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道場禪觀等法事禮懺文卷第九
第十二上
(彌勒菩薩所問之一。十唱九十二偈。依金皷懺悔發願)。
歎佛
至心歸命。禮大方廣圓覺經中大光明藏現諸淨土毗盧遮那佛。
彌勒菩薩所問之一。問生死根本
第一 四 躡前段經意生起此意之文
於是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廣為菩薩。開秘密藏。令諸大眾。深悟輪迴。分別邪正。能施末世一切眾生。無畏道眼。於大涅槃。生決定信。無復重隨輪轉境界起循環見。世尊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欲遊如來大寂滅海。云何當斷輪迴根本。於諸輪迴。有幾種性。修佛菩提。幾等差別。迴入塵勞。當設幾種教化方便。度諸眾生。
第二 二 述讚問目
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眾菩薩。及末世眾生。請問如來深奧秘密微妙之義。令諸菩薩。潔清慧目及。令一切末世眾生。永斷輪迴。心悟實相。具無生忍。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第三 四 讚問許說
推本來中文四
- 一指愛為本
- 二欲助成因
- 三展轉更依
- 四起諸業報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迴。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婬欲。而正性命。當知輪迴。愛為根本。
第四 三 當第一指愛為本
第五 九 廣分別恩愛貪欲差別之相
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欲因愛生。命因欲有。眾生愛命。還依欲本。愛欲為因。愛命為果。
第六 三 二欲(欲者五欲)助成因三展轉更依
第七 四 躡前標舉造業受報之意
從此[A1]已下第四起諸業報。
由於欲境起諸違順。境背愛心而生增嫉。造種種業。
第八 十四 打罵
第九 十九 淨訟
第十 十四 婬欲
南無大慈大悲(云云)(下十二禮准前)。
至心懺悔
然懺悔之法。非小因緣。過去諸佛菩薩未有不因懺悔而成道者。諸大乘經。且說此義。即金光明經。金皷懺悔。大華嚴經。天皷懺悔。今且略說金皷法門。便藉以妙幢菩薩之妙詞。申我等徒眾之懇意。今先述金皷緣起。後依菩薩被陳金皷緣起者。彼經夢見懺悔品云。爾時妙幢菩薩。親於佛前。聞妙法[A12]已。歡喜踊躍。一心思惟。還至本處。於夜夢中。見大金皷。光明晃耀。猶如日輪。於此光中。得見十方諸佛。於寶樹下。坐琉璃座。無量百千大眾圍遶。而為說法。見一婆羅門。以捊擊金皷。出大音聲。聲中演說微妙伽陀。明懺悔法。妙幢聞[A13]已。皆悉憶持。繫念而住。至天曉。[A14]已與無量百千大眾圍遶。持諸供具。出王舍城。詣鷲峰山。至世尊所。禮佛足[A15]已。布設香華。右達三帀。退坐一面。合掌恭敬。瞻仰尊顏。白佛言。世尊。我於夢中見一婆羅門。次手執捊擊妙金皷。出大音聲。聲中演說微妙伽陀。明懺悔法。我皆憶持。唯願世尊。降大慈悲。聽我所說。即於佛前。而說頌曰。
上來[A16]已依經文。說金皷因緣事竟 今當依菩薩求哀白佛如夢懺悔。
懺悔[A17]已。至心歸命禮。
弟子眾等。以依經文。披陳無始[A18]已來諸罪障竟。今當還約此後經文。申我等心發大誓願(在兩重懺悔。及讚佛文後也)。
發願[A19]已。至心歸命禮三寶。
○白眾等聽說此時無常偈
(出正法念處經第三十)
第十三上
(彌勒二五唱九十九偈金皷懺悔發願勸請隨喜迴向)。
歎佛
如來頂上。有三十二寶莊嚴大人相。其中大人相。名光照一切十方。普放無量大光明網。一切妙寶。以為莊嚴。髮周徧柔耎密緻。一一咸放摩尼寶光。充滿一切無邊世界悉現佛身色相圓滿。是為一。乃至有大人相。名普照一切法界莊嚴雲。最處於中。漸次隆起。閻浮檀金因陀羅網。以為莊嚴。放清淨光雲。充滿法界。念念常現一切世界諸佛菩薩道場會。是三十二。如來頂上。有如是三十二種大人相。以為嚴好。
第一 十八 述偷盜罪
第二 十六 述殺生罪業
