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律異相卷第三十九(外道仙人[24]部)
- [25]外道立異[26]見原由一
- 六師共誓伺欲降佛累遣覘觀皆從佛化二
- 六師與佛弟子[27]捔道力三
- 以鐷鐷腹頭上戴火自顯雄異四
- 智幻國人事烏與孔雀五
- 富蘭迦葉與佛捔道不如自盡六
- 羼提仙人修忍行慈為迦利王所割截七
- 螺文仙人造書風雨不能[28]飄侵八
- 四仙人得道緣九
- 仙人失通生惡道十
- 仙人見聞女人聲色失其神通十一
- 化足手著王女生愛後興惡念[29]墮墜阿鼻十二
- 提波延那聞舍芝聲起愛十三
- 雪山仙人與虎行欲生十二子十四
- 撥劫仙人見王女發欲失通十五
- 獨角仙人情染世欲為婬女所騎十六
外道立異見原由[30]一
佛告文殊。汝欲聞世間建立外道[1]不。過去時世有佛。名拘孫陀跋陀羅。出興于世。時彼世界無諸沙礫。無外道名。唯一大乘。佛涅槃後法欲滅時。有一阿蘭若比丘。名曰佛慧。有一善人施無價衣。比丘受之。有諸獵師生劫盜心。夜將比丘至深山中。壞身裸形懸首繫樹。時有採花婆羅門至阿蘭若處。見虎恐怖向山馳走。見彼比丘。壞身裸形懸首繫樹。驚歎嗚呼。沙門先著袈裟。而今裸形。必[2]知袈裟非解脫因。自懸苦行是真學道。彼人豈當捨離善法。正當分明知。此是解脫道因壞正法。即捨衣拔髮作裸形沙門。裸形外道從是而起也。時比丘自得解縛。即取樹皮。赤石塗染。以自障蔽。結草拂蚊。又有採花婆羅門見之。念言。是比丘捨先好衣。著如是衣。[3]捉如是拂。豈當捨離善法。正當分明知。此是解脫道。即學是法。出家婆羅門從是而起也。時彼比丘暮入水浴。因洗頭瘡。即取水衣以覆瘡上。取牧牛人所棄弊衣以自覆身。時有[4]𢸺者見已念言。是比丘先著袈裟。而今悉捨。必知袈裟非解脫因。故被[5]髮弊衣日夜三浴修習苦行。豈當捨離善法。正當分明知。此是解脫道。即學彼法。苦行婆羅門復從是起也。比丘浴已身體多瘡蠅蜂唼食。即以白灰處處塗瘡。以[6]水衣覆身。時有見者謂言。是道即學彼法。灰塗婆羅門從是而起也。比丘燃火炙瘡。瘡轉苦痛不能堪忍。投巖自害。時有見者言。是比丘先著好衣。今乃如是。豈當捨離善法。正知投巖是解脫道。投巖事火從是而起也。如是次第九十六種。皆因是比丘種種形類。起諸妄想。各自生見。譬如有國一一相視。而起麁想。麁想既生。各各相殺。外道生異亦復如是(出[7]殃掘魔羅經第四卷)。
六師共誓伺欲降佛累遣覘觀皆從佛化[8]二
昔六師在世。貪著利養自稱獨尊。聞佛出世神德過人。集共結誓。我等宜可齊心同議。語不相違乃得勝之。即遣一人往觀如來。為如人不。視無厭足。還白六師。瞿曇顏貌世之希有威神光明踰於日月。如我所見無可譬喻。六人復念。其人出於王種。理應端正。何足復怪。今且更遣一人往觀。為無為為躁疾。還告六師。瞿曇在眾如獸中王。無所畏難。六人復念。愚人希更事。貪彼光明。此是常儀。何足復怪。出自王宮六萬[9]采女晝夜相娛未更師學。更遣往聽。頗有經理為如凡夫。即遣明達一人觀佛所說。還白六人。彼所道說達古知今。前知無極却覩無窮。判義析理事不煩重。六師復作是念。世多有人辯辭捷疾悅可人心。然理不[10]在不可尋究。復遣往觀。眾人聞說為寂然聽受為憒亂耶。還白六師。瞿曇所顯味如甘露。眾人渴仰聽無厭足。六人復念。人集從初久必退散。更遣高勝一人往瞻。為義理深邃為淺薄耶。還白六師。瞿曇所顯如海無[11]漄。我等所見如牛蹄水。今我一人。且欲就彼求為弟子。前後使人各共相將詣如來所。復有無數眾生相競而到。佛說偈曰。
六師弟子聞佛說偈。心堅固者即求為道。心猶豫者還以白師言。三界獨尊典領十方。實無等倫。宜各馳散自求所安。
