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律異相卷第四十六(鬼神[23]部)
- [29]
- 阿修羅一
- 乾闥婆二
- 緊那羅三
- 雜鬼四
[34]羅[35]呵[36]王瞋忉利諸天行其頭上興兵大戰[37]一
[38]大阿修羅王(長阿[39]鋡經云阿須[40]輪)名曰羅呵。住須彌山[41]北大海之底。水懸在宮上為四風所持(樓炭經云[42]隨[43]風所持)城郭縱廣八萬由旬。內外七重高三千由旬金城銀門園池清涼眾鳥和鳴。去須彌山一萬由旬。身長二萬八千里(餘須輪實形長一由旬衣長二由旬廣一由旬重六銖)亦食揣食洗浴衣服為細滑食。月十五日。入海中央。化其形體。下水著臍上𨶳須彌指覆日月。日月天子。見其醜形皆大恐懼。無復光明。遊矚之時有自然風。吹門開閉吹地令淨。吹華分散。有五大臣。一名捉持。二名雄力。三名武夷。四名頭首。五名摧伏。侍衛左右。忽自念言。我有威德神力如是。而置忉利王及日月諸天行我頭上。誓取日月以為耳璫。漸大瞋忿加欲捶之。即念。舍摩黎毘摩質多二阿須輪王。及諸大臣各辦兵仗往與天戰。時難陀跋難陀二大龍王。身遶須彌周圍七匝。山動雲布以尾打水。大海湧[1]波上[2]冠須彌。忉利天曰。須輪欲戰矣。海中諸龍[3]迦樓羅鬼持華常樂。二鬼神等各持兵眾從次交鬪。若不如皆奔。四天王宮嚴駕攻伐。先白帝釋。帝釋告上諸天。時炎摩以上遠至他化。無數天眾及諸龍鬼前後圍遶。帝釋命曰。我軍若勝以五繫縛。[4]縛毘摩質多。將還善法堂。我欲觀之。須輪亦曰。我眾若勝以五繫縛。縛帝釋還七葉堂。我欲觀之。一時大戰兵刃交接兩不相傷。但觸身體生於痛惱。帝釋現身乃有千眼。執金剛杵頭出煙焰。須輪見之眾乃退敗。即擒毘摩質多[5]係縛將還。遙見帝釋便肆惡口。帝釋答曰。我欲共汝講說道義耳。壽天千歲少出多減。惡心好鬪而不破戒。大修布施故受此身(出長阿[6]含第二十卷樓炭華嚴大智論略同)。
毘摩質多者。昔在劫初。諸天入水身生觸樂。精流其中自然成卵。卵生一女其形青黑。入大海中拍水自樂。水精入體即覺有[10]身。乃生一男。九頭頭有千眼口中出火。有九百九十九手八脚。踞于海中食噉淤[11]藍及藕根。取香山乾闥婆神女為妻。容姿美妙色踰白玉。後生一女。端正挺特天地無比。憍尸迦遣使求索。阿修羅言。若能使我乘七寶宮當以相與。帝釋即脫寶冠擬十善報。使阿修羅得坐勝殿。乘六種寶臺而往迎之。置於善法堂上。更為立[12]名曰悅意。諸天輔臣莫不歡喜。後帝釋遊歡喜園。共諸婇女入池遊戲。悅意嫉妬。遣五夜叉還啟其父。父即大瞋。興四種兵往攻帝釋。立大海中踞須彌頂。九百九十九手同時俱作。[13]𢷾喜見城搖動須彌。四大海水一時波浪。釋提桓因驚怖惶恐靡知所趣。時宮有神。白天王言。過去佛說。般若波羅蜜呪王當誦持。鬼兵自碎。時天帝釋於善法殿[14]集眾[15]燒名香發大誓願。般若波羅蜜是大明呪是無上呪[16]是無等等呪審實不虛。我持此法當成佛道。令阿修羅自然退散。作是語時。虛空中有四大刀輪。自然而下當阿修羅。耳鼻手足一時墮落。令大海水赤如絳珠。時阿修羅即大驚怖。遁走無處入藕孔中(出觀佛三昧經第一卷)。
昔者阿修羅。興兵與天帝共戰。釋提桓因不如。乘千輻寶車怖懼而退。中路見[19]腅娑羅樹。鳥巢有兩子。即勅御者。此樹有二鳥。汝可迴車避之。寧使來害我。勿傷此也。即便迴車。須輪遙見即相謂言。帝釋迴車必欲還戰。不可當也。即便退散天乃得勝(雜阿含經云叢林有金翅鳥巢謂是來戰大怖而走)須輪三事過閻浮提。一者宮殿高廣。二者宮殿莊嚴。三者宮殿清淨(出長阿含經第二十一卷)。