此六人皆書史所載。被人枉殺。後冤魂自訴於上帝。而報讎也 彭生者。齊公子也。魯桓公夫人文姜。是齊襄公妹。桓公與姜朝于齊。襄公通姜。桓責姜。姜告襄。襄怒與桓飲酒。桓出。襄使公子彭生。把桓公升車。彭生多力。遂令拉殺桓於車內。魯人責齊。齊無詞對。歸罪彭生而殺之。後襄公獵見大豕。從者見乃彭生。襄射之。豕人立而啼。襄懼墮車傷足。其臣作亂弒襄公 杜伯者。杜國之伯。名恒。入為周大夫。宣王妾女鳩欲通之。伯不許。鳩怒反𧮂伯。宣王信。使薛甫與司工𨪆殺伯。伯死化為人。告王。王告祝。祝便殺𨪆。𨪆謝之。錡又為人訴。復殺祝。祝又為人訴。後王遊團由。伯乘白馬素車。𨪆左祝右起於道。以朱弓矢射宣王中心。折脊而死 公孫勝者。夫差之臣。王不以罪殺之。投於胥山之下。後越伐吳。吳王敗走。道由此山。舉步不進。使太宰[壹*丕]試呼勝三呼。應。王懼仰天歎而遂死。不反於吳也 宋公者。漢靈帝皇后也。無寵而居正位。後宮幸姬共譖。初常侍王甫。枉洙[3]激海王悝及妃宋氏。妃即后之姞也。甫恐后怨。乃搆言后。狹左道呪咀。信之收璽綬。后以憂死。父及兄弟皆被誅。後帝夢見桓帝怒曰。宋后何罪。聽邪侫使絕其命。宋后及悝自訴於天。上帝震怒。罪難救也。夢甚明白。帝既覺。問於羽林左監許水曰。此何祥。其可禳乎。水對。宋后及[*]激海王。並宜改葬。以安冤魂。竟反宋氏之家。復[*]激海之先封。帝弗能用。尋即崩也 蘇娥者。漢世何敞除交沚刺史行部到蒼梧郡高要縣。日暮宿于鵲奔亭。夜半。樓下忽有一女子。自云。妾姓蘇。名娥。字始珍。本廣信縣人。父母及夫皆亡。無兄弟。有雜繒一百二十匹。有婢名致富。孤窮不能自賑。欲往傍縣賣繒。就同縣人王伯邊。賃車牛一乘。直錢萬二千[1]𧯥。妾笈繒。令婢執轡。前年四月十日到此亭外。日暮行人絕。不敢前去。遂宿留此。致富暴得腹痛。妾遂往亭長舍求火。亭長龔壽採刀至車。持妾臂。妾怖不從。即殺妾及婢。樓下埋之。取財物。殺牛燒車。車釘牛骨。棄亭東芥中。妾上下皆著白衣。青絲履。便掘之。如言。捕壽拷問。具伏。下廣信縣。與娥語同。收壽父母兄弟。申聞於上。若於常律。不至族誅。但壽為惡隱密經年。鬼神自訴。千載無一。請皆斬之。以助陰德。上報聽之 竇嬰者。漢孝文帝皇后從兄之子也。為亟相。後免相。竇后崩。嬰益疎薄。與太僕灌夫交結。于時孝景帝皇后同產弟田蚡為亟相親幸。使人就嬰覓城南田數頃。嬰不與。後蚡娶妻。列侯往賀。夫嬰俱出言不遜。蚡奏其惡言。夫嬰皆棄市。月餘蚡病。一身盡痛。若打擊之。俱號呼。叩頭謝罪。天子使視鬼者占之。見嬰與夫共守笞。蚡遂死。天子亦夢見嬰而謝之。
是故復生地獄餓鬼。
第三 三十五偈 初總標三途
七阿鼻者。下偈中自說。
第四 十六偈 述畜生道
第五 十六 述餓鬼道
眾等。上來所依金皷懺悔經中。繁廣不可頓陳。今更約前品所餘經文。懺除餘鄣。弟子某甲等。與一切眾生。至心懺悔。
懺悔[A44]已。至心歸命禮三寶。
上來[A45]已懺除四部竟。今更約其次經文。懺除十二種難。皆是金皷夢事菩薩。對佛所陳。是故應至心懺悔。
(此十二難。在前段懺悔之前。發願前也)。
懺悔[A46]已。至心歸命禮三寶。
至心隨喜
隨喜[A49]已。至心歸命禮三寶。
(此三門在前段。此段在發願中間)。
(此後。數偈文。却是前段懺悔文也)。
迴向[A50]已。至心歸命禮三寶。
至心發願
(此文。續前段發願之後也)。
發願[A52]已。至心歸命禮三寶。
爾時世尊。聞此[A53]已。讚妙幢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夢。金皷出聲。讚歎如來真實功德。并懺悔法。若有聞者。獲福甚多。廣利有情。滅除罪鄣。汝今應知。此之勝業。皆是過去讚歎發願宿習因緣。及由諸佛威德加護。此之因緣。當為汝說。時諸大眾。聞此法[A54]已。咸皆歡喜。信受奉行。
○白眾等聽說經中無常偈
圓覺道場禪觀等法事禮懺文卷第九
校注
[0434001] 揵疑撻 [0435001] 因疑周 [0436001] 狀疑牀 [0436002] 助疑切 [0437001] 錢一作銷 [0437002] 微疑徵下同 [0437003] 激疑渤下同 [0438001] 𧯥疑緡 [0438002] 田一作由 [0438003] 閑疑閉 [0438004] 獨字疑衍 [0439001] 詔疑吒 [0439002] 頗疑皰次同 [0440001] 𦦨疑欻 [0440002] 內一作中【經文資訊】《卍新續藏》第 74 冊 No. 1475 圓覺經道場修證儀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1-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卍新續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