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69]第九 刀提耶學童所問之義釋
一
尊者刀提耶曰:
(一〇八八)
「無有諸欲之住」者,是不住諸欲,不共住,不止住。
「尊者刀提耶曰」〔之句中〕,「曰」(斯)者,是句之接續……乃至(一〇頁參照)……句之次第。「尊者」,此是敬語、敬重語、尊重語、尊敬語。「刀提耶」者,是彼婆羅門之名……乃至(一〇頁參照)……稱呼。此是「尊者刀提耶曰」〔之義〕。
「無有渴愛之存事」者,是無有渴愛,不存在、不能得,被捨斷、正斷、寂滅、安息、不得生起、以智火燒者。此是「無有渴愛存在事」〔之義〕。
「且度所疑惑之人」者,是且度疑惑、越度、超度、超、超越、離越之人。此是「且度所疑惑之人」〔之義〕。
「斯人如何有解脫」?如斯之人如何?使如何住立,如何類之,不論如何解脫是[P.170]可欲求耶?以問彼之解脫。此是「斯人如何有解脫」〔之義〕。故彼婆羅門言。
尊者刀提耶曰:
二
世尊宣示:「刀提耶!
(一〇八九)
「無有諸欲之所住」〔之句中〕,所者,是阿羅漢漏盡者。諸欲者,概言之是事欲與煩惱欲之二欲……乃至(二七頁參照)……此等言為事欲……乃至(二八頁參照)……此等言為煩惱欲。「無住」者,是不住諸欲,不共住,不止住。此是「無有諸欲之所住」〔之義〕。
「世尊宣示:刀提耶!」〔之句中〕,「刀提耶」者,是世尊呼彼婆羅門之名。「世尊」者,是尊重之同義語……乃至(一二頁以下參照)……此謂世尊〔語〕……是與作證共同施設者。此是「世尊宣示:刀提耶!」〔之義〕。
[P.171]「無有渴愛之所存」〔之句中〕,渴愛是色愛、聲愛、香愛、味愛、觸愛、法愛。所者,是阿羅漢漏盡者。「無有渴愛之所存」者,是無有渴愛,不存在,不能得,被捨斷、正斷、寂滅、安息、不得生起、以智火所燒者。此是「無有渴愛之所存」〔之義〕。
「且度所疑惑之人」〔之句中〕,「疑惑」者,是疑。即對於苦猶豫……乃至(一〇五頁參照)……是心之硬直、意之困惑。「所之人」者,是阿羅漢漏盡者。「且度所疑惑之人」者,是且度疑惑、越度、超度、超、超越、離越之人。此是「且度所疑惑之人」〔之義〕。
「斯人別無有解脫」,如斯之人由彼解脫所應解脫者別無解脫。云何於如斯之人由解脫而應為耶?此是「斯人別無有解脫」〔之義〕。故世尊宣示:
世尊宣示:「刀提耶!
三
(一〇九〇)
[P.172]「彼成無意樂者耶,又成為意樂者耶」?彼是無渴愛者耶?又是有渴愛者耶?〔即〕望色耶?望聲、香、味、觸、施主家、眾住居、利得、名聲、賞讚、安樂、衣服、食物、臥坐所、病者之資具藥品、欲界、色界、無色界、欲有、色有、無色有、想有、無想有、非想非非想有、一蘊有、四蘊有、五蘊有、過去、未來、現在、見聞覺識之諸法,欲求、樂、冀求、希望、熱望耶?此是「彼成無意樂者耶?又成為意樂者耶」〔之義〕。
「彼成為具慧者耶?又由慧計度者耶」〔之句中〕,「為具慧者耶」者,是彼為具慧者、智者、辨知者、有慧者耶?又「由慧成計度者耶」?或由八等至之智,又五神通之智,又由邪智而計度愛又計度見計度,生〔計度〕,發生、起、令生起耶?此是「彼成為具慧者耶?又由慧計度者耶」〔之義〕。
「釋迦(佛)!我欲如實知牟尼」〔之句中〕,釋迦者,是世尊由釋迦族出家故而為釋迦。或又有富者、大富者、具財者故亦為釋迦。彼有此等諸財,信財、戒財、慚財、愧財、聞財、捨財、慧財、念處財、神足財、根財、力財、覺支財、道財、[P.173]果財、涅槃財。由此等多數之財寶而富者、大富者、具財者故亦為釋迦。或又可能者、有能者、權力者、有用者、勇者、英雄、戰士、無怖者、無懼者、無駭者、無敗走者、怖畏恐怖之捨斷者、身毛豎立之離去者故亦為釋迦。
「釋迦!我欲如實知牟尼」者,釋迦!我欲知彼之牟尼,識知、別知、欲通達。此是「釋迦!我欲如實知牟尼」〔之義〕。
「普眼者!請向我為教說彼」〔之句中〕,「彼」者,是我問、我乞、我求、我信樂。「教說」者,是請言、示、施設、確立、開顯、分別、顯示、說明。「普眼者」,是言一切知智為普眼……乃至(一一六頁參照)……如來以其故是普眼者。此是「普眼者!請向我為教說彼」〔之義〕。故彼婆羅門言:
四
(一〇九一)
[P.174]「彼成為無意樂者,彼不成為意樂者」,彼是無渴愛者,不為有渴愛者,〔即〕不望色、聲、香……乃至(一七七頁參照)……不望見聞覺識之諸法,不欲求、不樂、不冀求、不希望、不熱望。此是「彼成為無意樂者,彼不成為意樂者」〔之義〕。
「彼已成為具慧者,非由慧為計度者」〔之句中〕,「彼已成為具慧者」,〔彼〕是賢者、具慧者、覺慧者、智者、辨知者、有慧者。「非由慧為計度者」,由八等至之智,又五神通之智,又邪智而計度愛,又計度見計度,不生〔計度〕,不發生、不起、不生起。此是「彼已成為具慧者,非由慧為計度者」〔之義〕。
「刀提耶!應須如斯識牟尼」者,牟尼,智言為牟那……乃至(八四頁以下參照)……超著與網者,此是牟尼。「刀提耶!牟尼乃為如斯識」者,刀提耶!須如斯知、識,別知牟尼。此是「刀提耶!應須如斯識牟尼」〔之義〕。
「不著欲有無所有」〔之句中〕,「無所有〔者〕」,是貪所有、瞋所有、癡所有、慢所有、見所有、煩惱所有、惡行所有、捨斷此等所有,正斷、令寂滅、安息、不得生起、以智火所燒者,言彼為無所有。「欲有」〔之句中〕,欲者,概言之是事欲與煩惱欲之二欲……乃至(二七頁參照)……言此等為事欲……乃至(二八頁參照)[P.175]……言此等為煩惱欲。「有」者是業有與結生再有之二有……乃至(九三頁參照)……此是結生再有。「不著欲有無所有」,是無所有而不著欲與有,不懸、不懸著、不礙著、出離〔其等〕、棄遣、離脫、離縛。以不限定之心而住。故世尊宣示:
偈終否?……乃至(三二頁參照)……「尊師!世尊是我師,我是弟子」而坐。
刀提耶學童所問之義釋第九〔畢〕
【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47 冊 No. 23 小義釋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1-09-10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OCR,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