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76]第十九品
第一章 斷煩惱論
今稱斷煩惱論。此處,名斷煩惱,於斷煩惱者,令斷過去煩惱與未來、現在之煩惱,是故斷過去之煩惱,斷未來現在之〔煩惱〕,乃一分北道派之邪執。
一
(自)斷過去之煩惱耶?(他)然。(自)以滅盡己滅盡,令離已離,棄已盡,滅已滅,滅沒已滅沒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斷過去之煩惱耶?(他)然。(自)過去非已滅耶?(他)然。(自)若「過去已滅。」汝不應言:「斷過去之煩惱。」(自)斷過去之煩惱耶?(他)然。(自)過去非不存在耶?(他)然。(自)若「過去不存在」者,汝不應言:「斷過去之煩惱。」
二
(自)斷未來之煩惱耶?(他)然。(自)未生不令生,未等生不令等生,未現不令現,未顯不令顯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斷未來之煩惱耶?(他)然。(自)未來非未生耶?(他)然。(自)若「未來未生」者,汝不應言:「斷未來之煩惱。」(自)斷未來之煩惱耶?(他)然。(自)未來非不存在耶?(他)然。(自)若「未來不存在」,汝不應言:「斷未來之煩惱。」
[P.577]三
(自)斷現在之煩惱耶?(他)然。(自)貪者斷貪,瞋者斷瞋,迷者斷癡,具煩惱者斷煩惱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依貪斷貪,依瞋斷瞋,依癡斷癡,依煩惱斷煩惱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貪是心相應,道是心相應耶?(他)然。(自)是二觸……乃至……二心俱起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貪是不善,道是善耶?(他)然。(自)善惡、有罪無罪、劣勝、黑白之相對法是〔同時〕現前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善惡、有罪無罪、劣勝、黑白之相對法是〔同時〕現前耶?(他)然。(自)非世尊所仰耶?曰:「諸比丘!此等之四者極遠而遠,何等為四?諸比丘!天與地是第一之極遠而遠……乃至……因此,不善之人人與善士之法相隔。」有如是之經耶?(他)然。(自)是故,不應言:「善惡……乃至……之相對法是〔同時〕現前。」
四
(他)不應言:「斷過去、未來、現在之煩惱。」耶?(自)然。(他)無斷煩惱之事耶[1]?(自)實不應如是言……乃至……。(他)是故,斷過去、未來、現在之煩惱。
[P.578]第二章 空性論
今稱空性論。此處,言空性有二〔種〕空性,是蘊無我相與涅槃。於此中,先是無我相,一分或依方便說,應為行蘊繫屬,〔但〕涅槃唯無繫屬。然不執此區別而言「空性是行蘊繫屬」者,乃安達派之邪執。
一
(自)空性是行蘊繫屬耶?(他)然。(自)無相[-1]是行蘊繫屬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空性是行蘊繫屬耶?(他)然。(自)無願是行蘊繫屬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二
(自)不應言:無相「是行蘊繫屬。」耶?(他)然。(自)不應言:空性「是行蘊繫屬。」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不應言:無願「是行蘊繫屬。」耶?(他)然。(自)不應言:空性「是行蘊繫屬。」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三
(自)空性是行蘊繫屬耶?(他)然。(自)行蘊非無常、非有為、非緣生、非盡法、非壞法、非離貪法、非滅法、非變易法耶?[2](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行蘊非是無常、有為、緣生、盡法、壞法、離貪法、滅法、變易法耶?(他)然。(自)若「行蘊是無常……乃至……變易法」者,汝不應言:「空性是行蘊之繫屬。」
[P.579]四
(自)色蘊之空性是行蘊繫屬耶?(他)然。(自)行蘊之空性是色蘊繫屬耶?[3](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受……乃至……想……乃至……識蘊之空性是行蘊繫屬耶?(他)然。(自)行蘊之空性是識蘊繫屬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五
(自)不應言:行蘊之空性「是色蘊之繫屬。」耶?(他)然。(自)不應言:色蘊之空性「是行蘊之繫屬。」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不應言:行蘊之空性「是識蘊之繫屬。」耶?(他)然。(自)不應言:識蘊之空性「是行蘊之繫屬。」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六
(他)不應言:「空性是行蘊之繫屬。」耶?(自)然。(他)非世尊所仰耶?曰:「諸比丘!此之世界是空。諸行依我依我所是〔空〕。」[4]有如是之經耶?(自)然。(他)是故,空性是行蘊之繫屬。
第三章 沙門果論
今稱沙門果論。此處,於道之過程、果之至得,名聖道之異熟心是沙門果,於自宗之決定。然如是不執而斷煩惱,即果生而為沙門果,是故言無為,乃東山住部之邪執。
[P.580]一
