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463]第十二品
第一章 律儀業論
今稱律儀業論。此處,依止於「以眼見色取相……乃至……不取相。」之經〔文〕,言「律儀、非律儀皆是業」,乃大眾部之邪執。
一
(自)律儀是業耶?(他)然。(自)眼根律儀是眼業耶?[1](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耳根律儀……乃至……鼻根律儀……乃至……舌根律儀……乃至……身根律儀是身業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身根律儀是身業耶?(他)然。(自)眼根律儀是眼業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身根律儀是身業耶?(他)然。(自)耳根律儀……乃至……鼻根律儀……乃至……舌根律儀是舌業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意根律儀是意業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意根律儀是意業耶?(他)然。(自)眼根律儀是眼業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意根律儀是意業耶?(他)然。(自)耳根律儀……乃至……鼻根律儀……乃至……舌根律儀……乃至……身根律儀是身業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二
(自)非律儀是業耶?(他)然。(自)眼根非律儀是眼業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耳根非律儀……乃至……鼻根非律儀……乃至……舌根非律儀……乃至……身根非律儀是身業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身根非律儀是身業耶?[P.464](他)然。(自)眼根非律儀是眼業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身根非律儀是身業耶?(他)然。(自)耳根非律儀……乃至……鼻根非律儀……乃至……舌根非律儀是舌業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意根非律儀是意業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意根非律儀是意業耶?(他)然。(自)眼根非律儀是眼業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意根非律儀是意業耶?(他)然。(自)耳根非律儀……乃至……鼻根非律儀……乃至……舌根非律儀……乃至……身根非律儀是身業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三
(他)不應言:「律儀、非律儀皆是業。」耶?(自)然。(他)非世尊所〔言〕耶?曰:「諸比丘!世有比丘,以眼見色已而取相……乃至……不取相,以耳聞而……乃至……以意識法而取相……乃至……不取相。」[2]有如是之經耶?(自)然。(他)依此,律儀、非律儀皆是業。
第二章 業論
今稱業論。此處,依止於「諸比丘!我不說故思業……乃至……」之經文,而言「一切業有異熟」,乃大眾部之邪執。對彼等而言「諸比丘!我說思為業」,大師不區別而說「思為業」,唯彼之善不善〔業〕有異熟,無記無異熟,為示此區別而問「一切之業……」是自論師,肯定是他論師。
[P.465]一
(自)一切之業有異熟耶?(他)然。(自)一切之思有異熟耶?[1](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一切之思有異熟耶?(他)然。(自)異熟無記之思是有異熟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一切之思有異熟耶?(他)然。(自)作無記之思有異熟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一切之思有異熟耶?(他)然。(自)欲界繫之異熟無記之思有異熟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一切之思有異熟耶?(他)然。(自)色界繫、無色界繫、無繫屬之異熟無記之思有異熟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一切之思有異熟耶?(他)然。(自)欲界繫之作無記之思有異熟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一切之思有異熟耶?(他)然。(自)色界繫、無色界繫作無記之思有異熟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二
