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道場禮懺禪觀等法事卷第十五
第二十二上
歎佛
如來成正覺時。以方便入善覺智三昧。入[A1]己於一成正覺廣大身。現一切眾生數等身。住於身中。如一成正覺廣大身。一切成正覺廣大身悉如是。如來有如是等無量成正覺門。是故應知。如來所現身無量故。說如來身為無量界。等眾生界。菩薩摩訶薩應知是身一毛孔中。有一切眾生數等諸佛身。何以故。如來成正覺身。究竟無生滅故。如一毛孔徧法界。一切毛孔。悉亦如是。當知無有少許處空無佛身。何以故。如來成正覺。無處不至故。隨其勢力。於道場菩提樹下。師子座上。以種種身成正覺。菩薩摩訶薩應知。自心念念。當有佛成正覺。何以故。諸佛如來。不離此心成正覺故。如自心。一切眾生心。亦復如是。悉有如來成等正覺。廣大周徧。無處不有。不離不斷。無有休息。至心歸命禮大方廣圓覺經中。大光明藏。問加行圓方便圓覺菩薩。
於是圓覺菩薩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A2]已得開悟。若佛滅後。末世眾生未得悟者。云何安居。修此圓覺清淨境界。此圓覺中。三種淨觀。以何為首。
第一 三 述問目
爾時世尊。告圓覺菩薩。善男子。一切眾生。若佛住世。若佛滅後。若法末時。有諸眾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圓覺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藍。安處徒眾。有緣事故。隨分思察。如我[A3]已說。若復無有他事因緣。即建道場。當立期限。若立長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淨居。若佛現在。當正思惟。若佛滅後。施設形像。心存目想。生正憶念。還同如來常住之日。懸諸幡華。經三七日。稽首十方諸佛名字。求哀懺悔。
第二 中十二 述道場禮懺且令隨想用心
第三 八 總述禮懺等法事
第四 中十五 述供養讚歎禮敬
第五 中十一 述懺悔
第六 中七 述勸請隨喜迴向發願等四門及都結八重
第七 中六 述感應
遇善境界。得心輕安。
至心懺悔
[A10]已懺身三口四竟。次復懺悔佛法僧間一切諸障。經中佛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眾僧難值。信心難生。六根難具。善友難得。而今相與宿植善根。得此人身六根完具。又值善友。得聞正法。於其中間。復各不能精勤盡心。恐於未來長溺萬苦。無有出期。是故今日。應復至[3]倒慚愧稽顙歸依佛。
弟子等。自從無始[A11]已來。至於今日。常以無明覆心。煩惱障意。見佛形像。不能盡心恭敬。輕蔑眾僧。殘害善友。破塔毀寺。焚燒形像。出佛身[4]眾。或自處華堂。安置尊像卑猥之處。使煙熏日暴。風吹雨露。塵土汙坌。雀鼠殘毀。共住同宿。曾無禮敬。或裸露身形。物不嚴飾。或遮掩燈燭。開閉殿宇。鄣佛光明。如是等罪。無量無邊。今日至誠皆悉懺悔。
又復無始[A12]已來。至於今日。或於間有種種過。以不淨手。把[5]投經卷。或望經書。非法俗語。或安置牀頭。坐起不敬。或開閉箱篋。蟲噉朽爛。或首軸脫落。[6]鄣黨失次。或語脫漏語。紙墨破裂。自不修理。不肯流傳。如是等罪。今悉懺悔 或眠地聽經。仰臥讀誦。高聲語笑。亂他聽法。或邪解佛語。僻說聖意。非法說法。法說非法。非犯說犯。犯說非犯。輕罪說重。重罪說輕。或抄前著後。抄後著前。前後著中。中著前後。綺飾文辭。安置[A13]已解。或豐或約。或為利養名譽恭敬。為人說法。無道德心。求法師過。而為論議。非理彈擊不為長解。求出世法。或輕慢佛語。尊重邪教。毀訾大乘。讚聲聞道。如是等罪。無量無邊。今日至到。皆悉懺悔。
又復無始[A14]已來。至於今日。或於僧間。有種種鄣。殺害阿羅漢。破和合僧。害發無上菩提心人。斷滅佛種。使聖道不行。或罷脫道人。鞭拷沙門。楚[7]揵驅使。苦言加謗。或破戒。破見。破於威儀。或勸他人。捨於八正。受行五法。或假託形儀。闚竊常住。如是等罪。今悉懺悔。
或裸形輕衣。在經像前。不淨脚履踏上殿塔。或著屧屐入僧伽藍。㖒唾房堂。汙佛僧地。乘東筞馬。排突寺舍。如是等罪。於三寶間所起罪障。無量無邊。今日至到。向十方佛尊法聖眾。皆悉懺悔。
