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小義釋

第三 富那迦學童所問之義釋

[P.42]

尊者富那迦曰

「〔佛〕見根本為不動     我已前來欲質問
為何仙人剎帝利     婆羅門及〔其他〕人
彼等在於此世間     廣營供養諸天神
世尊我奉問尊師     尊師示彼請語我」

(一〇四三)

「〔佛〕見根本為不動」〔之句中〕動者是渴愛即所有貪染貪乃至(一四頁參照)貪欲不善根佛世尊捨斷根絕彼之動渴愛如截頂之多羅樹成為滅無於未來為不生起者故佛是「不動」者動之捨斷故是不動世尊雖對利得亦不動雖對不利得亦不動雖對名聲亦不動雖對不名聲亦不動雖對賞讚亦不動雖對毀訾亦不動雖對樂亦不動雖對苦亦不動不動不怖動不動搖不震不震動不震駭此是不動者「見根本」者是世尊見根本見因見因緣見發生見等起見食見所緣見緣見集

[P.43]有三不善根〔即〕貪不善根瞋不善根癡不善根即世尊如斯說[1]諸比丘為諸業之集起有此等之三因緣〔即〕為諸業之集起有貪因緣有瞋因緣有癡因緣諸比丘由貪所生之業瞋所生之業癡所生之業天不能認(得)人不能得又其他所有善趣亦〔不能得〕但諸比丘由貪所生之業瞋所生之業癡所生之業而地獄認(得)畜生界得餓鬼界得又其他所有惡趣〔得〕此等三不善根是地獄畜生界餓鬼界之身體發生〔因〕」如斯世尊知見如斯世尊見根本乃至是見集

有三善根〔即〕無貪善根無瞋善根無癡善根即世尊如斯說[2]諸比丘〔為諸業之集起〕有此等之三因緣乃至諸比丘由無貪所生之業無瞋所生之業無癡所生之業而不得地獄不得畜生界不得餓鬼界又其他所有惡趣〔不得〕但諸比丘由無貪所生之業無瞋所生之業無癡所生之業而天得人得又其他所有善趣〔得〕此等三善根是天人之身體發生〔因〕」如斯世尊知見如斯世尊見根本乃至是見集

[P.44]又世尊已如斯說[3]諸比丘所有不善而有不善分屬於不善之諸法皆以無明為根本與無明合體無明若害破彼等皆至害破」世尊如斯知見如斯世尊見根本乃至是見集

又世尊已如斯說[4]諸比丘所有善而有善分屬於善諸法皆以不放逸為根本與不放逸合體說不放逸是彼等諸法之最高」世尊如斯知見如斯世尊見根本乃至是見集

或又世尊知見「無明是行之根本行是識之根本識是名色之根本名色是六處之根本六處是觸之根本觸是受之根本受是愛之根本愛是取之根本取是有之根本有是生之根本生是老死之根本」世尊知見如斯世尊見根本乃至見集

[5]或又世尊知見「眼是眼病之根本耳是耳病之根本鼻是鼻眼病之根本舌是舌病之根本身是身病之根本意是心病之根本」世尊知見如斯世尊見根本見因見因緣見發生見等起見食見所緣見緣見集此是「〔佛〕見根本為不動」〔之義〕

「尊者富那迦曰」〔之句中〕「曰」是句之接續「尊者」是敬語「富迦那」[P.45]彼婆羅門之名

「我已前來欲質問」我來欲質問欲質問而我來欲聞質問之〔回答〕而我來如斯是「我已前來欲質問」〔之義〕或又欲質問之人人欲行質問之人人欲聞質問之〔回答〕之人人來至赴往接近近侍如斯亦是「欲質問而來」〔之義〕或又欲問尊師而來者(我)尊師為有能者有力者與我共同而問顯示得語如斯亦是「我來欲質問」〔之義〕

「為何仙人〔等〕之人人」〔之句中〕所謂「為何」者是依何止著繫著近著縛著信解「仙人」者是謂有仙人之名者即所有活命〔外學〕出家為仙人之出家尼乾結髮〔外學〕苦行者「人人」即是人人之事此是「為何仙人〔等〕之人人」〔之義〕

