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律異相卷第四十四(男庶人部[14]上)
- [15]颰陀以化城請佛[16]及見佛欲滅化不能一
- 阿難邠坻井出珍寶二
- 賢直竊珠不[17]欵獲賜三
- 慈羅放鼈後遇大水還濟其命四
- 千那傭畫得金設會為婦所訟五
- 神識還摩娑故身之骨六
- 木巧師與畫師相誑七
- 醫治王病[18]差獲報殊常八
- 破齋猶得生天九
- 耕夫施僧一訶梨勒果後生為兩國太子十
- 供養沙門心有善惡獲報不同十一
- 舅甥共盜[19]甥黠慧後得王女為妻十二
- 羅閱國男子與耆闍崛國女人宿世有緣十三
- 夫婦約不先語見偷取物夫能不言十四
- 婦人鼻醜夫割他好者以易之十五
- 賃人善解[20]鳥語十六
- 溺人憑鳳獲全附鸕𪇔殞命十七
- 有人買智慧得免大罪十八
- 有人張鬼免害十九
- 有人為兩婦所[21]惡以至於死二十
- 有人遠求仙[22]水主人惡心使登樹得仙二十一
- 有人使鬼得富後害其兒二十二
- 有人富王責條疏已用物王[23]乃覺悟二十三
- 有人為罪王令割肉五斤二十四
- [24]有二人共誓以胎中兒共為婚[25]姻二十五
- 大姓二兒大子失財被念小子得財獲罪二十六
- 三人共施僧一錢後身獲自然之金二十七
- 貧人供僧[26]僧報致富二十八
- 貧人得伏藏為王所治二十九
- 貧人買斧不識是寶三十
- 貧老夫妻三時懈[27]怠三十一
- 窮人違[28]樹神誓[29]還為樹枝所殺三十二
- 人遇象逐墮深谷際[30]天降甘露遂得昇天三十三
- 五百幼童聚沙興塔命終生天三十四
- 童子施佛豆生天後作轉輪王三十五
- 牧牛[31]小兒取花上佛牛觸而死即生天上三十六
- 小兒先身以三錢施今解鳥語遂得為王三十七
- 諸劫分物不識好者三十八
王舍城中。有一幻士。名曰颰陀([1]梁言仁賢)。明解經典曉了[2]伎術所作[3]巧黠多能喜悅名聞高遠。摩竭人民皆所不及。國內大小從其受學。颰陀遇覩世尊身色嚴妙。念欲相試。便示請佛。設知我意當不受請。若不知者必受無疑。佛知其意[4]意欲度之。默然而受。颰陀謂。佛無通慧不見我意。入王舍城。於[5]淨處化作講堂。懸繒華蓋。一一樹下。為諸比丘鋪師子座。於講堂中。特為如來設師子座。高四丈九尺。作百味之饌。時四天王及天帝釋。與三萬二千天人謂仁賢曰。真得善利。乃請如來講堂供養。吾助給所乏。即化作館殿如忉利宮。佛與菩薩及諸比丘往其講堂。見佛坐已所造之座。帝釋亦見如來坐其所造莊嚴之座。仁賢聽佛所說。蠲除自大投首佛足。白佛言。唯願如來原我罪過。[6]欲沒其所[7]化。佛令[8]不變。復為說一切諸法皆如幻化(出幻士仁賢經)。
阿難邠坻井出珍寶[9]二
阿難邠坻。在兒連山下居。大富珍寶。四遠賈客舉貸。乞丐者往無不得。時有五百賈客。行海船壞珍寶皆沒。死者不少或依板得活。[10]咸詣阿難邠坻。主人設食。主人汲井得寶篋簏。各有題疏其姓字。賈客食訖皆悲。主人問故。答言。我等伴侶五百人。共行海中船舶翻沒。死者不少。挾持小板劣得生活。亡失珍寶悲念伴侶耳。屬覩井中所得寶篋。皆是我許不知那爾。主人言。卿曹行治生賈販。若至心者不失也。但不至心故失耳。我從無數劫以來。未[11]嘗不至心初不欺侵。諸失寶者皆趣我井。卿曹各自案姓字取去(出譬喻經)。
昔人名賢直。曾三預八[14]關[15]聞讀經言。天眼不瞬誦念不忘。然此賢直。善偷他物眼前不覺。國王失珠。召臣量議。臣答[16]王言。聞有賢直極能作偷。王勅錄來考問望得其言不偷。王既有道何由[17]抂人。又召諸臣共議。有臣言曰。當作方便令其首伏。當重枷鎖載市唱令殺之。與酒令[18]醉然後脫鎖[19]舉置堂上妓女作樂。王勅[20]伎女。賢直[21]醉問。汝可答言。此是天堂我是天女。應為侍側。君前身時偷國王珠故得生此。王便依之。賢直聞已默念而去。我聞經言。天眼不瞬此女悉瞬。且我偷珠應入地獄。將非國王張我令首。即便發言。我得生天由不偷珠。妓女報王。道賢直言。王便大笑。小子定不偷我珠也。即放令去。重賜金寶。此實偷珠。誦念一偈免罪得賜(出雜譬喻經[22]也)。
慈羅放鼈後遇大水還濟其命[23]四
昔有一人名慈羅。見人賣鼈心中憐之。向鼈啼泣。賣鼈者言。汝何[24]故向鼈啼乎。慈羅答言。我不忍見之。窮賣鼈者大笑。汝癡狂耳。答言。我念此鼈從君請買。主言。鼈直百萬。慈羅便將之歸家。傾舉子息得八十萬。慈羅言。我錢盡此假求無處。賣鼈者言。汝錢既盡可為作[25]田以畢錢直。慈羅言諾。以車載鼈投著[26]池中。鼈便能言語。方有大水君當上樹相呼。後日洪水大起人民死盡。慈羅上樹呼鼈。鼈便來至。慈羅坐鼈背上。前去數里。見一女人在流槎上沮息欲死。便向慈羅乞匃求載。慈羅啟鼈。此人可[27]怜乞得載之。鼈言。[28]往便復載之。前行十里。見賣鼈子流[29]被[30]槎上。從慈羅欲求載之。鼈言我已重。恐必疲極不能自[31]度。慎勿載之。慈羅言。可哀今是非當載之。慈羅復載之。前行數十里。見數升蛾流[32]被槎上。慈羅復報鼈載之。前至那竭國。女子便以金謝慈羅。賣鼈人言。此鼈本是我賣之。汝今得金當持還我。慈羅不與。賣鼈子便到那竭國王所云。慈羅偷人婦將之販。今持金銀來在此國中。那竭國王即召慈羅使吏斬之。吏上言其事欲下筆書。蛾輒緣筆不成字。王聞之便問慈羅。汝有何功德乎。慈羅具答。王誅賣鼈者(出阿難現變經)。
千那傭畫得金設會為婦所訟[33]五
大月氏弗迦羅城。有一畫師。名曰千那。往來東方多剎[34]施羅國。客畫經十二年。得三十兩金持還本國。遇見眾僧信心清淨。即問維那。此眾幾物得作一日食。答曰。可用三十兩金。畫師併付維那。乞營一食。我明日當來。空手歸家。婦問。十二年作得何等物。答曰。得三十兩金。已種福田。付僧設會。婦縛夫以送付官。具陳上事。官問。不給婦兒而以乞他。畫師答曰。我先世無福貧窮常辛苦。遭遇眾僧是良福田。若復不種善後世復貧。貧苦相續無得脫時。是故併施眾僧。其斷事人是優婆塞。即脫瓔珞及所乘馬并聚落以施畫師。謂之曰。汝施眾僧。眾僧未食。是為穀子未種而[35]牙已生。而大果在後(出大智論第十一卷)。
