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方外志卷第十
隱士考第十一
台州古屬越地,自漢萌芽,僅號東南一尉,後漢始稱縣,吳始稱郡。即自唐以前頗號僻左,為天下者,戰爭所不取、干戈所不及;矧山水幽清、林木深邃、人烟僻絕、僊聖幽棲?以故遯世無悶之士,不事王侯之賓,或梯山航海以孤征,或挈家攜朋而至止;飲啄林泉,棲遲人外。汙言本所不聞,何須洗耳?烟霞終日屬目,故自陶情。然有天地閉塞時、命大謬而隱者,有刻意尚行、離世異俗而隱者。始晦終顯,雖自繫乎人情;遠志小草,亦難逃於物論。噫!世稱高士,所以不多指也。
隱士
漢
高察
隱居佛隴之北、白沙之西。有坡陀小嶺,至今呼為察嶺。見神雝山圖。
晉
褚世標
義[A1]熙中隱士曇猷,身留赤城山室,顏貌如生平,而舉體綠色。世標登山獨得見之,他欲觀者輙為雲霧所蔽,則知標亦有道士也。
齊
顧歡
鹽官人。字景怡。年二十隱居天台,開館授徒。母亡,廬墓讀詩,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輒執書慟哭,學者廢〈蓼莪篇〉。台人或病疫,以問歡,歡曰:「汝家有書否?」答曰:「止有《孝經》三章。」歡曰:「此益善!可取〈仲尼章〉置枕上。」如其言,果瘥。人問其故?曰:「善禳惡,正勝邪,此所以瘥。」高帝累召不起。詳見《赤城志》及本傳。
杜京產
鹽官人,顧歡招之,同隱歡嶴。今招隱峯是其遺跡。
褚伯玉
字元璩,錢塘人。少有隱操,居瀑布山三十年。初伯玉家為娶,婦乘車入門,伯玉踰墻而去。見《僊苑編珠》。高帝詔,不起;敕於剡白石山立大館,舍之。徐靈府《山記》又云:「居桐柏觀小嶺,年百歲餘。」未知孰是?
梁
庾肩吾
字子[A2]慎,新野人,信之父。隱居天台,故其所著〈哀江南賦〉題曰:「少微真人,天台逸民。」見《一統志》。
五代
鍾隱
字晦叔,天台人。少清悟,不嬰俗事,好肥遁自處。嘗卜居閑曠,結茅屋以養怡和之氣。好畫花竹禽鳥以自娛,精絕時無倫擬者。
宋
賈嗣業
字元濟。篤厚長者,朋友有不善者,必私戒之。嘗以舍法貢試,而正貢者以小罰有礙,次當嗣業。久之,貢者不行。人謂嗣業何不治裝,乃笑曰:「貢小事也,彼已徧謝州縣親識,我可奪之耶?」往見貢者,勸之行。嗣業卒不貢,隱居讀書。子偉、孫涉大顯。
曹淇
字元圭,號霞寓翁。與郡人楊玨、陳天瑞、車若水、黃超然為友。倡明正學於上蔡書院,台之儒風一時為盛。有《訓兒錄》藏於家。
王賁
字蘊[A6]文,介持有守,鄉俗化之。王實翁剙上蔡書院,賁具古冠服來謁。及魯齋歸,乃敦請代領其事。既卒,無以殮,門人爭經理其喪。至葬,道有兩岐,一大而遠,一[A7]狹而近。門人請其婦,婦曰:「先夫平日不肻由徑,不可違其志。」聞者歎曰:「有是婦哉!君之德益彰矣!」
陳休