(自)沙門果是無為耶?(他)然。(自)是涅槃、護、住、歸依、所趣、無沒、無死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沙門果是無為而涅槃亦是無為耶?(自)然。(他)有二無為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有二無為耶?(他)然。(自)有二護……乃至……中間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二
(自)沙門果是無為耶?(他)然。(自)沙門是無為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沙門是有為耶?(他)然。(自)沙門果是有為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三
(自)預流果是無為耶?(他)然。(自)預流道是無為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預流道是有為耶?(他)然。(自)預流果是有為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四
(自)一來……乃至……不還……乃至……阿羅漢果是無為耶?(他)然。(自)阿羅漢道是無為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阿羅漢道是有為耶?(他)然。(自)阿羅漢果是有為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P.581]五
(自)預流果是無為、一來……乃至……不還……乃至……阿羅漢果是無為,涅槃是無為耶?(他)然。(自)有五無為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有五無為耶?(他)然。(自)有五護……乃至……中間耶?(他)實不應如是言。
第四章 得論
今稱得論。此處,名得任何以得為得,其言是無為,乃東山住部之邪執。
一
(自)得是無為耶?(他)然。(自)是涅槃、護、住、歸依、所趣、無沒、無死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得是無為,涅槃是無為耶?(他)然。(自)有二無為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有二無為耶?(他)然。(自)有二護……乃至……中間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二
(自)衣之得是無為耶?(他)然。(自)是涅槃……乃至……無死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衣之得是無為,涅槃是無為耶?(他)然。(自)有二無為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有二無為耶?(他)然。(自)有二護[P.582]……乃至……中間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三
(自)食……牀座……病緣藥資具之得是無為,涅槃是無為耶?(他)然。(自)是涅槃……乃至……無死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病緣藥資具之得是無為,涅槃是無為耶?(他)然。(自)有二無為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有二無為耶?(他)然。(自)有二護……乃至……中間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四
(自)衣之得是無為……乃至……食……乃至……牀座、病緣藥資具之得是無為,涅槃是無為耶?(他)然。(自)有五無為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有五無為耶?(他)然。(自)有五護……乃至……中間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五
(自)初禪之得是無為耶?——如是一切可詳說——第二、第三、第四禪、虛空無邊虛、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乃至……預流道、預流果、一來〔道、一來果、〕不還〔道、不還果、〕……乃至……阿羅漢道、阿羅漢果之得是無為耶?(他)然。(自)是涅槃……乃至……無沒、無死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阿[P.583]羅漢果之得是無為,涅槃是無為耶?(他)然。(自)有二無為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有二無為耶?(他)然。(自)有二護……乃至……中間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六
(自)預流道之得是無為,預流果之得是無為……乃至……阿羅漢道之得是無為,阿羅漢果之得是無為,涅槃是無為耶?(他)然。(自)有九無為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有九無為耶?(他)然。(自)有九護……乃至……中間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七