昔有人。死後魂神還摩娑其故骨邊。人問之。汝已死。何故為復用摩娑枯骨為。神言。此是我故身。不殺生不盜竊不他婬不兩舌惡罵妄言綺語不嫉妬不瞋恚不癡。死後得生天上。所願自然快樂無極。是故愛重之也(出舊雜譬喻經下卷)。
昔北天竺。有一巧師。作一木女。端正無雙衣帶嚴飾世女無異。亦來亦去能行酒看客。唯不能語耳。時南天竺有一畫師。亦善能畫。巧師聞之。作好飲食即請畫師。便使木女行酒擎食。從旦至夜。畫師不知謂是真女。欲心極盛念之不忘。時日[5]已暮。木師入宿。留畫師[6]住。以此木女立侍其側。便語客言。故留此女可共宿也。主人已入。木女立在燈邊。客即呼之。而女不來。客便前牽之。乃知是木。便自慚愧。主人誑我。我當報之。於是畫師復作方便。即於壁上畫作己像。所著被服與身不異。以繩[7]繫頸狀似絞死畫作繩像著其口喙。作已閉戶自入床下。天明主人出見戶未開。即向中觀。唯見壁上絞死客像。主人大怖便謂實死。即破戶入以刀斷繩。於是畫師從床下出。木師大羞。畫師即言。汝能誑我。我能誑汝。客主情畢不相負也。二人信知[8]狂惑。各捨親愛出家修道(出雜譬喻經第四卷)。
有一[11]國王。身得重病。十二年不差。一切大醫無能治者。時邊方小國攝屬大王。有一醫師善能治病。王即招來令治己[12]疾。未久之間即蒙除降。王便念欲報此師恩。[13]屬遣使者宣令彼國。此師見差宜應[14]償賚。象馬車乘牛羊田宅青衣直人嚴飾之具皆給與之。彼小國王奉宣上命。師在王邊無有語者。師便思惟。我治王病大有功夫。未知王當報我與不。復經數日王轉平復。其師請辭欲還本國。王便聽之。給一羸馬乘具亦弊。師大[15]笑恨我治王病。大有功夫。而王不識恩分。不相料理。令我空去。[16]隨道愁歎以為永恨。適至本國見有群象。問象子曰。此誰家象。象子答[17]曰。此是某甲師象。復問象子曰。某甲師何從得此象子。答曰。某甲師治大王病差。功報所得也。小復前行。見有群馬牛羊。問曰。此誰家物。羊子答曰。某甲師許。小復前行。見其本舍高堂重閣殊異本宅。問門人曰。此是誰舍。門人答曰。此是某甲師舍。便入其閤內。見其婦形色豐悅身服寶衣。怪而問曰。此誰夫人。直人答言。此是某甲師夫人。從見象馬。及入舍內。皆知是治王病功報所得。便自追恨本。治王病功夫[18]少(出雜譬喻經第四卷)。
昔有迦羅越。興設大[21]壇請佛及僧。時[22]有一人賣酪。主人留食。勸令持齋聽經。至[23]暝乃歸。婦語之言。我朝來不食相待至今。敗壞夫齋。半齋之福猶生天上七世。生人間常得自然。一日持齋六十萬歲自然之糧。又有五福。一者少病。二者身意安隱。三者少婬。四者少睡臥。五者命終之後神得生天常識宿命(出諸經中要事)。
昔有一人在田耕蒔。日已垂中。家餉未至。[26]道人失路至其田所。從乞中食。耕人曰諾。小願[27]須留。[28]家餉遲晚。道人曰。食既不至仍欲漱口。耕人解其衣帶一訶梨勒果以與。道人即受而食。又有一錢以嚫道人。道人曰。[29]若心可感無以相報。欲授五戒。君能受不。答曰。弟子在俗五戒難全。但受不殺。耕人命盡生國王家。皇后導從到流水邊。歌舞作樂抱兒臨水。失手墮水魚即吞之。在腹七日不飢不渴。隨流下逝遂千餘里。入下國界人捕得魚於市[30]貨易。時下國主遣人市魚。將還城內用刀治魚。兒在腹中唱曰。徐徐勿傷我也。即破魚[31]腸見一小兒。端正無雙舉國歡喜。[32]上國主聞之曰。此必我兒。遣信索之。下國主答。魚腹中得天所賜。我不肯與之。二國共[33]諍遂徹大國。大王判云。若上國不生此兒[34]墮水下國何由而得。若下國不得此兒。上國何處求[35]覓。此兩有緣。汝二國。[36]中間可作宮殿共安此兒。號曰兩國太子。即從此旨在於其中。依太子儀法。佛語弟子。昔日耕人。一果一錢布施道人。便得兩國太子(出雜譬喻經)。
昔有跛脚道人。持戒乞食遇至一家。信大法久見其患脚。[39]心悲愍一年供養。道人辭去。主人言曰。願數垂顧。分離之際客主悲淚。道人去後。主人發床唯見金寶。因此[40]至富。隣比一家見其大富。問何因緣。其人實答。隣人惡念希覓珍寶。便覓一跛人欲供養之。遍求無有。會一道人身體完具。縛還折脚供養少時。強驅令去。[1]去後發床。惡心所感。毒蛇蜂蝎來螫合家。現世惡報後入地獄。得珍寶者其心貞吉。被螫毒者其心不仁(出雜譬喻經也)。
過去時姊弟二人。姊有一子。與舅俱給官府。織金縷錦及綾羅縠珍妙異衣藏中[4]綺寶。即共議言。吾織作勤苦不懈。知諸藏物好醜多少。寧可共取用解貧乏乎。夜鑿地為孔穿盜取物。明監藏者覺物減少。以事啟王。王詔勿廣宣之。令盜者謂王多事不能覺察。至于後日必復重來。且嚴警守得者收捉無令放逸。藏監受語。即加守備。其人久久果重來盜。外甥教舅。年尊體羸力少。若為守者所得不能自脫。更從地穴却行而入。如令見得。我力強盛當濟免舅。舅[5]這入穴為守者所執。[6]執者喚呼。甥畏人識。截取舅頭而去。晨曉藏監[7]具以啟聞。王又詔曰。[8]輿出其尸置四交[9]露。其有對哭取死屍者則知是賊。如是積日。有遠方賈客來。人馬塞路奔突猥逼。其人載兩車薪置其屍上。具以啟王。王詔。若有燒者收縛送來。外甥將教童竪執炬舞戲。人眾總集以火投薪。熾[10]然而盛。守者不覺。具以啟王。王又[11]詔曰。更增守者。嚴伺其骨。甥又釀純酒。特令濃厚。詣守備。者微而[12]沽之。守者連昔飢渴。見酒共飲。飲酒過多皆共醉寐。因以酒瓶[13]受骨。而去。守者不覺。明復啟王。王又詔曰。前後警守竟不級獲。斯賊狡黠更當設謀。王即出女莊嚴瓔珞珠璣寶飾。安立房室於大水傍。眾人侍衛伺察非[14]妄。必有利色來趣女者。素教誡女得抱捉喚人收執。他日異夜甥尋竊來。因水放株令從流下。唱叫犇隱。