臨海人,太學進士。隱桐柏山養母。自號休休子。撰〈桐柏觀莊田記〉。
孫巖
同陳休隱居桐柏山,號雲壑布衣。徐竹溪大受有詩贈之。
鮑嶷
天台居士,撰〈重修老君廟記〉。
元
楊叔和
幼度弟。漁獵諸史,好禮賢士。宋末,元人逮宋諸王孫甚棘;趙文敏公孟頫聞其名而避兵焉,乃館而庇之。後謝書云:「向時託庇萬間獲殘喘,以有今日,何刻敢忘?叔高令兄,想益康健。」見《停雲帖》及程篁墩、吳匏菴文集。
杜本
字伯原,其先居京兆,後徙天台。為人湛靜寡欲,與人交,尤篤於義。天文、地理、律厯、度數,靡不通究。尤工篆𨽻。所著有《四經表義》、《六書通編》、《十原》等書。學者稱為「清碧先生」。至正三年,右丞相脫脫以隱士薦,召為國史編修;稱疾固辭,致書於丞相曰:「以萬事合為一理,以萬民合為一心,以千載合為一日,以四海合為一家,則可言制禮作樂而躋五帝三王之盛矣。」遂不行。卒年七十五。
舒岳祥
天台人,以文學師表一代,奉化戴表元從之受業。大德間,表元為東南大家,祥竟不顯。
陶宗儀
字九成,天台人。博物洽聞,明於處世。至元間避地於松江之華亭林,力耕以給食。雅好著述,雖在𤱶畝,恆以筆硯自隨。嘗預置一甕於牖間,遇有所得輙書以投其中。久之,取次成帙,名《南村輟耕錄》,行於世。
於谷遂
治書。其學出於黃巖車若水。
許嗣
字繼可,號得靜山人。善吟咏,有詩集藏於家。黃縉序謂:「清高而不失之迂,平實而不近乎理。」
曹文炳
字君煥,號霞間老人。篤厚任真,不事表暴。邑令佟復以儒學訓導薦之,不肻就。年七十,以壽終,有《霞間藁》藏於家。
曹文晦
字輝伯,君煥弟。少從兄學,頴悟多識;而雅尚蕭散,好以吟咏陶寫性情。時鄞邑尹許廣大以其縣之儒學教諭薦,遣使致聘,辭不赴。築室讀書,號「新山道人」,有詩藳藏於家。詩在元台人特為首稱,大有情致,夏赤城序其藳。
曹一介
字筠軒,東林人。讀書博古,好義輕財,鄉人尊之。有《友竹藁》藏於家。
聞達熙
太平人,字子和;弟達頤,字子齊;俱通書經。子和能醫,好賓客。時祕書少監泰不華以長山教諭薦兄弟,辭不赴,終於家。
丁夢松
字仁仲,通書史大義。性耿直,不能曲意狥物。家業頗裕。至正丙申值旱荒,濟窘乏者數十家,葬族喪者六,嫁孤女二。方國珍強為偽官,飲藥卒。
曹榕
字懋夫,君煥子,因繼周姓,居烏崗。為人倜儻,有大志,詩書子史皆究其源委。善吟詠,號為「烏崗居士」。有詩集藏於家。
汪謇生
字本真,居大豁山下,隱居教授。性簡率,不事修飾,能急於義。其姑嫁周氏,遭大疫,家人逃避;本真獨往視,供湯藥。經二旬,病愈,始已,其行義類如此。嘗扁其所居室曰「采薇山舍」,所為詩文失傳。
奚國賢
字彥光,靈溪人。明《易經》,教授鄉里。性純謹言,若不出口。蚤喪父,事母,竭產奉養。絕利欲,甘淡泊。時值驛騷,杜門不出,布衣蔬食,晏如也。自號虗白山人。以壽終。所著詩文有《溪齋墨藳》藏於家。
聞集大
弟雋大,俱以詩名。見《新山藳》。