過去世時。有阿修羅王。名羅睺羅。生於一女。殊特端正。女德六十四種。無不具足。口吐言氣如優鉢羅華。身出牛頭[22]旃檀之香。面色紅白見者愛樂。時釋提桓因作是念言。此宮諸女多有端正。比須輪女而皆不及。今我集兵往[23]伐取之給我驅使。即召諸天具言此事。諸天啟曰。行可遣執樂神等。手執九十一絃琉璃之琴(胎經云九十九絃)歌我天人受福快樂。即勅執樂天子般遮翼等。嚴駕樂器到婆私呵前彈琴。現意言曰。欲得婆私呵與我給使。若不與者當以兵取。須[24]輪大瞋。我亦有力足相擬逆。般遮翼等即報帝釋。時須[25]輪集兵到須彌山側。壞曲脚天宮。次壞風天宮馬宮莊嚴等諸天宮。乃至四門。帝釋憶本所誦而呪之。須輪兵眾漸漸却[26]退。引四種軍入拘郗羅池藕莖孔中。有一士夫見之。自念。我狂失性謬覩異事。佛告比丘。此真實也。時釋提桓因集諸天眾從四門出。但見刀鎧弓箭在地。不見須輪眾。轉前進直入阿須輪宮殿。見婆[27]私呵女數千萬眾。不見阿須輪。將諸女眾歸詣忉利宮。時諸阿須輪等求哀歸命。向釋提桓因言。我等愚惑不識佛弟子神力巍巍。我等先祖信奉如來。聞佛有戒不取他物。今天王釋將我眷屬盡填天宮。非佛弟子之所應行。帝釋聞之悵然不樂。我寧當奉禁不犯偷盜。即還諸女。時阿須輪王以最可愛女奉上帝釋。帝釋即以甘露為報。須輪與天和好。共持如來三歸八戒(出胎經及出譬喻經下卷)。
乾闥婆第二
乾闥婆王。住雪山右城。名毘舍離。世界初成有風輪起。名曰莊嚴。造此宮城。城北有七黑山。山北復有香山。在十寶山間。常有伎樂之聲(大智論云是天樂神)山有二窟。一名晝。二名善晝。七寶所成柔軟香潔。猶如天衣。乾闥婆王。從五百乾闥婆止住其中。佛在毘陀山([2]出在摩竭國北)。釋提桓因告執樂神。般遮翼持瑠璃琴於佛前歌。佛曰。汝能以琴歌稱讚如來。悲和哀婉感動人心。於此聲中云。欲[3]縛淨行沙門涅槃眾義備有。帝釋顧語之曰。當以汝補汝父位。於其類中為最上。以女妻之(出長阿含[4]經大智[5]論)。
緊那[6]羅三
緊那羅(亦云甄那羅[7]也)住須彌山北。過小鐵圍有大黑山。亦在十寶山間。無有佛法日月星辰。由昔布施之力。今居七寶宮殿。壽命甚長。此王本在人中。有大長者興造佛塔。此緊那羅施一剎柱成辦寺廟。復以淨食施於工匠。壽盡作胸臆神。在兩山間。先在人中為大長者居財無量。有一沙門乞食。婦擎飯施之。乃大瞋怒云。此何乞人瞻視我婦。當令此人手脚斷壞。壽終[8]以後受此醜形。八十四劫常無手足。諸天[9]宴會皆悉與乾闥婆分番上下。天欲奏樂。而其腋下[10]污流。便自上天也。有一緊那羅。名頭婁磨琴。歌諸法實相以讚世尊。時須彌山及諸林樹皆悉[11]振動。迦葉在座不能自安。五百仙人心生狂醉。失其神足一時墮地(出菩薩胎經及大智論)。
- [14]鬼神[15]皆依所止為名一
- 餓鬼果報二
- 鬼[16]沽酒語主人令湖中取死人金銀三
- 金床女裸形著衣火然四
- 二鬼負屍拔出手足頭脅從人易之形改心存遇佛得道五
- 金色神指流為甘露并資生物以給行人六
- 毘沙惡鬼食噉人民遇佛悟解七
- 鬼子母先食人民佛藏其子然後受化八
- 屈摩夜叉請佛設房及燈明九
- 魔王嬈目連為說先身為魔事十
- 鬼得他心害怨女人十一
- 波旬嬈固文殊十二
- 餓鬼請問目連所因得苦十三
- 惡鬼見帝釋形稍醜[17]減十四
- 鬼還鞭其故屍十五
有四大天神一者地。二者水。三者風。四者火。地神自念云。地無水火風。佛曰。地[20]中有水火風。但地大多故得名耳。水火風神皆各同然。佛為說法。皆受五戒為優婆夷。一切人民所居舍宅。皆有鬼神無有空者。街巷道陌屠[21]會市肆及諸山塚。皆有鬼神無有空處。凡諸鬼神皆隨所依即以為名(樓炭經云樹高七尺圍一尺有鬼神)若人初生皆有鬼神隨逐擁護。若人欲死鬼收精氣。行十惡人若百若千共一神護。[22]猶如國王以百千人侍衛一臣(出長阿[23]合經第二十[24]卷)。
[25]餓鬼果報二
若有眾生生餓鬼中。常飢渴故目陷髮長。東西亂走或食嘔吐脂肉膿血屎尿涕唾[26]盪滌餘汁。壽命無量百千萬歲。初不曾聞[27]醬水之名。設復眼見急往趣之。變成猛火膿血。或時不變多人執[28]仗不令得前。或夏降雨至身成火名惡果報。恒河水邊有諸餓鬼。其數五百。於無量歲初不見水。雖至河邊純見流火。飢渴所逼發聲號哭。餓鬼白佛。我等飢渴命將不久。佛言。恒河流水。鬼言。如來見水我常見火。佛言。除汝顛倒令得見水。廣說慳貪過。鬼言。我今渴久雖聞法言都不入心。先可入河恣意飲之。以佛力故即得飲水。佛為說法悉發菩提心。捨諸鬼形。或有餓鬼常被火燒。如劫盡時諸山出火。或有羸瘦狂走毛髮[29]蓬亂以覆其身。或立廁溷邊伺求不淨。或有常求產婦餘血飲之。形如燒樹咽孔如針。若與水飲千歲不飽。或有自破其頭取腦而舐。或有形如黑山鐵鎖鎖頸。叩頭求哀歸命獄卒。或有先世惡口好以麁言[30]加他眾人憎惡見之如讐。以此罪故墮餓鬼中。如是罪報受苦無量(出涅槃大智論)。
