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08]第十五品
第一章 緣論
今稱緣論。此處,依因緣之所緣法,〔對於其他之法〕依因緣而緣,不依所緣緣、無間緣、等無間緣而緣;或依所緣緣而緣,不依無間、等無間緣而緣。故言緣性是固定,乃大眾部之邪執。
一
(自)緣性是固定耶?(他)然。(自)思惟是因,其又非增上耶?(他)然。(自)若「思惟是因,其又為增上」者,依此汝應言:「依因緣而緣,依增上緣而緣。」(自)欲增上是非與俱生法增上耶?(他)然。(自)若「欲增上是與俱生法增上」者,依此汝應言:「依增上緣而緣,依俱生緣而緣。」
二
(自)精進增上是與非俱生法增上耶?(他)然。(自)若「精進增上是與俱生法增上」者,依此汝應言:「依增上緣而緣,依俱生緣而緣。」(自)精進增上是與俱生法增上,其又非是根耶?(他)然。(自)若「精進增上是與俱生法增上,其又是根」者,依此汝應言:「依增上緣而緣,依根緣而緣。」(自)精進增上是與俱生法增上,其又非是道支耶?(他)然。(自)若「精進增上是與俱生法增上,其又是道支」者,依此汝應言:「依增上緣而緣,依道緣而緣。」
[P.509]三
(自)心增上是與非俱生法增上耶?(他)然。(自)若「心增上是與俱生法增上」者,依此汝應言:「依增上緣而緣,依俱生緣而緣。」(自)心增上是與俱生法增上,其又非是食耶?(他)然。(自)若「心增上是與俱生法增上,其又是食」者,依此汝應言:「依增上緣而緣,依食緣而緣。」
四
(自)心增上是與俱生法增上,其又非是根耶?(他)然。(自)若「心增上是與俱生法增上,其又是根」者,依此汝應言:「依增上緣而緣,依根緣而緣。」(自)思惟增上非是與俱生法增上耶?(他)然。(自)若「思惟增上是與俱生法增上」者,依此汝應言:「依增上緣而緣,依俱生緣而緣。」(自)思惟增上是與俱生法增上,其又非道支耶?(他)然。(自)若「思惟增上是與俱生法增上,其又是道支」者,依此汝應言:「依增上緣而緣,依道緣而緣。」(自)尊重聖法而自身觀察生,其又非所緣耶?(他)然。(自)若「尊重聖法而自身觀察生,其又是所緣」者,依此汝應言:「依增上緣而緣,依所緣緣而緣。」
[P.510]五
(自)前前之善法是依後後善法之無間緣而緣,其又非習熟耶?(他)然。(自)若「前前之善法依後後之善法之無間緣而緣,其又是習熟」,依此汝應言:「依無間緣而緣,依習熟緣而緣。」
六
(自)前前之不善法依後後不善法之無間緣而緣,其又非是習熟耶?(他)然。(自)若「前前之不善法依後後之不善法之無間緣而緣,其又是習熟」者,依此汝應言:「依無間緣而緣,依習熟緣而緣。」
七
(自)前前作無記法依後後作無記法之無間緣而緣,其又非是習熟耶?(他)然。(自)若「前前作無記之法是依後後作無記法之無間緣而緣,其又是習熟」,依此汝應言:「依無間緣而緣,依習熟緣而緣。」
八
(他)不應言:「緣性是固定。」耶?(自)然。(他)依因緣而緣,依所緣緣而緣,依無間緣而緣,依等無間緣而緣耶?(自)實不應如是言……乃至……(他)依此,緣性是固定。
第二章 互相緣論
今稱互相緣論。此處,於彼等之宗,言唯是「緣無明而有行」之經文,無謂「緣行而有無明」者,故唯無明是行之緣,然而行不是無明之緣,乃大眾部邪執。
一
(自)緣無明而有行,不應言:「緣行而有無明。」耶?(他)然。(自)無明非與[P.511]行俱生耶?[1](他)然。(自)若「無明與行俱生」者,依此汝實應言:「緣無明而有行,緣行而有無明。」
二
(自)緣愛而有取,不應言:「緣取而有愛。」耶?(他)然。(自)愛非與取俱生耶?(他)然。(自)若「愛與取俱生」者,依此汝實應言:「緣愛而有取,緣取而有愛。」
三
(他)「諸比丘!緣老死而有生,緣生而有有。」有如是之經耶?(自)無。(他)依此,緣無明而有行,不應言:「緣行亦有無明。」緣愛而有取,不應言:「緣取而有愛。」
四
(自)「諸比丘!緣識而有名色,緣名色而有識。」有如是之經耶?(他)然。(自)依此,緣無明而有行,緣行而有無明,緣愛而有取,緣取而有愛。
第三章 世論
今稱世論。此處,「諸比丘!此等三是言依」依止之經,為「稱以時之義世為圓成」之邪執,稱世是唯時之施設以外,無何等之圓成,然「色等之蘊是圓成」之區別,言「世是圓成耶?」是自論師之問。
一
(自)世是圓成耶?(他)然。(自)是色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是受……乃至……想……乃至……行……乃至……識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過去世是圓成耶?(他)然。(自)是色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P.512](自)是受……乃至……想……乃至……行……乃至……識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二
(自)未來世是圓成耶?(他)然。(自)是色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是受……乃至……想……乃至……行……乃至……識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現在世是圓成耶?(他)然。(自)是色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是受……乃至……想……乃至……行……乃至……識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三