(自)異熟無記之思無異熟耶?(他)然。(自)若「異熟無記之思無異熟」者,汝實不應言:「一切之思有異熟。」(自)作無記之思無異熟耶?(他)然。(自)若「作無記之思是無異熟」者,汝不應言:「一切之思有異熟。」(自)欲界繫、色界繫、[P.466]無色界繫、無繫屬之異熟無記之思無異熟耶?(他)然。(自)若「無繫屬異熟無記之思無異熟」者,汝實不應言:「一切之思有異熟。」(自)欲界繫、色界繫、無色界繫之作無記無異熟耶?(他)然。(自)若「無色界繫作無記之思無異熟」者,汝實不應言:「一切之思有異熟。」
三
(他)不應言:「一切業有異熟。」耶?(自)然。(他)非世尊所〔言〕耶?曰:「諸比丘!我不說故思業所作之積集者不受〔果〕而滅。其必生現法或後生。」[2]有如是之經耶?(他)然。(自)依此,一切之業有異熟。
第三章 聲異熟論
今稱聲異熟論。此處,執「彼若其業遂行、蓄積、積聚、增大……有梵音」等是不如理,言「聲是異熟」,乃大眾部之邪執。對彼,唯業等起之非色法得異熟之名,然而色法因示無此語而問自論師,肯定是他論師。
一
(自)聲是異熟耶?(他)然。(自)順樂受、順苦受、順不苦不樂受、樂受相應、苦受相應、不苦不樂受相應、觸相應、受相應、想相應、思相應、心相應、有所緣、其有運心、觀念、存念、作意、思、希望、願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P.467]至……。(自)非順樂受、非順苦受……乃至……無所緣,其無運心……乃至……願耶?(他)然。(自)若「非順樂受、非順苦受……乃至……其無運心……乃至……願」者,汝實不應言:「聲是異熟。」
二
(自)觸是異熟,觸是順樂受……乃至……有所緣,其有運心……乃至……願耶?(他)然。(自)聲是異熟,聲是順樂受……乃至……有所緣,其有運心……乃至……願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聲是異熟,聲非順樂受……乃至……無所緣,其無運心……乃至……願耶?(他)然。(自)觸是異熟,觸非順樂受……乃至……無所緣,其無運心……乃至……願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三
(他)不應言:「聲是異熟。」耶?(自)然。(他)非世尊所〔言〕耶?曰:「彼若遂行、蓄積、積聚、增大其業者,有梵音,有伽陵伽之音。」[1]有如是之經耶?(自)然。(他)依此,聲是異熟。
第四章 六處論
今稱六處論。此處,六處由所作業而生,故言異熟者,乃大眾部之邪執。
一
(自)眼處是異熟耶?(他)然。(自)順樂受、順苦受……乃至……有所緣,其有運心……乃至……願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非順樂受……乃至……非有所[P.468]緣,其無運心……乃至……願耶?(他)然。(自)若「非順受……乃至……無所緣,其無運心……乃至……願」者,汝實不應言:「眼處是異熟。」
二
(自)觸是異熟,觸是順樂受……乃至……有所緣,其有運心……乃至……願耶?(他)然。(自)眼處是異熟,眼處是順樂受……乃至……有所緣,其有運心……乃至……願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眼處是異熟,眼處是非順樂受……乃至……無所緣,其無運心……乃至……願耶?(他)然。(自)觸是異熟,非順樂受……乃至……無所緣,其無運心……乃至……願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三
(自)耳處……乃至……鼻處……乃至……舌處……乃至……身處是異熟耶?(他)然。(自)順樂受、順苦受……乃至……有所緣,其有運心……乃至……願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非順樂受……乃至……無所緣,其無運心……乃至……願耶?(他)然。(自)若「非順樂受……乃至……無所緣,其無運心……乃至……願」者,汝實不應言:「身處是異熟。」(自)觸是異熟,觸是順樂受……乃至……有所緣,其有運心……乃至……願耶?(他)然。(自)身處是異熟,身處是順樂受……乃至……有所緣,其有運心……乃至……願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身處是異熟,身處是非順樂受……乃至……無所緣,其無[P.469]運心……乃至……願耶?(他)然。(自)觸是異熟,觸是非順樂受……乃至……無所緣,其無運心……乃至……願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四
