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律異相卷第四十七(雜獸畜生部[11]上)
- [12]師子一(七事)
- 象二(四事)
- 馬三(一事)
- 牛四(四事)
- 驢五(二事)
- 狗六(四事)
- 鹿七(二事)
- 銘陀八(一事)
- 狐九(一事)
- 狼十(一事)
- 獼猴十一([13]六事)
- 兔十二(一事)
- 猫狸十三([14]二事)
- 鼠十四([15]一事)
師子第一
- 師子王為獼猴欲捨命一
- 師子王有十一勝事二
- 師子食象哽死木雀為拔得蘇後遂忘恩三
- 師子有二子為獵者所殺同生長者家得道四
- 師子王墮井為野干所救五
- 師子虎為善友野干兩舌分身喪命六
- 師子等十二獸更次教化七
過去世有一師子王。在深山窟。常作是念。我是一切獸中之王。力能視護一切諸獸。山中有二獼猴。共生二子。時二獼猴問師子王。王若能護一切獸者。我今二子以相委付。我欲餘行求覓飲食。時師子王即便許之。獼猴留寄二子即捨而行。是時山中有一鷲鳥王。[18]厥名利見。師子王睡。即便摶取獼猴二子處嶮而住。師子[19]王即寤。即白鷲言。
鷲王答曰。
師子又曰。
說是偈已。即至高處欲捨其身。鷲王復曰。
師子王生住深。山大谷。方頰巨骨身肉肥滿。頭大眼長眉高而廣。口鼻[23]淵方齒齊而利。吐赤白舌雙耳高上。脩脊細腰其腹不現。六牙長尾[24]髦髮光潤。自知氣力牙爪鋒[25]芒。四足[26]據地安住巖穴[27]振尾出聲。若有能具如是相者。當知真師子王。晨朝出穴[28]嚬申欠呿。四向顧視發聲震吼。為十一事。一壞實非師子詐作師子。二自試身力。三令住處淨。四使子知處。五群[29]輩無怖心。六睡者得覺。七諸獸不敢放逸。八諸獸得來依附。九調大香象。十告諸子息。十一莊嚴眷屬。凡聞師子吼。水[30]住深潛。陸行藏穴。高飛墮落。厩中香象[31]振鎖斷絕失糞怖走。猶如野干。雖學師子至百千年。終不能作師子之吼。若師子子生始三歲則能哮吼。香山徑有師子。飛鳥走獸絕跡不闚。一切畜生。師子為最(出涅槃[32]經第二十五卷[33]又大智論)。
佛告目連。勇智菩薩。昔光明佛時作師子王。吾為梵志修於淨行。時師子王晨朝跱立[1]八處不動。奮迅身體[2]便大雷吼。走獸伏住飛者墮落。然後乃起。曠野山澤案行屬界求覓群獸。逢一象王殺而食之。脾骨哽咽死而復蘇時[3]告木雀。與吾[4]挽骨。後若得食當相報恩。木雀聞之入口盡力拔骨乃得去之。時師子王後日求食大殺群獸。木雀在側少多求恩師子不報。佛告目連。時師子王。以此偈報木雀曰。
爾時木雀。復以此偈。報師子曰。
時師子王竟不報恩。捨之而去。木雀自念。吾恩極重反見輕賤。今當追逐要伺子便。不報恩者終不行世。在在處處終不相離。時師子王復殺群獸恣意食之。飽便睡眠無所畏懼。時彼木雀飛趣師子。當立額上盡其力勢喙一眼壞。師子驚起左右顧視不見餘獸。唯見木雀獨在樹上。時師子王語木雀曰。汝今何為乃壞吾目。時彼木雀以偈報之。
師子王者今勇智菩薩是。時木雀者今目[5]揵連是(出菩薩瓔珞經第九卷)。
昔者山中有兩比丘。閑居行道逮得神通。去之不遠有一師子。產生二子養之稍大。欲行所索。持子寄二道人。窟邊求食。或五日一還見。與道人相近附。遂復捨行。日月轉久。後日道人各行不在。獵師遇之意欲射之。[8]狩迸入林。獵師意念。此數與道人相依附。吾作道人被服。爾乃得之。巖窟中有留袈裟法衣。獵師著往師子所。師子謂是道人。喜共赴之。獵師打殺剝取其皮作裘賣之。道人行還不見師子[9]子求之不得。定意觀之知為獵客所殺。便以神足追而奪之。以為坐褥恒摩[10]娑呪願欲令解脫。未久復坐禪。觀知趣何道。而為中國大長者家作雙生子。始入胞胎其母未覺。道人[11]問。長者何所渴乏。曰吾家大富唯乏兒子。道人語之。吾能使有兒。長者大喜爾為蒙恩。道人語曰。若必得子何以報恩。曰長大便當給道人為弟子。道人呪願而去。從是遂覺有[12]身。後生二男相似如一。年轉八歲復來到其家。兒有宿緣自然愛敬。道人語長者。識昔約不。長者以本誓不得已。便以二兒各施道人。道人將作沙彌。精進未久亦皆得道。亦恒自坐皮上試共坐禪。觀此皮神所生。便知是己身故皮。展轉相照便共至師前。禮足謝曰。[13]實蒙大恩(出譬喻經第五卷)。
過去世近雪山下。有師子獸王。作五百師子主。是師子王後時老病瘦眼闇。在諸師子前行墮空井中。五百師子皆捨離去。爾時有一野干見師子王。作是念言。我所以得此林住安樂飽滿肉者由師子王。今墮急處云何當報。時此井邊有渠[16]水流。野干即[17]曰。以脚通水。水入滿井師子浮出。時此林神而說。偈言。
過去世雪山下有二獸。一名好毛師子。二名好牙虎。共為善知識閉目相舐。是二獸恒得[22]濡好肉噉。去是不遠有兩舌野干。作是念。我至二獸邊言。我與汝作第三伴。汝聽我入。師子虎言。隨意兩舌野干噉二獸殘肉身體[23]肥大。作是念。是好毛師子好牙虎。共為善知識更相親愛。閉目相舐恒噉好肉。或時不得必當噉我。我先方便令心別離。語師子言。虎有惡心於汝師子。食噉皆是我力。師子言。云何得知。兩舌野干答言。虎明日見汝時閉目舐汝毛者當知惡相。往語虎言。師子於汝有惡心言。有所食噉皆是我力。虎言。云何得知。答言。明日見汝時閉目舐汝毛者當知惡相。是二知識中。虎生畏想。是故先往師子所言。汝於我生惡心耶。師子言。誰作是語。答言。兩舌野干。好毛復問言。汝於我亦生惡心耶。虎言不也。虎語師子言。汝若有是惡語者不得共作善知識。好毛言。是兩舌野干有如此言。云何不喜共我住耶。即說偈言。
虎與師子驗事實已。共捉野干破作二分(出十誦律二誦第三[5]分又出[6]四第九分文同又出彌沙塞律第六卷又出野干兩舌經略同)。
閻浮提外東方海中。有琉璃山名之為潮。高二十由旬具種種寶。其山有窟名種種色。是昔菩薩所住之處。縱廣一由旬高六由旬。有一毒蛇在中而住修聲聞慈。復有一窟名曰無死。高廣亦爾。是昔菩薩所住之處。中有一馬修聲聞慈。復有一窟名曰善住。高廣亦爾。昔菩薩處中。有一羊修聲聞慈。其山樹神名曰無勝。有羅剎女名曰善行。各有五百眷屬圍繞是二女人常共供養如是三獸。
