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華嚴綱要

大方廣佛華嚴經綱要卷第十一

毗盧遮那品第六

此品來意者前品明此因之果今辨前之因答前因問故次來也因是果人之因故標果稱若不以人取法知是誰因前品初言毗盧遮那曠劫修因之所嚴淨今方顯修因之事釋名者略云光明徧照廣如前釋三宗趣者明因果廣大為宗證成前果為趣

此下經文序毗盧遮那如來往昔修因之時及處并所遇佛先顯其時

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乃往古世過世界微塵數劫復倍是數

此一品分三段初總明本事之時次有世界下別顯本事之處三彼勝音世界最初劫中下別顯時中本事今初時言復倍是數者即倍佛剎塵數劫也

有世界海名普門淨光明此世界海中有世界名勝音依摩尼華網海住須彌山微塵數世界而為眷屬其形正圓其地具有無量莊嚴三百重眾寶樹輪圍山所共圍繞一切寶雲而覆其上清淨無垢光明照耀城邑宮殿如須彌山衣服飲食隨念而至其劫名曰種種莊嚴

此明處初一句總明剎海次此世界下別指一剎其劫名曰種種莊嚴明剎中之時立此處此時為修因之始

諸佛子彼勝音世界中有香水海名清淨光明其海中有大[1]蓮華須彌山出現名華𦦨普莊嚴幢十寶欄楯周帀圍繞於其山上有一大林名摩尼華枝輪無量華樓閣無量寶臺觀周迴布列無量妙香幢無量寶山幢逈極莊嚴無量寶芬陀利華處處敷榮無量香摩尼蓮華網周帀垂布樂音和悅香雲照耀數各無量不可紀極有百萬億那由他城周帀圍繞種種眾生於中止住諸佛子此林東有一大城名𦦨光明人王所都百萬億那由他城周帀圍繞清淨妙寶所共成立縱廣各有七千由旬七寶為郭樓櫓却敵悉皆崇麗七重寶塹香水盈滿優鉢羅華波頭摩華拘物頭華芬陀利華悉是眾寶處處分布以為嚴飾寶多羅樹七重圍繞宮殿樓閣悉寶莊嚴種種妙網張施其上塗香散華芬瑩其中有百萬億那由他門悉寶莊嚴一一門前各有四十九寶尸羅幢次第行列復有百萬億園林周帀圍繞其中皆有種種雜香摩尼樹香周流普熏眾鳥和鳴聽者歡悅此大城中所有居人靡不成就業報神足乘空往來行同諸天心有所欲應念皆至其城次南有一天城名樹華莊嚴其次右旋有大龍城名曰究竟次有夜叉城名金剛勝妙幢次有乾闥婆城名曰妙宮次有阿修羅城名曰寶輪次有迦樓羅城名妙寶莊嚴次有緊那羅城名遊戲快樂次有摩睺羅城名金剛幢次有梵天王城名種種妙莊嚴如是等百萬億那由他數此一一城各有百萬億那由他樓閣所共圍繞一一皆有無量莊嚴

此彼勝音下別明感應之處初立定香水海名清淨光明為處之本次言此海中有須彌山其山上有一大林名摩尼華枝輪立定此為道場聞法之處次云此林東有大城名𦦨光明乃人王所都此城為昔生處次此城南有一天城言其伴城顯不孤也次云此一一城皆有無量莊嚴

此上約二十五行經通明往昔生處

諸佛子此寶華枝輪大林之中有一道場名寶華徧照以眾大寶分布莊嚴摩尼華輪徧滿開敷然以香燈具眾寶色𦦨雲彌覆光網普照諸莊嚴具常出妙寶一切樂中恒奏雅音摩尼寶王現菩薩身種種妙華周徧十方其道場前有一大海名香摩尼金剛出大蓮華名華𦦨蕋輪其華廣大百億由旬莖葉鬚臺皆是妙寶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蓮華所共圍繞常放光明恒出妙音周遍十方諸佛子彼勝音世界最初劫中有十須彌山微塵數如來出興於世其第一佛號一切功德山須彌勝雲諸佛子應知彼佛將出現時一百年前此摩尼華枝輪大林中一切莊嚴周徧清淨所謂出不思議寶𦦨雲發歎佛功德音演無數佛音聲舒光布網彌覆十方宮殿樓閣互相照耀寶華光明騰聚成雲復出妙音說一切眾生前世所行廣大善根說三世一切諸佛名號說諸菩薩所修願行究竟之道說諸如來轉妙法輪種種言辭現如是等莊嚴之相顯示如來當出於世其世界中一切諸王見此相故善根成熟悉欲見佛而來道場

