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圓覺經道場修證儀

圓覺道場禪觀法事禮懺文卷第六

第八上

(普眼章二十三唱七十四偈述我空之餘懺僧罪及馬頭羅剎)

歎佛

(華嚴經第五十中第三科之偈)

十方大雄最無上譬如虗空無等[4]境界廣大不可測功德第一超世間[5]方功德無邊量心意思量所不及人中師子一真法眾生億劫莫能如十方國土碎為塵或有筭計知其數如來一毛功德量千萬億劫莫能說如人持尺量虗空復有行計筭其數虗空邊際不可得如來境界亦如是或有能於剎那頃悉知三世眾生心設經眾生數等劫不能知佛一念性譬如法界徧一切不可見取為一切[*]方境界亦復然徧於一切非一切

前上禮讚普眼章正說四段中第二觀行成就門我空尋伺觀一一各推四大了

第一 四 撮結尋伺觀

略出四緣虗妄之狀如案家推事了撮略對事人前後從辨關節為案過大官也

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

四大相非即是離(離異地異於風乃至水異於火)
況於四法本空名(物無當名之實)
不可妄須分四處(四人設聚一處坐亦名為四不可為一即是離也)
始言信是妄身形(即知設四大假合似一亦無是四又不可有四身但空名不空一物名為身也智者如此體達知之身是妄也)
各推地等非身相 身亦不於四內停(又不可言別有身[6]〔有〕四大之中停止也)
的指此身何處在(若執定有身即須的指處所)
既無在處理何成(執言有身理不成也)
推此四地今[A1]已畢
詞窮理盡悄無聲(執情無理可說)
並非阿黨容虗語(虗語者口常說空行在有中也今見空故言非虗也)
制詞道理實當酲(人王判既名制詞法王亦例之也)
大眾欲聞宣佛勅 虔心待舉後科經

第二 五 述如實觀

(即知此身畢竟無體和合為相實同幻化幻術具眾多之緣便似人畜等四大亦爾具眼耳皮骨等眾多之緣便似人也)

經文撮略舉宗源 理合開張大聖言(開張佛之略如世間勅文赦文行下有隱略處本司廣分折之名起清條)
今此色身三毒窟 細詳直有四重𠎝(一虗中詐實𠍴二穢中詐淨𠍴三多中詐一𠎝四無我詐𠍴)
第一虗中作實𠎝(即經云實同幻化也)
從業[1]空應業無元實(淨名云是身如影從業緣現)
託眾為緣豈有根(又云是身如響屬諸因緣也)
恰似幻師為幻法 無人之處見人村
人村只向空而有(既即空而有即有處常空也)
身相無於幻處存(只於幻空之處似實有而存立也)
只令微茫依本分(本分者無我無人即不令詐呈我相也)
如何硉矹遣人昏(令人見之謂實我雖是執者之愚亦是詐者之過也)
樁樁質礙如真實 [目*栗][目*栗]虗無是幻魂
飯食等閑嫌冷暖 衣裳般數候寒溫
是非顛倒誰能辨 真假參差詎可論
幻化詐呈真實狀 即斯是汝最初𠎝

第三 十九 述第二穢中詐淨𠎝

縱令依汝云真實  就實都為臭穢囊
內外中間皆不淨  毫𨤲塵末悉無香

准諸經論此身有五種不淨今且述第一種子不淨(父母精血及前世有漏之業皆不淨也)

最初父母和精血  胎裏稀稠似酪漿
肉皰耎堅旋變異  五根四體漸開張

第二住處不淨(胎中住處)

生藏之間熟藏上  赤痰之際白痰傍

第三自相不淨(九孔流溢是不淨之相狀)

[A2]眶只是𥆖眵榼(苦盍反)  腹胃常為屎尿倉
鼻涕耳腮骨肉髓  腎精口唾腦中瓤

(前段中列身毛目意說眾多般各各不同今所列顯不淨之相意義各別不是重說)

小便恒貯三升許 宿糞長停半斗強
九吼常流如漏器 三十六物似㿈瘡(此一句義屬後緣)

