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方外志卷第十四
文章考第二十
文章,載道之器也。道有世[A1]間、出世[A2]間,文亦因之。今之所志,既因山以明道,故凡台之文獻有繫於佛道必取之。然達人大觀,山亦道也,道亦山也,即台之文獻有繫於名山亦必取之。上自帝王,下至士庶;始於勑命,終於詩頌。以類而聚,共若[A3]干篇。雖殘編斷簡,亦事搜輯,不欲遺前人述作之美也。
勑
陳
宣帝留智者大師勅
京師三藏雖弘,皆一途偏顯,兼之者寡。朕聞瓦官濟濟,深用慰懷;宜停訓物,豈遑獨善?一二曹義達口,具得朕意也。四月一日,臣景厯。
宣帝割始豐縣調勅
智顗禪師,佛法雄傑,時匠所宗;訓兼道俗,國之望也。宜割始豐縣調,以充眾費;蠲兩戶民,用供薪水。主者施行。[A4]太建九年二月六日,臣景厯。
宣帝給寺名勅
具左僕射徐陵啟,智顗禪師創立天台,宴坐名嶽,宜號修禪寺也。[A5]太建十年五月一日,臣景厯。
少主迎智者大師勅
春寒,道體何如?宴坐經行,無乃為弊?都下法事恆興,希相助弘闡。今遣宣傳左右趙君卿迎接,遲能即出也。至德三年正月十一日,臣徵神筆。一二君卿口具,𠊳望相見在[A6]促。
少主第二勅
得使人趙君卿啟,并省來荅表,志存林野,兼有疾病,願停山寺,不欲出都,不具一二。巖壑高深,乃幽人之節;佛法示現,未必如此。且京師甚有醫藥,在疾彌是所宜。故遣前主書朱宙迎接,想𠊳隨出都,唯遲法流不滯,會言在近。二月八日,臣徵神筆,朱宙口述一二。
少主第三勅
前雖遣使,殊未委悉。意存三寶,故有相迎。今復遣龍宮寺道昇,並令面陳一二也。二月二十八日,臣徵。
少主命東陽州[A7]刺史永陽王敦諭勅
聞王在州迎顗禪師大弘法事,甚會朕心。今迎出都,王宜敦諭,申朕意也。正月十日,臣徵。
少主迎候智者大師路次迎陵勅
近得永陽王啟,知禪師遂能屈德,隨朕使出都,甚有欣遲。當稍次近,路涉險道,殊足為勞。今遣勅左右黃吉寶迎候,但未知欲安止何寺?想示使人,仍令前還,即勒所由料理房舍也。遲近會言,此未[A8]委悉。三月二十四日,臣徵。
智者大師至開陽門,舍人陳建宗宣口勅
禪師舟渚日久,固勞道德。今遣主書陳建宗齎輿往,必希上至敬寺。三月二十六日。
在至敬寺宣口勅
仰延略成勞動,但禪靜必依空閑。令葺靈耀寺,權充宴坐。勅主書羅闡相送。四月。
在靈耀寺請講經口勅
護國之力,莫過敷演。仰屈於太極殿,開《大智度論》題,還寺就講。今遣舍人施文慶往,論相開法施也。
在靈耀寺施物,主書羅闡宣口勅
初勅,不許讓扶月供云:「扶月薄少,無所致讓。受已捨施,彌會功德之心。」又不許讓[A9]嚫衣服云:「法施無盡,財物有竭,所送不多,忘懷納受。九月二十四日。」
請講《仁王經》,羅闡宣口勅
國家一年舊有《仁王》兩集,仰屈於太極殿開講,法式處分一聽指撝。今遣主書羅闡取意。
請於光宅寺講《仁王經》口勅
今欲於寺捨身,僧得大施。敬屈講《仁王經》日,自欲聽聞。今遣後閣舍人李善慶往,遲知一二。
治光宅寺勅
光宅,是梁武龍潛之地,不整處多。今勅繕量,隨由就功一二,羅[A10]闡取來意。
隋
高祖文皇帝勅
敬問光宅寺智顗禪師:朕於佛教,敬信情重。往者周武之時,毀壞佛法;發心立願,必許護持。及受命於天,仍即興復。仰憑神力,法輪重轉。十方眾生,俱獲利益。比以有陳虐亂,殘暴東南,百姓勞役,不勝其苦。故命將出師,為民除害。吳越之地,今得廓清,道俗[A11]乂安,深稱朕意。朕尊崇正法,救濟蒼生,欲令福田永存,津梁無極。師既已離世網,修[A12]己化人,必希獎進僧伍,固守禁戒;使見者欽服,聞即生喜,方副大道之心,是為出家之業。若身從道服,心染俗塵,非直含生之類無所歸依,抑恐玅法之門更來謗讟。宜相勸勵,以同朕心。春日漸暄,道體如宜也。
