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1]第二章 佛陀調伏龍及懸記
又應供厚德正覺者接近憍薩羅之最上都城,住須達多(給孤獨)之園。(一)於彼逝多林,佛陀法王發光者見一切世間,御覽最勝之丹巴般尼島(二)經〔成道後〕五年赴丹巴般尼之地,驅逐〔惡鬼〕阿瓦魯達迦等,自行島空虛。(三)然今於島上屬山、海蛇[1]等相互密集[2]而開始恐怖之戰鬥。(四)諸龍悉皆持大神通力,有恐怖之害毒,一切邪惡而易怒,驕慢而成貪欲[3]。(五)蛇等機敏而有大力,邪惡而慘忍,粗暴而短氣,易怒而望破壞[4]。(六)大力之大腹龍及有威力之小腹龍互相備力〔且〕兩者容貌殊勝。(七)任何人亦不能看出和平〔之方法〕。有威力之大腹龍醉心於驕慢,荒蕪持此岩石與森林島:「凡有敵意之蛇悉鏖殺〔著毒〕。」(八)傲慢小腹龍則狂吠:「千俱胝之龍等之來亦於戰鬥中,來者一切鏖殺,百由旬之島可為沙漠。」(九)如是亦無可制怨毒,有大神通力蛇等瞋恚吐火煙,熱中於憤怒性質之蛇王,欲消滅戰敵而激勵〔部下〕。(一〇)
世間遊行者善逝佛陀見蛇王等之激怒與為島之爭奪[5]行滅亡之路,思惟包含諸[P.22]天為〔人人之〕最上多數之利益。(一一)「若我不往〔楞伽〕,蛇等可不成安穩,島滅,未來應無幸福。(一二)我由龍並向有情憐愍望彼等之幸福,為彌增島[6]之幸福往〔彼處〕。(一三)〔我〕知楞伽島之德。蛇等於〔我〕以前驅逐夜叉,我之善良所為不可破壞此島。」(一四)宣此而正覺者由座起立,具眼者由香殿[7]去而已立於逝多林之門口。(一五)逝多林園之森神等悉舉手,「具眼者!我等與佛俱往」向佛奉事。(一六)〔佛陀宣〕:「否,一切應留。三彌提比丘一人可俱來〔三彌提已於棲處〕與樹俱可由〔佛陀之〕後方持來。」(一七)三彌提聞佛之言而滿足。〔由彼〕執削根之樹而伴隨如來。(一八)有大神通力天王由彼之最上人正覺者之後方支持大樹奉與最勝覺者為蔭。(一九)最上人赴往諸龍之戰鬥塲所,哀憐之師立於兩最勝龍之間。(二〇)世間之導師正覺者赴過兩龍〔頭〕之虛空而造甚深之黑暗。(二一)時由〔人中〕獅子[8]之大神通力生出黑暗,〔佛陀〕以黑暗亦蔽閉其傍樹[9]。(二二)戰怖之諸龍,互相不能見、又不見勝者[10],由何處可戰耶〔亦已莫知〕。(二三)一切悉皆休止戰鬥,放棄武器,合掌而立恭敬正覺者。(二四)佛知彼等之毛髮之彌竪,見怖戰之諸[P.23]龍,瀰滿慈心,而放暖光。(二五)彼希有而為毛髮竪立大光明。〔彼等〕一切如〔仰〕清淨天空之月見奉正覺者。(二六)〔佛陀〕立於彼處,具六色,光輝虛空中照十方而呼諸龍。(二七)「大王!以如何之理由諸龍生起之爭耶?我對卿等由哀憐急來彼處。」(二八)「此之大腹龍及彼小腹龍甥舅之欲財寶而爭戰。」(二九)正覺者憐性急之龍等而呼:「愚者之心起忿〔萌〕念,雖小〔次第〕成大物。」(三〇)多數之龍等!汝等見何[11]喜招大苦耶?汝等雖將失此小座而不可滅。互相若滅〔可成招〕未嘗聞之生命滅。(三一)如是具眼者〔說〕地獄之苦,勉勵諸龍,說人天界生之道與涅槃。(三二)一切之諸龍受兩足尊正覺者所教示正法而〔五體投地〕向如來乞容受。(三三)一切之諸龍集蛇等〔互相〕和解,八十俱胝之有情等悉皆歸依,(三四)「之一切龍等!我等願為此座而滅」〔而宣言〕。(三五)望和平雙方之龍〔王〕取最勝之座〔捧獻與佛陀〕:「望具眼者以哀愍受納此座。」(三六)具眼者正見者默然而許。兩大蛇知〔佛陀之許〕而甚滿足。(三七)「善逝!應坐此諸龍渴望以優輝毘琉璃所造之座。」(三八)諸龍於島之中據座。發光者法王坐於其座。(三九)八十俱胝之諸龍令正覺者滿足已而諸龍於彼處供養飲食。(四〇)八十俱胝之諸龍由佛陀之手鉢離圍繞最勝佛陀之傍而坐。(四一)
[P.24]在卡魯耶尼河[12]之河口有呼為摩尼奇加龍之與子等及龍之大眷屬共俱而棲,(四二)為信深歸〔佛陀〕為正見之持戒者。〔佛陀〕赴龍之集團時,彼愈益信仰深刻。(四三)龍見佛力哀愍,諸蛇畏怖[13]〔之態〕,作禮而坐向如來奉請:(四四)「對此島由哀愍先已驅逐夜叉等。今〔又〕為龍等此恩顧為對島第二之惠。(四五)大牟尼世尊!更〔垂〕此哀愍。我奉事佛陀。」(四六)有情哀愍者佛陀善逝聞龍之云,為楞伽島之利益而受其〔申訴〕。(四七)發光者牟尼食事畢起座於島內其處作一日之住。(四八)燈明第一人者於島內,過日中,具眼者入於梵住定。(四九)[A1]晡時勝者向龍等宣:「座應留於此。吉拉婆拉〔樹〕應留於此。汝等諸龍應完全歸依此樹與座。」(五〇)正覺者宣此以教諸龍,與〔自〕受用之聖物,再還歸逝多林。(五一)
