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印度之佛教

第九章 中印之法難

第一節 教難之概況及其由來

迦王之世佛教一躍而為印度之國教遠及異域炳耀其悲智之榮光然諸行無常迦王歿不五十年而教難起自爾以來佛教退為印度文明之波濤不復為主流矣迦王歿後其子達摩婆陀那立依耆那教徒所傳王嘗於五印度廣建耆那寺院其子多車王則為邪命外道造三洞窟精舍云佛元二百零四年多車王不孚眾望大臣補砂蜜多羅握兵權得婆羅門國師之助乃弒王而自立於是冒狸王朝亡建熏迦王朝補砂蜜多羅王信婆羅門教行迦王懸為厲禁之馬祠開始為毀寺戮僧之反佛教行為佛教所受苦難之程度傳記多不詳《阿育王傳》《舍利弗問經》極言其寺空僧絕有避入南山以僅存者王歿佛教乃稍稍復興然遠非昔日之舊矣幸補砂蜜多羅王之排佛僅及於中印時西北印及南印非其政力所及也

教難之來有內因亦有外緣內因者佛教之興也不特以解脫道之真亦以革吠陀之弊而救其窮泯階級為平等化天道為人事即獨住為和合離苦樂為中道[A1]咒術闢神權人本篤實之教實予雅利安人以新生之道然自迦王御世佛教勃興而淳源漸失彼婆羅門以之而衰蔽者佛徒則蹈其覆轍矣部執競興失和樂一味之風動輒爭持數年而不決是非雜以感情如說一切有者以大天為三逆極惡大眾者亦於持律耶舍有微詞此皆自誣自輕以自害也化外之要求亟而「論藏」興論興而空談盛其極也務深玄不務實際哲理之思辨日深化世之實效日尠至若「雜藏」興而情偽起[A2]咒藏」興而神秘熾每異佛世之舊而廣致利養僧流浮雜則其致命之傷也迦王崇佛作廣大布施動輒以百萬計建舍利塔八萬四千修精舍豎石柱乃至三以閻浮施無遮大施於印度本不足異然偏為佛教當不無[A3]妒嫉憤慨者王大夫人咒訾菩提樹嗣王及大臣鑒於府藏之虛制王而僅得半訶梨勒果供僧其勢之不可長明矣釋尊有留乳之訓輟施之勸而佛徒莫之覺也朝野之信施既盛必有為衣食而出家者賊住比丘濫入佛門事應有之無淡泊篤實之行以廣致利養為能有唱「由福故得聖道」者有尊「福德上座」者僧物充積而國敝民艱淨人為之役僧侶則空談而享其成處國難之運敵教者又播弄其間毀寺戮僧以掠其金寶府蓄蓋亦難以倖免矣昔釋尊垂訓以廣致利養為正法衰頹之緣而後世佛徒卒以此召禍也雖然佛徒之內窳未極遺制猶存若非外力之鼓動其間則事不至此外力者雅利安貴族之反動是雅利安人抵五河成「梨俱吠陀」奠定其文明之本次達恆河流域初則整理祭典而予以神學之解說成「梵書」確立婆羅門教之三綱繼則熏染於東方民族依「梵書」之極意發為苦行禪思解脫之風成「奧義書」「奧義書」興反吠陀之潮流以東方新興民族之摩竭陀為中心而蹶起佛教亦其一也釋尊以人本篤實之中道觀揭慈悲平等之教力反吠陀然於雅利安人優良崇高之傳統未嘗不取而化之自俗諦之立場言佛教乃立足於蒙古族文化而攝取雅利安文化者以此以婆羅門教為思想動力之雅利安人不以佛教為正統者且敵視之自佛教之創立以迄冒狸王朝之亡凡二百五十年佛教極一時之盛婆羅門教雖一時中落然以千百年來之深入民間力量雄厚猶自以印度之國教自居在政治有國師其人能左右政權得其同意可擅行廢立在宗教即反吠陀者其哲理亦與「創造讚歌」「奧義書」等有關在人民之日常生活自誕生婚姻而死亡自家庭社會而國家婆羅門教無不一一見之於實際政教一貫之婆羅門文明頗堅韌有力中落期中或承禮法之要求組成幾多之「經書」「吠陀支分」及「摩㝹法論」等名著於階級之別特為嚴格之規定或應信仰之要求鼓吹神之熱信[A4]毘紐笯濕婆梵天則其有力者也或應哲理之要求流出「吠檀多」等學派積三百年之努力雖哲理遠不及佛教神力愚民異佛教而融宗教為人民生活之全體則非後起之佛教可及佛教之失敗亦在於此依印度之古例如純為宗教之爭則不外集人民而[A5]辯論以定之中印排佛之出於毀寺戮僧政治其重心焉婆羅門教為政治之動力以冒狸王朝之大一統而危殆佛教之種族平等仁民愛物之思想影響支配乎政治實婆羅門貴族政治家所痛心者迦王逝世適達羅維荼民族勃興於南印希臘波斯人進窺於西北冒狸王朝之政權僅及於中印國家受南北之威脅國王庸懦無能婆羅門階級乃鼓弄其間歸咎於佛教之無神無諍藉補砂蜜多羅之兵權廢多車王行馬祠以政治陰謀為廣大之排佛行馬祠已西征得小勝婆羅門者乃大振厥辭然摩竭陀王朝之衰落如恆流東奔勢成莫挽熏迦朝十傳(僅一百零二年)而至地天王婆羅門大臣婆須提婆又得婆羅門國師之贊許而行篡立別建迦思婆王朝四傳至善護王凡四十五年為安達羅王尸摩迦所滅婆羅門文明之復起終無以救摩竭陀王朝之危亡而階級神秘則陷印度於厄運迄今日而未已

