十二諍論有造色無造色毗曇定有因四大故有形顯等色成論則無文即為二初明有者又為二初明能造之四大

[科01]善男子我又一時為䟦波比丘說若比丘觀色[A99]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近若遠若麤若細如是等色非我我所若比丘如是觀[A100]已能斷色愛䟦波又言云何名色我言四大名色四陰名名我諸弟子聞是說[A101]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決定說言色是四大

譬如因鏡下第二出青黃等是所造色輕重澀滑是所造之觸

[科02]善男子我復說言譬如因鏡則有像現色亦如是因四大造所謂麤細澀滑青黃赤白長短方圓邪角輕重寒熱饑渴煙雲塵霧是名造色猶如響像我諸弟子聞是說[A102]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說有四大則有造色

次明無造

[科03][1]有四大無有造色

文極略不廣者以就事為言多因四大則有造義故不廣明無

往昔一時下第十三諍論有無作色無無作色薩婆多定云無作有色成論曇無德定云無作非色僧祇總云無作不可言有色無色文中先執有色非異色因果者異色是心言無作不為心作因又不作心果故知是色河西云不生餘色文又二先明有次明無

[科04]善男子往昔一時菩提王子作如是言若有比丘護持禁戒若發惡心當知是時失比丘戒我時語言王子戒有七種從於身口有無作色以是無作色因緣故其心雖在惡無記中不名失戒猶名持戒以何因緣名無作色非異色因不作異色[2]因果善男子我諸弟子聞是說[A103]已不解我意唱言佛說有無作色

[科05]善男子我於餘經作如是言戒者即是遮制惡法若不作惡是名持戒我諸弟子聞是說[A104]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決定宣說無無作色

我於經中下第十四諍論明有心數無心數薩婆多別有異體心數一時俱起僧祇說無心數佛陀提婆無異體起亦相次前起為心後起為數成論同之就文為二前明無心數次明有心數就明無中二先舉聖人十二因緣

[科06]善男子我於經中作如是說聖人色陰乃至識陰皆是無明因緣所出

次正明凡夫十二因緣於中又二先明後即前次明前生後既其相即即是一也故無心數初文可細尋之

[科07]一切凡夫亦復如是從無明生愛當知是愛即是無明從愛生取當知是取即是無明愛從取生有當知是有即是無明愛取從有生受當知是受即是行有

從受因緣下二明前生後

[科01]從受因緣生於名色無明愛取有行受觸識六入等是故受者即十二支善男子我諸弟子聞是說[A105]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說無心數

須細尋釋此中言受者或謂以未來生支為受非今世支

我於經中作如是說下二執有心數

[科02]善男子我於經中作如是說從眼色明惡欲四法則生眼識[1]惡欲者即是無明欲性求時即名為愛愛因緣取取名為業業因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想受愛信精進定慧如是等法因觸而生然非是觸善男子我諸弟子聞是說[A106]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說有心數

亦具約五陰十二緣明其相可見雖復相生而不相即故是別有心數不同

我或時說下第十五諍論明五有六有

[科03]善男子我或時說唯有一有或說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至二十五我諸弟子聞是說[A107]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說有五有或言六有

餘部多說五道唯犢子部說有六道釋論亦言有六然脩羅一道婆沙二釋一云天攝二云鬼[2]神言一有者通是一有為私謂通是二十五有中一有所言通者如下三趣亦只通為一有不同人天各離為多有即人四天十七二即因果善惡三即三界四即四生五即五道六即六道七即七識處河西云色無色足五道為七八即八福河西云色無色足六道為八福此不應然三途云何是福九即九眾生居二十五有等河西云九即八禪及欲界

我往一時下第十六諍論五戒八戒具受不具受薩婆多具受乃得成論不具亦得如優婆塞戒經云直受三歸未受一戒名無分優婆塞如是二分多分滿分又人師解云併受五但持一二名一二分(云云)文為二先明五戒不具次明八戒具但是互出