「剎帝利與婆羅門於諸天神〔之句中〕」剎帝利者是所有剎帝利(王族)之出生者婆羅門是所有呼為「卿者」(婆羅門族)

「諸天神」者是活命〔外學〕之弟子以活命〔外學〕是天神於尼乾之弟子尼乾是天神於結髮〔外學〕之弟子結髮〔外學〕是天神於普行者之弟子普行者是天神於驅擯者之弟子驅擯者是天神[6]象務者象是天神於馬務者馬是天神於牛務者牛是天神於鷄務者鷄是天神於鴉務者鴉是天神[P.46]世天務者世天〔力士〕是天神於力天務者力天〔力士〕是天神於滿賢務者滿賢〔夜叉〕是天神於珠賢務者珠賢〔夜叉〕是天神於火務者火是天神於龍務者龍是天神於金翅鳥務者金翅鳥是天神於夜叉務者夜叉是天神於阿修羅務者阿修羅是天神於犍闥婆務者犍闥婆是天神於大王務者大王是天神於月務者月是天神於太陽務者太陽是天神於帝釋務者帝釋是天神於梵天務者梵天是天神於天務者天是天神於方務者〔禮拜〕方角是天神各自禮拜所供養者是彼人人天神此是「廣為供養諸天神」〔之義〕

「於此世間廣營供養」〔之句中〕供養〔物〕者是衣服食物臥坐所病者之資具藥品食物飲物著物乘物塗油臥牀住宅燈具〔等〕之施物「營供養」者(一)求衣服食物臥坐所病者之資具藥品食物飲物著物乘物塗油臥牀住宅燈具〔等〕供養之覓求所徧求之人人亦營供養又(二)是準備衣服食物臥坐所病者之資具藥品食物飲物著物乘物塗油臥牀住宅燈具〔等〕供養之人人亦營供養又(三)衣服[P.47]食物臥坐所病者之資具藥品食物飲物著物乘物塗油臥牀住宅燈具〔等〕供養〔物〕之施施捨人人亦營供養「廣」者(一)此等供養〔物〕多又(二)獻此等供養之人人多又(三)此等之受施者多

(一)此等供養〔物〕多者云何此等之衣服食物臥坐所病者之資具藥品食物飲物衣物乘物塗油臥牀住宅燈具〔等〕之供養〔物〕多此是「此等供養〔物〕多」(二)獻此等供養之人人多者云何是獻此等供養人人之剎帝利婆羅門毘舍首陀在家者天人等多此是獻此等供養人人之多(三)此等之受施者多者云何是此等受施者之沙門婆羅門乞丐者行乞者〔及彼等之〕弟子此是「此等之受施者多」