(他)不應言:「得是無為。」耶[1]?(自)然。(他)得是色受想行識耶?(自)實不應如是言……乃至……。(他)是故,得是無為。
第五章 真如論
今稱真如論。此處,色等一切諸法稱為色等之自性,則稱為真如。其真如不繫屬於有為之色等,故言無為,乃一分北道派之邪執。
一
(自)一切法之真如是無為耶?(他)然。(自)是涅槃、護、住、歸依、所趣、無沒、無死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一切法之真如是無為,涅槃是無為耶?(他)然。(自)有二無為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有二[P.584]無為耶?(他)然。(自)有二護……乃至……中間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二
(自)色有色性,色性非無為耶?(他)然。(自)是涅槃、護、住、歸依、所趣、無沒、無死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色有色性,色性非是無為耶?(他)然。(自)有二無為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有二無為耶?(他)然。(自)有二護……乃至……中間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三
(自)受有受性,受性……乃至……想有想性,想性……乃至……行有行性,行性……乃至……識有識性,識性非是無為耶?(他)然。(自)是涅槃、護、住、歸依、所趣、無沒、無死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識有識性,識性非是無為耶?(他)然。(自)有六無為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有六無為耶?(他)然。(自)有六護……乃至……中間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四
(他)不應言:「一切法之真如是無為。」耶?(自)然。(他)一切法之真如是色[P.585]受想行識耶?(自)實不應如是言……乃至……。(他)是故,一切法之真如是無為。
第六章 善論
今稱善論。此處,無罪是善,可愛異熟亦是善,稱無罪是煩惱不相應,此理趣除不善,適用於一切法。名可愛異熟,轉於未來之出生,完成可愛果為福,此之理趣唯適用於善〔不善無記〕三者之內最初句。然而不執此區別,唯依無罪性而言涅槃為善,乃安達派之邪執。
一
(自)涅槃界是善耶?(他)然。(自)是有所緣,其有運心……乃至……願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是無所緣,其無運心……乃至……非願耶?(他)然。(自)若「其無運心……乃至……願」者,汝不應言:「涅槃界是善。」
二
(自)無貪是善,是有所緣,其有運心……乃至……願耶?(他)然。(自)涅槃界是善,是有所緣,其有運心……乃至……願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無瞋是善……乃至……無癡是善……乃至……信、進、念、定……乃至……慧是善,是有所緣,其有運心……乃至……願耶?(他)然。(自)涅槃界是善,是有所緣,其有運心……乃至……願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涅槃界是善,是無所緣,其無運心……乃至……願耶?(他)然。(自)無貪是善,是無所緣,其無運心……乃至……願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涅槃界是善,是無所緣,其無運心……乃至……願耶?(他)[P.586]然。(自)無瞋……乃至……慧是善,是無所緣,其無運心……乃至……願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三
(他)不應言:「涅槃界是善。」耶?(自)然。(他)涅槃界非是無罪耶?(自)然。(他)若「涅槃界是無罪」者,是故,汝應言:「涅槃界是善。」
第七章 畢竟決定論
今稱畢竟決定論。此處,彼之依止於「一度若沈則沈」之經,言「凡夫有畢竟決定」,乃一分北道派之邪執。
一
(自)凡夫有畢竟決定耶?(他)然。(自)殺母者是畢竟決定者,殺父者……乃至……殺阿羅漢者……乃至……出〔佛身〕血者……乃至……破僧者是畢竟決定者耶?[1](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凡夫有畢竟決定耶?(他)然。(自)生疑[2]於畢竟決定補特伽羅耶?(他)然。(自)若「生疑於畢竟決定補特伽羅」者,汝不應言:「凡夫有畢竟決定。」
二
(自)不生疑[3]於畢竟決定補特伽羅耶?(他)然。(自)是斷耶?(他)實不[P.587]應如是言……乃至……。(自)是斷耶?(他)然。(自)依預流道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依一來……乃至……不還……乃至……阿羅漢道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依如何之道耶?(他)依不善道。(自)不善道是出離、盡趣、覺趣、無漏……乃至……無雜染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不善道非不出離……乃至……雜染耶?(他)然。(自)若「不善道是不出離……乃至……雜染」,汝不應言:「畢竟決定補特伽羅之疑依不善道而斷。」