[科04]善男子我往一時住迦毗羅衛尼拘陀林時釋摩男來至我所作如是言云何名為優婆塞耶我即為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諸根完具受三歸依是則名為優婆塞也釋摩男言世尊云何名為一分優婆塞我言若受三歸及受一戒是名一分優婆塞也我諸弟子聞是說[A108]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說優婆塞戒不具受得

[科05]善男子我於一時住[A109]恒河邊爾時迦旃延來至我所作如是言世尊我教眾生令受齋法或一日或一夜或一時或一念如是之人成齋不耶我言比丘是人得善不名得齋我諸弟子聞是說[A110]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說八戒齋具受乃得

我於經中下第十七明犯重失不失四卷毗曇有犯重捨即是失故毗曇云調御戒律儀有五時捨一邪見增二法滅盡三命根斷四犯重禁五罷道時若雜心毗曇更增損之但是穢戒除法滅盡及犯重禁竝言不捨二根生時不入僧數又非尼攝餘部多言不失文為二初執定失

[科06]善男子我於經中作如是說若有比丘犯四重[A111]已不名比丘名破比丘忘失比丘不復能生善芽種子譬如焦種不生果實如多羅樹頭[3]若壞則不生果犯重比丘亦復如是我諸弟子聞是說[A112]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說諸比丘犯重禁[A113]已失比丘戒

次執不失

[科07]善男子我於經中為純陀說四種比丘一者畢竟到道二者示道三者受道四者汙道犯四重者即是汙道我諸弟子聞是說[A114]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說諸比丘犯四重[A115]已不失禁戒

到道即真無漏示道即相似無漏受道即持戒汙道即犯戒

我於經下第十八明一乘三乘諸部之中無此計者何者一三皆是大乘所說非其境界所以無此文云一乘一道一因等竝云不解我意者法華明解一乘一道即知三乘同還一理即是此乘何得言非解云前文亦云能得常住二字不墮惡道此那更云執一乘一道不解佛

意耶又若言三乘同歸一乘得成佛者大論何故問云聲聞人成佛不成佛論主答云此事非論義者所知若爾豈可得言同歸一理為定是耶文中二初明皆得佛道即是一乘

[科01]善男子我於經中告諸比丘一乘一道一行一緣如是一乘乃至一緣能為眾生作大寂靜永斷一切繫縛愁苦苦及苦因令一切眾到於一有我諸弟子聞是說[A116]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說須陀洹乃至阿羅漢皆得佛道

後明不得即是三乘

[科02]善男子我於經中說須陀洹人間天上七反往來便般涅槃斯陀含人一受人天便般涅槃阿那含人凡有五種或有中間般涅槃者乃至上流般涅槃者阿羅漢人凡有二種一者現在二者未來現在亦斷煩惱五陰未來亦斷煩惱五陰我諸弟子聞是說[A117]已不解我意唱言如來說須陀洹至阿羅漢不得佛道

言羅漢二種現在未來者現在正斷未來不生

我經中下第十九明佛性離眾生即眾生諸部亦無竝是近代所計即離當果與真神即是離眾生有心及眾生即眾生有竝不得佛意文中二先舉六事及三文明離

[科03]善男子我於此經說言佛性具有六事一常二實三真四善五淨六可見我諸弟子聞是說[A118]已不解我意唱言佛說眾生佛性離眾生有善男子我又說言眾生佛性猶如虗空虗空者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非內非外非色聲香味觸攝佛性亦爾我諸弟子聞是說[A119]已不解我意唱言佛說眾生佛性離眾生有善男子我又復說眾生佛性猶如貧女宅中寶藏力士額上金剛寶珠轉輪聖王甘露之泉我諸弟子聞是說[A120]已不解我意唱言佛說眾生佛性離眾生有善男子我又復說犯四重禁一闡提人謗方等經作五逆罪皆有佛性如是眾生都無善法佛性是善我諸弟子聞是說[A121]已不解我意唱言佛說眾生佛性離眾生有

後說眾生即是佛性

[科04]善男子我又復說眾生即是佛性何以故若離眾生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我與波斯匿王說於象喻如盲說象雖不得象然不離象眾生說色乃至說識是佛性者亦復如是雖非佛性非不佛性如我為王說箜篌喻佛性亦爾善男子我諸弟子聞是說[A122]已不解我意作種種說如盲問乳佛性亦爾