「在此世間」者是於人世間此是「彼等於此世間」〔之義〕

「世尊我奉問尊師尊師請語我」〔之句中〕問者是(一)為欲明解未見之問(二)為欲〔向他〕合流已見之問(三)為欲斷疑念之問之三問

(一)為欲明解未見之問者云何原來〔某者之〕特相未知未見未考量未度知未辨知於未明暸之時為欲知見為欲考量為欲度知為欲辨知為欲明暸而問此是「為欲明暸未見之問」

[P.48](二)為欲〔向他〕合流已見之問者云何原來〔某者之〕特相已知見考量度知辨知為明暸之時為欲與他諸賢之說合流而問此是「為欲向他合流已見之問」

(三)為斷疑念之問者云何原來〔就某事〕「如斯耶不然耶何耶云何耶」為疑所襲為疑念所襲於生迷惑之時彼為欲斷〔彼〕疑念而問此是「為欲斷疑念之問」有此等之三問

更有(一)人問(二)非人問(三)化人問之三問

(一)人問者云何是人接近佛世尊而問〔即〕比丘問比丘尼問優婆塞問優婆夷問王問剎帝利問婆羅門問毘舍問首陀問在家者問出家者問此是「人問」

(二)非人問者云何是非人接近佛世尊而問〔即〕龍問金翅鳥問夜叉問阿修羅問犍闥婆問大王問帝釋問梵天問天神問此是非人問

[P.49](三)化人問者云何世尊〔自〕有四肢五體化作完具諸根意所成之色身彼之化人接近佛世尊而問世尊答彼此是化人問有此等之三問

更有(一)[7]自義問(二)他義問(三)兩義問之三問

更有(一)現世義問(二)來世義問(三)[8]第一義問之三問

更有(一)無罪義問(二)無煩惱義問(三)淨白義問之三問

更有(一)過去問(二)未來問(三)現在問之三問

更有(一)內問(二)外向(三)內外問之三問

更有(一)善問(二)不善問(三)無記問之三問

更有(一)蘊問(二)界問(三)處問之三問

更有(一)念處問(二)正勤問(三)神足問之三問

更有(一)根問(二)力問(三)覺支問之三問

更有(一)道問(二)果問(三)涅槃問之三問

[P.50]「世尊我奉問尊師」者我向尊師問向尊師乞向尊師求向尊師信樂請為我說此是「我奉問尊師」〔之義〕「世尊」者此是尊重之同義語乃至(一二頁以下參照)此謂世尊〔語〕是與作證共同施設者「尊師示彼請語我」者是請語我請言施設確立開顯分別顯示說明此是「世尊我奉問尊師尊師示彼請語我」〔之義〕故婆羅門言

尊者富那迦曰

「〔佛〕見根本為不動     我已前來欲質問
為何仙人剎帝利     婆羅門及〔其他〕人
彼等在於此世間     廣營供養諸天神
世尊我奉問尊師     尊師示彼請語我」

世尊宣示「富那迦

所有此等之仙人     剎帝利與婆羅門
彼等在於此世間     廣營供養諸天神
彼等希望此狀態     依著老〔死〕營供養」

(一〇四四)

「所有此等之仙人」〔之句中〕「所有此等」者是普徧一切一切之一切無殘無餘〔之義〕仙人者謂有仙人之名者即仙人之出家為出家所有活命〔外學〕[P.51]尼乾結髮〔外學〕苦行者所謂人人是人之事此是「所有此等之仙人」〔之義〕

「富那迦」是世尊呼彼婆羅門之名「世尊」是尊重之同義語乃至(一二頁以下參照)此之世尊與(所謂語)成為與作證為共同施設者此是「世尊宣示富那迦」〔之義〕

「剎帝利與婆羅門於諸天神」〔之句中〕剎帝利是所有剎帝利之生活者婆羅門是所有「呼為卿者」「諸天神」者於活命〔外學〕之弟子活命〔外學〕是天神乃至(四七頁以下參照)於方務者〔禮拜〕方角是天神各自所禮拜供養者是彼人人之天神此是「諸天神」〔之義〕

「於此世間廣營供養」〔之句中〕「供養〔物〕」是衣服食物臥坐所病者之資具藥品食物飲物著物乘物塗油臥牀住宅燈具〔等〕之設物「營供養」者(一)是求衣服食物臥坐所病者之資具藥品食物飲物著物乘物塗油臥牀住宅燈具〔等〕之供養覓求所徧求之人人亦營供養又(二)是準備衣服食物臥坐所病者之資具藥品食物飲物著物乘物塗油臥牀住宅燈具〔等〕供養之人人亦營供養又(三)是施衣服食物臥坐所病者之資具藥品食物飲物著物乘物塗油臥牀住宅燈具〔等〕之供養〔物〕施捨之人人亦營供養「廣」者是此等供養〔物〕多又獻此等供養人人多又此等受施者多此等供養〔物〕多者云何乃至(四九頁參照)此是「此等受施者多」於此世間者是於人世間此是「彼等在於此世間廣營供養」〔之義〕

[P.52]「富那迦希望此狀態」〔之句中〕希望者是希望色之獲得希望聲之獲得希望香之獲得希望味之獲得希望觸之獲得希望子之獲得希望妻之獲得希望財之獲得希望名聲之獲得希望於自在之獲得希望於剎帝利大家身體之獲得希望於婆羅門大家身體之獲得希望於居士大家身體之獲得希望於四大王天身體之獲得希望於三十三天夜摩天都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眾天身體之獲得冀求冀望熱望此是「希望」〔之義〕

