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中峯和尚廣錄卷第二十三
箴銘
貪瞋癡箴(并序)
一迷根乎自心。縱而為貪。抑而為瞋。合而為癡。良由迷無自性。由不守正念而生。以其生故曰貪曰瞋曰癡。皆一迷之異名也。聖人不以砒霜鴆酒為毒。而以此為毒者。以其喪壞法身淪溺慧命也。今三有界中眾苦充滿。無有一物不本乎貪等一中其毒。則殺盜婬業四面紛合卒莫之避。良可哀也。惟悟達自心洞契法源之士。能奪其縱之之貪以求道。返其抑之之瞋以治心。轉其合之之癡以利人。資長法化則貪瞋癡果何物耶。乃為箴曰。
戒定慧箴(并序)
一悟根乎自心。揀而為戒。守而為定。融而為慧。良由悟無自性。因不失正念而生。以其生故曰戒曰定曰慧。皆一悟之異名也。聖人不以栴檀沉水為香。乃以此為香者。以其光明雲臺盤結不散莊嚴法性之上妙具也。今雜華法界眾寶充滿。無有一物不自吾戒定慧而生焉。一熏其香則法報化之跡隨念出現。其有尚存悟理未盡功勳者。執其存之之戒以違宗。泥其守之之定以礙理。放其融之之慧以失妙。欲望其超然於寂照圓明之戶。未知其可也。戒定慧云胡不辨哉。乃為箴曰。
喜箴(并序)
世之所謂喜者。由適情遂欲而生焉。道人不爾。必使情消欲盡動與理融。不遭愛見諸魔之所惑。其喜也政未易以足蹈手舞既其情狀者焉。箴曰。
怒箴(并序)
為物所忤。怒氣結為心火。至使面赤髮立。不蹈禍機不已也。聖賢則不然。其一怒如金剛王劒。諸煩惱魔嬰其鋒者應念斬截。然後致萬物於無諍之地。則其怒也豈徒然哉。箴曰。
哀箴(并序)
凡夫哀聖賢亦哀。凡夫結情妄而致哀。聖賢乃哀其所謂哀也。於是發為辭章悲奮激切。必使其感愕於中脫略情妄。則其哀也豈可與凡夫同日而語哉。箴曰。
樂箴(并序)
樂莫樂於道。道為天下之極樂。捨道而求樂。是猶棄食而求飽也。世之昧者縱聲色之欲而為樂。一報忽盡變化萬殊。不知與苦循環。豈其所謂樂哉。箴曰。
雲居菴銘(并序)
天地之氣凝而為雲。動則彌布十虛。靜則卷歸無所。物其似之。三界如雲也。萬法如雲也。卷舒不定開合無時。推而窮之。則道人之心亦如雲也。道人所居亦如雲也。無意而行隨處而寓。曾何有為於世哉。乘[A2]月二禪素服杜多行。鑿巖闢址縛屋於七寶山之隂。扁曰雲居。乃有得於理也。乞銘於幻住道人。乃屬其銘曰。
懶禪室銘(并序)
余甞譏世之尚懶者。謂處俗必盡其義。入真當盡其道。盡義則務四民之役。盡道乃營六度之勤。聖賢不能免也。苟尚懶則二途俱失。豈道人之所用心哉。或者謂。禪者之學乃懶之尤者也。何則其忘形骸於休歇之地。滅情妄於空寂之門。冺見聞於解脫之淵。絕去來於不動之域。收視而色不惑其目。返聽而聲不亂其耳。忘緣而境不入其心。息慮而事不遷其念。則其混世之跡。飄然若行空之雲。廓爾如流澗之月。得非懶之尤者乎。余曰。據爾之言似非懶者之能事。徒見其四體不勤宴休閒逸。政恐勤勞於事者。莫之能及也。南屏書記恭行[A3]已。需余以懶禪室銘。因以或者之言告之。恭曰。非也。世有不為者。有無為者。不為之者雖強使其為。而不肯為也。無為之者雖欲為之。而無所為也。二者皆似懶而非懶也。吾之懶禪異於是。非不為也。非無為也。不涉名言則不得為懶矣。欲知吾懶之至要。雖成佛亦有所不願。又何禪之願哉。余乃為之銘曰。
鐵圍室銘(并序)
眾生結業濃厚。所䧟之地皆鐵圍也。毗嵐鼓扇而莫拔。劫燒洞熾而不融。佛手雖能揭五百力士所不能動之石。望鐵圍亦未甞不[A6]斂袵而退。堅乎確哉。所以稱鐵圍也。聞禪者有纖毫未透如隔鐵圍。何言之甚耶。曰不甚也。特取其堅確不可破而喻之耳。使盡言禪學之密旨。鐵圍可碎而此旨不可穿鑿也。何則當其未有所入也。以迷為鐵圍。及其既入也以證為鐵圍。既忘證入之境以悟為鐵圍。及其與悟俱遣而存有所了。以了為鐵圍。了無可了。不住了知。知了俱捐鐵圍宛爾。蓋心法之粘綴。有不可取喻而辨者。德山所謂毫釐繫念三塗業因。瞥爾情生萬劫羈鎻。此說乃鐵圍之遮詮也。今之學者純沉識網。深墮情窠。愛憎之羣習儼存。生佛之二見猶在。強加排遣動涉功勳。自言混入靈源。豈解全該識量。於斯諦審。又奚止鐵圍而已哉。泉南順藏主。以禪宴之所扁曰鐵圍。乃有警於自他也。乞銘於幻住道者。乃引前說以序之。復為銘曰。
西來井泉銘(并序)
少林初祖遠逾數萬里而西來。直指人人本具之道。道若泉之在地。無處不遍也。大同菴既成。庖人乏水而汲諸鄰。彛菴居士念其勞。乃命工師鑿井[A8]于門之東。其深四十尺。有泉隱隱自西而至。甃成禪者引綆汲之。首以一甌奉佛清甘香冽。名其泉曰西來。蓋不亂其所至之方也。當泉之未至也。視之窅然凛凛將壓人。為鑿井者危之。鑿者不惟無所畏。而益加銳焉。若與泉約而必其所遇。人之求道能積日累歲。猶鑿井之深入無畏。其不與道會者吾不信也。禪者請銘。銘曰。
天目中峯和尚廣錄卷第二十三
音釋
砒(昔兮切毒藥名)
觜(即委切)
繾綣(繾詰戰切綣區願切繾綣不分離貌)
癖(四亦切瘕癖也)
校注
【經文資訊】《大藏經補編》第 25 冊 No. 145 天目中峰廣錄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1-05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藏經補編》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dasuiqiu 大德提供基本句讀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