有人以沽酒為業。鬼現來飲酒未[33]雇錢。而告主人言。明日當有一人持花上下白衣帶青縢。縢中有金銀千斤。當於湖中浴卒死不出。汝往取金銀保後無憂。明日主人伺候。見人來入水洗浴上岸著衣洗足却躄地而死。酒師往取得金銀如數。後日鬼來。主人作食出酒白神言。我見人著衣欲去乃死。何不於水中殺之使得上岸乎。鬼言。我不能殺人病人。我知人壽命衰耗時耳。[1]師曰。天上天下鬼神。知人壽命罪福當至未至。不能活人不能殺人。不能使人富貴貧賤。但欲使人作惡犯殺。因人衰耗而往亂之。語其禍福令人向之設祠祀耳(出十卷譬喻經第六卷)。
迦夷國王名梵摩達。時出遊獵於曠野。見有一屋(福報經云山邊樹下)即往趣之。中有一女。從求飲食無索不得。王請相見。女都裸形。王解衣與之著體便然。如是至三。王以問女。女答。昔為王妻。王飯沙門又施衣。時諫。但[5]施飯足不復須衣(福報經云割施沙門)故受此罪。王欲令我得著衣者。為我作衣先施沙門及明經[6]者。王求沙門[7]又不能得。可施五戒賢者。賢者呪願云。願令金床女得福無量得著王衣。王問女[8]言。女是何神。答曰。我勝於人。小不及天。故在鬼神道中。捨此命後當生第一天上(出譬喻經[9]出福報經)。
[10]二鬼負屍拔出手足頭脅從人易之形改心存遇佛得道[11]五
昔人遠行獨宿空舍。夜中有鬼擔一死人來著其前。[12]復有一鬼逐來瞋罵。死人我物汝忽擔來。先鬼言。是我物我自持來後鬼言。是死人實我擔來。二鬼各捉一足一手爭之。前鬼言。此有人可問。後鬼即問。是死人誰擔來。是人思惟。此二鬼力大。若實若妄俱不免死。語言。前鬼擔來。後鬼大瞋。捉其人手拔出著地。前鬼取死人一臂[13]柎之。即著如是。兩臂兩脚頭脅舉身皆易。於是二鬼共食所易人身。拭口而去。其人思惟。我父母生身。眼見二鬼食盡。今我此身悉是他肉。我今定有身耶為無身耶。行到佛塔問諸比丘。廣說上事。諸比丘言。從本已來恒自無我。但以四大和合故計為我身。如汝本身與今。無異。諸比丘度之為道。得阿羅漢(出大智論第十二卷)。
有一鬼神。身體極大有金色手。五指常流甘露。若有行人所須。飲食資生之具。盡從指出恣而與之。目連問言。汝是何天。福報功德奇特乃爾。我非天王梵天王。我是鬼神。乃依某國大城住。為遊行觀看故來至此。目連問言。汝作何善得如此報。答言。彼國大城名曰羅樓。我昔在中作貧女人。又織毛縷囊賣以自活。居計轉貧屋舍壞盡。遂至陌頭。近一大富好施長者家織[17]縷自活。日欲中時。若有沙門婆羅門。持鉢乞食。問我言。某長者家為在何處。我心真實無有虛妄。歡喜舉手指示其家言。往彼處去。日時欲過勿復餘求(出雜藏經)。
跋祇國界有鬼。名為毘沙(承事勝已經云[20]阿羅婆)極為兇暴。殺民無量。日恒數十人。皆共集而作是說。可避此國遠至他界。鬼知人心便語彼人曰。汝等莫離此處至他邦土。終不免吾手。卿日日持一人祠吾便不擾汝。時跋祇人日取一人祠。彼惡鬼。是鬼噉人骨滿溪谷。時有長者[21]子名曰善覺。在彼住止饒財多寶。兒名那優羅。唯有一子。有此限制。兒那優羅應祠是鬼。父母沐浴此小兒竟。與著好衣至彼鬼所。啼哭喚呼不可稱計。並作是說。諸鬼[22]地神皆共證明。我此一子[23]願擁此兒使得免濟。釋提桓因及梵天王。諸如來弟子漏盡阿羅漢及辟支佛。乃至如來最尊最上良[24]祐福田。無有出如來上者。當鑒察之。願如來當照此至心。以兒付鬼便退而去。爾時世尊以天眼耳徹聽聞見。以神足力至雪山北。入鬼住處結跏趺坐。是時小兒至鬼住處。[25]遙見如來光色炳然。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發歡喜心向於如來。謂是惡鬼隨意食之。是時世尊告曰。那優羅如汝所言。我今是如來至真等正覺。故來救汝及降此鬼。那優羅歡喜頭面禮足。時世尊與說妙義。即於座上諸塵垢盡得法眼淨。