文皇帝給荊州玉泉寺額勅
皇帝敬問修禪寺智顗禪師:省書具至意。孟秋餘熱,道體何如?熏修禪悅,有以怡慰。所須寺名額,今依來請。智邃師還,指宣往意。開皇十三年七月二十三日。
隋煬帝與天台寺沙門智越法師等勅
皇帝敬問括州臨海縣天台寺沙門智越法師等:餘寒,道體如宜也?僧使智璪至,得書具意。大業元年正月十三日,柱國內史令莒國公臣未上,都督兼內史侍郎虞世基,兼內史舍人臣封德彝。
又舍人封德彝宣勅僧使智璪云:「師能如此遠來,在道寒苦。好去,還寺宣朕意,向大眾好行道,勿損先師風望。」
又右僕射蘇威宣勅,賜天台寺物五百段,至楊州庫參軍向德元,送物到寺。
煬帝問天台僧使智璪法師口勅
九月十九日,僧使智璪於楚州華林園通起居表,通事舍人李大方宣勅云:「師能如許遠來,在路辛苦。至楊州與師相見。」
九月二十六日,共諸州僧使引對大牙殿前,邳國公蘇威宣勅云:「和南師等。漸冷,師等各堪行道?弟子巡撫舊住師等,故能來相覓。師等好去。」
十一月二十日,舍人李大方引入殿,口勅云:「師上座坐。」坐訖,黃門侍郎張衡宣勅云:「師等是先師之寺僧,眾和合不?相諍競是非不?」璪欲起對,敕云:「師坐,師坐,勿起。」璪對云:「門人一眾,掃灑先師之寺,上下和如水乳。盡此一生奉國行道,不敢有競是非,常以寒心戰懼。」敕云:「好。」張衡又宣敕云:「師等既是先師之寺,行道與諸處同,為當有異?」對云:「先師之法與諸寺有異,六時行道,四時坐禪。處別行[A13]異,道場常以行法奉為至尊。」勅旨云:「大好,大好。」張衡又宣勅云:「師等既是行道之眾,勿容受北僧及外客僧,乃至私度出家,冒死相替,[A14]頻多假偽,並不容受。」對云:「天台一寺即是天之所覆,寺立常規,不敢容外邑客僧,乃至私度以生代死。」勅云:「好。」張衡又宣勅云:「弟子為先師度四十九人出家,停寺受業,紹繼於後。師可檢校有道心者,必須係[A15]籍人,非私度者。」對云:「爾。」張衡又宣勅云:「爾後更開先師龕不?」對云:「仁壽元年奉勅開竟,爾後更不敢開。」勅旨云:「知。」張衡又宣勅云:「師還寺,不更開先師龕,必當大異。」對云:「爾。」勅旨云:「弟子欲為先師造碑,先師有若為行狀?」對云:「先師從生以來,訖至無常,其閒靈異非止一條,並是弟子灌頂記錄為行狀一卷。由在山內,未敢啟。」勅云:「大好,大好。弟子正欲為先師造碑,師等可即將隨使人出。」對云:「爾。」張衡又宣勅云:「問:灌頂師何在?」對云:「灌頂師在寺,本應出奉參見,為患痢四十餘日,不堪在道。」敕云:「好。」張衡又宣敕云:「師等僧悉在寺不?勿使名係在寺、身住於外。」對云:「先師在世,有十條制約,名係於寺、身居別處,則不同止。」勅云:「大好,大好。」張衡又宣勅云:「師等房舍有穿漏欹邪不?」對云:「當起寺時,既是春初,竹木並非時節,至今已有穿漏。亦得臨海鎮官人恆檢校修理。」勅云:「好。若未整頓,弟子即勅使人檢校。」對云:「爾。」張衡又宣勅云:「施師物充,師等衣資勿作餘用;欲作功德,亦得須得弟子意。弟子看師與餘有異,供給繼連,必令不斷。勿使寺僧在外多求,損先師之後。」對云:「爾。」張衡又宣勅云:「弟子遣使,送師等還寺,為先師作功德。度人出家竟,可開師龕,必當大異,可急去。功德竟,師等即隨使人出。」對云:「爾。」璪等起辭,勅云:「弟子已荅,大眾書竟。」對云:「爾。」辭去。
煬帝與國清寺沙門智越法師等勅