(他)不應言:「六處異熟。」耶?(自)然。(他)六處非由業之所作而生耶?(自)然。(他)若「六處由業之所作而生」者,汝實應言:「六處是異熟。」
第五章 極七返論
今稱極七返〔有〕論。此處,言極七返補特伽羅依極七返性而決定,乃北道派之邪執。為彼等,除聖道之外,於彼非決定,彼依其〔聖道〕且由極七返性而決定,為示此分別而問者是自論師,肯定者是他論師。
一
(自)極七返補特伽羅由極七返而決定耶?(他)然。(自)即奪母命、奪父命、奪阿羅漢之命、以惡心出如來之血、破僧伽者耶?[1](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二
(自)極七返補特伽羅由極七返而決定耶?(他)然。(自)中間不能現觀法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中間不能現觀法耶?(他)然。(自)是奪母命、奪父命、奪阿羅漢之命、以惡心出如來之血、破僧伽者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三
(自)極七返補特伽羅由極七返而決定耶?(他)然。(自)依其決定,極七返補特伽羅由極七返而所決定而有其決定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有[P.470]念處、正勤、神定、根、力、覺支,依其等覺支〔等〕,極七返補特伽羅由極七返而決定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四
(自)依其決定,極七返補特伽羅由極七返而所決定而無其決定耶?(他)然。(自)若「依其決定,極七返補特伽羅由極七返而所決定而無其決定」者,汝實不應言:「極七返補特伽羅由極七返而決定。」(自)依其等覺支〔等〕,極七返補特伽羅由極七返而所決定而無其等念處……乃至……覺支等耶?(他)然。(自)若「依其等覺支〔等〕,極七返補特伽羅由極七返而所決定而無其等念處……乃至……覺支等」者,汝實不應言:「極七返補特伽羅自極七返而決定。」
五
(自)極七返補特伽羅由極七返而決定耶?(他)然。(自)依一來為決定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依不還為決定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依阿羅漢為決定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依如何為決定耶?(他)依預流為決定。(自)極七返補特伽羅由極七返而決定耶?(他)然。(自)雖任何人入預流決定悉由極七返而決定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P.471]六
(他)不應言:「極七返補特伽羅由極七返而決定。」耶?(自)然。(他)彼不為極七返〔有〕耶?(自)然。(他)若「彼極七返〔有〕」者,是故汝實應言:「極七返補特伽羅由極七返而決定。」
第六章 家家一種論
一
(他)不應言:「家家補特伽羅由〔輪迴於〕家家而決定。」耶?(自)然。(他)彼非家家耶?(自)然。(他)若「彼是家家」者,是故汝實應言:「家家補特伽羅由〔輪迴於〕家家而決定。」
二
(他)不應言:「一種補特伽羅由一種性(為一回人有)而決定。」耶?(自)然。(他)彼非一種耶?(自)然。(他)若「彼是一種」者,是故汝實應言:「一種補特伽羅由一種性而決定。」
第七章 奪命論
今稱奪命論。此處,依瞋相應心而有殺生,而瞋是無捨見具足之人,故言見具足之人〔尚〕故意奪生物之命,乃東山住部之邪執。
一
(自)見具足之補特伽羅欲故意奪生物之命耶?(他)然。(自)見具足之補特伽羅故意奪母命耶?……乃至……奪父命耶?……乃至……奪阿羅漢之命耶?……乃至……以惡心出如來之血耶?……乃至……破僧伽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二
(自)見具足之補特伽羅故意奪生物之命耶?(他)然。(自)見具足之補特伽羅不尊敬其師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不尊敬其法……乃至……僧伽……[P.472]乃至……不尊敬其學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三
(自)見具足之補特伽羅不尊敬其師耶?(他)然。(自)若「見具足之補特伽羅尊敬其師」者,汝實不應言:「見具足之補特伽羅故意奪生物之命。」(自)見具足之補特伽羅不尊敬其法……乃至……僧伽……乃至……不尊敬其學耶?(他)然。(自)若「見具足之補特伽羅尊敬其學」者,汝實不應言:「見具足之補特伽羅故意奪生物之命。」
四
