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華雨香雲

哌㗘文集序[A1]

佛教在印度經歷了千五百年的發展與演變成為非常龐大而具有複雜內容的宗教不論它如何複雜成為人間最高文化的佛教到底是從誕生在印度的釋尊體悟人生實相而後流出的雖也有過去的與他方的諸佛但從佛佛道同去觀察這等於釋尊佛格多方面的表現一般他方佛菩薩的崇敬者忽略了此世界即人成佛的釋尊不再注意佛在人間的確實性畸形發達的結果造成釋尊本懷佛教的沒落流於虛玄而神祕的信仰佛陀的信仰不應該只是偶像式的崇拜要把握佛陀的生命從佛教不共世間的特質上堅定自己的信仰接受釋尊指示我們的理解與實踐釋尊住世時的佛教動態與流行在南方巴利文系的佛教相近但巴利文系的學者如否認大乘即不能理解佛陀的本懷這不妨談談大乘是佛說大乘是佛說的信念我立足在事實的基礎上釋尊當時教化的對象確乎多是聲聞弟子聲聞乘者在平時尤其遇到人事的打擊與病苦纏綿的時候都在請求釋尊容許他自殺這無常中心論者充滿厭世苦行的氣味但釋尊本身在大雄大力大悲願的偉大生活中表現了獨特的精神直到入滅的前刻還在化度須跋陀羅佛陀是從修學菩薩道而成的彌勒菩薩卻被看為「不修禪定不斷煩惱」[A2]的常人這與厭離世間急求解脫的聲聞有著截然不同的行徑可說非常明白菩薩道的行解在早期聖典裡並非沒有這就是本生與本行《雜藏》的本生談等決非完全後起的本生與本行最初集在毘尼裡與二部毘尼等合在一起後來佛弟子把它分離出來成為《雜藏》的一分分離出的本行有部叫做《大莊嚴經》大眾系稱為《大事》法藏部叫《佛本行集經》即傳承上座分別說系的正統者——化地部還是叫做《毘尼藏根本》佛陀的本生談雖有小小的不同可是各派都承認這本生談的內容有小乘學者所不能會通的部分這在龍樹無著論裡可以明白看出不同小乘行徑的大乘法可說是釋尊化世的大活動小乘學者接受了本生談即不能否認佛陀本懷的菩薩道也就因為這點無論小乘學者怎樣反對大乘教法永不動搖它確實可信的基石終於獲得廣大的開展

不但如此從歷史的檢討上認為五百結集是部分的初期小乘佛教的隆盛只是畸形的發達我敢說摩訶迦葉的結集法藏除時間怱促與少數人的意見以外還有把持的嫌疑這並非惡意的誣辱小乘僧團的爭執本是常有的事迦葉是小乘聖者他自以為假使不遇見釋尊也會無師自悟其實他無始來的習氣絲毫沒有消除——聲聞不斷習氣在釋尊入滅的時候迦葉帶了嚴謹苦行的頭陀集團急急的趕到拘尸那他是一位女性的絕對厭惡者曾受過比丘尼不少的譏刺他一到就為了女人眼淚污染佛足的事情在大眾中責罰阿難甚至指責到阿難請佛度大愛道出家的事迦葉不在當時舉罪卻在釋尊入滅不久給阿難重大壓迫甚至出了六個突吉羅罪釋尊入滅以後比丘們本來是阿難領導著迦葉運用了集團多數的力量使阿難不得不服從使阿難感慨的說本來想依附大德那知反被責斥遺棄呢討論到結集的地點有人主張毘舍離或者舍衛城但迦葉又主張在王舍城王舍城是迦葉舊住的教化區這一次他還是從王舍城來關於地點的決定也是很可注意的迦葉選定了五百人本來想把阿難除去阿難多聞第一這是釋尊常常讚歎也是大眾一向佩服的這才容納了大眾的意見選舉阿難在內迦葉與阿那律分批領導比丘向王舍城出發剩下阿難一人孤獨的到舍衛又轉到王舍結集的時候阿難申述佛的遺命「小小戒可捨[A3]這與謹嚴苦行的迦葉思想上截然不同結果不但不遵守佛的遺誨又給阿難加上一個突吉羅罪這一次的結集迦旃延富樓那須菩提他們都沒有被邀請苦行集團的操縱是非常明顯的關於釋尊的言行不能盡量的搜集僅是偏於厭離苦行集團少數人的意見這結果促成小乘畸形的發展釋尊本身並沒有實行頭陀行也曾勸迦葉放棄頭陀行迦葉本是一位苦行者他不願放棄自己的行為比丘尼們罵他老外道不是無因的吧他那謹嚴刻苦的作風正被當時的民眾特別是王舍城人崇拜著釋尊因他在社會上固有的聲譽給他相當的尊重使他歸入佛教這一點當時雖大大的增加了佛教的榮譽但事態的演進反而成為釋尊本懷大菩薩道的障礙我想假使有人肯搜集迦葉的傳記言行從他的個性與影響佛教兩點作嚴密的研究這與理解佛教發展的動向上是非常有益的大乘教法大眾系是始終承認的二世紀多聞部他們的分裂也與大乘有關大乘是佛法我有堅決的信仰這與南方巴利文系的佛學者否認大乘甚至批評勸人學菩薩根本不同