「富那迦希望此狀態」〔之句中〕在此處希望身體之發生即希望於此剎帝利大家身體之發生希望於此婆羅門大家身體之發生希望於此居士大家身體之發生希望於四大王天身體之發生希望於此三十三天此夜摩天此都率天此化樂天[P.53]此他化自在天此梵眾天身體之發生是樂冀求冀望熱望也此是「希望此狀態」〔之義〕

「依著老死營供養」〔之句中〕「依著老死」是依止老依止病依止死依止愁悲苦憂惱依止於[9]此即依止於老依止於老者此即依止於病依止於病者此即依止於死依止於死者此即依止於愁悲苦憂惱依止於愁悲苦憂惱者此即依止於趣依止於趣者此即依止於生起依止於生起者此即依止於結生依止於結生者此即依止於有依止於有者此即依止於輪迴依止於輪迴者此即依止止著近著縛著信解於輪迴此是「依著老死營供養」〔之義〕故世尊已宣示

世尊宣示

「所有此等之仙人     剎帝利與婆羅門
彼等在於此世間     廣營供養諸天神
彼等希望此狀態     依著老〔死〕營供養」

[P.54]

尊者富那迦曰

「所有此等之仙人     剎帝利與婆羅門
彼等在於此世間     廣營供養諸天神
於供養路不放逸     果度生老與否耶
世尊我向尊師問     尊師示彼請語我」

(一〇四五)

「所有此等之仙人」〔之句中〕「所有此等」乃至(五二頁參照)於供養路不放逸〔之句中〕「果」者是「如斯耶」「不然耶」「成何耶」「云何耶」是疑之質問疑念之質問迷惑之質問此是「果」〔之義〕「彼等」是奉獻供養之人人「世尊」是尊重之同義語乃至(一二頁以下參照)世尊之〔語〕是與作證共同施設者於「供養路不放逸」〔之句中〕供養言為供養路譬如聖道〔言〕為聖路天道〔言〕為天路梵道〔言〕為梵路如是供養言為供養路「不放逸」者是於供養路不放逸恭敬而作常作堅住作不萎縮行不放棄〔欲行之〕欲不放棄責任而行彼屢屢為彼重視彼向於彼傾於彼赴於彼信解彼是以彼為主此是「於供養路不放逸」〔之義〕恭敬作乃至(前方參照)以彼為主求衣服食物臥坐所病者之資具藥品食物飲物著物乘物[P.55]塗油臥牀住宅燈具〔等〕之供養覓求所徧求之人人亦於供養路不放逸恭敬作乃至以彼為主準備衣服食物臥坐所病者之資具藥品食物飲物著物乘物塗油臥牀住宅燈具〔等〕供養之人人亦是「於供養路不放逸」恭敬而作乃至以此為主施衣服食物臥坐所病者之資具藥品食物飲物著物乘物塗油臥牀住宅燈具〔等〕供養獻施捨之人人亦是「於供養路不放逸」此是「於供養路不放逸」〔之義〕

「果度生老與否耶我尊」是「能度」生死耶越度耶度過耶超度耶離越耶此是「果度生老與否耶」〔之義〕「我尊者」是敬語敬重語尊重語尊敬語此是「我尊度生老耶」〔之義〕

「世尊我向尊師問尊師示彼請語我」〔之句中〕「我向尊師問」者是我向尊師問向尊師乞向尊師求向尊師信樂請為我說此是「我向尊師問」〔之義〕世尊此是尊重之同義語乃至(一二頁以下參照)此謂世尊之語是與作證共同施設者「請為我語」者是請語我以彼施設確立開顯分別顯示說明此是「世尊我向尊師問尊師示彼請語我」〔之義〕故彼婆羅門言

尊者富那迦曰

「所有此等之仙人     剎帝利與婆羅門
[P.56]彼等在於此世間     廣營供養諸天神
於供養路不放逸     果度生老與否耶
世尊我向尊師問     尊師示彼請語我」

世尊宣示「富那迦

希望讚嘆望獻供     緣於利得熱望欲
彼等供養有貪染     我言不度生與死」

(一〇四五)