閻浮提外南方海中。有[9]頗梨山高二十由旬。有窟名曰上色。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有一獼猴修聲聞慈。復有窟名口誓願。高廣亦爾。昔菩薩處中。有一鷄修聲聞慈。復有一窟名曰法[10]林。高廣亦爾。昔菩薩處中。有一犬修聲聞慈。中有火神。有羅剎女名曰眼見。各有五百眷屬圍遶。是二女人常共供養是三鳥獸。
閻浮提外西方海中。有一銀山名菩提月。高二十由旬。中有一窟名曰金剛。高廣亦爾。昔菩薩處中。有一猪修聲聞慈。復有一窟名香功德。高廣亦爾。昔菩薩處中。有一鼠修聲聞慈。復有一窟名高功德。高廣亦爾。昔菩薩處中。有一牛修聲聞慈。山有風神名曰動風。有羅剎女名曰無護。各有五百眷屬圍遶。是二女人常共供養如是三獸。
閻浮提外北方海中。有一金山名功德相。高二十由旬。中有一窟名為明星。廣一由旬。高六由旬。昔菩薩處中。有一師子修聲聞慈。復有一窟名曰淨道。高廣亦爾。昔菩薩處中。有一兔修聲聞慈。復有一窟名曰喜樂。高廣亦爾。昔菩薩處中。有一龍修聲聞慈。山有水神名曰水天。有羅剎女名修慚愧。各有五百眷屬。是二女人常共供養如是三獸。是十二獸晝夜常行閻浮提內。人天恭敬功德成就。已於諸佛發深重願。一日一夜常令一獸遊行教化。餘十一獸安住修慈。周而復始。七月一日鼠初遊行。以聲聞乘教化一切鼠身眾生。令離惡業勸修善事。如是次第至十三日。鼠復還行。乃至盡十二月至十二歲亦復如是。[11]故此土多有功德。乃至畜獸亦能教化。是故他方菩薩。常應恭敬此佛世界。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欲[12]得覩見是十二獸。欲得大智大定大神通力。欲受一切所有典籍。欲增善法。是人當以白土作山。縱廣七尺高十二尺。種種香塗金薄。薄之四邊周匝二十尺。所散瞻婆華當以銅器盛。諸種種非時之漿置之四面。清淨持戒日三洗浴。敬信三寶。離山三丈正東而立。誦如是呪住十五日。當於山上見初月像。爾時則知見十二獸。見已所願隨意即得。若能修行苦行即得。眼見是十二獸諸菩薩等。或作天像或作鬼像鳥獸之像。遊閻浮提教化如是種[13]種眾生。若為人天調伏眾生。是不為難。若為畜生調伏眾生[14]乃是為難(出大集經第二十四卷)。
象第[15]二
佛獨遊行欲求靜寂。到憍薩羅國波利羅耶[20]娑羅林寶樹下住。時五百群象。象行王恒在後。常得濁水殘草。厭其群[21]眾獨來樹下。遙見佛。以鼻拔草蹈地令平。以鼻盛水灑塵草鋪為座。屈膝請佛令坐。三月供養。佛知象意。即受其請。而說頌曰。
時象王。取好藕根淨洗。授與世尊。如是三月(出僧祇律第十[22]一卷)。
有一象王名曰善住。身體純白七處平住。力能飛行。赤首身毛雜色。六牙纖𦟛。與八千象王以為眷屬。住香山娑羅樹下。娑羅樹王有八千浴池。縱廣五[1]十由旬。其水清涼以七寶為塹。五色雜華集間池內。象王念欲入池八千象應念而至。有持蓋扇者。有唱讚前導者。或有[2]象王洗尾背髀足者。有拔華根與王食者。有[3]採華散王上者。八千象亦復洗浴共相娛樂。大小便利。諸夜叉鬼。移[4]山林外(十誦律云阿耨達池有善住象王宮殿。增一阿含云。香積山側有八萬四千白象)釋提桓因所乘最下[5]象。轉輪聖王乘之名曰象寶。金[6]壁山中有八萬巖窟。八萬[7]象止憩其中。身色純白。頭有雜色。口有[8]大牙。齒間金[9]填(出長阿含經第十八卷又出增一阿含樓炭經)。
往古世時。有閑居一[12]象。生一子。墮地[13]未久。其母終亡。去彼不遠仙人所處。有[14]威神。功德具足志懷大哀。遙見象子。其母命終纔能舉足。東西遊[15]洋不能自活。即[16]時扶還所止。飲食之以水果。彼時象子。仁和賢善功德姝妙。樂于義理。既得安[17]隱無有憂患。於時仙人臥起同處。身形轉長衣毛鮮澤。則以水漿供養仙人[18]其好果[19]苽。然後自食。仙人愍哀觀其德行愛念如子視之無厭。時天帝釋即時發念。今此仙人志在象子倚念無厭。今我寧可別令愁感。時[20]帝釋示現試之化使象子忽然死地而血流離。仙人見象子死愁憂涕泣。餘仙人聞來諫曉之。不能除憂。時天帝釋住在虛空。為仙人說偈。時天帝釋令象子活。仙人大喜。仙人者和尚身是。象子[21]死者弟子是也。天帝釋者則我身也(出佛說弟子過命經)。
過去世時有三親友。象獼猴鵽鳥(僧祇律第二十七[24]今[25]云巔多鳥)依一尼拘律樹止。共相謂言。既同依此木宜相恭敬。獼猴鵽鳥共問象言。汝憶事近遠。象言。我憶小時行此樹齊[26]畫我腹。象與鵽問獼猴。獼猴答言。我憶小時此樹舉手及頭(僧祇律云尿此樹上)象語獼猴。汝生年多我。象與獼猴共問鵽。鵽言。我憶雪山右面有大尼拘律樹。我食果子來此便轉即生此樹。共相謂言。鵽生年多。象以獼猴置其頭上獼猴。以鵽置其肩上。共遊人間。從村至村。從邑至邑。常說偈言。
時鵽說如是法。人皆隨從法訓流布。汝等於我法中出家。應更相恭敬。如是佛法流布。自今已去聽隨長幼恭敬禮拜迎逆問訊。時諸比丘聞佛教。諸比丘長幼相次恭敬禮拜(出四分律[27]四分第[28]三卷又出十誦律七法第六[29]卷)。
牛第[34]四
有遠方民。將一大牛。肥盛有力。賣與舍衛城人。[40]城人買欲以殺之。在城門中與佛相遇。牛遙覩佛。心中悲喜。絕鎖馳走人不能制。直趣如來屈前兩脚。悲鳴淚出口自說言。大聖難遭億世時有。唯垂弘慈一見濟拔。佛言甚可。久遠世時有轉輪王。王四天下千子七寶。治以正法人民安寧。又有四德。視民如子民奉猶父。沙門梵志長者人民身未曾病。四域宣德徹于十方。王[41]出遊四方還欲向宮。逢見親舊為債主所拘云。負五十兩金繫縛著樹。王七寶侍從停住不進。怪之所以。報云。解之令去當倍卿百兩。即解還家。其人數數詣王宮門求金不得。債主已避不知處所。遂在生死。周旋往來無數之劫。不償所[42]負至于今生。墮此牛中。債主所賣數千兩金。時轉輪王則我身是。其債主者此牛是也。佛為聖王保之為償。竟不與之故來求救。佛告牛主。佛為卿分衛倍償牛直。牛主不肯還欲得牛。佛復重告。吾[43]稱牛身斤兩輕重與若干金。故不肯與矣。時釋梵天悉俱來下。白佛。萬千億兩吾等致之。將牛到祇洹中。七日命盡忽生天上。尋自憶識念[44]佛功德。來還人間散華供養報佛恩德。佛為說經。即得立不退地無生法忍。乃還天上(出生經第四卷)。
