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第五十

學家受食學處第三

爾時薄伽梵在廣嚴城於此城中有一長者名曰師子先事外道因詣佛所聽受法故獲得初果見營田業多有過失即皆棄捨於三寶所深起信心意樂淳善常樂惠施由施三寶以至貧窮時舍利子與大目連從他方來至斯住處時師子長者二俱延請明當就食諸婆羅門居士見起譏嫌作如是語「師子長者歸外道時家產巨富信苾芻後頓至貧窮衣不掩身食不充口故知釋子非歸依處」舍利子大目連聞是語已便往白佛佛言「汝諸苾芻應可為彼師子長者作學家白二羯磨更有餘類亦應為[1]如常集僧應令一人作白羯磨應如是作

「『大德僧伽聽此師子長者信心殷重意樂淳善隨其所有悉皆惠施於三寶所曾無悋心諸有求人亦皆給與由是衣食悉皆罄盡若其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2]許與師子長者作學家羯磨白如是』羯磨准白應作若苾芻知僧伽作學家羯磨已不應往彼受其飲食床座臥具及為說法」時二尊者雖曾受請知眾作法不往[3]赴食佛言「若受請者就食無犯」二人便往赴請六眾見去作如是語「彼初見諦亦常請我等我今合往受彼飲食」既至彼已飲食不充所食之分悉皆食盡童兒啼泣諸俗譏嫌苾芻呵厭「云何苾芻知彼學家眾為作法仍往彼舍受二五食」世尊因此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知是學家僧與作學家羯磨苾芻先不受請便詣彼家自手受取珂但尼蒲膳尼食是苾芻應還村外住處詣諸苾芻所各別告言『大德我犯對說惡法是不應為今對說悔』是名對說法

如是世尊制學處已時師子長者婦告其夫曰「因何聖者久不見來」師子答曰「僧伽知我家生貧[4]眾作羯磨制不許來」妻曰「若如是者即是僧伽與我家中作覆鉢羯磨我之福業因何得生」時彼長者即以其事往白佛佛言「汝等苾芻從今以去向師子舍受用床座并為說法者無犯」時諸苾芻往彼舍時空鉢而入空鉢而出其妻見已情生悒歎面帶憂色時諸苾芻以事白佛佛言「苾芻不應空鉢而入」時諸苾芻奉佛教已乞得鉢食持入其舍苾芻食時諸小男女情希殘食苾芻不與遂便啼泣以事白佛佛言「應與」苾芻以全餅果與之男女得已便持出外諸外道見問曰「汝於何處得好餅果」報言「聖者與我」外道曰「師子受分迴與野干以瓶[5]注瓶更相供給」苾芻聞已白佛佛言「不應與全餅果可碎而與」家人[6]有持葉與苾芻藉鉢苾芻不受佛言「應受」時廣嚴城栗[7]㚲毘等見長者家財食罄乏遂遣傭人助力耕墾昔時所廢之地地既停久沃壤異常所費不多成實數倍未久之間衣食豐贍倍勝於前時彼長者既見家道隆盛思仰福田往詣佛所請解羯磨佛便聽許佛教長者曰「應入寺中具以其事白上座知令鳴[8][9]集眾於上座前向眾禮拜[10]踞合掌作如是白『大德僧伽聽我師子於三寶所深起信心意樂淳善常樂惠施由施三寶故以至貧窮由此僧伽哀愍我故為作羯磨令諸聖眾不入我家我今財食還復豐盈然我師子先得眾法今從大眾乞解羯磨唯願為我解羯磨法慈愍故』三說如是白已禮眾而去是時大眾應令一人准所為事作白四羯磨應解既作解已諸苾芻眾如昔還往隨受供養並皆無犯