有王名多福。太子字增福。王奉六師。子事佛道。所遵不同。時世無沙門。唯一白衣以為師首。其外道五百人嫉[15]師名德。即白王言。國事兩法令人不專一。願與佛道師各現奇德。要不如者沒屬為奴。王即可之。外道與此[16]師剋日。要結。王前各試功藝共相然可。梵志皆善射馭。即行入山。五百人各射[17]射一鹿。皆貫左目來[18]角[19]伎術。賢者亦入山[20]精思念佛求威神佐助以彰大道。即有五色鹿子忽從地出。歡喜持歸。外道知之。伺賢者出行。往詣其家。詭語其婦曰。卿夫欲捨家作道人。但坐此鹿當破汝家。婦聞恚怒。以鹿乞之。賢者來歸不見其鹿。問[21]婦曰。不祥之物今已失之。夫甚愁憂。復還山中至誠懺悔。即有明月神珠忽從地出。便持此珠齎現梵志。往詣至門[22]行賣奇物。梵志婦曰。吾家亦有異物可共相方。即出鹿子。賢者便[23]白王。使吾掌此鹿子。汝今盜之其罪不[24]測。婦[25]懅還之。至其[26]試[27]曰。梵志各送死鹿皆傷左目既穢且臭。王甚[28]惡之。賢者前牽神鹿。齎[29]明珠來上王殿。二物飛騰嬉戲星流電曜。舉宮奇之。婆羅門五百人自知術藝不競。即沒為奴。婦皆為婢(出十卷譬喻經第八卷)。
以鐷鐷腹頭上戴火自顯雄異[1]四
南天竺有論議師。以銅鐷鐷腹。頭上燃火。來入舍衛國。時人問言。汝何因爾。答言。我[2]智多恐腹裂。著火欲照闇。時人語言。癡婆羅門。日照天下何以言闇。答言。[3]汝不知。闇有二種。一者無日月火燭。二者愚癡無智慧明。諸人又言。汝未見訶哆釋子比丘。何敢作是語[4]答。若見共語者闇夜[5]見日出。時城內人民即喚訶哆釋子比丘。欲令共論。時訶哆聞之。心愁入城。道中見二羝羊共鬪。即[6]日取相。一羊是婆羅門。一羊是我。我者不如。轉更愁憂。前行又見二牛共鬪。復作是念。一牛是婆羅門。一牛是我。即復不如。又至前門。復見二人相撲。又作是念。亦復不如。欲入論處。見一人持滿瓶水。水瓶即破。復作是念。我見諸不吉相。不得已入舍。見是婆羅門。眼口相貌自知不如。就坐須臾。諸人便言。可共論議。答言。我今小不安隱。須待明日便還宿處(出十誦律二誦第三卷)。
智幻國人事烏與孔雀[7]五
過去世時。有一大國。在于北方邊地。號曰智幻。智幻人齎持烏來。至波遮梨國。而其國界無有此烏。亦無異類奇妙之鳥。時人見烏。歡喜踊躍。供養奉事飲食果[8]瓜。而消息之。遠方之烏皆來集會不可稱數。一國普事尊敬無量。於後異時有一賈人復從他國齎孔雀來。[9]眾見羽翼殊傑行步弘雅所未曾有。聽其音聲心懷踊躍。皆捨烏而愛孔雀。前養烏之具[10]皆供孔雀。尊敬自歸。諸烏皆沒不知處所。時有天頌曰。
阿難頌曰。
孔雀者我身是也。烏者諸外異學是。天者阿難也(出孔[13]雀經)。
昔舍衛國有婆羅門師。名富蘭迦葉。與五百弟子相隨。國王人民莫不奉事。佛初得道。與諸弟子從羅閱祇至舍衛國。身相顯赫道教清美。國王中宮率土人民莫不奉敬。迦葉嫉妬欲毀世尊。謂波斯匿王曰。吾等長老先[16]學國之舊師。沙門瞿曇。後出求道實無神聖。而王捨我今欲與佛捔試。道德勝者王奉。王言大善。王以白佛。佛言甚佳。結期七日當[17]角變化。王於城東平廣好地。立二高座。國王群臣大眾雲集。欲觀二人角道。迦葉與諸弟子先到座所登梯而上。般師神王。見其虛妄嫉妬。即起大風。吹坐具顛倒幢幡。飛揚雨沙礫石。眼不得視。世尊高座儼然不動。佛與大眾庠序而來。方向高座忽然已上。眾僧一切寂然次坐。王及群臣加敬稽首白言。願垂神化壓伏邪見。并令國人明信正真。世尊於座㸌然不現。即昇虛空[18]奮大光明。東沒西現四方亦爾。身出水火上下交易。坐臥空中十二變化。沒身不現還在座上。天龍鬼神華香供養。讚善之聲震動天地。富蘭迦葉自知無道。低頭慚怖不敢舉目。