第四後前句便當自體不淨

口含誕沫恒無厭 吐出脣皮肯再甞(意言豈肯更再吸入口而甞之即驗在口時認為我相故不嫌亦出外便不認故嫌也既兼之不翕即是嫌不淨潔既不淨在口時與出時何殊當知悉是不淨但是詐似淨也)
踝趺頭項高低骨 心肺肝脾大小腸
脚底長時冷似水 肚中終日熱如湯
口為薄皮從外褁 致令多物滿中藏
試取皮膚都剝[A3](似想剝之非直傷害)
想看眼籍一時彰(驗出前句說是薄皮藏不虗也)
若疑恐有此此淨 即仛後頭更審詳
只遣勤將智刃剝 不教直取鐵刀傷
仍論皮外無光淨(妄情之皮裏面雖穢外面且淨也)
[A4]卻怪皮中強度量(何得[2]〔苔〕強思想度量皮肉之事而說不淨耶若爾即人頭脊皆有穢物汙之眼目不見何必強想云穢而嫌方欲洗之)
如此迷愚由[3](迷意如上) 須呈譬喻仛平章(喻在[A5]己次中偈)
瓶中屎尿多多著(瓶喻皮屎尿喻皮下全見之也)
瓶外丹青種種粧(脂粉錦繡靴袍等種種服章也)
智士捻將遠屏儅
癡孩抱取恣形相 縱執皮膚偏淨潔
思看道理更微茫 外頭也仛虗摩拭
[4]而如何得是當

第五究竟不淨(世間有物雖現不淨不妨[A6]已後淨若此身不然直全畢竟永不淨)

一朝氣絕容儀改 萬事皆休魂魄颺
真為命終便易壞 致令穢迹轉難藏(即知比者藏覆)
[5]殷之狀臨將[6]
[月*常]脹之形漸似長(人命終即展而長)
漸漸蠅蛆出口鼻 般般蛇鼠遶尸喪
親情隔幕緣賤□ 鄰舍畫符為厭攘
汙穢交流盈薦席 臭煙蓬勃滿房堂
或聞哭泣埋深墓 或見悲嗟送大荒
荒由烏鵲胸臆 墓裏蚍蜉唼眼匡
天然自穢非若過(性詐現淨相不怪其穢也)
但合隨名自占將 詐偽如何稱淨潔
姦情仍更強薰香(香薰身及衣服)
幾般計挍虗粧點 百種營謀作彩章
華麗由來歸粉黛(對粧點也) 新鮮本自屬衣裳(對彩章也)
事事不關君骨肉 般般自是彼青黃
不能省覺先知分 直到推徵始欲忙
從來混純迷真假 今日分明定否[1](衣服之色)
判斷令智第二過(二是詐淨之𠎝過也)
甘心領受莫慞惶

第四 三 述第三多中作一𠎝

(毛髮幾條爪齒不一三百六十段骨筋數亦爾至於五臟腸肚各各不相是分分皆殊別如上等行相[A7]已子細折之今但計為𠍴過之數不更具引多多之色目也)

淨穢也從顛倒見  身是根源有四般
地水火風體性異  地中種類又多端
[2]傷從頭[A8]已點撿  此中不可更重觀
理宜分折眾多相  豈令籠通一段看
如何假合[打-丁+?]身相  致使迷情辨別難
欲識第三𠎝遏處  混多詐一是欺謾

第五 四 述第四無我詐我𠎝

只為迷多而見一 便即樁樁似我人
不但此身不是我 推來兼亦本無身
無身之理如前說 無我之由此更陳(無我之義略有其二一我即是一地等即多故知不相是此義述[3]〔記〕二者在下故云更陳也)
是我即應望我意 如何生死屬他因
我欲長生還受死 我須長健病還頻
老病死生不自在 我義從何說得親
無身之處呈身相 無我之中計我真
即此名為第四過 故令累劫受沈淪