「希望讚嘆望獻供」〔之句中〕希望者是希望色之獲得希望聲之獲得希望香之獲得希望味之獲得希望子之獲得希望妻之獲得希望財之獲得希望名聲之獲得希望自在之獲得希望於剎帝利大家身體之獲得希望於婆羅門大家身體之獲得希望於居士大家身體之獲得於四大王天乃至(五四頁參照)希望於梵眾天身體之獲得冀求冀望熱望此是「希望」〔之義〕讚嘆是(一)讚嘆供養(二)讚嘆果(三)讚嘆受施者

(一)讚嘆供養者云何「〔此供養〕是可愛施適意施勝妙施適切施簡擇施[P.57]無罪施屢屢施施而〔施者之〕心信樂」而讚嘆稱譽讚說賞讚如斯是「讚嘆供養」

(二)讚嘆果者云何「於此之〔供養〕因緣而〔供養者〕可獲得色可獲得聲可獲得香可獲得味可獲得觸剎帝利大家婆羅門大家乃至(五四頁參照)可獲得於梵眾天之身體」而為讚嘆稱譽讚說賞讚如斯是「讚嘆果」

(三)讚嘆受施者云何「受施者具足生(善生)具足姓習誦〔聖典〕持真言通達三吠陀語彙儀軌音韻語原論〔阿闥婆吠陀〕為第五傳說〔諸書典之〕句與解說(文法)熟達順世論大人相論離貪為貪之調伏而為行道離瞋為瞋之調伏而為行道離癡為癡之調伏而為行道已具足信具足戒具足定具足慧具足解脫具足解脫智見」而為讚嘆稱譽讚說賞讚如斯是「讚嘆受施者」

「熱望」者是熱望色之獲得熱望聲之獲得熱望香之獲得熱望味之獲得熱望觸之獲得熱望於剎帝利大家身體之獲得乃至(五四頁參照)熱望於梵眾天身體之獲得此是「希望讚嘆獻熱望」〔之義〕「獻」成為獻供供養[P.58]衣服食物臥坐所病者之資具藥品食物飲物著物乘物塗油臥牀住宅燈具此是「希望讚嘆獻熱望」〔之義〕

「世尊宣示富那迦」〔之句中〕「富那迦」是世尊呼彼婆羅門之名「世尊」此是尊重之同義語乃至(一二頁以下參照)世尊之(語)此是與作證共同為施設者此是「世尊宣示富那迦」〔之義〕

「緣於利得熱望欲」緣於色之獲得而熱望欲緣於聲之獲得而熱望欲乃至(五四頁參照)緣於梵眾天身體之獲得而熱望欲切望翹望此是「緣於利得熱望欲」〔之義〕

「彼等供養有貪染我言不度生與死」〔之句中〕「彼等」是行供養之人人行供養者「是行供養」加行熱心專心行彼屢屢為彼重彼向於彼傾於彼赴於彼信解彼是以彼為主此是「行供養」〔之義〕「有貪染」之(句中)有貪者是渴愛即對所有之有有欲有貪有喜有渴愛有愛情有渴有熱惱有昏迷有縛著由於有貪對諸有而貪貪覓昏迷縛著懸著礙著此是「彼等供養有貪染」〔之義〕

[P.59]「我言不度生與死」彼等行供養而受有貪所染不得度生老死不得越度不得度過不得超越不得離越不出離生老死不棄遣不越度不超越不離越於生老死之中而動作於輪迴路之中而動作從於生為老所瀰漫為病所打勝為死所害破無救護所無避難所無歸依所我言無歸依之狀態施設確立開顯分別顯示說明此是「彼等供養有貪染我言不度生與老」〔之義〕故世尊已能宣示

「希望讚嘆獻熱望     緣於利得熱望欲
彼等供養有貪染     我言不度生與死」

尊者富那迦曰

「彼等行供養     若不度生老
我尊如若然     果在天人界
何人由供養     得度生老耶
我向尊師問     尊師請語我」

(一〇四七)

[P.60]「彼等行供養若不度生老」者彼等行供養之人人行供養為貪所染不得度生老死不得越度不得度過不得超越不得離越為不出離生老死為不棄遣為不越度為不超越為不離越於生老死之中而動作於輪迴路之中而動作從於生為老所瀰漫為病所打勝為死所害破無救護所無避難所無歸依所如為於無歸依之狀態此是「彼等行供養若不度生死」〔之義〕

