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佛教史地考論

佛鉢考[A1]

釋尊所受四天王所奉的石鉢等到入滅以後留在世間為眾生作福田從前因為傳說紛紜以為是應化無方其實起初在毘舍離後來在弗樓沙末了到波斯以後就無從考見了

晉《高僧法顯傳》說「法顯在此國(師子國)聞天竺道人於高座上誦經佛鉢本在毘舍離今在揵陀衛竟若干百年當復至西月氏國若干百年當至于闐國住若干百年當至屈茨國若干百年當復來到漢地住若干百年當復至師子國若干百年當還中天竺到中天已當上兜術天上[A2]《法苑珠林》卷三九所說大致相同所說的毘舍離與犍陀衛是既成的事實西月氏以下還是預言

舊傳有《鉢記經》現在已經佚失《法苑珠林》(卷三〇)約略的說到「釋迦如來在世之時所用青石之鉢其形可容三斗有餘佛泥洹後此鉢隨緣往福眾生最後遺化興於漢境此記從北天竺來有兩紙許甲子歲三月至石澗寺僧伽耶舍小禪師使於漢土宣示令知[A3]石澗寺在壽春不知這是那一甲子在晉宋間壽春石澗寺與江陵辛寺往來非常繁密法顯於晉義熙十四年(戊午)在建業譯完了經後來到江陵就死在辛寺「鉢記」的傳出大抵即依法顯所記的敷衍而成稱涅槃為泥洹也順於法顯的譯語甲子也許即是宋元嘉元年

佛鉢初在毘舍離雖沒有其他的文證然大致是可信的因為佛滅於拘尸那即離毘舍離不遠佛鉢的自東而西有二文可證《佛滅度後棺[A4]斂葬送經》——《師比丘經》說「(佛)滅度之後諸國諍之(鉢)轉當東遊所歷諸國凶疫消歇極東國王仁而有明鉢當翔彼王崩之後其嗣婬荒王亡尊鉢憂忿交胸[A5]此經為西晉失譯佛鉢的流傳東土而失去可見大概迦膩色迦王求馬鳴及佛鉢事如真諦譯《馬鳴菩薩傳》說「北天竺小月氏國王伐於中國圍守經時汝國內有二大寶一佛鉢二辯才比丘以此與我足當二億金也以與之月氏王使還本國[A6]《付法藏因緣傳》也與此大同月氏國王為栴檀罽昵吒王以馬鳴佛鉢慈心雞奉王而退兵《付法藏因緣傳》說馬鳴為華氏城人《西域記》(卷八)說馬鳴難破鬼辯婆羅門也在華氏城多氏《印度佛教史》(第十七八章)馬鳴曾住華氏城的華嚴寺也在東方《西域記》(卷一二)的「東有馬鳴」[A7]也可以為證關於迦膩色迦王的東征見於《大莊嚴經論》(卷六)「拘沙種中有王名真檀迦膩吒討東天竺既平定已王倍於佛法生信敬心[A8]

這些不是要證明馬鳴為華氏城人與迦膩吒王有關係是說佛鉢本來是在東方的毘舍離的佛鉢在摩伽陀王——華氏城為王都的轄區內佛鉢的流入北印適為迦膩吒王都的弗樓沙那無怪有獻鉢於月支王的傳說

中國佛徒去西方參禮見到佛鉢時已在弗樓沙然所用的地名非常不同引起許多誤會現在一起列出來

「犍陀越」如《水經注》引釋氏《西域記》說「犍陀越王城西北有鉢

「大月支」如《水經注》引竺法維說「佛鉢在大月支國起浮圖高三十丈七層鉢處第二層金絡絡鎖懸鉢鉢是青石

「弗樓沙」如《高僧法顯傳》說「弗樓沙國佛鉢即在此國於此處起塔及僧伽藍并留鎮守種種供養可容二升(斗)許雜色而黑多四際分明厚可二分甚光澤[A9]《高僧法顯傳》的弗樓沙國實在即犍陀越的王都所以又說「今在揵陀衛」[A10]那麼犍陀越與弗樓沙名稱雖異而所指的地方是同的這在《西域記》(卷二)說得更分明「健馱邏國大都城號布路沙布邏王城內東北有一故基昔佛鉢之寶臺也如來涅槃之後鉢流此國經數百年[A11]此健馱邏的王都布路沙布邏即月氏迦膩色迦王都這可見法維說在大月支國其實也還是一樣的