此下別明道場之處顯為遇佛聞法之處也故云林中有一道場言道場前有一大海者指此海將為蓮華之處也次云彼勝音世界最初劫中有十須彌山微塵數如來出興於世者此別明本事之時言劫中多佛出世界者以經來不盡故無結束言最初劫有如是多佛其義不順豈有一劫之中有許多佛出耶疏云此最初劫應迴文於佛出興於世下云其劫最初第一佛(云云)此正甚善次云其第一佛號一切功德山須彌勝雲此正顯本事之佛次云彼佛將出現時一百年前此摩尼華大林中莊嚴周徧者顯為佛現之前瑞相也有七行經明其瑞事次其世界中一行餘經明其機熟

爾時一切功德山須彌勝雲佛於其道場大蓮華中忽然出現其身周普等真法界一切佛剎皆示出生一切道場悉詣其所無邊妙色具足清淨一切世間無能暎奪具眾寶相一一分明一切宮殿悉現其像一切眾生咸得目見無邊化佛從其身出種種色光充滿世界如於此清淨光明香水海華𦦨莊嚴幢須彌頂上摩尼華枝輪大林中出現其身而坐於座其勝音世界有六十八千億須彌山頂悉亦於彼現身而坐爾時彼佛即於眉間放大光明其光明發起一切善根音十佛剎微塵數光明而為眷屬充滿一切十方國土若有眾生應可調伏其光照觸即自開悟息諸惑熱裂諸蓋網摧諸障山淨諸垢濁發大信解生勝善根永離一切諸難恐怖滅除一切身心苦惱起見佛心趣一切智

此下正顯佛興言忽然出現言非八相應身乃是頓成之佛即法報同體之佛故次云其身周普等真法界無邊化佛從其身出種種色光充滿法界法界塵毛重重全遍此顯毗盧最初本所師之佛即是頓佛故後聞法亦是普法以其本因廣大故今感果亦廣大也至下起見佛心趣一切智共九行經明佛出興光明益生之事

時一切世間主并其眷屬無量百千蒙佛光明所開覺故悉詣佛所頭面禮足諸佛子彼𦦨光明大城中有王名喜見善慧統領百萬億那由他城夫人采女三萬七千人福吉祥為上首王子五百人大威光為上首大威光太子有十千夫人妙見為上首爾時大威光太子見佛光明[A1]以昔所修善根力故即時證得十種法門何謂為十所謂證得一切諸佛功德輪三昧證得一切佛法普門陀羅尼證得廣大方便藏般若波羅蜜證得調伏一切眾生大莊嚴大慈證得普雲音大悲證得生無邊功德最勝心大喜證得如實覺悟一切法大捨證得廣大方便平等藏大神通證得增長信解力大願證得普入一切智光明辯才門爾時大威光太子獲得如是法光明[A2]承佛威力普觀大眾而說頌言

世尊坐道場  清淨大光明  譬如千日出
普照虗空界  無量億千劫  導師時乃現
佛今出世間  一切所瞻奉  汝觀佛光明
化佛難思議  一切宮殿中  寂然而正受
汝觀佛神通  毛孔出𦦨雲  照耀於世間
光明無有盡  汝應觀佛身  光網極清淨
現形等一切  遍滿於十方  妙音遍世間
間者皆欣樂  隨諸眾生語  讚歎佛功德
世尊光所照  眾生悉安樂  有苦皆滅除
心生大歡喜  觀諸菩薩眾  十方來萃止
悉放摩尼雲  現前稱讚佛  道場出妙音
其音極深遠  能滅眾生苦  此是佛神力
一切咸恭敬  心生大歡喜  共在世尊前
瞻仰於法王

此下明當機雲集初一行半經通顯諸王雲集此即前敘𦦨光城南諸天城之王也次云彼𦦨光明城中有王名喜見王者此正出本事之緣也故次明夫人采女大威光王子而為上首次下大威光王子見佛光明即時證得十種法門第一證得一切佛法普門陀羅尼此未見佛[A3]已得總持法門矣初大威光王子見光得益經有長行偈頌有十頌末偈勸云十方萃止宜共瞻仰於法王此引例勸歸無遠不歸固宜往見

