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小義釋

[P.126]第六 優波私婆學童所問之義釋

尊者優波私婆曰

「釋迦〔佛〕我獨無依止     不能度於大暴流
普眼者請語所緣     依彼可度此暴流」

(一〇六九)

「釋迦我獨大暴流」〔之句中〕獨大暴流者是依止於彼人又依止於彼法以度大欲流有流見流無明流越度度過超越所離越處之人究竟唯我一而無第二又〔斯〕法究竟唯我一而無第二此是「獨」〔之義〕「釋迦者」是世尊由釋迦族出家故是釋迦或又是富者大富者具財者故是釋迦彼有此等諸財所謂信財戒財慚財愧財聞財捨財慧財念處財〔神足財根財力財覺支財道財果財〕涅槃財由此等多數之財寶而是富者大富者具財者之故亦是釋迦或又可能者有能者[1]權力者[2]有用者勇者英雄戰士無怖者無懼者無駭者無敗走者怖畏恐怖之捨斷者身毛豎立之離去者故亦是釋迦此是「釋迦我獨大暴流」〔之義〕

「尊者優波私婆曰」〔之句中〕「曰」(斯)者是句之接續「尊者」是敬語優波私婆是彼婆羅門之名乃至(一〇頁參照)稱呼此是「尊者優波私婆曰」〔之義〕

[P.127]「無依止而不能度」〔之句中〕「無依止」者不為依止於人又不依止於法「不能」者是力不及不能不堪「度」者是度大欲流有流見流無明流越度度過超越離越此是「無依止而不能度」〔之義〕

「普眼者請語所緣」〔之句中〕「請語所緣」者請語所緣對象依止近依施設確立開顯分別顯示請說明此是「請語所緣」〔之義〕「普眼者」是言普眼一切知智世尊具一切知智正具正達正成具備

[3]彼不能見之物此世亦無何物
又無不能識之物亦(無)不可知之物
可能知之物一切皆可知通
旨此如斯之故如來是普眼者

此是「普眼者請語所緣」〔之義〕

「依彼可度此暴流」〔之句中〕「依彼」者是依止其人又依止其法「可度此暴流」者可度大欲流有流見流無明流可越度度過超越離越此是「依[P.128]彼可度此暴流」〔之義〕故彼婆羅門言

尊者優波私婆曰

「釋迦我獨無依止     而不能度大暴流
普眼者請語所緣     依彼可度此暴流」

世尊宣示「優波私婆

具念且觀無所有     依〔無所有〕而『非有』
捨欲離惑受滅盡     晝夜觀察度暴流」

(一〇七〇)

「觀無所有具正念」者彼婆羅門原來得無所有處定此「是我之依止」而不知〔彼之〕依止事世尊向彼告〔其無所有處是彼之〕依止更告以出路〔婆羅門由此〕入定於非想非非想處定由此出定且觀察於其際所生心心所法「是無常」〔又〕「是苦是病是癰是箭是痛是惱是敵是毀是疾是禍是不快是怖畏是災患是動是壞是不恒是無救護所是無避難所是無歸依所是不歸依者是空缺是空虛是空是無我是過患是變易法是不堅實是痛根是殺戮者是非有是有漏是有為是魔食是生法是老法是病法是死法[P.129]是愁悲苦憂惱法是雜染法是集是滅沒是不樂味是過患是不出離」以且觀察眺望省思普觀「具念」〔之句中〕「念」者是所有念隨念想念乃至(一八頁參照)是正念此言為念「具」此之念正具正達正成令具備者言為具念者此是「具念且觀無所有」〔之義〕

「世尊宣示優波私婆」〔之句中〕「優波私婆」是世尊呼彼婆羅門之名「世尊」者是尊重之同義語乃至(一二頁以下參照)此謂世尊〔語〕是與作證共同為施設者此是「世尊宣示優波私婆」〔之義〕

「謂非有〔依無所有處〕度暴流」〔之句中〕一切「謂非有」是無所有處定由何謂一切非有是無所有處定耶於識無邊處定有念而入定由此出定彼識令無令為非有令消滅而觀一切非有由此一切謂非有是無所有處定依〔其無所有處定〕近依所緣對象此而度欲流有流見流無明流須越度度過超越離越此是「謂非有度暴流」〔之義〕