以是因緣下第二十犯四重人有佛性無佛性開善云二十者此還屬第十九佛性即離之義若冶城云二十一此是第二十何故屬前前云即眾生離眾生此中云作五逆犯重佛性有無云何是同故為異

[科05]以是因緣或有說言犯四重禁謗方等經作五逆罪一闡提等悉有佛性或說為無

我於處處下第二十一有十方佛無十方佛薩婆多明為僧祇明有成實一世界則無多世界則有

[科06]善男子我於處處經中說言一人出世多人利益一國土中二轉輪王一世界中二佛出世無有是處一四天下八四天王乃至二他化自在天亦無是處然我乃說從閻浮提阿鼻地獄上至阿迦膩吒天我諸弟子聞是說[A123]已不解我意唱言佛說無十方佛我亦於諸大乘經中說有十方佛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一

日東 天台沙門本純 分會

南本大般涅槃經會疏第三十一


校注

[0753k01] ○迦葉陳如及後分四品半明折攝涅槃用二初折惡攝邪用二化周掩迹用初中又二初題目 [0753001] 宋明無一果字 [0753k02] 二本文二初迦葉品攝惡二陳如品攝邪初中又二初明佛性用二歎經初中又二初明斷善二明生善初中又三初明斷善人二明斷善相三明斷善見初中又二初問二初緣起二初明佛有能化之德二初內有慈悲 [0753k03] 二外有方便 [0754k01] 二明善星有可化之緣二初明是子 [0754k02] 二具三德 [0754k03] 二正問二初作兩難二初難何故記是惡人二初難何故記是闡提 [0754k04] 二難何故地獄劫住 [0754k05] 二難何不先為說法 [0754k06] 二作兩結二初結初難名無慈悲 [0754k07] 二結後難明無方便 [0754k08] 二答二初答兩難二初超答後不先說法難二初六譬明緣有淺深故說次第六初教三子譬三初舉譬問 [0754001] 悉麗作速 [0754k09] 二述事奉答 [0754k10] 三合譬作解 [0754k11] 二種三田譬三初舉譬問 [0754k12] 二述事奉答 [0754k13] 三合譬作解 [0754k14] 三用三器譬三初舉譬問 [0754k15] 二述事奉答 [0754k16] 三合譬作解 [0754k17] 四治三病譬三初舉譬問 [0754k18] 二述事奉答 [0754k19] 三合譬作解 [0754002] 善下麗本有種字 [0754k20] 五乘三馬譬三初舉譬問 [0754k21] 二述事奉答 [0754k22] 三合譬作解 [0754003] 子下麗本有故字 [0754k23] 六施三人譬三初舉譬問 [0755k01] 二述事奉答 [0755k02] 三合譬作解 [0755k03] 二一譬明佛心平等等說無偏 [0755k04] 二追答前記惡人難二初答闡提三初無信三初不信佛是無所畏人 [0755k05] 二不信佛是無妄語人 [0755001] 卷麗踡明䠰下同 [0755002] 所宋明無 [0755003] 殘宋明作踐 [0755k06] 三不信佛是無嫉妒人 [0756k01] 二無慧 [0756k02] 三無定二初明雖得後失故言無定 [0756k03] 二總結起邪所以記之 [0756k04] 二答記意二初明記意 [0756k05] 二明不可治三初法 [0756k06] 二譬 [0756k07] 三合二初番二初正合 [0756k08] 二以譬帖合 [0756k09] 二番二初正合 [0756k10] 二以譬帖合 [0756k11] 二答兩結二初答先結無慈悲心二初正答三初法 [0756001] 少麗作若 [0757k01] 二譬 [0757k02] 三合 [0757k03] 二料簡二初問 [0757k04] 二答二初正答 [0757k05] 二引昔顯實 [0757001] 後麗作復 [0757k06] 二答後無方便之結 [0757k07] ○二明斷善相三初正明斷善五初番二初問 [0757k08] 二答 [0757002] 螘麗作蟻 [0757003] 鉻宋明作名 [0757k09] 二番二初問 [0757k10] 