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中峯和尚廣錄卷第八
佛祖讚
盧舍那佛讚(并序)
佛身無相隨念現形。佛身無為依作而住。當其念之未起作之未興。所謂佛身與虛空合。有劒門上人智慧者。嘗發大心[A1]刺十指血。染雜華藏海之文八十一軸。以其筋膜日積月累。聚為舍那佛像。經書既畢佛身亦圓。高二寸許。眉目可覩毛髮微露。冠纓衣褶靡不分明。飾以黃金奉以朱塔隨處供養。惟見若聞莫不稱異。彼上人者返觀十指了無痕跡。經自何來佛從何見。初心既滅所作亦忘。惟佛與經昭然不隱。如是了知盡法界性及微塵剎起滅不停動靜無間。如我佛身等無有異。以此一盧舍那依幻而見。如是了知百億盧舍那大而虛空身小而微塵身。未有一佛不依幻而見者。以其所見。白於幻住比丘明本。於是歡喜合掌而說伽陀。以讚之。
釋迦如來十大弟子圖像讚(并序)
釋迦如來展化權於五天之中。有聲聞弟子上首者十人。各擅一能。而如來併其十者之能。曾不滿一毛孔之法量。何况一一毛孔所容受者。豈心思意解而可了知耶。故佛法如大海。香象一飲十斛。而蚊虻不過涓滴。各盡其量而後[A2]已。然十斛與一滴之飽無異。特量之大小。而所受之多寡不同耳。詎謂二千年後能專其一。亦未之見。烏有所謂兼善其十者乎。雖然須知。一即十十即一。互融互攝全主全賔。審如是則上無師尊下無弟子。展開圖畫坐立儼然。傀儡一棚不加線索。眼目定動肯遭𤍠瞞。三搭不回。更聽說偈。
歷代祖師畫像讚(并序)
世尊教外別傳。脫略義解之大旨。二十八傳而至菩提達磨大師。是為東土第一代禪祖。初師觀東震旦人有大乘根噐。乃越重溟三周寒暑。以梁普通七年抵金陵。尋往少林居九載。得可祖領荷心法。[A3]已而翩翩隻履復返流沙。五傳至黃梅。而橫出牛頭一枝。六傳至曹溪。則有南嶽青原派而為二。自南嶽青原而下宗而為五。南嶽出馬祖。祖出百丈。丈出黃檗。檗出臨濟。濟以金剛王寶劒之喝。雷轟霆震不容掩耳。別傳之道由斯而盛。濟十七傳而至仰山雪巖和尚。先師入巖翁之室。於羣弟子未造之先。誤中其毒口耳俱喪。既而深棲天目。影不出山三十年。無一法與人領荷。杭之妙行寺甞集五宗傳道之師遺像數千軸。每遇歲旦展挂。緇白瞻禮目之曰祖師會。有好事者圖少林至天目直下相承二十八代祖師遺像。歲遇少林諱日。薦羞粢盛以酬遞代傳持之德。明本為述小傳并偈。以賛之。(小傳不錄)
少林初祖圓覺大師(菩提達磨)
二祖大祖禪師(慧可)
三祖鑑智禪師(僧璨)
四祖大醫禪師(道信)
五祖大滿禪師(弘忍)
六祖大鑑禪師(慧能)
南嶽大慧禪師(懷讓)
馬祖大寂禪師(道一)
百丈大智禪師(懷海)
黃檗斷際禪師(希運)
臨濟慧照禪師(義玄)
興化廣濟禪師(存獎)
汝州南院禪師(慧顒)
汝州風穴禪師(延沼)
汝州首山禪師(省念)
汾陽禪師(善昭)
石霜慈明禪師(楚圓)
袁州楊歧禪師(方會)
舒州白雲禪師(守端)
東山五祖禪師(法演)
佛果圓悟真覺禪師(克勤)
平江虎丘禪師(紹隆)
天童應菴禪師(曇華)
天童密菴禪師(咸傑)
破菴密印禪師(祖先)
徑山無準佛鑑禪師(師範)
仰山雪巖慧朗禪師(祖欽)
天目高峯佛日普明廣濟禪師(原妙)
觀音
少林初祖
栽松道者
粥薪漢子
馬郎婦
布袋
臨濟
趙州
丹霞靈照
[A8]郁山主
政黃牛
天童東巖日禪師
道場及菴信禪師
南嶽鐵山瓊禪師
徑山晦機熙禪師
徑山虛谷陵禪師
天童雲外岫禪師
靈雲鐵牛定禪師
高峯和尚
斷崖義禪師
中竺布衲雍禪師
天目中峯和尚廣錄卷第八
校訛
- (五十二葉第四行)袖(誤作神從南改正)
- (五十四葉第三行)扭(南作搊)
音釋
膜(暮各切胲膜也)
褶(陟涉切襞積也)
傀儡(傀口猥切儡落猥切傀儡木偶戲也)
縫(直偽切以繩縣物也)
柺(古買切老人拄杖也)
啐啄(啐即聿切啄竹角切)
圈(丘圓切)
藞苴(藞盧下切莫側下切)
跣(息典切足親地也)
粥薪(粥音育賣也)
罅(呼訝切孔隙也)
茜(倉甸切染絳草名)
𡎺(側六切)
砰(披耕切砰磅聲也)
妳(奴▆切乳也)
臊(蘇高切豕膏臭也)
校注
【經文資訊】《大藏經補編》第 25 冊 No. 145 天目中峰廣錄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1-0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藏經補編》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dasuiqiu 大德提供基本句讀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