過去世有異曠野。水牛王頓止其中。遊行食草而飲泉水。時水牛王與眾眷屬。有所至湊獨在其前。顏貌姝好威神巍巍名德超異忍辱和雅行止安詳。有一獼猴住在道邊。見水牛王與眷屬俱。心懷忿怒興于嫉妬。便即揚塵瓦石。而坌擲之輕慢毀辱。水牛默然受之不報。行過未久。更有一部水牛王尋從後來。獼猴見之亦復罵詈揚塵打擲。後一部眾。見前牛王默然不校效之。忍辱不以為恨。是等眷屬過去。未久有一水牛犢。尋從後來。隨逐群牛。於是獼猴逐之罵詈毀辱輕易。水犢懷恨不喜。見前等類[1]忍辱不恨。亦復學效。去道不遠大叢樹間。時有樹神遊居其中。問水牛王。卿等何故覩此獼猴猥見罵詈。而反忍辱默[2]聲不應。水牛報曰。
諸水牛過去。未久有諸梵志。大眾群輩仙人之等從道而來。時彼獼猴亦復毀辱。諸梵志等。即時捕捉脚蹋殺之。於是樹神即復頌曰。
佛言。水牛王即我是。為菩薩時墮罪為水牛中王。常行忍辱修四等心。慈悲喜護自致得佛(出生經第四[5]分)。
過去有人有一黑牛。[9]復一牛[10]主為財物故唱言。誰牛力勝我牛者。若勝我輸物。若不如者輸我物。時黑牛主答言可爾。時載重物繫牛車左。共相輕[11]笑謂。黑曲角。以杖擊之牽是車去。牛聞之即失色力不能挽重上坂。時黑牛主大輸財物。是得物人後復更唱令。黑牛聞聲即語其主。可答言爾。主言不能。所以然者。汝弊黑牛大輸我物。今復作者輸我物盡牛語主言。先在眾前形相輕我。聞惡名故即失色力。是故不能挽重上坂。今授主語莫出惡言。在他前時便語我言。汝是好黑大牛生來良吉角廣且[12]直。主受牛語。即便洗刷塗角著好華鬘。繫車右邊柔濡愛語。大吉黑牛廣角大力。牽是車去。是牛聞是柔濡愛語故即得色力。牽重[13]上坂。時黑牛主先所失物更再三倍得[14]之。是牛主得大利己心甚歡喜。即說偈曰。
佛語諸比丘。畜生聞形相語。尚失色力。何況於人(出十誦律二誦第三卷[17]出四分律初分第七卷略同)。
[20]驢第五
狗第[33]六
佛在舍衛國。過去世有狗。捨自家至他家乞食。入他家時身在門內尾在門外。時主人居士打不與食。狗詣眾官言。是居士。我至其家乞食。不與我食反打我。我不破狗法。眾官問言狗有何法。答言。我在自家隨意坐臥。至他家時身入門內尾著門外。眾官言。喚居士來。問言。汝實打狗不與食耶。答言實爾。眾官問狗言。此人應云何治。狗言。與此舍衛城大居士職。何以故答。我昔在此舍衛城中作大居士。以身口作惡故受是狗身。是人惡甚於我若令是人得力勢者。當[1]大作惡令入地獄。極受苦惱(出十誦律第三誦第一卷)。
昔有一國。穀米[5]踊貴人民飢餓。時有沙門入城分衛。[6]無所一獲。次至長者大豪貴門。得麁惡飯。[7]這欲出城。逢一屠兒抱一狗子持歸欲殺。見沙門歡喜前為作禮。沙門呪願。老壽長生知有狗子。而欲殺之。故問其人何所齎持。答曰空行。又問。吾以見之願持示我。食貿狗子令命得濟。其人答曰。不能相與。如是至三慇懃喻請。其人抵突不肯隨言。又言可以示我。其人即出以示沙門。舉飯[8]飴狗子摩[9]捋呪願。狗子淚出。卿罪所致不得自在。使爾世世罪滅福生。離狗子身得生為人。值遇三寶。狗子得食善心生[10]焉。命過即生豪貴大長者家。這生墮地便有慈心。時彼沙門次到長者門裏分衛。時長者子年[11]以七歲。見彼沙門憶識本緣。便前稽首禮沙門足請前供養。還白父母。今我欲逐此大和尚奉受經戒。為作弟子。父母愛重不肯聽之。小兒啼泣不肯飲食。不欲聽[12]去我[13]便就死。父母便聽。隨師學道。除去鬚髮被三法衣。便得三昧立不退轉。開化一切發大道意(出迦葉詰阿難經)。
[14]白狗生前世兒家被好供給[15]捊出先身所藏之物[16]三
佛詣舍衛城遊行分衛。時到鸚鵡摩牢兜羅子家。遇其不在家。有白狗名具。坐好蓐上以金鉢食粳米肉。白狗遙見世尊從遠而來。見已便吠。世尊言。止白狗。不須作是聲。汝本吟哦(梵志乞食[17]音)於是[18]作白狗。[19]白狗極大瞋恚。下床蓐已至門閾下伏寂然而住。後摩牢兜[20]羅見問邊人曰。誰觸[21]我狗而[22]令憂[23]慼。今日有沙門瞿曇來詣家乞食。狗吠之。瞿曇言。止白狗。汝不應作是聲。汝本吟哦。狗恚不樂。鸚鵡摩牢兜羅子遙罵世尊。誹謗瞋恚詣孤獨[24]園。遙見鸚鵡摩牢兜羅子來。告諸比丘。此人瞋恚身壞生泥犁中。彼時鸚鵡摩牢兜羅子白世尊曰。沙門瞿曇今至我家乞食。白狗於汝有何咎而令不樂。佛言。白狗見我而吠。我言。白狗汝不應作是聲。汝本吟哦。而白狗瞋恚。瞿曇此白狗本是我何等親屬。佛止摩牢不須問。汝或能憂慼不樂。如是再三。世尊曰。此摩牢白狗前所生。是汝父名兜羅。倍增瞋恚。我父兜羅。常行施與常事於火。身壞死已生梵天上。何故當生狗中。此摩牢以汝增上慢。我父兜羅後亦復爾。生弊惡狗中。而說偈曰。
佛言。若不信我說者。便可還家語白狗言。汝本生時是我父兜羅者。還上床蓐當於金鉢中食粳米肉。當示我父遺財。汝本藏舉我不知處。於是鸚鵡摩牢兜羅子聞世尊所說。善思惟念。還至家已[26]具語白狗。彼時白狗便還上床蓐坐。於金鉢中食粳米肉。至本臥處床四脚下。以口足捊地。於是鸚鵡摩牢兜羅子大得錢財。歡喜心生。以右膝著地向祇樹園。自稱姓字。真實沙門語實不妄。三自稱已。出舍衛城往詣祇樹。世尊遙見告諸比丘。汝見彼鸚鵡摩牢兜羅[27]子來不。唯然世尊。若以此時。兜羅子命終者生於善處。於我有善心故。眾生因善心故。身壞死時生善處天上。彼時鸚鵡摩牢兜羅子往世尊所。面相慰勞竟云。佛言無有異(出中阿[28]鋡經第三十九卷鸚鵡章[29]中)。
[37]鹿第七