守者驚趣謂有異人。但見株机。如是連昔數數不變。守者睡眠。甥即乘株到女室。女則執衣。甥告女曰。可捉我臂。甥預持死人臂以授與。女便放衣捉臂大叫。守者覺甥得脫走。明具啟王。王又詔曰。此人方便獨[15]百無雙。久捕不得。當奈之何。女即懷妊。十月生男。大端正。使乳母抱行周遍國中。有人嗚[16]噈者便縛送來。抱兒終日。甥為餅師住餅[17]爐下。小兒飢啼。乳母抱兒趣餅爐下。市餅哺兒。甥見嗚兒。即以還白王曰。兒行終日無來近者。飢過餅爐。賣餅者授餅乃嗚。王又詔曰。何不縛之。乳母答曰。小兒飢啼餅師授餅[18]而嗚之不應是賊。王使乳母更抱兒出及諸伺候。見近兒者便縛將來。甥沽美酒。呼請乳母及伺者就于酒家勸酒。大醉眠臥便盜兒去。醒[19]悟失兒。具以啟王。王又詔曰。卿等頑騃貪嗜狂水既不得賊復亡失兒。甥時得兒抱至他國。前見國王。[20]占謝答對引經說義。王大歡喜。輒賜祿位以為大臣。而謂之曰。吾之一國智慧方便無逮卿者。欲以臣女若吾女當以相配自恣所欲。對曰不敢。若王見哀欲索某國王女。王曰善哉。從所志願。王以之為子。遣使者往求彼王女。王即可之。王續念言。或是盜[21]魅前後狡猾。即遣使者。欲迎吾女。遣其太子五百騎乘皆使嚴整。甥懷恐懼。恐到彼國。王必執之。便啟其王。若王見遣。[22]當令人馬五百騎具衣服鞍勒一無差異。乃可[23]迎婦。王然言。即往迎婦。王令女飲食待客。二百五十騎在前。二百五十騎在後。甥在其中跨馬不下。女父自出入騎中。執甥曰。爾為是非前後方便捕不可得。為是爾非。稽首答曰。是也。王曰。卿之聰哲天下無雙。隨卿所願以女配之得為夫婦。外甥吾是。女父王者舍利弗是。舅者調達是。國王父輸頭檀是。母摩耶是。婦拘夷是。子羅云是(出生經第一卷)。
羅閱國男子與耆闍崛國女人宿世有緣[24]十三
昔有耆闍崛國。有一少女。姿形美妙才智絕倫。性情寬和初不瞋怒。家門九族及諸疎近莫不愛敬。諸國氷索有百千人。竟未成嫁。時羅閱國[25]一少男。天姿英秀心意高邁。國中百姓莫不畏敬。雖有妓妾夫人初不[26]幸近。每念。耆闍崛國有女。本是我對。未及至耳。即[27]日。滿堂皆是勢利所得非我偶也。一時遣逐[28]肅然都盡。乃乘白象從僕二人往造彼國。經山涉草行千萬里。五年方至。女處深宮無故心動。因出逍遙。試闚外閤。忽見此男。且悲且喜不可抑忍。此是吾夫。前後見求非我宿匹。便自親著夫情依依。女之父母憂惱無計云。養女長大不悟如此。急加防錄不得通問。女子懊惱不知何計。男子悲惶同懷愁惘。於是女子精苦齋戒晝夜行道。棄散資財施佛及僧。心勞形枯經涉五載。音問不達彼此懷情。竟無所感。乃以四月八日。親自束身往到佛塔。燒香禮拜發此志願。割刻肌肉供養世尊。不敢自惜。[1]唯願此志一得申果。佛令比丘尼為其作緣。便得和偶。佛告阿難。所以者何。皆從阿僧祇劫已來。久結願約故得爾耳(出情離有罪經)。
夫婦約不先語見偷取物夫能不言[2]十四
昔有夫婦。共食三[3]䴵。人各一枚。餘一欲破分。婦言。莫分。與君共賭。各自不語。先[4]語者失。後語者得。於是閉口至于中夜。[5]竇土偷入。見其二人坐而不語。謂是大怖不敢作聲。[6]收[7]斂其物擔將出戶。婦大喚曰。汝是丈夫那置物去。夫言。我勝我勝。今得[8]大䴵。眾人責笑謂大顛癡(出百句譬喻經第二卷)。
昔有一人。見他婦鼻端正。心自念言。我婦面貌第一。唯恨鼻醜。今取此鼻代我婦鼻。即引女屏處。割鼻將還。又割其婦鼻安此女鼻。彼此失鼻兩不相著。眾人怪罵真大癡狂(出百句譬喻經第一卷)。
昔有一極貧人。善曉鳥語。為賈客賃擔。過水邊[15]飲。烏鳴。賈客怖。作人反笑。到家問言。我在彼飲。時聞烏鳴。我大怖而君反笑何耶。答曰。烏向語我。賈人身上有好白珠。汝可殺之取珠。我欲食其肉。是故我笑耳。曰汝何不殺也。答曰。我坐前世貪人財物故貧為賃擔。若復殺人取物後世受苦。何時當已。我今[16]至死不為此事(出譬喻經)。
有人買智慧得免大罪[19]十八
昔有一人。貧窮無用。治生入海採寶還國。遇善知識言。我素貧窮今得此物。足以自諧。若母不可。我意當捨母居去。若婦不可。我意我當更索。知識答曰。近此間[20]大智慧人滿城中。可往就買智慧。不過千兩金。自當語卿智慧之法。其人如其言。入事佛聚落。具以問人。答曰。夫所疑事。前行七步却行七步。如是至三智慧自生。其人夜歸家。見母伴婦眠。謂是他男。拔刀欲殺。意中不[21]掩。然大燈火遙照思惟。朝買智慧。如是前却三反。母便覺悟。此人歎言。真為智慧。何但堪千兩金。即復與三千兩金(出十卷譬喻經[22]第四卷)。
有人張鬼免害[23]十九
昔有一人行於山中。逢一噉人鬼。[24]撮欲食之。其人求哀。假[25]令須臾請問一事。却乃見噉為不恨也。鬼信其人謂是誠事。聽其所欲。即問鬼言。何故面白脚[26]膝腹白。其餘處盡黑。鬼即答言。我之為物性惡日精。背日得行不得向日。以是故爾。其人向日而走。鬼但空恨不能得也(出十卷譬喻經第四卷)。
有人為兩婦所惡以至於死[27]二十
昔有一人[28]於兩業。有二婦適詣小婦。小婦語言。我年少。婿年老。我不樂住。可[29]往大婦處作居。其婿拔去白髮。適至大婦處。大婦語言。我年老頭已白。婿頭黑宜去。於是拔黑作白。如是不止。頭遂禿盡。二婦惡之。便各捨去。坐愁致死。過去世時作寺中狗。水東一寺水西一寺。聞[30]揵搥鳴狗便往得食。後日二寺同時鳴磬。狗浮水欲渡。適欲至西復恐東寺食好。向東復恐西寺食好。如是猶豫溺死水中(出十卷譬喻[31]經)。
有人[32]遠求仙[33]水主人惡心使登樹得仙[34]二十一
昔有一人。聞外國有仙水入中得仙。便向外國寄他宿止。主人問客。君欲何去。答曰學仙。主人懷惡。語客言曰。我有仙樹。君能與我一年苦作。便與君仙何煩遠去。客言甚善。一年苦作恒無慍色。一年既滿。其主人公本心[35]相欺。既無仙樹。將至山中指臨巖樹[36]云[37]是仙樹。君上其頭。我喚若飛應聲飛擲。客人心至。即於此樹飛騰虛空。遂得仙道。主人公見我令其死。何悟得仙。深重此樹情言是聖。復經少時。父子相與共到樹下。讓父先上。兒便喚言阿[38]耶可飛。父即欲飛。墮巖石上。身體粉碎(出雜譬喻經)。