(自)過去之、色、受、想、行、識是過去世耶?(他)然。(自)過去是五世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未來之色、受、想、行、識是未來世耶?(他)然。(自)未來是五世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現在之色、受、想、行、識是現在世耶?(他)然。(自)現在是五世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P.513]四
(自)過去之五蘊是過去世耶?未來之五蘊是未來世耶?現在之五蘊是現在世耶?(他)然。(自)是十五世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過去之十二處是過去世耶?未來之十二處是未來世耶?現在之十二處是現在世耶?(他)然。(自)是三十六世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五
(自)過去之十八界是過去世耶?未來之十八界是未來世耶?現在之十八界是現在世耶?(他)然。(自)是五十四世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過去之二十二根是過去世耶?未來之二十二根是未來世耶?現在之二十二根是現在世耶?(他)然。(自)是六十六世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六
(他)不應言:「世是圓成。」耶?(自)然。(他)非世尊所仰耶?曰:「諸比丘!此等三者是言依。何等為三?諸比丘!過去世如是有,依過去世發言。或諸比丘!如是,未來世當如是有,依未來世發言。或諸比丘!今如是現起,依現在世發言。諸比丘!此等三者是言依。」有如是之經耶?(自)然。(他)依此,世是圓成。
[P.514]第四章 剎那頃刻須臾論
於剎那頃刻須臾論亦同理趣。因此,一切之剎那等是世之過程。
一
(自)剎那是圓成耶?頃刻是圓成耶?須臾是圓成耶?(他)然。(自)是色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是受……乃至……想……乃至……行……乃至……識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二
(他)不應言:「須臾是圓成。」耶?(自)然。(他)非世尊所仰耶?曰:「諸比丘!此等三者是言依……乃至……諸比丘!此等三者是言依。」[1]有如是之經耶?(自)然。(他)依此,須臾是圓成。
第五章 漏論
今稱漏論。此處,於四漏以上,外稱為漏;依此,四漏是不為有漏,是故言「四漏為無漏」者,乃說因部之邪執。
一
(自)四漏是無漏耶?(他)然。(自)是道、果、涅槃、預流道、預流果……乃至……覺支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二
(他)不應言:「四漏是有漏。」耶?(自)然。(他)有他漏,依此,彼之〔四〕[P.515]漏是有漏耶?(自)實不應如是言……乃至……。(他)依此,四漏是無漏[1]。
第六章 老死論
今稱老死論。此處,老死是非圓成〔法〕,故皆不應言世間與出世間。因此,於言「世間法、出世間法」之二者,老死則不說於世間句及出世間句中。故不取此相,言「出世間法之老死是出世間」者,乃大眾部之邪執。
一
(自)出世間法之老死是出世間耶?(他)然。(自)是道、果、涅槃……乃至……覺支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預流道之老死是預流道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預流道之老死是預流道耶?(他)然。(自)預流果之老死是預流果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一來道……乃至……一來果……乃至……不還道……乃至……不還果……乃至……阿羅漢道之老死是阿羅漢道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阿羅漢道之老死是阿羅漢道耶?(他)然。(自)阿羅漢果之老死是阿羅漢果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念處、正勤、神足、根、力、覺支之老死是覺支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二
(他)不應言:「出世間法之老死是世間。」耶?(自)然。(他)是世間耶?(自)實不應如是言……乃至……(他)依此,實於出世間。
[P.516]第七章 想受論
今稱想受論。此處,想受滅盡定是非於如何之法,言四蘊之滅,非世間,亦非出世間;然而「非世間之故是出世間」者,乃說因部之邪執。
一
(自)想受滅盡定是出世間耶?(他)然。(自)是道、果、涅槃……乃至……覺支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二
(他)然不應言:「想受滅盡定是出世間。」耶?(自)然。(他)是世間耶?(自)實不應如是言……乃至……(他)依此,實是出世間。
第八章 第二想受論
今言「非出世間之故是世間」者,乃說因部之邪執。
一