第六 二 都結

經云畢竟空無體  仍遣全同幻化觀
此辨初𠎝兼第四  餘於前段自詳看
開張四過成無量  但在維摩及涅槃
若有曾尋諸佛[4]諸  即如此偈不虗妄

(淨名云諸仁者是身無常無強無力無堅速朽之法不可信也為苦為惱眾病所集諸仁者如此身明知者所不怙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是身如燄從渴愛生是身如芭焦中無有堅是身如幻從顛倒起是身如夢為虗妄見是身如影從業緣[5]〔起〕是身如響屬諸因緣是身如浮雲須臾變滅是身如電念念不住是身無主為如地是身無我為如火是身無壽為如風是身無人為如水是身不實四大為家是身如空離我我所是身[6A]〔為〕無知如草木瓦礫是身無作風力所轉是身不淨穢惡充滿是身[6B]〔為〕虛偽雖假以澡浴衣食必歸磨滅是身為灾百一病惱是身如丘井為老所逼是身無定為要當死是身如毒蛇如怨賊如空聚陰界諸入所共合成諸仁者此可[7]〔厭患〕當樂佛身所以者何佛身者即法身也涅槃云自觀[A9]己身如[8]〔四〕毒蛇是身常為無量諸蟲之所唼食是身臰穢貪欲獄縛此身可惡猶如死狗是身不淨九孔常流是身如城血肉筋骨皮裹其[9]〔身〕手足以為却敵樓櫓目為九穴為[10]〔身〕殿堂心王處中如是身城諸佛世尊之所棄捨凡夫愚人常所味著貪婬瞋恚愚癡羅剎止住其中是身不堅猶如蘆葦伊蘭水沫芭蕉之樹是身不住猶如電光瀑水幻燄亦如晝水隨晝隨合是身易壞猶如河岸臨峻大樹是身不久當為狐狼鵄梟鵰鷲烏鵲餓狗之所食噉誰有智者當樂此身寧以牛跡盛大海水不能具說是身無常不淨臭穢寧丸大地使如棗等[11]〔乃至轉如〕漸漸轉小猶如亭歷子乃至微塵不能具說是身過患是故當捨如棄涕唾 第十二又云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12]〔聖〕行者觀察此身從頭至足其中唯有髮毛爪齒不淨垢穢皮肉筋骨脾腎心肺肝膽腸胃生熟二藏大小便利涕唾目淚肪膏腦膜骨髓膿血腦胲諸脉菩薩如是專念觀時誰有是我我為屬誰住在何處誰屬於我復作是念骨色相異所謂青黃白色如是骨相亦復非我何以故我者亦非青黃赤白色及以鴿色如是骨相菩薩繫心作是觀時即得斷除一切色欲復作是念如是骨者從諸因緣[13]〔生〕依因足骨以拄踝骨依因踝骨以膊拄骨膊骨拄膝骨膝骨拄䏶骨䏶骨拄胲骨胲骨拄腰骨腰骨柱脊骨脊骨柱肋骨復因脊骨上柱項骨依因項骨柱頷骨依因頷骨柱牙[14]〔骨〕齒上有髏髑復因項骨柱肩骨以柱臂骨因臂骨柱腕骨因腕骨柱掌骨因掌骨柱指骨菩薩摩訶薩如是觀時身所有骨一切分離得是觀[A10]即斷三欲一形貌欲二姿態欲三細觸欲菩薩摩訶薩觀青骨時見此大地東西南北四維上下悉皆青相如是青色觀黃白鴿色亦復如是菩薩摩訶薩作此觀時眉間即出青黃赤白鴿色等光[15]〔如〕是菩薩於是一一諸光明中見有佛像[A11]已即問如是身者不淨因緣和合共成云何而得坐起行住屈申俯仰視瞻喘息悲泣喜笑此中無主誰使之然作是問已光中諸佛忽然不現復作是念或識是我故使諸佛不為我說復觀此識次第生滅猶如流水亦復非我復作是念若識非我出息入息或能是我復作是念是入出息直是風性而是風性乃是四大四大之中何者是我地性非我水火風性亦復非我復作是念此身一切悉無有我唯有心識因緣和合示現種種所作事業譬如呪力幻術所作亦如箜篌隨意出聲是我此身如此不淨假眾因緣和合共成而於何處生此貪欲若彼罵辱復於何處而生瞋恚而我此身三十六物不淨臭穢何處當有受罵辱者若聞其罵即便思惟以何音聲而見罵也一一音聲不能見罵若一不能多亦不能以是義故不應生瞋若他來打亦應思惟如是打者從何而生復生此念因手刀杖及以我身故得名打我今何緣橫瞋於他乃是我身自招此咎以我受是五陰身故譬如因的則有箭中我身亦爾有身有打我若不忍心則散亂心若散亂則失正念若失正念則不能觀善不善義若不能觀善不善義則行惡法惡法因緣則墮地獄畜生餓鬼菩薩爾時作是觀[A12]得四念處得四念處[A13]已則得住於堪忍地中菩薩摩訶薩住此地[A14]則能堪忍貪欲瞋恚亦復寒熱飢渴蚊虻蚤虱暴風惡觸種種疾疫惡口罵詈撾打楚[16]〔痛〕身心苦惱一切能忍[17]〔則〕名為住堪忍地)

