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中峯和尚廣錄卷第十
題䟦
䟦慈受和尚般若心經註
黃面瞿曇。向潔白地上拋撒不[A1]淨。為害滋多。慈受菴主。不善屏除益增狼藉。舍利子在麼。與我將糞箕掃帚來。
題琇禪師代古塔主答寂音尊者書
寂音尊者。力排古和尚說法之誤。其奮辭舞筆。如醫者。用峻劑以攻五臟之毒。殆與元氣併將蕩滌。石室老人。痛指寂音公論之失。其雄談博辯。如百萬師揮戈伐國不問仁人。必欲使之血刃而後[A2]已。審如是則安有古洪二師之盛譽復喧轟於宇宙哉。蓋各有所據而然也。後之讀其書者。苟不具此正眼於是非之外。文字其可憑乎。
題圜悟和尚心要
少室不傳之妙。就當人正體上舉揚。無形段可指。無方隅可示。無言說可詮。無道理可陳。虛洞洞空牢牢。絕毫芒離朕兆。圓滿湛寂。真正妙明。通貫十虛。包含法界。不可得有。不可得無。空由之而空。空不可混。色依之而色。色不可齊。入凡夫之迷。如水中鹽味。同聖人之悟。似色裏膠青。雪山大沙門之智辯。雖淵深廓徹廣大無涯。當三百餘會之發機。其詞源袞袞放肆汪洋。開合卷舒具大自在。幽秘微密靡不揭揚。獨於此事不能加一元字脚。可謂極聖之大猷至神之玄府者也。圜悟和尚得法於東山演祖。其眼明其機活其意透其語圓。不守一方便而開示叅徒。溢為巨編。目曰心要。於無言中顯言。無象中垂象。應機隨器解其所縛去其所重。多不病繁。少不病簡。縱橫得要左右逢原。其痛快直捷。貴馬師一口吸盡西江。細密操持。重巖頭只守閑閑德。嶠於心無事。其為初機。必使其真叅實究廢寢忘餐。雙泯愛憎兩忘身世。機輪活脫不滯一隅。捩轉面門一口咬斷。返擲踞地豈容湊泊。譬如大雲倐忽變化。彌綸六合降注甘雨。潤滋草木流布江河。頃焉開霽。覔其去來了不可得。非得法自在。疇克爾耶。一種是說法之師。雖臨濟德山亦將斂衽。蓋嘗於般若種智積刦熏鍊。故獲如是圓轉無礙者也。本伏讀再過。乃拜手書此以識之。固不敢望師橫點首於[A3]大寂定門。期不孤其所教者矣。
題東坡居士大悲閣記
太虛無相。不拒諸相發揮。古鏡絕形。豈礙羣形影現。觀世音大士。聞所聞盡覺所覺空。神廓太虛智懸古鏡。對機應物千手異執。千眼齊觀。特言其妙用之少分耳。使具論其分身遍塵剎一塵為一剎一剎現一身一身千手眼。未易以數量知也。極理言之。非神通使然。凡具知覺之性者。靡不如是。由迷妄所蔽而不自省也。予讀東坡居士所作大悲閣記。謂菩薩以無心故。能普應羣機。變通諸法洞無窒礙。似不知菩薩妙證圓通歸復自性。慧光照徹如杲日輪。雖千手眼同一手眼。既不拘於一多。又安可以心之有無議之也哉。
題列子
列禦宼。知榮辱之在天。而不知其本乎一念。知生死之由命。而不知其根乎自心。惟欲忘形骸。虛物我。一是非。泯視聽。任天真於智慮之表。超情思於得失之源。乃鼓舞於老氏絕聖棄智致虛守靜之門。與莊周相為表裏。因觀其著書八篇。故筆以曉之。惟同志者擇焉。
題十牛圖
偶觀梁山石鼓倡和十牛圖頌于餘杭接待菴之壁。自尋牛而至入廛垂手一節。一節似有程限而然。思之古人立言。固是一期方便。殊不知賺累後學。例皆尋尋覔覔做模打樣曾未休息。須知山河大地明暗色空。三世十方見聞知覺。皆露地白牛之影子耳。多少人認此影子以為全牛。彷彷彿彿不得受用。矧乎又有向影子上覔影子。敢保終其身不見全牛也必矣。政興此歎。忽規上人出紙求語。故信筆以似之。規曰。敢問全牛今在何處。余於是投筆。附夜航而之武林矣