有人使鬼得富後害其兒[39]二十二
昔有一人。於市賣毘耶鬼。欲買鬼者問索幾許。鬼主言。二百兩金。曰。此鬼有何奇異。乃索爾所金耶。曰。此鬼[40]其功無物不為。計一日作當百人。唯有一病。宜先防護之。問為何等病。曰。此鬼欲使作時。[41]晝夜使之。莫令停息。若無作者便還害主。主人顧金將歸。令作田種。作田種竟便使木作。木作竟復使治地。作屋舂磨炊爨初不寧息。數年之中乃致大富。主人有事當行作客。忘不處分而鬼復欲作無有次第。取主人兒內釜中然火煮之。比主人還子[1]已爛熟。傷切懊惱知復何言(出譬喻經)。
昔有富人。王令條物。其即疏。某年用若干千萬造佛。用若干作齋會經書。又以若干供[6]恤貧老。今現有八十九千萬。以疏呈王。王大瞋怒問。汝現物忽[7]條已用。富人答曰。已用者最為寶藏。資人神明是以奉呈。未用之財五家共有。非獨臣許。是敢條疏。王便覺悟。功德可恃(出譬喻經)。
有人為罪王令割肉五斤[8]二十四
昔有一人犯罪於王。王大瞋忿。使[9]人割其背膂五斤肉。置之下屋。此人痛苦叫喚徹王。王問何意不分。答曰。實非我罪。王思愧之。勅以一百斤肉乞。其猶故呻喚。王曰。頓補百斤云何大喚。諸臣答言。不見此法。與千斤何益其痛。若人一兒已死。他人以[10]百與之。此人能不念其兒不(出百句譬喻經第三卷)。
有二人共為知識。婦各懷妊。便相[14]誓約。若生有男女共為婚姻。別後一家生男一家生女。男父[15]早死長大未娶。行賣雜物偶至女家。女家公問[16]子從何來。居止所在父母姓字。男具以答。公聞大驚。乃語[17]男曰。卿父[18]在時與我胎婚。我常相求不相知。處女未敢嫁。男言。我都不知女。公曰。卿問親近。男還問乳母信然。男到女家。道見溝水流。入一髑髏中無有滿時。兒恐前行復見樹果熟。欲取噉之。果便言。取我取我。兒大怖[19]懅疾走躄地。前到女家。狗逆長跪[20]咶其兩足。狗腹中子哮呼來前。欲傷嚙之。便復頓地久乃蘇息。女公來出兒具陳說。公甚怪之入語其女。女答公曰道見溝水流入髑髏無有滿時者。後世當有斂[21]取天下財物珍寶。供給一人無有滿足。見樹果熟欲取噉之。而果言取我取我者。後世之人自求大女。而小女言。何不索我何不索我。狗逆長跪咶其兩足。狗腹中子哮呼來前欲[22]嚙之者。後世之人相與言語。口如脂膏心如錐刀。口相飽滿內相謀圖。皆為後世不為今也。即嫁女與男。遂其本志(出十卷譬喻經第八卷)。
昔大姓有兩兒。各以二百萬與行賈。大子盡用樗蒲。衣被敗壞還以啟父。父言。得汝而已。用財何為。為作衣被飲食。善安慰之。小子來歸啟父。得二百萬利。父曰。取疏來。與共校計不合數千。便縛捶之。如是三行。收利六百萬。還輒得捶。[25]大子三行失六百萬。止他國不歸。與無賴人相隨。語彼人言。我父有金銀白珠各一笥。在大床頭。汝歸白父道。我不[26]愚失財物。未敢還。汝得便殺我父取物將來。可得共用。此人至其家與父相見。述其兒言。父聞啼泣曰。用[27]物財為。我子何不來。食息悲咽。客言。君子不孝用錢作惡。一時都盡。令我來殺君取君金銀。我見君念子待遇我厚。令我心感。父言。小子尚癡便使迎之。謂子。汝去錢早歸。何因作癡語。更作衣被與之。師曰。小子償債。大子[28]索債(出十卷譬喻經第六卷)。
昔有三人共賈行。各分得五百萬餘。有一錢欲與一人。則為不平。欲破分之。事為不然。時沙門分衛。三人共言布施沙門各言大佳。[32]手共持與。沙門呪願。令汝今世後世並得其福。共生羅閱國中各得豪富。一人主山中採金。一人主耕田取金。一人主[33]水中汲取金。為受前世布施之福。國王聞之。念我國[34]人物皆我許。便將人兵詣山採[35]之。金化作石。復至一家地。耕取金。金化為土。復至一家井中汲取金。金化作瓦。都不能得。王問佛言。此三人金計為我許。往取皆化不得是金。此人前世有何功德今致此福。佛具言之。非是王物。王不應取(出雜譬喻經第三卷)。
昔有貧家供養道人。一年便去。用一銅瓶乞主人言。此瓶是神打。此瓶口所索皆得。莫請國王。別後打瓶。家遂巨富。忘道人囑。遂請國王。王問富因。實而答王。王即奪瓶。家轉窮弊。方憶道人四出覓見。依實白言。道人曰。故須此瓶。乞君一[38]塸盛以[39]林石。齎詣王門求索瓶也。直到王門高聲索瓶。王聞大怒。遣數十人欲來捉之。開出林石風吹橫空。王使人身為此木石打破頭[1]頟頃出千人。風勢所破死尸塞門。王大怖悸。求還其瓶。其人得瓶。家復大富。廣作功德。死得生天(出雜譬喻經)。
貧人得伏藏為王所治[2]二十九
佛與阿難入王舍城。時天大雨。水沃伏藏出諸寶物。佛言毒蛇。阿難云惡毒蛇。山下有刈麥人聞之念言。我未曾見沙門毒蛇。即往見物。以車[3]與衣囊取著家內。現富貴相新作大舍。有嫉妬人白王。先有貧窮賤人卒見富相。是人必當得大寶藏。王即喚問。答言不得。即勅考治。是人憶佛與阿難名之為惡毒蛇也。誰得寶藏不語。一心念佛。王者作如是言。佛言毒蛇。阿難言惡毒蛇。王即喚問。是人答言。大王。若施無畏者我當說實。王許。其具陳上事。今於我身能作何等。必噉我命。王賞金錢五百。能於急中說於佛語及阿難語(出十誦律三誦第三卷)。
昔有貧寒孤獨老公。家無自業。遇市一斧。是眾寶之英。而不識之。[7]持斫株賣之以供微命。用斧欲盡。會見外國治生大賈客。名曰薩薄。見斧識之。便問老公。賣此斧不。老公言。我仰此斧活不賣。薩薄復言。與公絹百匹何以不賣。公不[8]應和。薩薄復言。與公二百匹。公便悵然不樂。薩薄復言。嫌少當益。公何以不樂。與[9]五百匹。公便大[10]哭。薩薄復[11]云。絹少當益。何以啼哭。公言。我不恨絹少恨我愚癡。此斧本長尺半。[12]破地以盡餘有五寸。猶得五百匹絹。[13]以為恨耳。薩薄復言。勿有遺恨。今與公千匹絹。即便破[A1]券持去。薪火燒之盡成貴寶(出諸經中要事)。