昔者有鹿數百為群。隨逐美草侵近人邑。國王出獵遂各分迸。有一母鹿。懷妊獨遊被逐。飢疲失侶。時生二子捨行求食。焭悸失厝墮獵摾中。悲鳴欲出不能得脫。獵師聞聲便往視之。見鹿心喜即前欲殺。鹿乃叩頭求哀自陳。向生二子尚小無知。始視[1]曚曚未曉東西。乞假須臾暫還視子。將示水草使得生活。旋來就死不違信誓。獵者驚怪。即答鹿曰。一切世人尚無至誠。[2]況鹿身從死得脫豈有還期。鹿復報言。聽則子存。留則子亡。說偈[3]曰。
獵者甚奇甚異。意猶有貪。又答鹿曰。夫巧偽無實姦詐難信。虛華萬端狡猾非一。愛身重死[7]尠能效命。人之無良由難為期。而況禽狩[8]將去豈復還。固不放汝。鹿復垂淚。以偈報言。
獵者重聞鹿言。心益悚然。乃却歎曰。惟我處世得生為人。愚惑癡冥背恩薄義。殘害眾生殺獵為業。詐偽苟得貪求無厭。不知非常識別三尊。鹿之所言有殊於人。信誓叩至情見盡忠。便前解摾放之令去。於是鹿還至其子所。低頭鳴吟舐子身體。一悲一喜。並說偈言。
於是鹿母將其二子。示好水草。垂淚交流。說偈別言。
鹿母說已便捨而去。二子嗚呼悲淚戀慕。從後追尋頓仆復起。母顧命曰。爾還勿來。無得母子[12]併命俱死。吾沒心甘傷。汝未識世間無常皆有離別。我自薄命爾生無[13]祐。何為悲懷徒益憂患。但當建志畢命。於是母復為子說此偈言。
子猶悲戀[18]鳴啼。相尋至于摾所。東西求索。乃見獵者臥於樹下。鹿母住立。說偈覺言。
獵者於是忽覺驚起。鹿復跪向。重說偈言。
獵者見鹿篤信死義。志節丹誠慈行發忠。[20]放應徵驗捨生赴誓。母子悲戀相尋而至。慈感愍傷。稽首謝曰。
獵者[22]即放鹿使去。母子悲喜鳴聲呦呦。偈謝獵者。
獵者具以聞王。國人咸知。普感慈信。狩之仁行有踰於義。莫不肅嘆。為止殺獵。鹿還鳴群嘯侶遊集各寧其所。佛言。時鹿者我身是。二子者羅云[26]朱利母是也。時國王者舍利弗是。射獵者阿難是(出鹿子經)。
銘陀第八
佛在羅閱耆闍崛山。身有風患。[5]耆域醫王為[6]合[7]蘇藥。用三十二種。日日服三十二兩。時提婆達常懷嫉妬。心自高大望與佛齊。効佛亦服注諸脈理。身力微弱苦惱[8]呻喚。世尊[9]怜[10]愍手摩其頭。藥消病除看識佛手。曰。悉達餘術世不承用復學醫道。佛言。提婆達懷[11]不善心不但今日。昔閻浮提城名波羅奈。王名梵摩達。凶暴無慈。[12]夢見一獸。身毛金色毛端金光。即召獵師。我夢具以告之。汝等求捕。若得其皮當重賞汝。若不得者誅滅汝族。時諸獵師憂愁憒憒聚會議計。共募一人令行求之。若汝不吉[13]還[14]亦當以物與汝妻子。其人自念。分棄身命即可當行。涉嶮而去。經久身弊。天時暑熱欝蒸欲死。悲悴而言。誰有慈悲[15]拯我身命。有一野獸名曰銘陀。身毛金色聞甚怜愍。身入冷泉來就裹抱。小還有力將至水所。為其洗浴拾果食之。體既平復。而自念言。今覩此獸王正求之。然我垂死賴其濟命。感恩未詶何心當害。若復不獲。彼諸獵師必被誅戮。念是而悲。銘陀問言以何不樂。答心所懷。銘陀語言。此事莫憂我皮易得。捨身無數未曾為福。今以身皮濟彼眾命。如有所獲。但剝取皮莫便絕命。我以施汝終無悔恨。獵師剝皮。銘陀即自立願。今我以皮用施此人。救彼愛命。[16]持此功德施[17]彼眾生。用成佛道普度一切。作此願已三千國土六反震動。剝皮去後身肉赤裸血出流離。[18]復有八萬蠅蟻之屬。集其身上同時唼食。時欲趣穴復恐傷害。忍痛自持身不動搖。死於彼中。時諸蠅蟻食者[19]命終生天。獵師擔皮上王。王見奇之常敷用臥。[20]身心安隱快樂。獸銘陀者今我身是。梵摩達王今提婆[21]達是。八萬諸蟲我初成佛始轉法輪。上八萬諸天得道者是(出賢愚經第三卷)。
[22]野狐第九
獼猴第十[31]一
[35]獼猴等四獸與梵志結緣一
昔有梵志年百二十。少不[36]娶妻無有[37]淫泆。靜處深山以茅為廬。蓬蒿為[38]席以水果苽[39]充為食。不積財寶。王娉不往端然無為。數千餘歲與禽獸相娛。有四種獸。一名狐。二者獼猴。三者獺。四者兔。此四[40]獸於道人所聽經說戒。如是積久。食諸果苽皆悉訖盡。後道人意欲去。此四大獸愁憂不樂。共議言。我曹各求供養。獼猴取甘果來以上道人。狐亦求食得一囊飯麨來以上道人。獺入水取大魚來以上道人。兔自思念。我當用何等供養道人耶。自念。當持身供養耳。便行取藮以燃火作炭。往白道人言。今我小薄。請作炭入火中。以身上道人。火為不然。道人感其仁義。哀之遂止。時梵志者提和竭佛是。兔者我身是。獼猴者舍利弗是。狐者阿難是。獺者目[41]揵連是(出[42]舊譬喻經下卷)。
佛與諸比丘。受師質婆羅門請。還於耆闍。河邊洗器。安羅樹林有獼猴。行見一樹無蜂而有[45]熟蜜。來就阿難求鉢。阿難不與。佛言但與。獼猴得鉢(彌沙塞律云求佛鉢)盛滿蜜以奉世尊。世尊不受令其水淨。獼猴不解。謂呼有蟲。將至水邊洗鉢。水漾蜜中捧還上佛(賢愚經云[46]洗却赤蟲彌沙塞律。見蟲捨去。更取)佛分布眾僧皆悉周遍。獼猴歡喜騰躍却舞墮坑而死。為師質婦胎。後生男子形貌端正(彌沙塞律云。生三十三天。後生人間。得阿羅漢道)佛言。[1]過去迦葉佛時。有一年少沙門。見阿羅漢跳渡涇水。謂凡比丘云。汝飄疾如獼猴。後五百世中常為獼猴(出賢愚經第十二卷。又出彌沙塞律第十卷。又出僧祇律第二十九[2]卷)。
如來於摩偷羅國涅槃。百年後優婁漫陀山。一邊有五百緣覺。一邊有五百仙人。一邊有五百獼猴。獼猴主往緣覺間見諸緣覺。生歡喜心。取樹華果供養緣覺。作禮坐於僧末。日日如是。後諸緣覺皆入涅槃。獼猴供養如本。見諸緣覺不受。便牽衣捉足亦復不動。獼猴思惟。皆已死矣。啼[5]泣懊惱。復至五百仙人所。皆[6]到[7]棘刺中。獼猴亦到。[8]仙復到灰土上。獼猴亦到灰土上。仙人五熱炙身。獼猴亦復如是。仙手攀樹自懸獼猴。撥其手令墮地。常教化諸仙以四威儀。既教化已。於諸仙所端坐修定。語仙人言。汝等一切當如是坐。時五百仙隨其坐禪。諸仙無師說法。於三十七品助菩提法。思惟取證得緣覺道。皆作是念。我得聖道由此獼猴。即以香華飲食供養獼猴。獼猴命終以香木燒其身。佛語阿難。是獼猴者即優波笈多。於惡道中為多眾生作饒益。我涅槃後百餘年。當有上事(出阿育王經第六卷)。