若復苾芻者謂六眾也餘如上說

學者謂信三寶證得見諦

家謂四姓

僧謂世尊弟子

羯磨者謂白二法於如是家先不受請輒往受食者得罪

此中犯者於如是處受二五食噉咽之時同前得罪其說悔法如上若得解法食皆無犯又無犯者廣如前說

阿蘭若住處外受食學處第四

佛在劫比羅伐窣覩城多根樹園於此夏安居時諸釋子知諸苾芻前安居了於八月十四日俱往佛所禮佛足已白佛言「世尊明日聖眾夏了我等送食來至住處願佛及僧慈愍納受」世尊默然時諸釋子知佛受已禮[11]佛而退便於明日以好飲食滿車載去令諸使女隨從而行既至半途諸賊來劫賊帥令曰「其釋迦女勿為劫奪」不用其言皆奪衣服[1]形露羞恥入草潛形時六眾苾芻怪食遲至共相謂曰「我等當行乞食無宜久住」行至中途見諸飲食載滿車乘即便大喚「誰在此中」時諸釋女在草叢內遙告之曰「我被賊劫露體無衣所有飲食隨自取噉」六眾報曰「汝何不出」答曰「我現無衣如何相見」報曰「汝身支分我悉曾[2]觀同汝己親何事羞恥可宜速出授我飲食」諸女遂出露形授食是時六眾飽食而去

時諸釋迦子隨後而來見諸女被劫即皆四散討覓賊徒執捉將來欲加苦害諸女告曰「賊帥無心令劫奪我」諸人遂放于時賊帥求請釋迦子曰「仁等慈悲恩流普洽寧容殺此無識之輩幸能釋放存彼微生」時釋迦子皆放令去遂將飲食往至寺中與苾芻食諸釋女等於六眾處不與好食釋子問曰「何意行食不為平等」報曰「此皆食訖」問曰「誰當先與」報言「我與」彼怪覆問女皆具答釋子聞已極生嫌賤時諸釋子告苾芻曰「聖者何不於險路處令人告知我等備擬免被賊盜」苾芻以事白佛佛言「於險林處應差苾芻五法成就令其看守無愛善知道路先應問能以事勸喻若言能者以白二法而差遣之應令一人准所為事作白羯磨」佛告諸苾芻「其看守苾芻所有行法我今當說看守苾芻於寺四邊半踰膳那內悉應觀察若有怖處應可放煙或懸幡幟或於路中橫布樹葉或書字告知若無怖處應懸白幡此之行法不依行者得惡作罪若看守人飢須食者於小食時隨情食飯須伴應與」時諸苾芻聞彼六眾寺外林中險怖之處令露形女授與飲食共生嫌恥具以白佛佛言「廣說乃至為諸苾芻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在阿蘭若恐怖處住先無觀察險難之人於住處外受食食者是苾芻應還住處詣諸苾芻所各別告言『大德我犯對說惡法是不應為今對說悔』是名對說法

若復苾芻者謂是六眾

阿蘭若義如捨墮中說

無觀察者謂未差遣看守之人

住處外者謂在寺外

食有二五亦如上說

此中犯者苾芻於險怖處無看守人作無看守想疑皆得本罪次二句輕後二無犯若於險處有看守人食時無犯又無犯者廣如前說

眾多學法

佛在婆羅痆斯仙人墮處施鹿林中時五苾芻雖復出家尚同俗服威儀容飾甚不端嚴爾時世尊作如是念「過去諸佛云何教聲聞眾著衣服耶」是時諸天前白佛言「如淨居天所著衣服」世尊即以天眼觀知如諸天所說事無差異即告苾芻曰「汝從[3]今後應同淨居天圓整著泥婆珊

時六眾苾芻著衣太高淨信婆羅門等見不齊整便生譏誚作如是語「此諸苾芻衣不齊整同無恥人」諸苾芻聞已白佛佛言「不應太高著衣應當學」六眾聞已著衣太下俗復譏嫌佛言「不應太下著衣如新嫁女應當學」或時當前長垂猶如象鼻諸俗譏嫌佛言「不應當前垂下」或時腰邊細[4]諸俗譏嫌佛言「不應如多羅葉著衣應當學」或時撮聚一角反[(序-予+猒)/手]腰邊猶如蛇頭諸俗譏嫌佛言「不應反[(序-予+猒)/手]著衣猶如蛇頭應當學」或時捉其上角團內腰邊猶如豆團佛言「不應如是著衣猶如豆團應當學