「尊者富那迦曰」〔之句中〕「曰」是此句之接續乃至(一〇頁參照)此是「尊者富那迦曰」〔之義〕

我尊依供養而生或老〔之句中依供養者〕是依供養獻供種種之供養多供養我尊是敬語敬重語尊敬語此是「我尊依供養而生老」〔之義〕

「我尊如若然果在天人界何人得度生老耶」然者何人含天含魔含梵天之於世界含沙門婆羅門含天與人之於人人之中得生老死耶得越度耶得度過耶得超越耶得離越耶我尊是此敬語敬重語尊重語尊敬語此是「然者果於天界人界何人得度生老耶」〔之義〕

「我向尊師問世尊請語我」〔之句中〕「我向尊師問」者是我向尊師問乞於尊師求於尊師信樂於尊師請向我說此是「我向尊師問」〔之義〕世尊此是尊重之同義語乃至(一二頁以下參照)此謂世尊之語是與作證共同施[P.61]設者「請語我」者請向我語施設確立開顯分別顯示說明此是「世尊我向尊師問請語我」〔之義〕故彼婆羅門言

尊者富那迦曰

「彼等行供養     若不度〔生老〕
我尊若然     果於大人界
何人由供養     得度生老者
我向尊師問     〔世尊〕請語我」

世尊宣示「富那迦

察悟世間彼此〔狀〕     於世何等之動〔貪〕
寂靜無煙〔忿〕無苦     無求言彼度生老」

(一〇四八)

「察悟世間彼此狀」〔之句中〕察悟者是智即所有慧知解乃至(一八頁參照)不癡擇法正見「彼此」〔之句中〕「此」者是人世間「彼」者是天世間「此」是欲界「彼」是色界無色界「此」是欲界色界「彼」是無色界「察悟世間」彼此狀態察悟彼此是無常是苦是病是癰是箭乃至(二九頁參照)察悟是無歸依所是知考量度知辨知明暸此是「察悟世間彼此狀」〔之義〕

[P.62]「世尊宣示富那迦」〔之句中〕「富那迦」是世尊呼彼婆羅門之名世尊者此是尊重之同義語乃至(一二頁以下參照)此謂世尊之語是與作證共同施捨者此是「世尊宣示富那迦」〔之義〕

「於世間無何等之動人」〔之句中〕「人」者是阿羅漢漏盡者「動」者是愛動見動慢動煩惱動業動此等有無之動不存不存在不能得捨斷者正斷者寂滅安息不得生起以智火所燒之人「何等」者是何等亦如何於何處亦亦在內亦在外亦在內外於此世間是惡趣世間乃至(一八頁參照)處世間此是「有無何等之動人」〔之義〕

「寂靜無煙無苦無求之人我言彼度生與老」〔之句中〕「寂靜」者是貪之寂靜故是寂靜瞋之寂靜故是寂靜癡之寂靜故是寂靜忿強情過慢放逸一切煩惱一切惡行一切不安一切熱惱一切熱苦一切不善行之寂靜故寂止故寂滅故燒盡故消滅故離去故安息故是寂靜寂滅消滅安息此是「寂靜」

[P.63]「無煙」者是身惡行無煙壞滅涸渴令之滅無語惡行意惡行無煙壞滅涸渴令之滅無貪無煙壞滅涸渴令之滅無忿強情激情過慢放逸一切煩惱一切惡行一切不安一切熱惱一切熱苦一切不善行為無煙壞滅涸渴令之滅無又以忿言為煙

[10]婆羅門     實慢汝重擔
忿言成為煙     妄言成為[11]
〔獻供〕杓子舌     獻火之處[12]
自使調御者     乃是人之[13]

又由十行相生忿〔即〕(一)「〔彼〕已行我不利」而生忿(二)「〔彼〕於行我不利」而生忿(三)「〔彼〕將行我不利」而生忿(四)「已行我可愛可意者之不利」(五)「行不利」(六)「將行不利」而生忿(七)「已行我不愛不可意者之利」(八)「行利」(九)「將行利」而生忿(十)無道理而生忿如斯所有心之瞋害瞋恨瞋恚違逆激怒大激怒激瞋心之大激瞋意之激瞋忿忿怒忿怒性瞋怒瞋怒性[P.64]恚怒恚怒性違背違逆憤怒憤慨心之不快此言為忿