釋尊住世時的佛教我也承認比較上接近巴利文系的佛教或者覺得它既然接近佛教的原始態佛教徒只要忠實的依著它去行就得像中國內地的西藏的與日本的佛教不免混入印度教的思想與行為中國內地的西藏的與日本的佛教是否如此是另一問題巴利文系的佛教者雖自以為是理智的佛教說大乘是感情的佛教在我看來他們只是依樣葫蘆的形式崇拜他們根本的缺點是忘卻佛教是哲者宗教之一哲者宗教應怎樣去信仰它從來沒有理會過哲者宗教出現在婆羅門政治沒落與剎帝利政治興起的時代創教者是實有其人他承襲固有的文化又批判它在這哲人宗教的內容裡有著創教者個性的活躍與他獨特的見解它不像古代自然的宗教只是某民族思想的反映哲人宗教裡所包含的獨創成分是他的特質與生命拿佛教的術語來說就是本懷的實教那哲人宗教是否值得人類永久的信仰就看它獨創的思想是否偉大具有超時代的深見與遠見是哲人宗教的內容大概可以分為四類固有文化無條件的因襲——這是否創教者內心所贊同的或者適應時代而暫時容許的就看它是否與獨創的思想相吻合多少改造過的舊思想——這假使作為引入真實本懷的橋樑那還是屬於方便受著時代文明的限制不能盡量倡導本懷的思想只能在舊形式中表示新意見獨創的思想凡是一個理智的信仰者決不是愚昧的形式崇拜他要吐棄那暫時容許的因襲部分他要忽視那適應時代的方便他不但積極的闡發那獨創的真生命還要使潛在的新意見從舊形式裡解放出來真正的理智信仰者看來似乎比形式崇拜者遠離了創教者的理解與制度其實卻開顯了完成了創教者的本懷大乘佛教的開展即顯發了釋尊本懷的佛教因了時代思想的適應確乎與原始佛教有相當的不同我們要諒解它要把吻合釋尊本懷的佛教從適應印度文明的形式中掘發出來不能只看到大乘佛教中印度教思想的融合忘記了原始佛教也不能離開印度文明的搖籃我們應該深入釋尊的本懷這要從佛教無限錯綜的演變中從根本佛教的研究中從身心調柔的體驗中才能完成在這佛教不興則滅的現階段我們當然不能走上虛玄而神祕的信仰可也不應該擺出老牌佛教的姿態引導信眾走上形式的崇拜要把深刻而正確的佛教積極的發揚起來讓它在這病態進化的世界完成社會救濟與身心解放的兩般任務釋尊本懷的佛教是什麼是世界平凡的人類在生死中發大心積集悲智的資糧遍學一切不急急求證「直入大乘」[A4]的菩薩道這不但適應現實人間的需要還是釋尊人間成佛的本懷

慧松法師修學了多年巴利文系的佛教他在這次歸國的途中曾與我有三天的共話他想把近年來發表過的作品編成一部《哌㗘文集》要我寫一篇序我告訴他不行不過願意提供一些意見請求他的批評


校注

[A1] 民國三一年撰
[A2]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卷1(CBETA, T14, no. 452, p. 418, c8)
[A3] 《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卷30「若欲除[18]小小戒聽除」(CBETA, T22, no. 1421, p. 191, b4)[18]小小戒~Khuddānukhuddaka-sikkhāpada.
[A4] 《鳩摩羅什法師大義》卷3(CBETA, T45, no. 1856, p. 139, b20)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