如是世尊為諸苾芻制其學處應如是說齊整著裙應當學不太高不太下不象鼻不蛇頭不多羅葉不豆團形著裙應當學

佛言「團整著三衣應當學」時六眾苾芻著衣太高淨信婆羅門等見不齊整便生譏誚作如是語「此諸苾芻衣不齊整同無恥人」諸苾芻聞已白佛[5]佛言「不應太高著三衣應當學」六眾聞已著衣太下諸俗譏嫌佛言「不應太下著三衣如新嫁女應當學」或[6]披上衣垂前一角猶如象鼻諸俗譏嫌廣如上說如是世尊為諸苾芻制其學處應如是說「齊整著三衣應當學不太高不太下好正披好正覆少語言不高視入白衣舍應當學

佛在室羅伐城逝多林時六眾苾芻覆頭入白衣舍淨信婆羅門等見覆頭時作如是語「同無恥人及[7]新嫁女」諸苾芻聞已白佛佛言「不應覆頭入白衣舍應當學

六眾苾芻偏抄衣入白衣舍乃至佛說「不偏抄衣應當學

六眾苾芻雙抄衣入白衣舍乃至佛說「不雙抄衣入白衣舍應當學

六眾苾芻叉腰入白衣舍乃至佛說「不叉腰入白衣舍應當學

六眾苾芻拊肩入白衣舍乃至佛說「不拊肩入白衣舍應當學」諸苾芻聞已白佛佛言「廣說乃至為諸苾芻制其學處應如是說不覆頭不偏抄衣不雙抄衣不叉腰不拊肩入白衣舍應當學

佛在逝多林時六眾苾芻蹲行入白衣舍淨信婆羅門等見蹲行時作如是語「同無恥人」諸苾芻聞已白佛佛言「不應蹲行入白衣舍應當學」乃至苾芻足指行入白衣舍乃至佛說「不足指行入白衣舍應當學

苾芻跳行入白衣舍乃至佛說「不跳行入白衣舍應當學

苾芻[1]庂足行入白衣舍乃至佛說「不庂足行入白衣舍應當學

苾芻努身行入白衣舍佛言「廣說乃至為諸苾芻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不蹲行不足指行不跳行不庂足行不努身行入白衣舍[2]應當學

佛在逝多林時六眾苾芻搖身入白衣舍淨信婆羅門等見搖身時作如是語「同無恥人」諸苾芻聞已[3]白佛佛言「不應搖身入白衣舍應當學

苾芻掉臂入白衣舍佛言「不應掉臂入白衣舍應當學

苾芻搖頭入白衣舍佛言「不應搖頭入白衣舍應當學

苾芻肩相排入白衣舍佛言「不[4]應肩相排入白衣舍應當學

苾芻連手入白衣舍佛言「不應連手入白衣舍應當學

佛言「廣說乃至為諸苾芻制其學處應如是說不搖身不掉臂不搖頭不肩排不連手入白衣舍應當學

佛在逝多林時六眾苾芻在白衣舍他未請坐輒便自坐淨信婆羅門等見自輒坐作如是語「同無恥人」諸苾芻聞已白佛佛言「廣說乃至為諸苾芻制其學處應如是說在白衣舍他未請坐不應輒坐應當學

佛在室羅伐城逝多林時六眾苾芻在白衣舍不善觀察輒爾便坐淨信婆羅門等見在白衣舍不善觀察輒坐作如是語「同無恥人」諸苾芻聞已白佛佛言「廣說乃至為諸苾芻制其學處應如是說在白衣舍不善觀察不應坐應當學

