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華嚴經疏科

華嚴經疏科卷第二十

  • ○第三慈氏菩薩一人明攝德成因相(二)
    • 初示義(自下)
    • 二科經(五)
      • 初依教趣求(二)
        • 初念前趣後
        • 二別生勝念(四)
          • 初觀其昔非
          • 二觀其現苦
          • 三觀念之益
          • 四結益所属
      • 二見敬諮問(二)
        • 初見敬(二)
          • 初見依(二)
            • 初入定申敬(三)
              • 初結前標後
              • 二別顯㝎用(二)
                • 初即智㝎之妙用(二)
                  • 初羅身雲於法界
                  • 二契法性之真源
                • 二稱法界之深觀(三)
                  • 初了法從緣
                  • 二智契無性
                  • 三會歸中道(二)
                    • 初揔辨(然隨)
                    • 二別釋(如種)
              • 三揔結成益
            • 二出定敬讚(三)
              • 初以身敬繞
              • 二以心敬念(十)
                • 初約境顯勝
                • 二約德顯妙
                • 三約用自在
                • 四約行顯勝
                • 五約觀顯深
                • 六對治顯勝
                • 七止觀自在
                • 八利他顯勝
                • 九護小乘行
                • 十結德所住
              • 三以言敬讚(二)
                • 初舉德歎處(二)
                  • 初揔
                  • 二別(四)
                    • 初自利行勝
                    • 二利他行勝
                    • 三歎功德勝
                    • 四歎方便勝
                • 處明德(六)
                  • 初下化眾生
                  • 二上求佛法
                  • 三三昧自在
                  • 四智慧深廣
                  • 五顯其平等
                  • 六結德申敬
          • 二見正(二)
            • 初見(二)
              • 初翹心願覩
              • 二正覩慈尊
            • 二敬(五)
              • 初身心禮敬
              • 二讚德記別(二)
                • 初長行
                • 二偈頌(三)
                  • 眾揔歎
                  • 二別歎勝德(三)
                    • 初直對善財(三)
                      • 初讚德善来
                      • 二明来因緣
                      • 三明来所為
                    • 二對眾令觀(五)
                      • 初標揔讚
                      • 二即智之悲
                      • 三即悲之智
                      • 四揔歎諸德
                      • 五妙果當成
                    • 三重對善財(五)
                      • 初讚其當果德(二)
                        • 初揔
                        • 二別
                      • 二雙歎當現德
                      • 三歎其過友德
                      • 四速成行位德
                      • 五明結歎令欣
                  • 三略示後友
              • 三重申禮儀(三)
                • 初揔辨所因
                • 二身心悲敬
                • 三華供展誠
              • 四再讚再記
              • 五慶遇念恩
        • 二諮問(二)
          • 初自陳發心
          • 二正問法要(三)
            • 初標其所問
            • 二歎慈氏德
            • 三結問請說
      • 三稱讚受法○
      • 示後友○
      • 五戀德禮辭
  • ○三稱讚授法(二)
    • 初稱歎(二)
      • 初為大眾稱歎善財(二)
        • 人示眾
        • 二正讚其德(四)
          • 初求友精勤(二)
            • 初揔顯精勤
            • 二別示勤相(二)
              • 初敘昔異解(三)
                • 初上古釋(謂一)
                • 二賢首釋(二)
                  • 初敘義(賢首)
                  • 二刊定破師(若依)
                • 三刊㝎釋(二)
                  • 初敘(有云)
                  • 二破(若爾)
              • 二疏為會釋(二)
                • 初揔會三釋(若通)
                • 二別會賢首(然下)
          • 二所乘廣大(三)
            • 初揔歎希奇
            • 二別明難過(二)
              • 初標舉
              • 二徵釋(二)
                • 初徵
                • 二釋(二)
                  • 初揔護一切
                  • 二約類別明
            • 三揔結所作
          • 三具德無缺
          • 四速證超權
      • 二為善財讚菩提心(二)
        • 初結前生後
        • 二正歎大心(四)
          • 初標歎發心
          • 二正明讚歎
          • 三舉德釋成(二)
            • 初徵
            • 二釋(二)
              • 初揔(四)
                • 初明通三心科(二釋)
                • 二且分為二科(且分)
                • 三明三種發心分為二科(又前)
                • 四約廣就高科(又前)
              • 二別(二)
                • 初明菩提心徧該諸地(二)
                  • 初別明(二)
                    • 初示義(今初)
                    • 二科經(十二)
                      • 初種性住
                      • 二勝解住
                      • 三極喜住
                      • 四戒增上住
                      • 五增上心住
                      • 六覺分相應增上慧住
                      • 七諸諦相應增上住
                      • 八止息相應增上住