[P.130]「捨斷諸欲離疑惑」〔之句中〕欲者若概言之是事欲與煩惱欲之二欲乃至(二七頁參照)言此等為事欲乃至(二八頁參照)言此等為煩惱欲「捨斷諸欲」者是徧知事欲捨煩惱欲捨斷除去滅除令之滅無此是「捨斷諸欲」〔之義〕「離惑」〔之句中〕言疑為疑惑〔即〕對於苦猶豫乃至(一〇五頁參照)為遠離疑惑離去出離棄遣離脫離縛以不限定心而住如斯是「離惑」〔之義〕或又離[4]三十二之無用論離去出離棄遣離脫離縛以不限定心而住如斯亦是[5]離惑(論)〔之義〕此是「捨斷諸欲離疑惑」〔之義〕

「晝夜觀察渴愛滅」〔之句中〕渴愛者是色愛聲愛香愛味愛觸愛法愛「夜」者是夜「晝」者是日中觀晝夜渴愛之盡滅輪迴之盡滅輪轉之盡滅觀察省思普觀此是「晝夜觀察渴愛滅」〔之義〕故世尊宣示

世尊宣示「優波私婆

具念且觀無所有     依〔無所有〕而『非有』
[P.131]捨欲離惑愛滅盡     晝夜觀察度暴流」

尊者優波私婆曰

「一切諸欲於離貪     捨他依止無所有
第一有想解脫信     彼不退住立其處」

(一〇七一)

「一切諸欲於離貪」〔之句中〕「一切」者是普一切一切之一切無殘無餘此是「一切」「於諸欲」者〔欲〕者若概言之是事欲與煩惱欲之二欲乃至(二七頁參照)言此等為事欲乃至(二八頁參照)言此等為煩惱欲「一切諸欲於離貪」者於一切諸欲離貪棄貪唾棄貪脫貪捨斷貪捨遣貪能鎮伏所貪此是「一切諸欲於離貪」〔之義〕

「尊者優波私婆曰」〔之句中〕「曰」(斯)者是句之接續尊者是敬語優波私婆者是彼婆羅門之名乃至(一〇頁參照)稱呼「依止無所有而捨他」捨下之六定(四禪定及下二無色定)徧捨超越離越而依止無所有處定[P.132]止著繫著近著縛著信解此是「捨他依止無所有」〔之義〕

「信第一有想解脫」〔之句中〕有想解脫者是[6]七有想解脫無所有處定解是其等有想定之最高最勝最殊勝秀逸最上勝妙「第一」是最高最勝最殊勝秀逸最上勝妙之〔有想解脫〕由信解脫而信解於其處信解信解彼行彼屢屢為彼重彼向於彼傾於彼赴於彼以彼為主此是「信第一有想解脫」〔之義〕

「彼不退住立其處」〔之句中〕應住立耶與否耶「如斯耶」「不然耶」「如何耶」「云何耶」是疑之質問疑念之質問迷惑之質問此是「可住立耶與否耶」〔之義〕「於其處」者是無所有處「不退去」者是不退去不動轉不離去不消失或又不染不污不昏迷不染污此是「彼不退住立其處」〔之義〕故彼婆羅門言

尊者優波私婆曰

一切諸欲於離貪     捨他依止無所有
第一有想解脫信     彼不退住立其處

[P.133]

世尊宣示「優波私婆

一切諸欲於離貪     捨他依止無所有
信第一有想解脫     彼不退住立其處」

(一〇七二)

「一切諸欲於離貪」〔之句中〕一切者是普皆一切之一切無殘無餘此是「一切」「於諸欲」者〔欲〕若概言之是事欲與煩惱欲之二欲乃至(二七頁參照)此等言為事欲乃至(二八頁參照)此等言為煩惱欲「一切諸欲於離貪」者於一切諸欲離貪棄貪唾棄貪脫貪捨斷貪捨遣貪能鎮伏所貪此是「一切諸欲於離貪」〔之義〕

「世尊宣示優波私婆」〔之句中〕優波私婆是世尊呼彼婆羅門之名「世尊」者是尊重之同義語乃至(一二頁以下參照)此謂世尊〔語〕是與作證共同為施設者此是「世尊宣示優波私婆」〔之義〕

「捨他依止無所有」捨下之六定徧捨超越離越而依止無所有處定正著繫著近著縛著信解此是「捨他依止無所有」〔之義〕

[P.134]「信第一有想解脫」〔之句中〕「有想解脫」是七有想解脫無所有處定解脫是其等有想定之最高最勝最殊勝秀逸最上勝妙由信解解脫「第一」最高最勝最殊勝秀逸最上勝妙之〔有想解脫〕而信解信解其處信解彼行彼屢屢為彼重彼向於彼傾於彼赴於彼以彼為主此是「信第一有想解脫」〔之義〕

