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佛法概論

第七章 關於有情流轉的業力

第一節 行業的發見與價值

業與行

有情的流轉生死與業有深切的關係業的梵語為「羯磨」本為「作事」的意思如僧團中關於僧事的處理都稱為羯磨但從《奧義書》以來羯磨早已含有深刻的意義被看作有情流轉生死的動力如《布利哈德奧義書》(二——五)說「人依欲而成因欲而有意向因意向而有業因業而有果」然在佛典中漢譯《雜阿含經》雖偶而也有論到業的如說「諸業愛無明因積他世陰」(卷一三三〇七經)[A1]「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滅已異陰相續」(卷一三三三五經)[A2]但巴利本缺業說為佛法應有的內容但在佛世似乎還沒有重要的地位這要到《中阿含經》與《增一阿含經》《長阿含經》才特別發揮起來

印度舊有的「業」說無論為傳統的一元論新起的二元論總是與「我」相結合的或以業為自我所幻現的——自作或以業為我以外的動作——他作都相信由於業而創闢一新的環境——身心世界「我」即幽囚於其中釋尊的正覺即根本否定此我所以非自作非他作即依中道的緣起說明此生死的流轉如《雜阿含經》(卷一二三〇〇經)說「自作自覺(受)則墮常見他作他覺則墮斷見義說法說離此二邊處於中道而說法所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A3]浮彌尊者與外道論法也否定自作他作共作無因作而說「世尊說苦樂從緣起生」(《雜阿含經》卷一四三四三經)[A4]這可見釋尊的教說實以緣起說明生死的流轉即從身心關涉環境——自然社會身心——的展轉相依次第相續的活動中去說明後來業力說的發揚由於緣起支的解說而多少通俗化

正覺的緣起觀一切是展轉相依生滅相續的大活動也可說「大用流行」[A5]活動的一切為無限活動過程與活動過程的形態不斷的在發生安住變異消滅中推移總名為「行」所以說「諸行無常」[A6]這一切行沒有不變性主宰性的所以說「眼(等世間諸行)空常恒不變易法空我(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爾」(《雜阿含經》卷九二三二經)[A7]原來行與有為作(力用)等字字根是同一的行是正在活動著的有為是活動所作成的業是活動的見於事相作是活動的力用其中行與有為為佛法重要術語尤其是行行是世間的一切佛法以有情為本所以世間諸行不外乎情愛為中心的活動像五蘊中的行蘊即以思心所為主經上也說「五受陰是本行所作本所思願」(《雜阿含經》卷一〇二六〇經)[A8]緣起支中的行支也解說為「身行語行意行」[A9]即思心所為中心的身意的活動從展轉相依生滅相續的諸行中抉出(愛俱)思心所為中心的行支行蘊為五蘊現起的動力由於這是相依相續的活動所以當下能開示無常無我的深義後代學者每忽略行業的緣起性從靜止孤立的觀點去思考所以通俗化的業報說每流於膚淺

業感說的價值

業為《奧義書》以來的新發見曾經給人以非常的影響一直到現在起初業與我相結合到釋尊從緣起無我觀中使它淨化完成契於情理這是沈浸於耶回文化者所難得理解的所以略為解說

自力創造非他力人類在環境——自然社會身心中常覺到受有某種力量的限制或支配不是自己所能轉移與克服的於是想像有大力者操縱其間是神力是天命等但人類不能忍受這樣的無情虐待發出打開現實改造未來的確信覺得這是可能轉變的可以從自己身心——合於因果事理的努力中完成這確信自己身心行為的價值即達到否定神權等他力為「人定勝天」的具體解說人類在環境中雖從來就在自己努力的情況下獲得自己的一切但對於不易改轉的自然現象社會局勢身心積習最初看作神力魔力(魔是神的相對性)的支配覺得可以從自己對於神魔等的信虔服從等中得到改善這或者以物品去祭祀(禱告即祭祀的願詞讚詞)或者以咒術去遣召進一步覺得這是祭祀與咒術的力量——是自己身心虔敬動作的力量使神與魔不能不如此自我的業力說即從此興起佛陀使業力從神秘的祭祀與咒術中解放出來使人類合理的行為成為改善過去開拓未來的力量

機會均等非特殊神教者根原於神的階級性造為人為的社會階級什麼上帝選民什麼婆羅門剎帝利吠奢為再生族強調現前社會的階級性佛法從業力的立場徹底反對他認為人類的種種差別一切為業所決定業是在不斷變遷中的由於現生行為的善惡種族的優勝者可能沒落劣敗者可以上昇所以不否定現前的事實但並不使現前的情況神化看作無可挽回