彼已見法歸佛法聖眾而受五戒。惡鬼還本處[26]遙見世尊端坐不動。便興恚怒。雨雷電霹靂或雨刀劍。未[27]墮地頃。如來化作優鉢蓮華。復雨種種神力如來[28]隨而降之。沙門衣毛不動我今當往問其深義。設不能報我者當持汝兩脚擲著海南。佛言。若人非人無能持我兩脚擲海南者。欲問便問。時鬼問曰。何等是故行新行及行滅。世尊告曰。當知眼是故行。曩時所造緣[29]病成行。耳鼻口身意此是故行。今身所造身三口四意三此是新行當知故行滅盡。更不興起復不造行。能取此行永已不生永盡無餘。是謂行滅。鬼白佛言。我今極飢歸我小兒。世尊告曰。昔我為菩薩時。有鴿投我我尚不惜身命救彼鴿厄。況今已成如來。能捨此兒令汝食噉。汝迦葉佛時曾作沙門。修持梵行後復犯戒。生此惡鬼。爾時惡鬼承佛威神。便憶曩昔所造諸行。即至世尊所。頭面禮足。我今愚惑不別真偽。乃生此心向於如來。唯願世尊受我懺悔。如是三四。世尊告曰。聽汝悔過。為說妙法。時彼惡鬼手擎數千兩金奉上世尊。我今以此山谷。施招提僧。唯願世尊與我受之。世尊即受。便說此偈。
鬼曰更有何教。世尊告曰。捨汝本形著三法衣而作沙門。入跋祇城處處教令。如來出世不度者度。令得解脫。最尊最上良祐福田。[4]今度那優羅小兒。及降毘沙惡鬼。汝等可往至彼受化。時毘沙鬼於跋祇國。唱如是言。是時長者善覺。聞此語已喜躍不勝。將八萬四千人民之眾。至世尊所(出增一阿含第八卷)。
昔有一母人。甚多子息。性惡無慈。喜盜人子殺而噉之。亡子[7]家不知誰取。[8]行巷涕哭如是非一。阿難出行輒見涕哭。還已共議。傷亡子家。佛知故問。眾何等議。阿難白佛言。向行分衛見人[9]涕哭。問之皆云。生亡我子不知屍處。佛便為阿難說。是國中盜人子者非[10]凡人。是鬼子母。今生作人喜盜人子。是母有千子。五百子在天上。五百子在人間。千子皆為鬼王。一王者從數萬鬼。如是五百鬼王在天上嬈諸天。五百鬼王在世間嬈帝王人民。如是五百鬼王天亦無奈何。阿難言。鬼子母在是國中。寧可勅令不盜人子耶。佛言大善。阿難言。用何方便。佛語阿難。到是母所伺其出已。斂取其子著精舍中。即往伺斂得[11]十數子逃精舍中。母來不見便捨他子不敢復殺。行索其子遍不知處。行道啼哭如是十日。母便自[12]擗自撲仰天大呼不復飲食。佛遣沙門往問。即報沙門言。亡多子故哭耳。沙門又言。汝欲得子不。報言欲得。沙門言。汝審欲得者可往問佛可得汝子。母聞是語。歡喜意解便到佛所。為佛作禮。佛即問母。何為啼哭。母報言。亡我子故。佛問。汝捨汝子。至何所而亡汝子。母即默[13]然。如是至三。母知盜人子為惡。即起作禮。我愚癡故。佛復問言。汝有子愛之不母言。我有子坐起常欲著我傍。佛復問曰。汝有子知愛之。何[14]以日行盜他人子。他人有子亦如汝愛之。亡子之家亦行道啼哭如汝。汝反盜人子殺噉之。死後當入太山地獄。汝寧欲得汝子不。母即頭面著地。願佛哀我。佛言。汝子若在汝寧能自悔不。若能自悔當還汝子。母言。我能自悔。佛言。汝能自悔當作何等自悔。母言。聽佛教[15]戒當隨佛語。佛還我子佛言。審如汝語。授以五戒。汝有千子皆為說名。五百子在天上。五百子在世間。嬈諸天人。汝子作鬼王將數萬鬼。如是不可[16]勝數。或稱樹木神地[17]神水神及船車。舍宅闇冥夢寤恐怖怪異種種之神。如是矯稱令人祠祀。烹殺飲食不能護活人命。但增益罪。是愚癡人不知坐思貧窮。鬼子母聞佛說。一心自悔。即得須陀洹道。長跪白佛言。願佛哀我。欲止佛精舍傍。我欲呼千子。我欲使與佛結要。我欲報[18]彼天上天下人恩。佛言善哉。如汝有是意大善。佛言。便止佛精舍邊。其國中人民無子者。來求子當與之子自在所願。我當勅子往使隨護人。不得復妄嬈之。欲從鬼子母求願者。名浮陀摩尼鉢。姊名炙匿。天上天下鬼屬是摩尼鉢主。四海內船車治生有財產皆屬摩尼鉢。摩尼鉢與佛結要受戒。主護人財物。炙匿主人若有產生當往救之(出鬼子母經)。
時屈摩夜叉鬼。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時屈摩鬼白佛言。世尊。今請世尊與諸大眾。於此夜宿。世尊默然。是時屈摩化作五百重[21]閤房舍臥具坐床踞床。俱執褥枕各五百具。又化作五百燈明。無諸烟焰(出雜阿[22]含第四十九卷)。