潘和道
名順藏。性𫕙悟,行剛,善吟詠。知兵事,劉基薦之;以疾辭,遁華頂峯。捐資建寺,築雲山一覽亭以自適。有《竹坡藁》藏於家。
國朝
周應顯
字伯煥,歡谷人,自號靈墟山人。善吟詠,放情山水。其父為人所害,散財復讐,方正學作〈復讐序〉。洪武中薦,不起。有《靈墟集》藏於家。
嚴艮
字止山。治書,性湻朴有守。至元間屢舉,不起。開館授徒。洪武中,以壽終於家。
楊偉生
名公俊,繼可從子。性溫厚,讀書尚義。其子姪承家教,皆登顯宦。晚年退居,築圃植花,號「老圃」。宋學士景濂為記《翰苑》,桂彥良諸名公皆作詩文寄贈。其自有詩藳藏於家,名《老圃集》。
裘光大
字明遠。弟光啟,字清遠。人物修偉,雅尚儒術。初聚居縣郭,元丙申罹寇燹後,明遠徙居虎蹲巖;清遠析居玉湖,去母十里許,扁其居曰「陟望」。事親克孝,母寡居,屏去簪珥不御,惟戴柏葉一枝。母亡,種柏成林以表其思,因名其地為柏谷。
夏應剛
字伯忠,事親至孝。洪武間辟,不起。見〈檢討遂行狀〉。
嚴貞可
隱居教授,嘗辭徵辟,鄉人敬之。年踰大耋以終,祀鄉賢。
曹宜約
字以禮,年四十始知讀書。繹義理有古人風致,自邑大夫以下無弗禮重。嘗修《天台志》藏於家。
丁彥俊
名天良。性頴悟,不事表暴,放情山水,間以琴書自娛。與葉兌諸君為友,兌上「一綱三目」於金陵,彥俊餞之,謂曰:「宋儒以三傑四皓未若董公為至人。」世謂兌决志弗仕實彥俊一言贊之。
趙同條
字克楊。性簡重,不妄與人;篤精理學,兼通術數。善咏,自號「霞城病叟」。
嚴漢英
能詩,號樵雲。
賈富
字守信。隱居授徒,夏都憲塤,其弟子也。因居上皇里,自號羲皇上人。
魯崇吉
名昇,魯都憲穆之長子。性資渾厚,有長者之風。六經子史靡不淹貫,而尤精於詩;百家技藝莫不講求,而尤工於琴。自號養性先生。
陳宏
字廷受,號竹窗。善吟詠,有詩載《赤城集》。
夏智
字大慧,工詩文,德學重於鄉。天順間,本府舉修實錄須知,獨稱耆儒。有《松隱集》。
許載
字崇厚,號墨湖居士。善詩,有〈梅莊十詠〉傳於世。
賈恆
字一之,號白齋。工於詩,有《白齋藁》藏於家。
王宗元
字子春,玩味五經,究濂洛諸書,尤精理數之學。學校孔天胤造其閭,題曰「園林貞素」。所著有《定性書》、《洪範數》、《西軒藳》,祀鄉賢。
賀允中
字子忱,上蔡人,叅政。紹興初寓居萬年寺西,後徙臨海。宅墓在縣東一都。
趙士佇
宋宗室周王玄儼玄孫,普安郡王仲銘之子。南渡寓天台,子不悖、孫善恢俱襲修武爵,曾孫汝涇登第。
趙不柔
字正之,安康郡王之子。每悼其父死靖康之難,不樂仕進。秦檜當國,招之不出。官承議,判潮州。紹興初,避地天台。
李彚
字推之,覃懷人。紹興九年判台州,因寓家於此。嘗撰〈九天僕射祠記〉。
汪藻
字彥章,新安人,官翰林顯謨閣學士。建炎中避地天台。有道中詩,見《天台續集》。有《浮溪集》行於世。
王銍