上來[A15]已懺若道若俗。於三寶間。所有過失竟 次當唯說出家受戒僧尼。虧犯戒律。作諸非法之罪。我等今者。在佛法中。修行聖教。恐乖背正典。妄推心理。迷於自是。獨見他非。或服法衣。為人師導。假託真實諜論。心在利養名聞。或以禪法授人。或以律儀攝眾。傍求俗論。僻取邪宗。或住寺宇伽藍。作摩摩帝。典主常住僧物。驅役常住淨人。苟潤私房。闕於僧要。常住之法。理通十方。自存供身。非理遮恡。是故經云。寧以此身。投入火坑。[8]經終不故盜常住僧物。又大集經云。若常住物。篤信檀越重心施物。私自費用。或持出外。將與知識親里白衣。此罪同五逆。觀佛三昧經云。盜僧祗物者。如殺父母等罪。方等經。華聚菩薩云。四重五逆。我亦能救。盜僧物者。我所不救。金剛鬘經云。盜佛塔物。常住物。現前僧物。下至如芥子許。此罪墮地獄。經不可說劫。受大苦惱。後於大海中。受羅剎身。百千萬億針𭉨蟲。食其身肉。故知目前稱意。將為果報。自隨一入[1]真途。悔何所及。是故今日覺悟。至心歸依佛又復無始[A16]已來。至於今日。汙穢伽藍。侵損常住。懷盜心取。或錢或帛。竹木華果。米麵鹽油。自不堪消。兼餘費損。不勤撿察。他用不知。牛力人功不量輕重。如是等罪。無量無邊。今日至識。皆悉懺悔。
至心發願
願弟子等。乘是懺悔佛法僧間所有重障。生生世世常值三寶。尊仰恭敬。無有厭足。天繒妙綵。寶網交絡。百千伎樂。珍異華香。非世所有。常以供養。若[A17]已成佛。先往勸請。開甘露門。若入涅槃。願我常得獻最後供。於眾僧中。修六和敬。得自在力。興隆三寶。上弘佛道。下化與生 又復願。我等乘此懺悔破戒之罪。所生功德。願生生世世。常得出家。受持如來清峻戒撿。然大法炬。竪大法幢。普令眾生知見正道。不入四魔網。永厭三界身。願共諸眾生。常生諸佛國。
發願[A18]已。至心歸命禮三寶。
○白眾等聽說經中無常偈
(正法念經)
(最後之一偈。集者之勸)
第二十三上
歎佛
如來應正等覺。若有見聞親近。所種善根。皆悉不虗。出生無盡慧故。離於一切鄣難故。決定至於究竟故。乃至到無功用智地故。譬如丈夫食少金剛。終竟不銷。[3]妄穿其身出在於外。金剛不與肉身雜穢而同止故。於如來所種少善根。亦復如是。妄穿一切有為諸行煩惱身過。到於無為究竟智處。此少善根。不與有為諸行煩惱而共住故。假使乾草積同須彌。投火於中如芥子許。必皆燒盡。於如來所種少善根。亦復如是。必能燒盡一切煩惱。究竟得於無餘涅槃。此少善根性究竟故。
第一 中三 釋經文
過三七日。一向攝念(初二偈。且述前禮懺之益。後一句。方正述攝念之益)。
第二 四 述遇夏安居
(經文三段)。
若經夏首。三月安居。當為清淨菩薩止住。心離聲聞。不假徒眾(一標異[6]〔標異〕也)。至安居日。即於佛前。作如是言。我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某甲。踞菩薩乘。修寂滅行。同入清淨實相住持。以大圓覺為我伽藍。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涅槃自性。無繫屬故。今我敬請。不依聲聞。當與十方如來及大菩薩。三月安居。為修菩薩無上妙覺大因緣故。不繫徒眾(二正陳詞句也)。善男子。此名菩薩示現安居。過三期日。隨往無礙(三結示休期也)。
第三 四 總述誡邪證
(三觀皆同故云總也)。
善男子。若彼末世脩行眾生。求菩薩道。入三期者。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第四 三 結前生起三觀加行之意
第五 六偈 靜觀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靜。不起思念。靜極便覺。如是初靜。從於一身。至一世界。覺亦如是。善男子。若覺徧滿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眾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復如是。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第六 四偈 幻觀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三摩提。先當憶想十方如來十方世界一切菩薩依種種門。漸次修行。勤苦三昧。廣發大願。自熏成種。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第七 七偈 寂觀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於禪那。先取數門。心中了知生住滅念分齊頭數。如是周徧四威儀中分別念數。無不了知。漸次增進。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猶如目覩所受用物。
第八 四
[3]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第九 三
是名三觀初首方便。
第十 二 述徧修三觀
若諸眾生徧修三種。勤行精進。即名如來出現于世。
第十一 五 述互修三觀
若後末世鈍根眾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業鄣。當勤懺悔。常起希望。先斷憎愛嫉妬諂曲。求勝上心。三種淨觀。隨學一事。此觀不得。復習彼觀。心不放捨。漸次求證。