前途光明非絕望從未來的要求說人類是於未來存有光明希望的但神教者為了配合政治優勢——統治的永久起見編別為神的子孫與不屬於神的子孫神的子孫得再生不屬於神的子孫如印度四姓中的首陀族沒有信受神教而得再生的權利他們是一切都完了永久沒落幻滅即使是基督教能消泯此一限制但由於神的殘酷性對於人類一期的死亡竟宣告他永生天國與永受火獄的判決不知人類的陷入歧途或由於社會的惡力或由於自己的錯誤本是極為普遍的陷入歧途甚至造成重大罪惡者即使無力自拔也沒有不希望未來的新生即是死了兒孫也不安於父祖的沈淪所以神教者的未來裁判實充滿了無情的殘酷違反人類的共同希求佛法的業力說以一切為有情行為價值所成既成環境的惡劣由於過去的錯誤應從現在身心合理努力中去變革即使是此生無力自拔但未來的慘運並非結局而是過程一切有情在同趨於究竟圓滿的旅程中無論是落於地獄餓鬼畜生輪迴而不知出路但終究要在自己身心的改善中完成解脫所以三世業感說予人類以永不失望的光明

善惡有報非懷疑現生行為與境遇的不必一致引起一些人對於道德律——為善得福為惡得禍的懷疑然而人類向上的善行到底需要遵行這不能不對於人生努力向上的行為價值求得一肯定的著落或者寄託於子孫的禍福或者社會的治亂或者內心的安慰與苦痛不過瞽瞍生舜堯生丹朱父子間顯然沒有必然的關係而沒有子女的豈非毫無著落社會的墮落與進步確與我們的行為有關但以此為行為價值的唯一歸著即不能恰當而且地球會毀壞此地球的人類社會也要一切過去我們的善行到底能有多大意義如善行惡行僅招致內心的安慰與苦痛這過於虛玄如作惡者以惡行為快心的豈非即大可以作惡所以人類必須行善不可作惡的價值肯定都不是這些所能說明的特別是行善而遭遇不幸時想以子孫社會內心來安慰決難以滿足一般的要求這樣惟有三世業感說能說明現在行為與遭遇的不一致「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A10]儘可盡自己的努力以向上不必因現在遭遇而動搖為善的決心肯定行為價值的業感說是怎樣的入情入理

第二節 業及依業而有的輪迴

業的本質

相依相續的身心活動為有情的事實有情的活動不已從情愛為本的思心所引發一切活動即是行業《雜阿含經》反覆的說到「無明覆愛緣繫得此識身」[A11](如卷一二二九四經)[A12]愛結所繫的愛在緣起支中即說為行如說「無明緣行行緣識[A13]所以愛約我我所的染著說思約反應環境所起的意志推行說行與業約身口意的活動說這本是相依共起的活動不過從它的特性給以不同的稱呼

行與業指思心所引發的身心動作說而業又是因活動所引起的勢用這或者解說為「經驗的反應」或者稱之為「生活的遺痕」總之由身心的活動而留有力用即稱為業所以古說業有「表業」與「無表業」或說「業」與「業集」從業的發展過程說由於觸對現境或想前念後思心所即從審慮決定而發動身語的行為在這身語動作時當下即引起業力這可見業是經內心與身語的相互推移而滲合了的所以有以為業是色但沒有質礙有以為是心但也沒有知覺這是不能看為個體性的物質或精神附屬於身心的某部分這是不離有情色心不即有情色心的潛能古來或者因情識為有情的中樞所以說業依於識或者因為業從身心所引發能引發身心所以說依於六處然情識與六處從有情的別別蘊素說而不是從有情的和合相續說所以應該如一類學者所說業依有情而存在

業的類別

關於業向來有繁廣的說明現在略說三類定業不定業故意所作的強業必定要受某種果報的名為定業如《中阿含經思經》說「若有故作業我說彼必受其報若不故作業我說此不必受報[A14]其實必定與不必定還在我們自己如《中阿含經鹽喻經》說即使是重大惡業如有足夠懺悔的時間——壽長能修身修戒修心修慧重業即輕受而成為不定業這如以多量的鹽投入長江大河並不覺得鹹苦一樣反之如故意作惡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懺悔不能修身修戒修心修慧那就一定受報這如鹽雖不多而投於杯水中結果是鹹苦不堪所以不必為既成的惡業擔心儘可從善業的修習中去對治惡業惟有不知懺悔不知作善業這才真正的決定了成為定業難逃

共業不共業依自作自受的法則自己所作所為的當然由自己負責但人類生於自他共存的社會一舉一動一言一語都直接間接的與他有關對他有利或有害的行業影響自己也影響到他人從影響本身說即不共業從影響他人說即是共業個人的不共業同類相攝異類相拒業用在不斷的熏增或削弱中大眾的共業更是相攝相拒彼此展轉而構成自他間的複雜關係等到相互推移引發出社會的共同趨勢即一般所說的「共業所感」依共作共受的法則大眾的共業要大家起來改變它聖人也無能為力