第七 十一 述四大詞訴歸迴於心識

大眾觀聞宣佛勅  無邊菩薩總熙怡
色身忽地還稱屈  投匭聞天再有詞
地等不曾執是我  甘同木石本無知
豈能分別寒兼暖  誰解思量飽與飢
衣食有無本不索  身名得失亦如斯
何曾世上論榮辱  未省人間競是非
都為心神來止住  誰稱主宰便營為
手足捻將常使役  容儀□取強裝褫
經生急急非緣我  沒世驅驅總為伊
困乏疲勞關體質  籌量計度屬心機
仙人謾[1]亂前生骨  餓鬼虗鞭往日尸
自作業緣還自受  無辜謝我及凌治
只如毬獵荒婬事  利害思量在阿誰
費力勞形傷地水  適情暢悉應貪癡
供身衣食能銷幾  但念榮[2]化無足期
却為心情多縱恣  令悟形質轉衰羸
前偈五般說過患  虗推四大作非違
唯願法王詳理斷  即明地等被輕欺
世尊先斷身虗幻  此理照然不可移
幻化無常知本分  未曾執理敢推辭
只為前章虗青辱  遂未申訴雪其非
但蒙斷罪歸心識  空幻名銜甘受之

第八 三 結集自述化身告訴之章兼引發後喟經文

身如木石本無知 豈解申論說屈詞
但是假為賓主對 意令後學豁迷癡
諸縫語勢多如是 薩埵可嫌亦是斯(金光明經薩埵王子說偈云[3]〔後〕久[4]〔未〕待此身臭穢膿囊不可愛供給敷具并衣食象馬車牛及珍財變壞之法體無常恒求難滿難保守雖常供給懷怨害終歸棄我不知恩)
身且不知衣與食 誰管恩怨是與非
執身執□皆心識 心識還須子細推
欲見細推心識處 [A15]已次經文審自思

四緣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緣氣於中積聚似有緣相假名為心善男子此虗妄心若無六塵則不能有四大分解無塵可得於中緣塵各歸散滅畢竟無有緣心可見

第九 六 初出識緣起幻相

依經將欲推心識  方便宜開作兩問
先出虗無緣起相  後徵執實結成𠎝
四緣假合都無色  色上開張有六根
四大六根中外合  激於真性混然昏
由斯妄有情緣氣  於中積聚似能緣
緣慮假名分別識  識心復見六塵根
如明對物成虗影  似睡昏心作夢魂
心境相熏生惑業  此為輪轉死生門
心離根塵則不有  根塵只就四虵論
此等前章推[A16]已破  識心豈可獨能存
既知四大元分解  根境虗無不存言
故緣說塵歸散滅  緣心畢竟無(音沒)根元

第十 五 次責執虗為實故成𠎝

無根即是本來空  空裏情緣夢想同
何得執為真實法  千思萬慮入塵中
剎那便起恒沙念  一餉緣西一餉東
雖執根塵常住着  尋其處所沒形容
三明迴換為三毒  六賊縱橫鄣六通
八萬四千為眷屬  四生九類被其緣
官階累品終難足  金帛盈堂豈易供
知見由來如闇室  我人虗自柱蒼穹
前來所責形軀過  此過頭頭在汝躬
飜覆根尋今到底  速須覺悟入真宗