䟦天目禮禪師墨迹
天目和尚七歲時。攜籃侍母採桑次母戲之曰。携籃者誰。豁爾開悟。今觀其餞侍僧省母。有施為動靜憑誰力之句。大似螟蛉之子殪而逢蜾臝祝之曰。類我類我。烏乎多見伊不自知其醜也。
䟦牛腰佛頌軸
佛身無為。遍在牛腰馬腹。智體不動。誰分蟻穴蜂房。一切處示現受生。一切處成等正覺。紫金聚沈潜水牯。赤肉團無位真人。從前話𣠽[A4]已行。即今面目現在。本來無位次。直下絕安排。雖然立處皆真。緫是顯奇。惑眾。昔唐文宗愛食蛤蜊。忽遇一蛤蜊砧杵不壞。尋而解開乃見觀音像於中顯現。召惟政禪師問其事。師曰應以菩薩身得度者即現菩薩身而為說法。帝曰。菩薩既[A5]已現身。惟未聞其說法。師曰。陛下見此信耶不信耶。帝曰。焉敢不信。師曰。說法[A6]已竟。文宗大悅。此話垂五百年矣。大德丁未杭之臨安縣里人。買二牛腎剖其一。中得佛像一軀高寸許。非金非石結跏趺坐眉目可覩。遂累石樹塔奉藏之。若見若聞咸生異信。其廣長舌相流布法音。霆震雷轟卒未之[A7]已也。公恕施君。攜諸方頌軸。訪予窮山俾為著語。因筆前說以似之。復為說偈。
䟦梁楷畫妙峯禪師四鬼夜移圖
昔南泉謂。王老師修行無力。被鬼神覷破。殊不知鬼神不著便。白日被王老師熱瞞。相傳妙峯善和尚。住靈隱時。為四鬼所肩而出。當時頼遇妙峯。若是王老師。未[A8]免又作修行無力會也。一種是瞞神嚇鬼顯異惑眾。今日被人描貌將來。不知面皮厚多少。
題十八尊者圍碁圖
俗諦是黑子。真諦是白子。十八界內。奪角爭先。平地上逃他分段生死。阿羅漢起。直饒看得眼睛穿。翻轉碁盤都不是。
題羅漢揭厲圖
諸佛海。眾生海。聞前輩[A9]已甞置之一毛腹中。聲聞雖超越分段生死具跨虎縛龍之力。而不能與境混融。區區附形體。與魚鱉蝦蟹浮沉於粘天鯨浪之間。自謂神通不可及矣。宜乎起黃檗。有斫折其脛之怒。雖然也是為他閑事長無明。
跋及菴禪師設利頌軸
先師嘗誤中大仰老人之毒。每於所剪之髮。舍利粘綴如貫珠。及菴和尚與先師同出其門。而舍利迸于烈火。嗚呼異端並起邪法難扶。予於此不能無耻焉。
題古畫像四首
鳥窠和尚謂白侍郎曰。薪火交煎識性不停。得非險乎。白公微領其旨。吁當時白公因欠箇末後句。反累其師到今日。措躬無地。且末後句又作麼生。(香山居士見鳥窠)
居士嘗有偈云。
天目中峯和尚廣錄卷第十
校訛
- (七十五葉十行)石(誤作不從南改正)
- (七十五葉十二行)例(誤作倒從南改正)
音釋
眹(直忍切幾微萌兆也)
嶠(渠廟切)
蜾臝(蜾古火切臝郎果切蜾臝細腰蜂也)
蛤蜊(蛤古沓切蜊力脂切蛤蜊蚌屬)
腎(時忍均水藏也)
嚇(正作諕虛訝切誑也)
校注
【經文資訊】《大藏經補編》第 25 冊 No. 145 天目中峰廣錄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1-0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藏經補編》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dasuiqiu 大德提供基本句讀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