世尊晨朝入舍衛城。尊者阿難從。有二老夫婦。年耆根熟僂背如鉤。詣里巷頭燒糞掃處。俱蹲向火猶如老鵠。欲心相視。佛告阿難。[16]見彼夫婦不。阿難曰。如是。佛曰。此二老夫婦。若於年少盛壯之時。勤求財物者得為舍衛城中第一富者。若出家學道精勤修習者得阿羅漢。於第二分盛壯之時。若勤求財物得為舍衛城中第二富者。若出家學道者得阿那含果。中年之時若勤求財物。得為舍衛城中第三富者。若出家學道得斯陀含果。乃於今日年耆根熟。無有錢財無有方便。不復堪能。苦覓錢財。亦不能得勝過人法。復為說偈言。
(出雜阿含第五[17]卷第四十二卷又出三時過經)。
窮人違樹神誓還為樹枝所殺[18]三十二
維耶梨國有迦羅越。奉佛供養呪願畢。請聞法義。佛笑口光繞身三匝還從頂入。阿難問故。佛言。彼國有五百人。入海採寶置船步還。經歷深山日暮止宿。預嚴早發。四百九十九人皆去。一人臥[19]熟。失[20]輩。仍遇天雨雪。失去徑路。窮厄山中啼哭呼天。有[21]旃檀樹神。謂窮人言。[22]可止留此。自相給衣食。到春可去。窮人便留至于三月。啟樹神言。受恩得全身命。未有微報。顧有二親今在本土。實思得見。願垂發遣。樹神言善。以金餅施之。去此不遠。當得國邑。可得遷還至汝鄉里。窮人臨去問樹神言。此樹香潔世所希有。今當委遠願知其名。神言。不須問也。窮人復言。依蔭此樹積歷三月。今當遠離情懷[23]恨恨。若到本國當宣揚[24]樹恩。神便言。樹名[25]栴檀。根莖枝葉治人百病。其香遠聞人所貪求不須道也。窮人至國。中外親戚喜相慶慰。後國王病頭痛。禱祀天地山水諸神不能消差。名醫省視唯得栴檀香病可得愈。王即募求民間無有。便宣令國中。得旃檀香者。拜封為侯妻以小女。時窮人聞[26]償祿重。便言。我知栴檀香處。王便令近臣將窮人而往伐取。徑到樹所。使者見樹洪直。枝條茂盛華果煌煌。人所希見心不忍伐。不伐者則違王命。病不消愈。伐之者中心隱隱。踟蹰徘徊不知云何。樹神於空中言。便伐之。但置其根耳。伐竟以人血塗之。肝腸覆其上。樹自當生。還復如故。使者聞神言如此。便令人伐之。窮人住在樹邊。樹[27]彈地枝𢶏殺之。使者共議。屠割窮人取其肝血。如神所勅樹即更生。車載所伐樹以還國中。醫即進藥。王病得愈。舉國歡喜。王命國中人民。其有病者皆詣宮門。王出香藥給之。病皆得愈。王身康[28]豫黎民無病。舉國欣[29]慶遂致太平(出[30]栴檀樹經也)。
昔有人行空澤中。見一黑象。人念。此象必來害我。我當殺之。象亦念言。人必殺我。我當厄之。人便捨去。象從後逐。前走數里墮一深[1]谷。谷絕無底。即於岸邊捉持樹根。其形如指。尋根而下。懸在岸邊。象於谷上以鼻撈之。欲及不及。下向見底但是[2]𨥨𮣃復有兩鼠共嚙樹根。又三黑蛇出頭欲囓。復有蚊虻來螫[3]其眼。其人念曰。今日死矣。仰天求救。聲哀情至。天降甘露[4]渧其[5]口。始得一渧二鼠去。得二渧毒蛇捨之。得三渧黑象自還。得四渧蚊虻除。得五渧[6]深谷自平出在平地。天為化[7]導將還天上(出譬喻經第七卷)。
五百幼童相結為伴。日日遊戲俱至江水。聚沙興塔各言塔好。雖有善心宿命福薄。時天卒雨江水暴漲[10]漂流溺死。佛告眾人。五百童子生兜[11]術天。皆同發心為菩薩行。佛放光明令其父母見子所在。佛遙呼五百幼[12]子來。尋時皆至住於虛空中。[13]散華於佛下稽首禮言。蒙世尊恩。雖身喪亡得見彌勒。[14]佛言善哉。卿等[15]決計知道至真興立塔寺。因是生天見於彌勒諮受法誨。佛為說經咸然歡喜立不退轉。各白父母勿復愁苦。努力精進以法自修。父母皆發道意。稽首足下遶佛三匝。忽然不現還兜術天(出生經第四卷)。
牧牛小兒取華上[18]佛牛觸而死即生[19]天[20]三十六
佛泥洹後百年。山中田澤草木茂盛。山外不遠有居人村牛馬入池。生五色蓮華。牧牛小兒入池採取。滿器蓮華持出山際欲以上佛。未至於寺。道逢群牛觸殺小兒。其神即生忉利天上。自然宮殿五色蓮華。始生天中而自念言。吾宮獨有異色蓮華。但諸天法。先觀宿命因緣後乃食福。即見前天。相謂此天新來共相娛樂云何惶[21]怖不[22]安。便往[23]問之。答曰。吾本是牧牛小兒。[24]採蓮華欲散佛塔。中道無常。緣是之福來生此耳。是以今[25]擿華復欲詣先塔散佛禮拜卒我本願。時五百天人執持蓮華。相隨散佛塔。緣是之福彌勒下時當共得道(出譬喻經第[26]五卷)。
小兒先身以三錢施今解鳥語遂得為王[27]三十七
昔有一人。用三錢布施。乞求三願。一者將來得作國王。二者解眾[28]生語。三者多諸智慧。其人命終生庶人家。形色端正。王募為左右。此兒投募得侍王側。見燕在巢。仰[29]首看而笑。王問何笑。答曰。燕言。我得龍女髮長十丈喚伴看之。王曰。審爾者好。無此者殺。遣看即得。王欲取女為婦。語小兒言。汝解鳥語必應多策。給汝食糧。覓此女人。得者重報。若不得殺汝及家口。小兒冐死向東海邊。見二人共諍隱形帽履水靴殺活杖。小兒曰。何須[30]云云。我放一箭君二人逐。先前得者與三種物。答曰善。引弓放箭。二人爭走。小兒取帽著靴捉杖。直入海中至龍所。脫隱形帽令龍女見。女人多欲。遂與小兒持一䴵金還至外國。其王遣迎。勅女獨[31]入。女便前進。小兒[32]戴隱形帽隨女而入。女見王醜。以金擲王[33]頟破命終。小兒脫帽。共女上殿。高聲唱言。我應為王女為皇后。覇王天下(出雜譬喻經)。
經律異相卷第四十四
校注