諸佛子彼大威光太子說此頌時以佛神力其聲普徧勝音世界時喜見善慧王聞此頌[A4]心大歡喜觀諸眷屬而說頌言

汝應速召集  一切諸王眾  王子及大臣
城邑宰官等  普告諸城內  疾應擊大鼓
共集所有人  俱行往見佛  一切四衢道
悉應鳴寶鐸  妻子眷屬俱  共往觀如來
一切諸城郭  宜令悉清淨  普建勝妙幢
摩尼以嚴飾  寶帳羅眾網  技樂如雲布
嚴備在虗空  處處令充滿  道路皆嚴淨
普雨妙衣服  巾馭汝寶乘  與我同觀佛
各各隨自力  普雨莊嚴具  一切如雲布
徧滿虗空中  香𦦨蓮華蓋  半月寶瓔珞
及無數妙衣  汝等皆應雨  須彌香水海
上妙摩尼輪  及清淨栴檀  悉應雨滿空
眾寶華瓔珞  莊嚴淨無垢  及以摩尼燈
皆令在空住  一切持向佛  心生大歡喜
妻子眷屬俱  往見世所尊

爾時喜見善慧王與三萬七千夫人采女俱福吉祥為上首五百王子俱大威光為上首六萬大臣俱慧力為上首如是等七十七百千億那由他眾前後圍繞從𦦨光明大城出以王力故一切大眾乘空而往諸供養具徧滿虗空至於佛所頂禮佛足却坐一面復有妙華城善化幢天王與十億那由他眷屬俱復有究竟大城淨光龍王與二十五億眷屬俱復有金剛勝幢城猛徤夜叉王與七十七億眷屬俱復有無垢城喜見乾闥婆王與九十七億眷屬俱復有妙輪城淨色思惟阿修羅王與五十八億眷屬俱復有妙莊嚴城十力行迦樓羅王與九十九千眷屬俱復有遊戲快樂城金剛德緊那羅王與十八億眷屬俱復有金剛幢城寶稱幢摩睺羅伽王與三億百千那由他眷屬俱復有淨妙莊嚴城最勝梵王與十八億眷屬俱如是等百萬億那由他大城中所有諸王并其眷屬悉共往詣一切功德須彌勝雲如來所頂禮佛足却坐一面

此下明父王宣告太子說此頌時彼喜見善慧王心大歡喜即召集諸王王子大臣等一時勸往見佛各令辦供時喜見王與夫人采女眷等俱至佛所頂禮佛足復有天城中諸天王及八部等悉共往一切功德須彌勝雲如來所頂禮佛足却坐一面上有二十九行經明見佛之儀

時彼如來為欲調伏諸眾生故於眾會道場海中說普集一切三世佛自在法修多羅世界微塵數修多羅而為眷屬隨眾生心悉令獲益是時大威光菩薩聞是法[A5]即獲一切功德須彌勝雲佛宿世所集法海光明所謂得一切法聚平等三昧智光明一切法悉入最初菩提心中住智光明十方法界普光明藏清淨眼智光明觀察一切佛法大願海智光明入無邊功德海清淨行智光明趣向不退轉大力速疾藏智光明法界中無量變化力出離輪智光明決定入無量功德圓滿海智光明了知一切佛決定解莊嚴成就海智光明了知法界無邊佛現一切眾生前神通海智光明了知一切佛力無所畏法智光明爾時大威光菩薩得如是無量智光明[A6]承佛威力而說頌言

我聞佛妙法  而得智光明  以是見世尊
往昔所行事  一切所生處  名號身差別
及供養於佛  如是我咸見  往昔諸佛所
一切皆承事  無量劫修行  嚴淨諸剎海
捨施於自身  廣大無涯際  修治最勝行
嚴淨諸剎海  耳鼻頭手足  及以諸宮殿
捨之無有量  嚴淨諸剎海  能於一一剎
億劫不思議  修習菩提行  嚴淨諸剎海
普賢大願力  一切佛海中  修行無量行
嚴淨諸剎海  如因日光照  還見於日輪
我以佛智光  見佛所行道  我觀佛剎海
清淨大光明  寂靜證菩提  法界悉周徧
我當如世尊  廣淨諸剎海  以佛威神力
修習菩提行

此時彼如來下廣演法門言說普集一切三世佛自在法修多羅者乃彼佛自證之法也故大威光菩薩聞此法[A7]即得十二種三昧智光明大威光既得益[A8]復說偈讚述上聞法得益長行明得法頌有十偈