(自)想受滅盡定是世間耶?(他)然。(自)是色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是受、想、行、識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是欲界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是色界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是無色界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二
(他)不應言:「想受滅盡定是世間。」耶?(自)然。(他)是出世間耶?(自)實不應如是言……乃至……(他)依此,〔想受滅盡定〕實是世間。
[P.517]第九章 第三想受論
今言此應死者、此不應死者,有情無死法性之決定,言「入想受滅盡定者亦應死」,乃王山部之邪執。
一
(自)入想受滅盡定是死耶?(他)然。(自)入想受滅盡定者,有以死終之觸、以死終之受、以死終之想、以死終之思、以死終之心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入想受滅盡定者,無以死終之觸……乃至……以死終之心耶?(他)然。(自)若「入想受滅盡定者無以死終之心」者,汝實不應言:「入想受滅盡定者是死。」
二
(自)入想受滅盡定者是死耶?(他)然。(自)入想受滅盡定者,有觸、受、想、思、心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入想受滅盡定者無觸、受、想、思、心耶?(他)然。(自)無觸者有死耶?無受者有死耶?……乃至……無心者有死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有觸者非有死……乃至……有心者非有死耶?(他)然。(自)若「有觸者有死……乃至……有心者有死」,汝實不應言:「入想受滅盡定者有死。」
三
(自)入想受滅盡定者有死耶?(他)然。(自)入想受滅盡定者之身入毒,[P.518]入武器,得火入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入想受滅盡定者之身,毒不得入、武器不得入、火不得入耶?(他)然。(自)若「火不得入」,汝實不應言:「入想受滅盡定者是死。」
四
(自)入想受滅盡定者之身入毒,入武器,得火入耶?[1](他)然。(自)不成入滅盡定者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他)入想受滅盡定者不死耶?(自)然。(他)有彼之決定,依其決定而定,入想受滅盡定者不死耶?(自)非有〔如是之決定〕。(他)若「有彼之決定,依其決定而決定,入想受滅盡定者非不死」者,汝實不應言:「入想受滅盡定者不死。」
五
(自)眼識具足者不死耶?[2](他)然。(自)有彼之決定,依其決定而決定,眼具足者不死耶?(他)非〔如是之決定〕。(自)若「有彼之決定,依其決定而決定,眼識具足者非不死」者,汝實不應言:「眼識具足者不死。」
第十章 令為無想有情論
今稱令為無想有情論。此處,離想而轉之修是名為無想定或滅盡定或想受滅盡定。如是之二想受滅盡定者有世間與出世間。此中,世間是凡夫而令為無想有情,出世間是聖者而不令為無想有情。無此區別而無分別,言「想受滅盡定者令為無想有情」者,乃說因部之邪執。
[P.519]一
(自)想受滅盡定者令為無想有情耶?(他)然。(自)入想受滅盡定者有無貪善根、無瞋善根、無癡善根、信、進、念、定、慧耶?[1](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入想受滅盡定者無無貪善根……乃至……慧耶?(他)然。(自)若「無慧」者,汝實不應言:「想受滅盡定者令為無想有情。」
二
(自)想受滅盡定者令為無想有情耶?(他)然。(自)入想受滅盡定者有觸、受、想、思、心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入想受滅盡定者無觸、受、想、思、心耶?(他)然。(自)無觸者有修道,無受者有修道……乃至……無心者有修道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有觸者非有修道……乃至……有心者非有修道耶?(他)然。(自)若「有觸者有修道……乃至……有心者有修道」者,汝實不應言:「想受滅盡定者令為無想有情。」
三
(自)想受滅盡定者令為無想有情耶?(他)然。(自)任何人入想受滅盡定者皆應為無想有情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四
(他)不應言:「想受滅盡定者令為無想有情。」耶?(自)然。(他)此處為無想,彼處亦為無想耶?(自)然。(他)若「此處為無想,彼處亦為無想」,汝實不應言:「想受滅盡定者令為無想有情。」
[P.520]第十一章 業積集論
今稱業積集論。此處,言「稱業積集者與業異之心不相應無記無所緣者」,乃安達派、正量部邪執。
一
(自)業與業積集是異耶?(他)然。(自)觸與觸積集是異,受與受積集是異,想與想積集是異,思與思積集是異,心與心積集是異,信與信積集是異,進與進積集是異,念與念積集是異,定與定積集是異,慧與慧積集是異,貪與貪積集是異……乃至……無愧與無愧積集是異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二