爾時目連夜冥經行。弊魔自化徹影入目連腹。目連入三昧觀察其原。即[25]語弊魔。且出且出。莫嬈佛弟子。長夜獲苦。魔心念言。今此沙門未[26]會見我。橫造妄語。正使其師尚不知吾。況其弟子。目連報曰。吾復知卿即心所念。魔即恐懼已覺我矣。即化徹身出住其前。目連告魔。過去之世拘樓秦佛時。我曾為魔。號曰瞑恨。吾有一姊。名曰黤黑。汝為作子。以是知之是吾姊子。時佛出世。有二弟子。一曰洪音。二曰知想。何故名曰洪音。住於梵天[1]磬咳出聲。聞于三千。知想者獨處閑居坐山樹下。三昧正受牧牛[2]羊人擔薪負草。各相謂言。此已命過共闍維之。知想從三昧起入城分衛(出弊魔試目連經又出中阿含經第二十七卷)。
[5]曾有一女人。為餓鬼所持。即以呪術而問鬼言。何以惱他女人。鬼答之言。此女人者是我怨家。五百世中而常殺我。我亦五百世中。斷其命根。若彼能捨舊怨之心。我亦能捨。爾時女人作如是言。我今已捨怨心。鬼觀女人雖口言捨。而心不放。即斷其命(出[6]抄[7]毘婆沙經第八卷)。
魔設供饍。化作四萬比丘。著垢弊敗衣執持破鉢。胸背悉露面貌醜惡。跛蹇痤僂心懷遑懅。受種種食。文殊令諸化人鉢食常滿。揣食在口饐不得納。身體不安自然躄地問於魔言。比丘何故不食。魔曰。是欲死矣。文殊曰。無毒之人豈復行垢毒耶。有婬怒癡人是則為毒。因為說法我無是毒。五百諸天從魔來者。發菩提心(出文殊現寶藏經下卷)。
目連至恒河邊。見五百餓鬼群來趣水有守水鬼。鐵杖驅逐令不得近。於是諸鬼逕詣目連。禮目連足各問其罪。一鬼曰。我受此身常患熱渴。先聞恒河水清且涼。歡喜趣之沸熱壞身。試飲一口。五[12]藏燋爛臭不可當。何因緣故受如此罪。目連曰。汝先世時作相師。相人吉凶。少實多虛。或毀或譽。自稱審諦以動人心。詐惑欺誑以求財利。迷惑眾生失如意事。
復有一鬼言。我常為大狗利牙赤白來噉我肉[13]遺有骨在。風來吹起。肉續復生。狗復來噉。此苦何因。目連答言。汝前世時作天祠主。常教眾生殺羊以血祠天。汝自食肉。是故今日以肉償之。
復有一鬼言。我常身上有糞周遍塗[14]漫。亦復噉之。是罪何因。目連答曰。汝前世時作婆羅門。惡邪不信。道人乞食取鉢盛滿糞以飯著上持與道人。道人持還以手食飯。糞污其手。是故今日受如此罪。
復有一鬼言。我腹極大如甕。咽喉手脚其細如針。不得飲食。何因此苦。目連答言。汝前世時作聚落主。自恃豪貴。飲[15]食縱橫輕欺餘人。奪其飲食飢困眾生。
復有一鬼言。我常趣溷欲噉食糞。有大群鬼捉杖驅我不得近廁。[16]中爛臭飢困無賴。何因如此。目連答言。汝前世時作佛圖主。有諸白衣供養眾僧供辦食具。汝以麁供設客僧。細者自食。
復有一鬼言。我身上遍滿生舌。斧來斫[17]舌。斷續復生如此不已。何因故爾。目連答言。汝前世時作道人。眾僧差作蜜漿。石蜜塊大難消。以斧斫之。盜心噉一口。以是因緣故還斫舌也。
復有一鬼言。我常有七枚熱鐵丸直入我口。入腹五藏燋爛。出還復入。何因故受此罪。目連答言。汝前世時作沙彌。行果[18]瓜子到[19]其師所。敬其師故偏心[20]多與實長七枚。
復有一鬼言。常有二熱鐵輪。在我兩腋下。轉身體燋爛。何因故爾。目連答曰。汝前世時。與眾僧作餅。盜心取[21]兩幡俠兩腋底。
復有一餓鬼言。我丸極大如甕。行時擔著肩上。住則坐上進止患苦。何因故爾。目連答[22]曰。汝前世時作市令。常以輕秤小斗與。重秤大斗取。常自欲得大利於己侵剋餘人。
復有一鬼言。我常兩肩有眼。胸有口鼻。常無有頭。何因故爾。目連答言。汝前世時恒作魁膾。弟子若殺罪人時。汝常有歡喜心。以繩著結挽之。
復有一鬼言。我常有熱鐵針。入出我身受苦無賴。何因故爾。目連答言。汝前世時作調馬師。或作調[23]象。馬難制。汝以鐵針刺脚。又時牛遲亦以針刺。復有一鬼言。我身常有火[24]出燃懊惱。何因故爾。目連答言。汝前世時作國王夫人。更一夫人王甚幸愛。常生妬心伺欲危害。值王臥起去。時所愛夫人眠猶未起著衣。即生惡心正值作餅。有熱麻油即以灌其腹。腹爛即死。