第十一 二 辨從前至此漸深妙兼引愛後鳴經文

依於五蘊成人我  五蘊由來具色心
前破色形猶淺近  後融心識轉幽深
色心既泯成無我  從此貪瞋[A17]已免侵
次此下文推法執  待聞經了即推尋

善男子彼之眾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

第十二 七 釋法執義

經文直斷迷情滅  更不推研始與終
蓋為速前破我次  因承文執易相通
今須更為初心者  本未開張此義宗
既欲鄣於法執過  先明此法起何從
眾生皆有真心性  迷故無明起性中
和合名為賴耶識  識能變境總三重
塵依妄念塵非有  妄念依身念是空
身託賴耶身豈實  賴耶依性自鍋融
斯為法爾因緣事  起時無迹滅無縱
夢中富貴兼貧賤  鏡裏丹青及紫紅
蠢蠢迷愚長計有  塵塵貪著永無窮
靈明本覺雖能照  妙用千差悉被蒙
既鄣菩提一切智  故知法執罪難容
但看後偈明非幻  引鏡磨塵喻恰同

上來我空法空俱名破執竟 此下第十三三當顯理也

幻滅滅故非幻不滅譬如磨鏡垢盡明現

諸幻本依真性起  起時真性被昏蒙
諸幻如前展轉滅  故真性[A18]已開通令
塵盡鏡中明皎皎  雲開天上月朧朧
不關緣起名非幻  藉眾緣生是幻容
執法認身如垢穢  推窮破折是磨礱
二空智起名為現  本覺開明稱頓宗

南無大慈大悲(云云)(十二禮准前)

至心懺悔

上來通懺僧俗二眾所造罪業輕重報鄣苦相同者[A19]已竟今當別懺僧中迷背戒律所有罪𠎝與白衣異者及所應受別相地獄苦報之事我等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尼沙彌沙彌尼等自惟微善報在人間於釋迦如來像法之中出家學道不能光揚佛日自利利他禪慧闕修空銷信施無戒無德自慢自驕解脫律儀恒多缺犯或犯四重或偷蘭遮十三僧殘二不定法三十捨墮九十單提七滅諍心百眾學戒式叉摩那於持六法多有虧犯或沙彌沙彌尼犯十戒如是輕重諸罪無量無邊今日至誠皆悉懺悔