諸佛子時大威光菩薩以見一切功德山須彌勝雲佛承事供養故於如來所心得悟了為一切世間顯示如來往昔行海顯示往昔菩薩行方便顯示一切佛功德海顯示普入一切法界清淨智顯示一切道場中成佛自在力顯示佛力無畏無差別智顯示普示現如來身顯示不可思議佛神變顯示莊嚴無量清淨佛土顯示普賢菩薩所有行願令如須彌山微塵數眾生發菩薩心佛剎微塵數眾生成就如來清淨國土爾時一切功德山須彌勝雲佛為大威光菩薩而說頌言

善哉大威光  福藏廣名稱  為利眾生故
發趣菩提道  汝獲智光明  法界悉充徧
福慧咸廣大  當得深智海  一剎中修行
經於剎塵劫  如汝見於我  當獲如是智
非諸劣行者  能知此方便  獲大精進力
乃能淨剎海  一一微塵中  無量劫修行
彼人乃能得  莊嚴諸佛剎  為一一眾生
輪迴經劫海  其心不疲懈  當成世導師
供養一一佛  悉盡未來際  心無蹔疲厭
當成無上道  三世一切佛  當共滿汝願
一切佛會中  汝身安住彼  一切諸如來
誓願無有邊  大智通達者  能知此方便
大光供養我  故獲大威力  令塵數眾生
成熟向菩提  諸修普賢行  大名稱菩薩
莊嚴佛剎海  法界普周徧

此下明威光得了悟[A9]轉化眾生之事次為一世間下明轉悟他顯示十種法門令多眾生得益次爾時一切功德山下言彼如來亦說偈讚勵威光大果當成有十一偈

此上大威光太子初逢一切功德山佛因緣[A10]已竟

諸佛子汝等應知彼大莊嚴劫中有恒河沙數小劫人壽命二小劫諸佛子彼一切功德須彌勝雲佛壽命五十億歲

此二行餘經將明威光遇第二佛故此為結前生後之文然總說劫壽明多小劫者欲顯多佛現故說人壽佛壽者由佛壽促而人壽長故得威光一生歷事三佛

彼佛滅度後有佛出世名波羅蜜善眼莊嚴王亦於彼摩尼華枝輪大林中而成正覺爾時大威光童子見彼如來成等正覺現神通力即得念佛三昧名無邊海藏門即得陀羅尼名大智力法淵即得大慈名普隨眾生調伏度脫即得大悲名徧覆一切境界雲即得大喜名一切佛功德海威力藏即得大捨名法性虗空平等清淨即得般若波羅蜜名自性離垢法界清淨身即得神通名無礙光普隨現即得辯才名善入離垢淵即得智光名一切佛法清淨藏如是等十千法門皆得通達爾時大威光童子承佛威力為諸眷屬而說頌言

不可思議億劫中  導世明師難一遇
此土眾生多善利  而今得見第二佛
佛身普放大光明  色相無邊極清淨
如雲充滿一切土  處處稱揚佛功德
光明所照咸歡喜  眾生有苦悉除滅
各令恭敬起慈心  此是如來自在用
出不思議變化雲  放無量色光明網
十方國土皆充滿  此佛神通之所現
一一毛孔現光雲  普徧虗空發大音
所有幽冥靡不照  地獄眾苦咸令滅
如來妙音徧十方  一切言音咸具演
隨諸眾生宿善力  此是大師神變用
無量無邊大海眾  佛於其中皆出現
普轉無盡妙法輪  調伏一切諸眾生
佛神通力無有邊  一切剎中皆出現
善逝如是智無礙  為利眾生成正覺
汝等應生歡喜心  踊躍愛樂極尊重
我當與汝同詣彼  若見如來眾苦滅
發心迴向趣菩提  慈念一切諸眾生
悉住普賢廣大願  當如法王得自在

諸佛子大威光童子說此頌時以佛神力其聲無礙一切世界皆悉得聞無量眾生發菩提心時大威光王子與其父母并諸眷屬及無量百千億那由他眾生前後圍繞寶蓋如雲徧覆虗空共詣波羅蜜善眼莊嚴王如來所其佛為說法界體性清淨莊嚴修多羅世界海微塵等修多羅而為眷屬彼諸大眾聞此經[A11]得清淨智名入一切淨方便得於地名離垢光明得波羅蜜輪名示現一切世間愛樂莊嚴得增廣行輪名普入一切剎土無邊光明清淨見得趣向行輪名離垢福德雲光明幢得隨入證輪名一切法海廣大光明得轉深發趣行名大智莊嚴得灌頂智慧海名無功用修極妙見得顯了大光明名如來功德海相光影徧照得出生願力清淨智名無量願力信解藏時彼佛為大威光菩薩而說頌言