第二節 教難引起之後果

中印佛教隨摩竭陀王朝俱衰熏迦迦思婆朝佛教抑抑不得志僧眾多南遊北上以避之促成安達羅中心之南方佛教迦濕彌羅犍陀羅中心之北方佛教為獨特偏至之發展分別說系南化於大眾系北影響於譬喻師並中印法難後事也北方事分析為實在多元論其極出婆沙師南方重直觀明一體常空其極出方廣道人一則嚴密而瑣碎一則雄渾而脫略迨安達羅王朝入主中印中印佛教乃稍稍有起色然摩竭陀中心之中印佛教夙為分別說系教化之區以受創深鉅復興不易非輸入新思想不為功時值安達羅文明發軔之期故取於大眾系者特多昔迦王之世分別說系初分其傳入錫蘭者樸素可喜而大陸分別說系則反是如化地之糅世學法藏之含明咒其不必即初分之舊受安達羅朝文化之熏染而同化耳本佛所說而衍為學派彼此各得其一體分別說系折中其間尤長教難而後南北日趨偏頗中印佛教則常為折衷而綜合之此至後期佛教猶爾惜流於邪正綜合為可憾耳

佛教因教難而引起之變質以教務外延法滅及他力思想為最佛教攝雅利安人之優良傳統而實歸宗於中道與吠陀異趣摩竭陀東北一帶受雅利安文化之熏陶而多為蒙古族宜佛教之能適應而誕育成長也(佛教勢成黃種人之宗教以此)教難之先學理間或出入而佛則世尊法則三藏僧則聲聞猶大體從同教難而後因政治關係而南北分化僧眾未能注力於攝雅利安人之優良傳統闡佛教之特質以謀印度佛教之綜合發揚以感於教難乃本世界宗教之見不崇內固本清源而教化日務外延萬里傳經惟恐不及重廣布而不求精嚴以隨方而應即釋尊所深斥者亦不惜資以為方便佛教[A6]疊經教難而猶能[A7]遍布於人間賴此者正多然不固本印度佛教日衰不清源化達於他方者雖源承五印而多歧不盡釋尊之本可慨者一生者必滅盛者必衰佛教在世間自當有盡時然住世幾久盛而衰衰而復興要以佛弟子之信行為轉移業感非命定也釋尊制戒攝僧和合則集[A8]群力清淨則除邪雜以是正法住千年不以人去而法滅律舊傳此說遙指千年之長時本以稱譽聖教也自教難勃興古人即興千年法滅之感可謂「言同心異」矣或說五百或說千年法滅之時因緣一一預記以相警如《迦丁比丘說當來變經》等其思想彌漫於教界法滅有期一若命定而無可移易雄健之風蕩焉無存易之以頹喪哀莫大於心死可慨者二佛弟子自視甚高淡泊自足隨方遊化無需乎政力之助亦不忍政力之縛外化內淨一本自力僧事固非王臣所得而問也迦王誠護正法然受命之傳教師即王子摩哂陀亦悄然南行不聞煊赫之聲教難而後佛弟子感自力之不足而佛法乃轉以付囑王公大臣僧團之清淨佛法之流布一一渴望外力為之助一若非如此不足以倖存者又天龍護法聖典有之僧眾和合清淨以為法孰不珍護如眼目乎誠於中者形於外自力動而外力成來助非求助也教難而後護法之思想日盛而出於卑顏之求其極也聖教之住世生死之解脫悉有賴於天神或聖賢之助力他力思想之發展一反於佛教之舊可慨者三中印法難之關係於未來佛教豈淺尠哉


校注

[A1] 咒【CB】呪【印順】
[A2] 咒【CB】呪【印順】
[A3] 妒【CB】妬【印順】
[A4] 毘【CB】毗【印順】
[A5] 辯論【CB】辨論【印順】
[A6] 疊【CB】叠【印順】
[A7] 遍【CB】徧【印順】
[A8] 群【CB】羣【印順】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