金剛力士捉金剛杵。杵頭火出以擬迦葉。問何以不現變化。迦葉惶怖投下而走。五百弟子奔波迸散。世尊威容都無欣慼。還到祇園。國王群臣歡喜辭退。於是迦葉與諸弟子受辱而去。去至道中逢一老優婆夷。字摩尼。逆罵之曰。卿等[19]群愚不自忖度。而欲與佛比捔道[20]術。狂愚欺[21]誑不知羞恥。亦可不須持此面目行於世間也。迦葉羞諸弟子。往江水邊誑諸弟子。我今投水必生梵天。若我不還則[22]有樂。彼諸弟子待之不還。自共議言。師必上天。我何宜住。一一投水冀當隨師。不知罪牽皆墮地獄。後日國王聞其如此。甚驚怪之往到佛所白佛言。迦葉師[23]徒何緣乃爾。佛告王曰。迦葉師徒重罪有二。一者三毒熾盛自稱得道。二者謗毀如來欲望敬事。以此二罪應墮地獄。殃咎催逼使其沒河。身死神去受苦無量。往昔有二獼猴王。各主五百獼猴。一王起嫉妬意。欲殺一王規圖獨治。便往共鬪。鬪數不如。羞慚退去。到大海邊海曲之中。有大聚沫。風吹積聚高數百丈。獼猴王愚癡謂是雪山。語群輩言。久聞海中有雪山。其中快樂甘果恣口。今日乃見吾當先往行視。若審樂者不能復還。若不樂者當還語汝。於是上樹盡力跳騰。投聚沫中溺死海底。餘者怪之不出。謂必大樂。一一投中斷群溺死。嫉妬獼猴王者[24]富蘭迦葉是也。群輩者今富蘭弟子五百人是也(出法句[25]喻經第四卷賢愚出事廣略同不取)。
羼提仙人修忍行慈為迦利王所割截[1]七
羼提仙人在大林中。修忍行慈。時迦利王將諸婇女入林遊戲。[2]飯食既訖。王小睡息。諸婇女輩採華林間。見此仙人。加敬禮拜在一面立。仙人爾時為諸婇女[3]說諸慈忍。其言美妙聽者無厭。久而不去。迦利王覺不見婇女。拔劍追蹤。見在仙人[4]前。憍妬隆盛瞋目奮劍。而問仙人。汝作何物。仙人答言。我今在此修忍行慈。王言。我今試汝。當以利劍截汝耳鼻斬汝手足。若不瞋者知汝修忍。仙人言任意。王即拔劍截其耳鼻[5]斷其手足。而問之言。汝心動不。答言。我修慈忍心不動也。王言。汝一身在此無有勢力。雖口言不動誰當信者。是時仙人即作誓言。若我實修慈忍。血當為乳。即時血變為乳。王大驚喜。將諸女去。是時林中龍神為此仙人雷電[6]礔礰。王被毒害沒不還宮(出智論第四卷)。
昔有仙人。名曰螺[9]文精進純備。而處居家不有梵行者。或作是說。如彼螺文有清淨行。然在居家不善清淨。螺文造書。風雨不能沮壞。處俗修梵行。如阿那含。在家眷屬圍繞。此非清淨行耶。神足境界不可思議(出婆須蜜經第六卷)。
四仙人得道緣[10]九
佛在羅閱祇。宣說正法。諸尼[11]揵等心皆愁惱。梨夷山有五百仙人。尼揵遣使云。此間有佛。自謂得道神變第一。皆不及我等而自高大。願大師等。自屈見佐。論道至要毀滅其道。[12]遂令諸師功名益顯。答言大善。我等且遣四人往難瞿曇。尼揵宣令國內。却後七日當有四佛入國度人。及至其日。四人現[13]視神變。從空中來各從城一面入。眾人覩見謂為真佛。尼揵遣使白佛。可來講道。佛言。食時當往。尼揵喜曰。瞿曇恐不如。詐不前來。眾皆謂然。佛令空中火起。從西面[14]來。四人南飛火復南來。四面熱氣四人惶懅。頓臥在地。佛現在涼處。即[15]時尋涼來至佛前。佛為說法。皆作沙門得應真道。佛入城。城中人言。旦有四佛在虛空中。佛言。即指左右。此四羅漢是也(出十卷譬喻經第五卷)。
仙人失通生惡道[16]十
如欝陀羅伽仙人。得五神通。飛到國王宮中食。王大夫人如其國法。接足而禮。夫人手觸即失神通。從王求車。乘駕而出還其本處。入林樹間更求五通。一心專至垂得。而樹上有鳥急鳴以亂其意。捨樹至水邊求定。復聞魚鬪動水之聲。此人求禪不得。即生瞋恚。我當盡殺魚鳥。此人久後思惟得定。生非有想非無想處。於彼壽盡。下生作飛狸。殺諸魚鳥。作無量罪墮[17]惡道(出大智論第[18]十七卷)。