「罽賓」《高僧傳智猛傳》(卷三)「到罽賓國於此國見佛鉢光色紫紺四際盡然猛香華供養頂戴發願[A12]《高僧傳曇無竭傳》(卷三)也說「至罽賓國禮拜佛鉢[A13]智猛曇無竭與法維法顯是同時的先後人怎麼會佛鉢又忽在罽賓不知罽賓不一定指現在的迦溼彌羅中國人所稱的罽賓自漢以來每指犍陀羅一帶為罽賓的唐時還有指迦畢試而說的罽賓即健陀羅近代人很多是知道的

「沙勒」〈鳩摩羅什傳〉說「什進到沙勒國頂戴佛鉢[A14]唯有這一則與其他的不合羅什初到罽賓修學其後經沙勒還龜茲我以為如不是在罽賓頂戴佛鉢門人傳說錯了必定是在沙勒禮敬文石唾壺誤傳為佛鉢隋譯的《德護長者經》說到「我鉢當至沙勒國從爾次第至脂那國[A15]這與《高僧法顯傳》所說到于闐到龜茲到中國一樣是希望而不曾成為事實的總之佛鉢在大月氏王都——犍陀羅的弗樓沙城約從西元二世紀中到五世紀中——三百年

其後佛鉢流入波斯如《西域記》(卷二)「流轉諸國在波剌斯城外[A16]然《西域記》(卷一一)「波剌斯國」說到「釋迦佛鉢在此王宮[A17]到底在城外或宮內玄奘從傳聞得來也並不曾確實佛鉢的流入波斯傳說與嚈噠的侵入北印度有關隋那連提耶舍所譯的《蓮華面經》說「此大癡人(蓮華面梵語寐吱曷羅俱邏)破碎我鉢佛破碎鉢當至北方彼破碎鉢當向波羅鉢多國[A18]寐吱曷羅俱邏即《西域記》之摩醯邏矩羅(大族)是大破壞犍陀羅——罽賓的佛法者波羅鉢多即波羅婆印度是這樣稱安息人的所以佛鉢的自弗樓沙去波斯總在西元四七〇年頃魏宋雲等到犍陀羅(五二〇)記述種種聖跡卻沒有說到佛鉢當時是已經移流到北方了