                      • 九無相有功用住
                      • 十無相無功用住
                      • 十一無礙解住
                      • 十二最上菩薩住
                  • 二揔結
                • 二明菩提心頓具諸德(二)
                  • 初示義(二有)
                  • 二科經(五)
                    • 初攝十住德
                    • 二攝十行德
                    • 三攝十迴向德
                    • 四攝十地德(十)
                      • 初地德
                      • 二地德
                      • 三地德
                      • 四地德
                      • 五地德
                      • 六地德
                      • 七地德
                      • 八地德
                      • 九地德
                      • 十地德
                    • 五攝等覺德
          • 四結釋所屬
    • 二授法○
  • ○二授法(四)
    • 初授法體(四)
      • 初攝入方便(二)
        • 初牒問勸證
        • 二求證方便
      • 二加令證入
      • 三見所證境(二)
        • 初科判(三見)
        • 二釋經(二)
          • 初別明所見(六)
            • 初見依報(二)
              • 初見(三)
                • 初一重莊嚴
                • 二依中有依
                • 三一多自在
              • 二益
            • 二見正報(二)
              • 初揔標
              • 二別顯(五)
                • 初見發心時
                • 二修行得法
                • 三隨類攝生
                • 四處會說法(二)
                  • 初所見會殊
                  • 二顯所說法
                • 五揔見行用
            • 三見伴菩薩
            • 四見諸佛
            • 五見閣中主閣(二)
              • 初見
              • 二益
            • 六揔見嚴具作用(十)
              • 初網等演法(三)
                • 初近聞
                • 二遠聞
                • 三得益
              • 二寶鏡作用
              • 三寶柱放光
              • 四寶像威儀
              • 五瓔珞出生
              • 六蓮華重現
              • 七寶地現像
              • 八樹現半身
              • 九半月現身
              • 十壁現本事(二)
                • 初慈氏修行隨類攝生
                • 二覩所事友勸喻善財
          • 二揔顯見相(二)
            • 初法
            • 二喻(二)
              • 初喻能見緣(喻顯)
              • 二喻所見相(次約)
      • 四事訖起定(四)
        • 初警覺令起
        • 二略示體相
        • 三得而起
        • 四問荅所見(二)
          • 初問
          • 二荅
    • 二顯法名(二)
      • 初問
      • 二荅
    • 三窮嚴因(二)
      • 初窮其所歸(二)
        • 初問
        • 二荅
      • 二彰其本起(二)
        • 初問
        • 二荅(二)
          • 初法
          • 二喻(二)
            • 初龍王降雨喻
            • 二幻師現幻喻
    • 四覈正報(二)
      • 初問從来(二)
        • 初問
        • 二荅(三)
          • 初約法身
          • 二約報身
          • 三約化身
      • 二問生處(二)
        • 初問
        • 二荅(二)
          • 初通明諸菩薩生處(三)
            • 初正荅生處
            • 二生緣眷属
            • 三校量顯勝(二)
              • 初揔辨生眾勝
              • 二別彰智勝
          • 二別顯慈氏生處(二)
            • 初實報等問法界
            • 二願機當現生殊(二)
              • 初現生
              • 二當生(二)
                • 初當生所為
                • 二結會三聖
  • ○四示後友(三)
    • 初勸徃教問
    • 二釋勸所由(二)
      • 初徵
      • 二釋(二)
        • 初明其行廣
        • 二顯其緣深
    • 三結勸重釋(三)
      • 初結勸
      • 二徵釋(二)
        • 初徵
        • 二釋
      • 三結德
  • ○第四再見文殊明智照無二相(二)
    • 初示義(第四)
    • 二科經(三)
      • 初依教趣求
      • 二見聞證入(二)
        • 初示義(二見)
        • 二科經(三)
          • 初摩頂攝受
          • 二誨示法門(二)
            • 初示義(二誨)
            • 二科經(二)
              • 初所聞行法
              • 二不能成益
          • 三結益歸本
      • 三轉過勝緣(二)
        • 初料揀(三)
          • 初近對前後釋(然此)
          • 二通對諸友釋(又通)
          • 三玄門義理釋(又前)
        • (又此)
  • ○第五普賢菩薩一人明顯因廣大相(二)
    • 初文前敘義(三)
      • 初釋名(大文)
      • 二辨異(故文)
      • 三辨其能所(若以)
    • 二依文正釋(三)
      • 初依教趣求(二)
        • 初釋文(上)
        • 二通辨文義(以是)
      • 二聞覩前相(二)
        • 初聞
        • 二覩(二)
          • 初仰德修觀(三)
            • 初生渴仰(聞前)
            • 二明修處(三)
              • 初約表釋(正明)
              • 二約事釋(約事)
              • 三釋文意(然此)
            • 三正修觀(正顯)
          • 二覩見希奇(二)
            • 初結前生後
            • 二正覩希奇(二)
              • 初見瑞相
              • 二覩光明
      • 三見聞證入(三)
        • 初結前生後
        • 二起觀增修
        • 三正明證入(二)
          • 初正明見聞證入(二)
            • 初得益因圓(四)
              • 初見身得益(二)
                • 初見勝身(四)
                  • 初勝德身相
                  • 二毛孔出生
                  • 三體內包含(二)
                    • 初結前生後