至心懺悔
弟子等[A24]已懺人間及佛法僧。所有諸業鄣竟。今當次懺當來報鄣。即是地獄畜生餓鬼。總別之報等鄣。是故佛告驕陳如言。欲界之中。八大地獄。一一地獄。四面各有十六隔。以為眷屬。周帀圍遶。八大地獄者。一名一死一活地獄。二名黑繩地獄。三名眾合地獄。四名叫喚地獄。五名大叫喚地獄。六名熱地獄。七名大熱地獄。八名阿鼻地獄。若諸眾生。自身口意業。造諸惡業。故生於彼大地獄中。經無量劫。受種種苦。從一地獄。至一地獄。苦中極苦。不可堪忍。身常火燃。食熱鐵丸。飲鎔銅汁。以其惡業未畢盡故。如是不死。畜生之中。或有身如牕中遊塵。復有眾生。如十千由旬。復有眾生。壽命如一時頃。復有眾生。壽命一劫。以惡業故。在彼中生。不知善法。亦無智慧。常行不善。無明黑闇險惡道中。常受飢渴。捶打乘騎。負重困乏。領穿脊破。蚊蝱毒蟲競相唼食。或有餓鬼。身長一尺。或有餓鬼。身量如人。或有餓鬼。身如千踰繕那。或有餓鬼。身如雪山。裸形無衣。被髮自纏。黑瘦羸瘠。唯皮裏骨。肉血都無。身體麤澁。猶如枯樹。恒苦飢渴。口內火然。𦦨出於外。心常瞋忿無有慈悲。熱悶慞惶。求涼不得。既念此苦。更生重苦。緣苦生苦。還造苦因。於未來身。復受苦報。如是三惡道苦。無量無邊。今日至誠。皆悉懺悔。
[A25]已懺三途等報。今當次復稽懇懺悔人天餘報。我等相與稟此閻浮。壽命雖曰百年。滿者無幾。於其中間。盛年夭枉。其數無量。但有[3]壽苦煎迫形心。愁憂恐怯。未曾暫離。如此皆是善根微弱。惡業滋多。致使現在心有所為。皆不稱意。當知悉是過去[A26]已來惡業餘報。是故弟子。今日至誠歸依佛。
弟子等無始[A27]已來。至於今日。所有現在及以未來人天之中無量餘報。今當懺悔人間流殃宿對際殘百疾六根不具罪報。懺悔人間邊地邪見三惡八難罪報。懺悔人間多病銷瘦促命夭枉罪報。懺悔人間六親眷屬。不能常相保守罪報。懺悔人間親友凋喪。愛別離苦罪報。懺悔人間怨家聚會。愁憂怖畏罪報。懺悔人間水火盜賊刀兵危險驚恐怯弱罪報。懺悔人間孤獨[4]因苦流離波逆亡失國土罪報。懺悔人間牢獄繫閉。鞭撻拷楚罪報。懺悔人間惡病連年累月不差。枕臥牀席不能起居罪報。懺悔人間冬溫夏疫毒癘傷寒罪報。懺悔人間賊風腫滿否塞罪報。懺悔人間為惡鬼神。伺求其便。欲作禍[A28]祟罪報。懺悔人間鳥鳴百怪蜚尸邪鬼為作妖異罪報。懺悔人間為虎豹犲狼水陸一切諸惡禽獸所傷罪報。懺悔人間自縊自刺自殺罪報。懺悔人間投坑赴水自沉自墜罪報。懺悔人間無有威德名聞罪報。懺悔人間衣服資生不得稱心罪報。懺悔人間行來出入有所云為值惡知識為作留難罪報。如是現在未來人天之中。無量禍橫灾疫厄難衰惱罪報。弟子今日。向十方佛尊法聖僧。求衰懺悔。是故至心重說偈曰。
懺悔[A29]已。至心歸命禮三寶本師釋迦牟尼佛。
圓覺道場禮懺禪觀等法事卷第十五
校注
[0483001] 眾上疑脫諸字 [0483002] 信上疑脫深字 [0483003] 亘疑宜 [0483004] 善疑喜 [0483005] 用疑角 [0483006] 准疑唯 [0483007] 令疑合 [0484001] 問疑聞下同 [0484002] 癡疑[癈-殳+矢] [0484003] 盡疑畫 [0484004] 思議二字疑衍次同 [0484005] 今求疑令永 [0484006] 愛疑受 [0484007] 但字疑衍 [0484008] 勸疑觀 [0484009] 万疑滿 [0484010] 後一作從 [0485001] 違疑遠 [0485002] 洞疑潤 [0485003] 倒疑到 [0485004] 眾疑血 [0485005] 投疑捉 [0485006] 鄣疑部 [0485007] 揵疑撻 [0485008] 經下疑脫無數劫三字 [0486001] 真疑冥 [0486002] 常等一句疑衍 [0486003] 妄疑要次同 [0486004] 淨下疑脫戒淨二字 [0486005] 處疑䖍 [0486006] 標異疑聲聞 [0486007] 疑疑碍 [0486008] 後疑從或徒 [0487001] 勸疑觀 [0487002] 後疑從 [0487003] 補入非等一行 [0488001] 殼字原本書體不明 [0488002] 期疑斯 [0488003] 壽字更勘 [0488004] 因疑困 [0489001] 受疑愛 [0489002] 投疑捉 [0489003] 危疑厄 [0489004] 復疑後 [0489005] 一上疑脫第字【經文資訊】《卍新續藏》第 74 冊 No. 1475 圓覺經道場修證儀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1-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卍新續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