三
(自)於[4]於常見決定補特伽羅斷見生耶?(他)然。(自)若「於常見決定補特伽羅斷見生」,汝不應言:「凡夫有畢竟決定。」
四
(自)於[5]常見決定補特伽羅不生斷見耶?(他)然。(自)是斷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是斷耶?(他)然。(自)依預流道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依一來……乃至……不還……乃至……阿羅漢道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依如何之道耶?(他)依不善道。(自)不善道是出離、盡趣、覺趣、無漏……乃至……無雜染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不善道非是不出離……乃至……雜染耶?(他)然。(自)若「不善道是不出離……乃至……雜染」者,汝不[P.588]應言:「常見決定補特伽羅之斷見依不善道而斷。」
五
(自)於斷見決定補特伽羅常見生耶?(他)然。(自)若「於斷見決定補特伽羅常見生」者,汝不應言:「凡夫有畢竟決定。」
六
(自)於斷見決定補特伽羅不生常見耶?(他)然。(自)是斷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是斷耶?(他)然。(自)依預流道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依一來……乃至……不還……乃至……阿羅漢道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依如何之道耶?(他)依不善道。(自)不善是出離、盡趣、覺趣、無漏……乃至……無雜染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不善道非出離……乃至……非雜染耶?(他)然。(自)若「不善道是不出離……乃至……雜染」者,汝不應言:「斷見決定補特伽羅之常見依不善道而斷。」
七
(他)不應言:「凡夫有畢竟決定。」耶?[6](自)然。(他)非世尊所仰耶?曰:「諸比丘!此處,有一類之補特伽羅一向具足黑不善法,彼若一度沈則沈。」[7]有如[P.589]何之經耶?(自)然。(他)是故,凡夫有畢竟決定。
八
(自)「諸比丘!此處,有一類之補特伽羅一向具足黑不善法,彼若一度沈則沈」者是世尊所仰,依其理由,凡夫有畢竟決定耶?(他)然。(自)非世尊所仰耶?曰:「諸比丘!一類之補特伽羅浮上而沈。」有如是之經耶?(他)然。(自)於一切時浮上終而沈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九
(自)「諸比丘!此處,有一類之補特伽羅一向具足黑不善法,彼若一度沈則沈[*][A1]」者是世尊所仰,依其理由,凡夫有畢竟決定耶?(他)然。(自)非世尊所仰耶?曰:「諸比丘!有一類之補特伽羅浮上而住,〔有〕浮上而觀顧,〔有〕浮上而渡,有浮上而得足踏地。」[*][A2]有如是之經耶?(他)然。(自)於一切時浮終而得足踏地耶?[8](他)實不應如是言。
第八章 根論
今稱根論。此處,世間之信,唯名信而不信根,如此,世間之進、念、定、慧亦唯名慧〔等〕而不言慧根,乃說因部及化地部之邪執。
一
(自)無世間之信根耶?[1](他)然。(自)無世間之信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無世間之進根……乃至……念根……乃至……定根……乃至……慧根耶?(他)[P.590]然。(自)無世間之慧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二
(自)有世間之信耶?(他)然。(自)有世間之信根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有世間之進……乃至……慧耶?(他)然。(自)有世間之慧根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三
(自)有世間之意,有世間之意根耶?[2](他)然。(自)有世間之信,有世間之信根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有世間之意,有世間之意根耶?(他)然。(自)有世間之慧,有世間之慧根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有世間之喜,有世間之喜根,有世間之命,有世間之命根耶?(他)然。(自)有世間之信,有世間之信根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有世間之命,有世間之命根耶?(他)然。(自)有世間之慧,有世間之慧根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四