                    • 二正顯包含(二)
                      • 初明見三千大千
                      • 二類通十方三際
                  • 四結通周徧
                • 二得深益
              • 二摩頂得益(三)
                • 初摩頂
                • 二得益
                • 三結通
              • 三明因深廣(三)
                • 初問荅審見
                • 二顯因深遠(三)
                  • 初別明求菩提行(二)
                    • 初順顯所行
                    • 二離過成德
                  • 二通明悲智行
                  • 三別明求法行(二)
                    • 初反顯能捨
                    • 二顯求所為
                • 三結因成果(二)
                  • 初結因
                  • 二成果
              • 四觀用無涯(三)
                • 初舉益勸觀(三)
                  • 初標
                  • 二釋(二)
                    • 初明難見聞
                    • 二見聞皆益(三)
                      • 初不退菩提
                      • 二善根成熟
                      • 三揔結多明
                  • 三結
                • 二觀見奇特(三)
                  • 初見毛孔內含三世間
                  • 二見普賢身徧諸剎中
                  • 三自見[A1]己身等普賢化
                • 三校量顯勝(三)
                  • 初校量善根
                  • 二校量入剎
                  • 三雙結超勝(二)
                    • 初別明橫豎深廣
                    • 二揔結平等周徧
            • 二位滿齊佛
          • 二聞佛勝德難思(二)
            • 初示義(二聞)
            • 二科經(三)
              • 初標舉佛德誡𦗟許說
              • 二長行舉眾渴仰欲聞
              • 三廣陳德相令眾求滿(二)
                • 初長行重誡許說分齊
                • 二偈頌廣顯佛德難思(二)
                  • 初示義(二偈)
                  • 二科經(二)
                    • 初別歎佛德(十九)
                      • 初無障礙功德
                      • 二真如清淨德
                      • 三無功不休德
                      • 四三事無差德(二)
                        • 初懸敘(二)
                          • 初如常略釋(四有)
                          • 二別顯分身(八)
                            • 初揔標大意
                            • 二引經成立(謂此)
                            • 三遮其謬解(若言)
                            • 四引前成證(況華)
                            • 五引他經證(法華)
                            • 六遮救決釋(故知)
                            • 七結成正義(以理)
                            • 八辨其包含(然此)
                        • 二釋文(三)
                          • 初主伴嚴處攝生同
                          • 二微細含容轉法同
                          • 三揔攝多門結前生後
                      • 五一切障對治德
                      • 六降伏外道德
                      • 七世間不礙德(四)
                        • 初八相現世無礙
                        • 二處天宮殿無礙
                        • 三隨世巧化無礙
                        • 四結歎無礙之智
                      • 八安立正法德(四)
                        • 初三乘法輪
                        • 二六度道品
                        • 三一音随類
                        • 四平等語業
                      • 九受諸記別德
                      • 十報化二身德
                      • 十一斷一切疑德
                      • 十二令入諸行德
                      • 十三當来妙智德
                      • 十四勝解示現德
                      • 十五有情加行德
                      • 十六法身成滿德
                      • 十七差別佛土德
                      • 十八三身無限德
                      • 十九揔攝三種德
                    • 二結德無盡(二)
                      • 初示義(二有)
                      • 二科經(二)
                        • 初結德
                        • 二勸信
  • ○大文第四謙讚廻向約四十卷䟽釋八十卷經(四)
    • 初揔敘文意
    • 二歸敬請加
    • 三開章釋文(十)
      • 初教起因緣
      • 二藏教所攝
      • 三義理分齊
      • 四教所被機
      • 五教體淺深
      • 六宗趣通局
      • 七部類品會
      • 八傳譯感通
      • 九揔釋名題
      • 十別解文義(二)
        • 初釋經序
        • 二釋經文(四)
          • 初舉果勸樂生信分
          • 二修因契果生解分
          • 三託法進修成行分
          • 四依人證入成德分(二)
            • 初本會
            • 二未會(五)
              • 初寄位修行相
              • 二會緣入實相
              • 三攝德成因相
              • 四智照無二相
              • 五顯因廣大相(三)
                • 初依教趣求
                • 二聞覩前相
                • 三見聞證入(三)
                  • 初結前生後
                  • 二起觀修行
                  • 三正明證入(二)
                    • 初正明見聞證入
                    • 二聞佛勝德難思
    • 四謙讚迴向

華嚴經疏科卷第二十 鉅十


校注

[A1] 己【CB】已【洪武】
上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