字性之,汝陰人,自號雪溪居士。官樞密院編修,獲罪秦相,避地天台。有文集行於世。
陸淞
字子逸,會稽人,左丞相佃之孫。紹興間建秘書閣省,淞與校勘之職,宰天台,遂家焉。有《樂府集》行於世。
季可
字思可,龍泉人。寶祐進士,遷戶部侍郎。退居天台,作堂雷馬山讀書。號隱怪,有文集。
元
孔吉祥
為本縣僧綱,因寓家焉。子安普登第。
卜元吉
河西唐兀氏,為吉祥贅壻,寓家天台。鄉試副榜舉人,任慶元路翁州書院山長。入皇朝,以故官起授。
泰不華
白野人。父塔不台,為台州錄事判官,遂居於天台。不華家貧,好讀書。年十七,鄉試第一,中進士,累官禮部尚書。後招捕方國珍遇害。華為人尚氣節,不隨俗浮沉。善篆𨽾,嘗重《復古編》,攷正訛字。見《統志》。
僑寓
梁
沈約
字休文。陳時征虜將軍,永平中棄官,乞為道士,來憇桐柏。見剡縣金庭觀石刻。
唐
王展
不知何所人,寓天台。項斯有〈懷王展〉詩云:「赤城山下寺,無計得相隨。」嘗撰〈白郎巖記〉。
項斯
字子遷,江東人。會昌中進士,為丹徒尉。清奇雅正,尤工於詩。楊敬之嘗贈詩云:
後遊天台,因家焉。
曹唐
不知何許人,字堯賓,寓天台。以能詩名,後為荊湘從事,賦〈桃源〉詩,膾炙人口。
周朴
泉州人,寓天台。後黃巢亂,不屈,死。
奚承芳
甯國人。父敬章,咸通間刺台州。後承芳襲父爵。天祐中,朱梁革命,棄職,寓居邑之靈溪。
宋
成大亨
字正仲,河間人。元符三年,官左朝散大夫、直秘閣。紹興初,寓天台。
桑莊
字公肅,高郵人,官知柳州。紹興初寓天台,有《茹芝廣覽》三百卷藏於家。
錢徽之
錢塘人,忠肅公錢端禮從弟。官朝議大夫,知崇慶府。紹興初,父稔守台州,因寓天台。
錢厚之
字德載,錢塘人,忠懿王之孫。罷邑暨陽,築室大隱峯下,王銍為記。
曹勛
字功顯,汴梁人,官節度使。紹興間,奉詔詣金,迎徽廟梓宮南還。竣事言還,乞身奉祠,諡忠靖。提舉桐柏崇道壽昌觀,因寓天台。
范宗尹
襄陽人。高宗時累官右僕射,出知溫州,退居天台。
神明考第十二
夫神之為言,伸也;鬼之為言,歸也。人死精神不磨,伸者為神,屈者為鬼。儒者云鬼神者,二氣之良能,非關人死為之。佛說陰陽二氣之間,六道輪迴不息。今之為人矣,安知死而不為天、為鬼、為畜、為獄乎?今之為神矣,安知死而不為天、為人乎?蓋形有聚散,識無泯滅;隨業播遷,初無定體。又微妙不測之謂神,此又六道中至靈者之總稱,如曰人神、天神、龍神。以至畜類,亦有至神之不可測者。若天台山君,僊之神也;關聖真君,天之神也;惠澤龍王,龍之神也。餘以類推,以至事事物物皆有主執之神。如《華嚴經》說:「主山神、主海神、泉源河沼等神,皆入不思議解脫法門。」此又神之至神,所謂菩薩神、佛神者也。天台山神祀,舊志所稱至夥,不無邪正之淆。孔子曰:「非其鬼祭之,諂也。」今之所取,但典實可稽及效靈於伽藍福地者而已。余非神人,又烏能盡知所祀者邪耶?正耶?有耶?無耶?