又對於忿應知有強烈微弱事於某時忿只亂心而未至於使口痙攣於某時忿只使口痙攣而未至於動顎於某時忿只動顎而未至於發惡口(麤語)於某時忿只發惡口而未有怒目諸方於某時忿只怒目諸方而未有執刀杖於某時忿只執刀杖而未有揚起刀杖於某時忿只揚起刀杖而未有以刀杖打下於某時忿只以刀杖打下而未有斬斫於某時忿只斬斫而未有種種撕裂於某時忿只種種撕裂而未斬斷手足於某時忿只斬斷手足而未奪生命於某時忿只奪生命而未至於搶徧捨一切狀態〔此〕忿殺害他人已而殺害自己故斯忿至第一增盛達第一廣大者捨斷此之忿正斷[P.65]令寂滅令安息令不得生起以智火所燒者言為無煙〔者〕此是無煙

「無苦」者貪是苦瞋是苦癡是苦忿是苦恨是苦乃至(三九頁參照)一切不善行是苦捨斷此苦正斷令寂滅令安息令不得生起以智火所燒者言無苦〔者〕此是「無苦」

「無求」者言求渴愛即所有貪染貪乃至(一四頁參照)是貪欲不善根捨斷此之求渴愛正斷令寂滅令安息令不得生起以智火所燒者言無求〔者〕此是「無求」

「生」者是於彼彼之有情之彼彼之有情聚生發生入來生起諸蘊之現前(內六)處之獲得「老」者是彼彼之有情彼彼之有情聚老老耄齒落白髮皺皮壽之損耗諸根之毀熟也

「寂靜無煙無苦無求之人我言彼度生與老」者是所有寂靜無煙無苦無所[P.66]求之人彼度生越度度過超越離越此為我言施設確立開顯分別顯示說明此是「寂靜無煙無苦無求我言彼度生與老」〔之義〕故世尊宣示

世尊宣示「富那迦

察悟世間彼此狀     於世何等之動〔貪〕
寂靜無煙無苦無求     我言彼度生與老」

〔世尊說法之〕偈將終乃至(三二頁參照)合掌禮拜世尊謂「尊師

世尊是我師我是弟子」而為坐

富那迦學童所問之義釋第三〔畢〕


校注

[0045001] 以下之文由 A. III, 338f 之引用在引文中有多少之省略 [0045002] 以下之文由 A. III, 339 之引用 [0045003] 以下之文由 S. II, 263 之引用 [0046004] 以下之文由 S. V, 91 之引用 [0046005] 以下「世尊知見」為止之文於底本雖揭與前之註[03]同一引用文「又世尊如斯說」明顯是誤今從 PTS 本 [0048006] 象務者是崇拜象是立誓為象之模倣者就其他亦可推知 [0051007] 自義問(attatthapucchā)他義問(paratthapucchā)之二語在 MNd. 340 之同文個所雖使為過去問(atītapucchā)未來問(anāgaṭapucchā)恐為誤傳吧可以如今 [0051008] 第一義問(paramatthapucchā)MNd. 340 同文之個所雖為兩義問(ubhayatthapucchā)而如現在的為正 [0055009] 令依止生此即令依止老(yad eva te jātinissitā tad eva te jarānissitā)底本應相當於此文處為 devate jātinissitāya devate jātinissitā va devate jaranissitāya又其次之 yad eva te jarānissitā tad eva te byādhinissitā(令依止於老此即令依止於病)應相當為 devate jaranisstā vā devate byādhinissitāya以下亦同樣應知此等之情況底本之文其意義完全不通明顯是誤傳誤記之禍今由 PTS 本而讀之 [0065010] 本偈雖由 S. I, 169 之引用在文句有多少之相違雜阿含一一八四經(大正藏二三二一b)別譯雜阿含九九經(大正藏二四〇九b)參照 [0065011] 灰(bhasmani)在底本雖有 gamani 意義不通今從 PTS 本及引用原文 [0065012] 心(hadayaṁ)在底本雖有 tapparassa今從 PTS 本及引用原文 [0065013] 火(joti)在底本及 PTS 本雖有 jāti今從引用原文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