爾時世尊過十二年方至劫比羅伐窣覩城於第一日在王宮中食至第二日在自宮中受其供養佛眾食時瞿卑夫人自手行食時具壽鄔陀夷不善[5]斂身令瞿卑夫人怪其非法後於異時獨至宮中夫人令坐朽床放身而坐床破倒地因致譏醜廣說乃至佛言「苾芻若於俗家坐時不應放身而坐可善觀察應當學」或於俗舍[6]壘足而坐或重內外踝而坐或急斂足或長舒足或露身坐諸俗譏嫌佛言「不應如是當制學處在白衣舍不壘足不重內踝不重外踝不急斂足不長舒足不露身應當學

佛在江猪山時有施主請佛及僧就舍而食其行食者不善用心摋放美團苾芻於鉢不恭敬護遂多損破佛言「恭敬受食應當學

佛在江猪山時六眾苾芻入菩提長者舍[7]乞食長者與食滿鉢受飯復受羹[8]鉢便溢滿流落污地因生譏恥以事白佛佛言「為制學處應如是說

「不得滿鉢受飯更安羹菜令食流溢於鉢緣邊應留屈指用意受食應當學

或食未至預申其鉢如乞索人現饕餮相因生譏恥以事白佛佛言「為制學處應如是說行食未至勿預申鉢應當學

「不安鉢在食上應當學

或復食時現憍慢相猶如小兒及諸婬女佛言「不應如是憍慢而食恭敬而食應當學

或復食時極小入口極大入口如貧乞[9]佛言「不應如是不極小摶不極大摶圓整而食應當學

佛在室羅伐城時有施[10]主請佛及僧就舍而食時鄔波難陀苾芻與摩訶羅苾芻隣次而坐時摩訶羅大開其口向上而望時鄔波難陀便以[11]土塊遙擲口中報云[12]且食此物」佛言「不應如是預張其口若食未至不張口待應當學

佛在室羅伐城時有施主請佛及僧就舍而食時六眾苾芻含食言話諸俗譏嫌「沙門釋子不知慚愧與俗不殊」共生譏醜以事白佛佛言「不應如是[13]含食語應當學

或復至施主家見羹菜少恐不充足先請得羹以飯蓋覆更望得諸俗譏嫌佛言「不應如是不得以飯覆羹菜不將羹菜覆飯更望多得應當學

時有施主請苾芻食其食過甜六眾即便彈舌相告謂食大醋或復其食過醋六眾即便[A1]㗘㗱相告謂食大甜或有施主請苾芻食其食過熱六眾即便呵氣相告云食大冷呵熱方食或有施主請苾芻食其食過冷六眾即便[1]吹氣相告云食大熱吹氣方食此等皆是倒說其事故惱施主佛言「不應爾應制學處

「不彈舌食[A2]㗘㗱食不呵氣食不吹氣食[2]應當學

或時六眾受請食時以手爬散飯食猶如雞鳥或云食惡共相毀訾或復以食填頰細細取食或復食時齧半留半或復舒舌舐掠[A3]脣口佛言「應制學處

「不手散食不毀[3]訾食不填[4]頰食不齧半食不舒舌食應當學

佛在室羅伐城時有施主先曾歸依露形外道近生信敬歸佛法僧遂請佛僧就舍而食時彼施主行諸飲食及以團薄[5][6]蘿蔔是時六眾欲譏施主便以團作窣覩波像上置蘿蔔覆以薄餅遂相告曰「此是惡趣中露形外道[7][A4]剌拏塔」漸取食之蘿蔔便倒更相告曰「此是露形外道作窣覩波[8]今便崩倒」施主見已息歸敬心佛言「應制學處不作窣覩波形食應當學