校注

[A1] 民國四四年撰
[A2] 《高僧法顯傳》卷1(CBETA, T51, no. 2085, p. 865, c1-7)
[A3] 《法苑珠林》卷30(CBETA, T53, no. 2122, p. 513, b16-20)
[A4] 斂【CB】歛【印順】(cf. 《佛滅度後棺斂葬送經》卷1(CBETA, T12, no. 392, p. 1114, b7))
[A5] 《佛滅度後棺斂葬送經》卷1「滅度之後諸國諍之民心邪荒賤命貴婬背孝尊妖鉢當變化現五色光飛行昇降開化民心黎庶覩之追存佛德去愚即明順用正教皆興廟寺旌表佛德轉當東遊所歷諸國凶疫消歇君臣康休穀帛豐穰欣懌無患終遠三塗皆獲生天極東國王仁而有明鉢當翔彼王崩之後其嗣婬荒廢真從邪民心亦爾覩鉢無肅敬之禮龍見之悲喜迎鉢還海供奉王亡尊鉢憂忿交胸」(CBETA, T12, no. 392, p. 1114, c2-11)
[A6] 《馬鳴菩薩傳》卷1「北天竺小月氏國王伐於中國圍守經時中天竺王遣信問言若有所求當相給與何足苦困人民久住此耶答言汝意伏者送三億金當相赦耳王言舉此一國無一億金如何三億而可得耶答言汝國內有二大寶一佛鉢二辯才比丘以此與我足當二億金也王言此二寶者吾甚重之不能捨也於是比丘為王說法其辭曰夫含情受化者天下莫二也佛道淵弘義存兼救大人之德亦以濟物為上世教多難故王化一國而已今弘宣佛道自可為四海法王也比丘度人義不容異功德在心理無遠近宜存遠大何必在目前而已王素宗重敬用其言即以與之月氏王[1]便還本國」(CBETA, T50, no. 2046, p. 183, c17-p. 184, a1)[1]便=使【宋】【元】【明】【宮】
[A7] 《大唐西域記》卷12(CBETA, T51, no. 2087, p. 942, a16-17)
[A8] 《大莊嚴論經》卷6(CBETA, T04, no. 201, p. 287, a22-c7)
[A9] 《高僧法顯傳》卷1「弗樓沙國佛昔將諸弟子遊行此國語阿難云吾般泥洹後當有國王名罽膩伽於此處起塔後罽膩伽王出世出行遊觀時天帝釋欲開發其意化作牧牛小兒當道起塔王問言汝作何等答言作佛塔王言大善於是王即於小兒塔上起塔高四十餘丈眾寶挍飾凡所經見塔廟壯麗威嚴都無此比傳云閻浮提塔唯此塔為上王作塔成已小塔即自傍出大塔南高三尺許佛鉢即在此國昔月氏王大興兵眾來伐此國欲取佛鉢既伏此國已月氏王等篤信佛法欲持鉢去故大興供養供養三寶畢乃挍飾大象置鉢其上象便伏地不能得前更作四輪車載鉢八象共牽復不能進王知與鉢緣未至深自愧歎即於此處起塔及僧伽藍并留鎮守種種供養可有七百餘僧日將欲中眾僧則出鉢與白衣等種種供養然後中食至暮燒香時復爾可容二斗許雜色而黑多四際分明厚可二分甚光澤」(CBETA, T51, no. 2085, p. 858, b12-c2)
[A10] 《高僧法顯傳》卷1(CBETA, T51, no. 2085, p. 865, c3)
[A11] 《大唐西域記》卷2「健馱邏國東西千餘里南北八百餘里東臨信度河國大都城號布路沙布邏周四十餘里王族絕嗣役屬迦畢試國邑里空荒居人稀少宮城一隅有千餘戶穀稼殷盛花果繁茂多甘蔗出石蜜氣序溫暑略無霜雪人性恇怯好習典藝多敬異道少信正法自古已來印度之境作論諸師則有那羅延天無著菩薩世親菩薩法救如意脇尊者等本生處也僧伽藍千餘所摧殘荒廢蕪漫蕭條諸窣堵波頗多頹[𡉏>圮]天祠百數異道雜居王城內東北有一故基昔佛鉢之寶臺也如來涅槃之後鉢流此國經數百年」(CBETA, T51, no. 2087, p. 879, b23-c6)
[A12] 《高僧傳》卷3「至罽賓國國有五百羅漢常往返阿耨達池有大德羅漢見猛至歡喜猛諮問方土為說四天子事具在猛傳猛於奇沙國見佛文石唾壺又於此國見佛鉢光色紫紺四際盡然猛香華供養頂戴發願」(CBETA, T50, no. 2059, p. 343, b14-19)
[A13] 《高僧傳》卷3(CBETA, T50, no. 2059, p. 338, c12-13)
[A14] 《高僧傳》卷2(CBETA, T50, no. 2059, p. 330, b25)
[A15] 《佛說德護長者經》卷2(CBETA, T14, no. 545, p. 849, b25-26)
[A16] 《大唐西域記》卷2(CBETA, T51, no. 2087, p. 879, c7)
[A17] 《大唐西域記》卷11(CBETA, T51, no. 2087, p. 938, a20)
[A18] 《蓮華面經》卷2「此大癡人已曾供養四阿羅漢當供養時作如是誓『願我未來破壞佛法以其供養阿羅漢故世世受於端正之身』於最後身生國王家身為國王名寐吱曷羅俱邏而滅我法此大癡人破碎我鉢既破鉢已生於阿鼻大地獄中此大癡人命終之後有七天子次第捨身生罽賓國復更建立如來正法大設供養阿難以破鉢故我諸弟子漸污淨戒鉢初破時諸比丘等雖污清淨戒智如牛王能破外道經第二時此閻浮提諸比丘等破清淨戒樂作不善身行偷盜耕田墾植多貪貯畜好衣好鉢不樂讀誦修多羅毘尼阿毘曇如是阿難樂讀樂誦智慧之人悉皆滅度是時多有諸比丘等諂曲嫉妬多起非法以諸比丘不如法故諸國王等不依王法以王不如王法治故其國人民多行增上十不善業以惡業故此地多生荊棘毒草土沙礫石阿難當於爾時此閻浮提五種精味失力失味所謂酥石蜜如是五種失力味故爾時眾生復更多行增上惡業以其多行惡不善故佛破碎鉢當至北方爾時北方諸眾生等見佛破鉢大設供養以種種花燒香塗香燈明華鬘種種音樂供養此鉢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有發聲聞心者有發辟支佛心者彼破碎鉢當向波羅鉢多國」(CBETA, T12, no. 386, p. 1075, c8-p. 1076, a4)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