(自)見具足之補特伽羅不尊敬其師耶?(他)然。(自)見具足之補特伽羅破壞佛塔、通便、唾棄於佛塔不尊信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五
(自)見具足之補特伽羅故意奪生物之命耶?(他)然。(自)非世尊所〔言〕耶?曰:「諸比丘!譬如大海〔之水〕有定法,無超越其岸,如是依我為聲聞制學處,是我聲聞為生命亦不犯。」[1]有如是之經耶?(他)然。(自)依此,不應言:「見具足[P.473]之補特伽羅故意奪生物之命。」
第八章 惡趣論
今稱惡趣論。此處,執「惡趣、惡趣有情色等所緣之渴愛」兩者為惡趣,又不分別,於無分別見具足,言惡趣斷者,乃北道派之邪執。
一
(自)於見具足之補特伽羅斷惡趣耶?(他)然。(自)見具足之補特伽羅染惡生之色耶?(他)然。(自)若「見具足之補特伽羅染著惡生之色」者,汝實不應言:「於見具足之補特伽羅斷惡趣。」
二
(自)於見具足之補特伽羅斷惡趣耶?(他)然。(自)見具足之補特伽羅〔染著〕惡生之聲……乃至……香……乃至……觸,與非人之女、畜生女、龍女行淫法,所有山羊,所有犬、豚、所有象、牛、馬、牝馬,所有鷓鴣、鶉、孔雀、雉……乃至……所有上纏衣耶?(他)然。(自)若「見具足之補特伽羅是所有上纏衣」者,汝實不應言:「於見具足之補特伽羅斷惡趣。」
三
(自)於見具足之補特伽羅斷惡趣,見具足之補特伽羅染著惡生之色耶?(他)然。(自)於阿羅漢斷惡趣,阿羅漢染著惡生之色耶?(他)實不應如是而言……乃至……。(自)於見之補特伽羅斷惡趣〔染著〕惡生之聲……乃至……香……乃至……味……乃至……[P.474]觸……乃至……是所有上纏衣耶?(他)然。(自)於阿羅漢斷惡趣,阿羅漢〔……〕是所有上纏衣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四
(自)於阿羅漢斷惡趣,阿羅漢不染著惡生之色耶?(他)然。(自)於見具足之補特伽羅斷惡趣,見具足之補特伽羅不染著惡生之色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自)於阿羅漢斷惡趣,阿羅漢〔不染著〕惡生之聲……乃至……香……乃至……味……乃至……觸……乃至……不與非人之女、畜生女、龍女行淫法,不以所有山羊、所有犬、豚、所有象、牛、馬、牝馬、所有鷓鴣、鶉、孔雀、雉……乃至……所有上纏衣耶?(他)然。(自)於見具足之補特伽羅斷惡趣,見具足之補特伽羅〔……〕非所有上纏衣耶?(他)實不應如是言……乃至……。
五
(他)不應言:「於見具足之補特伽羅斷惡趣。」耶?(自)然。(他)見具足之補特伽羅生地獄耶?……乃至……生於畜生界耶?……乃至……生於餓鬼耶?(自)實不應如是言……乃至……。(他)是故,於見具足之補特伽羅斷惡趣。
[P.475]第九章 第七有論
一
(他)不應言:「於第七有之補特伽羅斷惡趣。」耶?(自)然。(他)第七有之補特伽羅生於地獄耶?生於畜生界耶?生於餓鬼境耶?(自)實不應如是言……乃至……(他)是故,於第七有之補特伽羅斷惡趣。
〔攝頌曰〕:
第十二品〔終〕
校注
[0177001] 於自宗,言「思是業」,其思如於身語意門轉,得身業等之名,若汝之律儀是業者,責難其亦於眼根等而轉,得眼業等名,故言「眼根律儀是眼業耶?」他論師即不見如是之經文,故於四門而否定;於第五身門,指淨身而否定,指表身而肯定。因為,彼許淨身與表身皆是身根故。意門亦指異熟門而否定,指業門而肯定。非律儀亦同為一理趣。 [0179002] 「以眼見色……」之經,於諸門示律儀非律儀者,非彼之業,故以為證而難。A. N. vol. II, p. 16。漢譯南傳大藏經,第二〇卷二九頁。 [0180001] 於「一切之思……」之問,指無記而否定。指善不善而肯定。 [0181002] A. N. vol. v, p. 292。 [0183001] 言「遂行……其業……」之經,示相之獲得而言。因為,大人由前世之作業而有清淨之屬性,然屬性非異熟,故非為證。D. N. vol. III, 173。中阿含五十九.三十二相經(大正一.四九四a)。 [0186001] 於「奪母命……」等之趣意如次。有二種決定,即正性決定與邪性決定。正性決定是聖道,其決定不退轉法性與生果。邪性決定是無間業,其決定生於無間地獄。此處,極七返〔有〕依預流道不退轉法生及生果而決定。餘道之決定,彼無不證故。亦作無間是不可能。然而汝許決定。依此,問汝:「依是等之邪性決定而決定耶?」 [0190001] Vinaya III, p. 303。(CBETA 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註標[01],今於此處加上[01]之註標。)【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62 冊 No. 30 論事(第6卷-第23卷)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