引業與滿業如生為人類人與人是一樣平等的人類的壽命根身的構造感官的認識對於自然的享受等都大致相同從這引業所感的業果說人類的主要本質是平等的人與人間所有的差別如相貌不同眷屬不同貧富不同知識才能不同等是過去的滿業與現生業所使然的這種差別不但不全是過去業所規定的更多是由於眾生共業所限制自己現業所造成從引業所感的果報說如生為人類此生即沒有變革的可能由於共業及現生業而如此的即大有改進的餘地不善的當從善業的精進中變革它善的當使它增長使它進展為更完善的佛法重業感而不落於定命論重視現生的進修特別是自己的努力即由於此

從前生到後生

在不斷的身心活動中有無數的業力增長或消滅這些業力由於性質不同成為一系一系的一系一系中又是一類一類的如五趣果報即有人業天業地獄業畜生業餓鬼業而每一趣業中又有種種差別這種種業力彼此相攝相拒相克制相融和成為有情內在極複雜的潛能現在的身心為過去某一系類的業力所規定其他的照樣存在現在又加添了不少的新業雖同時有種種業由於感得此生的業力規定了此生的特性——如生在人類即為人類的特性所限制僅能在「人類生活」的限度內活動其他的業可能暗中活動給此生以有限的影響但終不能改變此生的特性這規定一生的業類從因緣和合而開展新生的活動當下即受到自身的限制特別是不能不漸次衰退到業盡而死亡——常態的死這業類所規定一期生存的能力即是「命根」[A15]等到這一生進入死亡的階段從前及現生所造的業力中由於「後有愛」的熏發有佔有優勢的另一系類業起來重新發展和合新的身心成為又一有情有情的生死相續是這樣的一生一生延續不已這譬如在同一國家中人民從思想經濟等而相互結合為種種階層不同黨派相攝相拒互相消長現在由甲黨當政於現階段的政治施設起著決定作用雖同時有別的政黨自由活動於社會底層或能部分的影響現政局但在甲黨未倒臺前其他政黨到底不能取得領導地位實現政治的根本變革這些政黨也有從來就有的也有新起的在甲黨失敗時必有一佔有優勢的乙黨起來執政開拓一新的政局甲黨可能解體了或與其他黨派退為在野黨所以佛教緣起的業感論沒有輪迴主體的神我沒有身心以外的業力僅是依於因果法則而從業受果約發現的外表說從一身心系而移轉到另一身心系約深隱的內在說從一業系而移轉到另一業系如流水的波波相次如燈炷的燄燄相續諸行無常的生死流轉絕非外道的流轉說可比

由於身心的一度崩壞根身與情識的相離而不再生起一般多不能記憶前生的經歷弄得生不知所來死不知所去所以三世業感說每難以為一般所信受然而不能記憶並不即是沒有如蒙古及中亞細亞民族他們的古代以及中古時代的政治情況大多忘卻然從我國史籍所說他們確曾有過那樣的經歷民族的延續尚且會因一度沒落而忘記得一乾二淨何況身心的一度崩壞何況死時曾陷於悶絕的情態何況為另一業系所發展的新生


校注

[A1] 《雜阿含經》卷13(CBETA, T02, no. 99, p. 88, b9-10)
[A2] 《雜阿含經》卷13(CBETA, T02, no. 99, p. 92, c18-19)
[A3] 《雜阿含經》卷12(CBETA, T02, no. 99, p. 85, c11-13)
[A4] 《雜阿含經》卷14(CBETA, T02, no. 99, p. 93, c14)
[A5] 《大華嚴經略策》卷1「緣起者稱體之大用也」(CBETA, T36, no. 1737, p. 702, a8-9)
[A6] 《雜阿含經》卷10(CBETA, T02, no. 99, p. 66, c21-22)
[A7] 《雜阿含經》卷9(CBETA, T02, no. 99, p. 56, b24-26)
[A8] 《雜阿含經》卷10(CBETA, T02, no. 99, p. 65, c18-19)
[A9] 《雜阿含經》卷12「緣無明行者云何為行行有三種——身行口行意行」(CBETA, T02, no. 99, p. 85, a25-26)
[A10] 《歸元直指集》卷2(CBETA, X61, no. 1156, p. 462, c5-6 // Z 2:13, p. 150, c13-14 // R108, p. 300, a13-14)
[A11] 《雜阿含經》卷12(CBETA, T02, no. 99, p. 83, c25)
[A12] 《雜阿含經》卷12「愚癡無聞凡夫無明覆愛緣繫得此識身內有此識身外有名色此二因緣生觸」(CBETA, T02, no. 99, p. 83, c24-26)
[A13] 《雜阿含經》卷13(CBETA, T02, no. 99, p. 92, c21)
[A14] 《中阿含經》卷3〈2 業相應品〉「若有故作業我說彼必受其報或現世受或後世受若不故作業我說此不必受報」(CBETA, T01, no. 26, p. 437, b26-28)
[A15] 《阿毘達磨俱舍論》卷5〈2 分別根品〉(CBETA, T29, no. 1558, p. 26, a25)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