又復無始[A20]已來至於今日或為義學沙門講習章疏違文背理取相乖空網淨施財非淨處用或禪或律心行乖殊執境生迷隨心斷罪有憎有愛有癡有恚今日至誠皆悉懺悔

又復受佛戒禁不懼嚴科受著奢華乘騎車馬縱恣驕慢或馳騁肥馬以自矜誇或鞭[1]揵蹇驢不知困苦或深泥峻路逼逐羸牛或城郭街衢結羣騎從將為榮貴不耻不羞耽著世塵無慚無愧雖披法服何異俗流如此沙門有二種罪一則為佛弟子背佛律儀即當不考二則受人歸依為損惱人畜即是不慈以此因緣當墮地獄遭於鐵馬之苦或上鐵牛之車或騎鐵驢常被蹴踏百劫千劫萬死萬生都由作偽託修道之服章非理所為用重心之信施是故經云爾時菩提樹華忽然墮落寶達白佛言世尊云何菩提樹華悉皆墮落其華光不如於常一切大眾皆生疑惑唯願世尊為我解說令此大眾諸坐大士疑惑悉除爾時世尊從三昧起光顏巍巍舉身毛孔皆悉出光語寶達菩薩言汝等善聽今為汝說所以菩提樹華墮落失光色者如上所說沙門惡行墮在苦處受罪無央是故菩提樹華墮落失光寶達菩薩前白佛言唯為我說此惡行沙門果報之處佛告寶達菩薩東方有鐵圍山其山中間幽暗之處日月光明及以火光所不能照名曰地獄其獄之中有惡行之沙門受如是罪汝可往詣問諸罪人云何因緣來生此處修何等行受如是罪寶達白佛言世尊我無威神何能往詣願佛大悲垂神顧念及使我等[2]是東方阿鼻地獄佛言善哉善哉汝今但往令汝得見寶達菩薩禮佛而去龍飛虗空徘徊自在當爾之時大地震動於虗空中雨大蓮華飛流而下爾時寶達一念之頃往詣東方鐵圍山間其山崦𭗮幾其高峻四方上下了無草木日月威光都不能照寶達進前便道兩邊有三十六王典主地獄其王名曰恒伽噤王波吉頭王廣目都王安頭羅王虎目見王揚聲吉王大諍訟王吸血鬼王乃至惡目王龍口王南安等王三十六王遙見寶達菩薩悉皆叉手合掌前行作禮大智尊云何因緣入此惡處亦如旃檀在伊蘭而生寶達言我聞如來三界人尊說言東方有鐵圍山其山幽冥日月之光所不能照故來到此汝等諸王誰能共我往詣彼處得見罪人之苦恒伽噤王即便與寶達菩薩詣大王所時大鬼王遙見寶達從門而來光顏從容即便前禮敬白言大士今此惡處云何怪哉伊蘭林中忽生旃檀爾時寶達便前就座問鬼王曰今此東方地獄可有幾獄鬼王答曰此山中有無量地獄今有一方有三十二沙門地獄寶達問言三十二地獄其名云何鬼王答曰鐵車鐵馬鐵牛鐵驢地獄鐵衣地獄洋銅灌口地獄流火地獄鐵牀地獄耕舌地獄斫首地獄飲鐵地獄飛刀地獄火箭地獄𦞙肉地獄身燃地獄大丸仰口地獄諍論地獄雨火地獄糞屎地獄鉤陰地獄火象地獄咩聲地獄號叫地獄鐵梨地獄[1]埋地獄然手地獄銅狗踞牙地獄剝皮飲血地獄解身地獄鐵屋地獄飛火號叫分頭地獄爾時鬼王答曰地獄受罪其名如是寶達即便入地獄中上高樓上[2]顏望視見罪人等各從四門號叫而人寶達前入鐵車鐵[3]馬鐵驢此四小獄併為一獄云何名曰鐵車鐵馬鐵驢地獄此獄方圓縱廣十五由旬其中鐵城高一由旬猛火煇爀煙然其車鐵作炎赫熾然中有鐵[4]其身亦然頭角毛尾皆如鋒𨦵毛中火燃煙炎[5]其鐵馬者身毛騣尾利如鋒𨦵毛尾火然[6]炎俱出其鐵驢者亦復如此其地獄有鐵𨪏鏫利如鋒鋩鐵鑕繚亂徧布其地其鏘火然猛熾於前爾時北門之中有五百沙門揚聲大叫口眼火出唱如是言云何我今受如是苦獄卒夜叉馬頭羅剎手提三鐵叉望背而撞胸前而出復有鐵枷枷罪人咽其枷八方利如鋒𨦵煙炎猛熾燒罪人頭爾時罪人宛轉倒地而不肯前馬頭羅剎手捉鐵棒望頭而打罪人身體碎如微塵復有餓鬼來食其肉復有餓狗來飲其血馬頭羅剎敲地言活活罪人即活爾時鐵牛吼喚跪地其牛吼喚來向罪人罪人迫迮宛轉於地馬頭羅剎手捉鐵叉叉著[7]東上罪人跳踉復墮牛上牛毛仰刺從腹而入背上而出牛復跳踉復墮馬上馬毛仰刺亦如鋒鋩馬尾捎之身即碎爛須臾還活爾時鐵馬舉脚連蹴身碎如塵須臾還活復騎鐵驢驢即跳踉罪人墮地驢便大曠舉脚連踏須臾還活一日一夜受罪無量寶達問曰此諸沙門云何如是羅剎答曰此諸沙門受佛禁戒不懼將來但取見在違犯淨戒故作惡業畜八不淨物乘車騎馬走驢治生心無慈善不護威儀受人信施惡因緣故墮此地獄百劫萬劫若得為人身不具足聾盲閑塞不見三寶不聞正法寶達聞之悲泣歎曰夫為沙門應出三界云何惡業受如是罪寶達菩薩哀歎[A21]已竟從此而去等比丘比丘尼乃至式叉沙彌僧尼等比者對於[8]比境不覺長順迷情[9]開聖教照然方覺背佛違法心心恐懼念念驚忙慮此罪未除忽爾無常時至今日對佛[10]佛法眾懇切求哀如上犯戒罪[11]罪𠎝願皆消滅