或時六眾受他請食其美好者有餘[9]著手即便以舌重舐其手鉢亦如是或時振手或復振鉢謂以鉢水振灑餘人污彼衣服見他好衣生嫉妬故佛言「如是等皆不應作應當學

時有施主飯食眾僧報言「聖者多有好食莫多請」六眾不信便多受後見好食欲棄其比坐有一摩訶羅苾芻四顧而望于時六眾便持團置彼鉢內遂令溢滿不暇受餘佛言「常看鉢食應當學

時有苾芻食[10]時鉢滿六眾傍觀共生輕慢「此摩訶羅大能噉食」佛言「不輕慢心觀比坐鉢中食應當學

六眾苾芻以不淨手捉淨水瓶遂令諸蠅競來附近招致譏醜佛言「不以污手捉淨水瓶應當學

六眾苾芻在江猪山於菩提長者高樓上食以洗鉢水棄在好地施主生嫌佛言「應制學處在白衣舍不棄洗鉢水[11]問主人應當學

緣在室羅伐城時有婆羅門孩兒遇病有鄔波索迦是彼知識來告之曰「孩子若病宜往逝多林中從諸苾芻乞鉢中水令其洗沐必得平善」時婆羅門即往求水見鄔波難陀從乞鉢水鄔波難陀便以殘內置鉢水中而授與彼彼見雜水起穢惡心作如是語「我兒寧死誰能用此鄙惡之物而洗浴耶」以事白佛佛言「不應以此穢水持施於人若有人來乞鉢水時應淨洗鉢置清淨水誦阿利沙[12]伽他呪之三遍授與彼人或洗或飲能除萬病(阿利沙伽他者謂是佛所說頌出聖教中若讀誦時有大威力但是餘處令誦伽他者皆此類也即如河池井處洗浴飲水之時或暫於樹下偃息取涼而去[13]止客舍或入神堂蹈曼[14]荼羅踐佛塔影或時己影障蔽尊容或大眾散時或入城聚落或晨朝日暮禮拜尊儀或每食[15]罷時或灑掃塔廟諸如此事其類寔繁皆須口誦伽他奉行獲福若故心違慢咸得惡作之罪但以東川法眾[16]此先不行故因[17]注言知聖教之有在其伽他者如有頌云)

「『世間五欲樂  或復諸天樂
若比愛盡樂  千分不及一
由集能生苦  因苦復生集
八聖道能超  至妙涅槃處
所為布施者  必獲其義利
若為樂故施  後必得安樂』」

佛言「不得以殘食置鉢水中應當學

時有苾芻安鉢地上下無儭替招致譏醜令疾損壞佛言「應制學處地上無替不應安鉢應當學

時有苾芻立洗鉢失手墮地打破其鉢佛言「不立洗鉢應當學

時有苾芻於危險崖岸置鉢佛言「不應爾不於危險岸處置鉢應當學

河水急流逆以鉢[18]𢍶遂令鉢破佛言「不應爾不得逆流酌水應當學

六眾苾芻前人坐自己立為其說法時有敬信三寶婆羅門居士等呵止苾芻曰「大師世尊於無量劫勤修苦行捨頭目髓腦國城妻子求得此法云何仁等以逋慢心人坐己立[19]輒為陳說」佛言「不應爾人坐己立不為說法應當學

時有病人不能久立聽法佛言「若是病人坐臥高下於道非道及以車乘著靴覆頭冠花纓絡持蓋刀仗並著甲冑等若是病者隨何威儀為說無犯為制學處當如是說

「人坐己立不為說法除病應當學

「人臥己坐不為說法除病應當學

「人在高座己在下座不為說法除病應當學

「人在前行己在後行不為說法除病應當學

「人在道己在非道不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為覆頭者不為偏抄衣不為雙抄衣不為叉腰者不為拊肩者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為乘象者不為乘馬不為乘輿不為乘車者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為著屐靴鞋及履屨者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為戴帽著冠及作佛頂髻者不為纏頭不為冠華者說法除病應當學不為持蓋者說法除病應當學

緣在劫比羅伐窣覩鄔波難陀立大小便諸俗人見共作譏嫌作如是語「汝師世尊常懷慚恥云何仁等得無羞愧同彼俗流立泄不淨」佛言「不應爾不立大小便除病應當學

時鄔波難陀見有青草從彼乞用他不肯與遂服瀉藥以不淨盆夜灑草上[1]廢他受用鄔波難陀往其舍見愁憂問其故彼具答鄔波難陀曰「是我[2]治汝不以草施」因生譏罵佛言「不應爾不得青草上棄大小便及洟唾除病應當學