優陀延王。將諸宮人婇女。詣欝毒波陀山林。除却男子純與女人五樂自娛。其音清妙燒眾名香。時諸婇女。或有裸形而起舞者。時有五百仙人經過彼處。時諸仙人見色聞聲嗅香便失神足。猶無翼鳥墮彼林中。王問。汝等是誰。諸仙人答言。我是仙人。王復問。汝得非想非非想處定耶。答言不得。又問。汝得初禪[21]耶。答言。曾得而今已失。時王瞋言。有欲之人見我宮人殊非所以。便拔利劍斷五百仙人手足(出抄毘曇毘婆沙第三十三卷)。
優陀羅摩子。有王。常施其[24]食。若食時至。以神足力飛騰虛空詣於王宮。王即迎抱坐金床上。以諸仙人所食之味而供養之。時彼仙人[25]飯食已竟。除器澡漱說偈呪願飛空而去。是王後時。以國事故應詣餘處。無人給事仙人。仙人性[26]躁。或起瞋恚而呪咀我。或[27]失王位或斷我命。便問其女。仙人若來如我常法汝能供養不。女答言能。時王重約勅女盡心奉養。然後乃行。營理國事。後日食時仙人飛來。王女如王法。躬身迎抱坐金床上。王女身體細軟。仙人觸女退失神足。[28]飲食訖。除器澡漱說偈呪願。欲飛不能。時王宮中有後園林。即入其中欲修神足。聞象馬車乘之聲而不得修。時城中人恒作是念。若令大仙在地行者。我等當得親近禮足。仙人聰明黠慧善知方便。語王女言。汝今宣告城中人民。今日大仙當從王宮步行而出。汝等人民所應作者皆悉作之。時彼王女如其所勅。即便宣告。街陌清淨無瓦礫糞穢。懸幡燒香散種種花。嚴飾鮮潔。仙人步出去城不遠。入林樹間欲修神足。聞眾鳥聲修不能得。便捨林樹復詣河邊。以其本法欲修神足。復聞水中魚鼈迴轉之聲。而不得修。便[1]上山上作是思惟。我今所以退失善法皆由眾生。凡我所有善法淨行。使我當作如是眾生。能害世間所[2]見地行飛行水性眾生。無免我者。發是惡誓願[3]見。離八地欲生非想非非想有頂處。開甘露門寂靜園田。八萬劫中處閑靜樂。業報盡已乃還此間。答波樹林曇摩阿蘭若處。作著翅狸。身廣五十由旬。兩翅各廣五十由旬。其身量百五十由旬。以此大身殺害空行水陸眾生。無得免者。身壞命終生阿[4]鼻地獄(出抄毘曇毘婆沙第三十三卷)。
提波延那聞舍芝聲起愛[5]十三
佛未出世時。天帝釋常往詣提波延那仙人所聽法。後一時乘寶飾車欲詣仙人。而舍芝念言。今者帝釋[6]棄我欲詣餘[7]婇女。即隱其形上車上。帝釋不知垂到仙人所。顧視見之。而問言。汝等何故來。仙人不欲眼見女人。汝可還宮。舍芝不欲去。帝釋以蓮華莖打之。舍芝以女人軟美之音而謝帝釋。仙人聞之。而起欲愛。螺[8]髮即落耳識而退(出抄毘曇毘婆沙第三十三卷)。
雪山仙人與虎行欲生十二子[9]十四
往昔雪山有一仙人。名跋伽婆。食果草根修習慈心。而不能除諸煩惱結。時住彼處有一雌虎。與共行欲遂便懷妊。日月滿足來仙人所產十二子。仙人憐愍即取洗浴而哺養之。虎母愛念隨時乳養。仙人各為立名。一名[10]竭伽。二名跋婆伽。三名為虎。四名師子。五名擔重。六名婆羅墮闍。七名步行。八名[11]婆羅奴。九名健食。十名惡性。十一名師子擔。十二名健行。年始七歲能食根華果。父母俱亡子心愁惱。仰天號哭無所歸依。樹神言。且莫號哭。汝等應當晝夜六時淨自洗浴向於虛空至心禮拜求哀梵天。梵天聞之。當至汝所壞汝癡暗。施汝慧明當供養汝。依教而行經十二歲。時梵天帝釋三十三天。與無數眷屬皆來供養。告童子曰。汝等何故十二年中精懃苦行。供養於我欲何所求。僉曰。唯願大士施我智慧。今我識知善惡等業[12]苦受樂事(出大集經第二十四[13]卷)。
撥劫仙人見王女發欲失通[14]十五