二答 [0757k11] 三番二初問 [0757004] 過上麗有所謂二字 [0757k12] 二答 [0758k01] 四番二初問 [0758k02] 二答 [0758k03] 五番二初問二初問佛性 [0758k04] 二問闡提 [0758k05] 二答二初答初問二初答問二初歎問 [0758k06] 二正答 [0758001] 而得麗作得見 [0758k07] 二論義二初問 [0758k08] 二答 [0758k09] 二答次問二初牒問非之 [0758k10] 二正答三初法 [0759k01] 二譬 [0759k02] 三合 [0759k03] 二根性不定故斷善二初正明不定二初明不定三初知不定根 [0759k04] 二出不定相 [0759k05] 三結不定 [0759k06] 二斷善根三初明不定斷善 [0759k07] 二若定則不爾 [0759k08] 三證不定 [0759k09] 二問答論義二初問 [0759k10] 二答二初就善星答三初明居王位能破滅 [0759k11] 二明出家不出家俱斷善 [0759k12] 三結知根力 [0759k13] 二就餘人答二初明不定二初斷善三初正斷善 [0759k14] 二出斷善之行 [0759k15] 三結其斷善 [0759k16] 二生善三初法 [0759k17] 二譬 [0760k01] 三合二初合 [0760k02] 二結知根力 [0760k03] 二辨昇沈三初舉事問 [0760k04] 二領旨奉答 [0760k05] 三合三初就果合 [0760001] 身麗作諸 [0760k06] 二就因合 [0760002] 祇麗并一作鬘下同 [0760k07] 三結知根力 [0760003] 菩提宋明作善根 [0760k08] 三說教不定故斷善二初問三初明知根 [0760k09] 二明執諍 [0760k10] 三結問 [0760k11] 二答三初答知根問二初正明說教不定四初明理深難解 [0761k01] 二出愚智兩人二初出智 [0761k02] 二出愚 [0761k03] 三明須不定說三初法 [0761k04] 二譬 [0761k05] 三合 [0761k06] 四結知根力無經 [0761k07] 二廣明不定法三初正明不定法二初名義不定二初列章門 [0761k08] 二解釋二初釋三章門三初釋涅槃一名含眾名 [0761k09] 二釋一義說無量名 [0761k10] 三釋無量義說無量名 [0762k01] 二重釋第二門 [0762001] 陰麗作蔭 [0762002] 佛佛麗無一佛字 [0762003] 須宋明作復 [0762k02] 二廣略不定三初列四章門 [0762k03] 二釋出 [0762k04] 三結二初結不定 [0762k05] 二結知根二初明佛知非淺識所知 [0762k06] 二明為人不定 [0762k07] 二引證 [0762k08] 三結非所知 [0762k09] 二答執諍問二初略答 [0763k01] 二廣答二十一初諍論涅槃不涅槃二初章門 [0763k02] 二解釋二初釋執定涅槃二初釋五初為諸仙 [0763k03] 二為力士 [0763k04] 三為純陀 [0764k01] 四為須跋 [0764k02] 五為世王 [0764001] 毗麗并一作韋下同 [0764k03] 二總結 [0764k04] 二釋執定不涅槃二初釋 [0765k01] 二結 [0765001] 邪下宋明有見字 [0765k02] 二諍論有我無我二初明有我二初明相續假我以破邪見無我 [0765k03] 二明因成我二初正明因成 [0765k04] 二明因成所成 [0765k05] 二明無我二初佛說三初假問三初問名 [0765k06] 二問體 [0765k07] 三問何緣故我 [0766001] 無答之答宋明作益 [0766k01] 二假答三初總大意答二初章門 [0766k02] 二釋出 [0766k03] 二別答三初答假名 [0766k04] 二答假體 [0766k05] 三答假因緣 [0766k06] 三結無四初假名故有二初譬 [0766k07] 二合 [0766k08] 二即離皆無 [0766k09] 三簡 [0766002] 者宋明作陰 [0766k10] 四結無我 [0766k11] 三觀無我得益 [0766k12] 二起執 [0766003] 無一作有 [0766004] 鑽明作䂎 [0766005] 鋒宋明作矛 [0766k13] 三諍論有中陰無中陰二初說定有 [0766k14] 次說定無 [0767k01] 四諍論有退無退二初退三初法三初通明比丘退二初通明 [0767k02] 二退緣 [0767k03] 二別明羅漢二初直云羅漢有退 [0767k04] 二別舉瞿坻 [0767001] 以麗作已 [0767k05] 三通舉六人 [0767k06] 二譬 [0767k07] 三合 [0767k08] 二無退 [0767k09] 五諍論佛身有為無為二初有為 [0767k10] 二無為 [0767k11] 六諍論十二因緣有為無為二初明執二初執有為 [0767k12] 二執無為 [0767k13] 二解釋二初唱章門 [0768k01] 二釋 [0768k02] 七諍論心常無常二初執心常 [0768k03] 二執無常 [0768k04] 八諍論五欲障道不障道 [0768001] 唯明本作準 [0768k05] 九諍論世第一在欲界通三界 [0768k06] 十諍論施通三業不通三業二初執在意 [0768k07] 二通五陰 [0768002] 如麗一竝作以 [0768k08] 十一諍論有三無為無三無為 [0769k01] 十二諍論有造色無造色二初有造色二初明能造四大 [0769k02] 二出所造色觸 [0769k03] 二無造色 [0769001] 有麗作無 [0769k04] 十三諍論有無作色無無作色二初明有 [0769002] 因麗本無 [0769k05] 二明無 [0769k06] 十四諍論有心數無心數二初明無心數二初舉聖人十二因緣 [0769k07] 二正明凡夫十二因緣二初明後即前 [0770k01] 二明前生後 [0770k02] 二明有心數 [0770001] 惡上麗有言字 [0770k03] 十五諍論明五有六有 [0770002] 神明作攝 [0770k04] 十六諍論五戒八戒具受不具受二初明五戒不具 [0770k05] 二明八戒具受 [0770k06] 十七明犯重失不失二初執定失 [0770003] 若下麗并一有斷字 [0770k07] 二執不失 [0771k01] 十八明一乘三乘二初明皆得佛道即是一乘 [0771k02] 二明不得即是三乘 [0771k03] 十九明佛性離眾生即眾生二先舉六事及三文明離 [0771k04] 二說眾生即是佛性 [0771k05] 二十犯四重人有佛性無佛性 [0771k06] 二十一有十方佛無十方佛
[A1] 已【CB】巳【卍續】
[A2] 已【CB】巳【卍續】
[A3] 已【CB】巳【卍續】
[A4] 刺【CB】剌【卍續】
[A5] 刺【CB】剌【卍續】
[A6] 已【CB】巳【卍續】
[A7] 已【CB】巳【卍續】
[A8] 已【CB】巳【卍續】
[A9] 已【CB】巳【卍續】
[A10] 已【CB】巳【卍續】
[A11] 已【CB】巳【卍續】
[A12] 已【CB】巳【卍續】
[A13] 已【CB】巳【卍續】
[A14] 已【CB】巳【卍續】
[A15] 已【CB】巳【卍續】
[A16] 已【CB】巳【卍續】
[A17] 已【CB】巳【卍續】
[A18] 已【CB】巳【卍續】
[A19] 已【CB】巳【卍續】
[A20] 已【CB】巳【卍續】
[A21] 已【CB】巳【卍續】
[A22] 已【CB】巳【卍續】
[A23] 已【CB】巳【卍續】
[A24] 已【CB】巳【卍續】
[A25] 已【CB】巳【卍續】
[A26] 已【CB】巳【卍續】
[A27] 已【CB】巳【卍續】
[A28] 已【CB】巳【卍續】
[A29] 已【CB】巳【卍續】