昔佛在羅閱祇國。遣一羅漢名須漫。持佛髮爪至罽賓國南山作佛圖。寺五百羅漢常止其中。旦夕燒香繞塔禮拜。時彼山中有五百獼猴。見道人供養塔寺。即便相將至深㵎邊。負[11]輦泥石効作佛圖。竪木立剎弊幡繫頭。[12]旦夕禮拜亦如道人。時山水暴[13]漲。五百獼猴一時漂沒。魂神即生第二忉利天上。七寶殿舍衣食自然。各自念言。從何所來得生天上。即以天眼自見本形。獼猴之身。効諸道人戲作塔寺。雖身漂沒神得生天。今當下報故屍之恩。各將侍從華香伎樂臨故尸上。散華燒香繞之七匝。時山中有五百婆羅門。外學邪見不信罪福。見諸天人散華作樂繞獼猴屍。怪而問曰。諸天光影巍巍乃爾。何故屈意供養此尸。諸天人言。此屍是吾等故身。具述本事。等以此微福得生天上。今故散華以報故身之恩。戲為塔寺獲福如此。若當至心奉佛。其德難喻。卿等邪見不信正真。百劫勤苦無所一得。不如共至耆闍崛山禮事供養得福無限。即皆欣然共至佛所。五體作禮散華供養。諸天人白佛。我等近世獼猴之身。蒙世尊之恩。得生天上。恨不見佛今故自歸。重白佛言。我等前世有何罪行受獼猴身。雖作塔寺身被漂沒。佛告天人。不從空生。往昔世時有五百年少婆羅門共行入山欲求仙道。時山上有一沙門。欲於山上泥治精舍。下谷取水身輕若飛。五百婆羅門興嫉妬意同聲笑之。今此沙門上下飄疾甚如獼猴。何足為奇。如是取水不止。山水一來溺死不久。佛告諸天人。時上下沙門我身是也。五百年少婆羅門者五百獼猴身是。戲笑作罪身受其報。佛說偈言。
五百天人聞佛語已即得道跡。五百婆羅門聞罪福之報。而自歎曰。吾等學仙積有年數。未蒙果報。不如獼猴戲笑為福得生天上。佛德實妙。稽首佛足願為弟子。佛言。善來比丘。即成沙門精進得道(出法句經第一卷)。
兔第十二
[20]兔王依附道人投身火聚生兜率天一
昔有兔王遊[21]在山中。與群輩俱食果飲水。行四等心慈悲喜護。教諸眷屬悉令仁和勿為眾惡。畢脫此身得為人形。可受道教。時諸眷屬歡喜。從教不敢違命。有一仙人處在林樹。食果飲水獨修道行。未曾遊放[22]建四梵行。慈悲喜護誦經念道。音聲通利其音和雅聞莫不欣。於時兔王往附近之。聽其誦經[23]意中欣[24]踊不以為厭。與諸眷屬共齎果苽供養道人。如是積日經歷年月。時冬寒至。仙人欲還到於人間。兔王見之愁憂不樂。心懷戀恨不欲令捨。問何所趣。在此日日相見以為娛樂。飢渴忘食如依父母。願留莫去。仙人報曰。吾有四大當慎將護。今冬寒至果苽已盡。山水氷凍又無巖窟可以居止。故欲捨去依處人間。分衛求食頓止精舍。過此冬寒當復相就。勿以悒悒。兔王答曰。吾等眷屬當行求果。遠近[1]募索當相給足。願一屈意愍傷見濟。假使捨去憂慼之戀或不自全。設使今日無有供具。便以我身供上道人。道人見之感[2]惟哀念。[3]愍之至心當奈之何。仙人事火前有生炭。兔王心念。道人為我是以默然便[4]自舉身投於火中。火大熾盛道人欲救。尋已命過生兜術天。於菩薩身功德特尊威神巍巍。仙人見之。為道德故不惜身命。愍傷憐之亦自剋責。絕穀不食。尋時遷神處兜率天。佛言。時兔王者則[5]我是。仙人者定光佛是(出生經第三第四卷又出兔王經)。
猫狸第十三
經律異相卷第四十七
校注
[0244011] 上【大】,第三十七【明】 [0244012] 明本無此目錄 [0244013] 六【大】,五【宋】【元】【宮】 [0244014] 二【大】,一【宋】【元】【宮】 [0244015] 一【大】,二【宋】【元】【宮】 [0244016] 師【大】,師子第一有七種一師【明】 [0244017] 一【大】,〔-〕【明】 [0244018] 厥【大】,〔-〕【宮】 [0244019] 王即【大】,既【宋】【元】【明】【宮】 [0244020] 三【大】,十【宋】【元】【明】【宮】 [0244021] 師【大】,二師【明】 [0244022] 二【大】,〔-〕【明】 [0244023] 淵【大】,畟【宋】【元】【明】【宮】 [0244024] 髦髮【大】,𮤆髦【宋】【元】【明】【宮】 [0244025] 芒【大】,鋩【宋】【元】【明】【宮】 [0244026] 據【大】,踞【宋】【宮】 [0244027] 振【大】,震【宋】【宮】 [0244028] 嚬【大】,頻【宋】【元】【明】【宮】 [0244029] 輩【大】,輩中【宋】【元】【明】【宮】 [0244030] 住【大】,性【宋】【元】【明】【宮】 [0244031] 振【大】,震【宋】【元】【明】【宮】 [0244032] 經【大】,〔-〕【宋】【元】【明】【宮】 [0244033] 又【大】,又出【宋】【元】【明】【宮】 [0244034] 師【大】,三師【明】 [0244035] 後【大】,後遂【宋】【元】【明】【宮】 [0244036] 三【大】,〔-〕【明】 [0245001] 八【大】,六【宋】【元】【明】【宮】 [0245002] 便【大】,使【明】 [0245003] 告【大】,有【宋】【元】【明】【宮】 [0245004] 挽【大】,拔【明】 [0245005] 揵【大】,犍【明】 [0245006] 師【大】,四師【明】 [0245007] 四【大】,〔-〕【明】 [0245008] 狩【大】,獸【宋】【元】【明】【宮】 [0245009] 子【大】,〔-〕【宋】【元】【明】【宮】 [0245010] 娑【大】,挲【明】 [0245011] 問【大】,即問【宋】【元】【明】【宮】 [0245012] 身【大】,娠【宋】【元】【明】【宮】 [0245013] 實蒙【大】,蒙師【宋】【元】【明】【宮】 [0245014] 師【大】,五師【明】 [0245015] 五【大】,〔-〕【明】 [0245016] 水流【大】,流水【宋】【元】【明】【宮】 [0245017] 曰以【大】,以口【宋】【元】【明】【宮】 [0245018] 是【大】,是也【宋】【元】【明】【宮】 [0245019] 一【大】,〔-〕【宋】【元】 [0245020] 師【大】,六師【明】 [0245021] 六【大】,〔-〕【明】 [0245022] 濡【大】*,軟【宋】【元】【明】【宮】* [0245023] 肥【大】*,肌【宋】【宮】* [0246001] 人【大】,言【宋】【元】【明】 [0246002] 懷【大】,壞【宋】【元】【明】【宮】 [0246003] 難【大】,離【宋】【元】【明】【宮】 [0246004] 舌【大】,舌殺之則和合【宋】【元】【明】【宮】 [0246005] 分【大】*,卷【宋】【元】【明】【宮】* [0246006] 四【大】,四分初分【宋】【元】【明】【宮】 [0246007] 師【大】,七師【明】 [0246008] 七【大】,〔-〕【明】 [0246009] 頗梨【大】,玻𭹳【宮】 [0246010] 林【大】,床【宮】 [0246011] 故【大】,是故【宋】【元】【明】【宮】 [0246012] 得【大】,身【明】 [0246013] 種【大】,類【宋】【元】【明】【宮】 [0246014] 乃是【大】,是乃【宋】【元】【明】【宮】 [0246015] 二【大】,二(有四種)【明】 [0246016] 明本無此目錄 [0246017] 象王【大】,〔-〕【宋】【元】【宮】 [0246018] 象【大】,一象【明】 [0246019] 一【大】,〔-〕【明】 [0246020] 娑【大】,婆【宮】 [0246021] 眾【大】,象【明】 [0246022] 一【大】,七【宋】【元】【明】【宮】 [0246023] 善【大】,二善【明】 [0246024] 二【大】,〔-〕【明】 [0247001] 十【大】,千【宋】【元】【宮】 [0247002] 象【大】,為【宋】【元】【明】【宮】 [0247003] 採【大】,釆【宋】【元】【明】【宮】 [0247004] 山【大】,出【宋】【元】【明】【宮】 [0247005] 象【大】,小象【宋】【元】【明】【宮】 [0247006] 壁【大】,璧【宋】【元】【明】【宮】 [0247007] 象【大】,象王【宋】【元】【明】【宮】 [0247008] 大【大】,六【宋】【元】【明】【宮】 [0247009] 填【大】,鈿【元】【明】 [0247010] 象【大】,三象【明】 [0247011] 三【大】,〔-〕【明】 [0247012] 象【大】,象象【宋】【元】【明】【宮】 [0247013] 未【大】,米【宋】 [0247014] 威【大】,大威【宋】【元】【明】【宮】 [0247015] 洋【大】,瀁【宋】【元】【明】 [0247016] 時【大】,〔-〕【宮】 [0247017] 隱【大】,樂【宋】【元】【明】【宮】 [0247018] 其【大】,拜【宋】【元】【明】,并【宮】 [0247019] 苽【大】下同,蓏【宋】【元】【明】【宮】下同 [0247020] 帝【大】,天帝【宋】【元】【明】【宮】 [0247021] 死者【大】,者死【宋】【元】【明】【宮】 [0247022] 象【大】,四象【明】 [0247023] 四【大】,〔-〕【明】 [0247024] 今【大】,卷【宋】【元】【明】【宮】 [0247025] 云【大】,六【宮】 [0247026] 畫【大】,盡【宋】【元】【明】,晝【宮】 [0247027] 四【大】,第四【宋】【元】【明】【宮】 [0247028] 三【大】,一【宋】【元】【明】【宮】 [0247029] 卷【大】,卷略同【宋】【元】【明】【宮】 [0247030] 第【大】*,〔-〕【宮】* [0247031] 三【大】,三(有一種)【明】 [0247032] 婆【大】,一婆【明】 [0247033] 一【大】,〔-〕【宋】【元】【明】【宮】 [0247034] 四【大】,四(有四種)【明】 [0247035] 明本無此目錄 [0247036] 得【大】,即【宋】【元】【宮】 [0247037] 捔【大】,角【元】 [0247038] 大【大】,一大【明】 [0247039] 一【大】,〔-〕【明】 [0247040] 城人【大】,〔-〕【宮】 [0247041] 出遊四方【大】,四遊【宮】 [0247042] 負【大】,直【宋】【元】【明】【宮】 [0247043] 稱【大】,秤【宋】【元】【明】【宮】 [0247044] 佛【大】,〔-〕【宮】 [0247045] 水【大】,二水【明】 [0247046] 二【大】,〔-〕【明】 [0248001] 忍辱【大】,辱之【宮】 [0248002] 聲【大】,然【明】 [0248003] 抂【大】,牴【宋】【元】【明】 [0248004] 爛壞【大】,壞爛【宋】【元】【明】【宮】 [0248005] 分【大】,卷【宋】【元】【明】【宮】 [0248006] 二【大】,三二【明】 [0248007] 捔【大】,角【元】【明】【宮】 [0248008] 三【大】,〔-〕【明】 [0248009] 復【大】,復有一人亦有【宋】【元】【明】【宮】 [0248010] 主【大】,〔-〕【宋】【元】【明】【宮】 [0248011] 笑【大】,喚【宋】【元】【明】【宮】 [0248012] 直【大】,圓【宋】【元】【明】【宮】 [0248013] 上【大】,得上【宋】【元】【明】【宮】 [0248014] 之【大】,〔-〕【宮】 [0248015] 語【大】,言【明】,心【宮】 [0248016] 重【大】,車【明】 [0248017] 出【大】,又出【宋】【元】【明】【宮】 [0248018] 