時鄔波難陀持己故衣令浣衣人洗彼不肯[3]便起瞋心於彼[4]洗衣水中故放不淨時彼不覺以手觸水便污其手遂起譏罵佛言「不應爾不得水中大小便洟唾除病應當學

佛在室羅伐逝多林給孤獨園時城中施主請命佛僧就舍而食其看守人寺中守護鄔波難陀為其請食故欲調弄不疾歸還從城出已至逝多林於其中間步量其地可有幾許時看寺人怪其遲晚恐日時過遂上高樹企望歸來時有俗侶見而譏笑「沙門釋子[5]昇上高樹與俗不殊」佛言「不應爾不上過人樹」時有苾芻為繫染繩不敢昇樹復有虎狼難至亦不敢昇因被殘害佛言「不得上過人樹除為難緣應當學

眾學法[6]

七滅諍法

攝頌曰

現前并憶念  不癡與求罪
多人語自言  草掩除眾諍

佛告諸苾芻「有七滅諍法應當修學

  • 應與現前毘奈耶當與現前毘奈耶
  • 應與憶念毘奈耶當與憶念毘奈耶
  • 應與不癡毘奈耶當與不癡毘奈耶
  • 應與求罪自性毘奈耶當與求罪自性毘奈耶
  • 應與多人語毘奈耶當與多人語毘奈耶
  • 應與自言毘奈耶當與自言毘奈耶
  • 應與草掩毘奈耶當與草掩毘奈耶

「若有諍事起當以七法順大師教如法如律而[7]殄滅之

「忍是勤中上  能得涅槃處
出家惱他人  不名為沙門

此是毘鉢尸如來等正覺說是戒經

「明眼避險途  能至安隱處
智者於生界  能遠離眾惡

此是尸棄如來等正覺[8]是戒經

「不毀亦不害  善護於戒經
[9]飲食知止足  受用下臥具
勤修增上定  此是諸佛教

此是毘舍浮如來等正覺說是戒經

「譬如蜂採花  不壞色與香
但取其味去  苾芻入聚然

此是俱留孫如來等正覺說是戒經

「不違逆他人  不觀作不作
但自觀身行  若正若不正

此是羯諾迦如來等正覺說是戒經

「勿著於定心  勤修寂靜處
能救者無憂  常令念不失
若人能[10]惠施  福增怨自息
行善除眾惡  惑盡至涅槃

此是迦[11]葉波如來等正覺說是戒經

「一切惡莫作  一切善應修
遍調於自心  是則諸佛教
護身為善哉  能護語亦善
護意為善哉  盡護最為善
苾芻護一切  能解脫眾苦
善護於口言  亦善護於意
身不作諸惡  常淨三種業
是則能隨順  大仙所行道

此是釋迦如來等正覺說是戒經

毘鉢尸式棄  毘舍俱留孫
羯諾迦牟尼  迦葉釋迦尊
如是天中天  無上調御者
七佛皆雄猛  能救護世間
具足大名稱  咸說此戒[12]
諸佛及弟子  咸共尊敬戒
恭敬戒經故  獲得無上果
汝當求出離  於佛教勤修
[13]降伏生死軍  如象摧[14]草舍
於此法律中  常為不放逸
能竭煩惱海  當盡苦邊際
所為說戒經  [1]和合作長淨
當共尊敬戒  如[2]犛牛愛尾
我已說戒經  眾僧長淨竟
福利諸有情  皆共成佛[3]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第五十