昔過去久遠世時。有一仙人。名曰撥劫。得五神通。時為國王之所奉事。神足飛行往反王宮。時王供養一切施安。王手捧仙人布髮與行。手自斟酌百種飲食。積有年歲。時王緣務。王有一女。端正[15]姝好於世希有。王甚敬重。女未出門。王告女曰。吾奉事仙人不敢失意。今吾遠行汝供養之。當如我在。時彼仙人從空飛下[16]至宮內。王女見來。以手擎之坐著座上。觸女體柔軟即起欲意。愛欲興盛尋失神足。思惟經行欲復神足故不能獲。步行出宮。時無央數人皆來集看。王行畢還聞墮恩愛不能飛行。王夜至宮獨竊自行。往見仙人稽首足下。以偈頌曰。
撥劫答曰。
王曰。
撥劫答曰。
仙人羞慚剋心自責。宿夜精懃還復神通。時仙人者今舍利弗是。時國王者吾身是也(出仙人撥劫經)。
獨角仙人情染世欲為婬女所騎[19]十六
時[20]波羅奈國山中有仙人。以仲秋之月。於澡槃中小便。見鹿合會婬心即發。精流槃中[21]鹿飲之。即時有[22]身。滿月生子大類如人。頭有一角其足似鹿。鹿當產時往仙人舍前生子。付仙人而去。仙人出時見此鹿子。自念本緣知是己兒。取已養育。及其年大。懃教學習。通十八種大經。又學坐禪。行四無量心得五神通。一時上山。值大雨泥滑。其脚不便躄傷其足。便大瞋恚。呪令不雨。仙人福德諸龍鬼神皆為不雨。不雨故穀果不生。人民[23]窮乏無復生路。波羅奈王憂愁懊惱。命諸大官集議雨事。明者議言。我聞有一角仙人。上山傷足瞋呪令十二年不雨。王即開募。若有能令仙人失五通屬我為民者。當與分國半治。是波羅奈國有婬女。名曰扇[24]陀。端正巨富。來應王募。婬女言。若是人者我能壞之作是語已。取金槃盛好寶物。語王言。我當騎此仙人來。婬女即時求五百乘車。載五百美女。五百鹿車載種種歡喜丸。皆以眾藥[25]草和之。及持種種大力美酒。色味如水服樹皮衣行林樹間。以像仙人。於仙人舍邊作草庵住。一角仙人遊行見之。諸女皆出好[26]華妙香供養仙人。仙人歡喜。諸女以美言敬辭問訊仙人。將入房中坐好床褥。與好淨酒以為淨水。與歡喜丸以為果[1]瓜。食飲飽已。語諸女言。我從生來初未得如此果水。諸女言。我一心行善故天與我願得此果水。仙人問女。[2]汝那膚色肥盛。答曰。我常食此好果飲此美水。仙言。汝何不在此住。答曰。亦可住耳。女呼共澡洗。女手柔軟觸之。心動遂成婬欲。即失神通。天為大雨七日七夜。令得歡樂飲食七日。酒食皆盡。繼以[3]水木果。其味不美。更索前者。答言已盡。今當共取。去此不遠有可得處。仙人言。隨意。共出去城不遠。女便臥地言。我極不[4]復能行。仙人言。汝不能行者騎我項上。我當擔汝。女先遣信報王。王可暫出觀我智能。王見問言。何由得爾。女曰以方便力無所復能。令住城中好供養恭敬之。足其所欲拜為大臣。住城少日身轉羸瘦。念禪定心厭此世欲。王問仙人。汝何不樂。答曰。雖得五欲常念林間。王曰。本除旱患[5]何為強奪其志。即[6]便遣之。既還山中精進不久還得五通。一角仙人我身是也。婬女者耶輸陀羅是也(出大智論第十七卷)。
經律異相卷第三十九
校注
[0205024] 部【大】,部第二十九【明】 [0205025] 外道【大】*,〔-〕【宮】*,明本無此目錄 [0205026] 見【大】,〔-〕【宮】 [0205027] 捔【大】*,角【元】* [0205028] 飄侵【大】,漂浸【宋】【元】【宮】 [0205029] 墮墜【大】,墜墮【宋】【元】【宮】 [0205030] 一【大】,第一【明】 [0206001] 不【大】,〔-〕【宋】【元】【明】【宮】 [0206002] 知【大】,〔-〕【宮】 [0206003] 捉【大】,持【宋】【元】【明】【宮】 [0206004] 𢸺【大】,樵【宋】【元】【明】【宮】 [0206005] 髮【大】,破【宋】【元】【明】【宮】 [0206006] 水【大】,求【宋】【元】【明】【宮】 [0206007] 殃【大】,央【宋】【元】【明】【宮】 [0206008] 二【大】,第二【明】 [0206009] 采【大】,採【元】【明】 [0206010] 在【大】,存【宋】【元】【明】【宮】 [0206011] 漄【大】,涯【宋】【元】【明】【宮】 [0206012] 結【大】,〔-〕【宋】【元】【明】【宮】 [0206013] 捔【大】,角【元】【明】 [0206014] 三【大】,第三【明】 [0206015] 師【大】,其【宋】【元】【明】 [0206016] 師【大】,師曰【宋】【元】【明】【宮】 [0206017] 射【大】,〔-〕【宋】【元】【明】【宮】 [0206018] 角【大】,捔【宋】【宮】 [0206019] 伎【大】,技【元】【明】 [0206020] 精【大】,積【宋】【元】【明】【宮】 [0206021] 婦【大】,婦婦【宋】【元】【明】【宮】 [0206022] 行【大】,衒【宋】【元】【明】【宮】 [0206023] 白【大】,曰【宋】【元】【明】【宮】 [0206024] 測【大】,惻【宋】 [0206025] 懅【大】,懼【宋】【元】【明】【宮】 [0206026] 試【大】,誠【宮】 [0206027] 曰【大】,日【宋】【元】【明】 [0206028] 惡【大】,怒【宋】【元】【明】【宮】 [0206029] 明【大】,明月【宋】【元】【明】【宮】 [0207001] 四【大】,第四【明】 [0207002] 智【大】,知【宮】 [0207003] 汝【大】,汝等【宋】【元】【明】【宮】 [0207004] 答【大】,〔-〕【宋】【元】【明】【宮】 [0207005] 見【大】,則【宮】 [0207006] 日【大】,因【宋】【元】【明】【宮】 [0207007] 五【大】,第五【明】 [0207008] 瓜【大】下同,蓏【宋】【元】【明】【宮】下同 [0207009] 眾【大】,時眾又【宋】【元】【明】【宮】 [0207010] 皆【大】,皆以【宋】【元】【明】【宮】 [0207011] 飲【大】,飯【宋】【元】【明】【宮】 [0207012] 音【大】,者【宋】【元】 [0207013] 雀【大】,雀王【宋】【元】【明】 [0207014] 捔【大】*,角【元】【明】* [0207015] 六【大】,第六【明】 [0207016] 學【大】,覺【宮】 [0207017] 角【大】*,捔【宋】【宮】* [0207018] 奮【大】,放【宋】【元】【明】 [0207019] 群【大】,大【宋】【元】【明】 [0207020] 術【大】,德【宋】【元】【明】【宮】 [0207021] 誑【大】,詐【宋】【元】【明】【宮】 [0207022] 有樂彼【大】,知彼樂【宋】【元】【明】【宮】 [0207023] 徒【大】,〔-〕【宮】 [0207024] 富【大】,今富【宋】【元】【明】【宮】 [0207025] 喻【大】,〔-〕【宮】 [0208001] 七【大】,第七【宋】【元】【明】【宮】 [0208002] 飯【大】,飲【宋】【元】【明】【宮】 [0208003] 說諸【大】,讚說【宋】【元】【明】【宮】 [0208004] 前【大】,前立【宋】【元】【明】【宮】 [0208005] 斷【大】,斬【宋】【元】【明】【宮】 [0208006] 礔礰【大】,霹靂【宋】【元】【明】【宮】 [0208007] 侵【大】,浸【宋】【元】【明】【宮】 [0208008] 八【大】,第八【明】 [0208009] 文【大】*,紋【宮】* [0208010] 九【大】,第九【明】 [0208011] 