護法伽藍
玄弼真君
周王喬,字子晉,靈王太子,事見〈神僊考〉。五代時封「玄弼真君」,宋政和三年封「玄應真人」,掌吳越水火。既為吳越土地之主,故台之屬郡梵宇,皆嚴事之,以為護伽藍神。今畧錄靈異事蹟,以彰崇事非虛。
[A8]晉曇猷尊者,初到石橋,思欲度方廣。見一人龐眉皓髮,問師所之,師具答意。老人曰:「君生死身,何可得去?吾是山神,故相告爾。」師乃退。《靈異錄》
[A9]後唐同光中,時夏亢陽,福田寺住僧告從禮禪師曰:「將營羅漢齋,奈何園蔬枯悴,請闍黎為祈禱。」禮曰:「但焚香於真君。」時主事向僊祠而咒曰:「上座要雨以滋枯悴。」至夜,雲起雨霏,三日而止。又僧㕑闕用水槽,山上有赤樹中用,來白於禮,禮曰:「某同真君道去。」但庀徒具器以伺之,無何,大風卒起,曳仆其樹。
[A10]五代時,玄弼真君見夢於僧,曰:「韶國師是智者,起法堂都料螺溪淨光大師是放生會首,堂中眾僧是所放魚。」《二師口義》
[A11]宋元[A12]豐[1]初,永嘉忠法師遣門人掃荊溪大師塔。草棘荒蕪不能辯,即案〈梁氏碑〉「去大師瑩兆百步」尋識之。其龕已空,惟乳香一塊耳。夜夢玄弼真君謂曰:「昨者天神遣多人取全身去也,不須猶豫。」《荊溪傳》
傳燈述曰:周靈王太子晉,生為神僊,死而魂為天台山神,掌吳越水火,司命一方。又能皈依三寶,作蘭若護法之主。靈應事蹟可考典[A13]籍者五。其陰翔顯佑,神妙不測,則無處而不顯,無時而不在,又不啻如此。故台山僧寺,凡為民間之侵漁者,而山神輒能致禍。台民以此為戒,而卒不敢妄為。既其有功德於伽藍福地若此,而叢林之嚴祀虔奉宜矣。
關王菩薩
〈玉泉碑〉云:天台大師初至荊州當陽縣玉泉山,望湘漳山色堆藍,欲卜請以為道塲。意嫌迫隘,遂上金龍池北百餘步,有一大木婆娑偃蓋,中虗如庵,乃於其處入定。一日,天地晦暝,風雨號怒,妖怪殊形,倐忽千變。有巨蟒長十餘丈,張口內向;陰魔列陣,砲矢如雨。經一七日了無懼色。師憫之曰:「汝所為者,生死眾業,貪著餘福,不自悲悔?」言訖,眾妖俱滅。其夕雲開月明,見二人,威儀如王,長者美髯而豐厚,少者冠明而秀發。前致敬曰:「予即關羽。漢末紛亂,九州瓜裂。曹操不仁,孫權自保。予義臣蜀漢,期復帝室。時事相違,有志不遂。死有餘烈,得王此山。大德聖師何枉神足?」師曰:「欲於此地建立道塲,以報生身之德耳。」神曰:「願哀憫我愚,特垂攝受。此去一舍,山如覆船,其土深厚。弟子當與子平建寺、化供,護持佛法。願師安禪七日,以須其成。」師既出定,見湫潭千尺化為平址;棟宇煥麗,巧奪人目。神運鬼工,其速若是。師領眾入居,晝夜演法。一日,神白師曰:「弟子今日獲聞出世[A14]間法,願洗心易念,求受皈戒,永為菩提之本。」師即秉爐,授以五戒。於是凡台教伽藍,莫不祀為護法之神。
傳燈述曰:按《三國志通俗演義》,請關公之靈,師於玉泉山普靜禪師。余竊原之,其謬處有三:蓋佛法自漢明帝時始入震旦國,當時惟長安稍習之,吳之闞澤僅能言之,而蜀之君臣皆不知有佛教;而云關聖與普靜為鄉人久習知之,其謬一也。玉泉有寺,始於智者。隋文帝賜額,舊為一音,改為玉泉,故知三國時無玉泉寺;而云「於玉泉山師普靜」,其謬二也。既有此僧為關聖所歸,必道德隆厚,古今傳聞;今遍考僧傳,不見所載,其謬三也。況《三國志傳》原無此說,蓋野史小說多好為附會,見有關聖歸依盛事,既不可以隋朝之智者以預三國之時事,故以「普」易「智」,以「靜」易「顗」。蓋天台大師諱智顗,「顗」即「靜」義故也。畧錄靈異事蹟,以彰神之景貺。