「彼不退住立其處」〔之句中〕「住立」者可住立可住立[7]六萬劫之間「於其處」者是於無所有處「不退去」是不退去不動轉不離去不消失而不滅損或又不染不污不昏迷不染污此是「彼不退去住立其處」〔之義〕故世尊宣示

世尊宣示「優波私婆

一切諸欲於離貪     捨他依止無所有
信第一有想解脫     彼不退住立其處」

若彼不退〔無所有〕     其處多年之住立
普眼者其處解脫     彼可成為清涼耶
[P.135]又如斯者之識〔者〕     當於可為亡滅耶

(一〇七三)

「若彼不退去其處若住立」〔之句中〕「若彼住立」者是若彼可住六萬劫之間「其處」者是無所有處不退去者是不退去不動轉不離去不消失不滅損或又不染不污不昏迷不染污此是「若彼不退去其處為住立」〔之義〕

「普眼者多年」〔之句中〕「多年」者是多年數年數百年數千年數十萬年數百劫數千劫數十萬劫「普眼者」是言一切知智為普眼乃至(一六二頁參照)如來以其故是普眼者此是「普眼者多年」〔之義〕

[P.136]「彼解脫其處可成清涼耶〔又〕如斯者之識可為亡滅耶」者彼得其處清涼之狀態是恒常恒不變易而可永久住立於其處耶又彼之識亡斷絕為非有欲界色界無色界之結生識而可生起耶問生於無所有處者之常與斷或在其處而可於無餘涅槃界般涅槃耶又說彼之識亡而更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之結生識可生起耶問於無所有處生者之般涅槃與結生「如斯者」是於無所有處生起之如斯者如是住立彼之類彼之部類者此是「彼解脫其處可為清涼耶〔又〕如斯者之識可為亡滅耶」〔之義〕

故彼婆羅門言

若彼不退〔無所有〕     其處多年之住立
普眼者其處解脫     彼可成為清涼耶
又如斯者之識〔者〕     當於可為亡滅耶

世尊宣示「優波私婆

譬如於強風     吹飛之火焰
又如至滅沒     不入存在數
如斯之牟尼     名身〔識〕解脫
又如至滅沒     不入〔存在〕數」

(一〇七四)

[P.137]「譬如於強風吹飛之火焰」〔之句中〕火焰者是火之焰是東風西風北風南風有塵風無塵風寒風熱風[8]微風烈風毘嵐風(颱風)翼風金翅鳥風多羅葉扇風「譬如於強風吹飛之火焰」者是強風所吹飛被吹起斥散除去鎮伏者此是「譬如於強風吹飛之火焰」〔之義〕

「世尊宣示優波私婆」〔之句中〕「優波私婆」是世尊呼彼婆羅門之名「世尊」者是尊重之同義語乃至(一二頁以下參照)此謂世尊〔語〕是與作證共同施設者此是「世尊宣示優波私婆」〔之義〕

「至滅沒不入〔存在〕數」〔之句中〕「至滅沒」者是至於滅沒赴於滅沒行於滅沒寂滅終熄「不入於數」者〔謂〕行於此方向而不入(可言)之數不可指示不可數不可認此是「至滅沒不入於數」〔之義〕

「如斯之牟尼名身之解脫」〔之句中〕「斯」者是譬喻與〔事實〕為照合(句)「牟尼」者智言為牟那乃至(八四頁以下參照)超著與網此為牟尼名身之解脫彼牟尼原來既解脫名身解脫色身[9]由彼分〔捨斷〕超越〔捨斷〕鎮伏捨斷而捨斷彼牟尼來於有之邊〔最終〕而獲得四聖道獲得四聖道故而亦徧知名身色身徧知名身色身故而由究竟解脫而脫名身色身已解脫此是「如斯之牟尼名身之解脫」〔之義〕

[P.138]「至滅沒不入數」〔之句中〕「至滅沒」者是於無餘涅槃界而般涅槃於無餘涅槃界而般涅槃不入於〔存在之〕數「剎帝利婆羅門毘舍首陀在家者出家者有色者無色者有想者無想者非想非非想者」無可稱計彼因無緣無原因不入〔存在之〕數不可指示不可數不可認此是「至滅沒不入數」〔之義〕故世尊宣示