復有一鬼言。常有旋風迴轉我身。不得自在隨意東西。心常惱悶。何因故爾。目連答言。汝前世時常作卜師。或時實語或時妄語。迷惑人心不得隨意。
復有一鬼言。我身常如塊肉。無有[25]脚眼耳鼻等。恒為蟲[26]鳥所食。罪苦難堪。何因緣故。答言。汝前世時常與他藥墮他兒胎。
復有一鬼言。常有熱鐵籠。籠絡我身。燋熱懊惱。何因受此。目連答言。汝前世時常以羅網掩捕魚鳥。
復有一鬼言。[1]我以物自蒙籠頭。亦常畏人來殺我。心常怖懼不可堪忍。何因故爾。答言。汝前世時婬犯外色常畏人見。或畏其夫捉縛打殺。或畏官法戮之都市。恐怖相續。
復有一鬼問曰。我受此身。肩上常有銅瓶滿中[2]洋銅。手捉一杓取自灌頭。舉體燋爛。如是受苦無數無量。有何罪咎。答言。汝前[3]世時出家為道。僧典飲食。以一[4]蘇瓶私著餘處。有客道人來者不與之。去已出蘇行與舊僧。此蘇是招提僧物一切有分。此人藏隱雖與不等。由是緣故受此罪也(出雜藏經)。
經律異相卷第四十六
校注
[0238023] 部【大】,部第三十六【明】 [0238024] 梁【大】*,梁天監十五年勅【宋】【宮】* [0238025] 僧旻【大】*,〔-〕【宋】【宮】* [0238026] 寶【大】,曇【宋】【元】【宮】 [0238027] 等【大】*,等奉勅【明】* [0238028] 集【大】*,撰【宋】【明】【宮】* [0238029] (阿修…四)十五字【大】,〔-〕【明】 [0238030] 第一【大】,第一(有五種)【明】,一【宋】【元】【宮】 [0238031] (羅呵…五)七十八字【大】,〔-〕【明】 [0238032] 帝【大】,帝王四【宮】 [0238033] 阿修羅【大】,〔-〕【宮】,修羅【宋】【元】 [0238034] 羅【大】,一羅【明】 [0238035] 呵【大】,阿【元】 [0238036] 王【大】,〔-〕【宮】 [0238037] 一【大】,〔-〕【明】 [0238038] 大【大】,有大【宋】【元】【明】【宮】 [0238039] 鋡【大】,含【宋】【元】【明】【宮】 [0238040] 輪【大】下同,倫【明】下同 [0238041] 北【大】,比【宮】 [0238042] 隨【大】,阿【宮】 [0238043] 風【大】,嵐【宋】【元】【明】【宮】 [0239001] 波【大】,浪【宋】【元】【明】【宮】 [0239002] 冠【大】,貫【宋】【元】【明】【宮】 [0239003] 迦【大】,伽【宋】【元】【明】【宮】 [0239004] 縛【大】,〔-〕【宮】 [0239005] 係【大】,繫【宋】【元】【明】 [0239006] 含【大】,含經【明】 [0239007] 毘【大】,二毘【明】 [0239008] 有【大】,〔-〕【明】 [0239009] 二【大】,〔-〕【明】 [0239010] 身【大】,娠【宋】【元】【明】【宮】 [0239011] 藍及【大】,泥【宋】【元】【明】,泥及藍【宮】 [0239012] 名【大】,名名【宋】【元】【明】【宮】 [0239013] 𢷾【大】,滅【宮】 [0239014] 集【大】,燒【宋】【元】【明】【宮】 [0239015] 燒【大】,〔-〕【宋】【元】【明】【宮】 [0239016] 是【大】,〔-〕【宋】【宮】 [0239017] 往【大】,三往【明】 [0239018] 三【大】,〔-〕【明】 [0239019] 腅娑【大】,睒婆【宋】【元】【明】【宮】 [0239020] 羅【大】,四羅【明】 [0239021] 四【大】,〔-〕【明】 [0239022] 旃【大】,栴【明】 [0239023] 伐【大】,罰【宮】 [0239024] 輪【大】,倫【宋】【元】【明】 [0239025] 輪【大】下同,倫【宋】【元】【明】【宮】下同 [0239026] 退【大】,迴【宮】 [0239027] 私【大】,〔-〕【宮】 [0239028] 阿【大】,五阿【明】 [0239029] 五【大】,〔-〕【明】 [0240001] 願【大】,〔-〕【宋】【元】【明】【宮】 [0240002] 出【大】,山【宋】【元】【明】【宮】 [0240003] 縛【大】,練【宋】【元】【明】 [0240004] 經【大】,〔-〕【宋】【元】【明】【宮】 [0240005] 論【大】,論經【宮】 [0240006] 羅【大】,羅第【宋】【元】【明】【宮】 [0240007] 也【大】,〔-〕【宋】【元】【明】【宮】 [0240008] 以【大】,已【宋】【元】【明】【宮】 [0240009] 宴【大】,讌【宋】【元】【明】【宮】 [0240010] 污【大】,汗【宋】【元】【明】【宮】 [0240011] 振【大】,震【宋】【元】【明】【宮】 [0240012] 神【大】,第【宋】【元】【明】【宮】 [0240013] 四【大】,四(有十五種)【明】 [0240014] 明本無此目錄 [0240015] 皆【大】,〔-〕【宋】【宮】 [0240016] 沽【大】,酤【元】 [0240017] 減【大】,滅【宋】【元】【宮】 [0240018] 鬼【大】,一鬼【明】 [0240019] 一【大】,〔-〕【明】 [0240020] 中【大】,〔-〕【宋】【元】【明】【宮】 [0240021] 會【大】,膾【宋】【元】【明】【宮】 [0240022] 猶如【大】,如猶【宮】 [0240023] 合【大】,含【宋】【元】【明】【宮】 [0240024] 卷【大】,〔-〕【宋】【元】【宮】 [0240025] 餓鬼果報二【大】,二餓鬼果報【明】 [0240026] 盪【大】,蕩【宋】【宮】 [0240027] 醬【大】,漿【宋】【宮】 [0240028] 仗【大】,杖【宮】 [0240029] 蓬【大】,髼【宋】【元】【明】 [0240030] 加【大】,伽【宋】【元】【明】 [0240031] 鬼【大】,三鬼【明】 [0240032] 三【大】,〔-〕【明】 [0240033] 雇【大】,售【元】【明】 [0241001] 師【大】,故【明】 [0241002] 金【大】,四金【明】 [0241003] 著衣【大】,衣著【宋】【元】【明】【宮】 [0241004] 四【大】,〔-〕【明】 [0241005] 施【大】,設【宋】【元】【明】【宮】 [0241006] 者【大】,賢者【宋】【元】【明】【宮】 [0241007] 又【大】,久【宋】【元】【明】【宮】 [0241008] 言【大】,曰【宋】【元】【明】【宮】 [0241009] 出【大】,又出【宋】【元】【明】【宮】 [0241010] 二【大】,五二【明】 [0241011] 五【大】,〔-〕【明】 [0241012] 復【大】,後【宋】【元】【明】【宮】 [0241013] 柎【大】,附【宋】【元】【明】【宮】 [0241014] 金【大】,六金【明】 [0241015] 為【大】,〔-〕【明】 [0241016] 六【大】,〔-〕【明】 [0241017] 縷【大】,囊【宮】 [0241018] 毘【大】,七毘【明】 [0241019] 七【大】,〔-〕【明】 [0241020] 阿【大】,何【宮】 [0241021] 子【大】,〔-〕【宋】【元】【明】【宮】 [0241022] 地【大】,他【宋】【元】【明】【宮】 [0241023] 願擁【大】,唯願擁護【宋】【元】【明】【宮】 [0241024] 祐【大】*,友【宮】* [0241025] 遙【大】,逢【宋】【元】【明】【宮】 [0241026] 遙【大】,逢【宮】 [0241027] 墮【大】,隨【明】 [0241028] 隨【大】,墮【明】 [0241029] 病【大】,痛【宋】【元】【明】【宮】 [0242001] 淨【大】,凉【宋】【元】【明】【宮】 [0242002] 木【大】,水【宋】【元】【明】【宮】 [0242003] 怠【大】,息【宋】【元】【明】【宮】 [0242004] 今【大】,令【宋】【元】【明】【宮】 [0242005] 鬼【大】,八鬼【明】 [0242006] 八【大】,〔-〕【明】 [0242007] 家【大】,之家【宋】【元】【明】【宮】 [0242008] 行【大】,街【宋】【元】【明】【宮】 [0242009] 涕【大】,啼【宋】【元】【明】【宮】 [0242010] 凡【大】,凡夫【宋】【元】【明】【宮】 [0242011] 十數【大】,數十【明】 [0242012] 擗【大】,躄【宋】【元】【明】【宮】 [0242013] 然【大】,〔-〕【宮】 [0242014] 以【大】,故【宋】【元】【明】【宮】 [0242015] 戒【大】,誡【宋】【元】【明】【宮】 [0242016] 勝【大】,稱【宋】【元】【明】【宮】 [0242017] 神【大】,〔-〕【宮】 [0242018] 彼【大】,復【宮】 [0242019] 屈【大】,九屈【明】,尼【宮】 [0242020] 九【大】,〔-〕【明】 [0242021] 閤【大】,閣【宋】【元】【明】【宮】 [0242022] 含【大】,含經【宋】【元】【明】【宮】 [0242023] 魔【大】,十魔【明】 [0242024] 十【大】,〔-〕【明】 [0242025] 語【大】,謂【宋】【元】【明】【宮】 [0242026] 會【大】,曾【宋】【元】【明】【宮】 [0243001] 磬【大】,馨【宋】【元】【明】【宮】 [0243002] 羊【大】,牧羊【宋】【元】【明】【宮】 [0243003] 鬼【大】,十一鬼【明】 [0243004] 十一【大】,〔-〕【明】 [0243005] 曾【大】,曾聞【宋】【元】【明】【宮】 [0243006] 抄【大】,木【宮】 [0243007] 毘【大】,毘曇【宋】【元】【明】【宮】 [0243008] 波【大】,十二波【明】 [0243009] 十二【大】,〔-〕【明】 [0243010] 餓鬼【大】,十三餓鬼【明】 [0243011] 十三【大】,〔-〕【明】 [0243012] 藏【大】,臟【宋】【元】【明】 [0243013] 遺【大】,唯【宋】【元】【明】【宮】 [0243014] 漫【大】,墁【元】【明】 [0243015] 食【大】,酒【宋】【元】【明】【宮】 [0243016] 中【大】,口中【宋】【元】【明】【宮】 [0243017] 舌【大】,舌斷【宋】【元】【明】【宮】 [0243018] 瓜【大】*,蓏【宋】【元】【明】【宮】* [0243019] 其【大】,〔-〕【宮】 [0243020] 多與【大】,與多【宋】【元】【明】【宮】 [0243021] 兩幡俠【大】,二番挾【宋】【元】【明】【宮】 [0243022] 曰【大】,言【宋】【元】【明】【宮】 [0243023] 象【大】,象象【宋】【元】【明】【宮】 [0243024] 出【大】,燋【元】【明】 [0243025] 脚【大】,手脚【宋】【元】【明】,時【宮】 [0243026] 鳥【大】,烏【宋】 [0244001] 我【大】,我常【宋】【元】【明】【宮】 [0244002] 洋【大】,佯【宋】,烊【元】【明】 [0244003] 世【大】,身【宋】【元】【明】【宮】 [0244004] 蘇【大】*,酥【宋】【元】【明】【宮】* [0244005] 惡【大】,十四惡【明】 [0244006] 十四【大】,〔-〕【明】 [0244007] 桓【大】*,洹【宋】【元】【宮】* [0244008] 滅【大】,消滅【宋】【元】【明】 [0244009] 鬼【大】,十五鬼【明】 [0244010] 十五【大】,〔-〕【明】【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53 冊 No. 2121 經律異相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2-26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