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耆德邈兮難尋[A1]
近代閩南多碩德,逢公長老其傑焉!公早歲參學江浙,禮四大名山殆遍。戰時,公以七十衰老之身,遍禮印度聖跡,越喜馬拉雅山而入西藏;其精苦卓絕,以視趙州之八十行腳,無多讓也。公參學叢林,能得大公無我之恉,身體力行,改其剃度之子孫道場——廈門南普陀寺為十方常住。後之南普陀寺能蜚聲教界,蔚為國際知名道場,豈非受逢公毅然改制之賜耶!
南普陀寺之興僧教育,先後敦請常惺、太虛二大師以主其事,逢公悉贊助維繫其間。晚年,公遊川、滇、西藏,得散佈各方之閩院學友之歡迎,亦可以稍酬其為法之一片婆心矣。
勝利後,公卓錫新加坡,出主龍山寺。德望彌重,化緣普洽,為彼邦人士所稱道。
嗟乎!余生也晚,雖幸列閩院門墻,初未敢私謁請益,唯知公之愛護學人心切而已。迨民國二十八年,公來北碚之縉雲山,禮請虛公大師遊化雲南。縉雲師友,懇公開示,語多精采。第以逢公語音微閡,虛公令余為眾覆述其大意,乃得與公晤對,親承謦欬。今逢公示寂且十年矣,一代耆德,邈兮難尋!高山仰止,實不勝其低徊不已之私焉。民國五十一年六月二十日,寫於臺北慧日講堂。
【經文資訊】《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第 23 冊 No. 23 華雨香雲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1-12-09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所編輯
【原始資料】印順文教基金會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