懺悔[A22]至心歸命本師釋迦牟尼佛

至心發願

願弟子等承是懺悔鐵馬鐵牛地獄等報生生世世具佛威儀不遇破戒因緣不逢麤惡徒黨外無六群扇惑內無三毒見行戒品淨如琉璃從此發於定慧三學圓如滿月六度廓如虗空入三賢之流登十地之位[12]果師子或駕象王放大光明作大神變還如寶達地藏拔濟冥途苦難普與眾生證常樂果

發願[A23]至心歸命禮本師釋迦[A24]牟尼佛

○白眾等[13]聽說經中無常偈

生者皆歸死 容願盡變衰 強力病所侵
無能免斯者 假使妙高山 却盡皆散壞
大海深無底 亦復皆枯竭 大地及日月
時至皆歸盡 未曾有一事 不被無常吞(心無常住)
三界皆不安 不應猶耽愛
愛火所圍繞 徧於諸世門 欲燒不自在
為欲癡所使 如火益乾薪 增長大熾然
如是愛樂者 愛大轉增長 若人脫愛網
遠離於欲瞋 智者度煩惱 永離諸憂患(出正法念處經第二十二)

圓覺道場觀禪法事禮懺文卷第六


校注

[0412004] 又疑等 [0412005] 方疑力次同 [0412006] 有字疑衍 [0413001] 空字疑衍 [0413002] 苔疑苦 [0413003] 執下疑脫我字 [0413004] 而疑面 [0413005] 殷疑瘀 [0413006] 從字原本書體不明 [0414001] 臧【CB】藏【卍續】藏疑臧 [0414002] 傷疑偈 [0414003] 記疑訖 [0414004] 諸疑語 [0414005] 起一作現 [0414006A] 依一本補入為字 [0414006B] 依一本補入為字 [0414007] 厭患一作患厭 [0414008] 補入四字 [0414009] 身一作上 [0414010] 身一作頭 [0414011] 乃等四字疑剩 [0414012] 聖一作勝 [0414013] 補入生字生下一有依因指骨柱足骨七字 [0414014] 骨字疑剩 [0414015] 如字疑剩 [0414016] 痛疑撻 [0414017] 則疑故 [0415001] 亂疑禮 [0415002] 化疑花 [0415003] 後疑從 [0415004] 未疑來 [0416001] 揵疑撻 [0416002] 是疑見 [0417001] *理疑埋(*印ノ字ハ本文ト異ナル[○@編] [0417002] 顏疑顧 [0417003] 馬下疑脫鉄牛二字 [0417004] 中疑牛 [0417005] 出上疑脫俱字 [0417006] 炎上疑脫煙字 [0417007] 東字更勘 [0417008] 比疑此 [0417009] 開疑聞 [0417010] 佛法疑法僧 [0417011] 罪字疑衍 [0417012] 果疑乘 [0417013] 補入聽等七字
[A1] 已【CB】巳【卍續】
[A2] 眶【CB】䒰【卍續】
[A3] 卻【CB】郤【卍續】
[A4] 卻【CB】郤【卍續】
[A5] 己【CB】巳【卍續】
[A6] 已【CB】巳【卍續】
[A7] 已【CB】巳【卍續】
[A8] 已【CB】巳【卍續】
[A9] 己【CB】巳【卍續】
[A10] 已【CB】巳【卍續】
[A11] 已【CB】巳【卍續】
[A12] 已【CB】巳【卍續】
[A13] 已【CB】巳【卍續】
[A14] 已【CB】巳【卍續】
[A15] 已【CB】巳【卍續】
[A16] 已【CB】巳【卍續】
[A17] 已【CB】巳【卍續】
[A18] 已【CB】巳【卍續】
[A19] 已【CB】巳【卍續】
[A20] 已【CB】巳【卍續】
[A21] 已【CB】巳【卍續】
[A22] 已【CB】巳【卍續】
[A23] 已【CB】巳【卍續】
[A24] 牟【CB】年【卍續】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