[0227014] 上【大】,第三十四【明】 [0227015] 明本無此目錄 [0227016] 及【大】,〔-〕【宋】【元】【宮】 [0227017] 欵【大】,伏【宋】【元】【宮】 [0227018] 差獲【大】,獲差【宋】【元】【宮】 [0227019] 甥【大】,甥有【宋】【元】【宮】 [0227020] 鳥【大】,烏【宋】【元】【宮】 [0227021] 惡【大】,惡心【宋】【元】【宮】 [0227022] 水【大】,心【宋】【元】,〔-〕【宮】 [0227023] 乃【大】,便【宋】【元】【宮】 [0227024] 有【大】,〔-〕【宋】【元】【宮】 [0227025] 姻【大】,〔-〕【宮】 [0227026] 僧【大】,〔-〕【宋】【元】【宮】 [0227027] 怠【大】,怠端然守困【宋】【元】【宮】 [0227028] 樹【大】,〔-〕【宮】 [0227029] 還【大】,〔-〕【宋】【元】【宮】 [0227030] 天降甘露遂【大】,甘露降【宋】【元】【宮】 [0227031] 小【大】,〔-〕【宮】 [0227032] 及【大】,〔-〕【宋】【元】【明】【宮】 [0227033] 一【大】,第一【明】 [0228001] 梁【大】,此【明】 [0228002] 伎【大】,技【元】【明】 [0228003] 巧【大】,幻【明】 [0228004] 意【大】,〔-〕【宋】【元】【明】【宮】 [0228005] 淨【大】,不淨【宋】【元】【明】【宮】 [0228006] 欲【大】,即欲【宋】【元】【明】【宮】 [0228007] 化【大】,作【宋】【元】【明】 [0228008] 不【大】,〔-〕【宮】 [0228009] 二【大】,第二【明】 [0228010] 咸【大】,〔-〕【宮】 [0228011] 嘗【大】,常【宋】 [0228012] 欵【大】,伏【宋】【元】【明】【宮】 [0228013] 三【大】,第三【明】 [0228014] 關【大】,〔-〕【宋】【元】【明】 [0228015] 聞【大】,〔-〕【宮】 [0228016] 王言【大】,曰【宋】【元】【明】【宮】 [0228017] 抂【大】,枉【宋】【元】【明】【宮】 [0228018] 醉【大】,醯【宋】 [0228019] 舉【大】,輿【宋】【元】【明】【宮】 [0228020] 伎【大】,妓【宋】【元】【明】【宮】 [0228021] 醉【大】,醒【元】【明】 [0228022] 也【大】*,〔-〕【宋】【元】【明】【宮】* [0228023] 四【大】,第四【明】 [0228024] 故【大】,〔-〕【宋】【元】【明】【宮】 [0228025] 田【大】,佃【宋】【元】【明】【宮】 [0228026] 池【大】,河【宋】【元】【明】【宮】 [0228027] 怜【大】,憐【宋】【元】【明】【宮】 [0228028] 往【大】,任【宋】【元】【明】【宮】 [0228029] 被【大】,〔-〕【宋】【元】【明】【宮】 [0228030] 槎【大】,查【宮】 [0228031] 度【大】,渡【宋】【元】【明】【宮】 [0228032] 被【大】,彼【宋】【元】【明】 [0228033] 五【大】,第五【明】 [0228034] 施羅【大】,羅施【宮】 [0228035] 牙【大】,芽【宋】【元】【明】【宮】 [0229001] 娑【大】*,挲【元】【明】* [0229002] 六【大】,第六【明】 [0229003] 與【大】,及【宋】【元】【宮】 [0229004] 七【大】,第七【明】 [0229005] 已【大】,以【宋】【元】【明】【宮】 [0229006] 住【大】,在【宋】【宮】 [0229007] 繫【大】,係【宋】【宮】 [0229008] 狂【大】,誑【宋】【元】【明】【宮】 [0229009] 差獲【大】,獲差【宋】【元】【明】【宮】 [0229010] 八【大】,第八【明】 [0229011] 國【大】,大國【宋】【元】【明】【宮】 [0229012] 疾【大】,病【宋】【元】【明】【宮】 [0229013] 屬【大】,屢【宋】【元】【明】【宮】 [0229014] 償【大】,賞【宋】【元】【明】【宮】 [0229015] 笑【大】,嘆【宋】【元】【明】【宮】 [0229016] 隨【大】,循【宋】【元】【明】【宮】 [0229017] 曰【大】,〔-〕【宋】【元】【明】【宮】 [0229018] 少【大】,少也【宋】【元】【明】【宮】 [0229019] 天【大】,天事【宋】【元】【宮】 [0229020] 九【大】,第九【明】 [0229021] 壇【大】,檀【宋】【元】【明】【宮】 [0229022] 有【大】,〔-〕【宋】【元】【明】【宮】 [0229023] 暝【大】,冥【宋】【宮】,瞑【明】 [0229024] 僧【大】,沙門【宋】【元】【明】【宮】 [0229025] 十【大】,第十【明】 [0229026] 道【大】,有一道【宋】【元】【明】【宮】 [0229027] 須【大】,頃【宋】【元】【明】【宮】 [0229028] 家【大】,待家餉時家【宋】【元】【明】【宮】 [0229029] 若【大】*,君【宋】*【元】*【明】* [0229030] 貨【大】,〔-〕【宮】 [0229031] 腸【大】,腹【宋】【元】【明】【宮】 [0229032] 上【大】,〔-〕【元】 [0229033] 諍【大】,爭【明】 [0229034] 墮【大】,隨【宮】 [0229035] 覓【大】,兒【宮】 [0229036] 中【大】,〔-〕【宮】 [0229037] 獲【大】,得【宮】 [0229038] 十一【大】,第十一【明】 [0229039] 心【大】,心生【宋】【元】【明】【宮】 [0229040] 至【大】,巨【宋】【元】【明】【宮】 [0230001] 去【大】,〔-〕【宋】【元】【明】【宮】 [0230002] 甥【大】,甥有【宋】【元】【明】【宮】 [0230003] 十二【大】,第十二【明】 [0230004] 綺【大】,琦【宋】【元】【明】【宮】 [0230005] 這【大】,適【宋】【元】【明】【宮】 [0230006] 