(自)業與業積集是異耶?(他)然。(自)業積集與業俱生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業積集與業俱生耶?(他)然。(自)與善業俱生之業積集是善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與善業俱生之業積集是善耶?(他)然。(自)與樂受相應業俱生之業積集是樂受相應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與苦……乃至……不苦……不樂受相應業俱生之業積集是不苦不樂受相應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三
(自)業積集與業俱生耶?(他)然。(自)與不善業俱生之業積集是不善耶?[P.521](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與不善業俱生之業積集是不善耶?(他)然。(自)與樂受相應業俱生之業積集是樂受相應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與苦……乃至……不苦不樂受相應業俱生之業積集是不苦不樂受相應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四
(自)業與心俱生,業是有所緣耶?(他)然。(自)業積集與心俱生,業積集是有所緣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業積集與心俱生,業積集是無所緣耶?(他)然。(自)業與心俱生,業是無所緣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業與心俱生,心壞之時,業壞耶?(他)然。(自)業積集與心俱生,心壞之時,業積集壞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業積集與心俱生,心壞之時,業積集不壞耶?(他)然。(自)業與心俱生,心壞之時,業不壞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五
(自)有業之時,有業積集耶?[1](他)然。(自)業即業積集耶?(他)實不[P.522]應如是言……乃至……。(自)有業之時,有業積集,由業積集而有異熟耶?(他)然。(自)業即業積集,是業異熟耶?[2](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有業之時,有業積集,由業積集而有異熟,異熟是有所緣耶?[3](他)然。(自)業積集是有所緣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業積集是無所緣耶?(他)然。(自)異熟是無所緣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六
(自)業與業積集是異耶?(他)然。(自)非世尊所仰耶?曰:「富留那!或有惱害亦無惱害,造作身行〔業〕;有惱害亦無惱害,造作語行〔業〕……乃至……造作意行〔業〕,彼之有惱害亦無惱害,造作身行而終,有惱害亦無惱害,造作語行而終……乃至……造作意行而終,生於有惱害亦無惱害之世間,生於有惱害亦無惱害之世間者,觸於有惱害亦無惱害之觸,觸於有惱害亦無惱害之觸者,受樂苦滿之有惱害亦無惱害之受。例如:人一分天,一分惡趣者。富留那!一切生物之出生乃如是,作處依其〔業〕而生,觸於生者之觸。如是之有情,我說:為業之相續者。」[4]有如是之經耶?(他)然。(自)依此,不應言:「業與業積集是異。」
[P.523]〔攝頌曰〕:
第十五品〔終〕
校注
[0239001] 應知依俱生、互相、有、不離、相應而緣者。 [0242001] 與前章所引同經。 [0243001] 有漏是「持漏者」,然而無令漏四漏之漏,四漏自身若是漏,特是有漏,不應言「有漏」。不是有漏,故言「無漏」之義。是詭辯性議論。 [0248001] 此時指身之本質而加以肯定。可是,如是之時不稱定之威力者。依此言「不成入滅盡定者耶?」 [0248002] 言「眼識具足者不死耶?」自論師為示「即使不決定之時,亦死於死時,不死於非時」而言。此處之意如下。若不決定有死,眼具足者亦應有死。然而,應異於「依五識而不死不生」之經。如於眼識具足者不死,於滅盡定者亦無。 [0250001] 無想定入定者有無貪等,而〔入〕滅盡定〔者〕無〔無貪等〕。故難此而言:「有……定、慧耶?」等。 [0253001] 言「有業之時,有業之積集耶?」或「有業之時,有業之積集或業住之時,有業之長養,又依業之積集而有異熟」,彼業滅時,芽生已,種子存。依無明結果〔異熟〕生已,業積集而住」之邪執而加以肯定。 [0253002] 言「業即業積集,即業異熟耶?」即「依業而有業之積集,若『其異熟生已而住』之邪執,是等之三(業、積集、異熟)亦為一耶?」之問。 [0253003] 言「……異熟是有所緣耶?」非難「如此之異熟,異熟法法亦繫於所緣耶?」之問。他論師依邪執而肯定其一而否定其一(後者)逆亦同理趣。餘者如本文可知。 [0254004] M. N. I. p. 390。【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62 冊 No. 30 論事(第6卷-第23卷)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