龍神
惠澤龍君
舊名惠濟,在石梁之下。其龍甚靈,每遇歲旱致禱。就曇花亭行禮,從高俯瞰則乖肅敬。宋嘉泰元年,邑令丁大榮建佇真亭於潭側,以為祈禱之所。是年五月旱禱,有異黿出現,甘雨均洽。遂上其事,賜龍君額曰「惠澤祠」。四年,忽潭水湧出金銀藏錢,圓徑六寸,文曰「太平通寶」,實宋太宗賜以賚予道者自詢者也。僧徒分攫,則青蛇驅逐;樵牧探取,則墜石塞穴。乃白于縣,命之還潭。俞建有記。
靈澤孚濟龍侯
蒼山靈澤潭,在縣東四十里第五都。三潭列其下,深廣瑩徹,其龍最靈。嘉泰元年禱雨,見異龍,遂得雨。縣上於朝,賜龍君額曰「靈澤」。景定間旱,禱輙應,封「靈澤孚濟侯」。
河胤潭龍君
在縣西七十里三十六都。其山高峻,朝暮上下雲雨,靈應甚多,人敬事之。
百丈潭龍君
在瓊臺雙闕間。翠蔓蒙絡,水聲潀然。盤澗繞麓,出為靈溪,其龍甚靈。
石墠潭龍君
在縣東五十里四都。靈澤轉東十里許,小溪亂石中,停膏蓄黛,水深無底,其龍極靈。
瀑布潭龍君
在縣西南三十里二十三都無相院側,一名戲龍。
蟹渚潭龍君
在縣東南十里[A19]八都響巖上。其中有禱輒響應,今久湮沒。
巧尖潭龍君
在縣南十五里二十三都,其龍最靈。
繫船巖龍君
在螺溪之上,有龍居之,禱輒響應。
葛閬龍君
在長壽寺前山下,有龍君祠,禱即響應。
土谷神祇
韋卿山神
廟在縣北六里十二都臥佛巖側,祀韋卿山神,世所謂登壇五百大神也。有僧曇猷,晉太元中居赤城巖室;屢遣虎狼怖之,猷自若。一日神告曰:「法師威德嚴重,願推此相奉;弟子更卜所託。」猷曰:「君何人居此?欲移何處?」曰:「弟子夏帝之子,名朱欹正,居此二千餘年。今章安縣寒石山是家舅所治,且往寄憇。」臨去,遺香三奩,鳴𩏂皷角而去。《圖經》云:「號登壇大神。今臥佛側亦有祠焉。歲久廟廢,後乃續附。今徙赤城寺中,廟基五百大神居之,亦號赤城名。廟神最靈,遇旱,官民祈禱,能致雲雨。今廟存焉。」按此,則韋卿山神、五百大神,乃二神也。
五百大神
見前。
白鶴大帝
廟在縣北二里九都,俗名白鶴廟。舊傳石間有巨蹟,鄉人神之,遂立廟,奉本郡靈康顯佑廣惠威烈王,宋閣學之瑞宋公記,今亡。紹興四年,縣令潘晉孫命子繼先篆「神蹟石」三字為碑。台之境內,在處有祠,祠之顯靈,莫如本邑。祀下朱、葉二神亦多號靈。按《赤城志》:白鶴山祠東漢趙炳。炳,東陽人,能越方,善呪禁。與閩人徐登遇於烏傷溪上,各試其術,以起人疾。登死,炳入章安,神幻事甚眾,為章安令華表所害。世傳其屍泝流至於臨海東南二十里白鶴山,故祠之,以登侑食。宋屢賜封號,元泰間易封「顯靈忠烈昭德仁濟王」。宋慈雲大師主東掖,山有白鶴廟,居民甚神之。師與授戒,改祭為齋,神與居民皆聽命焉,乃為著野廟誌以戒之。至今台民饗白鶴皆以蔬麵,蓋始於此。
三王
謂夏禹王、白王、響王。宋賈觀察自越奉夏禹王香火,擬祠石壁嶺上;俄風雨雷電大作,因移松溪建廟。後賈秘書又於越奉白王、響王焉。白王乃隋煬帝子,封於白,故名。響王乃會稽山土神,㫄有五里溪奧。