調伏諸龍〔懸記〕畢
更於〔成道後〕八年龍王摩尼阿奇加[14]與五百比丘等俱奉請大雄。(五二)具足自在,有大神通力〔諸比丘〕敬奉圍繞正覺者,牟尼於逝多林中上昇虛空,達楞伽島卡魯耶尼河口。(五三)一切之諸蛇在大地建立寶石堂,以種種色之被服,天衣遮蔽。(五四)〔其處〕有種種寶玉之瓔珞,種種雜色之華,種種色之幢,堂被種種莊嚴。(五五)〔彼等牀上〕悉用帛布敷展,設立牀座,以佛陀為上首請僧伽坐。(五六)[P.25]正覺者與五百比丘等俱坐而入定,於所有諸方遍滿慈。(五七)佛與諸弟子俱七度入定,彼塲所建立最上之支提,大塔。(五八)龍王摩尼阿奇加向〔比丘等〕供養大施,正覺者與諸弟子俱受龍之布施,食事畢〔說法使彼等〕歡喜,與諸弟子俱昇虛空。(五九)世間之哀愍者佛陀由虛空降臨於長池支提處[15]入於禪定。(六〇)發光者法王與諸弟子俱,於彼塲所由定起,步行於空中,近於大雲林[16]〔園〕之菩提樹應立之塲所。(六一)過去三〔佛〕之大菩提樹〔亦立〕彼地。赴彼塲所〔又〕於彼處入定。(六二)〔時佛陀〕〔已懸記〕:「三佛之教時代在此塲所〔曾立〕三株菩提樹,當來我亦又應正立菩提樹於此處。」(六三)最勝人最上人與諸弟子俱起定,心中愉快到大雲林[17]〔園〕。(六四)彼處亦佛陀與諸弟子俱已入定。〔如是〕發光者由定起而〔如是〕記說:(六五)「最初世間之導師拘留孫〔佛〕於此設牀座之處坐,受此塲所。(六六)第二之世間導師拘那含〔佛〕於此設牀座之處坐,受此塲所。(六七)第三之世間導師迦葉〔佛〕於此設牀座之處坐,受此塲所。(六八)釋子而為最勝人瞿曇正覺者之我坐於此之牀座而得三昧。」(六九)
校注
[0010001] 本文 samuṭṭhitā 是 samuddikā。 [0010002] 本文 ubhoviyūḷhas 是 ubhatoviyūḷhas? [0010003] 本文 avassitā 是 avassuta? [0010004] 本文 vilaratthikā 是 vilayatthikā? [0011005] 本文 nivattah 讀為 vivattah。 [0011006] 本文 dīpasukhaṁ samicchituṁ 能讀為 dīpasukhaṁ samijjhitnṁ 之意。 [0011007] 香殿(ganshakuṭi)Jātakaṁ I, p. 92 somajjhe gandhakuṭaṁ kāresi(在祗園精舍中央造世尊住此之香殿)彼周圍造八十八人大長者之一一住室。詳見赤沼固有一九四頁a。 [0012008] 本文 kesaramayaiddhiya 是 kesarimahāiddhiyā? [0012009] 本文 sihitā yarukkho ahū 是 sahito va rukkho ahū。 [0012010] 本文 jitaṁ pi 是 jinaṁ pi。 [0012011] 本文 kim udisvā 是 kim-u-bisva。 [0013012] 卡魯耶尼(Kalyāni)今之錫蘭之可倫坡(Colombo)附近之流 Kaelani 河。 [0013013] 本文 phaṇimayaṁ 是 phaṇibhayaṁ? [0014014] 本文 Manikkhiko 是 Maniakkhiko。 [0014015] 長池(Dīghavāpi)今之 Eastern province 之 Kandiya-Kaṭṭu。(Mahṭr. p. 8 note I.)Poker, Ancient Ceylon pp. 318, 396 參照。 [0014016] 在錫蘭阿㝹羅市之南。後出。 [0015017] 本文 Meghavanārammaṁ 是 vanaṁ rammaṁ?【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65 冊 No. 32 島王統史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1-09-30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