執者【大】,舅即【宋】【元】【明】 [0230007] 具【大】,是【宮】 [0230008] 輿【大】,[臼/丌]【元】【明】 [0230009] 露【大】,路【宋】【元】【明】【宮】 [0230010] 然【大】*,燃【宋】【元】【宮】* [0230011] 詔【大】,語【宋】【宮】 [0230012] 沽【大】,酤【元】 [0230013] 受【大】,盛【宋】【元】【明】【宮】 [0230014] 妄【大】,忘【宋】【元】【明】【宮】 [0230015] 百【大】,自【宋】【元】【明】【宮】 [0230016] 噈【大】,𡄋【宋】【宮】 [0230017] 爐【大】下同,鑪【宋】【元】【明】【宮】下同 [0230018] 而【大】,因而【宋】【元】【明】【宮】 [0230019] 悟【大】*,寤【宋】【元】【明】【宮】* [0230020] 占【大】,瞻【宋】【宮】 [0230021] 魅【大】,兒【宋】【元】【明】 [0230022] 當【大】,〔-〕【宋】【元】【明】【宮】 [0230023] 迎【大】,之【宮】 [0230024] 十三【大】,第十三【明】 [0230025] 一【大】,有一【宋】【元】【明】【宮】 [0230026] 幸【大】,遠【宮】 [0230027] 日【大】,曰【元】【明】 [0230028] 肅【大】,蕭【宋】【元】【明】【宮】 [0231001] 唯【大】,惟【宋】【元】【明】【宮】 [0231002] 十四【大】,第十四【明】 [0231003] 䴵【大】*,餅【宋】【元】【明】【宮】* [0231004] 語【大】,言【宋】【元】【明】【宮】 [0231005] 竇土【大】,土攻【宋】【元】【明】,土貢【宮】 [0231006] 收【大】,扠【宮】 [0231007] 斂【大】,歛【宋】【元】【宮】 [0231008] 大【大】,一【宋】【元】【明】【宮】 [0231009] 他【大】,〔-〕【宋】【元】【明】【宮】 [0231010] 以【大】,而【宋】【元】【明】【宮】 [0231011] 十五【大】,第十五【明】 [0231012] 善【大】,〔-〕【宮】 [0231013] 鳥【大】*,烏【宋】【元】【明】【宮】* [0231014] 十六【大】,第十六【明】 [0231015] 飲【大】*,飯【宋】【元】【明】【宮】* [0231016] 至【大】,死【宋】【元】【宮】,寧【明】 [0231017] 十七【大】,第十七【明】 [0231018] 免【大】,得免【宋】【元】【明】【宮】 [0231019] 十八【大】,第十八【明】 [0231020] 大【大】,有大【宋】【元】【明】【宮】 [0231021] 掩【大】,㤿【元】【明】 [0231022] 第四卷【大】,卷第四【宋】【元】【宮】 [0231023] 十九【大】,第十九【明】 [0231024] 撮【大】,輒【元】【明】 [0231025] 令【大】,命【宋】【元】【明】【宮】 [0231026] 膝腹【大】,趺復【宮】 [0231027] 二十【大】,第二十【明】 [0231028] 於【大】,作【宋】【元】【明】【宮】 [0231029] 往【大】,住【宮】 [0231030] 揵搥【大】,犍搥【宋】【元】【宮】,犍椎【明】 [0231031] 經【大】,經第三卷【宋】【元】【明】【宮】 [0231032] 遠【大】,〔-〕【明】 [0231033] 水【大】*,〔-〕【宋】【元】【明】【宮】* [0231034] 二十一【大】,第二十一【明】 [0231035] 相【大】,作【宮】 [0231036] 云【大】,〔-〕【宮】 [0231037] 是【大】,此是【宋】【元】【明】【宮】 [0231038] 耶【大】,爺【宋】【元】【明】【宮】 [0231039] 二十二【大】,第二十二【明】 [0231040] 其功【大】,甚巧【宋】【元】【明】【宮】 [0231041] 晝【大】,書【宋】,盡【宮】 [0232001] 已【大】,以【宋】【元】【明】 [0232002] 富【大】,家富【宋】【元】【明】【宮】 [0232003] 已【大】,其已【宋】【元】【明】【宮】 [0232004] 乃【大】,便【明】 [0232005] 二十三【大】,第二十三【明】 [0232006] 恤【大】,䘏【宋】【元】【明】【宮】 [0232007] 條【大】,牒【宋】【元】【明】【宮】 [0232008] 二十四【大】,第二十四【明】 [0232009] 人【大】,〔-〕【宋】【元】【明】【宮】 [0232010] 百【大】,百兒【宋】【元】【明】【宮】 [0232011] 有【大】,〔-〕【宋】【元】【明】【宮】 [0232012] 胎【大】,腹【宋】【元】【明】【宮】 [0232013] 二十五【大】,第二十五【明】 [0232014] 誓約【大】,約誓【宋】【元】【明】【宮】 [0232015] 早死【大】,死早【宋】【元】【明】【宮】 [0232016] 子【大】,〔-〕【宋】【元】【明】【宮】 [0232017] 男【大】,兒【宋】【元】【明】【宮】 [0232018] 在【大】,存【宋】【元】【明】【宮】 [0232019] 懅【大】,懼【宋】【元】【明】【宮】 [0232020] 咶【大】*,舐【宋】【元】【明】【宮】* [0232021] 取【大】,聚【宋】【元】【明】【宮】 [0232022] 嚙【大】,囓【明】 [0232023] 大【大】,太【宋】 [0232024] 二十六【大】,第二十六【明】 [0232025] 大【大】,太【明】 [0232026] 愚失【大】,遇失去【宋】【元】【明】【宮】 [0232027] 