平水大王
西晉周清以行賈往來台、溫,俗呼「周七郎」。娶臨海林氏女,俄乘杵化龍,與女皆不見。後有人遇之於彭公嶼者。宋祥符九年以顯異於溫,錫封為「平水大王」。
劉將軍
晉黎護將軍劉玄,捨宅為闡法寺,寺徙溪南。後人即其舊址立祠以祀。
梁昭明太子
廟在縣一百一十里三十七都,輔龍山神即梁太子統,頗着靈異。案舊志:梁太清末,侯景作亂,陳覇先兵起,統避地至此。後人祀之,因以得名。
姜僊翁
舊志:吳時有姜姓者,名綱三,能致雲雨。死後肉身不腐,供奉于廟,號曰「僊翁」。遇旱祈禱有應,名豐饒坑廟,在縣西北三十五里三十一都。
亞父僊王
舊志:有神夕自海乘石船至,土人聞如萬騎之聲。黎明視之,見石船在山腰,有石帽覆一銅像,遂立祠祀之。祈禱甚靈驗,廟在縣西南八十里三十三都。
應澤明王
神名江白郎。唐長慶間縣令白余豐祈雨靈應,進士王展作記。五代周顯德間賜令封,宣和二年重新廟貌。在縣西北三十里十四都。
護國感應顯慶王
廟在縣西二十里十三都,宋乾道八年建,元朝受封。
支明夫人
廟在石壁嶺東,周顯德二年建。神本婦人,曩常見恠,配以支明龍王,遂釋。
孚濟王
廟在明巖山,宋宣和間建。初鄉人定基于濟溪,黎明將建;一夜為蟻移木于其地。眾異之,遂建廟,因名蟻慕廟。
廣濟王
廟在縣西五十里三十一都,渭溪先生厲仲亨景德中遊學古汴,奉香火祀之。
周神
周凱,字公武,世居臨海之橫陽。生而雄偉,身長八尺餘,髮垂至地。喜擊劒,能左右射。博聞強記,躬耕以養父母。與陸機兄弟入洛,張華薦之。凱知晉室將亂,獨辭不就。永康中,三江逆流,邑將陸沉。凱援弓發矢,衝潮而入,水忽裂開。電光中見凱乘白龍東去。光化末天台大饑,凱化形為商,載米貸人。已而投杖於江,變成赤龍,騎而昇天。
岳武穆王
岳飛,字鵬舉。力戰圖復中原,秦檜主和議,促召班師。其部曲自相攻發,矯詔殺飛父子。飛死為神,居天台第一峯,[A20]秦檜受諸苦楚。楊維[A21]楨樂府詩云:
花神
杜鵑花之神也。外國僧自天台鉢盂中,以藥養其根,來種鶴林。人或窺見女子紅裳艷麗遊於樹下。殷七七能開非時之花,女子謂七七曰:「欲開此花乎?吾為上帝所命,下司此花,在人間已逾百年,非久即歸閬苑去。今與道者共開之。」來日花果盛開,如春夏間。數日,花俄不見,亦無落花在地。
高明寺兼四明柳亭庵功清和尚助洋念肆元
光緒十九年良月佛隴真覺寺敏曦監梓
天台山方外志卷第十終
校注
[0410001] 「豐」為底本「祐」的勘誤。編按:此處原作「元祐」,但元祐年(1086-1094)與永嘉繼忠法師(1012-1082)的生平年歲不符。【經文資訊】《中國佛寺史志彙刊》第 A089 冊 No. GA089n0089 天台山方外志(第8卷-第18卷)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2-21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中國佛寺史志彙刊》所編輯
【原始資料】法鼓文理學院、中華佛學研究所之「中國佛教寺廟志數位典藏」專案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