善哉功德智慧海  發心趣向大菩提
汝當得佛不思議  普為眾生作依處
[A12]已出生大智海  悉能徧了一切法
當以難思妙方便  入佛無盡所行境
[A13]已見諸佛功德雲  [A14]已入無盡智慧地
諸波羅蜜方便海  大名稱者當滿足
[A15]已得方便總持門  及以無盡辯才門
種種行願皆修習  當成無等大智慧
[A16]已出生諸願海  汝[A17]已入於三昧海
當具種種大神通  不可思議諸佛法
究竟法界不思議  廣大深心[A18]已清淨
普見十方一切佛  離垢莊嚴眾剎海
[A19]已入我菩提行  昔時本事方便海
如我修行所淨治  如是妙行汝皆悟
我於無量一一剎  種種供養諸佛海
如彼修行所得果  如是莊嚴汝咸見
廣大劫海無有盡  一切剎中修淨行
堅固誓願不可思  當得如來此神力
諸佛供養盡無餘  國土莊嚴悉清淨
一切劫中修妙行  汝當成佛大功德

此彼佛滅下顯第二佛出興文有三段初明先佛[A20]已滅次佛出興次明覩相獲益三讚德勸請此初明佛興即於先佛道場次爾時大威光童子下明威光覩相獲益次即得念佛三昧下正明獲益次標十種法門後結云如是等十千法門次爾時大威光而說頌言下讚德勸詣意謂幸得見第二佛頌有十偈讚佛三業之德勸眾同歸次大威光說此頌時一切世界皆悉得聞無量眾生發菩提心此威光說頌聞者先[A21]已得益次時大威光王子與其父母眷屬共詣波羅蜜善眼莊嚴王如來所其佛為說法界體性清淨莊嚴修多羅此言法界體性即大方廣也清淨佛也莊嚴即華嚴有多眷屬者顯此圓教故次下明大眾聞此經[A22]即得清淨智有十種大益疏以此十益如次配十地顯法廣大故得益殊即如今經頓圓十地之義威光大眾既[A23]已得益時彼佛說偈讚述文有十偈前六讚其[A24]已具勝德當成極果後四偈言行齊佛因當如佛證

此上明大威光逢第二佛因緣竟

諸佛子波羅蜜善眼莊嚴王如來入涅槃[A25]喜見善慧王尋亦去世大威光童子受轉輪王位彼摩尼華枝輪大林中第三如來出現於世名最勝功德海時大威光轉輪聖王見彼如來[1]見佛之相與其眷屬及四兵眾城邑聚落一切人民并持七寶俱往佛所以一切香摩尼莊嚴大樓閣奉上於佛時彼如來於其林中說菩薩普眼光明行修多羅世界微塵數修多羅而為眷屬爾時大威光菩薩聞此法[A26]得三昧名大福德普光明得此三昧故悉能了知一切菩薩一切眾生過現未來福非福海時彼佛為大威光菩薩而說頌言

善哉福德大威光  汝等今來至我所
愍念一切眾生海  發勝菩提大願心
汝為一切苦眾生  起大悲心令解脫
當作羣迷所依怙  是名菩薩方便行
若有菩薩能堅固  修諸勝行無厭怠
最勝最上無礙解  如是妙智彼當得
福德光者福幢者  福德處者福海者
普賢菩薩所有願  是汝大光能趣入
汝能以此廣大願  入不思議諸佛海
諸佛福海無有邊  汝以妙解皆能見
汝於十方國土中  悉見無量無邊佛
彼佛往昔諸行海  如是一切汝咸見
若有住此方便海  必得入於智地中
此是隨順諸佛學  決定當成一切智
汝於一切剎海中  微塵劫海修諸行
一切如來諸行海  汝皆學[A27]已當成佛
如汝所見十方中  一切剎海極嚴淨
汝剎嚴淨亦如是  無邊願者所當得
今此道場眾會海  聞汝願[A28]已生欣樂
皆入普賢廣大乘  發心迴向趣菩提
無邊國土一一中  悉入修行經劫海
以諸願力能圓滿  普賢菩薩一切行