揵【大】*,犍【宋】【元】【明】【宮】* [0208012] 遂【大】,遠【宋】【元】【明】【宮】 [0208013] 視【大】,〔-〕【宋】【元】【明】【宮】 [0208014] 來【大】,夾【宋】 [0208015] 時【大】,得【宋】【元】【明】【宮】 [0208016] 十【大】,第十【明】 [0208017] 惡【大】,三惡【宋】【元】【明】【宮】 [0208018] 十【大】,〔-〕【宋】【元】【明】【宮】 [0208019] 十一【大】,第十一【明】 [0208020] 一【大】,〔-〕【宮】 [0208021] 耶【大】,聖【宋】 [0208022] 墮墜【大】,墜墮【宋】【元】【明】【宮】 [0208023] 十二【大】,第十二【明】 [0208024] 食【大】,魚食【宋】【元】【明】【宮】 [0208025] 飯【大】,飲【宋】【元】【明】【宮】 [0208026] 躁【大】,燥【宋】【宮】 [0208027] 失【大】,夫【明】 [0208028] 飲【大】,飯【宋】【元】【明】【宮】 [0209001] 上【大】,止【宮】 [0209002] 見【大】,有【宋】【元】【明】【宮】 [0209003] 見【大】,已【宋】【元】【明】【宮】 [0209004] 鼻【大】,毘【宋】【元】【明】【宮】 [0209005] 十三【大】,第十三【明】 [0209006] 棄【大】,捨【宋】【元】【明】【宮】 [0209007] 婇【大】,釆【宋】【宮】 [0209008] 髮【大】,髻【宋】【元】【明】【宮】 [0209009] 十四【大】,等十四【明】 [0209010] 竭【大】,竭竭【宋】【元】【明】【宮】 [0209011] 婆【大】,娑【宋】【元】【明】【宮】 [0209012] 苦受【大】,受苦【宋】【元】【明】【宮】 [0209013] 卷【大】,〔-〕【宮】 [0209014] 十五【大】,第十五【明】 [0209015] 姝【大】,殊【宋】【宮】 [0209016] 至【大】,至王【宋】【元】【明】【宮】 [0209017] 聞【大】,聞已隨於邪徑以王遠吾故【宋】【元】【明】 [0209018] 惠【大】,慧【宋】【元】【明】【宮】 [0209019] 十六【大】,第十六【明】 [0209020] 波【大】*,婆【宋】【元】【明】【宮】* [0209021] 鹿【大】,䴥鹿【宋】【元】【明】,麚鹿【宮】 [0209022] 身【大】,娠【宋】【元】【明】【宮】 [0209023] 窮【大】,貧【明】 [0209024] 陀【大】,蛇【宋】【元】【明】,池【宮】 [0209025] 草【大】,果【宮】 [0209026] 華妙【大】,妙華【宋】【元】【明】【宮】 [0210001] 瓜【大】,蓏【宋】【元】【明】 [0210002] 汝【大】,〔-〕【宋】【元】【明】【宮】 [0210003] 水【大】,山水【宋】【元】【明】【宮】 [0210004] 復能【大】,能復【宋】【元】【明】【宮】 [0210005] 何【大】,今何【宋】【元】【明】【宮】 [0210006] 便【大】,使【宋】【元】【明】【宮】【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53 冊 No. 2121 經律異相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2-26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