債【大】,償【宋】【元】【明】【宮】 [0248019] 復【大】,復更【宋】【元】【明】【宮】 [0248020] 驢第五【大】,驢第五有驢挽車日行五百里一驢効群牛為牛所殺二【宋】【元】【宮】 [0248021] 有【大】,一有【明】 [0248022] 一【大】,〔-〕【明】 [0248023] 嗚【CB】【磧-CB】【宋】【元】【明】【宮】,鳴【大】,鳴【麗-CB】 [0248024] 嚊【大】,嗅【宋】【元】【明】【宮】 [0248025] 邊【大】,〔-〕【宋】【元】【明】【宮】 [0248026] 問【大】,問我【宋】【元】【明】【宮】 [0248027] 我瘦取【大】,〔-〕【宋】【元】【明】【宮】 [0248028] 肥【大】,脫【宮】 [0248029] 驢【大】,二驢【明】 [0248030] 二【大】,〔-〕【明】 [0248031] 群牛【大】,牛群【宋】【元】【明】【宮】 [0248032] 觝【大】,𮗩【元】,觸【明】 [0248033] 六【大】,六(有四種)【明】 [0248034] 明本無此目錄 [0248035] 捊【大】,跑【宋】【元】,把【宮】 [0248036] 狗【大】,一狗【明】 [0248037] 一【大】,〔-〕【明】 [0249001] 大【大】,〔-〕【宮】 [0249002] 狗子【大】,二狗子【明】 [0249003] 時【大】,因【宮】 [0249004] 二【大】,〔-〕【明】 [0249005] 踊【大】,涌【宋】【元】【宮】,勇【明】 [0249006] 無所一【大】,一無所【宋】【元】【明】 [0249007] 這【大】*,適【宋】【元】【明】【宮】* [0249008] 飴【大】,飼【宋】【元】【明】 [0249009] 捋【大】,捉【宮】 [0249010] 焉【大】,馬【明】 [0249011] 以【大】,已【宋】【元】【明】 [0249012] 去【大】,〔-〕【宮】 [0249013] 便【大】,便自【宮】 [0249014] 白【大】,三白【明】 [0249015] 捊【大】*,跑【宋】*【元】*【明】*,把【宮】* [0249016] 三【大】,〔-〕【明】 [0249017] 音【大】,意【宋】【元】【明】【宮】 [0249018] 作【大】,〔-〕【宋】【元】【明】【宮】 [0249019] 白狗【大】,〔-〕【宋】【元】【明】【宮】 [0249020] 羅【大】,羅子還【明】 [0249021] 我【大】,嬈【宋】【元】【明】【宮】 [0249022] 令【大】,今【明】 [0249023] 慼【大】,慼邊人答曰【宋】【元】【明】【宮】 [0249024] 園【大】,園世尊【宋】【元】【明】【宮】 [0249025] 終【大】,中【明】 [0249026] 具【大】,見【宋】【元】【明】【宮】 [0249027] 子【大】,干【宋】 [0249028] 鋡【大】,含【宋】【元】【明】【宮】 [0249029] 中【大】,〔-〕【宋】【元】【明】【宮】 [0249030] 弊【大】,四弊【明】 [0249031] 四【大】,〔-〕【明】 [0249032] 善【大】,智【宋】【元】【明】【宮】 [0249033] 當【大】,〔-〕【宋】【元】【明】【宮】 [0249034] 揣【大】*,摶【宋】【元】【明】【宮】* [0249035] 善【大】,狗喜【宋】【元】【明】【宮】 [0249036] 其狗【大】,〔-〕【宋】【元】【明】【宮】 [0249037] 鹿第七【大】,鹿第七鹿母落弶乞與子別還來就死一鹿王遭捕殺身以濟群眾二【宋】【元】【宮】,鹿第七(有二種)【明】 [0249038] 鹿【大】,一鹿【明】 [0249039] 摾【大】*,弶【宋】【元】【明】【宮】* [0249040] 一【大】,〔-〕【明】 [0250001] 曚曚【大】,蒙蒙【宋】【元】【明】【宮】 [0250002] 況【大】,況汝【宋】【元】【明】【宮】 [0250003] 曰【大】,言【宋】【元】【明】,〔-〕【宮】 [0250004] 狩【大】*,獸【宋】【元】【明】【宮】* [0250005] 林【大】,山【宋】【元】【明】【宮】 [0250006] 逆【大】,送【宋】【元】【明】【宮】 [0250007] 尠【大】,堪【宋】【元】【明】【宮】 [0250008] 將【大】,〔-〕【宋】【元】【明】【宮】 [0250009] 偽【大】,誑【宋】【元】【明】【宮】 [0250010] 返【大】,反【宋】【元】【明】【宮】 [0250011] 急【大】,危【宋】【元】【明】【宮】 [0250012] 併【大】,并【宮】 [0250013] 祐【大】,怙【宋】【元】【明】 [0250014] 生【大】,坐【宋】【元】【明】【宮】 [0250015] 愛持【大】,受獸【宋】【元】【明】【宮】 [0250016] 不【大】,無【宋】【元】【明】【宮】 [0250017] 殆【大】,詒【明】 [0250018] 鳴啼【大】,嗚呼啼哭【宋】【元】【明】【宮】 [0250019] 于【大】,千【宋】【元】【明】【宮】 [0250020] 放【大】,効【宋】【元】【明】【宮】 [0250021] 妙【大】,仁【宋】【元】【明】 [0250022] 即【大】,即便【宋】【元】【明】【宮】 [0250023] 當應【大】,應當【宮】 [0250024] 殂【大】,爼【宋】【元】【明】 [0250025] 仁【大】,人【宋】【元】【明】 [0250026] 朱【大】,末【宋】【元】【明】【宮】 [0250027] 鹿【大】,二鹿【明】 [0250028] 二【大】,〔-〕【明】 [0251001] 了【大】,子【宮】 [0251002] 已【大】下同,以【明】下同 [0251003] 銘【大】,一銘【明】 [0251004] 一【大】*,〔-〕【宋】*【元】*【明】* [0251005] 耆域【大】,祈誠【宮】,祈域【宋】,祇域【元】【明】 [0251006] 合【大】,含【宮】 [0251007] 蘇【大】,酥【元】【明】 [0251008] 呻【大】,啼【宋】【元】【明】【宮】 [0251009] 怜【大】*,憐【宋】【元】【明】【宮】* [0251010] 愍【大】*,憫【明】* [0251011] 不善心【大】,惡【宋】【元】【明】【宮】 [0251012] 夢見【大】,忽夢【宋】【元】【明】,欻夢【宮】 [0251013] 還【大】,還之【宋】【元】【明】【宮】 [0251014] 亦【大】,〔-〕【宮】 [0251015] 拯【大】,救【宋】【元】【明】【宮】 [0251016] 持【大】,特【宋】【元】 [0251017] 彼【大】,及【宋】【元】【明】【宮】 [0251018] 復【大】,後【宮】 [0251019] 命【大】,身命【宋】【元】【明】【宮】 [0251020] 身【大】,〔-〕【宋】【元】【明】【宮】 [0251021] 達【大】,達多【宋】【元】【明】【宮】 [0251022] 野【大】,〔-〕【明】 [0251023] 野【大】,一野【明】 [0251024] 毳【大】,脆【宋】【元】【明】【宮】 [0251025] 經【大】,經第八卷【宋】【元】【明】【宮】 [0251026] 第十【大】,〔-〕【宮】 [0251027] 第八分【大】,〔-〕【宋】【元】【明】【宮】 [0251028] 狼【大】,一狼【明】 [0251029] 兒【大】,兒一【宮】 [0251030] 世【大】,世中【宋】【元】【明】【宮】 [0251031] 一【大】,一(有六種)【明】 [0251032] 明本無此目錄 [0251033] 得【大】,〔-〕【宋】【元】【宮】 [0251034] 上【大】,〔-〕【宋】【元】【宮】 [0251035] 獼【大】,一獼【明】 [0251036] 娶妻【大】,妻娶【宮】 [0251037] 淫【大】,婬【宋】【元】【明】【宮】 [0251038] 席【大】,蓆【宋】【元】【明】【宮】 [0251039] 充【大】,〔-〕【宮】 [0251040] 獸【大】*,禽【宮】* [0251041] 揵【大】,犍【宋】【元】【宮】 [0251042] 舊【大】,舊雜【宋】【元】【明】【宮】 [0251043] 獼【大】,二獼【明】 [0251044] 二【大】,〔-〕【明】 [0251045] 熟【大】,熱【明】 [0251046] 洗【大】,淘【宋】【元】【明】【宮】 [0252001] 過【大】,於過【宋】【元】【明】,其過【宮】 [0252002] 卷【大】,卷大同【宋】【元】【明】【宮】 [0252003] 獼【大】,三獼【明】 [0252004] 三【大】,〔-〕【明】 [0252005] 泣【大】,哭【明】 [0252006] 到【大】*,臥【宋】*【元】*【明】* [0252007] 棘刺【大】,荊棘【明】 [0252008] 仙【大】*,仙人【宋】*【元】*【明】* [0252009] 五【大】,四五【明】 [0252010] 四【大】,〔-〕【明】 [0252011] 輦【大】,摙【元】【明】 [0252012] 旦【大】,且【宋】 [0252013] 漲【大】,長【宋】【元】【明】【宮】 [0252014] 獼【大】,五獼【明】 [0252015] 五【大】,〔-〕【明】 [0252016] 天【大】,大【元】 [0252017] 獼【大】,六獼【明】 [0252018] 六【大】,〔-〕【明】 [0252019] 有【大】,者【宋】【元】【明】【宮】 [0252020] 兔【大】,一兔【明】 [0252021] 在【大】,於【宋】【元】【明】【宮】 [0252022] 建【大】,逮【宋】【元】【明】【宮】 [0252023] 意中欣踊【大】,〔-〕【宮】 [0252024] 踊【大】,樂【宋】【元】【明】 [0253001] 募【大】,莫【明】 [0253002] 惟【大】,懷【宋】【元】【明】【宮】 [0253003] 愍【大】,恕【明】【宮】 [0253004] 自【大】,目【明】 [0253005] 我【大】,我身【宋】【元】【明】【宮】 [0253006] 猫【大】,一猫【明】 [0253007] 鼠【大】,鼠鼠【宋】【元】【明】【宮】 [0253008] 女人而取色【大】,取色女人而【宋】 [0253009] 四【大】,四(有二種)【明】 [0253010] 鼠【大】,一鼠【明】 [0253011] 離【大】,離王【宋】【元】【明】【宮】 [0253012] 以【大】,已【宋】【元】【明】【宮】 [0253013] 迦【大】,名迦【宋】【元】【明】【宮】 [0253014] 第六卷【大】,〔-〕【宮】 [0253015] 鼠【大】,二鼠【明】 [0253016] 蘇【大】,酥【宋】【元】【明】 [0253017] 二【大】,〔-〕【明】 [0253018] 蘇【大】下同,酥【宋】【元】【明】【宮】下同 [0253019] 賜【大】,噉【宋】【元】【明】,澌【宮】 [0253020] 髏【大】,髑髏【宋】【元】【明】【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53 冊 No. 2121 經律異相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2-26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