此下顯大威光逢第三佛出興也佛名功德海者謂功德[A29]已滿無加過也時大威光太子[A30]已嗣轉輪王位故與其眷屬及四兵眾俱往見佛以香樓閣為供時彼如來為說普眼光明行修多羅以見普法故名為普眼以慧為性故曰光明次爾時大威光菩薩聞此法[A31]得大福德普光明三昧言大福德者定也以定為福最大故普光明者慧也寂無不照名普光明言福非福者福乃相也非福性也謂雙了性相顯定慧圓明之益也然威光遇初佛得十益者自力未勝故遇次佛得十千者道轉深故今唯得一者道[A32]已滿故次時彼如來為大威光而說頌言下乃彼佛記別威光當成妙果也有十一偈初四偈顯具菩提心次四偈明上入佛境三有一偈示其果相得同諸佛四有二偈讚其現能利他住普賢行

此上明威光遇第三佛[A33]已竟

諸佛子彼摩尼華枝輪大林中復有佛出號名稱普聞蓮華眼幢是時大威光於此命終生須彌山上寂靜寶宮天城中為大天王名離垢福德幢共諸天眾俱詣佛所雨寶華雲以為供養時彼如來為說廣大方便普門徧照修多羅世界海微塵數修多羅而為眷屬時天王眾聞此經[A34]得三昧名普門歡喜藏以三昧力能入一切法實相海獲是益[A35]從道場出還歸本處

此下明威光遇第四佛出興也佛號蓮華眼幢者約相目類青蓮約德心無所染相德高顯名稱外彰摧邪眾歸故曰幢也彼佛出興時大威光於此命終生須彌山上為大天王名離垢福德幢此明菩薩行道報處天宮此城即品初所列之一時天王聞佛同諸天眾俱往供養時彼如來為說廣大方便普門徧照修多羅言大方便者謂即實之權權實無滯名大方便事理雙照是為普門次云時天王聞此經[A36]得三昧名普門歡喜藏以聞上普門正受安住法喜無盡故名曰藏由此證達諸實相海然初標云此劫之中有十須彌山塵數如來出興於世今但云遇四佛且經文又無結會古今之文亦無現證得益等事是知經來未盡故也若言歷事多佛其文多可知況云毗盧遮那曠劫修因所感之果若具述其因不勝之多矣若結會者應云爾時威光菩薩者毗盧遮那是

補義曰此分名舉果而言因者乃特舉本師曠劫所修之因以感此果者此因單明本師之因非答十句因問也後答十句因問乃教諸菩薩所修之因將契此果故通全經

上毗盧遮那品竟

上舉果勸樂生信分通為所信因果周

下十二卷起至五十二卷止通為修因契果生解分

大方廣佛華嚴經綱要卷第十一


校注

[0552001] 經無蓮字 [0557001] 見經作成
[A1] 已【CB】巳【卍續】
[A2] 已【CB】巳【卍續】
[A3] 已【CB】巳【卍續】
[A4] 已【CB】巳【卍續】
[A5] 已【CB】巳【卍續】
[A6] 已【CB】巳【卍續】
[A7] 已【CB】巳【卍續】
[A8] 已【CB】巳【卍續】
[A9] 已【CB】巳【卍續】
[A10] 已【CB】巳【卍續】
[A11] 已【CB】巳【卍續】
[A12] 已【CB】巳【卍續】
[A13] 已【CB】巳【卍續】
[A14] 已【CB】巳【卍續】
[A15] 已【CB】巳【卍續】
[A16] 已【CB】巳【卍續】
[A17] 已【CB】巳【卍續】
[A18] 已【CB】巳【卍續】
[A19] 已【CB】巳【卍續】
[A20] 已【CB】巳【卍續】
[A21] 已【CB】巳【卍續】
[A22] 已【CB】巳【卍續】
[A23] 已【CB】巳【卍續】
[A24] 已【CB】巳【卍續】
[A25] 已【CB】巳【卍續】
[A26] 已【CB】巳【卍續】
[A27] 已【CB】巳【卍續】
[A28] 已【CB】巳【卍續】
[A29] 已【CB】巳【卍續】
[A30] 已【CB】巳【卍續】
[A31] 已【CB】巳【卍續】
[A32] 已【CB】巳【卍續】
[A33] 已【CB】巳【卍續】
[A34] 已【CB】巳【卍續】
[A35] 已【CB】巳【卍續】
[A36] 已【CB】巳【卍續】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