世尊宣示「優波私婆

譬如於強風     吹飛之火焰
又如至滅沒     不入存在數
如斯之牟尼     名身〔識〕解脫
又如至滅沒     不入〔存在〕數」

滅沒之彼或非有     或是常恒而無病
牟尼願彼為解說     此法尊師如實知

(一〇七五)

「滅沒之彼或非有」者是滅沒之彼或此非有耶彼滅斷絕亡滅耶此是「滅沒之彼或非有」〔之義〕

「或是常恒而無病」者或是恒常恒不變易者而可永久住立於其處耶此「或[P.139]是常恒而無病」〔之義〕

「牟尼願彼為解說」〔之句中〕「彼」者是我問我乞我求我信樂「牟尼」者言智為牟那乃至(八四頁以下參照)超著網者是牟尼「願彼為解說」願請為語施設確立開顯分別顯示說明此是「牟尼願彼為解說」〔之義〕

「此法尊師如實知」者是尊師如實知此法考量度知辨知明暸此是「此法尊師如實知」〔之義〕故彼婆羅門言

滅沒之彼或非有     或是常恒而無病
牟尼願彼為解說     此法尊師如實知

世尊宣示「優波私婆

滅沒者無〔有非有〕量     彼不言〔有非有〕
彼己無其所〔煩惱〕     一切諸法害破時
一切語路被害破」

(一〇七六)

「滅沒者無有量」者於滅沒無餘涅槃界般涅槃者無有色之量無有受之量想之量行之量識之量不存在不能得被捨斷正斷寂滅安息不得生[P.140]以智火所燒者此是「滅沒者無有量」〔之義〕

「世尊宣示優波私婆」〔之句中〕「優波私婆」是世尊呼彼婆羅門之名「世尊」者是尊重之同義語乃至(一二頁以下參照)此謂世尊〔語〕是與作證共同施設者此是「世尊宣示優波私婆」〔之義〕

「於彼無可所言彼」可言「由彼貪而染」可言「由彼瞋而怒」可言「由彼癡而昏迷」可言「由彼慢而結縛」可言「由彼見而執取」可言「由彼掉舉而散亂」可言「由彼疑而不決定」可言「由彼隨眠而強力」其捨斷等諸行於諸行之捨斷故可言「由彼趣〔彼〕地獄有情畜生餓鬼有色者無色者有想者無想者非想非非想者」可語可言彼無因無緣無原因此是「於彼無可所言彼」〔之義〕

「一切諸法害破時」者是一切諸法一切諸蘊一切諸處一切諸界一切諸趣一切諸生起一切諸結生一切諸有一切諸輪迴一切諸輪轉被破害破[P.141]取去取除破壞捨斷正斷而寂滅安息不得生起以智火所燒之時此是「一切諸法害破時」〔之義〕

「一切語路被害破」〔之句中〕語路者是煩惱彼之語語路增語增語路辭路施設施設路害破取去取除破壞捨斷正斷而寂滅安息不得生起以智火所燒之此是「一切語路被害破」〔之義〕故世尊宣示

世尊宣示「優波私婆

滅沒者無〔有非有〕量     彼不可言〔有非有〕
彼已無其所〔煩惱〕     一切諸法害破時
一切語路被害破」

世尊之說法終乃至(三二頁參照)「尊師世尊是我師我是弟子」而坐

優波私婆學童所問之義釋第六〔畢〕


校注

[0129001] 前義釋之註[05]參照 [0129002] 前義釋之註[05]參照 [0130003] 有關本偈前義釋之註[04]參照 [0133004] 有關三十二無用論於大義釋一二九三頁之註[06]參照 [0133005] 惑(kathāhi)於該當 Sn. 之原文 kathā 之語為 kathaṁkathā 之略雖是用為疑惑之意義今 kathā 不是疑惑之意義是「論」又「說」之意義而說明者 [0134006] 七有想解脫是指四禪定及下三無色定者 [0136007] 生於無所有處天有情之壽量是六萬劫A. I, 268; Vibh. 426 等參照 [0139008] 微風(parittā vātā)此語在底本雖無由本卷三六五頁之文補入 [0139009] 彼分超越鎮伏之三捨斷於後世之註釋時代為彼分(tadaṅga)鎮伏(vikkhambhana)正斷(samuccheda)安息(paṭippassaddhi)出離(nissaraṇa)之五捨斷有關此等之意義 DhaA. 352f解脫道論卷一(大正藏三二三九九c以下)參照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