皇帝敬問括州國清寺沙門智越法師等:僧使智璪至,得書具至懷。天台福地,實為勝境,所以敬為智者建立伽藍。法緣既深,尊師義重。欲使宗匠遺範奉而弗墜,菩薩淨業久而彌新。然則去聖久遠,學徒陵替;規求利[A16]養,不斷俗緣;滋味甘腴,違犯戒律。此乃增長罪垢,豈謂福田?師等離有為法,求無上道;棄捨諸漏,鑑在雅懷。猶須獎訓未學修淨行,俾夫法門等侶咸歸和合,諸佛禁戒畢竟遵行。又比寺嘉應,事表先覺。既理由冥感,即號國清寺。并有施物,用伸隨喜。冬序甚寒,道體清豫。朕巡省風俗,爰屆江都,瞻望山川,載伸勞想。故遣兼通事舍人盧政力往,指此,不多具。
荅百司上表稱賀口勅
勅語諸公云:「智者是我菩薩戒師,先多靈異,恆語我言,必若得道。得道之後,擁護國土,利益蒼生。入於涅槃,坐於石室,容範不變。我於仁壽元年遣張乾威往看,儼然如舊。昨更令盧政力往,親開龕門,閉塞無有聞迹,遂不見靈體。既以變化,得道非虛。擁護利益之言,必應無爽。今有行狀一卷,諸公等共觀之。諸州考使各寫一通,還所部流布。」已上諸勅,具載《國清百錄》。
唐
睿宗賜司馬承禎置觀勅
勅台州始豐縣界天台山癈桐柏宮墓一所:自吳赤烏二年葛僊翁已來,至於國初,學道壇宇連接者十餘所。如聞:始豐縣人毀壞壇場,砍伐松竹,耕種及作墳墓。於此觸犯,家口死亡,不敢居住,於是出賣。宜令州縣准地畝數酬價,仍置一小觀,還其舊額。更於當州取道士三五人,選擇精進行業者,并聽將侍者供養。仍令州縣與司馬煉師相知,於天台山中辟封內四十里,為禽獸草木長生之福庭,禁斷採捕者。景雲二年十月七日。《縣志》
宋
仁宗皇帝供施石梁橋五百應真勅
詔曰:「朕荷祖宗之休,丕承洪業,未嘗不虛懷逸士,[A17]昃席幽人。雅聞天台之石橋,近接四明之雪竇。智覺之遺風具在,應真之靈迹儼存。慨想名山,載形夢寐。今遣內使張履信賫沉香山子一座、龍茶二百觔、銀五百兩、御衣一襲,表朕崇重之意。景[A18]祐四年。」《佛法金湯》
理宗皇帝封靈澤孚濟侯勅
台州天台縣廣袤,山靈澤侯。蒼山之下聚雨九淵,鼓膚寸之雲而能濟一方者,爾龍神之所宮乎?鄉人有禱必應,悉具靈蹟以聞。宜加侯封,以侈神貺,可特封「靈澤孚濟侯」。奉勅如右,牒到奉行。景定四年七月二十七日。《縣志》
大明
今上賜天台萬年寺藏經勅
皇帝勅諭天台萬年寺住持及僧眾人等:朕惟佛氏之教具在經典,用以化導善類,覺悟羣迷,於護國佑民,不為無助。茲者聖母慈聖宣文明肅皇太后,命工刊印,續入藏經四十一凾,并舊刻藏經六百三十七凾,通行頒布本寺。爾等務須莊嚴持誦,尊奉珍藏。不許諸色人等妄行褻玩,致有遺失損壞。特賜護持,以垂永久。欽哉,故諭。萬曆十四年九月四日。
今上賜天台國清寺藏經勅
勅諭天台山浙江台州府天台縣國清寺住持及僧眾人等:朕發誠心,印造佛大藏經,頒施在京及天下名山寺院供奉,經首護勅諭其由。爾住持及僧眾人等,務要䖍潔供安,朝夕禮誦,保安眇躬康泰,宮壼肅清;懺已往愆尤,祈無彊福壽;民安國泰,天下太平。俾四海八方同歸仁慈善教,朕成恭[A19]己無為之治道焉。今特差漢經厰闍黎、御馬監太監党禮,齎請前去彼處供安,各宜仰體知悉。欽哉,故諭。萬曆二十八年三月十七日。
天台山方外志卷十四終
校注
【經文資訊】《中國佛寺史志彙刊》第 A089 冊 No. GA089n0089 天台山方外志(第8卷-第18卷)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2-21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中國佛寺史志彙刊》所編輯
【原始資料】法鼓文理學院、中華佛學研究所之「中國佛教寺廟志數位典藏」專案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