(自)有世間之信,無世間之信根耶?(他)然。(自)有世間之意,無世間之意根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有世間之慧,無世間之慧根耶?(他)然。(自)有世間之意,無世間之意根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有[P.591]世間之信,無世間之信根耶?(他)然。(自)有世間之喜,無世間之喜根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有世間之慧,無世間之慧根耶?(他)然。(自)有世間之命,無世間之命根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五
(自)有出世間之信,有出世間之信根耶?(他)然。(自)有世間之信,有世間之信根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有出世間之慧,有出世間之慧根耶?(他)然。(自)有世間之慧,有世間之慧根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六
(自)有世間之信,無世間之信根耶?(他)然。(自)有出世間之信,無出世間之信根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有世間之慧,無世間之慧根耶?(他)然。(自)有出世間之慧,無出世間之慧根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七
(自)無世間之五根耶?(他)然。(自)非世尊所仰耶?曰:「以佛眼環視世間,有情之塵垢少者,多者,利根者,鈍根者,質善者,悟易者,又彼等之中,或[P.592]確見他世界之罪怖畏而住。」[3]有如是之經耶?(他)然。(自)是故,有世間之五根。
〔攝頌曰〕:
第十九品〔終〕
校注
[0324001] 「無斷煩惱之事耶?」此他論師之問,如於捨塵芥,有捨塵芥之努力;於斷煩惱,無有努力於過去等各種煩惱。然,以「於涅槃所緣之聖道轉時,未生之煩惱不生」之意思而稱斷。是故,「實不應如是言」而否定。 [0324001-1] 言「無相」是無一切相之涅槃,「無願」亦同名。如何而能持出此耶?為舉過失於無分別論者。唯依一部分於無分別,言「空性是行蘊繫屬」之邪執,涅槃亦至行蘊之繫屬。為舉此過去而持出「無相」、「無願」。他論師不認其繫屬性而否定。 [0325002] 言「行蘊非無常……」等,涅槃空性得之無常性示其過失而言。 [0325003] 言「行蘊之空性……」,非難「若他蘊之空性是其他以外蘊之繫屬,行蘊之空性亦應是其他蘊之繫屬」而言。言「不應言:行蘊之空性……耶?」等,若「行蘊之空性非其他蘊之繫屬」者,明白「餘蘊之空性亦不名行蘊之繫屬」之逆論而言。 [0326004] 「諸比丘!此世界是空」之經者,是由他論師之宗所提出。此處,言行是如「一切諸行無常」之義,言「五蘊之彼等是我我所空」者是教之範圍,不妨礙而認識相容。然,此明空性是行蘊繫之屬性,是故不成立。 [0331001] 言「不應言:『〔得是無為〕耶?』」,依彼之邪執而認為「得是無為」,為其說明而言。此處,自論師反對「實不應如是言」,完全於得而不許色等之性。因此,名得亦無如何之法,又不認無為之性。然共他論師則「唯依反對而建立無為」之邪執。「此不如理之建立者,則唯等於不建立」。 [0335001] 言「殺母者……」等,非難而言「於決定邪見者及殺母者等有邪性決定,對汝而言殺母者等亦應為畢竟決定」。他論師依「決定邪見恰如〔於〕輪迴〔道〕之稱,於後有而決定,然此〔畢竟決定者〕唯於〔現有〕之一自體而決定」之邪執「實不應如是言」而否定。 [0335002] 言「生疑……耶?」「此決定耶?不〔決定〕耶?」如是生耶?他論師以不見不生之理由而肯定。 [0335003] 問「不生疑……耶?」指〔他論師〕於習熟其見入決定不生而肯定。依此,所問「是不斷耶?」若依〔聖〕道而不能斷者而否定;依見而不現行而肯定。而自論師名斷者是無依聖道以外,是故依此而非難,言「依預流道耶?」等。彼若依任何一道而非斷者而否定。 [0336004] 言「斷見生耶?」是〔常斷二見之〕決定二者生之問。他論師依據〔世尊〕所言:「鬱陀伽羅住人是非有論、無作論者、無因論者」,此三種決定邪見生於一人,是故而肯定。而彼不名為畢竟決定耶?非難於彼而言:「若生……」,對於畢竟決定者,二樣之決定為不當。 [0336005] 於「不生〔斷見〕耶?」之問,依常見而執常,指取其所斷而無〔斷見之〕生而肯定。問「斷耶?」若依聖道而不斷者是否定;依前述之理趣而不生而肯定。 [0337006] 言「不應如是言……耶?」是他論師之問。由彼經之存在而肯定者是自論師。然而,彼於後有亦非沈。於唯今有,言「彼不捨見」者,乃此處之意思。故不成立。 [0337007] A. N. IV. P. II; Puggalapaññatti VII. I 水喻經(大正二、七二九)。 [0338008] 言「於一切時浮上終而沈耶?」等,是明「唯不捕捉其語而追求其意義」。 [0340001] 「無世間之信耶?」等,世間信等諸法亦依增上之義為根,於信等之外非有名為信根等。是故,明「世間之信等亦同有信根等之性」。 [0340002] 言「有世間之意耶?」等,即世間意等之諸法如意根等,如是世間之信等亦應是信根等,以對比明其義而言。 [0342003] D. N. II, P. 30。長阿含.大本經(大正一、八c)。【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62 冊 No. 30 論事(第6卷-第23卷)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