[A30] 已【CB】巳【卍續】
[A31] 已【CB】巳【卍續】
[A32] 已【CB】巳【卍續】
[A33] 已【CB】巳【卍續】
[A34] 已【CB】巳【卍續】
[A35] 已【CB】巳【卍續】
[A36] 已【CB】巳【卍續】
[A37] 已【CB】巳【卍續】
[A38] 已【CB】巳【卍續】
[A39] 己【CB】巳【卍續】
[A40] 已【CB】巳【卍續】
[A41] 已【CB】巳【卍續】
[A42] 已【CB】巳【卍續】
[A43] 已【CB】巳【卍續】
[A44] 已【CB】巳【卍續】
[A45] 已【CB】巳【卍續】
[A46] 已【CB】巳【卍續】
[A47] 已【CB】巳【卍續】
[A48] 已【CB】巳【卍續】
[A49] 已【CB】巳【卍續】
[A50] 己【CB】巳【卍續】
[A51] 已【CB】巳【卍續】
[A52] 已【CB】巳【卍續】
[A53] 已【CB】巳【卍續】
[A54] 已【CB】巳【卍續】
[A55] 已【CB】巳【卍續】
[A56] 已【CB】巳【卍續】
[A57] 已【CB】巳【卍續】
[A58] 已【CB】巳【卍續】
[A59] 已【CB】巳【卍續】
[A60] 已【CB】巳【卍續】
[A61] 已【CB】巳【卍續】
[A62] 已【CB】巳【卍續】
[A63] 已【CB】巳【卍續】
[A64] 已【CB】巳【卍續】
[A65] 已【CB】巳【卍續】
[A66] 已【CB】巳【卍續】
[A67] 已【CB】巳【卍續】
[A68] 已【CB】巳【卍續】
[A69] 已【CB】巳【卍續】
[A70] 已【CB】巳【卍續】
[A71] 已【CB】巳【卍續】
[A72] 已【CB】巳【卍續】
[A73] 已【CB】巳【卍續】
[A74] 已【CB】巳【卍續】
[A75] 已【CB】巳【卍續】
[A76] 已【CB】巳【卍續】
[A77] 已【CB】巳【卍續】
[A78] 已【CB】巳【卍續】
[A79] 已【CB】巳【卍續】
[A80] 已【CB】巳【卍續】
[A81] 已【CB】巳【卍續】
[A82] 已【CB】巳【卍續】
[A83] 已【CB】巳【卍續】
[A84] 已【CB】巳【卍續】
[A85] 已【CB】巳【卍續】
[A86] 已【CB】巳【卍續】
[A87] 已【CB】巳【卍續】
[A88] 已【CB】巳【卍續】
[A89] 已【CB】巳【卍續】
[A90] 已【CB】巳【卍續】
[A91] 已【CB】巳【卍續】
[A92] 已【CB】巳【卍續】
[A93] 已【CB】巳【卍續】
[A94] 已【CB】巳【卍續】
[A95] 已【CB】巳【卍續】
[A96] 已【CB】巳【卍續】
[A97] 已【CB】巳【卍續】
[A98] 已【CB】巳【卍續】
[A99] 已【CB】巳【卍續】
[A100] 已【CB】巳【卍續】
[A101] 已【CB】巳【卍續】
[A102] 已【CB】巳【卍續】
[A103] 已【CB】巳【卍續】
[A104] 已【CB】巳【卍續】
[A105] 已【CB】巳【卍續】
[A106] 已【CB】巳【卍續】
[A107] 已【CB】巳【卍續】
[A108] 已【CB】巳【卍續】
[A109] 恒【CB】洹【卍續】(cf. T12n0374_p0568b16)
[A110] 已【CB】巳【卍續】
[A111] 已【CB】巳【卍續】
[A112] 已【CB】巳【卍續】
[A113] 已【CB】巳【卍續】
[A114] 已【CB】巳【卍續】
[A115] 已【CB】巳【卍續】
[A116] 已【CB】巳【卍續】
[A117] 已【CB】巳【卍續】
[A118] 已【CB】巳【卍續】
[A119] 已【CB】巳【卍續】
[A120] 已【CB】巳【卍續】
[A121] 已【CB】巳【卍續】
[A122] 已【CB】巳【卍續】
[A123] 已【CB】巳【卍續】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