校注

[0900001] 秉【大】康【聖乙】 [0900002] 許【大】〔-〕【聖】【聖乙】 [0900003] 赴【大】起【聖乙】 [0900004] 乏【大】*之【聖】【聖乙】* [0900005] 注【大】澍【宋】【元】【明】【宮】 [0900006] 有【大】〔-〕【宋】【元】【明】【宮】【聖乙】 [0900007] 㚲【CB】【宋】【元】【明】【宮】【聖乙】姑【大】 [0900008] 搥【大】椎【宋】【元】【明】【宮】 [0900009] 集【大】進【聖】【聖乙】 [0900010] 踞【大】居【聖】【聖乙】 [0900011] 佛【大】足【宋】【元】【明】【宮】【聖乙】 [0901001] 形【大】於【聖】【聖乙】 [0901002] 觀【大】見【宋】【元】【明】【宮】 [0901003] 今【大】令【聖乙】 [0901004] 襵【大】𮝦【聖】【聖乙】 [0901005] 佛言【大】〔-〕【宋】【元】【明】【宮】 [0901006] 披【大】*被【宋】【元】【明】【宮】* [0901007] 新【大】親【聖】【聖乙】 [0902001] 庂【大】*仄【元】【明】* [0902002] 坐【大】〔-〕【宋】【元】【明】【宮】【聖乙】 [0902003] 白【大】曰【宮】 [0902004] 應【大】〔-〕【聖乙】 [0902005] 斂【大】*歛【元】【明】* [0902006] 壘【大】*累【宋】【元】【明】【宮】* [0902007] 乞【大】宅【聖乙】 [0902008] 臛【大】曤【聖乙】 [0902009] 人【CB】【麗-CB】【宮】【聖】【聖乙】入【大】 [0902010] 主【大】人【宋】【元】【明】【宮】【聖】 [0902011] 土【大】上【聖乙】 [0902012] 且【大】具【聖】【聖乙】 [0902013] 含【大】不含【宋】【元】【明】【宮】【聖】【聖乙】 [0903001] 吹【大】呵【明】 [0903002] 應【大】〔-〕【聖】【聖乙】 [0903003] 訾【大】呰【宋】【元】【宮】 [0903004] 頰【大】類【聖】【聖乙】 [0903005] 餅【大】飯【聖乙】 [0903006] 蘿蔔【大】*蘆菔【宋】【元】【明】【宮】*薄菔【聖】【聖乙】* [0903007] 晡【大】脯【宋】【宮】【聖乙】 [0903008] 今【大】令【宋】【元】【明】【宮】 [0903009] 著【大】者【元】在【明】 [0903010] 時【CB】【麗-CB】【聖乙】持【大】 [0903011] 問【大】間【元】 [0903012] 伽他【大】下同伽陀【明】下同 [0903013] 止【大】上【宋】【元】 [0903014] 荼【大】茶【宋】【元】【宮】 [0903015] 罷【大】羆【聖乙】 [0903016] 此【大】比【明】 [0903017] 注【大】註【宋】【元】【明】【宮】 [0903018] 𢍶【大】𢍶【宋】【元】【宮】【聖】【聖乙】 [0903019] 輒【大】輕【宋】【元】【明】【宮】【聖乙】 [0904001] 廢【大】癡【聖】【聖乙】 [0904002] 治【大】活【宋】【元】【宮】污【明】 [0904003] 洗【大】浣【元】【明】 [0904004] 洗【大】浣【宋】【元】【明】【宮】 [0904005] 昇【大】*陞【宮】* [0904006] 了【大】竟【明】 [0904007] 殄【大】彌【聖乙】 [0904008] 是【大】見【宮】 [0904009] 飲【大】欲【聖乙】 [0904010] 惠【大】思【聖乙】 [0904011] 葉【大】攝【宋】【元】【明】【宮】【聖】【聖乙】 [0904012] 經【大】法【宋】【元】【明】【宮】【聖乙】 [0904013] 降伏【大】應降【宋】【元】【明】【宮】 [0904014] 草【大】莫【聖】【聖乙】 [0905001] 和合作長淨【大】廣釋戒要義【宋】【元】【明】【宮】 [0905002] 犛【大】▆【聖乙】 [0905003] 此下聖本有光明皇后願文
[A1] 㗘【CB】【麗-CB】𭉾【大】(cf. K22n0891_p0419c05)
[A2] 㗘【CB】【麗-CB】𭉾【大】(cf. K22n0891_p0419c12)
[A3] 脣【CB】【麗-CB】唇【大】(cf. K22n0891_p0419c17)
[A4] 剌【CB】【麗-CB】刺【大】(cf. K22n0891_p0420a04)
上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