物財【大】,財物【宋】【元】【明】【宮】 [0232028] 索債【大】,來責【宋】【元】【明】【宮】 [0232029] 獲【大】,得【宋】【元】【明】【宮】 [0232030] 然【大】,生【宮】 [0232031] 二十七【大】,第二十七【明】 [0232032] 手【大】,乎【宋】【宮】 [0232033] 水【大】,井【宋】【元】【明】【宮】 [0232034] 人【大】,〔-〕【宋】【宮】 [0232035] 之【大】,金【宋】【元】【明】【宮】 [0232036] 致【大】,銅瓶打之出物遂至巨【宋】【元】【明】【宮】 [0232037] 二十八【大】,第二十八【明】 [0232038] 塸【大】,榼【宋】【元】【明】【宮】 [0232039] 林【大】*,材【宋】【元】【明】【宮】* [0233001] 頟頃【大】,額復【宋】【元】【明】【宮】 [0233002] 二十九【大】,第二十九【明】 [0233003] 與【大】,輿【宋】【元】【明】【宮】 [0233004] 是【大】,是名【宋】【元】【宮】 [0233005] 寶【大】,寶後知悔恨【宋】【元】【明】【宮】 [0233006] 三十【大】,第三十【明】 [0233007] 持【大】,持行【宋】【元】【明】【宮】 [0233008] 應【大】,樂【宋】【宮】 [0233009] 五【大】,〔-〕【宮】 [0233010] 哭【大】,啼哭【宋】【元】【明】【宮】 [0233011] 云【大】,問公【宋】【元】【明】【宮】 [0233012] 破【大】,斫【宋】【元】【明】【宮】 [0233013] 以【大】,是以【宋】【元】【明】【宮】 [0233014] 怠【大】,怠端然守困【宋】【元】【明】【宮】 [0233015] 三十一【大】,第三十一【明】 [0233016] 見【大】,汝見【宋】【元】【明】【宮】 [0233017] 卷【大】,帙【宋】【元】【明】【宮】 [0233018] 三十二【大】,第三十二【明】 [0233019] 熟【大】,熱【明】 [0233020] 輩【大】,伴【元】【明】 [0233021] 旃【大】,栴【元】【明】 [0233022] 可止【大】,止上【宋】,止【宮】 [0233023] 恨恨【大】,悢悢【宋】【元】【明】【宮】 [0233024] 樹恩【大】,恩樹【宋】【元】【明】 [0233025] 栴【大】*,旃【宋】【宮】* [0233026] 償【大】,賞【宋】【元】【明】【宮】 [0233027] 彈【大】,撣【元】【明】 [0233028] 豫【大】,寧【宋】【元】【明】【宮】 [0233029] 慶【大】,欣【宋】【元】【明】【宮】 [0233030] 栴【大】,旃【宋】【元】【宮】 [0233031] 降甘露【大】,甘露降【宋】【元】【明】【宮】 [0233032] 三十三【大】,第三十三【明】 [0234001] 谷谷【大】,坑【宮】 [0234002] 𨥨𮣃【大】,矛戟【宋】【元】【明】【宮】 [0234003] 其眼【大】,〔-〕【宋】【宮】 [0234004] 渧【大】下同,滴【宋】【元】【明】【宮】下同 [0234005] 口【大】,口中【宋】【元】【明】【宮】 [0234006] 深【大】,〔-〕【宋】【宮】 [0234007] 導【大】,道【宋】【元】【明】【宮】 [0234008] 天【大】,兜率天【宋】【元】【明】【宮】 [0234009] 三十四【大】,第三十四【明】 [0234010] 漂流溺【大】,流溺而【宋】【元】【明】【宮】 [0234011] 術【大】*,率【宋】【元】【明】【宮】* [0234012] 子【大】,童【宋】【元】【明】【宮】 [0234013] 散華【大】,華散【宋】【元】【明】【宮】 [0234014] 佛【大】,佛佛【宋】【元】【明】【宮】 [0234015] 決【大】,快【宋】【元】【明】【宮】 [0234016] 三十五【大】,第三十五【明】 [0234017] 十卷【大】,〔-〕【宋】【元】【明】【宮】 [0234018] 佛【大】,佛中路【宋】【元】【明】【宮】 [0234019] 天【大】,天上【宋】【元】【明】【宮】 [0234020] 三十六【大】,第三十六【明】 [0234021] 怖【大】,惶【宋】【元】【明】【宮】 [0234022] 安【大】,必安【宮】 [0234023] 問【大】,問問【宮】 [0234024] 採【大】,采【宋】【元】【明】【宮】 [0234025] 擿【大】,摘【宮】 [0234026] 五【大】,一【宋】【元】【明】【宮】 [0234027] 三十七【大】,第三十七【明】 [0234028] 生【大】,鳥【宮】 [0234029] 首【大】,〔-〕【宋】【元】【明】【宮】 [0234030] 云【大】,去【宮】 [0234031] 入【大】,入曰【宋】【元】【明】【宮】 [0234032] 戴【大】,著【宋】【元】【明】【宮】 [0234033] 頟【大】,額【宋】【元】【明】【宮】 [0234034] 三十八【大】,第三十八【明】 [0234035] 者【大】,有【宋】【元】【明】【宮】 [0234036] 大【大】,火【宋】【元】【宮】 [0234037] 雇【大】,顧【明】【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53 冊 No. 2121 經律異相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2-26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